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偏瘫及脊髓损伤康复

合集下载

脊髓损伤后的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后的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后的康复护理脊髓损伤是由于各种不同致病因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功能改变,导致相应的功能障碍.根据致病因素不同可分为外伤性脊髓损伤和非外伤性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主要是因直接暴力(砸伤、摔伤、刺伤、枪伤等)造成脊柱过度屈曲骨折、脱位伤及脊神经,其次是因脊髓感染、变性、肿瘤侵及脊髓因损伤水平和程度差异,可见损伤水平以下躯干、肢体、皮肤感觉、运动反射完全消失、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脊髓损伤多造成严重瘫痪致残,胸、腰髓损伤引起双下肢和躯干的全部或部分瘫痪称截瘫,颈脊髓以上损伤,上肢受累则称四肢瘫。

据统计,我国SCI原因主要是高处坠落、砸伤、交通事故等。

一、主要功能障碍脊髓损伤因损伤部位、损伤程度不同,引起的功能障碍也不同。

常见的功能障碍有运动功能障碍、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

部分患者常有并发症,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疼痛、异位骨化、压疮、关节挛缩等。

二、康复工作内容脊髓损伤急性期的康复治疗目的是抢救患者生命,预防及减少脊髓功能丧失,预防及治疗并发症,应用各种方法最大限度地利用残存的功能,最大限度使患者重新开始自理、创造性的生活。

其康复治疗手段有入院前处理与院后急救、外科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康复护理、康复训练、呼吸保障。

脊髓损伤恢复期的康复治疗目的是为了让患者适应新的生活,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够借助轮椅独立或步行。

其康复治疗手段有肌力训练、肌肉牵张训练、坐位及平衡训练、体位转移训练、轮椅训练、站立和行走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生物反馈疗法等。

三、康复护理措施(一)配合抢救配合医生现场抢救时,必须持续固定脊柱,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同时确保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防止窒息.保持静脉通道通畅,严密观察患者的神智、呼吸、心率、血压等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二)尽早开始治疗脊髓损伤后早期(即伤后6~12小时)的改变往往局限于中央灰质,而白质尚无明显改变。

偏瘫患者康复计划

偏瘫患者康复计划

偏瘫患者康复计划第一步:评估和制定康复目标在开始康复计划之前,我们需要对偏瘫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身体功能、认知能力和精神状态等方面。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目标,以确保康复计划的精准性和针对性。

第二步:物理康复训练物理康复训练是偏瘫患者康复计划的核心部分。

通过针对性的运动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和灵活性,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训练内容包括平衡训练、步态训练、手臂和腿部的功能性训练等。

康复师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并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

第三步: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偏瘫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面临许多困难,如进食、洗漱、穿衣等。

因此,日常生活技能训练也是康复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训练患者使用辅助器具、改变日常生活习惯和提高自理能力,帮助患者恢复独立生活的能力。

第四步:语言和认知训练偏瘫患者往往伴随着语言和认知障碍,因此在康复计划中也需要加入相应的语言和认知训练。

通过与患者进行语言沟通、阅读和书写训练、记忆和注意力训练等,帮助患者恢复语言和认知功能,提高日常交流和思维能力。

第五步:心理支持和社会适应训练偏瘫患者往往面临心理和社交方面的挑战,因此在康复计划中也需要提供心理支持和社会适应训练。

通过与患者进行心理咨询、情绪管理训练、社交技巧培训等,帮助患者积极面对康复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恢复自信和社交能力。

第六步:家庭支持和社区康复康复计划的最后一步是家庭支持和社区康复。

康复师将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提供康复知识和技巧的培训,帮助家庭成员更好地支持患者的康复。

同时,康复师还将与社区资源合作,为患者提供社区康复服务,帮助患者逐渐融入社会生活。

总结偏瘫患者康复计划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医护人员、康复师和患者家属的共同努力。

通过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和全面的支持服务,帮助偏瘫患者尽快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实现自主生活和社会参与。

同时,也需要患者本人积极配合和坚持,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重拾健康快乐的生活。

中风后康复的方法和生活质量改善技巧

中风后康复的方法和生活质量改善技巧

中风后康复的方法和生活质量改善技巧引言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可能导致身体的部分或全部瘫痪,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困扰。

然而,通过康复的方法和生活质量改善技巧,中风患者可以重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风后的康复方法和生活质量改善技巧。

