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染料与合成染料
金纳蒂雷尔:天然染料的影响

金纳蒂雷尔:天然染料的影响特征简帕,天然染料房子的主人,说纺织厂商正在寻找一种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自然解决方案,所以她的生意兴隆。
“这早已经发生了。
我认为只要有更多的消费者推动,那么更多的行业将会改变适应,“她说。
多米尼克·卡登,高级科学国家科学中心研究员(CNRS,National de la Recherche科学研究);<<天然染料的来源、传统、技术与科学>>的作者,国际美国纺织协会顾问,说她看到了越来越多的法国、意大利、荷兰、台湾、印度的纺织品生产商开始使用天然染料。
她认为这一复兴可能与有机食品运动相似。
“起初它是一种古怪的流行,大多数人都一笑了之,现在你在西方国家的所有超市里都能找到有机食品,”她解释说。
在天然染料能被合成之前,需要解决一些不利的特点。
M. L. Gulrajani,前印度科技学院纺织技术系教授,他说一些天然染料的局限性来自于染料有限的可用性,染色过程的复杂性,不合适的固定,色牢度问题。
让我们来看看纺织行业目前的运营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天然染料对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影响有多大。
使他们更环保天然染料与合成染料的最大优势之一是他们纯天然的来源。
凯茜代,天然染料供应商植物颜色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他说天然染料是一种来自植物或动物的染料。
染料可以来自植物的许多部分,如根、树皮、树叶、果实和种子荚。
此外,服部说,一些天然染料来自昆虫。
Hattori说天然染料的可持续性,很多时候用来制造天然染料的植物可在陆地上种植,因而食物不能生长或作为延长作物。
她也说,有一些研究正在从普通植物中提取颜色—如杂草,甚至副产品作物。
例如,一个种植大豆的农民在大豆收获后在田野里留下了绿色的物质,可以从中提取着色剂。
对染料植物,通常不会认为你可以从中获得第二个或第三个用途,,但由于技术,我们直到如何用符合质量标准的方法做到这一点,服部解释。
帕默也认为这是一个机会,并已经是一项技术,可以使农民从农业废物以及食物垃圾中收获天然染料。
常用染色剂的配方

常用染色剂的配方常用染色剂的配方(一)天然染料1、苏木精(Hematoxylin)苏木精是从南美的苏木(Haematoxylon campechianum)干枝中用乙醚浸制出来的一种色素,是最常用的染料之一。
苏木精不能直接染色,必须暴露在通气的地方,使他变成氧化苏木精(又叫苏木素)后才能使用,这叫做“成熟”。
苏木精的“成熟”过程需时较长,配置后时间愈久,染色力愈强。
被染材料必须经金属盐作媒剂作用后才有着色力。
所以在配制苏木精染剂时都要用媒染剂。
常用的媒染剂有硫酸铝按、钾明矾和铁明矾等。
苏木精是淡黄色到锈紫色的结晶体,易溶于酒精,微溶于水和甘油,是染细胞核的优良材料,他能把细胞中不同的结构分化出各种不同的颜色。
分化时组织所染的颜色因处理的情况而异,用酸性溶液(如盐酸—酒精)分化后呈红色,水洗后仍恢复青蓝色,用碱性溶液(如氨水)分化后呈蓝色,水洗后呈蓝黑色。
2、洋红(Carmine)洋红又叫胭脂红或卡红。
一种热带产的雌性胭脂虫干燥后,磨成粉末,提取出胭脂红,再用明矾处理,除去其中杂质,就制成洋红。
单纯的洋红不能染色,要经酸性或碱性溶液溶解后才能染色。
常用的酸性溶液有冰醋酸或苦味酸,碱性溶液有氨水、硼砂等。
洋红使细胞核的优良染料,染色的标本不易褪色。
用作切片或组织块染都适宜,尤其适宜于小型材料的整体染色。
用洋红配成的溶液染色后能保持几年。
洋红溶液出现浑浊时要过滤后再用。
3、靛蓝洋红(Indigo carmine)是由木蓝(Indigofera)提出的靛蓝(Indigo)加上亚硫酸钠而成。
为蓝色酸性染料,作为细胞质的染色剂。
常与苦味酸合成苦味酸靛蓝洋红(picro-indigo-carmine),呈绿色,可与碱性品红作对比染色。
