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偏瘫的康复流程
老人中风偏瘫后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老人中风偏瘫后如何进行康复训练老人中风偏瘫后,应当尽早进行康复训练。
中风后1—3个月为最佳康复期,半年后肌肉渐渐萎缩或形成偏瘫的模式化动作,再想恢复则难度大,所需时间长。
步行是中风偏瘫老人独立生活的关键。
应该在发生中风后一周,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分五个阶段循序渐进。
1.坐起训练。
坐位平衡是偏瘫老人最基本的训练。
首先在床上帮助老人进行被动训练,扶住老人的肩、肘;踝、足等关节,缓慢有节律地反复做外,展、屈伸、旋转、上举和关节加压等动作,每天1—2遍。
并鼓励老人用健侧腿伸人患侧腿下面,将患侧腿抬高,不断重复。
开始坐起训练,要在床上放好靠垫,让老人缓慢坐起,由半卧位状态逐渐提高角度,延长时间。
还可以在床架系上布带,让老人自己拉布带练习坐起。
之后,让老人背部不依靠东西,自己扶床栏保持平衡坐位,最终达到能自己控制坐位平衡,进一步能移位、转身实现动态平衡。
2.准备站立训练。
老人坐在床沿上,两腿分开,两脚着地。
以手撑床;在亡肢支持下,臀部缓缓离开床面。
家人要做好辅助和保护动作。
3.站立平衡训练。
站不稳,就无法迈开腿。
老人在家人帮助下双脚平行站立,脚掌完全着地,足趾不能钩地,膝关节伸直但不能过度。
站立时间由开始几秒钟,逐渐延长至几分钟。
切忌—串拉老人患侧上肢帮助其站立。
老人能自行站立后,可进行靠墙站立、扶床站立的训练。
家人两手扶持老人患侧腋下或臀部,用双膝控制好老人膝部至伸直状态,使其靠墙站立,然后逐渐放开扶住老人的手,直至老人能独自靠墙站立。
在此基础上,再让老人扶床栏或平衡杆站立,并逐渐做到不扶物而站立。
在站稳的基础上,两手扶床栏站立,身体做左右旋转和弯腰运动,左右两足交替提起,慢慢扶床横向移步等平衡训练。
4.步行训练。
主要目的是消除异常偏瘫步态,形成正常的步行姿态。
先练习原地踏步,然后以患侧下肢和健康下肢互为重心,交替向前跨步和退步,左右侧向跨步。
跨步后重心要随之转移,并保持患侧髋关节伸直位。
步行训练时家人应站在老人的患侧进行保护和辅助。
中风偏瘫的康复流程

评估病情中期评定(可多次评定) 末期康复评定肌张力评定:运用改良Asworth 评定量表评定患者就是否有肌张力增高及增感知觉功能评定:确定患者就是否有感,为康复训练计划得制定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运动功能评定:运用简式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定患者运动障碍同时为康复训练提供指导。
确定患者功能恢复处于几期。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定患者运动障碍程度,同时也可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提供依据。
(5) 疼痛评定:确定患者疼痛性质及疼痛程度。
(6) 步态分析:通过步态分析确定患者得异常步态及分析形成原因,以助临床康复矫正。
(7) 语言-言语功能评定:通过语言-言语功能评定确定患者语言及言语功能障碍类型与严重程度,并可判断预后。
(8) BR 分期:确定患者功能恢复处于几期。
1、 早期康复 相当于Brunnstrom 恢复阶段1~2期: ⑴ 正确体位教会家属与护理人员采用正确得体位摆放,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与患侧卧位得方法。
⑵翻身练习 包括往健侧与患侧翻身 ⑶床上自我辅助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上举过头、侧举、指鼻、双腿屈曲撑床抬臀、双腿交叉侧移等。
⑷ 床边被动运动 包括上肢、下肢与躯干。
⑸促进肌肉收缩得方法利用对肌肉得突然牵张,引起肌肉收缩。
⑹针对吞咽障碍 可给予面、舌、唇肌刺激,张口、鼓腮、叩齿、伸舌、舌顶上颚等,冰冻棉签或冰块含服及味觉刺激。
⑺坐位平衡正确坐姿,床边坐位平衡包括前后左右各向。
⑻转移 床到轮椅得或轮椅到床得转移。
⑼ 坐站练习早期给予患者斜床(电动起立床)站立。
帮助患者重新获垂直感,重获对抗重力肌得控制,重获血压得自身调节,改善立位平衡与克服直立性低血压。
一般情况下脑梗塞患者要求在入选治疗组3-4天后达到床边坐位二周内可训练站立,辅助力量视病情而定,脑溢血患者应尽量在二周内达到床边坐位,四周内达到站立。
⑽ 应用电刺激低频直流电刺激、中频、脑循环等。
⑻ 桥式运动训练髋关节伸展控制。
中风后康复锻炼不同时期方法各异