中风康复方法1.物理治疗:中风会导致肌肉瘫痪或肌肉无力,物理治疗可以通过运动和理疗帮助恢复肌肉功能。

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按摩、热敷、电刺激和运动练习等。

物理治疗需要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可以在康复中心或医院进行。

2.言语治疗:中风患者可能会出现言语障碍或吞咽困难。

言语治疗专注于恢复和改善患者的言语和吞咽功能。

这包括通过重复练习和语音训练来提高发音和语言理解能力。

3.职业治疗:职业治疗帮助中风患者重新学习日常生活技能,例如穿衣、洗澡和烹饪等。

职业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帮助患者重建独立生活的能力。

4.心理治疗:中风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中风患者处理情绪问题,减轻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症状。

心理治疗可以通过个人咨询、团体支持以及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进行。

生活质量改善技巧1.饮食调整:中风后,饮食调整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和纤维,避免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可以帮助控制体重、保护心脑血管健康。

2.合理锻炼:合理的体育锻炼可以帮助中风患者恢复肌肉功能,同时提高心肺功能。

患者应该遵循医生或康复师的建议,选择适当的锻炼方式,如散步、游泳和瑜伽等。

3.物理辅助设备:中风患者可能需要借助物理辅助设备来帮助行走或完成日常任务。

步行器、轮椅、扶手等设备可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稳定性,提高患者的行动能力。

4.康复辅助工具:现代科技为中风康复带来了许多辅助工具,如声控设备、智能手环和移动应用程序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康复进程,记录和监测日常生活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结论中风后的康复是一个艰难但至关重要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患者重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偏瘫康复目标

偏瘫康复目标

偏瘫康复目标偏瘫是一种常见的中风后遗症,患者常常会出现身体一侧肢体部分或全部瘫痪的情况。

由于肌肉力量和功能的丧失,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受到较大限制。

康复治疗的目标是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和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首先,康复治疗的首要目标是恢复偏瘫患者的肌肉力量和功能。

通过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重新建立神经-肌肉连接,促进肌肉收缩,提高肌肉力量。

康复训练一般包括物理治疗、运动治疗和康复训练等,通过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恢复患者的肌肉力量和功能。

康复训练的重点是重复练习和持续刺激,帮助患者重建肌肉记忆,加强神经肌肉连接,提高康复效果。

其次,偏瘫康复的目标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由于偏瘫患者的肌肉功能受到损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动作,如吃饭、穿衣、洗脸等都会受到很大的困扰。

为了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康复治疗重点培养患者的功能独立性。

通过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功能,同时教授适用的辅助工具和使用技巧,以帮助患者自主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动作,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此外,康复治疗的目标还包括改善偏瘫患者的平衡能力和步态恢复。

由于偏瘫患者一侧肌力减弱,往往会出现平衡障碍和不稳定的步态。

康复治疗可以通过平衡锻炼和步态恢复训练,帮助患者提高平衡能力和步态稳定性,减少摔倒风险,提高行走能力。

通过合理的运动训练和技巧指导,患者可以逐渐改善步态异常,恢复正常的行走模式。

最后,康复治疗的目标也包括促进偏瘫患者的社会参与和心理健康。

由于肢体瘫痪和功能障碍的存在,偏瘫患者常常感到自卑、焦虑和沮丧。

康复治疗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功能,还可以提供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适合的康复方案和个性化的指导,患者可以逐渐消除心理障碍,重新融入社会,提高生活幸福感。

总之,偏瘫康复的目标是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和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平衡和步态,促进社会参与和心理健康。

脊髓损伤康复目标

脊髓损伤康复目标

脊髓损伤康复目标
脊髓损伤康复的目标是帮助患者尽可能地恢复和提高其生活的质量。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目标:
1. 恢复自主呼吸功能:脊髓损伤可能导致呼吸肌肉受损,从而影响呼吸功能。

康复师会通过肺功能锻炼、呼吸肌肉的训练和辅助呼吸设备的使用,帮助患者恢复自主的呼吸能力。

2. 恢复运动功能:脊髓损伤通常会导致肢体的运动功能丧失或受限。

康复师会通过物理治疗、运动训练和功能电刺激等方法,帮助患者重新学习和恢复肢体的运动能力。

3. 提高坐立和平衡能力:对于部分脊髓损伤的患者,恢复坐立和平衡能力是一个重要目标。

康复师会通过座位训练、平衡训练和辅助器具的使用,帮助患者提高坐立和平衡的能力,从而提高日常生活中的独立性。

4. 增强日常生活技能:脊髓损伤患者常常需要重新学习和适应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例如转身、坐下、站立、行走、穿戴衣物、洗漱等。