4、地衣红(Orcein)是由地衣(Lecanora parella)中取得的染料,可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染色。
植物细胞学中应用较多,尤其对于某些植物的染色体染色,效果比醋酸洋红更好。
染色剂和固色剂染衣服的步骤

染色剂和固色剂染衣服的步骤1.引言1.1 概述染色剂和固色剂是我们在染衣服时常常使用的化学品。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为衣物添加色彩,并使其色彩持久。
在染衣过程中,正确选择和使用染色剂和固色剂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染色剂的选择和准备过程。
染色剂通常分为天然染料和合成染料两种。
天然染料通常来自于植物、昆虫等自然物质,而合成染料则是通过化学反应合成的人工染料。
在选择染色剂时,我们需要考虑色彩的稳定性、耐久性、对衣物质地的影响等因素。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染色剂与衣物的相容性以及染色剂的有害物质含量。
当我们选择了合适的染色剂后,接下来就是染衣服的具体步骤。
首先,我们需要将要染色的衣物清洗干净,以确保衣物表面没有灰尘和污垢。
然后,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染色方法,如浸泡法、煮沸法、喷涂法等。
在染色过程中,我们需要按照染色剂的操作说明来配制染色液,并将衣物完全浸泡在染色液中。
接着,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搅拌、加热或暴晒等处理,以提高染色效果。
最后,在将衣物晾干之前,我们需要用清水将衣物彻底冲洗,以去除多余的染料和化学残留物。
总结起来,染色剂和固色剂在染衣服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选择和使用染色剂可以使衣物呈现出理想的色彩,并保持色彩的持久性。
在染色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染色剂的选择、染色方法的掌握以及衣物的处理。
通过合理的操作,我们可以为衣物带来独特的色彩,并使其更加耐久和美观。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染色剂和固色剂的种类和性能也将不断更新,为我们创造更多的染衣可能性。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是介绍文章的组织和布局,它是确保文章逻辑清晰和易于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的结构应该包含:1. 引言:引言部分是对文章主题和目的进行概述,为读者提供对文章内容的背景和基本了解。
2. 正文:正文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其中包含了染色剂和固色剂染衣服的具体步骤。
2.1 染色剂的选择和准备:在这一部分,应该介绍如何选择合适的染色剂和固色剂,包括考虑衣料材质、颜色选择、品牌和染色剂与衣物的配合等方面的因素。
常用染色剂的配方

常用染色剂的配方染色剂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品,被广泛应用于织物、纸张、食品、化妆品等行业。
以下是几种常用染色剂的配方。
一、天然染料的配方1.蓝靛天然蓝靛是一种蓝色染料,其配方通常为:-鲜蓝靛叶子500克-冷水6升-无氯盐80克将鲜蓝靛叶子和冷水混合,搅拌均匀后静置24小时。
然后将混合物滤过,保留液体部分。
最后将盛有无氯盐的水加入,即可制得蓝靛染料。
2.茜草红茜草红是一种红色染料,其配方通常为:-干茜草根300克-水2升将干茜草根和水一起煮沸,然后降至低火煮沸2个小时。
最后将茜草根滤去,保留液体部分,即可制得茜草红染料。
