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进化论思想渊源探究
浅析章太炎的进化人性论

浅析章太炎的进化人性论作者简介:焦唤芝,2012年考取南京大学哲学系伦理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传统伦理。
摘要:对于人性问题,传统学术一般都从德性的层面加以论述,而章太炎深受西方进化思想影响,主张善恶的俱分进化论。
他认为,人性不能用单纯层面的善恶加以判定,它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还兼具社会属性,其具体性质以及发展趋势等都必须从进化的角度加以审视。
关键词:章太炎;人性;善恶;进化传统人性论主张从德性的层面对人性问题加以论述,而章太炎深受西方近代达尔文思想的影响,提出进化的人性论,为人性论由传统向现代的转换奠定了基础。
他认为,人性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就其自然性而言,无善无恶;就其社会性而言,善恶兼具。
所以,从人性的自然属性到社会属性可以看出,善恶还具有进化的属性,并且是两者并进,如影随形。
一、人性的自然属性:无善无恶告子是中国人性论史上第一个对“性”的概念加以界定的人,他认为“生之谓性。
”(《孟子・告子上》)荀子对此作了继承,认为“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荀子・正名》),“性”是人与生俱有的属性,即“天之就也”(《荀子・性恶》),而不需要通过任何后天的所为。
因为人生来就有“好利心”,所以导致争夺、嫉恶、残贼生而辞让、忠信亡,声色耳目之欲、淫乱生而礼仪文理亡,由此他得出了“人性恶”的结论。
孟子认为性是人之为人的本质,因为人天生具有“四端”,因而“仁义礼智”是“我固有之”的(《荀子・告子上》),这样孟子就对人性做了天生善的界定。
章太炎反对这种传统的道德先验论,他认为“性”并非是事物固有的,“万物皆无自性”,生与性不具有时间上的同时性,生而后才有性,且由生到性不是无条件的,生必须借助于外力的功用才能为性,这就是所谓“说缘生者”,才能“假设以为性”(《辨性》)。
这样,章太炎在否定“性”的先在性的同时,也否定了善恶的先在性,他说:“性善、性恶之说,皆不如言无善无恶者。
”(《菌说》)章太炎认为,“无善无恶,就内容言”(《菌说》),“内容”实际上是指人的自然属性,它本身并没有任何道德意义的性质。
论章太炎语言文字学理论的性质及其形成的背景-最新年精选文档

论章太炎语言文字学理论的性质及其形成的背景引言:章太炎在世67 个春秋,生活的年代更迭跨越很大。
中国在这大半个世纪风起云涌,波澜壮阔。
作为清末民初的学者,先生可以说经历了甲午战争、戊戌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抗日救亡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亲眼目睹了政党之间的斗争,国家之间的碰撞,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章太炎文学上取得的巨大的成就,追根溯源离不开他的严谨治学的态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造诣,同时复杂的社会形势和时代背景也为他文字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契机。
一、章太炎和他的语言文字学理论成就概述章太炎,原名叫做章炳麟。
浙江人氏。
是一位在多个艺术领域都深谙其道,学有所成的大儒。
包括历史、文学、哲学、宗教等领域。
章太炎学说理论非常丰厚,受家庭熏陶,师出朴学。
他的主要作品被整理收录在了《章氏丛书》和《章氏丛书三编》这两本书里,随着后世研究的不断推进,他对于中国语言文字的贡献引起了人们格外的关注和仰望。
汉朝以后,我国学术的鼎盛时期,集中在了近代的三百多年里。
而古音韵的学术盛世又集中到了清代。
作为清朝古文古音的大家和现代文字学的开宗之祖,他的很多著作传承到至今被誉为奠基之作。
他不拘一格,广征博引,在继承训诂学鸿儒段玉裁的音韵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积极探究汉字古音的起源和演变。
气象恢弘,在文字的很多分支研究上都有独到的见解和主张,真正做到了前无古人。
大处来分有小学方向的,有经学方向的、还有史学、哲学方向的。
其中《二十三部音准》、《古音娘日二母归泥说》等是他古音研究的代表作。
还有《文始》、《国故论衡》等这些都体现了他在汉语言文字学方面的卓绝才华[1] 。
在这些作品里面,蕴含了诸多对后人有影响力的前瞻理念。
例如当代古代汉语的著名研究学者王力在章太炎通过《诗经》脂部分离队部入声还能用的研究基础上,发现出了“微部”,创新了自己的韵部学说。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先生还是上古声系统的构建第一人。
他把原本混杂无章的古音有序的区分成了“五类二十一纽”。
进化:真实抑或迷妄?——重审章太炎对进化论的批判与困境

人性 向善论等维度展开 了细致 而 系统的批 判。然而, 由于真如 哲学体 系内涵的矛盾 .
