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
康复护理措施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措施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康复护理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帮助脑卒中患者恢复或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综合性护理方式。
脑卒中是指脑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导致脑组织损害的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偏瘫、言语障碍、认知障碍等。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功能训练通过康复护理,可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功能训练,包括肌力训练、平衡训练、活动能力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等,以增强患者四肢力量,提高平衡能力,促进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恢复。
康复护理师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并进行逐步增加训练强度,持续进行康复训练,以达到最佳效果。
二、康复教育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康复护理师要进行康复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传授相关知识,提供必要的指导,使其能够对康复护理措施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地实施。
康复教育内容包括脑卒中的预防知识、康复训练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药物的正确使用等方面。
三、言语治疗言语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中,必须重视言语治疗。
康复护理师可以通过言语治疗技术,对患者进行发音训练、语言组织训练、理解训练等,目的是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言语功能,提高日常交流能力。
四、认知康复脑卒中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思维迟缓等。
康复护理师可以运用认知康复技术,进行认知训练,如维持注意力的训练、记忆力的训练、思维灵活性的训练等,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五、心理支持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还包括心理支持。
脑卒中常导致患者情绪波动,甚至出现抑郁症状。
康复护理师要通过情绪抒发、心理疏导等方式,给予患者积极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战胜困难,增强信心,提高康复效果。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功能训练、康复教育、言语治疗、认知康复和心理支持等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特点主要体现于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等方面,如若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极易死亡。
近些年来,在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此病的救治成功率也在随之提高,但受病情特殊等因素的影响,患者术后往往会出现后遗症,包括运动功能、语言障碍等,生活质量较差,故重视康复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肢体按摩、减压以常规侧卧位为基础,定时协助或指导患者更换体位,以每隔1至2小时较为适宜,避免仰卧位,可将软垫置于患者的骨突处,旨在减轻受压位置,促进患者体感舒适度的提高;按摩偏瘫肢体,期间可应用按摩油,以手感为热为准,如若患者周亚部位发红,则适当的增加按摩次数,促进关节、肌肉僵硬情况的改善;可协助患者每天使用温水擦洗身体,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有利于加快其血液循环。
精细化被动训练适当的抬高患者的患肢,予以旋转、外展等被动训练,先从小关节开始,慢慢过渡至大关节,每个关节活动次数控制在5-15次范围内,旨在加快患者肌肉及关节功能的改善。
主动训练鼓励患者展开床上锻炼,如屈曲患肢,伸直上肢并向两侧来回摆动,指导患者主动翻身,加快关节的恢复,促进血液循环;指导患者利用健侧支撑上身,尝试床边坐起,大腿和躯干间呈垂直关系,充分伸直背部,可将软垫置于臀部位置,膝关节屈曲,每天训练两次;待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展开站立及行走锻炼,医护人员或家属需陪同,充分发挥辅助作用,患者可稳定站立后,则可让家属搀扶着患者行走,或是让其自行扶墙行走。
另外,在行走前,让患者做原地踏步动作,旨在促使其能够循序渐进的适应站立,或是行走感,将每次行走运动时间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延长,并慢慢过渡至楼梯上下步行训练等。
肌电生物反馈指导或帮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将治疗部位显露出来,做好局部皮肤的清洁,并使用75%的乙醇进行脱脂,电膏涂抹在电极表面,将电极固定在治疗部位,即3个电极排成一行,地极置于记录电极中间,连接电极导线和治疗仪;接通电源后需合理的对旋钮进行调节,落实肌电基线的测定,当显示肌电数值且有声音信号、灯光即可,指导患者根据医护的指导及信号反馈,合理的展开肌电电压的自我调节,嘱保持放松,初期每次训练时间控制在5分钟,休息约5分钟后在展开下次训练,反复训练4次,每次训练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肌肉收缩75-100次,每天训练2-3次。
浅谈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

病人 早期康复护理有着极重要 的意义 。