或用 同音 不 同字 的方法表 示 时 ,不要 以 为时髦 便经 常使 用。 专家还 指 出手 写不仅 对人 的 心理 和 生理 功 能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训
练 , 且对 人 的意 志 、 力、 力和 神 经 系统 稳 定功 能也 而 耐 毅
研究表明, 电脑失写症” “ 的出现是 由于在 电脑上敲
字缺 少笔迹 的书 写感 和 印痕 感 ,对 大脑 的语 言 中枢 产生 不 了刺激作 用 , 从而 造成 了失写现 象 。 “ 电脑 失写症 ” 主 要表 现在 由于长 期连 续面对 电脑 打 字 ,单调 且 重复 地刺 激脑 皮层 , 造成 对手 写汉 字 的暂时 性 失忆 ; 大量 常 用 的 对 汉字 的失 写 : 手写 出来 的文 字潦草 , 以辨认 ; 难 用错 别 字、 网络语 言或 网络 符号 代替一 般 的文 字。 常用 电脑 的 人不
上 .还要 为 即将 开始的 主动性 功 的功能部分恢复。 在 患者还 要 注 通过翻身训练、 复 。此 外 , 痉 挛期 , 能训练做 准备 。 为 了防 止关 节活 桥 式运动 、 坐位平 衡训 练 、 肩及 下 意对 自己负重能 力的 训练 ,并进
动度 受 限 ,康 复 师会 为 中风 患者 肢控 制 能力训 练及斜 板床 站 立等 行 坐站 转换 ,站 立平衡 及 步行 的
专 家指 出 , 现在还 没 有专 门治疗 这 种症 状 的方 法 , 建 议 年轻人 在用 电脑打 字 之余 ,每 天最 好 能抽 出几 分钟 写
写字 , 或者 重拾 日记本 , 天多 用 用笔 , 每 以此 来减 少对 电
脑 的依赖 。另 外 , 有序 地安 排作 息 时间 , 不要 长时 间地 坐 在 电脑前 工作 , 而且要 注意 使用 多种 汉 字输 入法 , 比如 用 拼 音和五 笔 问换 着输 入 文字 。养成 定 期 阅读和 手 写 的 习 惯 , 阅读 文章 能够 强化对 汉字 形状 的记忆。对 网络语 言 多
中风后偏瘫的康复

• 中风偏瘫的康复原则再加上
– 注重痉挛 – 着眼患侧 – 强调”三性”: 强调”三性” • 主动性、重复性、刺激的丰富性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
中风偏瘫的本质★
• 以往认为中枢性瘫痪是痉挛性瘫 , 周围性瘫痪是弛缓 以往认为中枢性瘫痪是痉挛性瘫, 性瘫。这种认识并未揭示二者本质的区别, 性瘫 。 这种认识并未揭示二者本质的区别 , 现代康复 医学学术上较大的贡献之一就是完整地描述了中枢性 瘫与周围性瘫的本质。 瘫与周围性瘫的本质。即: • 中枢性瘫 中枢性瘫(central paralysis)是运动模式质的改变。 是运动模式质 是运动模式 的改变。 • 周围性瘫 周围性瘫(peripheral paralysis)是肌力量的改变。 是肌力量 是肌力 的改变。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
中风偏瘫的康复训练
脑卒中康复的目标,是通过以物理疗法 为主的综合措施, ( PT)、 作业疗法 、 作业疗法(OT)为主的综合措施 , 最大 为主的综合措施 限度地促进功能障碍的恢复, 限度地促进功能障碍的恢复,防止废用和误用 综合征,减轻后遗症; 综合征,减轻后遗症;充分强化和发挥残余功 通过代偿和使用辅助工具, 能,通过代偿和使用辅助工具,以及生活环境 的改造等,争取患者达到生活自理,回归社会。 的改造等,争取患者达到生活自理,回归社会。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
常用的低频电刺激的种类 • 肌电生物反馈 • 传统低频电刺激: 传统低频电刺激:
–N-M电刺激疗法 –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TENS疗法) –功能性电刺激疗法(FES疗法) –痉挛肌及其拮抗肌交替电刺激疗法
• 电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
低频电刺激
• 近几年随着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提 近几年随着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 供了低频电刺激对大脑皮层影响的证据: 供了低频电刺激对大脑皮层影响的证据:
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

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摘要】脑血管意外又称脑卒中,俗称中风,是目前世界上危害人类生命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
