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材料与肌理
建筑室内外材料肌理与尺度异同探究

建筑室内外材料肌理与尺度异同探究在建筑设计领域,材料的肌理与尺度是两个至关重要的元素,它们不仅影响着建筑的外观和质感,还对室内外空间的使用体验和功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尽管室内外环境有所不同,但材料的肌理和尺度在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差异。
首先,让我们来理解一下材料肌理的概念。
材料肌理指的是材料表面的纹理、质感和组织特征。
它可以是粗糙的、光滑的、柔软的、坚硬的,也可以是有规律的或无规律的。
在建筑室内,常见的肌理材料如木材的木纹、织物的纹理、石材的天然纹路等,都能为空间增添温馨和舒适的感觉。
例如,在卧室中使用带有柔和纹理的木材地板,可以营造出宁静而放松的氛围。
而在客厅中,选择具有独特肌理的石材背景墙,则能成为视觉焦点,提升空间的艺术感。
在建筑室外,材料的肌理更多地考虑到耐久性和环境适应性。
例如,混凝土的粗糙表面能够增加其与外界环境的摩擦力,防止滑倒;而金属材料经过特殊处理后的肌理,如拉丝或磨砂效果,不仅能够增强防锈能力,还能赋予建筑独特的外观。
此外,面砖的拼接纹理和外墙涂料的颗粒感,也都在室外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装饰和保护作用。
与材料肌理密切相关的是尺度的概念。
尺度在建筑中主要指的是物体的大小、比例和尺寸关系。
在室内空间中,尺度的把握对于舒适性和功能性至关重要。
比如,家具的尺寸要与房间的大小相匹配,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使用的便利性和视觉的协调性。
一张合适尺度的餐桌能够满足家庭成员的用餐需求,同时不会让餐厅显得过于拥挤或空旷。
在室内空间的设计中,人们对于尺度的感知更加细腻和敏感。
较小的空间需要精心规划,以充分利用每一寸空间,避免产生压抑感。
例如,在小户型的厨房中,选择合适尺寸的橱柜和电器,能够确保操作流畅,同时不影响存储空间。
而在大型的商业空间,如购物中心或展览馆,尺度的把握则需要考虑人流的流动和视觉的引导,宽敞的通道和高大的天花板能够给人以开阔和自由的感觉。
与室内不同,建筑室外的尺度通常更大,更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和整体的协调性。
设计基础材料肌理知识点总结

设计基础材料肌理知识点总结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关注的不仅仅是形式美,更注重文化、功能和实用性。
而材料肌理在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给设计作品赋予独特的视觉和触觉体验。
在设计基础中,掌握基本的材料肌理知识点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对设计基础材料肌理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什么是材料肌理?材料肌理是指材料表面的纹理和质感,它可以是天然的或是通过人工加工形成的。
材料肌理能够给人带来不同的感觉和联想,是设计中不可忽视的要素之一。
二、材料肌理的分类材料肌理可以根据其来源和特征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材料肌理分类:1. 天然肌理:这类肌理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例如木材的纹理、石头的纹理等。
天然肌理常常带有原始和有机的感觉,能够营造出自然和谐的氛围。
2. 人工肌理:这类肌理是通过人工加工形成的,例如铁皮的纹理、陶瓷的纹理等。
人工肌理可以根据设计师的意愿进行调整和改变,能够实现更多元化的表现效果。
3. 抽象肌理:这类肌理是对真实肌理的抽象和简化,它能够给人以非常独特的感受。
抽象肌理常常用于现代设计中,能够赋予作品更具现代感和个性化的外观。
4. 图案肌理:这类肌理是由一系列图案和形状组成的,例如格子图案、花纹图案等。
图案肌理能够在视觉上带来强烈的冲击力,常常用于装饰性的设计中。
5. 光影肌理:这类肌理是通过光线的投射和折射所形成的效果。
光影肌理能够赋予作品生动的立体感,让设计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三、材料肌理的运用材料肌理是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它能够使设计作品更富有层次感和丰富度。
以下是一些运用材料肌理的技巧:1. 对比运用:将不同肌理的材料进行对比搭配,可以形成鲜明的视觉对比效果,增强设计作品的张力。
2. 统一运用:将相似肌理的材料进行统一运用,可以营造出整体统一和谐的氛围。
3. 质感处理:通过对材料肌理进行处理,例如加工、改色等,能够调整和改变其质感,实现更多样化的表现效果。
4. 空间表现:利用材料肌理的分布和形态,可以表现出空间的层次和深度感,使设计作品更具立体感和空间感。
材料的肌理