时, 要充分利用健侧上肢 的力量支撑身体 , 身体 重心转移 至健侧下肢 , 移动躯 干, 将
1 脑卒 中偏 瘫 早 期 康 复 护 理 的 重 要 性 臀部摆至轮椅上 ; 当患者肌力达到 3级 上时, 可开始进行 站 训练 , 护 士站在患者 早期护理康复训练 町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 能, 减 少脑梗塞 的并 发症 , 提高患者 的正前方 , 让 患者 的健手搂住护士的腰部 , 护1 : 的一只手将 患侧手固定 予 一 侧腰部 , 的生活质量 。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 能力 f . 存在代偿 和功能重 组 自然恢 复 另~ 一 只手放在患侧掖下支撑患者的躯干, 利用腰 部向上的力量站起 。重心先放在健 能力 。在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 复及提 高日常 生活能力方面 显著优于单 纯药物治疗 侧 下肢后逐渐转移至患侧下肢。在保证正确 的站姿后 , 护士站在患者的患侧保 证其 及恢复期恢复疗法 , 而且早期康复可能大大的减少肌 肉萎缩 、 肩关 节半脱化 、 关节萎 安 全, 为下一步的行走训练做准备。 缩畸形 、 足下垂或 内翻等脑血管病的继发障碍 , 为恢复期康复创造良好条件 , 这一点 3 2 3 步 行 训 练 是没有任何药物可以替代的。脑梗寨致肢体功 能障碍患者在 积极进行药 物治疗 的 步行 洲练强调患侧持 重能力及膝关节屈肌和踝背肌 的训练。当患者能 站 , 1 5
偏瘫是脑卒 中最常见的后遗症 , 大约 8 0 %患者伴 有不 同程度 的肢体功能障碍 。 下肢保持 中、 Z 位, 大腿稍 向内加紧并稍内旋 , 脚掌下垫枕或足板托, 脚背翘起 与床 面 脑卒 中即脑血管意外或脑中风 , 是一种能对中老年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带来严重威胁 垂直 , 以防止足下垂 、 足内翻和髋 关节内外旋 。在偏瘫状况有 所改进时 即进行床上 的临床常见病 , 大约 6 0 %的脑卒中幸存者伴有明显 的偏瘫 后遗症 , 对患者的心理产 翻身训练 , 首先让患者做好 翻身前的准备 , 即双手交叉 向前 平举 , 指导患者屈 肘、 用 生 了造成 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i 司 时也为社会、 患者家庭带来了重大负担。因此 , 做好 健手搭于病肘 , 将健腿插入病腿下方 , 在躯干旋 转的同时 , 以健侧带 动患侧 , 进行 向 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和心理护理是脑 中风护理 】 作 的关键所在 , 同时 , 对偏瘫 健侧 翻身的练习 , 然后护士协助患者达到 良肢位 。在进 行向患侧 翻身练习 时, 可以 患者生活 自理能力的提高和早 日 康复具有积 极作用。急性脑血 管病是一 组急剧发 充分利用健侧上下肢的力 蜮 , 但要注意保持正确 的卧位 。 病, 造成病人死亡或症状 ( 可) 持续 2 4小时的局部脑血管病 , 又称脑卒 中或 中风 ( a p . 3 2 . 2 坐站 位 洲练 o p l e x y 或s t r o k e ) , 死亡率高 , 致残率高 , 居1 9 9 4 年我 国城市人 口死 因的首位, 为发 达 根据病情恢复情况 , 依次进行床上长坐位 、 床边坐位 、 从床 』 二 向轮椅 的转移 、 坐 国家 人 口前 三 位 死 因 之 一 , 各个年龄组均有发病, 但 中年 后 急 剧 增 多 , 以 往 医 生 只 是 站位 训练 。首先使患者用健腿将 患腿移至床边 , 用健手 支撑身体 , 肩部前倾 , 抬头 坐 注重疾病的治疗而忽视了早期康复功能 训练 , 导致较高 的致残率 , 因此, 脑卒 中偏瘫 起 , 重心移至臀部 , 护士应站在患侧保持患者 的坐姿 , 以防发生意 外; 在 向轮椅转移
偏瘫病人术后康复护理措施

一、引言偏瘫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术后康复护理是偏瘫患者恢复的关键环节,本文将详细介绍偏瘫病人术后康复护理措施。
二、护理目标1.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残疾程度。
2. 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3. 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三、护理措施1. 心理护理(1)了解患者心理状况,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给予心理支持和鼓励。
(2)加强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康复过程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对康复治疗的信心。
(3)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活动,增强患者的社会归属感。
2. 早期康复护理(1)肢体被动活动: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楚的情况下,尽早开始肢体被动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2)肌肉按摩:每天定时对患者瘫痪肢体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
(3)关节活动度训练: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预防关节僵硬。
3. 被动和主动康复训练(1)床上训练:教会患者床上翻身、起坐、坐立等基本动作,提高患者床上生活自理能力。
(2)站立训练:在辅助下,逐渐增加患者的站立时间,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
(3)步行训练:在辅助下,指导患者进行步行训练,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
4. 生活自理能力训练(1)饮食: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饮食,保证营养均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排泄: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排泄方式,预防便秘和尿失禁。
(3)个人卫生:教会患者进行个人卫生护理,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
5. 并发症预防及护理(1)压疮:定期为患者翻身,保持床铺整洁干燥,预防压疮发生。
