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中风偏瘫后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合集下载

偏瘫患者重心转移训练方法

偏瘫患者重心转移训练方法

偏瘫患者重心转移训练方法
偏瘫是一种常见的运动系统疾病,尤其是老年人和中风患者。

患者常常失去对身体的控制,导致身体的重心不稳,行走和站立时容易失衡,甚至摔倒。

因此,重心转移训练是偏瘫患者康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偏瘫患者重心转移训练方法:
1. 单腿站立
偏瘫患者可以尝试单腿站立训练,这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

训练时,患者可以选择一只脚抬起,用另一只脚支撑身体,每次练习10-20秒,逐渐延长时间。

2. 步态训练
步态训练是重心转移训练的基本训练内容,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走路能力和平衡能力。

训练时,患者可以选择一条通道,沿着通道走,每次练习5-10分钟,逐渐增加步行时间。

3. 坐姿平衡训练
坐姿平衡训练可以帮助偏瘫患者恢复坐姿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

训练时,患者可以坐在椅子上,抬高腿部,维持平衡状态,每次练习10-20秒,逐渐延长时间。

4. 双腿平衡训练
双腿平衡训练可以帮助偏瘫患者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

训练时,患者可以双腿并拢,尽可能地保持平衡状态,每次练习10-20秒,逐渐延长时间。

总之,重心转移训练对于偏瘫患者的康复过程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

在训练过程中,患者需要耐心和毅力,逐渐提高训练的难度和强度,才能更好地恢复身体功能。

中风后最佳锻炼方法

中风后最佳锻炼方法

中风后最佳锻炼方法摘要:中风(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对患者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锻炼在中风康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中风后最佳的锻炼方法,包括康复运动、步行训练、平衡训练和力量训练等。

1. 康复运动康复运动是中风患者最常见的锻炼方式之一。

它通过逐步增加运动负荷,帮助恢复中风后受损的肢体功能。

康复运动可以选择有氧运动,如步行、骑行和游泳,也可以进行抗阻力运动,如举重和拉力训练。

在进行康复运动时,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和康复治疗师的指导进行适当的强度和时间安排。

2. 步行训练步行训练是中风康复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逐渐增加步行的距离和速度,患者可以恢复受影响的肌肉功能,提高平衡和协调性。

在进行步行训练时,患者可以选择适当的路线和地点,避免过于拥挤的环境和崎岖的路面,同时可以使用助行器或拄杖等辅助工具来提供支持。

3. 平衡训练中风后,患者的平衡能力通常会受到影响,容易出现摇晃、不稳定甚至摔倒的情况。

因此,平衡训练是中风康复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平衡训练可以包括站立平衡练习、单腿平衡练习以及平衡器械的使用等。

在进行平衡训练时,患者应充分考虑自身能力,避免过于危险或过于困难的动作,以减少意外伤害的风险。

4. 力量训练力量训练对中风患者的康复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恢复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提高整体身体功能。

力量训练可以包括各种肌肉群的练习,如躯干、上肢和下肢的屈伸运动等。

患者在进行力量训练时,应选用适量的负荷,并根据自身能力逐渐增加训练强度。

5. 注意事项在进行中风后的锻炼时,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与医生和康复治疗师进行沟通,了解自身的康复状况和锻炼能力,避免过度劳累和受伤;- 遵循专业的康复指导,避免盲目锻炼;- 定期进行锻炼,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 在锻炼时,保持适当的休息和水分摄入,避免过度疲劳和脱水;- 避免在极端天气条件下锻炼,如高温或严寒;- 避免过度锻炼和长时间单一运动,保持锻炼的多样性。

中风偏瘫康复训练“四步走”

中风偏瘫康复训练“四步走”

中风偏瘫康复训练“四步走”中风是老年群体中常见的老年病,一旦中风多数人的后遗症都是偏瘫,那么偏瘫后能不能恢复呢,今天在这里兰公馆养老院医疗专家总结偏瘫恢复的四个阶段,只要按照这四个步骤来训练,偏瘫也是可以恢复的。