材料的肌理摘要肌理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要素,在现代设计中材料肌理的运用随处可见;一些关于肌理的问题,包括肌理的含义、视觉肌理与触觉肌理的关系、肌理的应用等问题;关键词材料、肌理、设计一、肌理的含义任何一件设计作品都是由许多的基本的构成因素来构成的,在众多的因素中形、色、肌理三者是最基本的要素,由这三者为基础进行编排和组织就构成了千姿百态的设计作品;在常人的理解中形与色是物体的常态,而肌理被提及的次数远远不及前两者;多数时候肌理与形与色是完全融合的,没有脱离形与色的肌理;但是肌理又是独立存在的,与形和色又有着截然不同的定义,发挥着独立的作用;肌理一般指物体表面的条纹、纹理;二、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的关系视觉肌理主要是指以视觉方式感知的特性,包括物体表面和表层纹理以及是否透明等,触觉肌理主要是指以触觉方式感知包括物体表面的光滑和粗糙、平整或凸凹不平、坚硬或柔软,在进行触摸时有无弹性等;这两种肌理在不同的设计形式当中又有着不同的地位;比方说在平面设计中视觉肌理占的比重比较大,这是由于这类作品一般不靠触觉来传达信息;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有一部分平面设计作品中也逐渐得引入了有触觉的肌理,而在一些产品设计作品当中触觉肌理占有很大的比重;一般来说产品都需要有一个实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用者与产品之间多多少少的会有触碰的过程;在这个触碰的过程中触觉肌理便产生了作用;是光滑的还是发涩的,是冰冷的还是温暖的,是坚硬的还是柔软的等等一系列的触觉体会便会随之传递到使用者,构成了产品总体印象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肌理与材料在许多的设计作品中肌理的存在在很多的时候是依附于材料的,这种通过肌理所表现出来的色彩和形体是其他形式所无法代替的;三、肌理的应用材料在不同的设计学科中的应用是千差万别的,每一个学科都会有自己的特点;比如说在招贴的设计中一般只会用到纸、印刷的颜料、表面覆膜等材料;其材质的变化一般来说是比较小的,其肌理的营造大多数也都要靠印刷,当然有些时候也会在表面覆膜上面做一些文章,还没有见过在招贴设计中运用石材、木材的;与招贴设计相比产品设计中材料的选择与应用就有着更多的变化;金属、木材、塑料、玻璃、陶瓷等都是在产品设计中经常用到的,而这几大类的材料之间可以营造的肌理效果也是大相径庭的;比如说木材拥有天然的纹理,细腻而富有变化拥有较强的亲和力;能够使人产生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而陶的质感粗糙、朴实无华,从头到脚渗透出一种返璞归真的美感;不同的材料种类之间的肌理可以产生极为丰富的效果;在使用不同材料进行肌理对比的情况下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效果丰富多变;但是这种对比如果把握不好则容易使整个设计杂乱无章,不同的材质肌理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肌理之间的协调关系;每一种材料在对其进行加工的过程中都会有不同的加工工艺,加工工艺的方法不同最终产生的效果就会有很大的区别;例如在加工金属的过程中采用镀硌和研磨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肌理感受;在现代产品设计中这种处理手法随处可见,应用十分广泛;四、肌理的美感肌理给人以各种感觉,并能加强材料纹样、质感的作用与感染力,形成对材料全方位的判断和审美;材料不同,其肌理各不相同,产生不同的肌理美感;一立体感立体感属于真实的三维肌理,给人以强烈的凹凸效果;不同角度的光线会影响凹凸的视觉感受,但只有借助触觉才能获得深刻的亲身体验,强化立体的感知;立体感体现为深度的深浅变化,如天然石材不经修饰的肌理给人天然质朴野趣的美感;二软硬感硬梆梆的材料拒人千里,不易造型,外观多以直线条为主;柔软的材料造型丰富多变,多以柔和圆滑的曲线为主,令人感亲切舒适;如布料是软材的典型代表;三份量感材料的份量主要是由本身密度等物理属性决定,另外色彩还会影响视觉的判断,色彩深重的显重,色彩亮的显轻,视觉对份量的判断容易发生错觉;如钢化玻璃和石材四温凉感材料的物理属性造成表面温度的不同,从而带来人接触时的感觉效果,温暖的材料保温性能好,可以表现亲切的作品个性;材料的内部结构决定了其外在的形式,它的美感也借由材料的特点从内到外散发开来,形成独特的审美感,打动人们的感官,感官的效果进而影响人的精神面貌;材料的不同美感又决定了其能适用的部位和表现的作品内涵,设计作品正是借由材料丰富的性格和魅力,表现作品的思想,从而传达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呼应和谐,浑然一体,最终创造出完美的设计作品;设计师正是要不断的分析感受材料的性格和美感,掌握不同材料之间搭配表现的力度和规律,来完善自我的用材风格,运用材料语言以致炉火纯青的境界;肌理作为一个基本的因素在设计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们在创作中要善于利用它来创造出更为丰富的效果;根据不同的材料,根据不同的形式,有机地结合环境,创造性地编排各种设计因素,让设计更为精彩;。
论综合绘画的材料与肌理表现