(2)深静脉血栓:指导患者进行足部运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3)呼吸道感染: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吸入性肺炎。
(4)尿路感染:保持会阴部清洁,预防尿路感染。
6. 家庭护理指导(1)家属培训:教会家属康复护理方法,提高家属的护理能力。
(2)康复计划:制定康复计划,定期评估患者康复情况,调整康复方案。
(3)心理支持:关注患者心理状况,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度过康复期。
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

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脑卒中,俗称中风,是因为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及时流入大脑而引起的脑组织损伤或坏死的高发疾病。
其发病突然、致残致死风险性极高。
而偏瘫是脑卒中最严重的结果,病灶常在内囊周围,当其发生损伤会导致对侧半身躯体感觉障碍,如肢体摆位不对称、口眼歪斜、针刺偏瘫一侧没有生理反应等。
不仅如此,还会出现双向性及同向性的对侧视野缺失,导致半侧偏盲,对病人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早期的良肢位的摆放及康复干预有助于减轻或者是预防偏瘫痉挛姿势的出现,本文将带大家了解脑卒中偏瘫是如何进行康复护理的。
一、早期康复护理脑卒中偏瘫早期,采取正确卧床姿势,可以很好的对后期恢复起到一个“塑性”的作用。
为病人采取患侧卧位可以增加对偏瘫肢体的刺激,增加机体敏感度,可以有效控制患侧肢体抽搐。
尽可能的伸屈偏瘫一侧的肢体,使其形成肌肉记忆,但切记要适度,以免造成肌肉劳损。
指导病人自己翻身,学会控制协调各部分肢体的作用力,将阻力转化为支撑力。
为了增加偏瘫一侧的肌肉神经敏感度,可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给其施加压力,比如尝试让病人的身体重心落在偏瘫一侧,可以让患侧作为支撑点来变换体位。
此外,这个时期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及继发性损伤。
为了有效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经常给病人变换体位,检查病人长期受压部位有没有出现体温异常、皮肤颜色改变、皮肤溃烂流脓等,防止压疮的发生。
并给偏瘫侧患肢和骶尾部、肩肘部、足跟等压疮好发部位用按摩油进行向心性按摩,以促进肌肉血液循环。
为了减少压力,避免长期压迫同一组织,可以在经常与被褥摩擦的部位垫气垫。
不能给偏瘫患肢睡偏硬质的床,以免加重压疮程度;但也不能睡太软的床,以免病人活动无耐力。
可以在床上协助病人做简单的肢体伸屈运动,如握拳、伸屈关节、抬臂抬腿等,能够很好的锻炼肌肉活动度,同时避免肢体血流不畅。
此外,在协助病人康复锻炼的同时,要注意病人的安全,指导病人做正确的康复运动,不能强行去扳正患肢,要循序渐进,要避免病人出现过度肌肉劳损、肢体畸变的情况。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措施及效果分析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措施及效果分析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是偏瘫,这给患者的康复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早期康复护理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具体措施以及效果分析。
早期康复护理的措施主要包括床位护理、生活自理训练、功能训练和心理支持。
首先是床位护理。
床位护理是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减少并发症,维持患者的正常生命功能。
具体措施有保持患者舒适、室温适宜,定时翻身,预防压疮和尿潴留等。
其次是生活自理训练。
生活自理训练是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自己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护理措施包括训练患者独立就座和起坐,培养患者进食自理能力,进行大小便训练,配合物理治疗师进行康复训练等。
再次是功能训练。
功能训练是通过各种康复训练手段,促进患者受损部位的神经功能恢复。
护理措施包括配合物理治疗师进行肢体康复训练,例如被动活动、热敷、按摩等,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如抬手、握拳、屈伸等。
最后是心理支持。
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心理压力,如自卑、焦虑、抑郁等。
护士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情绪变化,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和鼓励。
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能够有效预防并发症。
早期康复护理可以促进患者血液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肺炎、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可以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速度,促进肌肉的功能恢复,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早期康复护理可以使患者尽早恢复自己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社会适应能力。
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早期康复护理注重对患者心理的关注和支持,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促进患者积极面对康复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早期康复护理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通过床位护理、生活自理训练、功能训练和心理支持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加快康复进程,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心理状态。
