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色染料的合成工艺研究
染黑工艺原理

染黑工艺原理
染黑工艺通常用于改变物体的颜色,使其呈现深黑色。
这种工艺可应用于不同的材料,包括纺织品、金属、塑料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染黑工艺及其原理:
纺织品染黑工艺:
1.染料染色:使用黑色染料将纺织品浸泡在染色液中,确保染料
均匀渗透到纤维中。
这种方法适用于天然纤维(如棉、羊毛)
和合成纤维。
2.化学染色:通过使用化学反应来改变纤维的颜色。
例如,使用
铁离子与单宁(tannin)等物质进行反应,产生黑色化合物。
这
种方法也称为单宁法。
金属染黑工艺:
1.氧化:金属表面可以通过氧化来形成黑色氧化层。
这可以通过
将金属表面置于氧化性环境中,例如暴露在空气中或浸泡在含
有氧化剂的溶液中。
2.化学反应:应用化学物质,例如酸性溶液或含有氧化剂的溶液,
与金属发生反应,形成黑色的化合物。
塑料染黑工艺:
1.染料注入:在塑料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可以将黑色染料直接注
入塑料颗粒中,以确保整个制品都具有均匀的黑色。
2.表面处理:利用特殊的表面处理剂,例如含有黑色颜料的表面
处理剂,将其喷涂或涂覆在塑料制品表面,使其呈现黑色。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材料和用途可能需要不同的染黑工艺。
染黑工艺的选择通常取决于材料的特性、预期的效果以及制造工艺。
在实际应用中,遵循安全、环保和质量的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铬黑t分子式

铬黑t分子式1. 引言铬黑t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26H14CrN4O2。
它具有独特的铬黑色外观和特殊的分子结构,在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铬黑t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合成方法以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2. 化学性质2.1 分子结构铬黑t的分子式为C26H14CrN4O2,它由碳、氢、氮、铬和氧五种元素组成。
该化合物含有一个铬原子和四个氮原子,其中铬原子与四个配体形成配位键。
铬黑t的分子结构如下所示:2.2 化学性质由于铬黑t分子中含有配位键,它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它可以与其他化合物发生配位反应,并形成新的配合物。
此外,铬黑t还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可在多种溶剂中溶解。
3. 物理性质3.1 外观铬黑t呈现出深黑色的外观,具有良好的光泽和韧性。
它可以以固体或粉末的形式存在。
3.2 熔点和沸点铬黑t的熔点为XXX摄氏度,沸点为XXX摄氏度。
这些物理性质使得铬黑t在高温下仍能保持稳定。
3.3 密度铬黑t的密度为XXX g/cm³。
这种相对较高的密度使得它在一些特定应用中具有优势。
4. 合成方法4.1 方法一:配位反应法铬黑t可以通过配位反应法合成。
首先,选择合适的配体与铬离子反应,形成配位键。
然后,在适当条件下进行反应,生成铬黑t化合物。
这种方法需要精确控制反应条件和配体选择,以确保产率和纯度。
4.2 方法二:催化合成法另一种常用的合成方法是催化合成法。
通过在适当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反应,可以有效地合成铬黑t。
这种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的优点。
5. 应用领域5.1 染料领域铬黑t作为一种黑色染料,被广泛应用于纺织、皮革等行业。
它具有良好的耐光性和耐洗性,可以使织物或皮革获得持久的黑色。
5.2 光电子学领域由于铬黑t具有良好的吸收和发射特性,它在光电子学领域中被用作荧光材料或荧光标记物。
它可以应用于显示器、LED照明等设备中,提供高亮度和鲜艳的颜色效果。
5.3 化妆品领域铬黑t在化妆品中也有广泛应用。
黑色母配方工艺

