以论语为话题的作文1000字.doc
《论语》论文(通用3篇)

《论语》论文(通用3篇)论文,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论语》论文(通用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论语》论文《论语》,我在中学时候就曾通读过了,那时候受阶级斗争为纲的影响,对孔夫子的世界观和理论抱着一种审视的态度,有些地方甚至用讥笑的眼光看。
如孔夫子的“自行束樇而上,吾未尝不诲焉”,觉得迂得可以。
用这样的心情读书,得到的收获可想而知。
今年初丁检在会上推荐读《于丹论语心得》,于是在网上下载了认真看,看了后,有了严肃的思考和心得。
于丹是北京大学的一位女教授,她以读《论语》为引领,把高深的道理寓于生动通俗的语言中,抓住了论语的核心要义,剖析并展开来,结合我们当前的社会,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对《论语》重新认识的体会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把握自我,不为外界表象所迷惑。
忠孝礼仪是《论语》对“士人”的基本标准和要求。
以前的人一听到“忠孝”,立刻肃然起敬,乃至于“流涕”。
但文革后我们根据学到的理论对这些看法有了变化,对“忠”,认为是愚忠,封建礼教的产物,“孝”是封建社会家长专制的工具,“礼”是伪善。
于是,我们没有了文化行为标准,没有判断是非的镜子,除了法律因素外,我们的工作关系、家庭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社会关系,如何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上没有,法律上除了基本准则外也没有。
于是,种种千奇百怪的事情出现在我们身边。
有些掌握了机密的国家工作人员通敌,出卖国家机密,背叛了党和人民;有的不孝敬父母,欺诈老人的钱财;生意场上,有的不讲诚信,要么货到不拿款,要么款到不发货;官场上,买官买官,拉帮结派,做一些昧着良心的事情,乃至贪污受贿。
搞得来使人们对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什么事情是好的,什么事情是坏的,都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了。
其实,《论语》早就把这问题解决了,只是我们以前没有注意到而已,处理好各项关系,就是要讲求“忠孝”。
对党,对国家,对事业,对领导,要“忠”;对朋友,对工作,要“诚”,对父母,对老人要“孝”,对子女,对孩子要“悌”,对他人,乃至敌人,要有“礼”。
《论语》论文(通用6篇)

《论语》论文(通用6篇)第一篇: 《论语》论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里讲的是如何调和“学”和“思”的矛盾。
作为一个理科的学生,我觉得我对这个问题有相对深入的理解。
只学而不思,不易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
就像读《论语》,买一本书回来,刷刷几下读完,即使过目不忘,学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
思而不学,则会进展缓慢,而且容易钻进牛角尖出不来。
这时如果能够参考一下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则很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荀子也说过“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所以,孔子告诉他的弟子,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学”和“思”这对矛盾。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
像“父母在,不远游。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
三十而立……”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
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
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
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
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
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中庸之道。
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第二篇: 《论语》论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生命中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当我静坐书房,捧起《论语译注》这本书,听着耳边沙沙的翻书声,闻着淡淡的书墨之香,何等惬意,何等舒畅。
读《论语译注》这一本好书就好像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给我带来了快乐,让我摆脱幼稚,逐渐成长。
关于《论语》作文(精品8篇)

关于《论语》作文关于《论语》作文(精品8篇)关于《论语》作文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关于《论语》作文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关于《论语》作文(精品8篇)】,供你选择借鉴。
关于《论语》作文篇1《论语》是孔子智慧凝成的结晶,它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博大与精深,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深邃之美。
五年级时候,我开始读《论语》。
论语中的经典句子让我受益匪浅。
写作时,我常常把在《论语》中诵读过的经典句子运用到我的作文中来。
比如要写珍惜时间的句子时,我马上想到了这一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描绘学习的快乐时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马上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而在整本《论语》当中,孔子对“孝”阐述最使我难忘。
孔子非常重视父母子女间的感情交流,并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爱戴和赡养。
孔子认为孝不能停留在物质奉养上,他认为仅是物质上的奉养是不够的,还得在感情上对父母表示真诚的尊敬和爱戴。
在《论语》中他说:“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这是教导我们:百善孝为先,如果对父母在感情上不尊敬和爱戴的话,仅是物质上的奉养,否则与动物有什么区别?古代的黄香就做得很好,他小小年纪就会在寒冷的冬天里,为父亲温暖被子。
这看似一个普通的行为,其实包含着黄香对父亲深深的爱。
不过,孔子对“孝”的最高的要求是立身。
孔子认为:“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子女在父母生前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在父母死后继承他们的遗志,这才是真正的孝道。
而周武王和周公旦继承文王的遗志讨灭了商纣王,因此孔子赞扬他们的行为是真正的孝道。
孔子对孝顺的要求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平时的所作所为,与古人比起来,我差远了。
虽然我还没有到赡养父母的年龄,但是我在精神上也没有做到孝顺父母。
很多时候我都会耍性子,因为一点小事情和爸爸顶嘴。
学了《论语》后,我进一步认识到这真是很不孝顺的行为,自己的行为也有所改变。
论语精选作文(精选10篇)