他 对 进 化 论 的批 评 既充 满洞 见 , 又是 饱 含 紧张 , 充 满 了 自我 瓦 解 的 可能 。
关键词 : 进 化论 : 必然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目的 论 : 困境
中图 分 类号 : B2 5 文献 标 志 码 : A文章编号 : 2 0 9 5 — 0 0 4 7 ( 2 0 1 5 ) 0 3 — 0 0 7 3 — 1 0
校一流学科 ( B类 ) 建 设 计 划 上 海 师 范 大学 “ 哲 学” 规 划 项 目的 阶 段 性 成 果 。 ① 参见高瑞泉主编 : 《 中 国近 代 社 会 思 潮 》 。 上海 : 华 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 9 9 6年 版 。 ② 参 见 李泽 厚 : 《 中国思想史论》 ( 中) , 合肥 : 安 徽 文 艺 出版 社 1 9 9 9年 版 , 第 7 4 7页 。
进 化论 成 为 了 中国近 现代 众多 思想 家不 可 摆脱 的思 考背 景 ,俨 然成 为现 代 中 国
第 一 大潮 。 ①既 被 冠 以辛亥 革命 理论 旗 手之 名 , 又被 誉为 中国近代 哲学 史上 两 位最 具
思 想深 度 的哲 学家 之一② 的章太 炎却 在 1 9 0 6年 之后严 厉 地批评 进 化论 。 对此 , 学界 已 经 给予 了充分 的关 注 。③然而 , 和 以往 的 研究 不 同 的是 , 本 文从 章 氏独 创 的真 如哲 学
⑧ 只要 以“ 章太炎” 、 “ 进化论” 等为关键词在 中国期刊网上进行 检索 , 就可 以发 现很多相关论文 。章太炎的“ 俱
分进化论 ” 也 是 写 进 中 国哲 学 教 科 书 的 哲 学 常 识 。在 这 个 意 义 上 , 本 文 的 写 作 似 乎 是 多 余 的 。然 而 , 正 如 黑 格 尔
章太炎进化论伦理思想研究

章太炎进化论伦理思想研究
章太炎曾提出著名的俱分进化论,认为人类文明之进化,人类为善的能力不断提高,而为恶的能力也与日俱增;人类享乐的程度和方式日益发达,而受苦的危险和程度也日益严重。
回顾二十世纪,特别是近几十年的历史,我们不能不说,章氏所言确实为历史事实所验证,人类在享受文明进步的成果时,也不得不面对一系列已经浮现或将要出现的危险或麻烦。
人类无法摆脱“善恶、苦乐”同时进化的困境,这一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其征兆和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也困扰着越来越多的关心人类未来的人们。
正是如此,本文对章太炎的进化伦理思想作了剖析和理解。
第一部分深入挖掘章太炎进化论伦理思想的理论来源,深受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拉马克的进化学说以及中国古代变易学说的影响。
第二部分章太炎进化论伦理思想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儒家道德的批判、建立革命的道德以及善恶俱分的人性理论。
第三部分在对章太炎进化论伦理思想内容把握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对其进化论伦理思想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
最后,在对其进化论伦理思想把握的基础上,对其进化论伦理思想进行评价,归纳和总结其进化论伦理思想的价值和缺陷。
章太炎进化观的历时性研究

章太炎进化观的历时性研究
张翊轩
【期刊名称】《新疆社会科学》
【年(卷),期】2024()1
【摘要】1903—1906年间,章太炎的进化观发生了鲜明的“断裂”,在《訄书》时期,章太炎认同达尔文、斯宾塞的进化论;至《俱分进化论》时期,他提出了善恶苦乐并进的俱分进化观,并把“俱分”进一步推扩为“文明”的定语;到《民报》时期,特别是在《齐物论释》中,批判线性进化观背后的理论根源逐步呈现出来,表达为“齐文野”的思想旨趣及对目的论文明观的深刻反思,对进化概念本身的批判实则是对诸如文明、进步等观念被用以将强权和暴力合理化、合法化、合目的性的危险的格外警惕,这是理解章太炎一以贯之之道的方便法门。
【总页数】14页(P21-33)
【作者】张翊轩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259.2
【相关文献】
1.论经济法的进化——历时性维度下经济法理论的发展与演变
2.共时性、历时性时空观于风景园林学设计研究的启示
3.1895-1900年间章太炎之社会进化思想研究
4.进化的两面性:章太炎的进步论批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章太炎魏晋文学思想解析

