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塞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及改善下肢肌力状况分析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塞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及改善下肢肌力状况分析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脑梗塞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患者Barthel(巴塞尔)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改善情况。
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脑梗塞偏瘫患者共150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组为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组为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患者。
对比两组患者Barthel(巴塞尔)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改善情况。
结果:干预期结束后,观察组Barthel(巴塞尔)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对脑梗塞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Barthel(巴塞尔)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故方案值得推广。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脑梗塞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急性脑梗死发生几率较高的群体是中老年群体,中老年群体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比例无显著差异。
患者在急性脑梗死病发前往往有一些显著的征兆,如经常性头昏、头痛等,部分患者病发前曾经有过短暂性的脑梗死病史,患者病发时多处于睡眠或休息期间,病发后语言功能障碍、肢体障碍都可能发生。
我院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入院的150例脑梗塞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脑梗塞偏瘫患者共150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组为观察组,观察组75例患者中,患者年龄居于58-84岁,平均年龄为(67.21±2.51)岁;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组为对照组,对照组75例患者中,患者年龄居于59-85岁,平均年龄为(67.48±2.35)岁;对比两组患者Barthel(巴塞尔)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改善情况。
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发布时间:2022-07-24T06:54:10.605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3月5期作者:徐世凤李冬华[导读]徐世凤李冬华(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康复科;江苏南京211500)【摘要】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
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62例脑梗偏瘫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早期护理干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未开展早期护理干预)与实验组(31例:开展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以及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
结论:脑梗偏瘫患者早期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肢体运动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脑梗;偏瘫;康复脑梗为近些年我国常见脑血管疾病,伴随我国近些年医疗水平的提升,脑梗死亡人数逐渐减少,但是脑梗患者经有效救治后偏瘫发生率高,患者肢体运动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显著降低[1]。
脑梗偏瘫基础病理改变为运动神经损伤,基于神经细胞重构功能,现代医学通过指导脑梗偏瘫患者开展早期护理以提升患者运动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但是常规康复干预在脑梗偏瘫患者病情稳定后2周至4周开展,近些年,部分医学研究者提出,对于脑梗偏瘫患者在病情稳定后2-3天即开展早期护理以提升患者预后效果[2]。
本次研究为论证上述观点,比较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62例脑梗偏瘫患者护理干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实验组31例开展早期护理干预的脑梗偏瘫患者中男(n=16)、女(n=15),年龄区间为:52岁~82岁、平均(70.42±1.42)岁。
对照组31例未开展早期护理干预的脑梗偏瘫患者中男(n=17)、女(n=14),年龄区间为:55岁~80岁、平均(70.40±1.45)岁。
两组患者男女比例、平均年龄等基础资料均对研究无显著影响(P>0.05)。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肌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行康复护理干预 , 具体内容如下。
1 . 心理 护 理 .1 2 脑 卒 中偏 瘫 患 者 易产 生 焦 虑 、 郁 、 观 、 望 抑 悲 失
3例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 与同期住院行 常 6 并 规 内科治疗及常规护理的3例患者作 比较 , 2 效果较满意 , 现报告
如下。
广西资源县人 民医院 内科
1 . 生 活 质量 评 定 .1 3
况、 照顾 及 情 绪 。
2 组患 者 于 治疗 后 3 月采 用 S ie 活 质 个 pt r z生
梗 死 偏瘫 患者 6例 , 合 19 年 全 国第 四届 脑 血 管 病 诊 断标 准 并 8 符 95 经颅 脑 C 或 M I 诊 , 除原 有 心 肝 。 神经 、 肉 、 T R确 排 肾或 肌 骨骼 等疾 病 及活 动 障 碍者 及 短 暂性 脑 缺 血 发作 者 ,均 经 患 者及 其 家 属 同意 。
年龄5 ~ 2 , 0 7 岁 平均年龄(6  ̄ .) , 5 . 42岁 左侧偏瘫3 例 , 2 7 右侧偏瘫 3 1 例。 脑梗死3 例 , 出血3 例。 1 脑 7 肌力 : 0 , 级2 例 ,I 1例 , I 例 I 5 I级 6 级2 I I
I级 7 。 6例 脑梗 死偏 瘫 患者 随机 分成 A 6 和 B 2 。组 v 例 将 8 组3例 组3 例 2 患者的年龄 、 别 、 性 肌力 等 临床 基 线 资 料 之 间 比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 )具 有 可 比性 。 P0 5, 0
