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2.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性质 第3课时 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与性质
2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性质第3课时PPT课件(华师大版)

减”的平移规律,确定平移后的抛物线对应的函数关系式.
第3课时
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与性质
目标三 理解二次函数y=a(x-h)2+k的性质
例 3 [高频考题]
已知函数 y=3 - +9.
(1)确定此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第3课时
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与性质
知识点二 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与性质
二次
a的
图象的开 图象的 图象的顶
函数值的
图象
函数
符号
最值
口方向
对称轴 点坐标
变化情况
当x>h时,y随x的
y=
a(x-
a>0
向上
直线
( h , 增大而 增大 ;
图象有最 低点,
当x=h时,y有最
x=h
2
称轴分别为 y 轴,直线 x=1,直线 x=1;顶点坐标分别为
(0,0),(1,0),(1,-2).
第3课时
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与性质
【归纳总结】画二次函数 y=a(x-h)2+k 的图象的技巧:
(1)找到对称轴直线 x=h(即顶点的横坐标 h);
(2)列表时选取的 x 值中把 h 放在中间,比 h 小和比 h 大的数各取若干个
k
)
当x<h时,y随x的
h)2+k
增大而
增大
大值
k
第3课时
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与性质
反思
人教初中数学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3课时)》教案 (公开课获奖)

22.1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让学生观察函数y=-13x2+2的图象得出性质:当x<0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0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0时,函数取得最大值,最大值y=2。
四、练习:P7练习。
五、小结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ax2+k的图象与函数y=ax2的图象具有什么关系?2.你能说出函数y=ax2+k具有哪些性质?作业设计必做教科书P14:5(1)选做练习册P109-114教学反思15.2.2 分式的加减教学目标明确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重点难点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教师强调进行分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按从左到右的方向,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 有括号要按先小括号,再中括号,最后大括号的顺序.混合运算后的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分子或分母的系数是负数时,要把“-”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面.教学过程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教科书例7、例8是分式的混合运算. 分式的混合运算需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2.教科书练习1:写出教科书问题3和问题4的计算结果.这道题与第一节课相呼应,也解决了本节引言中所列分式的计算,完整地解决了应用问题.二、课堂引入1.说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2.教师指出分数的混合运算与分式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三、例题讲解(教科书)例7 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教科书)例8 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注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 四、随堂练习 计算:(1) xx x x x 22)242(2+÷-+- (2))11()(b a a b b b a a -÷--- (3))2122()41223(2+--÷-+-a a a a 五、课后练习 1.计算: (1))1)(1(yx xy x y +--+ (2)22242)44122(aaa a a a a a a a -÷-⋅+----+(3)zxyz xy xyz y x ++⋅++)111(2.计算24)2121(aa a ÷--+,并求出当=a -1的值.六、答案:四、(1)2x (2)ba ab- (3)3 五、1.(1)22y x xy- (2)21-a (3)z 12.原式=422--a a ,当=a -1时,原式=-31.13.3.1 等腰三角形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的应用.(二)能力训练要求1.经历作(画)出等腰三角形的过程,•从轴对称的角度去体会等腰三角形的特点.2.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学生的操作和思考,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并在探究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重点难点重点: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2.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及其应用.教学方法探究归纳法.教具准备师: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生:硬纸、剪刀.