章太炎魏晋文学思想解析一、章太炎推崇魏晋学术的原因章太炎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并非仅仅朝着“文明〃的方向单向发展,而是存在“进化〃与“退化〃并存的事实。
“上观皇汉,智慧己劣于晚周,比魏晋乃稍复,徒局促于十世以内,以为后必愈前,亦短于视听者也。
〃[2]以此理论来审视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章太炎认为魏晋时代是一个大放异彩的时代,可惜由于时间过于短暂和文学研究者有意、无意的扭解,其成就并没有被充分地认识,因此自己感到忧虑。
“嗟乎,赫赫皇汉,博士黯之,魏晋启明,而唐斩绪。
宋始中兴,未壮以夭。
来者虽贤,众寡有数矣。
不知新圣哲人,持名实以诏士大夫者,将何道也?又不知齐州之学,终一息不复炽邪!〃⑶他感慨世乏知音,只有对魏晋时人向往之至“:诸子幸少异说,而我所发明者,又非汉学专门之业,使魏、晋诸贤尚在,可也对谈。
今与学子言此,虽复踊跃欢喜,然亦未知其异人者何处也。
〃⑷这显示了章太炎对魏晋时期学术,特别是文学的特别推崇和喜爱。
为了阐述自己的观点,章太炎又写了《五朝学》《学变》系统地评价了魏晋时期在各个方面的成就及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这种对魏晋文学的崇尚和赞美无疑会对章太炎的思想品格和学术观点产生重要影响。
章太炎之所以推崇魏晋文学,一方面是首肯三曹、建安诸子及两晋文人身逢乱离,感时伤世而志深笔长、梗概多气的创作风范。
另一方而则在于章氏以为魏晋文士皆真诚直率,是受民歌风气影响的结果。
《国故论衡•辨诗》曰:“《安世房中歌》,作于唐山夫人,而其辞亦尔雅,独《风》有愤懑而不得舒,其辞从之,无取一通之书,数言之训。
及其流风所扇,极乎王粲、曹植、阮籍、左思、刘琨、郭璞诸家,其气可以抗浮云,其诚可以比金石,终之上念国政,下悲小己,与十五国风同流,其时未有雅也。
〃[5]章氏重“国风〃,而轻颂、雅、赋,以〃诚〃评价魏晋文学的总特征,认为“:凡学术,当辨其诚而己。
《世说》虽立虚,犹近形名;其言间杂调戏,要之中之所发舒。
〃⑹ 这里己经道出其崇尚魏晋文学的主要心理原因。
论章太炎《菌说》篇中的道德进化思想

论章太炎《菌说》篇中的道德进化思想
朱浩
【期刊名称】《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年(卷),期】2024(46)2
【摘要】《菌说》被认为是章太炎进化思想形成之初的代表性论著。
章太炎认为,道德意识的产生始于生命体的本能,并逐步形成了道德意识,他将生物进化之说与意志论相结合用以说明道德意识产生的前因后果。
章太炎提出,道德之知的进化源自于人们与生俱来的知性,加之生物体本能带有的欲望,两者共同推动了人类道德逐步前行。
道德进化并非尽善尽美,最初的利弊之辨源于自体感知,随着社会的进步,进化之利弊的评价由人类群体共同决定。
这就要求人们能以辩证的视角看待道德观念的更替,以冷静的眼光直面进化中社会道德价值系统的变革。
【总页数】10页(P119-128)
【作者】朱浩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259.2
【相关文献】
1.《说园》五篇中陈从周造园思想初探
2.达尔文的道德进化论——达尔文思想中不可忽略的一个方面
3.《原道》篇中的章太炎之道家思想解析
4.“道德进步论”
与“俱分进化论”——梁启超和章太炎伦理思想比较之二5.鲁迅前期思想中的进化论与超人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章太炎“民族主义”概念的形成及其演变

论章太炎“民族主义”概念的形成及其演变摘要:章太炎作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潮中的著名代表人物,其“民族主义”概念和思想复杂多样并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
文章从思想溯源、历史传统、人种学说和革命实践等方面探讨章太炎的“民族主义”概念的形成,并梳理其演变过程,以期进一步认识章太炎的民族主义思想。
关键词:章太炎;民族主义;概念;形成;演变中图分类号:D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7-0000-01一、引言面对清政府专制反动统治和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民族主义的社会思潮开始兴起和影响着晚清社会的变革。
章太炎作为晚清民族主义思潮中的著名代表人物,其民族主义思想经历了从“改良”到“革命”、从“排满”到融五族于一体的多民族国家、从民主革命的政治民族主义到文学复古的文化民族主义的复杂演变过程,其“民族主义”概念也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并不断演变。