1 干 预 方法 . 2
则上从近端到远端 , 从大关节到小关节 。 健肢进行主动运动 , 指导
患者用健侧辅助患侧做 主 、 动 运动 , 被 如把 手 挪 到 胸 前 , 手 擦 用 脸 , 腿等; 抬 在无 进 行 性脑 卒 中发生 、 命 体 征 稳定 后 1 根 据偏 生 2h 瘫 的不 同阶 段 和 患 侧 肢体 的 功 能状 况 循 序 渐 进 地 进 行 肢体 康 复 训练 ; 同时 进行 日常 生活 活动 fD ) 练 : 练 习穿 脱 衣 服 , 脸 、 A L训 如 洗 刷牙 、 头 、 食 , 励 患者尽可能去做 , 梳 进 鼓 由易 到 难 、 由简 单 到 复 杂, 以提 高 患者 生活 自理程 度 。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和生活能力的影响观察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和生活能力的影响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和生活能力的影响。
通过介绍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定义和原理,分析干预措施对肢体活动能力和生活能力的影响,探讨影响机制。
研究发现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其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包括深入探讨干预措施的优化和个性化,以及进一步明确影响机制。
总结观察结果表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和生活能力有积极影响,为临床康复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脑卒中偏瘫患者, 肢体活动能力, 生活能力,影响观察, 机制分析, 重要性, 未来研究方向, 结论, 观察结果.1. 引言1.1 背景介绍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血管病变,其主要病变类型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脑卒中。
脑卒中后往往伴随着偏瘫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在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过程中,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康复理念的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在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时,针对患者存在的肢体活动障碍和生活自理困难,采取合理、科学的干预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到最佳的生活状态。
开展关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和生活能力的影响观察,对进一步完善临床康复治疗方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作用机制,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和生活能力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机制,从而为提高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提供依据。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评估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2.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能力的提升效果;3. 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影响机制上的作用,揭示其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内在机理。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降低 , 异 有统 计 学 意义 ( 差 P<00 ) 患者 的改 良 B r e 指 数 明 显增 高 , 异有 统 计 学 意义 ( .5 ; at l h 差 P<00 ) 患 者 的力 量 、 . ; 5 手 功 能 、 动 能力 、 行 日常生 活 能力 、 忆 与 思 维 、 流 、 感 、 会 参 与 等 项 目评分 均 显 著 提 高 ,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记 交 情 社 差
2 t c mb r2 we es lce . e p t n sw r iie no itr e to ru n o to ru a d ml,tee 01 oDe e e 01 r ee td Th ai t e edvd d i t n ev nin go p a d c n rlgo p r n o y h r 1 1 e
22 9 第 卷 2 0年 月 9第7 1 期
・护 理 研 究 ・
早期 康 复护理 干预 对脑梗 死 患者肢 体功 能恢 复 和 日常 生活能 力 的影响
侯 彩 叶
河 北省 武 安市 第 一人 民 医院 , 河北 武 安
0 60 5 30
【 要1目的 探讨 早 期康 复 护理 干 预对 脑梗 死 患 者肢 体 功 能恢 复 和 日常生 活 能力 的影 响 。 方 法 选 取 2 1 年 1 ~ 摘 01 月
21 0 1年 1 我 院 收治 的 脑梗 死 患 者 l2例 , 随机 分成 干 预组 和对 照 组 , 组 各 5 2月 l 并 每 6例 。两 组 患者 均 行 常 规护 理 ,
而干 预组 则 加 用早 期康 复 护理 干 预 措施 , 并对 两 组患 者 的肢 体 功 能 恢 复情 况 、 良 B r e 指数 、 活 质 量 改善 情 况 改 at l h 生 进 行 对 比分 析 。 结果 与 对 照组 相 比 , 预组 患 者 的痊 愈 率 、 效 率 、 干 显 总有 效 率均 显 著 提 高 , 进步 和 无 效 率则 明显 而
早期护理干预与高压氧治疗对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康复的影响

早期护理干预与高压氧治疗对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康复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与高压氧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择经确诊的脑梗死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
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再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及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康复效果。
结果:康复治疗、训练1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4.0%,对照组总有效率6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方法将入选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入院后2~5 d病情稳定后即开始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并辅以高压氧治疗。