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生脑血管意外的人数约为130—150万。
因受国内现有医疗条件、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绝大多数脑血管意外存活者在医院度过急性期后,只能在院外接受单纯的药物治疗,等待功能的自然恢复,许多患者疑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对患者身心健康和家庭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
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对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具有较大临床意义,接受早期肢体康复训练比自然恢复率相比有很大提高,足部畸形减少、关节畸形减少、日常生活独立者明显增多,早期康复训练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瘫痪肢体的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
【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2-0138-02脑卒中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尤其是早期康复的介入大大改变了这种状况,早期减少肌肉萎缩,关节脱位等并发症。
早期康复训练在提高患者功能恢复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显著优于药物治疗,使病人最大限度地从身心残障恢复,重返社会。
现将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现状综述如下:1、偏瘫的程度1.1偏瘫又称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它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
1.2按照偏瘫的程度可分为轻瘫、不完全瘫痪、全瘫。
轻瘫:表现为肌力减弱,肌力4-5级一般不影响日常工作。
不完全瘫痪:肌力2-4级。
全瘫:0-1级,瘫痪肢体完全不能活动。
肌力在IV级左右的患者,可以在扶持下行走,扶持入厕,并防止摔伤。
肌力在III级以下的卧床患者需放置床档,以防患者自行翻身或坐起时坠床。
对偏瘫侧肢体肌力II级以下的患者应定时翻身和进行肢体被动运动。
2、早期康复的重要性与实施时间2.1 早期康复的意义:早期康复可创造损伤神经修复或代偿的条件,使遭到破坏的运动反射弧在良好的条件刺激下重新建立起来。
早期康复可大大减少肌肉萎缩、关节脱位、关节挛缩畸形、足下垂或内翻等,这一点是没有任何药物可代替的。
偏瘫(中风)康复训练精品PPT课件

• 成功运动的三个必要条件:1.姿势控制:在 运动中建立与保持一个合适的姿势符合移 动身体时动态稳定性的要求。2.行进:被确 定是通过一种基础行走模式,这种模式可 产生协调腿和躯干肌肉节律性活动的模式, 以使身体朝着要求的方向运动。3.适应:为 了达到个人的目标和环境的要求而调适步 态的能力。
8
屈膝半蹲。 • 动作示范 :
19
动作十
• 动作名称:仰卧抬腿 • 训练目的 :锻炼股直肌、腹直肌、阔筋膜
张肌 • 动作要领 :仰卧,两手分开,缓缓抬腿直
到大腿与地面呈90度。 • 动作示范 :
20
动作十一
• 动作名称:踏步练习 • 训练目的 :锻炼踏步的节奏,及姿势的稳
定性 • 动作要领 :要求身体直立,左右腿依次踏
• 动作示范 :
14
动作五
• 动作名称:踩夹子 • 训练目的 :锻炼胫前肌、小腿三头肌,提
高患者踝关节的屈曲能力 • 动作要领 :练习初期选择坐立位,夹子放于患侧足前
侧,患侧足放于夹子上,患者进行跖屈将夹子踩平,站立 位同样进行此动作。要求患者躯干保持直立,不准前倾
• 动作示范 :
15
动作六
• 动作名称:滑轮 • 训练目的 :锻炼臀大肌、臀中肌以及髂腰
偏瘫康复训练
1
• 脑卒中可发生在大脑、小脑或脑干的左侧 或右侧.可在脑实质内或脑实质外而引起 运动、感觉、语言、认知及心理障碍。根 据脑血管损害的性质不同常分为出血性脑 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出血性脑卒 中:是由于某支脑血管破裂出血而导致相 应部位脑组织坏死。患者以头痛、呕吐、 偏瘫、意识障碍等为主要表现。
进行背屈,逐渐过渡到患者自主完成改动作,后期选择站 立位练习此动作,要求患者躯干保持直立,足背屈时足跟 不离地。