二、形成及其演变章太炎,名炳麟,字枚叔,“慕顾亭林之为人,易名曰绛,号太炎”[1]559,其一生的经历影响了其包括民族主义思想在内的政治文化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章太炎生于以抗清斗争闻名的浙江余杭地区,还受外祖父宋左卿反满民族思想影响,同时又“少学于德清俞樾,治经术小学”[1]559,所以其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深受传统汉族本位观念的影响。
章太炎曾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录》中说到“兄弟少小的时候,因读蒋氏《东华录》,其中有戴名世、曾静、查嗣庭诸人的案件,便就胸中发愤,觉得异种乱华,是我们心里第一恨事。
后来读郑所南、王船山两先生的书,全是那些保卫汉种的话,民族思想渐渐发达。
”[2]88在《光复军志序》中章太炎也提到:“余年十三四,始读蒋氏《东华录》,见吕留良、曾静事,怅然不怡,辄言有清代明,宁与张、李也。
弱冠,睹全祖望文,所述南田、台湾诸事甚详,益奋然欲为浙父老雪耻。
次又得王夫之《黄书》,志行益定。
”[3]681由此可见章太炎的民族主义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其少小时期成长环境中“华夷之辨”观念对其产生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清朝后期,我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随着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的侵略,中华民族开始了可歌可泣的抗争历程。
在思想界,自从西方进化论传入中国以后,就成为革命进行的依据,成为呼唤民族觉醒、反抗外国侵略与反抗国内压迫、推动社会进步的思想武器。
章太炎在众多传入中国的西方学术中,自觉接受、改造和宣传、运用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拉马克的用进废退与我国古代的变易思想,形成他自己独特的进化论,包括自然进化论、革命进化论、俱分进化论,对当时的革命、思想界以及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章太炎;进化论;渊源;探究AbstractThe later, our country entered the semi-colonial and semi-feudal society.Along with the imperialist powers to our country aggression, the Chinese nation began ordeal.their deeds struggle history. In defendingSince the western theory of evolution came to China.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become the basis for revolution. It become the ideological weapon of a call for national awakening, resistance against foreign aggression and domestic oppression, also it push forward social progress. Zhang Taiyan In numerous introduced into China in the western academic Consciously accept, transform and publicize Darwin's biological theory of evolution and Lamarckian’s the Principle of Use and Disuse. He used Darwin's biological theory of evolution, Lamarckian’s Principle of Use and Disuse and the Changing Idea of Ancient China, developed his own unique theory of evolution. His theory of evolution include Natural evolution, revolution evolution, the theory of all points evolution, At that time to the revolution, thinkers and made a profound impact on later