康复师会通过功能训练、活动适应性训练和辅助工具的使用,帮助患者恢复这些日常生活技能。

5. 康复社交和情感支持:脊髓损伤对患者的社交和情感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

康复团队通常会提供心理和社交支持,以帮助患者应对康复过程中的挑战和压力,并重建社交网络和支持系统。

6. 恢复独立生活能力: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目标之一是恢复独立生活的能力。

这包括自理能力、居家生活技能、社交和工作能力等。

康复师会通过训练、辅助器具和适应性技巧的教授,帮助患者重新获得独立生活的能力。

脊髓损伤的康复目标是一个个体化和渐进的过程,因为每个患者的损伤程度和康复需求都不同。

康复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目标制定康复计划,并与患者及其家属合作,共同努力实现这些目标。

脊髓损伤的治疗和康复

脊髓损伤的治疗和康复

脊髓损伤的治疗和康复脊髓是人体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传递大脑与身体各部位的指令和感觉信息。

脊髓损伤是指人体脊髓部位的神经细胞受到直接损伤或缺氧缺血导致氧气供应不足而出现的一种病症,常见原因包括外伤、疾病和肿瘤等。

脊髓损伤的严重性往往与损伤部位和程度密切相关,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

脊髓损伤的治疗和康复也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下面就谈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一、初期治疗脊髓损伤的初期治疗非常重要,这个时候需要进行紧急处理以减少神经细胞的损失。

首先应该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保证氧气的供应。

其次,需要进行维持血压的处理,保证血液的流量足够,避免神经细胞的死亡。

如果发现患者有截瘫现象,需要立即进行营养和水分的补充,以避免身体发生恶性循环。

二、手术治疗对于脊髓损伤的患者,必要的手术治疗非常重要。

手术可以减轻脊髓的压迫程度,恢复受损的脊髓神经细胞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包括开颅手术、纤维支架植入、硬膜外肌肉神经切断等多种形式。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最适宜的治疗方法。

三、康复治疗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是一种长期、渐进的过程,需要组成多科室的康复团队对患者进行全面治疗。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疗法、职业疗法、心理治疗等多种形式。

1、物理疗法物理疗法是一种比较常见、广泛的康复治疗方法。

物理疗法主要包括被动训练、主动训练和运动疗法。

被动训练是通过机器帮助患者进行肌肉运动的一种方式,可以改善患者肌肉张力、韧带柔韧性、肌肉功能等方面的问题。

主动训练是指让患者自己进行运动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肢体自由度和协调性。

运动疗法是指利用多种不同的体育运动方式,对患者进行系统、专业的康复治疗。

2、职业疗法职业疗法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职业疗法包括各种手术器材、康复器材、辅助器具等,帮助患者学习能够自主生活的方法。

职业疗法能够帮助患者从外部环境、物质条件等方面改善康复效果。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常规康复科是一门针对人类的机能障碍和丧失进行康复治疗的学科。

在康复科的诊疗中,常见病有哪些?治疗常规是怎样的?下文将为您详细介绍。

常见病中风后偏瘫中风后偏瘫是指中风患者在脑部出血或者缺血的情况下,导致身体半边肢体发生肌肉萎缩、功能障碍、意识障碍等症状,典型的表现是面部、口、舌和肢体的偏瘫。

治疗中,护理和康复治疗都非常关键。

康复中心为患者提供病史资料、测定患者意识和认知能力、进行物理治疗、开展肢体活动以及执行语言和吞咽康复训练。

脊髓损伤脊髓损伤是指因脊髓各种原因引起的下肢、骨盆等肢体的无力、麻木等状况。

在康复治疗中,首要工作是减轻病人的痛苦和障碍性症状,同时,鼓励病人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运动,帮助其逐渐恢复体力和体能。

脑外伤脑外伤是指人脑受到外力打击、摔跤、交通事故或其它外伤等原因而引起的脑组织和神经功能障碍。

治疗中,主要采用病史查看、神经系统细致检查、认知、运动和日常生活技能的康复训练等方式,帮助患者重建自身的身体能力和生活能力。

诊疗常规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是中风、脊髓损伤、脑外伤等疾病的治疗核心,它是在病人身体恢复的过程中,逐步恢复其正常身体功能和生活能力。

康复科提供的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运动治疗、语言和吞咽康复训练、认知和行为治疗等方面。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手段,适用于中风后的麻痹、疼痛和其它神经系统障碍等病症。

常用药物有保护神经元的药物(如丙酰半胱氨酸)、改善神经肌肉的信号传导的药物(如肌肉松弛剂)以及改善意识水平和认知功能的药物(如多巴胺拮抗剂)。

外科手术对于某些疾病,如脊髓损伤、脑外伤等比较严重的病例,外科手术是治疗的首要选择。

外科手术能够对患者进行整容、缓解疼痛、改善症状的治疗。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为解决肢体障碍和认知、情感等问题的治疗。