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探究了轴对称的性质,•并且能够作出一个简单平面图形关于某一直线的轴对称图形,•还能够通过轴对称变换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这节课我们就是从轴对称的角度来认识一些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来研究:①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②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生]有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三角形不是.[师]那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生]满足轴对称的条件的三角形就是轴对称图形,•也就是将三角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就是轴对称图形.[师]很好,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种成轴对称图形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Ⅱ.导入新课[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做一个等腰三角形.AICABI作一条直线L,在L上取点A,在L外取点B,作出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C,连接AB、BC、CA,则可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生乙]在甲同学的做法中,A点可以取直线L上的任意一点.[师]对,按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得到一系列的等腰三角形.现在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硬纸和剪刀,按自己设计的方法,也可以用课本探究中的方法,•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师]按照我们的做法,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底角.同学们在自己作出的等腰三角形中,注明它的腰、底边、顶角和底角. [师]有了上述概念,同学们来想一想. (演示课件)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找出它的对称轴. 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有什么关系?3.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4.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呢? [生甲]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所以把这两条腰重合对折三角形便知: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师]同学们把自己做的等腰三角形进行折叠,找出它的对称轴,并看它的两个底角有什么关系.[生乙]我把自己做的等腰三角形折叠后,发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生丙]我把等腰三角形折叠,使两腰重合,这样顶角平分线两旁的部分就可以重合,所以可以验证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生丁]我把等腰三角形沿底边上的中线对折,可以看到它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说明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生戊]老师,我发现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也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 [师]你们说的是同一条直线吗?大家来动手折叠、观察. [生齐声]它们是同一条直线.[师]很好.现在同学们来归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生]我沿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对折,发现它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由此可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而且还可以知道顶角的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也是底边上的高.[师]很好,大家看屏幕. (演示课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通常称作“三线合一”).[师]由上面折叠的过程获得启发,我们可以通过作出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得到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从而利用三角形的全等来证明这些性质.同学们现在就动手来写出这些证明过程).(投影仪演示学生证明过程)[生甲]如右图,在△ABC 中,AB=AC ,作底边BC 的中线AD ,因为,,,AB AC BD CD AD AD =⎧⎪=⎨⎪=⎩所以△BAD ≌△CAD (SSS ). 所以∠B=∠C .D CA B[生乙]如右图,在△ABC 中,AB=AC ,作顶角∠BAC 的角平分线AD ,因为,,,AB AC BAD CAD AD AD =⎧⎪∠=∠⎨⎪=⎩所以△BAD ≌△CAD .所以BD=CD ,∠BDA=∠CDA=12∠BDC=90°.[师]很好,甲、乙两同学给出了等腰三角形两个性质的证明,过程也写得很条理、很规范.下面我们来看大屏幕.(演示课件)[例1]如图,在△ABC 中,AB=AC ,点D 在AC 上,且BD=BC=AD , 求:△ABC 各角的度数.[师]同学们先思考一下,我们再来分析这个题.[生]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A=∠ABD ,∠ABC=∠C=∠BDC ,•再由∠BDC=∠A+∠ABD ,就可得到∠ABC=∠C=∠BDC=2∠A . 再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就可求出△ABC 的三个内角.[师]这位同学分析得很好,对我们以前学过的定理也很熟悉.如果我们在解的过程中把∠A 设为x 的话,那么∠ABC 、∠C 都可以用x 来表示,这样过程就更简捷. (课件演示)[例]因为AB=AC ,BD=BC=AD , 所以∠ABC=∠C=∠BDC . ∠A=∠ABD (等边对等角).设∠A=x ,则∠BDC=∠A+∠ABD=2x , 从而∠ABC=∠C=∠BDC=2x .于是在△ABC 中,有∠A+∠ABC+∠C=x+2x+2x=180°, 解得x=36°.在△ABC 中,∠A=35°,∠ABC=∠C=72°.[师]下面我们通过练习来巩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Ⅲ.随堂练习(一)课本练习 1、2、3. 