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漆的材质与肌理

合集下载

大漆调查报告

大漆调查报告

大漆调查报告大漆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大漆是一种传统的植物性涂料,常用于绘画、装饰和保护材料表面。

近年来,大漆的使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因为它具有环保、耐久和美观的特点。

本文将对大漆进行调查,了解其来源、制作和应用。

二、大漆的来源大漆是从漆树中提取的树脂,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如中国、日本和韩国。

漆树是一种常绿乔木,树皮中含有丰富的树脂。

为了提取大漆,人们通常在漆树的树干上划开刀口,让树脂流出并干燥。

这个过程需要耐心和技巧,因为大漆的质量取决于树脂的纯度和干燥的程度。

三、大漆的制作在漆树的树脂干燥后,人们会将其研磨成粉末状。

然后,加入一定比例的水和其他成分,搅拌均匀形成漆浆。

漆浆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和过滤,去除杂质,最终得到纯净的大漆。

在制作过程中,人们还可以根据需要添加颜料、稀释剂或其他添加剂,以调整大漆的颜色、黏度和干燥时间。

四、大漆的应用大漆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绘画、家具、建筑和工艺品等。

在绘画中,大漆可以作为颜料,用于绘制传统的国画和装饰画。

其丰富的颜色和独特的质感,赋予作品独特的韵味。

在家具制作中,大漆可以用于涂饰木材表面,增加木材的美观和保护性。

在建筑方面,大漆可以用于涂刷墙面、门窗和梁柱等,使其具有耐久性和装饰效果。

此外,大漆还可以用于制作工艺品,如漆器、雕塑和屏风等,展现出独特的艺术价值。

五、大漆的优点大漆作为一种传统材料,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大漆是一种天然的植物性涂料,不含有害物质,对环境友好。

其次,大漆具有很高的耐久性和抗污性,可以保护材料表面免受外界环境的侵蚀。

此外,大漆的颜色鲜艳且持久,不易褪色,使作品更加生动和长久。

六、大漆的挑战尽管大漆有许多优点,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大漆的制作过程需要耗费时间和人力,且技术要求较高,这导致大漆的成本较高。

其次,大漆的干燥时间较长,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此外,大漆的施工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易上手。

七、结论大漆作为一种传统的植物性涂料,在绘画、装饰和保护材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大漆漆器工艺的简介

大漆漆器工艺的简介

大漆漆器工艺的简介大漆漆器工艺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工艺技术,通过使用大漆和其他材料,将器物表面进行涂饰、彩绘和装饰,以达到美化和保护器物的目的。

大漆漆器工艺源远流长,起源于中国古代,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大漆是一种由漆树提取的树脂,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耐久性。

在大漆漆器工艺中,首先需要收集漆树的树液,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和处理,提取出纯净的大漆。

然后,将大漆涂抹在器物表面,形成一层厚薄均匀的漆膜。

这一过程需要经过多次涂抹和干燥,以确保漆膜的质量和平整度。

在涂抹大漆之后,艺人们还会使用各种工具和技法对器物进行装饰。

其中,最常见的技法包括彩绘和雕刻。

彩绘是将颜料添加到大漆中,通过刷、点、画等方式在器物表面进行绘画,以呈现出各种花卉、山水、人物等图案。

雕刻则是使用刀、刻刀等工具,在漆膜上进行刻划,以形成立体的纹饰和图案。

大漆漆器工艺的特点之一是多样性。

根据不同地域和历史时期的差异,大漆漆器工艺在技法和风格上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

例如,江南地区的大漆漆器注重绘画技法,以细腻的笔触和瑰丽的色彩而闻名;而华北地区的大漆漆器则注重雕刻技法,以雄浑的线条和厚重的质感而著称。

大漆漆器工艺不仅在装饰上具有独特的魅力,还在实用性上有着显著的优势。

大漆涂层具有很好的防水、耐酸碱和抗磨损性能,可以有效地保护器物不受湿气、腐蚀和摩擦的损害。

同时,大漆漆器还具有一定的保温性能,可以保持器物内部的温度稳定,适合用于盛装食物和饮品的容器。

大漆漆器工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一种工艺技术,更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和文化符号。

大漆漆器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在世界各地都享有盛誉。

许多大漆漆器作品被列为国宝级文物,成为了珍贵的艺术品和收藏品。

然而,由于大漆漆器工艺的制作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现在已经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随着现代化工艺和材料的引入,一些传统的大漆漆器工艺逐渐被取代。