第一阶段:坐起训练坐位是步行和日常生活训练中最基本的,若病人能坐起,对于进食、大小便、上肢活动能带来很大方便。

在坐起训练的同时,还要进行平衡训练。

开始时家属要轻轻扶持,以免老人向患侧后外方倾倒;背部不靠,静坐1小时,可让老人坐在床沿,两足着地,或者床前放个小凳,让老人两足踩在小凳上。

每次保持此姿势20~30分钟,每天3~5次。

第二阶段:站立训练训练时,家属一定要注意老人站立的姿势,让其双脚平行站立,中间有一拳的距离,膝关节不能弯曲或过度伸直,双脚掌完全着地,脚趾不能钩地。

每次练习10~20分钟,每天3~5次。

靠墙站立:家属两手扶持老人双肩。

若偏瘫一侧膝关节不能伸直,家属可用膝顶住老人膝部,使其靠墙站立,然后逐渐放开扶老人的手,直至老人能自己靠墙站立。

扶床站立:在老人独自靠墙站立的基础上,开始让老人扶床站立并逐渐放开手,不扶物而站立。

第三阶段:步行训练中风偏瘫的老人,步行训练难度较大,家属要给予老人信心,鼓励患者坚持锻炼。

重度瘫痪者:由家属协助,病人患侧上肢搭在家属肩上,家属一手扶腰,一手拉住病人的手,两人先迈外侧下肢,后迈内侧下肢。

每次5~10米。

中、轻度瘫痪者:可扶手杖练习。

开始阶段手杖先出去一步,第二步患肢迈步,第三步健足跟上。

轻度瘫痪者可把手杖及患肢作为一个支点,健足为另一支点,两者交替前进,患肢着力时手杖辅助支撑体重。

第四阶段:上下台阶训练老人在走平路练习平衡后,可以进行上下台阶练习。

开始时,必须有人保护及协助。

上台阶练习:第一步,健手扶住楼梯栏杆,使体重着力点落在健手上;第二步,健康一侧下肢上台阶,同时家属搀扶病人,避免病人摔倒;以后重复以前的步子,开始时不要超过5个台阶,以后逐渐增加。

老人中风偏瘫后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老人中风偏瘫后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老人中风偏瘫后如何进行康复训练老人中风偏瘫后,应当尽早进行康复训练。

