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早期护理干预效果及护理措施评价
早期护理干预对低出生体重儿的效果观察

早期护理干预对低出生体重儿的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7-09-27T15:15:41.997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1期作者:卢丹[导读] 为婴儿的生长发育打下了基础。
基于良好的护理效果,新生儿护理新理念应该得以延伸到婴儿护理的全过程。
武冈市人民医院湖南邵阳 422400【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低出生体重儿76例,按照就诊顺序奇偶数,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种护理方法下两组患儿的生长情况及健康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患儿体重增加较快,奶量摄入量、睡眠时间、身体健康程度优于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几率小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低出生体重儿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可达到更好的护理效果,提高早产儿的存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低出生体重儿是孕期37周以下,因各种原因早产的新生儿。
因为患儿皮下脂肪极少,自身保温能力严重不足,呼吸功能和代谢功能较弱等症状为主要表现。
若没有得到有效的护理,感染疾病和死亡的几率较高,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身体发育不完全的早产儿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对临床护理的要求极高,护理不当会给患儿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相关研究表明,护理质量会对低出生体重儿的病情恢复效果造成很大影响[1],为进一步论证这一结论,本文以我院接收的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分组对比了常规护理和早期护理干预的实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我院接收的低出生体重儿76例,将其分为2个研究小组。
观察组患儿38例,女婴18例,男婴20例,胎龄(32. 1±1. 2)周,体重 1679 ~2476 g;对照组患儿38例,女婴16例,男婴22例,胎龄(33. 0±1. 7)周,体重 1523 ~ 2465 g。
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

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
超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体重一般小于1000克,生命体征不稳定,易发生多种并发症,需要在生命支持、呼吸支持等方面进行干预,并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因此,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非常关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早期营养支持
早期给予充分的营养支持可以促进超低出生体重儿的发育和生长。
最近的研究表明,如果将肠内营养支持的时间延长到出生之后的第一天,可以显著降低死亡率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因此,在早期尽早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2. 营养剂的选择
超低出生体重儿的肠道结构和功能都非常不完善,肠黏膜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也很低。
因此,需要选择易消化、易吸收的肠内营养剂,如预浆清蛋白、氨基酸、脂肪乳等。
3. 营养剂的输注方式
对于超低出生体重儿,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中,可以选择胃肠道或静脉的输注方式。
在选择胃肠道输注时,可以选择胃管或直肠灌注的方式,但是需要注意避免引起胃肠道充气、腹泻等并发症。
对于超低出生体重儿,肠内营养剂的输注时间和量需要根据患儿的特点和疾病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一般来说,在早期需要不断调整输注量和时间,以达到患儿需要的营养和能量需求,同时避免引起胃肠道负荷过大、腹泻等不良反应。
5. 营养剂的监测和调整
在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对营养剂的浓度、输注速率、患儿的营养状况等进行监测和调整,保证营养剂的稳定输注和营养状态的良好维持。
总之,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应当是综合而个体化的,需要根据患儿的特点和疾病情况进行具体的调整和实施,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促进患儿早期健康发育的目的。
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

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超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1000克的早产儿。
由于胃肠功能未发育完全、特殊的营养需求等原因,这类婴儿常常需要通过肠道途径获得充足的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支持是婴儿生命和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对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指在婴儿出生后的48小时内通过腹腔或脐静脉输入混合营养液,同时保持肠道通畅,利用微量元素、营养素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通过肠道给予婴儿营养支持。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不仅可以促进胃肠道的生长和发育,还可以降低感染、炎症和结构性肠病的发生率,提高婴儿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护理干预策略如下:1. 胃肠功能和营养评估对于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评估胃肠功能和营养状况是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干预的基础。
评估内容包括肠道运动、排便情况、吸收利用能力、营养摄入等。
针对婴儿不同的营养需求和生长情况,根据肠内营养支持的规划和实施,实现个体化的营养支持。
2. 肠内营养液选择早产儿的胃肠道功能未充分发育,因此,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选择低渗肠内营养液,避免肠道充血、纤维化和肠道损伤等不良反应。
应优先选择乳清蛋白和植物蛋白为主的肠内营养液,以保证婴儿的质量和量。
此外,在营养液中添加益生菌有利于维护肠道微生物平衡,促进肠道健康。
3. 肠内营养支持的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实施需要综合考虑婴儿的胃肠功能、口服进食情况、营养需要等因素,制定适当的方案。
通常从10-20ml/kg/d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液,逐渐增加到目标量,同时关注肠道通畅的情况,及时调整营养液配方、剂量,预防和治疗肠道闭塞等併发症。
4. 肠道通畅的维护早产儿的肠道易发生闭塞、水肿等情况,肠道通畅性是保证肠内营养支持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对于闭塞的婴儿,应采取保守治疗如体位调整、按摩以及应用轻柔灌肠等方法,以保持肠道通畅。
同时应定期观察婴儿的肠道排便情况和腹部情况,及时发现肠道併发症。
5. 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早产儿容易发生併发症,如肠道闭塞、肠胃胀气、脾功能亢进等。
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