二、合成染料的配方1.偶氮黄偶氮黄是一种黄色合成染料,其配方为:-对氨基苯磺酸20克-水合硫酸铜10克-硫酸10克-水1升将对氨基苯磺酸、水合硫酸铜和硫酸放入烧杯中搅拌溶解,并逐渐加入水,搅拌均匀。
然后用稀盐酸调整pH值到4-5,最后将溶液经过过滤、浓缩、结晶得到偶氮黄染料。
2.酸性红酸性红是一种红色合成染料,其配方为:-2-硝基氨基苯25克-氯硫酸50克将2-硝基氨基苯和氯硫酸混合,加入足够的水,并搅拌均匀。
然后用二氧化硫气体进行还原反应,最后通过结晶或浓缩得到酸性红染料。
三、直接染料的配方1.亚麻蓝亚麻蓝是一种蓝色直接染料,其配方为:-亚麻蓝素50克-碳酸钠50克-氨5克-水1升将亚麻蓝素和碳酸钠溶解于水中,加入适量的氨调整pH值。
然后用过滤滤去杂质,并将其浓缩至一定浓度,即可得到亚麻蓝染料。
2.尼尔黄尼尔黄是一种黄色直接染料-尼尔黄50克-碳酸钠50克-氨5克-水1升将尼尔黄和碳酸钠溶解于水中,加入适量的氨调整pH值。
然后用过滤滤去杂质,并将其浓缩至一定浓度,即可得到尼尔黄染料。
以上是几种常用染色剂的配方,染色剂的配方根据具体染色剂的特性和用途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使用染色剂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伤害。
染料的主要成分

染料的主要成分
1.天然染料:天然染料是从植物、动物和矿物等自然物质中提取的。
常见的天然染料包括茜草、蓝靛、蓝媚、木槿花等。
这些天然染料的成分大多是有机化合物,如茜草的主要成分是茜素,蓝靛的主要成分是靛蓝,蓝媚的主要成分是媚菜红等。
2. 合成染料:合成染料是通过化学合成制得的。
合成染料的种类很多,制造方法也各不相同。
一些合成染料的成分包括苯胺、萘胺、蒽醌、二苯甲酮等。
总的来说,染料的主要成分既有天然物质,也有合成物质。
不同的染料成分决定了它们的染色效果和使用范围。
- 1 -。
各类染料的性能

按染料性质及应用方法,可将染料进行下列分类。
按状态分水性色浆油性色浆水性色精油性色精按用途分陶瓷颜料涂料颜料纺织颜料塑料颜料按来源分天然染料分植物染料动物染料合成染料(又称人造染料)按用法分..图册按染料性质及应用方法分直接染料不溶性偶氮染料活性染料还原染料可溶性还原染料硫化染料硫化还原染料酞菁染料氧化染料缩聚染料分散染料酸性染料酸性媒介及酸性含媒染料碱性及阳离子染料直接染料这类染料因不需依赖其他药剂而可以直接染着于棉、麻、丝、毛等各种纤维上而得名。
它的染色方法简单,色谱齐全,成本低廉。
但其耐洗和耐晒牢度较差,如采用适当后处理的方法,能够提高染色成品的牢度。
铬化含金染料——秦珠颜料铬化含金染料——秦珠颜料活性染料又称反应性染料。
这类染料是50年代才发展起来的新型染料。
它的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活性基团,在适当条件下,能够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共价键结合。
它可以用于棉、麻、丝、毛、粘纤、锦纶、维纶等多种纺织品的染色。
硫化染料这类染料大部分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但能溶解在硫化碱溶液中,溶解后可以直接染着纤维。
但也因染液碱性太强,不适宜于染蛋白质纤维。
这类染料色谱较齐,价格低廉,色牢度较好,但色光不鲜艳。
分散染料这类染料在水中溶解度很低,颗粒很细,在染液中呈分散体,属于非离子型染料,主要用于涤纶的染色,其染色牢度较高。
酸性染料这类染料具有水溶性,大都含有磺酸基、羧基等水溶性基因。
可在酸性、弱酸性或中性介质中直接上染蛋白质纤维,但湿处理牢度较差。
涂料适合于所有纤维,通过树脂机械的附着纤维,深色织物会变硬,但套色很准确,大部分耐光牢度好,水洗牢度良好,尤其是中、浅色。
个合成染料--马尾紫,使有机化学分出了一门新学科--染料化学。
20世纪50年代。
Pattee和Stephen发现含二氯均三嗪基团的染料在碱性条件下与纤维上的羟基发生键合,标志着染料使纤维着色从物理过程发展到化学过上面所介绍的各类染料,不但数量多,而且每类染料的性质和使用方法又各不相同。
天然植物染色在纺织品中的应用