generations.Key words: Zhang Taiyan,evolution,origin,probe目录内容摘要 (1)Abstract (2)一、章太炎进化论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4)(一)章太炎生活的时代背景 (4)(二)章太炎学术思想的时代特点 (4)二、章太炎进化论思想的主要内容 (5)(一)自然进化论 (5)(二)革命进化论 (6)(三)俱分进化论 (6)三、章太炎进化论思想的主要渊源 (7)(一)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 (7)(二)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0)(三)中国古代的变易思想 (11)四、章太炎进化论思想的影响 (13)参考文献 (14)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列强为了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侵略中国,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当时内忧外患的形势下,随着近代西方学术的传入,使得中国近代的知识分子在传统与时代潮流之间面临着空前的挑战,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章太炎在众多传入中国的西方学术中,选择、融合了达尔文和拉马克的进化论学说,作为在中国革命的理论,他接受西方自然科学的进化思想,但是不盲目崇拜,从而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进化论。
一、章太炎进化论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一)章太炎生活的时代背景章太炎生活的年代是晚清王朝。
我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中一直走在前列,但是在晚清的时候落后了,古代灿烂的文明史在近代没有得到很好的延续,这时因为当时的人们,尤其是统治阶层没有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视当时已经翻天地覆的世界形势,没有掌握时代的特点,思想僵化、故步自封、安于现状,最终造成落后于西方诸强。
十七世纪西方国家已经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权与资本主义的经济,军事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但清政府闭关锁国,把自己排斥在世界联系的体系之外,对整个世界的巨大变化茫然不知,仍然自诩为“天朝大国”,将清朝以外的国家一概视为“夷狄”。
直到1840年,英国用鸦片和大炮打开中国的大门后,清朝统治者仍然没有反思为什么会挨打,仍然把西方先进的科技成果斥为“奇技淫巧”,不屑一顾。
我国的历史进入被动挨打、任人宰割的苦难时期。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近代知识分子努力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章太炎便是其中的代表。
(二)章太炎学术思想的时代特点章太炎的学术是密切联系他所处的时代的。
面对当时国内外的政治形势以及一系列的困难,他希望拯救民族,光大祖国。
章太炎学成出师之后,随着西方列强文化侵略的加深,身处异域文化洪流之中,一直在试着借鉴、融合西方近代文化为我国民族的振兴建立一个可以自立于世界的文化秩序。
他学术视野开阔,站在世界层面的文化格局中去思考问题,对于西方文化,他不仅能迅速吸纳,更能作出学术回应。
章太炎的学术又超越他所处的时代,他的学术思想并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
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向西方学习的阶段,开始由古典的学术型态向近现代的学术形态转变,这个阶段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和世界的未来,谁也不可能超越它而直接达到无世界的层面。
章太炎反思中国传统思想,借鉴、吸收西方的进步思想,提出了一个使人们幻想和遥不可及的世界秩序,于是章太炎提出了“五无之制”的最高理想,什么叫“五无”呢,就是无政府、无聚落、无人类、无众生、无世界,只有实现了“五无”,才能使人类由并进的尴尬境况转向尽善尽美的境地,但要经过三个阶段:一、完成无政府、无聚落;二、完成无人类、无众生;三、这才能达到无世界。