脑卒中患者肢体偏瘫康复护理分析

脑卒中患者肢体偏瘫康复护理分析目的探讨脑卒中伴肢体偏瘫患者临床康复护理的有效方法。
方法对78例临床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关节松动护理、防褥疮护理、防感染护理,按护理规范对病人实施综合康复护理。
结果78例患者肢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72例无并发症,4例发生肩手综合征,4例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结论对脑卒中肢体偏瘫实施综合康复护理疗效显著。
标签:脑卒中;失语;康复脑卒中(Stroke),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ac cient),是一组突然起病且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甚至伴发意识障碍。
脑卒中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脑出血及脑梗死。
1987年调查全国29个省市579万余人,发现我国脑血管病患病率高达245.58/100000,死亡率77.15/100000,近年来其发病率仍在上升,且好发于中老年人,是威胁人类生命和致残的重要杀手之一。
偏瘫是脑卒中的常见症状之一,轻度偏瘫病人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常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行走不利,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
我科自2007年10月~2008年10月共收治7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采用了综合康复护理,取得良好疗效,现将临床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选择我科2007年10月~2008年10月经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78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21例;年龄46~80岁。
脑梗死48例,脑出血30例;左侧偏瘫52例,右侧偏瘫26例;上肢肌力<Ⅲ级46例,下肢肌力<Ⅲ级37例,均无意识障碍,左侧肢体偏瘫发病时间1~7d,住院天数20~30d。
所有病例均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结合CT、MRI检查确诊,病情趋于稳定。
2综合康复护理2.1心理护理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由于恢复慢、活动受限而不同程度的产生悲观失望、精神忧郁、烦躁焦虑等各种心理。
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体会

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体会标签: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脑卒中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脑循环障碍而导致脑功能缺损的一组疾病的总称。
美国每年约有近百万人患上脑卒中,是美国第三致死疾病、第一致残因素。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增加,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趋于年轻化。
由于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虽然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有所降低,但其极高的致残率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及时有效的康复护理能够预防脑卒中患者功能下降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现有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使患者的自理能力得以最大限度的改善或恢复。
笔者对58例脑卒中患者从早期康复护理的时机、心理护理、康复护理体位、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并应用中医特色疗法等几方面进行康复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2年12月,选择在本科住院的首发脑卒中患者58例,男48例,女10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41岁,平均55 岁;其中脑出血23例,脑梗死35例,均经CT或MRI确诊。
2 护理2.1 早期康复护理的时机脑卒中发生3个月内的康复即为早期康复。
在脑卒中发病后3个月内脑功能恢复最快,康复训练应尽早进行。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只要其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病情不再发展,48 h后即可进行康复护理。
脑出血患者一般宜在10 d~14d后进行康复护理。
值得注意的是,康复护理应该贯穿疾病的始终,且尽可能在允许的范围内第一时间进行康复护理。
2.2 心理康复护理脑卒中患者由于在短时间内从健康变成疾病状态,心理上往往不易接受,加上偏瘫在床,行动不便,需要别人照顾,特别是担心以后生活不能自理,给家人带来许多麻烦而出现心理障碍。
大多表现出失望、焦虑不安、有的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等消极情绪,故心理护理是早期康复护理成功的保证。
护理人员应全面收集资料、评估患者病情后,及时与患者沟通,取的其信任。
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了解脑卒中的相关知识,消除对疾病的不了解而产生的恐惧、焦虑等心理,鼓励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还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使家属能配合护理工作,促使患者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