论语精选作文(精选10篇)论语精选作文篇1论语中有很多论述在今天看来,仍然非常有现实意义,小到一个人的为人处事,大到一个地区的管理,都有指导意义。
《论语·卫灵公》中有这样的一段记载:“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子贡问他的老师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作为终身的行动准则,孔子说,那就是宽恕、原谅,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如果现在的人能够按照孔子所说的那样去要求自己,我相信很多事情是万万不能发生的,比如暴力强拆,又比如抢劫,当然,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都不会发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我们应当从自身做起,不论社会地位是卑贱,还是高贵,我们都应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越来越和谐、安定,人们的生活才更加幸福安康。
论语精选作文篇2孔子,名丘,字仲尼。
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历代王朝所推崇尊之为“文圣”其儒家学派中心思想为“仁”,提倡以礼治国,尊崇周王朝的礼乐制度,认为只要人人知礼守礼,做好自己本分的事情,社会就会安定,人民就会幸福,思想中的阶段划分被历代统治者需要并借此来教话人民。
《论语》是我们的经典国学,孔子,相信大家已经妇孺皆知,在学校体育馆对面,屹立一尊孔子石像,来来往往相信大家对孔子已有所了解,《论语》中包罗万象,可以说一个人只要把《论语》读好。
品味其中精华,那么他做人就不会失败,仅接触这本书几天,让我爱不释手。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是说,在温习知识时能有所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且不说能有所发现,就说学过的知识可课下你复习了吗?课下不复习,怎么能有所长进呢?有所进步呢?子曰:“默而知之,学而无厌,何有于我哉!其中学而不厌教导我们努力学习而不厌弃,试问,有谁敢说,我做到了,我们每个人都有厌学的时候,但只要我们坚持,我们会发现书的海洋丰富多彩,便自然而然地做到学而不厌。
论语体会心得1000字(10篇万能范文)

论语体会心得1000字(10篇万能范文)论语体会心得1000字篇1现在,很多人的理想非常远大,用一个词形容就是雄心壮志。
而《论语》中,孔子和他的学生谈到理想时,却不认为理想越远大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这个人内心的信念。
这段话出自《论语·先进·侍坐》,是孔子让学生们各自说说自己的理想。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说出了自己的远大志向,只有曾皙和他们不同,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这段话里,曾皙说,我的理想是到了暮春时节,就是阴历的三月,穿上新做的春装,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陪同几个成年朋友,再带上一批孩子,大家一起去沂水中,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然后到沂水旁边的舞台上,沐浴春风,最后大家高高兴兴唱着歌回去。
孔子听了他的理想,长叹一声说:“我的理想和你一样啊!”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看出,好像曾皙做的都是日常小事,没有什么舍己为人、治国安邦的大理想。
但他的内心非常充实。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位青年大学毕业后,曾豪情万丈地为自己树立了许多奋斗的目标,可是几年下来,依然一事无成。
所以满怀烦恼地去找一位智者倾诉。
当他找到智者时,智者正在河边的一间小屋里读书。
智者微笑着听完青年的倾诉,对他说:“来,你先帮我烧壶开水!”青年见墙角里放置着一个很大的水壶,旁边是一个小火灶,可是周围却没有柴禾,于是便出去寻拾。
他在外面拾了一捆枯枝回来,从河里装满一壶水,放在了灶台上,堆放了些柴禾便烧了起来。
可是由于水壶太大,一捆柴禾烧尽了,水也没有烧开。
于是他跑出去继续寻拾柴禾,等拾到足够的柴禾回来时,那一壶水已经凉得差不多了。
这回他变得聪明了,没有急于点火,而是再次出去寻拾了很多柴禾,由于柴禾准备得充足,一壶水不一会儿就被烧开了。
这时智者忽然问他:“如果没有足够的柴禾,你该怎样把这壶水烧开?”青年想了片刻摇摇头。
智者说:“如果那样,就把壶里的水倒掉一些!”青年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论语读后感范文1000字(甄选5篇)