黑色母配方工艺介绍黑色母配方工艺是一种用于黑色母液配制的工艺方法。
黑色母液是指一种含有高浓度黑色颜料、添加剂等成分的浓缩溶液,常用于染料、油墨等领域。
黑色母配方工艺通过合理配比和特定工艺步骤,能够获得理想的黑色母液产品。
优势黑色母配方工艺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1. 高效性:黑色母配方工艺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制备出高浓度的黑色母液。
2. 稳定性:通过科学的配方和工艺控制,黑色母配方工艺能够保证黑色母液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3. 可调性:根据不同需求,可以通过调整配方比例和工艺参数,获得不同颜色、不同性能的黑色母液产品。
工艺步骤1. 原料准备确保所使用的原料符合质量要求,并根据配方比例进行准备。
### 2. 原料混合按照一定的配方比例,将所需的原料加入混合容器中,并进行充分的搅拌。
### 3. 研磨粉碎将混合后的原料进行研磨粉碎,可以采用球磨机、三辊磨等设备进行处理,直到得到细腻的黑色颜料分散体。
### 4. 过滤使用过滤设备对研磨后的黑色颜料分散体进行过滤,去除其中的杂质和颗粒物,以获得纯净的黑色颜料浆料。
### 5. 调整pH值根据需要,通过添加酸性或碱性溶液,调整黑色颜料浆料的pH 值,以使其达到最适宜的稳定性和流变性。
### 6. 稳定剂添加根据配方要求,逐步添加适量的稳定剂,以提高黑色颜料浆料的稳定性和抗沉降能力。
### 7. 调整颜色根据需要,可以通过添加一定量的调色剂或其他颜料,调整黑色颜料浆料的颜色,以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
### 8. 包装储存将调整好的黑色母液进行包装,并储存在适宜的环境下,以确保其质量和稳定性。
质量控制在黑色母配方工艺中,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质量控制指标: 1. 颜色均匀度:通过比色计或其他相关仪器,对黑色母液样品进行分析,检测其颜色均匀度是否符合要求。
2. 比重和固含量:通过密度计和称重等方法,对黑色母液样品进行测量,确定其比重和固含量是否在标准范围内。
黑色母生产配方

黑色母生产配方黑色母是一种常见的染料,广泛应用于纺织、皮革、印刷和油墨等行业。
它具有良好的染色性能,色牢度高,颜色饱满,深得市场和客户的青睐。
黑色母的生产配方是制备黑色母的关键,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黑色母生产配方。
黑色母的生产需要使用苯胺和苯酚作为原料。
其中,苯胺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机化合物,其主要用途是作为染料、药品和橡胶添加剂。
苯酚是一种无色液体,主要用于制备酚醛树脂、染料和杀虫剂等。
黑色母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氯化铁作为催化剂。
氯化铁是一种无机盐,常用于水处理、废水处理和电子行业。
在黑色母的生产中,氯化铁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可以加速反应速度,提高产率。
黑色母的生产配方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将苯胺和苯酚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的氯化铁作为催化剂。
2. 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反应,控制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使反应达到理想状态。
3. 过滤反应液,去除杂质和不溶物。
4. 将过滤后的溶液进行结晶、干燥,得到黑色母成品。
在黑色母生产配方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控制反应条件。
反应温度、时间和催化剂的使用量都会影响反应结果,需要严格控制。
2. 注意安全生产。
苯胺和苯酚是有毒化学品,操作时需佩戴防护设备,避免接触皮肤和呼吸道。
3. 产品质量稳定。
黑色母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产品的质量,需要严格控制生产过程,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总的来说,黑色母的生产配方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只有在科学规范的生产条件下,才能生产出优质的黑色母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希望通过对黑色母生产配方的介绍,能让大家对黑色母的生产有更深入的了解。
乌桕叶提取黑色染料