因此,为了保护和传承大漆漆器工艺,需要加强对技术的培训和传统工艺的保护。

大漆漆器工艺的简介

大漆漆器工艺的简介

大漆漆器工艺的简介大漆漆器工艺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手工艺技艺,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大漆漆器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精美的外观,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下面将对大漆漆器的工艺技术进行简要介绍。

大漆是一种来源于漆树的天然树脂,具有很高的粘性和延展性。

大漆树通常生长在温暖湿润的气候中,以中国的云南、湖南、江西等地为主要产地。

大漆的提取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工序,包括砍伐、剥皮、煮沸、过滤等,最终得到纯净的大漆液。

大漆液经过特定的工艺处理后,可以用来制作漆器。

制作大漆漆器的过程非常繁复,需要经历涂漆、砂光、打磨、雕刻、镶嵌等多个步骤。

其中,涂漆是制作漆器的关键步骤,也是最能展现大漆特性的环节。

涂漆需要掌握合适的温度、湿度和涂刷技巧,以确保漆面的均匀和光滑。

大漆漆器的特点是色彩丰富、纹理独特、光泽耐久。

大漆具有很高的附着力和耐磨性,使得漆器的表面可以经受住长时间的使用和磨损。

同时,大漆还具有防水、防潮、防腐等特性,使得漆器能够适应各种气候环境。

大漆漆器的制作过程需要借助一些特殊的工具和材料。

其中,用于涂漆的工具主要有毛刷、海绵和棉布等。

大漆漆器所使用的颜料也是特殊的,一般采用天然矿物质或植物提取物。

此外,制作漆器还需要使用一些辅助工具,如砂纸、磨料和切割工具等。

大漆漆器的设计和装饰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漆器的设计需要考虑到使用功能和美观性,同时还要符合传统的审美标准。

装饰方面,大漆漆器通常采用雕刻、镶嵌、绘画等技术,以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大漆漆器的保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大漆具有一定的韧性,漆器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划痕或磨损。

为了保持漆器的美观和耐用性,需要定期进行保养和修复。

保养方法包括擦拭、抛光和补漆等,需要根据漆器的具体情况来选择。

总的来说,大漆漆器工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大漆漆器通过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展现出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精湛技艺。

大漆漆器工艺的传承和发展,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也是对创新和时代精神的体现。

漆画材料肌理知识点总结

漆画材料肌理知识点总结

漆画材料肌理知识点总结一、漆画材料知识点1. 漆料漆画所使用的漆料主要分为天然漆和人造漆两类。

天然漆是指从漆树中提炼出来的漆,它具有很好的耐久性和防水性能,可以在室外环境中长期保持不变。

而人造漆则是经过化学合成的漆料,它通常具有更丰富的色彩和更好的可控性,但耐久性和防水性能可能不如天然漆。

2. 颜料漆画所使用的颜料分为矿物颜料、植物颜料和合成颜料。

矿物颜料是由矿物物质经过加工而成,颜色鲜艳而稳定。

植物颜料则是由植物的根、叶、花等部分提取而成,具有很好的天然特性。

合成颜料是经过化学合成的颜料,它可以产生出更丰富的色彩和更好的稳定性。

3. 粘合剂漆画的粘合剂主要包括动物胶、植物胶和合成胶三类。

动物胶是从动物的皮肤和骨骼中提取出来的胶质,具有很好的可塑性和附着力。

植物胶则是从植物的根、茎、叶等部分提取而成,它通常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合成胶是经过化学合成的胶质,它具有更好的可控性和稳定性。

4. 墨漆画的墨主要分为水墨和油墨两类。

水墨是由水和研磨后的墨块混合而成,它具有很好的渗透性和扩散性,适合表现出细腻的笔墨效果。

油墨则是由油和研磨后的墨块混合而成,它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光泽度,适合表现出丰富的色彩和立体感。

5. 纸张漆画的纸张主要分为宣纸、水彩纸和油画纸三类。

宣纸是一种很好的漆画纸张,它具有很好的质地和透气性,能够很好地承载漆料和保持不变。

水彩纸和油画纸则是专门为水彩和油画设计的纸张,它们分别具有很好的吸水性和吸油性,适合各自的绘画技法。

二、漆画肌理知识点1. 墨迹漆画的墨迹是指由墨料在纸张上流淌出的痕迹,它可以表现出作品的笔墨韵味和艺术魅力。

墨迹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墨料的质地和水墨的使用技巧,需要艺术家有一定的笔墨功底和表现力。