论语读后感范文1000字(甄选5篇)1.论语读后感范文1000字第1篇不践迹,亦不入于室:昨日《论语》共修,老师讲解此章。
当时听到,就觉惊心动魄,感慨不已。
今日重听录音,仍有步步惊心之感。
遂整理成文,以享诸位:为何学?有些人天生淳朴,为人厚道,在一般人眼里也确实是好人。
这样的人,常常对自己的现状感到满意,也因此一辈子就被限定在这样的境界里,不足以通达人性的核心,进入圣域。
故夫子曾言,“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不学的善人终究只是俗人。
这样的善,层次其实是很低的,一旦人生出现大的变动,往往经受不住,难免留下遗憾。
唯有通过学习得到的满足,才是真满足。
孔子十五志于学,至七十从心所欲,其中也是经过漫长、艰难困苦的修学,却不曾见夫子中道而废。
释迦摩尼在悟道之前,也是广学多闻,转益多师。
只要中途任何一次,他觉得“我可以了”。
这世上就不会有佛教。
这“入于室”就是进入人格成就的殿堂。
门外路过的人,永远不知道自己失去的是什么。
唯有进入者,才能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跟谁学:在学道路上,“好人”有时候是一个贬义词。
学习是为了什么?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吗?你需要那么多俗人的肯定做什么?涛涛者天下皆是也,最重要的是你要跟着谁走?古往今来,人类历史上什么样的人没出现过?随大流的也有,自称“大师”的也有,随便跟着一个人糊里糊涂去走,你会走向哪里呢?这路上的脚印可乱着呢!因此,必要怀着戒慎恐惧、恭敬之心,选择正确的老师。
读后感·即使全世界都反对,只要有一个明眼人肯定就可以,只要老师的一句赞叹就够了。
怎么学:真正求道的人不会迷失。
会走错路的,都是自己先迷失的人。
为何会迷失?就是因为自作聪明,自作主张。
孔门高足中,聪明者不可谓不多。
然最能体会夫子心法的,是“参也鲁”的曾子,是“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的颜回。
我们虽然离圣人遥远,但圣人留下的经典,仍然鲜明地记录着圣人的足迹。
它即是真理,又是道路。
顺着这些足迹走,我们才能走进最深的内殿。
2024年以论语为话题的高二作文(精选20篇)

2024年以论语为话题的高二作文(精选20篇)以论语为话题的高二作文篇1中华文化,千年积淀,深深的凝聚在《论语》一书中。
——题记本人才疏学浅,未能参透《论语》一书中深刻的道理,也未能根据书中内容而引经据典地讲出一连串的引人深思的感想。
但在此,我只求简略的谈一下我在看完《论语》一书后的感受。
“仁”孔子一生富有政治理想,推行礼治德政,其学说核心为“仁”,因此,“仁”也是《论语》中的主要内容。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可见“仁”在孔子心中的地位之高。
但到底,什么是“仁”,如何才能做到“仁”呢?于是,孔子便说“刚,毅,木,讷,近仁。
”孔子认为:“刚强不屈,果敢坚毅,质朴老实,言语谨慎,(这四种品德)接近于仁。
”具有这四种品德的人仅仅是接近于“仁”,那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仁”呢?或许,连孔子心中也没有明确的答案,也或许,“仁”在孔子的心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地位之高甚至于没有一人可以达到。
因此,只要做到接近于“仁”便已不错了。
“学”孔子对教育事业的贡献也非常大,他主张“有教无类”兴办太学,弟子达三千之多。
那么,孔子又是怎样理解和对待“学”呢?“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告诉我们“学”的态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学”与“习”的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告诉我们“学”与“思”之间的相辅相成。
……这些语句从古至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伟大的学者为了一个简简单单的“学”字而不断努力,奋斗,倾尽自己的一生。
“君子”与“小人”在《论语》中,“君子”与“小人”可谓是高频率词,而孔子也曾发表过很多关于这两个词的言语。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太多太多的语句告诉我们“君子”与“小人”的.不同,太多太多的语句警戒激励着我们。
关于论语1000字作文