天然植物染色在纺织品中的应用天然植物染色一直是一种受人们欢迎的染色方法。
与化学染料相比,天然植物染料具有极佳的环保性,其中包括减少有害废弃物的产生和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
对于纺织品制造商来说,天然植物染色也具有很大的经济和市场优势。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天然植物染色在纺织品中的应用,并探讨其优劣势以及未来发展前景。
一、植物染料的种类天然植物染料的来源有很多,如茶叶、根、叶、花、果实、树皮等。
在这些植物材料中,含有各种不同颜色的染料物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植物染料:1. 橙黄色:蓼(Rumex acetosa)、西番莲(Coreopsis tinctoria)、大黄(Rheum officinale);2. 红色:茜草(Rubia tinctorum)、紫草(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苦参(Sophora flavescens);3. 蓝色:蓝靛(Indigofera tinctoria)、甘蓝(Isatis tinctoria);4. 绿色:姜黄(Curcuma longa)、绿豆(Phaseolus mungo);5. 黄色:大黄(Rheum officinale)、藏红花(Crocus sativus);6. 紫色:苦木(Morus alba)、藤黄(Rhus succedanea)。
这些植物染料都是由不同成分组成的,包括黄酮类、多酚类、酚酞类、类黄酮类等。
这些化合物的存在决定了染色效果和染色速度等,因此在染色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染料成分进行调整。
二、天然植物染色在纺织品上的应用天然植物染色在纺织品上的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高端服装和定制品的制造中。
与合成染料相比,天然植物染料具有更好的质感和纹理,因此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以下是一些天然植物染色在纺织品上的应用:1. 棉织品棉是最常见的纺织原料之一,也是天然植物染色最常见的应用之一。
棉织品可以使用大多数植物染料进行染色。
染色剂的分类

染色剂的分类一、按来源可以分为1.天然染色剂:主要是苏木素,胭脂红,地衣红,番红花。
2.合成染色剂:是煤焦油中提取的苯衍生物。
在生物染色中还使用一些无机化合物,如硝酸银,氯化金,磺,锇酸,高锰酸钾等。
二、按主要用途分为1.胞核染色剂:苏木素,胭脂红,甲苯胺蓝,美蓝,孔雀绿等。
2.胞浆染色剂:伊红,淡绿,橘黄G,酸性品红,苦味酸等。
3.脂质染色剂:苏丹Ⅲ,苏丹Ⅳ,苏丹黑,硫酸尼罗蓝及油红等。
三、按染色剂分子中的发色团可分为九类1.亚硝基类:发色团为亚硝基(-NO)如萘酚缘-B。
2.硝基染料:发色团是硝基(-NO2)如苦味酸。
3.偶氮类:发色团为偶氮基(-N=N-)属于这一类的染色剂的橘黄G,刚果红,俾士麦棕和许多苏丹类的脂质染色剂。
4.醌亚胺类:这类染料含有两个发色团,一个是印胺基(-N=),一个是醌型苯环,如硫堇,美蓝,甲苯胺蓝O,硫酸尼罗蓝,中性红,碱性藏红花O,焦油紫等。
5.苯甲烷染料:发色团是醌型苯环,如孔雀缘,浅绿,碱性品红,酸性品红,结晶紫,甲基缘等。
6.山叮染料:发色团是醌型苯环,如派罗宁,伊红Y等。
7.蒽醌染料:此类染色剂含有色原蒽醌,如茜素和胭脂虫酸。
8.噻唑类。
9.喹啉类。
8,9类染色剂使用极少。
四、按染色剂的化学性质分类染色剂的干粉是稳定的盐类,它们在溶液中则电离成酸性或碱性染色剂。
如酸性染色剂,能够产生氢离子(H+)或其它阳离子(Na+),而其本身成为带负电荷的阴离子者。
这类染色剂一般用于染细胞浆,如伊红Y,苦味酸,橘黄G等。
碱性染色剂,能产生氢氧根离子(OH-)或其它负离子(如Cl-),而本身成为带正电荷的阳离子者。
这类染色剂常用于染细胞核,如碱性品红等。