中风后1—3个月为最佳康复期,半年后肌肉渐渐萎缩或形成偏瘫的模式化动作,再想恢复则难度大,所需时间长。

步行是中风偏瘫老人独立生活的关键。

应该在发生中风后一周,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分五个阶段循序渐进。

1.坐起训练。

坐位平衡是偏瘫老人最基本的训练。

首先在床上帮助老人进行被动训练,扶住老人的肩、肘;踝、足等关节,缓慢有节律地反复做外,展、屈伸、旋转、上举和关节加压等动作,每天1—2遍。

并鼓励老人用健侧腿伸人患侧腿下面,将患侧腿抬高,不断重复。

开始坐起训练,要在床上放好靠垫,让老人缓慢坐起,由半卧位状态逐渐提高角度,延长时间。

还可以在床架系上布带,让老人自己拉布带练习坐起。

之后,让老人背部不依靠东西,自己扶床栏保持平衡坐位,最终达到能自己控制坐位平衡,进一步能移位、转身实现动态平衡。

2.准备站立训练。

老人坐在床沿上,两腿分开,两脚着地。

以手撑床;在亡肢支持下,臀部缓缓离开床面。

家人要做好辅助和保护动作。

3.站立平衡训练。

站不稳,就无法迈开腿。

老人在家人帮助下双脚平行站立,脚掌完全着地,足趾不能钩地,膝关节伸直但不能过度。

站立时间由开始几秒钟,逐渐延长至几分钟。

切忌—串拉老人患侧上肢帮助其站立。

老人能自行站立后,可进行靠墙站立、扶床站立的训练。

家人两手扶持老人患侧腋下或臀部,用双膝控制好老人膝部至伸直状态,使其靠墙站立,然后逐渐放开扶住老人的手,直至老人能独自靠墙站立。

在此基础上,再让老人扶床栏或平衡杆站立,并逐渐做到不扶物而站立。

在站稳的基础上,两手扶床栏站立,身体做左右旋转和弯腰运动,左右两足交替提起,慢慢扶床横向移步等平衡训练。

4.步行训练。

主要目的是消除异常偏瘫步态,形成正常的步行姿态。

先练习原地踏步,然后以患侧下肢和健康下肢互为重心,交替向前跨步和退步,左右侧向跨步。

跨步后重心要随之转移,并保持患侧髋关节伸直位。

步行训练时家人应站在老人的患侧进行保护和辅助。

中风偏瘫康复七法

中风偏瘫康复七法

中风偏瘫康复七法偏瘫是中风病的最常见的表现之一,它是指一侧肢体肌力减退、活动不利或完全不能活动,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

目前认为中风引发的偏瘫患者经过正规的康复训练可以明显减少或减轻症状。

有人把康复看得特别简单,甚至把其等同于“锻炼”,急于求成,常常事倍功半,且导致关节肌肉损伤、关节疼痛、甚至骨折等问题,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也给我们的后期治疗带来极大困难。

因此,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是很有必要的。

经过我科医师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现将中风偏瘫的康复方法简单的归纳为以下七种:良肢位的摆放:良肢位的摆放是基本康复手段的一种。

顾名思义,它是为了保持肢体的良好功能而将其摆放在一种体位或姿势。

因为偏瘫之后容易出现人体抗重力肌的痉挛,也就是上肢的屈肌痉挛,下肢的伸肌痉挛。

所以,良肢位的摆放对这种痉挛模式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翻身练习及变换体位:主要目的是预防褥疮和肺感染,不断变换体位可使肢体的伸屈肌张力达到平衡,预防痉挛模式出现。

注意翻身时头一定要先转向同侧。

肢体被动运动:主要是为了预防关节活动受限(挛缩),另外可能有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和增加感觉输入的作用。

由于翻身和关节被动活动只能预防压疮和关节挛缩,并不能防止废用性肌萎缩等其他废用,也没有直接促进功能恢复的作用,所以要尽早地开始主动训练。

桥式运动:目的是训练腰背肌群和伸展髋关节,为站立做准备。

患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足踏床,慢慢地抬起臀部,维持一段时间后慢慢放下。

坐位训练:坐位是患者最容易完成的动作之一,也是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站立、行走和一些日常生活活动所必需的。

坐位训练包括坐位平衡训练和耐力训练。

训练一定要在无支撑或无扶助下练习,否则难以取得好的效果。

站位训练:起立训练要求患者双足分开约一脚宽,双手手指交叉,上肢前伸,双腿均匀持重,慢慢站起。

此时训练者坐在患者前面,用双膝支撑患者的患侧膝部,双手置于患者臀部两侧帮助患者重心前移,伸展髋关节并挺直躯干。

中风右侧偏瘫康复 训练计划

中风右侧偏瘫康复 训练计划

中风右侧偏瘫康复训练计划中风(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血管破裂或者脑血流供应中断导致的脑组织损伤。

中风后,患者往往会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瘫痪症状,其中右侧偏瘫是最常见的一种表现。

为了帮助中风患者恢复功能,康复训练计划显得尤为重要。

康复训练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物理、运动和认知训练来促进患者康复。

对于中风右侧偏瘫的康复训练,下面将提供一份详细的训练计划,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功能。

1. 肌肉强化训练中风后,患者的右侧肌肉往往会出现松弛和萎缩的情况。

因此,肌肉强化训练是康复训练的重要环节。

患者可以通过逐渐增加负荷的体力活动来增强肌肉力量。

例如,可以进行手臂和腿部的肌肉练习,如抬举物体、蹲起等。

在进行肌肉强化训练时,应注意逐渐增加负荷,避免过度疲劳和过度使用。

2. 平衡和协调训练中风后,患者的平衡和协调能力往往会受到影响。

因此,平衡和协调训练对于康复非常重要。

患者可以进行一些平衡练习,如单脚站立、走直线等。

此外,还可以进行一些协调练习,如手眼协调练习、手指灵活性训练等。

通过这些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降低跌倒的风险。

3. 功能恢复训练中风后,患者往往会出现各种日常生活功能障碍,如吞咽困难、言语障碍等。

因此,功能恢复训练是康复训练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患者可以进行各种功能训练,如吞咽训练、言语训练等。