分别在1个月和2个月时比较两组康复效果。
1.2.1 综合治疗干预(1)心理干预:是脑梗死患者进行其他康复治疗的先决条件。
可利用鼓励、暗示、支持、疏导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心理调节,利用身边康复成功的患者给予现身说法,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与积极配合康复治疗的信心;引导、鼓励家属与患者增进交流,创造良好家庭氛围及支持系统。
(2)认知干预:以恰当的语言交流技巧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教会其家属正确的辅助训练和护理方法,使患者随时都能得到正确的护理,促进患者康复。
指导患者遵医嘱坚持服药、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大便通畅、忌暴食、戒烟酒、保持情绪稳定、生活有规律、坚持肢体功能锻炼、积极治疗原发病。
(3)行为干预: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方案。
①急性期:将其患肢置于良肢位,定时正确变换体位,1次/1~2 h。
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三种体位交替使用,患侧卧位是所有体位中最重要的体位,有利于刺激传入及患肢感觉功能的恢复[4]。
关节的被动运动为活动时保持关节最大活动范围,由健侧到患侧,由近端到远端,由大关节到小关节,手法轻柔,用力由小到大,3次/d,20~30 min/次;加强对患肢按摩,避免发生废用性萎缩,按摩患侧上肢时多刺激曲池穴、手三里、合谷等,下肢环跳穴、足三里等穴位。
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情绪改善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情绪改善及功能恢复的影响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是指从脑梗死发生后尽早开始的、针对患者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
它包括物理治疗、康复训练、心理辅导等多种手段,旨在促进患者的情绪改善和功能恢复。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情绪改善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首先,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的情绪改善具有积极的影响。
脑梗死患者往往面临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困扰,常常出现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
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通过多种手段对这些情绪进行干预,有助于患者情绪的积极转变。
一方面,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使患者身体逐渐恢复,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和乐观态度,从而减轻了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另一方面,心理辅导能够帮助患者理解和面对疾病,提供情感支持和鼓励,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通过这些干预措施,超早期康复护理能够促进脑梗死患者情绪的积极改善,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其次,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的功能恢复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脑梗死患者常常出现肢体活动能力下降、言语和认知功能受损等问题,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通过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逐渐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提高肢体运动功能。
同时,语言和认知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言语和认知功能,促进大脑功能的恢复。
此外,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还可以通过康复评估和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来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这些干预措施,超早期康复护理能够促进脑梗死患者的功能恢复,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
综上所述,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的情绪改善及功能恢复有着积极的影响。
它通过物理治疗、康复训练、心理辅导等多种手段,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并促进情绪的积极转变。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需要专业护理人员的参与,并且需要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培养,并建立起完善的康复护理体系,以提高康复治疗的效果。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 收稿 日期 :0 00 -6 修 回 日期 :0 00 - ) 2 1-50 2 1-75
早期 康复 护理对脑 卒中偏瘫患者肢体 功能恢复 的影响
李 洁霞 梁妙玲
5 70 ) 3 10
将8 0例脑卒 中患者按入院
【 关键词 】 康复护理 ; 脑卒中; 偏瘫 ; 肢体功能 【 中图分类号】 R7 75 4 .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7 -78 2 1 )4 490 6376 (00 0 - 2 3 0 例脑卒中患者 , 在病情稳定时即开始实施康复护理干预, 促 进肢体功能恢复 , 取得满意效果 , 现总结如下。 l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 选择 8 0例 脑卒中患者 , 均经颅脑 C T和
M I R 确诊 为脑 梗 死 或脑 出血 患 者 , 符 合 全 国第 四界 脑 血 均
( 西 贵港 市人 民 医院康 复科 , 广 贵港 市
【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顺序 分为 康复 干预组 和对 照组 , 康复 干预组 在发 病 4 病 情稳 定后 进行 康 复护理 干预 , 照组进 行 常规 治疗护 理及 随 意 自 8h 对 我康 复锻 炼 , 6周后 进 行 疗 效 评 价 。结 果 康 复 干 预 组肌 力、 a hl 数 评 分 明 显 比 对 照组 高 , 异 有 统 计 学意 义 ( Br e指 t 差 P< 00 ) .5 。结论 早 期康 复护 理干 预对 脑卒 中偏 瘫 患者肢体 功 能恢 复有积极 的 意义 。
2 4 —2 6. 5 5
[ ] 蒋 冬梅 , 2 唐春炫 .C IU护 士必 读 [ . M] 湖南 : 湖南科 学技术 出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