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超低出生体重儿(VLBW)是指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的婴儿,这些婴儿由于早产等原因,生长发育较为不健全,因此需要特殊的护理干预策略来提供充分的营养支持。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护理干预策略:1. 评估婴儿胃肠道的成熟度:根据婴儿的胃肠道发育情况,可以确定是否适合开始肠内营养支持。
通常需要通过观察婴儿的吮吸能力、排气情况以及粪便状况等方面的表现来判断。
2. 利用母乳:母乳是最理想的婴儿食物,对于VLBW婴儿更是如此。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抗体,能够提供充分的营养支持,并增强免疫力。
鼓励和支持婴儿的母亲进行母乳喂养,同时提供必要的乳房护理和心理支持。
3. 逐步启动肠内喂养:对于胃肠道功能较为成熟的婴儿,可以逐步启动肠内喂养。
初始阶段,可以以极小量的母乳或配方奶进食,并逐渐增加量和浓度,以适应婴儿的消化能力。
4. 监测肠道反应:在肠内喂养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婴儿的肠道反应和消化状况,包括观察婴儿的引流情况、腹部肿胀、呕吐等症状。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喂养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5. 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对于VLBW婴儿,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尤为重要。
根据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和临床需要,调整肠内喂养的量和配方,确保婴儿获得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6. 促进肠道蠕动和消化功能:对于尚未完全成熟的胃肠道系统,可以通过促进肠道蠕动和消化功能的方法来改善其功能。
通过早期皮肤接触、轻柔的按摩和体位调整等方法,刺激婴儿的肠道运动和排气,促进肠道蠕动。
7.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早产婴儿由于肾脏功能不健全,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因此需要密切监测婴儿的尿量和电解质水平,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肠内喂养液的配制。
8. 进行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由于早产婴儿存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不足的问题,因此需要考虑在肠内喂养液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来补充。
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

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超低出生体重儿(VLBW)是指出生体重不足1500克的婴儿,由于其生理特点以及出生时的弱势状态,需要特别的关注和护理。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超低出生体重儿的重要护理干预策略之一,对于婴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护理实践提供指导。
超低出生体重儿对于营养的需求较大,但其胃肠道功能尚不成熟,消化吸收能力较弱,易出现喂养不耐受、腹泻、营养不良等情况。
为了满足婴儿的营养需求,并促进其生长发育,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与静脉营养相比,肠内营养能够维持肠道黏膜的完整性,促进肠道功能的发育,减少感染的风险,有利于肠道菌群的平衡和代谢功能的恢复,对于提高婴儿的免疫力和生长效果更为显著。
二、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1. 评估肠道功能状态在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之前,首先需要对超低出生体重儿的肠道功能状态进行全面评估。
包括观察大便性状、排便情况、腹部包块、腹胀情况等,以及婴儿的喂养表现和腹部触诊检查等,全面评估婴儿的肠道功能状态,明确其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
2. 制定个体化的肠内营养方案根据婴儿的肠道功能状态和营养需求,制定个体化的肠内营养方案。
具体包括肠内营养支持的途径、时间、剂量等,需要根据婴儿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以确保其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和营养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3. 确保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保证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包括使用无菌操作、提前准备好所需药品和器材、检查管路畅通等,避免感染和误置等问题的发生,确保肠内营养的正常进行。
4. 监测肠内营养的效果5. 营养师的参与和指导在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过程中,营养师的参与和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营养师能够根据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和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营养方案,并进行营养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提供专业的营养支持和指导,保证肠内营养的有效实施。
超低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精细化护理干预

超低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精细化护理干预超低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小于1000g的早产儿,由于生长及发育不完善,易出现呼吸、循环、代谢等方面的问题,而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其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超低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精细化护理干预是提高其生存率及预后的关键。
1. 早期护理措施:在早期对超低体重儿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
特别是在手术分娩后,应立即进行无菌湿润环境的提供,加强呼吸道管理,并配备必要的呼吸机、间歇正压通气等设备。
2. 组织氧输送优化:超低体重儿由于生长不完善,往往处于低氧状态下,应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呼吸机及压力支持水平等措施,同时应加强氧输送,包括监测及及时调整氧浓度及流量,保证氧输送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3. 液体管理:合理的液体管理有助于维持超低体重儿循环稳定,从而缓解呼吸渠道中的水肿和炎症反应,改善肺泡通气、通气/血流比及氧输送能力。
在液体管理上应逐步加强进食量,但同时需注意控制水份以避免水肿。
4. 营养支持:超低体重儿在产前、产中及产后期均易发生营养不良,因此,相应的营养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除提供足够的蛋白质、盐和水份外,必要时还应提供人工营养治疗。
5. 避免感染:超低体重儿由于免疫能力不强,易合并感染,进而影响其呼吸过程。
因此,应严格控制引起感染的因素如异位感染、婴儿换尿布后的洗手、定期消毒等。
6. 心理支持:由于超低体重儿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所以心理支持也是非常必要的。
护士应该为家长们提供适当的安慰、鼓励与咨询,帮助他们积极的面对困难。
超低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医护工作者应该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加强对超低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防与管理,提高其生存率,减轻家长和社会负担。
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