2. 颜料层次漆画的颜料层次是指在作品中形成的色彩层次和厚薄关系,它可以表现出作品的丰富性和立体感。

颜料层次的形成需要艺术家有一定的色彩感和构图能力,能够合理地运用颜料和调控色彩的明暗关系。

大漆丨传统美学的沧海遗珠

大漆丨传统美学的沧海遗珠

大漆丨传统美学的沧海遗珠大漆,在中国文化的历史演变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大漆之美,以其独特的工艺和韵味,为我们提供了造型、纹饰、画面,它肌理紧致复杂,表面光滑,极具东方内敛的审美特质和神秘感,给我们带来了视觉与精神的双重享受。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使用天然漆的国家,大漆是中国人的独特创造。

是从漆树上采割的乳白色胶状液体,它的用处广泛。

所谓大漆工艺,就是中国传统家具工艺中对木质家具进行保养与美化的一种手段。

比如平遥推光、天水雕漆、鄱阳漆器等,都是历史悠久传承有序的大漆工艺。

中国古代的大漆工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

《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自漆器诞生伊始,便承担了作为祭器的用途。

《韩非子·十过》“舜禅天下,而传之于禹,禹作为祭器,黑漆其外,而朱画其内”,记述了在华夏文明开启的时代,漆器就开始应用于氏族贵族祭天、祀祖的精神器用需要。

大漆来之不易,往往只能割一年停两年,漆树需要养精蓄锐,这是对自己生命力的一种表征与彰显,所以种种原因使得产量十分有限,大漆自然也就十分珍贵。

大漆与空气相遇发生氧化后便形成了致密坚硬的铠甲,风雨不透水火不侵,这也是现在化学合成涂料无法取代的。

被获得之后的大漆开启了新生,它温柔的涵纳一切又重塑一切,与它结合便是缔造惊艳的艺术。

有这样一种迷人的小物件始终沉沦在历史浩瀚的烟海中而久被人忘却,它的诞生彰显着贵族文化里对生活美的理解,同时它也传达着数千年来中华传统中的经典美学,这种小物件就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漆葫芦。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葫芦被很多民族认为是人类的始祖而崇拜。

在神话和故事里,葫芦始终与神仙和英雄为伴,是给人类带来福禄、驱魔辟邪的灵物。

许多神仙、神医也都身背葫芦或腰悬葫芦,如八仙中的铁拐李、寿星南极翁,济公和尚等。

所以葫芦自古以来就是福禄吉祥的象征。

民间则常用葫芦来代表“福禄”,用以表达福禄双全、健康长寿、子孙万代、繁茂吉祥的祝福,也可作镇宅辟邪之用。

漆器赏析|中国大漆:生漆净如油,宝光照人头!绝美!

漆器赏析|中国大漆:生漆净如油,宝光照人头!绝美!

漆器赏析|中国大漆:生漆净如油,宝光照人头!绝美!
大漆又名生漆、国漆、天然漆,故泛中国漆称中国漆。

这是一种天然树脂涂料,是割开漆树树皮,从韧皮内流出的一种白色粘性乳液,经加工而制成的涂料。

天然大漆是世界公认的“涂料之王”。

大漆深沉、含蓄、浑厚、优雅,因此也难得。

一棵漆树整个生命周期只能割出10公斤生漆,3000颗漆树采集一公斤生漆,并有着严格的割漆制度和方法,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漆树死亡,故有“百里千刀一斤漆”的说法。

漆农通常半夜进山,几秒钟就要换一次蚌壳,因此现在市面上的大漆价格极为昂贵。

“漆之为用也,始于书竹简,而舜作食器,黑漆之,禹作祭器,黑漆其外,朱画其内”,这一历史记载,印证了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和使用大漆最早的国家。

而大漆又是漆艺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漆的最初意义在于器用。

我国漆器工艺历经商周直至明清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如明代《髹饰录》记载的漆工艺表现技法就达497种。

