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材活动解析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3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教学设计3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3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设计,主要介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特点以及其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理位置、产业结构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珠江三角洲这一特定区域的外向型经济特点,以及其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地图、资料等途径,积极主动地探究和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特点,掌握其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资料等途径,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特点,以及其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难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资料等途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独立获取和处理信息。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企业,进行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外向型经济的特征。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地图:准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图,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理位置。
2.资料:收集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外向型企业等方面的资料,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3.课件:制作课件,以便进行课堂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引导学生回顾我国沿海地区的地理位置,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024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3《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外向型经济》(第2课时)教案

2024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3《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外向型经济》(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外向型经济》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7.3节的内容,主要介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产业特点以及其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和条件。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了解,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生动具体的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产业特点,掌握其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和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产业特点,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和条件。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特点,并将其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行比较。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比较法、小组合作法等,以生动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珠江三角洲的相关资料、案例等。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地图,引导学生回顾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外向型经济。
2.呈现(10分钟)呈现珠江三角洲的产业特点,如轻工业、电子信息产业等,让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发展情况。
3.操练(10分钟)分析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和条件,如地理位置、政策支持等,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外向型经济的特点。
4.巩固(5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和条件,教师进行点评。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3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3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一课,主要介绍了珠江三角洲地区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政策的优惠及人文因素的优势,重点发展了外向型经济。
内容主要包括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产业特点、发展历程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机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一定的认识。
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特点、发展历程及面临的问题和机遇,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和挑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产业特点、发展历程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机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案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产业特点、发展历程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机遇。
2.难点: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和挑战。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让学生通过地图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和产业分布。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历程和典型企业,引导学生了解外向型经济的特点。
3.讨论法:学生讨论珠江三角洲地区面临的问题和机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探究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和挑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2.地图: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图。
3.案例资料: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历程和典型企业的相关资料。
4.投影仪:用于展示地图和案例资料。
5.板书:用于记录教学重点内容。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七章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说课稿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七章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八下地理第七章第三节主要介绍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本节内容通过讲述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文因素等优势,阐述了其发展成为我国重要对外开放门户的原因。
教材从产业结构、对外贸易、外资利用、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的特点,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果,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珠江三角洲这一特定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文因素等优势,掌握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及其发展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改革开放成果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及其发展原因。
2.难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特点,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增强直观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关注该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了解珠江三角洲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因素优势。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特点,分析其原因。
4.成果展示:各小组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5.教师点评:总结学生讨论成果,阐述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特点及原因。
湘教版地理八下7.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下7.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下7.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一课,主要介绍了珠江三角洲地区依托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政策优势和人文因素,发展了以出口加工业和制造业为主的外向型经济。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让学生了解该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特点、产业结构以及面临的挑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概况,认识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案例分析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政策优势和人文因素,掌握其外向型经济的特点、产业结构及面临的挑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珠江三角洲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经济发展的思想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特点、产业结构。
2.难点: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条件及面临的挑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企业案例,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分析、解决问题。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学参考书。
2.珠江三角洲地区相关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3.企业案例资料。
4.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地区。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教案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和气候,感悟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
3.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及相互协作等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及相互协作等能力。
2.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优越的地理位置,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分析与评价区域地理位置方法的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爱国华侨的敬佩之情和身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1.珠江三角洲作为祖国的“南大门”特殊的地理位置。
2.珠江三角洲区域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1.珠江三角洲作为祖国的“南大门”特殊的地理位置。
2.珠江三角洲区域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几个城市的图片,教师提问它们连接起来将构成怎样的几何图形?你了解这个地方吗?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它。
学生听、回答二、提出问题学生学习(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是由_______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三角洲,与_______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是中国的“_______”。
2.珠江三角洲地形以_______为主,气候类型____________,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珠江三角洲区域:以___________为核心发展起来的,是由珠江沿岸的_____、_____、佛山、_____、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所组成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_______。
它的范围比珠江三角洲。
学生小组探究1.多媒体展示“珠江三角洲”位置图,让学生读图独立思考,用抢答的方式说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范围,教师总结并指出最早回答的同学给予掌声鼓励。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说课稿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3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7.3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历程、特点以及影响。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到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是如何依托地理位置、政策优势和人文因素等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也能认识到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积极作用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中国的地理特点、经济发展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历程、特点以及影响,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资料等途径,深入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并能够分析其发展的优势和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和条件,掌握其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资料等途径,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资料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能看到其可能带来的问题,培养学生对区域发展的全面认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和条件,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2.教学难点: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和条件的分析,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地图、资料、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个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7.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说课教案设计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7.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说课教案设计《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的说课稿为了贴近学情"使学生能分析说明"本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作为基本设计单位"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时间"为学生的思维发展而设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达成对具体问题的理解与把握"形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本课教学设计不仅关注区域本身的知识学习更关注区域的一般学习方法"做到知识的迁移# 四!重点和难点 !"珠江三角洲区域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外向型经济对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影响。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是中国地理第七章认识区域区域:联系与发展)1、知识目标:运用地图说明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说明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能力目标: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珠江三角洲区域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知道其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现状。
(重点和难点)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总结学习区域经济地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1、用歌曲《春天的故事》导课,然后提出问题歌里唱的老人是谁?画了一个圈指哪里?(邓小平,深圳)2、展示本课标题以及教学目标;首先本课分为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优越的地理位置;确定珠江三角洲是怎么形成的?以及珠江三角洲的自然环境;但是珠江三角洲区域是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反展起来的。
最初的概念是自然意义上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平原。
后来赋予了经济意义所以课件课本52页图上有展示是九个城市所在的区域。
课件也显示这个区域。
珠江三角洲区域。
3、珠江三角洲发展经济的优势什么?天时(优越改革开放的政策优惠);地利(我国南部沿海地区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紧靠香港和澳门;人和(著名的侨乡)。
以及相对开放的历史经验。
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
让学生小组合作归纳总结每个组一个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材活动解析
P52活动
1.珠江三角洲区域是中国的“南大门”,请运用地图说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查阅相关资料,说一说珠江三角洲区域实行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并将答案填入下列空白图框中。
P55活动
1.人们常将外向型经济的特征形象地概括为“引进来,走出去”。
结合你的了解得情况,说一说这句话的含义。
2.根据下列材料,从出口产品和出口额两个方面,说一说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1978年,东莞市主要出口产品为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约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95%;1990年,主要出口产品为轻纺产品和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其中轻纺产品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2010年,出口产品主要为工业产品,如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等。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市不同年份的出口总额。
3.阅读下列材料,联系香港、澳门的相关知识,请扮演珠江三角洲区域、香港、澳门、三地居民,说一说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后,对于珠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发展将产生哪些影响?
港珠澳大桥以公路桥的形式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于2009年12月动工兴建,预计2015年建成通车。
在大桥建成后,从香港到珠海的车程将由目前的3个多小时缩短为半个小时左右。
港珠澳大桥的兴建,加强了珠江口东岸与西岸的联系,有利于形成深港、广佛、珠澳核心都市圈。
图7-29 港珠澳大桥示意
答案解析:
P52活动
1.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邻近香港、澳门,与东南亚隔海相望,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
2.水陆交通便利;临近港澳台及东南亚;劳动力充足而且廉价;低廉的土地租金;相对开放的历史经验等。
P55活动
1.引进来——主要指引进境外的资金、技术、设备与管理模式(经验);走出去——主要指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珠江三角洲区域最初的“走出去”主要是指产品出口)
2.出口产品由低级产品转向高级的工业产品;出口额大幅度增长。
3.答案开放,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