练习1. 如图,在下列等腰三角形中,分别求出它们的底角的度数.(2)120︒36︒(1)答案:(1)72° (2)30°2.如图,△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 ,∠BAC=90°),AD 是底边BC 上的高,D CABDC A B标出∠B 、∠C 、∠BAD 、∠DAC 的度数,图中有哪些相等线段?D CAB答案:∠B=∠C=∠BAD=∠DAC=45°;AB=AC ,BD=DC=AD .3.如图,在△ABC 中,AB=AD=DC ,∠BAD=26°,求∠B 和 ∠C 的度数.答:∠B=77°,∠C=38.5°.(二)阅读课本,然后小结. Ⅳ.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对性质作了简单的应用.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它顶角的平分线,并且它的顶角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又是底边上的高.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首先就是要理解并掌握这些性质,并且能够灵活应用它们.Ⅴ.课后作业(一)习题13.3 第1、3、4、8题. (二)1.预习课本.2.预习提纲:等腰三角形的判定.Ⅵ.活动与探究如图,在△ABC 中,过C 作∠BAC 的平分线AD 的垂线,垂足为D ,DE ∥AB 交AC 于E .求证:AE=CE .EDCAB过程:通过分析、讨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结果:证明:延长CD 交AB 的延长线于P ,如图,在△ADP 和△ADC 中,12,,,AD AD ADP ADC ∠=∠⎧⎪=⎨⎪∠=∠⎩∴△ADP ≌△ADC . ∴∠P=∠ACD .EDCABPD C A B又∵DE∥AP,∴∠4=∠P.∴∠4=∠ACD.∴DE=EC.同理可证:AE=DE.∴AE=C E.板书设计一、设计方案作出一个等腰三角形二、等腰三角形性质1.等边对等角2.三线合一三、例题分析四、随堂练习五、课时小结六、课后作业备课资料参考练习1.如果△ABC是轴对称图形,则它的对称轴一定是()A.某一条边上的高B.某一条边上的中线C.平分一角和这个角对边的直线D.某一个角的平分线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100°,它的顶角的度数是()A.80°B.20°C.80°和20°D.80°或50°答案:1.C 2.C3.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比底边多2 cm,并且它的周长为16 cm.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边长.解:设三角形的底边长为x cm,则其腰长为(x+2)cm,根据题意,得2(x+2)+x=16.解得x=4.所以,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为4 cm、6 cm和6 cm.15.2.2 分式的加减教学目标明确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重点难点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教师强调进行分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按从左到右的方向,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 有括号要按先小括号,再中括号,最后大括号的顺序.混合运算后的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分子或分母的系数是负数时,要把“-”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面.教学过程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教科书例7、例8是分式的混合运算. 分式的混合运算需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2.教科书练习1:写出教科书问题3和问题4的计算结果.这道题与第一节课相呼应,也解决了本节引言中所列分式的计算,完整地解决了应用问题. 二、课堂引入1.说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2.教师指出分数的混合运算与分式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三、例题讲解(教科书)例7 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教科书)例8 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注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 四、随堂练习 计算:(1) xx x x x 22)242(2+÷-+- (2))11()(b a a b b b a a -÷--- (3))2122()41223(2+--÷-+-a a a a 五、课后练习 1.计算: (1))1)(1(yx xy x y +--+ (2)22242)44122(aaa a a a a a a a -÷-⋅+----+ (3)zxyz xy xyz y x ++⋅++)111(2.计算24)2121(aa a ÷--+,并求出当=a -1的值.六、答案:四、(1)2x (2)ba ab- (3)3 五、1.(1)22y x xy- (2)21-a (3)z 12.原式=422--a a ,当=a -1时,原式=-31.。
2.2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第3课时 教案

一、情境导入二次函数y =ax 2+c (a ≠0)的图象可以由y =ax 2(a ≠0)的图象平移得到: 当c >0时,向上平移c 个单位长度; 当c <0时,向下平移-c 个单位长度.问题:函数y = (x -2)2的图象,能否也可以由函数y = x 2平移得到?本节课我们就一起讨论. 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二次函数y =a (x -h )2的图象与性质 【类型一】 二次函数y =a (x -h )2的图象顶点为(-2,0),开口方向、形状与函数y =-12x 2的图象相同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A .y =12(x -2)2B .y =12(x +2)2C .y =-12(x +2)2D .y =-12(x -2)2解析:因为抛物线的顶点在x 轴上,所以可设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a (x -h )2(a ≠0),而二次函数y =a (x -h )2(a ≠0)与y =-12x 2的图象相同,所以a =-12,而抛物线的顶点为(-2,0),所以h =2,把a=-12,h =2代入y =a (x -h )2得y =-12(x +2)2.故选C.