曾有诗赞曰:“生漆净如油,宝光照人头;摇起虎斑色,提起钓鱼钩;入木三分厚,光泽永长留”。

描述的就是大漆防腐蚀防渗透的物理特性。

文物鉴赏家王世襄先生曾在故宫古物馆发现被遗弃的“破琴一张”——大圣遗音古琴。

得幸于琴面包裹的大漆,纵然历经尘土,终在1200多年后得以重现人间,光彩依旧。

大漆是有生命感的,刚完成的作品如同婴儿,在岁月中不断成长,而每一层的漆也都有不同的“醒”的状态,开了,是大漆存恤时光造就的温润美感。

也正是这一特性,使得漆器作品历久弥新,始终焕发出永不衰变的艺术魅力,把悠久辉煌的中华文明记载下来、传承下去。

关于大漆的描述

关于大漆的描述

关于大漆的描述大漆是一种常用的涂料材料,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它是由漆树干破裂流出的树脂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处理而成,是一种天然的植物胶。

大漆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和优势,被广泛用于家具、建筑、工艺品等领域。

大漆具有优异的耐候性和耐久性。

它能够抵御阳光、雨水、氧化等外部环境因素的侵蚀,保持长久的光泽和色彩。

这使得大漆涂层在户外使用时能够长时间保持美观和耐用,不易褪色和破损。

同时,大漆还具有优异的耐化学性能,能够抵抗酸碱等腐蚀物质的侵蚀,保护被涂物体的表面。

大漆具有良好的附着力和遮盖力。

它能够牢固地附着于被涂物体的表面,形成坚固的保护层。

大漆的遮盖力强,能够有效地掩盖被涂物体的瑕疵和不均匀色彩,使其表面显得平整和美观。

这使得大漆广泛应用于家具和建筑装饰等领域,能够提升产品的质感和价值。

大漆还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耐刮性。

它能够抵抗摩擦和刮擦,不易产生划痕和剥落。

这使得大漆涂层在日常使用中能够保持长久的美观和光泽,不易受到外力的破坏。

大漆的耐磨性和耐刮性使其成为家具、地板等高频使用物品的理想涂料材料。

大漆还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

它能够有效地抑制真菌和细菌的生长,防止木材等物体受到腐朽和霉变的侵蚀。

这使得大漆广泛应用于木制品的保护和装饰,延长其使用寿命和美观度。

然而,大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

首先,大漆的施工过程要求较高,需要专业的技术和经验。

其次,大漆的成本较高,相比其他涂料材料而言,价格较为昂贵。

此外,大漆的固化时间较长,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全干燥和固化。

总的来说,大漆是一种具有独特特点和广泛应用的涂料材料。

它具有耐候性、耐久性、附着力、遮盖力、耐磨性、耐刮性和防腐性等优势,能够保护和装饰被涂物体,提升产品的质感和价值。

虽然大漆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相信大漆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

