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种子生产经营与管理
中国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2000年7月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3年6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十二部法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2015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种质资源,规范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经营和管理行为,保护植物新品种权,维护种子生产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种子质量,推动种子产业化,发展现代种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和林业的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种子,是指农作物和林木的种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包括籽粒、果实、根、茎、苗、芽、叶、花等。
第三条国务院农业、林业主管部门分别主管全国农作物种子和林木种子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林业主管部门分别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农作物种子和林木种子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加强种子执法和监督,依法惩处侵害农民权益的种子违法行为。
第四条国家扶持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和选育、生产、更新、推广使用良种,鼓励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经营相结合,奖励在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和良种选育、推广等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
第五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科教兴农方针和农业、林业发展的需要制定种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第六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种子储备制度,主要用于发生灾害时的生产需要及余缺调剂,保障农业和林业生产安全。
对储备的种子应当定期检验和更新。
种子储备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第七条转基因植物品种的选育、试验、审定和推广应当进行安全性评价,并采取严格的安全控制措施。
国务院农业、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跟踪监管并及时公告有关转基因植物品种审定和推广的信息。
《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学分:理论学时:实验学时:面向专业:种子专业(本科、专科) 课程代码:先开课程:植物育种学、栽培学、种子学课程性质:(必修课)执笔人:张洪生审定人:第一部分:理论教学部分一、说明、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是我国在开始实行种子产业化之后而开设的一门新的课程。
它以植物育种学、栽培学和种子学为基础,是研究农作物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的原理、方法和技术的科学,以研究大田作物种子生产、经营管理为主,也包括蔬菜等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的研究。
其目的在于探索我国现代种子产业建设和发展的规律,培养新时期从事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所需的专门人才。
《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是植物生产类专业重要的专业课之一,兼具农业技术科学和行业管理科学的性质,具有综合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它是我国高等农业院校植物生产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我国在新形势下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的重要意义,了解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的基本原理;掌握在保持农作物良种优良种性和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各种作物各类种子加速繁殖、提高产量的技术措施,并能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实际条件具体应用;同时要了解我国种子法规,系统掌握种子行业经营管理的知识与技能;力求全面了解、跟踪国内外种子生产领域的最新理论和先进的技术经验;此外,还应增强振兴民族种业的责任心、使命感和依法治种的观念,使学生毕业后成为有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和劳动者,把我国种子事业推向更高水平,加速我国种子产业现代化的早日实现。
、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内容偏重于实用技术理论与技巧的讲解。
课堂采用双向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讨论。
课堂教学中列举大量现实种子生产及经营管理的范例,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绪论(学时)一、种子生产的意义与任务二、种子生产概况三、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课程的对象、性质与任务重点:种子生产的意义与任务。
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管理办法

临泽县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全县农作物种子的生产经营管理,规范种子生产、经营行为,推动全县种子产业和农业生产健康、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甘肃省农作物种子条例》、农业部《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甘肃省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管理办法》、《张掖市国家级玉米种子基地涉种违法违规行为行政处罚暂行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主要农作物是指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马铃薯、油菜、胡麻等。
第三条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农作物种子工作,县种子管理局具体负责种子管理工作.农业、公安、工商、监察等部门要形成联动机制,相互协调配合,按照职责分工,协同做好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工作。
第四条凡在本县境内从事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五条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种子管理局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参与和从事种子生产、经营活动。