中风后康复的方法和生活质量改善技巧

中风后康复的方法和生活质量改善技巧引言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可能导致身体的部分或全部瘫痪,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困扰。
然而,通过康复的方法和生活质量改善技巧,中风患者可以重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风后的康复方法和生活质量改善技巧。
中风康复方法1.物理治疗:中风会导致肌肉瘫痪或肌肉无力,物理治疗可以通过运动和理疗帮助恢复肌肉功能。
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按摩、热敷、电刺激和运动练习等。
物理治疗需要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可以在康复中心或医院进行。
2.言语治疗:中风患者可能会出现言语障碍或吞咽困难。
言语治疗专注于恢复和改善患者的言语和吞咽功能。
这包括通过重复练习和语音训练来提高发音和语言理解能力。
3.职业治疗:职业治疗帮助中风患者重新学习日常生活技能,例如穿衣、洗澡和烹饪等。
职业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帮助患者重建独立生活的能力。
4.心理治疗:中风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中风患者处理情绪问题,减轻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症状。
心理治疗可以通过个人咨询、团体支持以及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进行。
生活质量改善技巧1.饮食调整:中风后,饮食调整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和纤维,避免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可以帮助控制体重、保护心脑血管健康。
2.合理锻炼:合理的体育锻炼可以帮助中风患者恢复肌肉功能,同时提高心肺功能。
患者应该遵循医生或康复师的建议,选择适当的锻炼方式,如散步、游泳和瑜伽等。
3.物理辅助设备:中风患者可能需要借助物理辅助设备来帮助行走或完成日常任务。
步行器、轮椅、扶手等设备可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稳定性,提高患者的行动能力。
4.康复辅助工具:现代科技为中风康复带来了许多辅助工具,如声控设备、智能手环和移动应用程序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康复进程,记录和监测日常生活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结论中风后的康复是一个艰难但至关重要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患者重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中风偏瘫病人康复的有效护理方法及措施

中风偏瘫病人康复的有效护理方法及措施【摘要】中风偏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进行有效的康复护理对于病人的恢复至关重要。
本文从康复治疗方案、身体功能训练、护理方法、家庭护理指导和心理护理措施五个方面探讨了中风偏瘫病人康复的有效护理方法及措施。
康复治疗方案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和职业治疗等,身体功能训练主要针对病人的肢体和语言功能进行综合训练,涉及到的护理方法包括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和日常生活护理。
家庭护理指导和心理护理措施则关注病人在家庭环境中的护理和心理疏导。
综合以上措施,有助于中风偏瘫病人康复的全面展开,提高康复效果,提升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风偏瘫病人、康复、护理方法、康复治疗方案、身体功能训练、家庭护理指导、心理护理措施、有效性、重要性、总结1. 引言1.1 中风偏瘫病人康复的重要性中风偏瘫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往往伴随着一系列严重的身体功能障碍,如肌肉无力、言语障碍、认知障碍等。