大漆概述——精选推荐

大漆概述——精选推荐

⼤漆概述⼀、天然漆天然漆⼜名⼤漆、⽣漆、⼟漆、国漆,是从漆树上割取下来的天然液汁。

它是我国的著名特产,是⼀种优质的天然涂料。

⾄今没有⼀种合成涂料在坚硬度、耐久性等主要性能⽅⾯超过它。

因此,它有“涂料之王”的美名。

1、天然漆的主要场地漆树(Rhus Verniciflua Stokes)是⼀种⾼⼤的落叶阔乔⽊。

在亚洲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地区,如中国、⽇本、朝鲜半岛、印度、越南、泰国。

缅甸等地普遍⽣长。

我国是世界漆树资源最为丰富,分布最⼴泛的国家。

全国的23个省、⾃治区,500多个县有漆树分布。

秦岭、⼤巴⼭、巫⼭、武陵⼭、⼤娄⼭、乌蒙⼭、邛崃⼭⼀带的⼴⼤地区,是我国漆树的分布中⼼(图9)。

这个地区包括了不同省份的60多个县,其中以陕西产量为最多,湖北居第⼆位。

其中陕西平利县的“⽜王漆”(产于⽜王沟)、湖北恩施地区的“⽑坝漆”、湖北鄂西的“普新漆”(也称“⽵溪漆”)最为有名。

根据树形、⼩叶数、叶形、果形、结果量、开割期、产漆量等因素,可把漆树分为⼤⽊漆和⼩⽊漆等不同品种。

漆树的主要经济价值是⽣漆。

此外,漆树果实的果⽪含有丰富的漆蜡,种仁⼜含有丰富的漆仁油,它们不仅是重要的化⼯原料,⽽且还可⾷⽤、医⽤或⽤作饲料。

漆树⽊材耐腐、耐湿、少见⾍害,是⾼级家具、建筑的材料。

真可谓漆树满⾝都是宝。

2、天然漆的采割漆树⽣长⼋九年以后就可割漆,若长到⼗年以上割漆更好。

漆液是漆树⽣理上的⼀种分泌物,是树⽪经⼈为割伤,从韧⽪部流出的⼀种乳⽩⾊粘稠液体。

它在⼀定的分泌间隙种蓄积着,这种分泌间隙通常称作漆汁道(图10)。

割漆,也就是割破漆汁道。

树径愈⼤,树⽪愈厚,漆汁道的总断⾯积亦愈⼤。

因此,树⼲愈粗,漆液的储存量愈多,产漆量也愈⼤。

漆液产量也与漆树品种有关。

⼀般地说,野⽣漆树产量低,家⽣漆树产量⾼。

⼤⽓的温度和湿度对产漆量也有影响。

⼀年的割漆季节通常是6⽉中旬(夏⾄)到10⽉上旬(寒露),约120天,实际多在90天左右。

⼩暑⾄⼤暑期间(7⽉上旬⾄7⽉下旬)所割漆液最好,称为“三伏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漆的材质与肌理
作者:胡秀姝
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年第30期
摘要:文章从肌理美和材质美阐明了以天然大漆为主要材料的装饰效果,说明漆艺肌理和质感是构成漆艺作品可视形象的重要审美基础和必要因素。

关键词:天然大漆肌理质感
天然大漆材料在视觉审美首先表现在肌理美和材质美。

为了对漆艺材料有进一步的认识,必须搞清材料的肌理和质感的内涵。

“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表达人对设计物表面纹理特征的感受。

在漆艺中是指材料的表面形态。

任何材料的表面都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形态和纹理。

即使推光揩青后的漆面也表现为一种肌理,这种漆的肌理是最细微,致密的肌理。

肌理与质感含义相近,对设计的形式因素来说,当肌理与质感相联系时,它一方面是作为材料的表现形式而被人们所感受,另一方面则体现在通过先进的工艺手法,创造新的肌理形态,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工艺手法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肌理效果,并能创造出丰富的外在造型形式。

质感是指人们对材料表面质地的心里感受和情感态度。

这种感受主要通过人的视觉、触觉等审美感官来获得。

不同的物质其表面的自然特质称天然质感,如空气、水、岩石、竹木等;而经过人工的处理的表现感觉则称人工质感,如陶瓷、玻璃、布匹、塑胶等。

不同的质感给人以软硬、虚实、滑涩、韧脆、透明与浑浊等多种感觉。

正如日本学者指出:质感各有其独自的秩序,这种体验是不能被其它东西代替的,不是用语言所能表达的,需要直接地用肌肤或用眼睛观看,才能有生理的直接感受。

如打磨抛光的漆面产生神秘、光滑、细腻的感受,粗漆灰产生质朴、粗糙的感受。

人们对材料产生的粗糙与光滑的感受,是触觉受材料表面刺激的持续性和间断性。

刺激为间断性的产生粗糙的感觉,刺激为持续性的产生光滑的感觉。

触觉器官所受的刺激大小,轻重不一的产生粗糙的感觉,反之,则产生光滑的感觉。

材料表面微小立体形态群化所形成的肌理,正是产生粗糙与光滑的感觉的根本原因。

对漆艺表面的各种感知,有的是由肌理的形态直接引起的,有的则是由各种材料的性质引起。

由于材料的性质同时也隐含在材料表面的肌理形态中。

这种感知有的通过视觉获得的,有的通过触觉获得的。

由于视觉和触觉的通感效应,触觉感受也可以由视觉获得,比如看到物体平整发亮的表面,就可产生光滑的感觉,尽管根本没有去触摸。

可见视觉在感知中的重要。

下面我们从视觉审美特性来分析肌理。

天然大漆的包容性比较强,选择材料的范围比较宽泛,不同漆艺材料与天然大漆结合后具有不同的肌理和材质特性,同时也表现不同的视觉审美特性。

我们从光滑、反光、纹理特征三方面来评价漆艺材料的视觉审美特性。

经过推光揩青后的漆表面按一定的方向反射光线的能力很强,表面光影层次明亮丰富,在视觉明度阶梯中具有较宽的范围。

光滑的漆表面对视觉产生较强的光刺激,促使视觉兴奋,同时使人产生流动和华丽的感觉。

由于漆自身的特点,在光滑的漆表面还能产生深邃、神秘等视觉感。

因此在运用与漆艺有关的各种材料时应该考虑材料表面光滑度问题,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表达主题,不同的艺术风格来设计制作不同的光滑表面。