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
超低出生体重儿(VLBW)指出生体重不足1500克的婴儿。
这些婴儿通常需要在NICU 中接受护理,肠内营养支持是其早期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以下是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
1. 确定肠内营养支持计划
肠内营养支持计划应该是根据婴儿的生长和发展需要定制的。
在制定计划时,护士和营养师需要参考受体婴儿的胃肠系统功能、液体和电解质平衡、转运蛋白和酶的功能、疾病状态和治疗方案等因素。
护士需要与医生和营养师密切协作,并定期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肠内营养支持计划。
2. 实施肠内营养的逐步增加
在开始肠内营养支持前,婴儿需要先适应肠内营养。
护士应该逐渐增加婴儿的肠内营养,以避免胃肠系统过度负担和副作用。
逐渐增加肠内营养的过程应该是在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3. 确保营养平衡
婴儿需要特定的营养摄入来支持其生长和发展。
在给造血干细胞移植儿童提供肠内营养支持时,护士应该确保营养平衡。
这包括提供合适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4. 管理并发症
肠内营养支持存在一些并发症,如厌食、腹泻、高反流、肠穿孔和肝损伤等。
在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时,护士需要密切监测症状和体征,及时干预和治疗并发症。
5. 提供家庭支持和教育
由于VLBW婴儿需要长时间入住NICU,并且需要复杂的护理,对于家庭来说是一个挑战。
因此,护士需要向家庭提供支持、教育和资源,以帮助他们理解并应对婴儿的健康状况和日常需求。
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