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对治疗者进行心理教育、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等等,目的是通过治疗帮助患者更好地面对自己和周围的事物,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脊髓损伤康复阶段目标及措施

脊髓损伤康复阶段目标及措施

脊髓损伤康复阶段目标及措施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常常会导致肢体瘫痪和功能障碍。

针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工作至关重要,可以帮助患者恢复部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在康复阶段,我们需要设定明确的目标,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一、康复阶段目标。

1. 促进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脊髓损伤后,受损的神经组织需要进行再生和修复,以恢复受损的功能。

因此,促进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是康复阶段的首要目标。

2. 增强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脊髓损伤患者常常会出现肌肉萎缩和协调能力下降的情况,因此需要通过康复训练来增强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以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

3. 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脊髓损伤患者常常会面临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问题,包括如厕、洗漱、进食等方面。

因此,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是康复阶段的重要目标。

4. 促进社会适应能力,脊髓损伤患者在康复期间需要逐渐适应社会生活,包括学习如何使用辅助器具、如何融入社会等方面。

因此,促进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也是康复阶段的重要目标。

二、康复阶段措施。

1. 康复训练,针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包括物理治疗、运动训练、功能训练等,以促进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增强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

2. 辅助器具使用,指导患者学习如何正确使用辅助器具,包括轮椅、助行器、电动助力车等,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 心理支持,脊髓损伤患者常常会面临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因此需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其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康复过程。

4. 家庭支持,脊髓损伤患者的家庭成员也需要得到支持和指导,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患者,促进患者的康复。

5. 康复评估,定期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康复评估,及时调整康复方案,确保康复效果。

在脊髓损伤的康复阶段,确立明确的康复目标,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也需要患者本人和家庭成员的积极配合和支持,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仅有极细微屈伸
• 可随意发起协同运动
可作勾状抓握,但不能 伸指
• 出现脱离协同运动的活动: 肩0度肘屈90度下前臂旋 前旋后肘伸直盲可取90度; 手背可触及腰骶部
能侧捏及松开拇指,手 指有半随意的小范围伸 展活动
• 出现相对独立的协同运动活动; 可作球状和圆柱状抓握
肘伸直肩外展90度;肘伸直
手指同时伸展,但不能
康复医学以功能障碍为主导,功能障碍分器官的病损 (impairment)、个体水平的残疾(disability)和社会水平的残障 (handicap)。
1、脑损伤严重程度评定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U)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中国(CSS)、
美国(NIHSS) 2、日常生活活动评定(ADL)
Bathel指数、FIM(功能性独立评定) 3、运动功能评定
Bobath、Brunmstrom、Fugl Meyer。
4、Brumstrom偏瘫恢复六个阶段
ⅠⅡ 逐渐明显
Ⅲ Ⅳ ⅥⅤ 逐渐恢复
联合反应 共同运动
痉挛 分离运动
精细运动
速度运动
偏瘫恢复六阶段
上肢

• 无任何运动
无任何运动
• 仅出现协同运动模式
平衡反应
直立反应
中脑、脑桥
姿势反射
延髓
联合反应
共同运动
脊髓
牵张反射
调控水平
人体反射与调控水平
反射
体位
阳性 反 应
脊髓
屈肌收缩反射
伸肌伸张反射
交叉性伸展1
交叉性伸展2
脑干 姿势反射
非对称性紧张 性颈反射 对称性紧张性 颈反射
仰卧下肢伸展
仰卧一侧下肢 屈曲 仰卧一侧下肢 屈曲 仰卧下肢伸展
仰卧头中位, 四肢伸展 膝手位
动脉血栓性脑梗塞
前循环(颈内动脉系统)脑梗塞 后循环(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塞
OCSP分型临床亚型(英国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
全前循环梗塞(TACI)三联征 部分前循环梗塞(PACI)三联征的两个 后循环梗塞(POCI)椎基动脉综合征,同侧颅神经瘫痪及对侧 感觉运动障碍 腔隙性梗塞(LACI)即纯运动性轻偏瘫
• 我国新发病例超过150万。 • 每年造成数百亿人民币损失。 • 美国300亿美元损失。 • 我国是以药物为主体急性脑卒中基本治疗模式。 • 脑血管发病现状——关键是防治和模式转变。 • 溶栓治疗是急性脑梗死一个根本性的治疗方法,但有
时间窗问题,需要快速抢救模式。美国接受溶栓比例 由2%上升为19%。
肌力丧失
0-5级肌力
量变化 肌力训练
失去正常的肢体运动功能,表现为粗大异常运动模式。
中风的高级中枢神经受损,低级中枢失去高级中枢控制, 于是出现脊髓反射异常亢进。上肢屈肌共同运模式和下肢伸肌
共同运动模式,严重妨碍肢体正常运动。
1. 联合反应:健侧肌肉用力收缩,患侧肌肉收 缩
2. 共同运动(联带运动):偏瘫患者期望完成某 项活动时引发一种组合运动,没有 选择性运动。
(2)运动功能恢复机制
1.功能代偿方面 a 同侧大脑支配 b 大脑两侧半球联系
2.抑制解除后神经功能联系再通: 结构性、传递性和功能性
3.神经再生 出芽现象是脑神经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解剖学基
础之一,分再生性出芽及侧枝性出芽。
4.其他相关学说 体感训练、心理及神经易化