1.酸性染色剂:色原——助色团——Na→[色原-助色团]+Na+。
常用的如伊红,酸性品红,苦味酸,橘黄G,刚果红,水溶性苯胺蓝,淡绿等酸性染料常用以染细胞浆等碱性成份。
2.碱性染色剂:色原——助色团——Cl→[色原-助色团]++C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然染料与合成染料摘要:现在是讲究环保的时代,和谐社会,合成染料因为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毒无知污染环境,而且合成染料的原料石油也日渐减少,所以合成染料不符合现在的需求了。
天然染料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
关键词:合成天然发展一染料的历史染料具有悠久的历史,古代采用天然物质作染料。
古人从植物动物矿物中提取出染料来进行布料的印染和作画。
但是因为天然染料的来源少而且技术有限,所以天然染料的色彩单一,应用也不广泛,价格昂贵,只能是贵族们使用。
公元前3000年中国已有染织物的技术。
约公元前25世纪印度用茜草和蓝草染色。
与此同时,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人已掌握媒染技术,用植物染料染成黄、红、绿等色。
在远古时期,就有价值昂贵的著名泰尔紫,可能由克里特人首先制出,后来腓尼基人掌握了其制作技术,从海螺中提取的泰尔紫,牢度较好。
从公元前20世纪开始中国曾利用多种矿物和植物,染出黄、红、蓝、绿、紫、黑色。
黄色使用石黄、荩草、地黄、黄栌;红色使用赭石、朱砂、茜草;蓝色使用石青、靛草;绿色作用空青、荩草;紫色使用紫草;黑色使用皂斗等。
1972年,中国湖南长沙马王堆古墓中出土的西汉纺织品,色彩仍很清晰,利用近代分析技术,确证朱红色为硫化汞,银灰色为硫化铅,粉白色为绢云母,蓝色为靛蓝。
由此可见当时的染料应用技术水平(见彩图唐代用多种彩色颜料绘制的墓室壁画、西汉印花敷彩纱(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
533~544年,中国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卷五中,详细记载了多种植物染料的提炼方法如“□红花法”、“造靛法”等,所制成的染料可较长期使用。
中国染料和染成的织物通过丝绸之路运往欧洲。
自炼焦工业发展后,从副产品煤焦油中分离出苯、萘、蒽等芳烃化合物,为合成染料提供了原料,染料生产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
1856年,英国化学家帕金(W.H.Perkin,1838-1907)在制取奎宁的试验中意外地发现一种紫色染料——苯胺紫。
1857年苯胺紫投入生产,这标志着合成染料工业的开端。
二.合成染料的发展19世纪西欧有机化学的研究工作得到发展,以及从煤焦油分离和制取有机芳香族化合物,开创了合成染料时期。
初期1856年,英国化学家W.H.珀金用重铬酸钾氧化苯胺硫酸盐,得到一种黑色沉淀物,发现它能把丝染成紫红色。
次年设厂生产,取名为苯胺紫或冒肤,供染色使用。
从此,化学合成的染料碱性品红、碱性品绿、碱性品紫等碱性染料相继出现,这些都是由苯胺及其衍生物为原料进行生产的,所以,合成染料被称为苯胺染料。
德国化学家J.P.格里斯在1858年发现了苯胺的重氮化反应;1861年Ch.曼恩发现芳香胺重氮盐能与芳香胺或芳香酚偶合,从此得到第一个偶氮染料苯胺黄;1868年,德国化学家C.格雷贝和C.李卜曼将蒽醌溴化和碱熔制得茜红,稍后将茜素磺化制得染毛的染料,1870年德国巴登苯胺纯碱公司投入生产,从此开发了蒽醌染料,并进一步制取蓝色和绿色染毛用的酸性蒽醌染料品种。
德国化学家A.拜耳进行了长期关于合成靛蓝的研究工作,在1870年,他将从天然靛蓝氧化得到的靛红与三氯化磷反应并还原得到靛蓝,1878年用苯乙酸合成了靛红,从而完成了全合成靛蓝。
1897年巴登苯胺纯碱公司根据K.霍伊曼以苯胺为原料的生产方法正式投产,三年后,年产量达到900t,取代了天然靛蓝。
法国化学家克鲁西昂和布雷通尼埃在1873年将有机物(褐煤、锯末、纸、皮革等)与硫化钠及硫磺焙烧成棕色硫化染料。