方法总结:决定抛物线形状的是二次项的系数,二次项系数相同的抛物线的形状完全相同.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 第5题 【类型二】 二次函数y =a (x -h )2的性质若抛物线y =3(x +2)2的图象上的三个点,A (-32,y 1),B (-1,y 2),C (0,y 3),则y 1,y 2,y 3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解析:∵抛物线y =3(x +2)2的对称轴为x =-2,a =3>0,∴x <-2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x >-2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点A 的坐标为(-32,y 1),∴点A 在抛物线上的对称点A ′的坐标为(2,y 1).∵-1<0<2,∴y 2<y 3<y 1.故答案为y 2<y 3<y 1.方法总结: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满足解析式,即点在抛物线上.解决本题可采用代入求值方法,也可以利用二次函数的增减性解决.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 第4题 【类型三】 二次函数y =a (x -h )2的图象与y =ax 2的图象的关系将二次函数y =-2x 2的图象平移后,可得到二次函数y =-2(x +1)2的图象,平移的方法是( )A .向上平移1个单位B .向下平移1个单位C .向左平移1个单位D .向右平移1个单位解析:抛物线y =-2x 2的顶点坐标是(0,0),抛物线y =-2(x +1)2的顶点坐标是(-1,0).则由二次函数y =-2x 2的图象向左平移1个单位即可得到二次函数y =-2(x +1)2的图象.故选C.方法总结:解决本题要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平移规律.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6题 【类型四】 二次函数y =a (x -h )2与三角形的综合如图,已知抛物线y =(x -2)2的顶点为C ,直线y =2x +4与抛物线交于A 、B 两点,试求S △ABC .解析:根据抛物线的解析式,易求得点C 的坐标;联立两函数的解析式,可求得A 、B 的坐标.画出草图后,发现△ABC 的面积无法直接求出,因此可将其转换为其他规则图形的面积求解.解:抛物线y =(x -2)2的顶点C 的坐标为(2,0),联立两函数的解析式,得⎩⎪⎨⎪⎧y =2x +4,y =(x -2)2,解得⎩⎪⎨⎪⎧x 1=0,y 1=4,⎩⎪⎨⎪⎧x 2=6,y 2=16.所以点A 的坐标为(6,16),点B 的坐标为(0,4).如图,过A 作AD ⊥x 轴,垂足为D ,则S △ABC =S 梯形ABOD -S △ACD -S △BOC =12(OB +AD )·OD -12OC ·OB-12CD ·AD =12(4+16)×6-12×2×4-12×4×16=24. 方法总结:解决本题要明确以下两点:(1)函数图象交点坐标为两函数解析式组成的方程组的解;(2)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通常转化为规则图形的面积的和差.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10题 【类型五】 二次函数y =a (x -h )2的探究性问题某抛物线是由抛物线y =-2x 2向左平移2个单位得到.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并画出此抛物线的大致图象; (2)设抛物线的顶点为A ,与y 轴的交点为B . ①求线段AB 的长及直线AB 的解析式;②在此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C ,使△ABC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这样的点C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1)抛物线y =-2x 2向左平移2个单位所得的抛物线的解析式是y =-2(x +2)2;(2)①根据(1)得出的抛物线的解析式,即可得出其顶点A 和B 点的坐标,然后根据A ,B 两点的坐标即可求出直线AB 的解析式;②本题要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解答.解:(1)y =-2(x +2)2,图略;(2)①根据(1)得出的抛物线的解析式y =-2(x +2)2,可得A 点的坐标为(-2,0),B 点的坐标为(0,-8).因此在Rt △ABO 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B =217.设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kx -8,已知直线AB 过A 点,则有0=-2k -8,k =-4,因此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4x -8;②本题要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当AB =AC 时,此时C 点的纵坐标的绝对值即为AB 的长,因此C 点的坐标为C 1(-2,217),C 2(-2,-217);当AB =BC 时,B 点位于AC 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C 点的纵坐标为B 点的纵坐标的2倍,因此C 点的坐标为C 3(-2,-16);当AC =BC 时,此时C 为AB 垂直平分线与抛物线对称轴的交点.过B 作BD 垂直于抛物线的对称轴于D ,那么在直角三角形BDC 中,BD =2(A 点横坐标的绝对值),CD =8-AC ,而BC =AC ,由此可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 =174,因此这个C 点的坐标为C 4(-2,174). 综上所述,存在四个点,C 1(-2,217),C 2(-2,-217 ),C 3(-2,-16),C 4(-2,-174).方法总结: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及等腰三角形的构成情况,主要涉及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10题 三、板书设计二次函数y =a (x -h )2的图象与性质。
2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性质第2课时PPT课件(华师大版)

y=x 分别交于 A,B 两点(点 A 在点 B 的左边),求△ABC 的面积.
[解析] 将抛物线 y=- x2 向左平移 4 个单位后得到抛物线
2
y=- (x+4)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直线 y=x 与抛物线 y=- (x+4)
2
的草图,求出 A,B 两点的坐标,然后利用△ABC 的面积等于△AOC 的面
∴当 x<-2 时,y 值随 x 值的增大而增大.