此外,还可以进行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如穿衣、洗漱、进食等。

通过这些训练,可以帮助患者逐渐恢复日常生活的功能。

4. 空间感知训练中风后,患者的空间感知能力往往会受到影响。

因此,空间感知训练对于康复非常重要。

患者可以进行一些空间感知练习,如找出不同形状的物体、拼图等。

此外,还可以进行一些视觉训练,如注视移动的物体、追踪运动的物体等。

通过这些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提高空间感知能力,促进康复。

5. 心理支持和认知训练中风后,患者往往会出现情绪波动、认知障碍等问题。

因此,在康复训练中,心理支持和认知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

偏瘫康复训练计划

偏瘫康复训练计划

偏瘫康复训练计划偏瘫是指肢体一侧出现的瘫痪症状,常见于中风、脑梗塞等疾病。

对于偏瘫患者来说,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份偏瘫康复训练计划,希望能对康复训练有所帮助。

一、康复训练目标。

1. 恢复肢体功能,通过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受损肢体的力量、灵活性和协调性。

2. 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患者进行日常生活中的各项活动,如洗漱、穿衣、进食等,提高其自理能力。

3. 预防并发症,通过训练,预防偏瘫患者出现并发症,如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

二、康复训练内容。

1. 运动训练,包括 passively assisted exercise、active exercise、resistive exercise 等。

passively assisted exercise是通过物理治疗师或康复师的帮助,对患者进行passively exercise,帮助患者恢复肢体的关节活动度;active exercise是让患者自己进行主动的肢体运动,如抬腿、握拳等;resistive exercise是通过对抗性训练,帮助患者增强肌肉力量。

2. 平衡训练,通过平衡训练,帮助患者提高站立和行走的稳定性,减少摔倒的风险。

3. 日常生活训练,训练患者进行日常生活中的各项活动,如洗漱、穿衣、进食等,提高其自理能力。

4. 感觉训练,通过感觉训练,帮助患者提高对受损肢体的感知能力,增强其对外界刺激的感知能力。

5. 步态训练,对于需要恢复行走能力的患者,进行步态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行走的能力。

三、康复训练注意事项。

1. 个性化,康复训练计划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包括病情严重程度、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

2. 渐进性,康复训练应该是渐进的,不能过于急躁,要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和时间。

3. 定期评估,康复训练过程中应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及时调整训练计划,确保康复训练的效果。

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

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

中风偏瘫是指因中风引起的一侧身体肌肉无力或瘫痪的情况。

康复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恢复肌肉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和提高生活质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方法:1. 运动训练:运动训练是中风偏瘫康复的核心。

通过进行适当的运动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功能、增强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常见的运动训练包括肌肉活动训练、关节活动训练、平衡训练等。

2. 步态训练:步态训练是针对中风偏瘫患者的行走功能进行训练。

通过特定的步态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改善步态模式、提高步行稳定性和减少摔倒的风险。

3. 功能训练:功能训练是针对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旨在帮助患者重新学习和恢复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功能,如洗澡、穿衣、吃饭等。

通过功能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4. 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神经肌肉电刺激是一种通过电流刺激肌肉,促进肌肉收缩和功能恢复的方法。

通过定期进行NMES训练,可以帮助中风偏瘫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5. 日常功能训练:在康复训练中,重要的是将训练效果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患者需要进行各种日常功能的训练,例如使用受影响的手臂进行简单的日常活动、练习书写、拿取物品等。