方法:2013年9月到2015年6月选择在我院进行康复的脑梗死偏瘫患者80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积极地早期综合护理干预,两组护理康复观察周期为3个月。
结果:两组护理后的BI评分分别为(87.43±4.81)分和(76.33±5.01)分,都明显高于护理前的(38.47±3.09)分和(38.72±3.10)分,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
护理后观察组的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理职能、生理机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康复,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改善预后生活质量。
标签:早期综合护理干预;脑梗死;偏瘫;生活质量
脑梗死是由于脑动脉阻塞引起血管供应区神经功能的缺损,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
脑梗死的死亡率比较高,而存活者中约有75.0%的患者存在偏瘫状况,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1]。
在康复护理中,传统干预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点[2]。
现代康复医学要求综合性护理,需要积极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改善患者的营养代谢、促进组织修复、提高免疫功能。
本文具体探讨了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3年9月到2015年6月选择在我院进行康复的脑梗死偏瘫患者800例,纳入标准:符合脑中风瘫痪的诊断标准;年龄40~80岁;均经影像学CT或MRI 检查证实;单侧偏瘫;无全身其他重大系统疾病;无过往病史,无家族遗传史;知情同意本研究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排除标准: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既往有痴呆病史。
其中男445例,女355例;偏瘫部位:左侧420例,右侧380例;平均受教育水平为(12.36±2.90)年;年龄最小42岁,最大79岁,平均年龄(63.45±2.10)岁。
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0例,两组上述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干预方法
①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主要为出院指导与日常护理。
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积极的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和心理变化,认真倾听患者的宣泄,经常主动地和患者进行交流,给予患者在精神上的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的障碍,提高患者的自信心;积极协助进行肢体锻炼,增强患者的肢体血液循环;每次锻炼要进行30min左右;在理疗中选择红外线照射偏瘫部位15min-30min,每日1次;饮食指导根据营养科的饮食建议,给予限盐,
补充钙、纤维素,调整脂肪酸比例等营养给予。
两组的护理周期为3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在护理前后采用Barthel(BI)指数量表进行评定,分数越高表明日常生活能力越强。
②生活质量评定:在护理后选择简化的SF-36量表中文版进行调查,包括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理职能、生理机能等四个维度,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上述两个量表都具有很好的信效度。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13.0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
经过观察,两组护理后的BI评分分别为(87.43±4.81)分和(76.33±5.01)分,都明显高于护理前的(38.47±3.09)分和(38.72±3.10)分,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经过调查,护理后观察组的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理职能、生理机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2。
3 讨论
脑梗死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常遗留偏瘫状况,使得患者出现感觉系统与运动系统损伤。
尽管目前对脑梗死偏瘫还缺少特殊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方法,但是研究表明早期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致残率[3]。
随着医学观念的进步,早期综合干预得到了全面的重视与发展。
早期综合干预是在发病的早期进行系统的康复护理,使患者最大程度上的感到舒适,促进患者的康复。
不过在护理时也要注意锻炼的强度,循序渐进。
本研究显示两组护理后的BI评分分别为(87.43±4.81)分和(76.33±5.01)分,都明显高于护理前的(38.47±3.09)分和(38.72±3.10)分,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加强了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使得患者不良情绪得到明显改善。
而理疗是在行为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心理治疗技术,能使患者积极地参与治疗。
本研究显示护理后观察组的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理职能、生理机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总之,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的应用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改善预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梅永霞,张振香,林蓓蕾,等.怀旧疗法对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配偶照顾负担及积极体验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7):773-777.
[2]岳增辉,叶禹,李良,等.脑中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概况[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10):916-918.
[3] 程吉英.Orem自理理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行为康复的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53(7):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