2
【归纳总结】抛物线 y=a(x-h) 的顶点坐标是(h,0),对称轴是直线 x=h.
第2课时
二次函数y=a(x-h)2的图象与性质
备选目标 二次函数y=a(x-h)2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例
2
将抛物线 y=- x 向左平移 4 个单位后,其顶点为 C,并与直线
第2课时
二次函数y=a(x-h)2的图象与性质
如图,过点 A,B 分别作 AD⊥x 轴于点 D,BE⊥x 轴于点 E,
∴△ABC 的面积= OC·AD- OC·BE= ×4×8- ×4×2=12.
第2课时
二次函数y=a(x-h)2的图象与性质
总结反思
小结
知识点一 二次函数y=a(x-h)2的图象与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的关系
第26章
26.2
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2.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性质
第26章
第2课时
二次函数
2
二次函数y=a(x-h)
的图象与性质
目标突破
总结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习题课件2.2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第3课时 二次函数y=a(x-h)2,y=

7.(3分)(兰州中考)已知点A(1,y1),B(2,y2)都在抛物线y=-(x+1)2+2 上,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 A.2>y1>y2 B.2>y2>y1 C.y1>y2>2 D.y2>y1>2 8.(3分)(易错题)对于二次函数y=4(x-m)2-3,当x≤2时,y随x的增大而
减小,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m__≥_2_______.
解:(1)y=-(x-3)2+4,画图略 (2)当 x<3 时,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9.(3分)如图所示的是二次函数y=a(x+1)2+2图象的一部分,则该图象在y轴右侧与x轴的交点的坐标是(1,0).
14.如图,点A,B的二坐标次分别函为数(0,4y)和=(3a,x4)2,的抛物图线象y=a与(x-二m)2次+n函的顶数点在y线=段aAB(x上-运动h(抛)2物,线y随顶点一起平移),与x轴交于
解:(1)将点 A(-2,0),C(0,94
16a+c=0, )代入 y=a(x-2)2+c,得4a+c=94,
解得a=-136, c=3,
∴抛物线的表达式为 y=-136
(x-2)2+3,即 y=-136
x2+34 x+94 ,∴顶点 D 的坐标为(2,3)
(2)当 y=-136 (x-2)2+3=0 时,解得 x1=-2,x2=6,∴A(-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CA..y开C=口3.x向2-下y3=DB3..x对y2=-称3(轴x3+是3直)2线Dx.=my=3(x+3)2
AA..2-1>3y21>.By2.(64B分.C2.>)7y若2>Dy将1.8抛物线y=5x2先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所得到的抛物线的表
【精】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3课时)》精品教案

《二次函数(第3课时)》精品教案
(1)抛物线顶点坐标___________;
(2)对称轴为________;
(3)当x=____时,y有最大值是_____;
(4)当________时,y随着x得增大而增大.(5)当____________时,y>0.
4.将函数y=3x+1的图象向______平行移动_____个单位,可使它经过点(1,-1).
5.若将函数y=2x2的图象向右平行移动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可得到________________。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2)对称轴是x=h.
(3)顶点是(h,k).
(4)平移规律:h值正右移,负左移;k值正上移,负下移. 学会总结学
习收获,巩
固知识点,
理清知识间
的联系。
让学生
来谈本
节课的
收获,培
养学生
自我检
查、自我
小结的
良好习
惯,将知
识进行
整理并
系统化。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3课时)》优秀课件

小结:
本节课主要运用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通过对
函数图象的讨论,分析归纳出 y a(x h)2 k
的性质:(1)a的符号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 (2)对称轴是直线x=h
(3)顶点坐标是(h,k)
抛物线
开口方向 对称轴 顶点坐标
y ax2 (a 0)
y ax 2 k(a 0) y a(x h)2 (a 0)
开口向上 开口向上 开口向上
直线X=0 直线X=0 直线X=h
(0,0) (0,k)
(h,0)
y a(x h)2 k(a 0) 开口向上 直线X=h (h,k)
2
直线x=-1
(- 1, 0)4,y2)(
1 4
,y3)为二次函数
y=(x-2)2图象上的三点,则y1 ,y2 ,y3的大小关系为
___y_3_<__y_2_<__y1____.
典例精析
例1 抛物线y=ax2向右平移3个单位后经过点(-1,4), 求a的值和平移后的函数关系式.