6. 心理支持和教育:康复过程中,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非常重要。

同时,向患者和其家属提供相关知识和教育,帮助他们了解中风偏瘫的病情和康复过程,以及如何更好地应对和管理。

康复训练需要由专业的康复医师或康复团队进行评估和指导。

每个患者的康复计划应根据其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确保训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此外,患者需要有耐心和坚持进行康复训练,因为恢复是一个逐步的过程,需要时间和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人中风偏瘫后如何进行
康复训练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老人中风偏瘫后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老人中风偏瘫后,应当尽早进行康复训练。

中风后1—3个月为最佳康复期,半年后肌肉渐渐萎缩或形成偏瘫的模式化动作,再想恢复则难度大,所需时间长。

步行是中风偏瘫老人独立生活的关键。

应该在发生中风后一周,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分五个阶段循序渐进。

1.坐起训练。

坐位平衡是偏瘫老人最基本的训练。

首先在床上帮助老人进行被动训练,扶住老人的肩、肘;踝、足等关节,缓慢有节律地反复做外,展、屈伸、旋转、上举和关节加压等动作,每天1—2遍。

并鼓励老人用健侧腿伸人患侧腿下面,将患侧腿抬高,不断重复。

开始坐起训练,要在床上放好靠垫,让老人缓慢坐起,由半卧位状态逐渐提高角度,延长时间。

还可以在床架系上布带,让老人自己拉布带练习坐起。

之后,让老人背部不依靠东西,自己扶床栏保持平衡坐位,最终达到能自己控制坐位平衡,进一步能移位、转身实现动态平衡。

2.准备站立训练。

老人坐在床沿上,两腿分开,两脚着地。

以手撑床;在亡肢支持下,臀部缓缓离开床面。

家人要做好辅助和保护动作。

3.站立平衡训练。

站不稳,就无法迈开腿。

老人在家人帮助下双脚平行站立,脚掌完全着地,足趾不能钩地,膝关节伸直但不能过度。

站立时间由开始几秒钟,逐渐延长至几分钟。

切忌—串拉老人患侧上肢帮助其站立。

老人能自行站立后,可进行靠墙站立、扶床站立的训练。

家人两手扶持老人患侧腋下或臀部,用双膝控制好老人膝部至伸直状态,使其靠墙站立,然后逐渐放开扶住老人的手,直至老人能独自靠墙站立。

在此基础上,再让老人扶床栏或平衡杆站立,并逐渐做到不扶物而站立。

在站稳的基础上,两手扶床栏站立,身体做左右旋转和弯腰运动,左右两足交替提起,慢慢扶床横向移步等平衡训练。

4.步行训练。

主要目的是消除异常偏瘫步态,形成正常的步行姿态。

先练习原地踏步,然后以患侧下肢和健康下肢互为重心,交替向前跨步和退步,左右侧向跨步。

跨步后重心要随之转移,并保持患侧髋关节伸直位。

步行训练时家人应站在老人的患侧进行保护和辅助。

尽量将重心保持在中立位,避免过分将身体重心偏向健侧,反而引起患侧肌张力过高,难以形成正常步态。

5.上下台阶训练。

遵照健肢先上,患肢先下的原则,进行上下台阶练习。

—上楼梯时用健手扶住楼梯栏杆,将身体的重心移向患侧,并使患侧髋关节保持在伸直位,然后用健足踏上台阶,患足跟进站在一个台阶上。

下楼梯比上楼梯难,要在重心偏向健侧的同时,适当降低重心,用患足下台阶,待患足放平稳、重心移至患侧下肢后,将健足跟进同一台阶。

在练习中,若出现头晕、胸痛、运动后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面色苍白出虚汗,说明运动量过大,应立即停止练习,或者减量练习。

脑梗塞中风病人后期康复训练计划
脑梗中风病人出院后,往往还有后遗症,没有彻底康复,因此,出院后不但要坚持吃药,还要坚持做康复锻炼,才能最大限度恢复身体运动功能正常。

锻炼的时间安排、运动量、安全事项等都要合理安排,否则,不但不能康复,还可能更糟糕。

下面参考我妈中风康复的情况,介绍一点经验,希望能对有需要的家庭帮上忙。

这个经验仅对出院时肢体能运动,没有偏瘫失能的情况。

首先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

每天固定的时间段进行锻炼,早上和傍晚锻炼为主,日出前和日落后进行运动,躲开太阳炎热高温时间段,防止病人受日晒血压升高,也防止病人过热中暑和出汗严重,午饭后可以适当室内活动,其他时间散步为主。