发表时间:2015-12-02T10:45:05.870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4期作者:刘振英
[导读] 山东省平度市第二人民医院表现为病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甚至伴有意识障碍且发病持续24 h或以上。
刘振英
山东省平度市第二人民医院 2301050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
脑卒中是一组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
表现为病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甚至伴有意识障碍且发病持续24 h或以上。
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幸存者中3/4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重度致残率在40%以上。
我院对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积极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同时,进行了康复治疗与护理,在减少致残、最大限度地发挥患者的残存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等方面收到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男25例,女15例,年龄35~76岁,平均52岁。
脑出血15例,脑梗死15例脑栓塞10例;本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和有计划、有步骤的康复护理,未发生护理不当所致的护理并发症,大部分患者都能生活自理。
2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社会、生理、心理状况,更多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
鼓励他们面对现实,排解不良情绪。
向患者及家属宣教那些配合治疗获得成功的患者的实例,使病人和家属看到希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低盐低脂易消化,避免动物脂肪及牛羊肉等,禁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品。
多吃水果蔬菜饮食不宜过饱,宜少量多餐,要保持大便通畅。
2.3急性期康复护理:可以开始于发病后的24~48 h,如果是血栓塞脑卒中,病情稳定即可着手。
此期配合临床治疗,可以减少继发性神经损伤,同时为下一步训练做好准备。
良姿的摆放是早期偏瘫康复护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预防肌肉萎缩最有效的方法。
患者应卧于硬质床上,保证正确的卧床姿势,且经常更换体位,仰卧位由于受紧张性颈反射和迷路反射的影响,异常反射活跃,可以加重挛缩模式,同时,由于患侧骨盆后旋,下肢外旋易致骶尾、足跟及外踝的压疮,不宜取仰卧位。
俯卧位是预防髋部屈曲和腰部屈曲造成挛缩的最佳卧姿,但应防止窒息的发生。
挛缩的预防主要是有规律地运动瘫痪的关节,每日3~4次,每次每个动作进行10次左右,活动顺序由上而下,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幅度由小到大牵伸挛缩的肌肉肌腱及关节周围组织,多做与挛缩方向相反的运动,到主动运动恢复。
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以减少肿胀,亦是对患肢的感觉刺激。
对肌张力高的肌群采取安抚性质的推摩使其放松,对肌张力低的肌群则予以擦摩和揉捏。
2.4 恢复期康复护理:(1)软瘫期:恢复和提高肌张力,诱发肢体主动运动。
鼓励患者健侧肢体主动运动;尽早进行患肢被动运动,顺序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动作轻柔,幅度要大,避免粗暴用力,拉伤关节,影响恢复;安静时良性肢体摆放,患侧上肢处于伸展外旋位,下肢处于屈曲内旋位,下肢处于屈曲内旋位,膝关节下垫枕或褥子,通过拮抗上下肢前后肌群肌张力不同,改善肢体前后肌群牵拉均衡,协调肢体运动,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另外配合针灸理疗和面部热疗,1次/日,每次30分钟,通过以上康复护理治疗,促进支配患侧肢体神经再通。
(2)痉挛期:通过肌肉按摩、热敷、针灸等理疗控制肌痉挛和异常的运动模式,促进分离运动出现。
(3)改善期:评估患者的瘫痪情况,按由简到繁、由易至难的原则,对患者制定运动训练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在训练时注意上肢和手的训练,手的功能基本上是最后恢复的,有的终生都难以恢复,应注意其手的灵活性、协调性和精细性的训练。
2.5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手的技巧性、四肢的精细协调训练。
将各种训练方式融入日常活动练习中,使患者掌握“自我护理”技巧。
2.6后遗症护理:有一部分患者会遗留下痉挛、肌力减退、挛缩畸形、甚至软瘫的后遗症,仍应继续训练,利用残存功能,防止功能退化和肌肉萎缩。
3结果
生活完全自理者20例,基本能自理者19例,不能自理者1例。
4讨论
康复护理是康复治疗的延续,是实现整体康复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其心理、病理及生理特点,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根据病情需要,给予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使患者的复发率和致残率大大降低,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恢复了患者生活、工作、学习的能力,明显有效降低致残、致死率。
参考文献:
[1]温云华,郭金娥,刘富英,等.急性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探讨[J].齐鲁护理杂志,2001,7(3):171-172.
[2]李秀峰.脑卒中患者早期肢体功能的康复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3,9(7):55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