解:设平移后的函数关系式为y=a(x-3)2,
把x=-1,y=4代入,得4=a(-1-3)2, ,
∴
1 a=
4
∴平移后二次函数关系式为y= 1 (x-3)2.
4
小结
比较y=ax2 , y=ax²+k , y=a(x-h)²的图像的不同
y=ax2 y=ax²+k
对称轴 Y轴
Y轴
(直线x=0) (直线x=0)
2) 如何将抛物线y=2(x-1) 2+3经过平移得到 抛物线y=2x2
3) 将抛 物线y=2(x -1)2+3经过怎样的平移得 到抛物线y=2(x+2)2-1
4) 若抛物线y=2(x-1)2+3沿x轴方向平移后,经 过(3,5),求平移后的抛物线的解析式_______
30.2(2016)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3课时)

3、交点式:y=a(x-x1)(x-x2)
一般式:y=ax2+bx+c(a≠0)
1 ,0),C( 2
3 3 已知二次函数图像经过A( , 2 ), 2
3 B( 2
,0)三点,求抛物线的表
达式
互助提高
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中的自变量x 和函数y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
… -1 0
1 2
5 4
向下
直线x b 2a
x=
-
b 2a -
时,y最小=
b 2a
4ac b 2 4a
x=
b 4ac b2 最高点(- , ) 2a 4a 4ac b 2 b 最大 2a 4a
时,y
=
增减性
b 当x< 时, 当x< 2a 时, 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 b b 当x> 2a 时, 当x> 2a 时, 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
x1 x2 x 2
二次函数y=ax2+bx+c的 图象上有两点A(1,3) 和B(3,3),此拋物线 的对称轴 直线x=2 。
y
3
O1 3 x
例1:抛物线y=x2+2x-3
(5)当x取何值时,y>0? 当x取何值时,y>0? 当x取何值时,y>0?
函数值的正、负性 ---取决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
(2)抛物线y=-2x2+px+q的顶点坐 标为(-3,5).
38页B组1、2题
已知二次函数y=ax2-4x+c的图像经 过A(-1,1),B(3,-9).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写出这条抛物线的对称轴和顶点 坐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纳总结] 二次函数 y=a(x-h)2+k 的性质:(1)最值.若 a >0,则当 x=h 时,y 有最小值为 k;若 a<0,则当 x=h 时,
y 有最大值为 k.(2)增减性.若 a>0,则当 x>h 时,y 随 x 的增
大而增大;若 a<0,则当 x>h 时,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26.2
图象有最 高 ________ 点,当x =h时, y有最大 k 值为____
26.2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重难互动探究
探究问题一 二次函数y=a(x-h) +k的图像
2
例1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并指出它 们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1 2 1 1 2 y= x ,y= (x-1) ,y= (x-1)2-2. 2 2 2
1 2 5 个单位,可以得到 右 平移______ 3.将抛物线 y=- x 向______ 3 1 抛物线 y=- (x-5)2. 3
活动1
26.2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活动2
教材导学
1.二次函数 y=a(x-h)2+k 的图象与二次函数 y=ax2 的图象 的关系 如图 26-2-22 是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的二次函数 y 1 2 1 1 1 2 2 = x, y= (x-1) , y= (x-1) -2 的图象. 二次函数 y= (x 2 2 2 2 1 2 2 右 平 -1) 的图象可以看作是把二次函数 y= x 的图象向______ 2 1 2 1 移了____个单位, 二次函数 y= (x-1) -2 的图象可以看作是 2 1 下 平移了____ 2 个单位. 把二次函数 y= (x-1)2 的图象向____ 2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1 2 [备选例题] 把抛物线 y=- x 向左平移 3 个单位, 再向上平 2 移 4 个单位,得到一条新抛物线. (1)求所得到的新抛物线对应的函数关系式; (2)求所得到的新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3)当 x 取何值时,新抛物线对应的函数 y 的值随着 x 的增大 而增大?当 x 取何值时,新函数 y 随着 x 的增大而减小? (4)求出新抛物线对应的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数 学
新课标(HS)数学 · 九年级下册
26.2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2.二次函数 y=ax2+bx+c 的图象与性质
第 3 课时 二次函数 y=a(x-h)2+k 的图象与性质
26.2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探 究 新 知 知识准备 1 2 下 ,对称轴是______ y轴 ,顶点 1.抛物线 y=- x 的开口向______ 3 (0,0) . 坐标是__________ 1 2 下 ,对称轴是________ y轴 , 2.抛物线 y=- x -4 的开口向______ 3 (0,-4) . 顶点坐标是__________
[答案] ①开口向上、对称轴是直线x=2、顶点坐标是(2, 1)、其对应的函数的最小值是1;②开口向下、对称轴是直 线x=-1、顶点坐标是(-1,2)、其对应的函数的最大值
是2.