在这里,关键是无人类,根本就是无世界,然而这是一种具有悲观和虚无的理论,不利于当时革命的健康发展。
但又不能提供实现的途径。
章太炎用古代文化去面对、思考现实的时代要求。
他的学术从时代的入口直接进入了形上思辩,必然远离时代的发展。
鲁迅先生说过太炎虽先前也以革命家现身,后来却是退居于宁静的学者,用自己所手造的和别人所帮造的墙,和时代隔绝了。
二、章太炎进化论思想的主要内容章太炎被称为乾嘉汉学殿军,他在学术生涯中,广泛涉猎了历史、经学及文学等学术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章太炎提出了自己的实现民主共和、建立国家政权的思想,特别是他的进化论思想。
章太炎进化论思想的内容有三个,第一,自然进化论;第二,革命进化论;第三,俱分进化论。
对当时的思想,尤其是对当时的革命影响深远。
(一)自然进化论章太炎在还没接受进化论之时,就用进化论来探讨自然和社会现象。
他的自然进化论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在自然观上,他认为世界万物都是不断进化的,从无机物进化成有机物,低等生物进化成人类。
章太炎说:“褚石赤铜著乎山,着藻浮乎江湖,鱼浮乎蔽泽、棵然、貜、狙攀援乎大陵之麓,求明昭苏而渐为生人。
人之始,皆一尺之鳞也。
”①进而,他在《菌说》一文中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具体地论述了各种元素和合而成空气金铁、空气金铁转化为草木、草木变成蜃蛤水母、蜃蛤水母变成节肢动物和脊椎动物、再由鱼变成鸟兽和猿猴、最后变成人的物种起源和进化的历史过程。
第二,他认为现今的生①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章太炎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143页.物都是起于细胞,细胞是由原形质组成的,原形质就像是卵蛋白,赫胥黎称之为生命的本原。
他还运用形式逻辑论证上帝创世说的荒谬,如果世界上的万物都有创造者的话,那么创造者也必然有创造它自己的创造者,神造万物,神的存在一定也是被它的创造者创造的,如此必将无穷无尽,所以世上没有神,世上万物不是由上帝创造的,而是自己自造的,强有力地批判了上帝创世说,章太炎认为人之所以能够在自然界众多物种当中脱颖而出,就是因为发挥了自己的智力战胜其他动物,人在竞争时使用了工具和武器,所以人要经常的使用自己的聪明才智。
从以上的自然观出发章太炎否定上帝创造万物说。
(二)革命进化论章太炎的革命进化论的主要内容是人的思想觉悟是通过竞争,对比之后才产生的。
主要体现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这部著作当中。
康有为认为,如今中国公正的秩序还没完全建立,旧的习俗还存在,如贸然革命,必然会造成社会的混乱,又怎么能说是通过变法来达到救民与水火呢,现阶段的中国人根本就没有革命的能力。
面对这一荒谬的观点,章太炎用李自成、义和团等革命史实说明了革命实践本身,就是提高人民自身的政治觉悟、确立革命观的有效的方法与途径。
例如明末的李自成,由于受饥寒跟封建压迫,进而揭竿而起,造就明末革命,明末百姓是为了解决饥寒问题革命,如今百姓为了民主共和而革命又有何不可,因此,人的思想觉悟,经过竞争、对比、一定会比以前进步,中国人民饱受列强跟官僚的压迫,所以中国的革命前途肯定是无限的,如今义和团运动虽然不知道结果成功还是失败,但是接义和团之后的革命的成就一定会比义和团更伟大,中国现在虽然仍是清王朝统治,仍受列强的欺辱,但我们可以通过革命去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通过革命建立新的秩序,打倒列强的欺辱从而建立起一个独立的民族共和的国家,这就彻底否定了康有为以“中国人今日之人心,公理未明旧俗俱在”为由反对中国人民革命的言论,可见,章太炎作为一名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倡的是用激进的、暴力的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巧妙地引用中外史实辩驳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保皇理论,他认为清政府现在极其的腐败,已经不适合充当中国的执政者,必须用革命暴力的推翻,建立一个崭新的民主共和国。
总之,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在驳倒康有为那套谬论的同时,又论证了革命是进化的、是符合历史潮流发展趋势的,实补泻兼备之良药,是解决当时中国所有问题的必经阶段。
想要去旧俗、明公理、开明智、增加才干,就必须实行暴力的革命,这样才能救亡图存,使得中国走上独立自主的富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