第二章种子生产管理第六条生产主要农作物商品种子的,应当依法取得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按如下权限核发:(一)主要农作物杂交种子及其亲本种子、常规种原种种子的生产许可证,经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省农业主管部门核发;(二)主要农作物的其它种子生产许可证,经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
第七条申请领取种子生产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应具备以下条件:(一)申请生产玉米和稻杂交种子、亲本种子的,必须是注册法人实体公司,注册资本不少于3000万元;申请其他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的注册资本不少于500万元;(二)生产的品种通过品种审定;生产具有植物新品种权的种子,还应征得品种权人的同意;(三)符合种子生产规定的隔离和生产条件;(四)生产地点无检疫性有害生物;(五)检验室和检验仪器达到规定标准;(六)有仓库500平方米以上,种子晒场1000平方米以上或相应的种子烘干设施设备;(七)有专业种子生产技术人员、贮藏技术人员和经省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的种子检验人员(涵盖田间检验、仟样和室内检验)各3名以上;生产杂交玉米、杂交稻种子及其亲本种子的种子生产技术人员和种子检验人员应达到5名以上.第八条申请种子生产许可证,应提交以下资料:(一)种子生产许可证申请表;(二)验资报告或者申请之日前1年内的年度会计报表及中介机构审计报告等注册资本证明材料复印件;(三)种子检验设备清单、购置发票复印件及计量检定机构出具的涉及计量的检验设备鉴定证书复印件;相关设施设备情况说明及实景照片;(四)种子检验室、仓库情况说明、实景照片及产权证明复印件,种子晒场情况说明、实景照片及产权证明(或租赁协议)复印件,或者种子干燥设施设备情况说明、实景照片及产权证明复印件;(五)种子生产、贮藏、检验技术人员清单,资格证明及劳动合同复印件;(六)种子生产地点检疫证明;(七)品种审定证书复印件;生产具有植物新品种权的种子,提交品种权人的书面同意证明;(八)种子生产安全隔离和生产条件说明。
种子经营与管理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三证一照”:种子生产许可证、种子经营许可证、种子质量合格证。
营业执照管理体制: 是种子生产经营过程中相互关系的反映。
人才开发:指把人的知识、智慧和能力,作为一种资源进行开发和运用。
种子市场调查:指用科学的方法对市场上种子供求和买卖双方交换活动的资料进行系统的搜集记录、整理和分析,以探索种子市场供求状况和发展趋势的经济调查。
种子市场细分:据不同生态区域和品种特征,把种子市场划分为若干对种子需求相同的使用者群体。
种子的市场需求: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市场范围内,按一定价格能够购买的种子数量。
种子的市场供给:能够指一定时期、一定市场范围内,可以投放到市场的种子数量。
种子流通渠道:即种子从生产者—→用种子者的途径(过程、环节)。
竞争对手: 指生产经营同类种子的其它企业、单位或个人。
广义的种子市场:指种子的流通领域。
或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和一定条件下,种子交换关系的总和,它反映着育种者、种子的生产者、经营者和用种者之间广泛的经济关系。
其实质是通过交换过程,最终实现用种者对种子商品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种子市场预测:即对市场的供需趋势、影响因素和变化状况所做的预计和推测。
种子经营计划:对未来种子经营活动的部署和安排或对未来一个时期种子的生产、贮藏、供应与销售等工作所做出的部署和安排种子流转计划:是种子经营单位的主要计划形成,包括种子收购、种子销售、种子贮存三大部分。
定额法:根据已有的有关定额,并考虑计划期的情况变化对定额的影响而作出有关计划指标的方法。
种子的销售渠道(流通渠道):种子从生产者→使用者(消费者)所经过的环节和形式。
种子调运:指种子借助运输工具在空间上的位置移动。
收购价:种子经营单位根据种子收购计划向种子生产基地或供种户收购种子的价格。
调拨价:指不同地区的种子经营单位相互调拨种子的结算价格。
优惠价格批发价:指种子经营单位对大量购种者实行的。
零售价:指种子经营单位向一般用种者销售种子的价格。
种子差价:指同一种子在流通过程中,由于购销环节、购销地区、购销时间、种子质量不同而形成的价格差额。
浅议种子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农业种植几乎关系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命脉。
在农业种植中,种子作为农业生产基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年来,为了方便农民购买种子,辽宁省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优化种子交易渠道。
然而,目前市场上仍有一些劣质种子在运行,一些农户在种子保存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农户的经济收入和农产品生产质量。
针对这些问题,喀左县种子管理工作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的日益关注,农民要想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就必须承认农业执法的相关内容。
同时,为了保证我国农业的发展,种子产业必须紧跟国家要求,为农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有关部门要打破传统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借助现代技术手段,使种子相关市场更加多样化、更加安全。
一、我国种子市场的现状中国种子行业目前新品种多到数不胜数,真正的好品种却屈指可数。
特别是玉米种子和蔬菜种子市场。
套牌种子、仿冒种子、无证经营种子占据着相当比重,并且已经形成了生产、加工、包装到销售完整的套牌产业链条。
育种不如买种,买种不如仿制,仿制不如套牌。
育种专家历尽艰辛刚通过审定的品种,市场上很快就有套牌品种;育种基地刚收获扩繁的种子,套购者马上行动开始秘密收购,很快进入市场售卖;专卖店刚拥有一个主打品种,随后就有假的低价促销了。
二、种子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1、缺乏物资支持,市场经营不规范目前,上级部门拨给喀左县种子管理部门的资金与种子管理所需的设施和器材,仍然不足,种子管理人员有些环节难以完善,影响了整个种子管理工作。
种子市场经营不够规范,管理存在疏漏。
随着近几年我国农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我国农业种子市场在发展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也在不断增加。
现在我国种子市场的发展仍旧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的问题,很多种子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在进行种子经营生产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竞争手段不正当的现象,这种现象给我国种子市场管理和发展带来了非常大的阻碍。
现在我国很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仍旧存在着经营实力差距非常大的问题,这一问题导致在种子管理过程中,其的质量经常会出现的质量无法保证的现象,甚至严重的还会给农业生产人员带来非常大的损失。
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常见问题分析