针对中风偏瘫病人的康复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康复治疗可以帮助病人恢复尽可能多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系统的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病人可以逐渐恢复独立生活的能力,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中风偏瘫病人的康复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全面的护理和支持。
只有充分重视康复治疗,有效实施护理方法和措施,才能帮助病人尽早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达到康复的最佳效果。
康复治疗不仅仅是病人本人的需要,也是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中风偏瘫病人的康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康复治疗方案康复治疗方案对中风偏瘫病人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制定康复治疗方案时,首先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情的严重程度、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康复需求等方面。
根据评估结果,医疗团队会制定一个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病人的康复效果。
康复治疗方案通常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和言语治疗。
物理治疗主要针对病人的肌肉和关节功能进行训练,通过运动和技能练习来恢复或提高患者的肌肉力量、灵活性和平衡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估病情
康复评定康复评定
1、早期康复相当于Brunnstrom恢复阶段1~2期:
⑴正确体位教会家属和护理人员采用正确的体位摆放,包括仰卧位、健侧卧
位和患侧卧位的方法。
⑵翻身练习包括往健侧和患侧翻身
⑶床上自我辅助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上举过头、侧举、指鼻、双腿屈曲撑
床抬臀、双腿交叉侧移等。
⑷床边被动运动包括上肢、下肢和躯干。
⑸促进肌肉收缩的方法利用对肌肉的突然牵张,引起肌肉收缩。
⑹针对吞咽障碍可给予面、舌、唇肌刺激,张口、鼓腮、叩齿、伸舌、舌顶
上颚等,冰冻棉签或冰块含服及味觉刺激。
⑺坐位平衡正确坐姿,床边坐位平衡包括前后左右各向。
⑻转移床到轮椅的或轮椅到床的转移。
⑼坐站练习早期给予患者斜床(电动起立床)站立。
帮助患者重新获垂直感,
重获对抗重力肌的控制,重获血压的自身调节,改善立位平衡和克服直立性低血压。
一般情况下脑梗塞患者要求在入选治疗组3-4天后达到床边坐位二周内可训练站立,辅助力量视病情而定,脑溢血患者应尽量在二周内达到床边坐位,四周内达到站立。
⑽应用电刺激低频直流电刺激、中频、脑循环等。
2、中期康复相当于Brunnstrom恢复阶段3~5期
⑴抑制上肢痉挛模式。
⑵伸展躯干促进和改善躯干活动性,抑制躯干紧张、痉挛。
⑶肢体放置与保持活动在患手活动期间,指示在任何一个角度停住并保持在
此位置片刻以提高患上肢的空间控制能力。
⑷肩关节各向自主运动肩前平举、肩外展、肩外旋。
⑸肘关节各向自主运动肘伸展、前臂旋后。
⑹腕指的自主运动腕背伸、桡尺侧偏、拇指外展、对指等。
⑺肩胛带的活动向上、向外、向下。
桥式运动训练髋关节伸展控制。
⑻桥式运动训练髋关节伸展控制。
⑼髋内收、外展的控制训练。
⑽膝关节屈曲/伸展控制训练。
⑾髋伸展位膝关节的屈曲/伸展控制训练。
⑿患肢悬垂位训练下肢准备负重运动。
⒀俯卧位屈患膝训练。
⒁站立平衡训练包括从坐到站和从站到坐、重心转移、单腿负重平衡等。
⒂迈步训练包括足跟着地训练、双杠内步行训练、扶拐步行训练等。
⒃上下楼梯健侧先上患侧先下
⒄穿脱衣训练
3、后期康复相当于Brunnstrom恢复阶段5~6期
⑴手指的精细动作加强训练。
⑵侧方行走训练先向健侧后向患侧。
⑶改善步态训练骨盆放松、踝背伸牵伸屈膝加强训练。
⑷促进患侧下肢支撑能力站立位健腿在前、患腿在后,指示重心前移,患足
足跟不能离地;患肢负重健肢前后迈步。
末期康复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