在光线的作用下,漆艺材料的质地不同,反光的强弱不同,质地莹润光滑的表面,显得十分明亮,;质地毛涩的表面,光泽柔和,给人以温暖的感受。

不同的材质在相同的光线下具有不同的反射频率,因而具有不同的反光,这些因素我们在设计时都应该考虑到。

材料表面光亮,反光就会反射周围的环境,产生杂乱无章的亮点,影响作品的效果。

漆器造型要表现工艺材料的特点,不能因为物体反光作用,掩盖或夺去材料的质地美。

如果材料的反光性较小,造型出现反光面积就不会太明显,形体能够得到正常的表现。

如:麻胎漆器,纸胎、绳胎。

对于光泽较好,反光性能较强的材料,可以通过造型手法缩小反光点。

根据以上我们可以在材料的选用中,要以视觉的审美要求来设计。

纹理有自然材料纹理、自由纹理、与微粒纹理。

自然材料纹理根据材料的特征表现出来的,如麻胎漆器,表现麻的质感,通过麻的缠绕表现出凹凸不平表面自然材质的表现。

麻对光的反射比较弱,光泽和阴影的边界模糊,高光点消除。

在漆器装饰上运用自然的树叶、树枝等做出的装饰效果。

有真实感、节奏感、随意性。

自由纹理是没有严格尺寸制约的纹理。

用手工制成,如:如在漆器装饰上运用绞漆做成的菠萝纹,出现自由的纹理。

这种纹理是手工制成,纹理的随意性比较强。

在漆器的装饰上自由纹理运用还是比较多的。

微粒肌理是材料表面的微粒呈均匀分布特征的纹理。

在光线照射下,该肌理表面对光线作分散的漫反射,产生无光的效果。

如:碳粉、粗粒灰等等。

根据微粒的大小不同,可以形成沙粒状,和雾状的肌理效果,还有蛋壳粉做的雾状效果具有含蓄的美感。

微粒肌理表面,使人产生舒适的感觉,在手感上比光滑的表面富有亲近感。

当微粒肌理和光滑表面相对比,特别富有表现力,体现出温和,高雅、活泼、亲切等特征。

以上我们分析了肌理的审美特性,那么如何在漆艺作品中运用这些特征,还需要我们对材料灵活掌握及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漆艺有别于其他造型艺术的特点之一,便是天然大漆的包容性。

在广泛的材料中漆艺家如何掌握灵活的运用材料及肌理往往取决于设计师对材料的了解程度和对材料的控制能力。

经验的积累使得在接触漆材料及入漆材料时视觉和触觉都参与了体验,对入漆材料表面质地感受更为简化。

通过视觉对材料表面肌理特征的认识,即可联想起各种触觉感受。

此时视觉便成为了触觉的先导,而产生对表面的质感。

肌理的这种质感体验特性,我们在制作肌理时,只要制作出肌理的视觉效果,而无需创作肌理真实形态。

如:髹饰技法中菠萝纹。

我们在运用入漆材料时可直接运用材料的肌理,还可以直接用漆及相关的工艺制作出千变万化的肌理效果。

.在这个工艺中可根据材料的特征产生丰富的肌理效果,忠实的保留下制作过程中的痕迹,具有强烈的个性化特征和浓厚的手工美。

不同的制作工艺也可使材质美以不同的肌理形式表现出来,从而使设计作品呈现出丰富且完美的审美感受。

现代漆器设计与工艺要求体现结构与肌理之美,必然促进漆艺家们去发现和利用材料的质地美。

世间存在着许多美好的材料,然而对它们的发现和获取需要我们具备极敏锐的把握能力和独到的鉴赏力。

参考文献:
[1].《材料的新视觉》.腾非.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
[2].《髹饰录图说》.长北.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
[3].《科技美学原理》.陈望衡,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2
[4].《中国现代漆器艺术论》.冯建亲.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19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