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常见问题分析谢 焱 储玉军 何庆学(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北京100026)根据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要求,农业部修订了《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许可办法》),经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6年8月15日起正式施行。
《许可办法》对种子生产经营许可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如实行生产经营“两证”合一、取消注册资金和先证后照要求、下放育繁推一体化许可、建立种子生产经营备案制度、完善种子生产经营档案制度、规范农民常规种串换行为等。
为落实好新修订的《许可办法》,根据种子管理部门和种子企业意见建议,我们梳理了12个常见问题与大家探讨,供大家参考。
1 “两证”合一后,许可证将如何发放?新《种子法》明确,农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和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实行“两证”合一,合并为“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
“两证”合一为实质整合,《许可办法》施行后不再按种子生产或种子经营分别核发许可证。
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由种子企业注册所在地农业主管部门按权限核发,其他种子生产所在地和种子销售所在地农业主管部门不再重复核发同一类型许可证。
许可证分为主证、副证,主证注明许可证编号、企业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住所、法定代表人、生产经营范围、生产经营方式、有效区域、有效期至、发证机关、发证日期等事项;副证注明生产种子的作物种类、种子类别、品种名称及审定(登记)编号、种子生产地点等内容。
主证、副证为有机整体,副证载明的作物种类和品种不得超越主证规定的生产经营 范围。
《许可办法》施行之日前已取得的农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种子经营许可证有效期不变,但原有种子生产许可证或种子经营许可证,只要有一个许可证到期,种子企业就应当按新办法重新申办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
对从事种子进出口或分装经营种子业务且不进行种子生产活动的,许可证只印制主证、不印制副证,申请人可不提交《许可办法》第十一条第六项、第七项规定的种子生产条件相关材料,也可不提交种子生产专业技术人员的相关证明材料。
种子生产与经营

种子生产与经营随着农业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种子生产与经营已成为农业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种子作为整个农业生产的基础,其质量和数量的提高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种子的定义、种子生产与经营的意义、种子的分类和种子生产与经营的步骤和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种子的定义及意义种子是植物繁殖的一种重要形式。
它包括种皮、种仁和胚芽三部分。
种子起源于古老的植物,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形成了今天的多种多样的种子。
种子具有保存、传播、萌发和生长等功能,是植物繁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种子的定义可以概括为:一种具有独立的生长能力和繁殖能力的植物结构。
种子生产与经营对农业产业链的发展至关重要。
优质的种子可以确保农作物的高产和品质,提高农民的收益,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同时,种子生产与经营也是一个利润丰厚的市场,可以为农民和农业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种子农业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二、种子的分类按照植物的生殖方式,种子可以分为有性种子和无性种子两种。
1、有性种子:由两个不同的花粉和卵细胞结合而来的,具有自身遗传特征的种子。
有性种子生产需要通过传粉、授粉和受精等过程完成,主要包括果实种子和伪果实种子两种。
(1)果实种子:是由花柱、花药和花托等组成的坚果或浆果中所形成的种子。
一般情况下,果实种子的外壳较硬,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果实种子通常是可以食用的,例如苹果、橙子、葡萄等。
(2)伪果实种子:不是由子房壁生长而来的,而是由花柄、花托和萼片等组成的。
伪果实种子的外部通常呈现出浆果的形态,例如草莓、菠萝等。
2、无性种子:是由植物的无性生殖方式形成的种子。
无性种子的生产不需要花粉和卵细胞结合,也不会发生受精现象。
无性生殖包括株状茎、地下茎、根状茎等方式。
无性种子的形态和遗传特征与母体植物基本一致,例如马铃薯、洋葱、姜、蒜等。
无性种子的繁殖速度较快,但是遗传多样性较差,易受环境干扰。
种子经营与管理

种子经营与管理一、名词解释5×2'1.种子经营(seed busines):在国家法规和政策下,面向市场,合理组织品种研究种子生产、销售,以获取最佳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全部经济活动过程。
2.种子企业管理(seed magement):种子企业在整个经营活动中,通过计划、组织、激励、协调和控制等手段,为企业活动配置资源建立秩序、营造气氛、以实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3.种子产业(seed industy):简称种业,是与种子经营相关的企业或部门的集合体。
4.植物新品种权:完成育种的单位或个人对某授权品种享有排他的独占权。
5.种子市场细分:指企业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按一定的标准,把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子市场的战略方法。
6.种子经营预测:在种子市场调查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数学和统计等科学的预测方法预先对种子市场的需求和影响市场变化的诸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对种子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判断和推测。
7.种子经营决策:对种子经营活动最终要达到的奋斗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需解决的问题所做出的最优化选择和决定。
8.经营预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收集各种市场信息资料,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未来市场商品供需的发展变化趋势作出分析和判断,为生产和经营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9.品种的寿命周期:新品种育成后,从投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种子企业不再生产该产品的持续时间。
10.品牌:是制造商或经营商加上商品的标志。
商标:是经注册登记受到法律保护的品牌或品牌的一部分。
二、填空30×1'1.1742年第一家种子公司在法国成立。
真正意义上种业的形成是以种子成为商品并以经营为主体——种子公司的出现为标志。
1784年北美第一家种子公司在费城成立,经营蔬菜种子。
2.世界著名种子公司:孟山都(Monsanto)、先锋(美国)、先正达(瑞士)、利马格兰(法国)。
3.我国两级审定制度: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4.国家评审委负责审定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和马铃薯七种主要农作物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