秋冬严寒的时节,则选在日出和日落前运动,防止气温过低导致血管栓塞,从而出现面瘫或是加剧瘫痪。

每次锻炼的时间要合适,尽量控制在半小时到1小时之间,否则太累了,病人觉得难受,会抗拒锻炼。

此外,锻炼要由简单向复杂逐步过渡,一开始的时候,肢体灵活度低,只做简单的运动,不要做复杂动作,防止摔跤出现危险;当肢体灵活度增加了,再增加运动难度和复杂程度。

锻炼要全面,手、脚、腿、腰、嘴和脑等都做运动锻炼,这样才能恢复得更好,每天每一项都要安排专项训练,有些可以同时训练,有些需要独立训练,各项锻炼内容的选择,可以咨询住院时的主治医生。

脑梗病史的人最怕摔跤,尤其是摔到脑部,那样危险性很高,而中风康复期的病人,行动能力不协调,身体平衡性很差,且手脚僵硬,因此,需要给病人配备拐杖等支撑和平衡身体的辅助设备。

有的家庭没有条件长期天天进行户外活动锻炼,因此,可以自造或是购置康复锻炼自行车,让病人在室内也能坚持天天锻炼。

刚出院的时候,病人的身体平衡性很差,肢体活动能力也差,因此,独自运动出现危险的可能性很高,这个时期需要安排专人看护,并协助锻炼。

走路和散步是需要长期坚持的,这是身体灵活度锻炼。

身体平衡性锻炼主要安排在康复前期,可以沿着直线走路,让两脚踩在直线上。

手方面,可以做抬举活动,或是做轻量举重。

语言方面,可以每天有空就不断数数。

对于嘴巴歪,则需要每天早中晚坚持面部按摩,做吹蜡烛锻炼。

中风后何时进行康复锻炼最好
所谓中风,是因为脑部血管阻塞或爆裂,脑组织得不到充份的养料和氧气,导致神经细胞坏死。

中风的症状包括半身不遂、言语不清、麻木、吞咽困难、大小便失禁、流口水、眼斜、口歪等,严重者甚至昏迷或死亡。

中风发生后,病人在最初数个月必须好好接受相关治疗,才能获得最佳的康复果效。

“黄金康复期”是指中风后3个月至6个月,患者的复康潜力、效果都是最理想的。

因此,患者必须要和时间竞赛,在“黄金康复期”进适当及适量进行康复运动,令脑部功能得以重塑,尽量将自己的身体机能及自理能力提升。

不过,对于不同程度的中风患者,康复治疗及训练的方式也不大相同。

在这里介绍中风初期的康复方法。

在中风初期,仍需要卧床的患者,康复训练目的在于预防关节挛缩及并发症的出现,并且维持关节的柔软性、训练肢体的肌肉力量及控制,改善肌肉不正常的张力。

中风初期康复训练方法:从中风后的第一天起,患者就要开始上下肢的被动式伸展运动。

如患者无法自由控制的,理疗师或者家人可替患者进行伸展运动,方法是慢慢将肢体伸展到患者可接受的痛楚范围,或到了可伸展最大范围,停留10—15秒,再慢慢折返,重复多次。

三种简单动作助中风患者康复:
1、首先,中风患者选择仰卧,手臂保持伸直;双脚弯曲;臀部挺起,然后慢慢放下。

此运动可训练患者的髋膝关节的控制力,及强化患侧下肢力量。

2、其次,中风患者可以坐在凳子或椅子上;手指交叠、握着,手臂伸直;身体慢慢向下弯。

此运动可训练患者腰部的控制力。

3、最后,中风患者扶着稳固的东西;上身保持挺直;单脚支撑地面,另一只脚前后踏。

此运动可训练患者重心转移及下肢的控制力,为重新训练步行作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