乌桕叶可以作为提取黑色染料的原料。
乌桕叶中含有丰富的色素物质,这些物质在经过适当的提取和处理后,可以用于染布。
乌桕叶染料的主要成分是黑色素,因此染出的布匹具有较好的耐光性和耐候性,不易褪色。
在提取乌桕叶染料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将乌桕叶进行浸泡、破碎、过滤等步骤,以提取出其中的色素物质。
然后,再通过适当的化学反应,将色素物质转化为可溶性的染料,以便用于染布。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提取方法可能会得到不同质量和性能的乌桕叶染料。
因此,在选择提取方法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条件进行选择。
同时,为了确保乌桕叶染料的品质和稳定性,还需要进行相关的质量控制和检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黑色染料的合成工艺研究
作者:韩建朝
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上旬刊》2017年第10期
摘要:该黑色染料为酸性黑220,是一种1 : 2型不对称金属络合染料,具有出色染色性能和良好配伍性。
它是由6-硝基1、2、4酸氧体与2-萘酚偶合后,再与铬试剂进行络合反应生成的一络合物和由4-硝基-2-氨基苯酚、亚硝酸重氮化后与7-萘酚进行偶合反应生成二偶合物进行络合反应而成,本文详细介绍了该染料的合成过程。
关键词:分步络合;铬络合
0 前言:
染料按其应用性能分为酸性染料、活性染料、分散染料、冰染染料、直接染料、硫化染料、碱性染料等。
C.I.酸性黑220属于染料大类中的酸性染料,其具有优良的染色性能和配伍性能,其英文名称为C.I. Acid Black 220,黑色均匀粉末,易溶于水,是一种很好的环保性偶氮染料;
目前C.I.酸性黑220工艺在还未见于报道,其合成工艺仍处于保密状态,现在根据对国外产品的结构剖析,参考现有工艺,通过实验验证,完成本工艺;
本文主要介绍C.I.酸性黑220的合成工艺路线以及合成条件的确定[1]。
1.产品介绍
1.1 分子式:C38H26N6O12SCr
1.2 相对分子量:84
2.51
1.3 产品指标:
色光:近似-微(与标准品相比)。
2.生产基本原理[2]
本产品为6-硝基1、2、4酸氧体与2萘酚偶合制得偶合物B1,偶合物B1在高温高压进行一络合反应生成一次络合物C1,4-硝基-2-氨基苯酚与亚硝酸钠在酸性条件下重氮化反应生成重氮物A,A与1-乙酰氨基-7萘酚偶合反应生成偶合物B2,C1与B2在碱性条件下络合反应生成最终产品C2。
3.实验部分
3.1 试验器材
200ml烧杯一个、400ml烧杯一个、10ml、100ml量筒各一个、250ml三口瓶四个、高压釜、400ml锥形瓶、5ml移液管、电子天平、酸度计、调温电热器、滴液漏斗。
3.2 实验试剂
6-硝基1、2、4酸氧体(工业)、液碱(30%工业碱)、4-硝基-2-氨基苯酚(工业)、亚硝酸钠(工业)、纯碱(工业)、1-乙酰氨基-7-萘酚(工业)、盐(工业)、盐酸(工业)、水杨酸(工业)、铬明矾(工业)、甲酸钠(工业),硫酸(工业)间苯二酚指示剂,BN。
3.3 操作步骤
3.3.1 氧体偶和[3]
3.3.1.1 2-萘酚溶解
于200ml烧杯中加入水80ml,启动搅拌7ml,流加液碱,用调温电热器升温至60-65℃,加入2-萘酚12g,于60-65℃搅拌30分钟,检查全溶后吸滤,滤液备偶合。
3.3.1.2 偶合
于400ml烧杯中加水160ml,启动搅拌,均匀加入6-硝基1、2、4酸氧体17.2g (100%),控制温度25-35℃,搅拌30分钟。
加BN调pH=7-8,迅速将已吸滤好的2-萘酚滤液在15分钟内加入到其中,升温至40-45℃保温2小时后,继续升温至60-65℃保温1小时,如终点不到继续保温直至终点,终点到后降温35℃待盐析。
3.3.1.3 偶合物酸化,盐析,过滤
向溶液中加入精盐15g,搅拌均匀后加盐酸调pH=3-4,再加入精盐10g,检查晕圈,晕圈较深继续加精盐直至晕圈为淡黄色放射状,继续搅拌30分钟,吸滤,滤饼备络合。
3.3.2 一次络合
400ml锥形瓶中加入水,启动搅拌,加入偶合物滤饼一批,打浆均匀后,升温至40℃,加入甲酸钠5.9g(100%),铬明矾溶液及水杨酸1g,浓硫酸调pH≤1.5,密封升温到110-120℃,保温反应8小时。
降温到 40-45℃压滤。
3.3.3 二次重氮化
250ml三口瓶中加入水,启动搅拌,加入4-硝基-2-氨基苯酚8.2g(100%)、盐酸3.9ml (100%),搅拌至全溶,降温至0-5℃,流加亚硝酸钠溶液3.6g(100%),约30min加完,终点到,继续保温1小时,偶合前加入适量氨基磺酸破坏过量的亚硝酸钠。
3.3.4 二次偶合
于250ml三口瓶中加入水,启动搅拌,加入依次加入1-乙酰氨基-7-萘酚10.8g,二重氮液,加完用液碱调PH值≥9.5,在10-15℃下反应至终点,终点到后继续保温1小时,加入精盐18g盐析,搅拌30分钟,压滤。
3.3.5 二络合
于250ml三口瓶中加入水60ml,启动搅拌,加入一次络合物、二次偶合物滤饼,打浆均匀后,升温至85℃,调pH=6.0-7.0,保温至反应完成,然后调pH≥9.5,升温并在95-102℃保温反应3小时,然后热过滤得滤饼。
3.3.6反应条件的确定
以上实验条件的确定,是基于实验条件验证得到的,主要通过研究的二络合反应时间及物料配比的验证和偶合中物料配比的确定等。
对于偶合及二络合实验条件的确定是通过正交实验对最佳反应条件进行的,同时最终产品结果符合商业要求,达到近似级别。
4、最终确定的关键条件如下:
①二络合反应,反应物料配比为1 : 1.05,反应温度为≥95℃,保温时间为3小时;②偶合反应过程中重氮组分与偶合组分的配比为1 : 0.9-1 : 1.0之间。
参考文献:
[1]周雷云.金属络合交联染料的合成和应用[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9.
[2]任再新,杨军浩.液体酸性染料的制备方法和监测[J].染料与染色,2006,43(5):3-5.
[3]周小明.聚丙烯酸大分子染料的合成及应用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