1893年,R.维达尔用对氨基苯酚与硫化钠反应生成硫化黑染料,1896年用2,4-二硝基氯苯制成硫化黑T,由于成本低,制造方便,立即投入大量生产。
随着联苯胺的出现,德国化学家P.博蒂格尔1884年合成了直接大红4B(又称刚果红),由于可以直接用来染棉纤维,因此称为直接染料。
1901年,德国化学家R.博恩将2-氨基蒽醌进行碱熔制得还原蓝RSN。
1880年,英国人托马斯和R.霍利德将乙萘酚钠盐溶液浸在棉布上,然后用乙萘胺重氮盐显色,在棉纤维上得红色。
由于染色过程中需用冰维持低温,因此就称为冰染染料。
1911年,德国化学家A.温特尔和A.Z.齐切尔进一步发现2-萘酚-3-甲酰芳胺具有更好的坚牢度。
1912年,德国格里斯海姆电子公司生产色酚AS,并使之形成一个系列,称为色酚(AS)系产品,不但完善了冰染染料类,还为有机颜料生产开辟了途径。
发展时期20世纪初,化学合成染料迅速发展,生产品种增多,产量剧增,取代了全部天然染料。
染料生产集中在德、英、瑞士、法、意、美、日本等国,其中以德国巴登苯胺纯碱、赫司特和拜耳股份公司、英国卜内门化学工业公司、美国杜邦公司、以及瑞士汽巴-嘉基和山道士等公司最为著名。
染料生产量不断递增,1920年全世界产量为127kt。
20年代以后,染料生产规模扩大,染料工业处于制造技术和市场倾销的剧烈竞争之中。
制造技术的改革,如将萘气相氧化制取邻苯二甲酸酐,降低了染料生产成本。
为适应市场要求,染料的加工商品化技术和应用技术也得到重视,出现了许多使用方便的染料类型,如色酚新品种与重氮盐制成快色素等,便于冰染印花。
1924年用金属盐预处理的络合染料直接用于毛丝染色。
还原染料制成可溶性溶蒽素和溶靛素等直接应用于染色等(见还原染料)。
在新染料开发方面,1922年出现了用于醋酸纤维染色的不溶性分散染料,1934年出现酞菁蓝、酞菁绿颜料,这些性能优越的染料,丰富了染料工业的内容。
1936年世界染料产量达250kt。
三.合成染料的应用合成染料除用于纺织品印染外,还广泛应用于造纸、塑料、皮革、橡胶、涂料、油墨、化妆品、感光材料等领域。
合成染料与天然染料相比具有色泽鲜艳、耐洗、耐晒、能大量生产的优点,故目前仍以使用此种染料为主。
四.合成染料的危害生产过程中的危害:目前, 已了解的染料多属低毒和微毒, 少数为中等毒性和高毒。
由于其原料、中间体和成品几乎都是芳香族硝基和氨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所以, 染料的生产过程中具有芳香族硝基和氨基化合物的危害性。
其主要职业危害如下。
(1)火灾和爆炸。
火灾和爆炸是染料工业的主要危害。
原料苯、萘、甲苯、蒽等和中间体均是易燃易爆物质。
尤其是硝化过程中的副反应物容易焦化, 热分解, 自燃点降低, 在摩擦、撞击和高温无水时, 极易引起燃烧和爆炸。
(2)中毒。
在活性基三聚氯氰的生成反应中产生的氯化氰和氰化氢可引起氰化物中毒;生产硫化染料时, 有硫化氢气体逸出, 硫化氢既是刺激性气体, 窒息性气体, 也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物。
长期吸入苯类蒸气, 对血液和神经系统都有损害等等。
(3)致癌危害。
1895 年, 德国医生Rehn 报道, 在品红制造工厂内发现有人患膀胱癌。
现在已认识到, 联苯胺和乙萘胺是对人类的强致癌物。
1967 年, 英国致癌物管理条例禁止制造和使用联苯胺、乙萘胺、42氨基联苯、双氯联苯胺、邻联甲苯胺和联大回香胺。
随后,美国、原苏联、德国等也指出一些染料的致癌性。
(4)过敏性反应。
煤焦油、粗蒽、苯胺、硝基苯、对硝基氯化苯、二硝基氯化苯、硫酸二甲酯等, 对人体都有不同程度的致敏性, 可使皮肤红肿, 产生水泡和过敏性皮炎。
(5)化学灼伤。
硫酸、硝酸、盐酸、烧碱和纯碱是染料工业大量使用的原料, 在生产操作过程中, 经常发生灼伤事故。
(6)其它。
染料的后处理过程中有粉尘危害, 有的操作岗位含尘量有时可达500mg /m 3【1】合成染料的生产是从石油衍生物中分离出的初级化学物质为原料, 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多种反应, 在其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许多致癌物质。