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超低出生体重儿(VLBW)是指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的婴儿,占所有早产儿的10%。
这类婴儿由于未充分发育,生命体征较不稳定,需要特别关注和护理。
在早产儿中,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存率和发育水平较低,因此需要及时有效的护理支持。
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是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早产儿由于未完全发育,其肠道吸收功能不健全,营养摄取难以满足。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在临床护理中,护理干预对于提高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存率和生长发育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和营养需求,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支持方法,并进行定期监测和调整,以确保患儿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
本文旨在探讨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以提高这类患儿的生存率和健康发展水平。
通过对早产儿的护理干预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早产儿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和建议。
具体的研究目的包括:1.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超低出生体重儿健康的影响,评估其在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方面的作用;2. 分析护理干预在肠内营养支持中的价值和重要性,探讨如何提高护理水平,确保营养支持方案的有效实施;3. 研究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支持方法的依据和方法,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缺点,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4. 探讨如何监测和调整营养支持方案,确保早产儿获得充分的营养,促进其健康发展;5. 总结护理干预策略的价值,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提高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质量,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2. 正文2.1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要性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超低出生体重儿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这些婴儿常常由于早产或其他原因导致生长发育不良,需要额外的营养支持来促进他们健康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早期护理干预效果及护理措施评价
摘要:目的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应用在超低出生体重儿护理中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早期护理干预的82例超低出生体重儿,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实验组使用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生长发育情况与护
理满意度。
结果实验组的生长发育情况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的总满意率
(95.12%)大于对照组(78.04%),P<0.05。
结论给予超低出生体重儿以早期
护理干预,不仅有助于超低出生体重儿发育,也有助于提升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
意度,所以应当推广此护理方法。
关键词:头围;禁食;早期护理干预;暖箱
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体质量一般小于1000g,所以与正常新生儿相比较,这类
新生儿的存活率不高,加之患儿对于热量要求较高以及发育不成熟,患儿容易出
现各类并发症,极易威胁患儿身体健康,甚至是智力健康。
根据相关统计,我国
早产儿的比重高达全球早产儿的10%[1],所以如何对超低出生体重儿进行早期救治,使其能够恢复正常发育状态,一直是医学界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
当前多对
超低出生体重儿施加早期护理干预,取得了很好的护理效果。
本文选择了在我院
接受早期护理干预的82例超低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分组探讨了常规护理
和早期护理干预在超低出生体重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早期护理干预的82例超低出生体
重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
对照组:男20例,
女21例,胎龄(30.12±0.51)周,身长(37.24±1.35)cm,头围(25.98±1.34)cm;实验组:男19例,女22例,胎龄(29.54±0.64)周,身长(38.32±1.56)cm,头围(24.38±1.36)cm。
两组新生儿生命体征平稳,无遗传性疾病、无先天
性疾病、无脑发育不全、无染色体异常,在性别、头围、胎龄以及身长等一般资
料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
具体方法是:为患儿施加呼吸道护理、预防感染护理、保暖护理以及早期喂养护理。
实验组使用早期护理干预。
具体方法是:给予实验组的患儿以常规护理,然
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具体而言:(1)进行保暖护理:基于超低
出生体重儿自身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全,加之皮肤散热快且体表面积大,
所以在患者出生后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其放入暖箱中,并且要实时检查保温箱
的温度与湿度,尽量不要打开保温箱;(2)进行环境护理:也即因为超低出生
儿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弱,所以需要采取一些环境护理措施,帮助新生儿增强对环
境的适应能力,如可以使用深色暖箱罩遮挡暖箱,以减少大灯直射对患儿的不良
刺激;或是在实施护理措施时尽量动作轻柔;亦或是减少电话以及监护仪报警声
音的发生频率等;(3)进行喂养护理:根据患儿是否需要禁食,选择不同的喂
养护理方法;若是患儿需要采取禁食措施,则需要使用母乳对患儿进行口腔护理;而若是患儿不需要采取禁食措施,则可以尝试使用糖水进行试喂,待患儿无呕吐
现象时,再尝试母乳喂养;(4)进行鸟巢护理:使用1m×1m的棉质软巾,将其
折叠成“鸟巢”,并放入34℃-35℃的暖箱中进行预热,然后将患儿以裸体形式放入鸟巢中,包裹患儿身体,以此提升患儿安全感;(5)进行袋鼠式护理:也即在
患儿出生后,需要让其与母体尽快接触,如可以将患儿放置于母亲胸前,放置时
尽量不要有衣物阻隔,可以采用披盖衣物的方法为患儿保暖;而在喂养时,也需
调整婴儿趴放的高度与距离,确保婴儿可以随时衔住乳头,能够自主吸食母乳,
当然,若是婴儿尚不能主动吸食母乳,护理人员就需使用吸入器等工具帮助患儿
喝奶,以便患儿在母乳喂养下尽快生长发育。
1.3观察指标
(1)生长发育情况:观察并记录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内容包括头围增长、身长增长以及体重增长;(2)护理满意度: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患儿家长对护理
措施的满意程度,选项分为不满意、基本满意、非常满意,总满意率=(基本满
意+非常满意)/总例数×100%[2]。
1.4统计学方法
两组观察数据的分析处理均采用的是SPSS23.0统计学软件,数据表示方法是(`x±s)和n/%,并使用了t检验和x2检验,参考标准以P<0.05为准。
2 结果
2.1比较两组生长发育情况
通过数据对比,实验组的生长发育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结论
超低出生体重儿多是由于胎儿阶段母亲存在疾病或是营养不良问题而导致[3],以至于胎
儿在娩出后发育迟缓、体重较低,所以这些新生儿具有具有免疫力低、保温能力差、适应能
力差、代谢机能较弱、呼吸机能较弱以及生命体征不稳定的特点[4],外界的不良因素会极大
的影响这些新生儿的生存质量。
因此,一般都会对这些新生儿施加护理干预,以便能够降低
其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可以维持体征稳定,保持正常的智力发展水平。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常规护理与早期护理干预都对超低出生体重儿有一定的护理效果,
但是相较而言,早期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更甚一筹,表现在实验组的生长发育情况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的总满意率(95.12%)大于对照组(78.04%),P<0.05。
原因分析为:(1)较
之常规护理,早期护理干预的护理角度更为全面,所以可以极大的促进超低出生体重儿生长
发育,提升其存活率并起到预防并发症的作用;(2)早期护理干预充分考虑了这一类型新
生儿的实际情况,各项护理措施比较有针对性,所以更易提升超低出生体重儿家长对本次护
理工作的满意度;(3)早期护理干预将患儿感官因素等纳入护理范围,更能提升患儿对周
边环境的舒适感[5]。
综上所述,早期护理干预对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辅助作用非常明显,所以应当加大此护
理方法的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陈翠卿,曾锦霞,韦朝霞等.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喂养不耐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状
况及生长发育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8,40(14):1637-1639.
[2]陈翠卿.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蛇志,2018,30(02):339-342.
[3]王转利.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早期护理干预及施行效果探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7,38(12):1445-1446.
[4]彭祖菊,刘代娟.早期护理干预对低出生体重儿的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7,14(03):104-105.
[5]刘盼艺.早期护理干预对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01):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