关于论语1000字作文关于论语1000字作文(优秀10篇)关于论语1000字作文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关于论语1000字作文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供你选择借鉴。
关于论语1000字作文篇1读完《论语》,坐着发呆,迷茫中,《庄子. 秋水》中的一句话,浮上心头。
“至德者,火弗能热,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
非谓其薄之也,言察乎安危,宁于祸福,谨于去就,莫能害之也。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角色是什么?是一位在文化封冻的河流上用肩膀奋力拉船的纤夫,是一名在“人治”与“专制”之间撑船的摆渡人。
一个自由的思想家,却因为世事的束缚、统治的变迁或被哄抬或被蜚斥,终己一生在困境中追求着不得志的“仁”的理想。
好心人一直在呼吁同情弱者,却又总是将至德者归入强者之列,似乎天生不属于同情范围。
其实,世间多数出色者都因为众人的分享、争抢和排挤而成了最弱的弱者。
孔子就是最好的例证。
在谈论理想时,那浅浅的一句:“吾与点也!”(“莫春者,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所包含的已然淡漠的不得志,又怎能不引人喟叹?《论语》中并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而是质朴的道理和,以身作则。
细想身边常有这些品格的展露,而习惯于淡漠的我们却很少如此清晰地看待。
也许华夏的血脉里,正有“君子“的影子,只是经过孔子等至德者的吐纳,将它凝固住了,现之以墨字,代代相传。
或许至德者从不抱怨,透过字里行间,只能隐约看见孔子影影绰绰的无奈。
记得有人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拥有一整部《论语》的孔子,留下的却只有无奈的隐忍。
关于论语1000字作文篇2最近我读了一本书那就是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着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我这书让我读的费饮忘食。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我觉得孔子说的实在是太对了!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平时学的知识通常过了一到两个月就会不记得,让我想起了学完之后要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论语为话题的作文1000字
近年来,社会上掀起了中国传统文化热,名人讲《论语》,历史题材影视剧热播......。
首先我们意识到这对普及传统文化是好事,但是如何理解并且正确把握《论语》的本质,是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前提。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把握好《论语》其中的真谛,对激发我们热爱伟大祖国和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具有深远意义。
儒家思想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而《论语》就是儒家文化轴心和精髓。
翻开七年级语文课本《论语十二章》,我们仿佛听到了来自远古的一个慈祥的老者的声音:"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他好像就在你的身边向你娓娓道来,他没有强迫的语气,完全是在建议启发。
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你会从他所给予的教导中领悟到:你不但要学,而且要时习之,这就不仅仅是学到一个知识点,背下来,记到脑子里,更重要是要将这些中肯的话付诸行动,那需要学与行的完美结合,贯穿于生活当中。
在生活中去体验,不是僵化摆设,是要融入到我们的血液里和行动里的。
教育人怎样能够成为有修养的人,这才是"教育",融入了更多的智慧,哲理和理想,能够与宇宙自然合一。
通过查阅,我们知道,《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及其弟子语言论撰之汇集,是保存下来的孔子思想最完整的著作。
《论语》详实地记录了孔子从生活中演绎出来的为人处世的经验和他对
学生的教导。
孔子对六经进行详细整理并通过他的讲学使其流传,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开风气之先,堪称提出自成体系的伦理思想的第一人。
孔子是普普通通的老师、长者,但他又无愧于人们对他的"圣人"、"至圣"的称号。
《论语》每章虽只有寥寥数语,上下章之间也几乎没有任何联系,但每一句都是那么的质朴,就好像是我们都熟悉的日夜交替、四季变化一般,是我们生活中最朴实的规律的体现。
《论语》包含的内容极其广泛,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领域,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这个时代每个炎黄子孙都面临的责
任和义务。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之魂,是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强有力支撑,它一定会在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散发出灼灼异彩。
我们正在茁壮成长起来的青少年更应该担当起中华传统文化的践行者和传播者,让我们以身载道,以行载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