四、康复评定
功能评定意义在于辨别患者障碍所在、障碍严重程度,评价预后、 结局、指导治疗及学术交流。
中风后期康复——中风早期康复——卒中病房 国家科技九五、十五攻关项目 1. 脑血管病早期康复 2.脑血管病康复三级网络建设 3.急性缺血性中风辩证规范和疗效评价的示范研究 (灯盏细辛注射液)
二、中风分型及主要临床特点
中风分型、疾病严重程度、治疗状况、(溶栓抗凝,降纤, 活血化淤)康复策略
中风因病变部位、性质、范围不同,可出现不同临床症状 和体征,并组成复杂临床综合征。
在足跟不离地的情况
下能使踝背屈
健腿站,病腿可先屈

膝后伸髋在伸膝下作
踝背屈(中心落在健
腿上)Hale Waihona Puke 在站立位可使髋外展Ⅵ
到超出抬起该侧骨盆所
能达到的范围;坐位下
伸直膝可内外旋下肢,
能完成合并足的内外翻
表 运动系统的神经支 配
运动统合水平
形态水平
不稳定型精细动作
大脑皮质
稳定型精细动作
基底核
半自动型精细动作
小脑
中风早期康复
一、概况
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CVA)又称脑 卒中或中风,主要指脑动脉系统病变引起血管痉挛,闭塞或 破裂,造成急性发展的脑局部循环障碍和以偏瘫为主的功能 损害。
脑血栓、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溢血、蛛网膜 下腔出血年发病率 400—700/10万、年死亡>150万、全国存 活600-700万,致残率75%. .
LACI-腔隙性梗塞
中枢性偏瘫与周围性偏瘫区别
原因 等级及范围 障碍点
康复过程
本质 训练原则
中枢性瘫痪
上运动神经元病变 一组肌群或整个 肢体弛缓、痉挛 姿势反射、异常运动 模式、运动控制丧失 联合反应——共同运动
——分离运动 质改变 以纠正异常运动模式 诱发随意运动为主
周围性瘫痪
下运动神经元病变 一块或几块肌肉
肩前屈30-90度时前臂旋前和 单独伸展
旋后肘伸直前臂取中间位上肢
上举过头
• 运动协调近于正常,手指指鼻 所有抓握均能完成但速 无明显辩距不良,速度比健侧 度和标准性比健侧差 差(<5s=
下肢
阶段
I
仅有极少的随意运动

在坐和站立上,有宽、 Ⅲ 膝、踝、协同性屈曲
坐位屈膝90度以上,

可使足后滑到椅下方,
三、中风康复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1)有学者统计,存活中风病人中,10%无明
显残疾而恢复工作,40%遗留轻度残疾,40%需 特殊设备辅助,10%需专人照料。
H Rnsk 报导经康复处理的偏瘫病人,90% 能重新步行和生活自理,其中30%恢复工作。
治疗组 90%恢复步行 24%肢体功能基本恢复 对照组 60%恢复步行 5%肢体功能基本恢复
(次后原有很多脑部西替见批批替7-17页)
大梗塞 (5cm以上)
中梗塞 (3-5cm)
小梗塞 (1.6-3cm)
腔隙性梗塞 (1.5cm以下)
多发性梗塞
中脑梗塞
脑桥梗塞
LACI-腔隙性梗塞
PACI-基底节梗塞
PACI-皮层梗塞
TACI
POCI- 脑桥梗塞
延髓梗塞
大 脑 中 动 脉 高 密 度 征
紧张性迷路反 射 调整反射 颈调整反射
脑皮质 平衡反射 仰卧倾斜反射
坐位反射
俯卧位
仰卧头中间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