链接知识——[新知梳理]知识点二
26.2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新 知 梳 理
知识点一 二次函数y=a(x-h) +k与y=ax 的关系
26.2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2)描点、连线,画出这三个函数的图象,如图26-2-24所示.
图26-2-24
它们的开口均向上,对称轴分别为y轴,直线x=1,直线x=1,
顶点坐标分别为(0,0),(1,0),(1,-2).
26.2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归纳总结] 二次函数 y=a(x-h)2+k 的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
[归纳总结] 要牢记平移的8字方针“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26.2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图26-2-22
链接知识——[新知梳理]知识点一
26.2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2.二次函数 y=a(x-h)2+k 的性质 已知两个二次函数的图象,如图 26-2-23 所示,指出它们的 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及其对应的函数的最值.
图26-2-2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6.2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26.2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解:(1)列表:
„ -2 2 4.5 2.5 -1 0.5 2 0 0 0 0.5 -1.5 1 0.5 0 -2 2 2 0.5 -1.5 3 4.5 2 0 4 8 4.5 2.5 „ „ „ „
1 2 y= x „ 2 1 y= (x-1)2 „ 2 1 y= (x-1)2-2 „ 2
x=h,列表时应在直线 x=h 的左右两边对称地取值,才能较
好地画出函数图象.
26.2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探究问题二
二次函数y=a(x-h) +k的性质
2
2 +9. x - 2 例 2 已知函数 y=3
(1)确定此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2)当 x=________时,函数有最________值,是________; (3)当 x________时,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当 x________时,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4)求出该函数图象与 y 轴的交点坐标.
2 2
(1)二次函数 y=a(x-h)2+k 的图象与 y=ax2 的图象形状完
相同 ,但位置不同,顶点为____________ (h,k) ,对称轴为 全________
x=h ; 直线________
(2)二次函数 y=a(x-h)2+k 的图象可由二次函数 y=ax2 的 图象向左平移 h(h>0)个单位[或向右平移|h|(h>0)个单位], 再向上平移 k(k>0)个单位[或向下平移|k|(k<0)个单位]而得 到.
26.2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知识点一
函 数
二次函数y=a(x-h) +k与y=ax 的关系
图象 图象的开 口方向 图象的 图像的 对称轴 顶点坐 标 增减性 最值
2
2
a的
符号
y= a(x
h)+k
-2
a>0
向上 ________
直线 x=h
h k (__,_)
当x>h 时,y随x 的增大而 增大 ; ______ 当x<h 时,y随x 的增大而 减小 ________
26.2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解析] 从解析式中可以看出图象的顶点坐标是(2,9)、对
称轴是直线x=2,画出草图,根据图象求出增减的范围. 解:(1)开口向上、对称轴是直线x=2,顶点坐标是(2,9); (2)2 (3)>2 小 9;
<2;
(4)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21).
26.2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图象有最 低 ________ 点,当x =h时, y有最小 k 值为____
26.2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续表)
函 数
a的
符号
图象
图象的开 口方向
图象的 图像的 对称轴 顶点坐 标
增减性
最值
y= a(x
h)+k
-2
a<0
向下 ________
直线 x=h
h k (__,_)
当x>h 时,y随x 的增大而 减小 ; ______ 当x<h 时,y随x 的增大而 增大 ________
26.2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1 解:(1)y=- (x+3)2+4. 2 1 (2)因为 a=- <0,所以新抛物线的开口向下,对称轴是直 2 线 x=-3,顶点坐标是(-3,4). (3)当 x<-3 时,y 随着 x 的增大而增大; 当 x>-3 时,y 随着 x 的增大而减小. 1 (4)因为 a=- <0,所以 y 有最大值,当 x=-3 时,y 的最 2 大值是 4,无最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