这些有毒的或对环境有害的物质不得不倾泻到河流、池澹或空气中, 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五.天然染料的应用天然染料又称生态染料。
天然染料与生态环境的相容性好,可生物降解,而且无毒害,生产这些染料的原料可以再生。
天然染料包括所有从植物、动物、矿物和微生物等原料中提取的色素。
植物染料是从植物的根、叶、果实中取得的。
动物染料较少,虫(紫)胶、胭脂虫红和虫胭脂是主要昆虫产生的染料;矿物染料是各种无机金属盐和金属氧化物。
大部分天然有机染料或颜料,其化学结构分别属甲炔、甲酮、亚胺、苯醌、蒽酮、萘醌、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靛类以及叶绿素等。
天然染料以红色和黄色品种最多,蓝色、绿色和黑色最少。
【2】绿色染料应具备如下性质: 安全(它们完全没有致癌性) , 由较为安全的中间体合成, 在废液中容易降解, 它们的降解产物对纤维也是安全的。
天然染料可以较好地解决问题, 可以进一步把生物技术方法用于制造天然染料和它们的类似物。
天然染料与合成染料优缺点对比【3】六.天然染料的发展及前景19世纪中叶后,合成染料异军突起,自问世以来,由于其彩色鲜亮、色谱齐全、耐洗耐晒、尤其是价格便宜等特点,逐步取代了天然染料,成为纺织品最主要的着色剂。
但是合成染料染色工艺长、设备多、能耗高并且产生大量废水污染环境。
由于纺织印染行业造成大量的污水排放,严重破坏了生态的平衡发展,部分合成染料还含有致癌物质,而且随着地球石油资源的消耗,合成染料的原料问题也已暴露出来。
因此,合成染料愈来愈不能满足人们对健康、生态、环保的绿色纺织品的要求。
唤起人类开始重新评估和开发应用天然染料。
因此,研究应用天然染料染色,既符合科学的发展观,也是绿色生态纺织的需求。
天然染料染色的环保织物以其自然的色相、柔和的色调,对皮肤无过敏、致癌性,及其自然具有的功能保健优势,赢得了世人的青睐重视对天然染料的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无论是开发天然等同体染料或功能型染料,或是纺织品生态染色加工都是如此,它的发展对整个人类社会环境而言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其中天然染料以植物染料为主,植物染料的来源更为广阔。
我国染料植物虽然品种很多,然而主要使用的不过十多种。
这些植物能大量采集,且色素含量多,价格合适,耐储藏。
许多染料植物同时也是中草药,染色后的织物经人们穿着后,植物色素逐渐被人体所吸附,对人有保健作用。
这些染料植物主要有茜草,苏木,蓝草,紫草,红花,栀子,槐花,荩草,鼠李,皂斗。
【4】植物染料的应用前景植物染料良好的环境相容性和药物保健功能,引起了许多国家染料研究和应用机构的关注。
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国家,设立了专门的植物染料研究机构,开展传统植物染料方面的基础研究,进行新品种的开发利用工作。
日本成立了专门的“草木染”研究所,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植物染料进行开发。
印度研究人员在天然染料研究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先后开发了用白杨树皮和风仙花做的染料。
中国对天然染料的开发也正在积极的探索之中。
但是目前我国对植物染料的研究,存在低水平的重复,层次较低等问题。
植物染料的开发,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对它的发展潜力与前景尚缺乏足够的认识。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部分化学染料的禁用,人们对天然染料的应用会越来越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