论综合绘画的材料与肌理表现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艺术的创新,综合绘画发展至今经历了不同的绘画风格时期,并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材料表现语言与视觉美感传达。
综合绘画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综合绘画不是各个画种之间的一般意义上的“综合”表达,也不是单一技术层面的技法表现,而是各类不同画种具体表现在材料的综合运用与表现中的,综合绘画以其材料表现的多元化面貌让艺术家在艺术表现形式上进行大胆的尝试与探索,从而在创作中使得不同的新材料与新形式注入到画面当中,同时满足了信息化时代对艺术观念的多元化需求以及在当代艺术的影响下紧随当下时代艺术发展的多元化格局。
标签:综合绘画;材料;艺术创新;肌理等综合绘画是用“综合材料”作为绘画艺术的传播媒介从而达到综合性的绘画艺术表现,因此综合绘画也被称为“综合材料绘画”,材料作为物质属性在综合绘画的创作中产生了各自不同的绘画表现形式,既担当着综合绘画艺术的形式美的表达同时又是综合绘画艺术在肌理表现中最原始的传达元素。
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媒介又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艺术语言,尤其是在现代工业文明与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富有创造性的运用材料表现从而更为个性化的满足审美群体的审美需求无疑是与当代的艺术形式与时俱进。
具体呈现在综合绘画中的反映自我与观念的材料表现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现代艺术的出现,毕加索与布拉克在20世纪初的立体主义中开始运用报纸等新材料融入到其绘画创作当中,并将现成的材料进行拼贴和二次重新组合从而打破了传统绘画中色彩与形体的变化,将形作为取代色彩的表现要素从而建立了新的空间概念,这打破了传统绘画中固定的观察方法和构图形式,从而也在绘画的表现形式上开创了综合绘画在材料与肌理表现上的先河。
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与科技进步的快速步伐,不同的材料与肌理形式表现出不同的艺术观念,画面上不同的材料与肌理表现形式会赋予艺术家用不同的材料语言寻找自己内心世界的心理暗示,以及迎合了受当代艺术影响下艺术家寻求精神个性与独特风格的创作思路和审美取向。
小学美术《肌理》教案

-小组合作中,学生能够有效沟通、分工与协作,共同完成肌理创作作品。
举例解释:
-对于不同肌理制作技法的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展示、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在创作实践中,教师鼓励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尝试多种材料和方法,引导学生从失败中总结经验,逐步突破难点。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肌理相关的创作主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肌理制作的实验操作。学生将尝试使用拓印、刮画、揉纸等方法创作肌理作品。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肌理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其次,在时间安排上,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的时间相对紧张,有些学生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思考和创作。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后续的教学中适当调整时间分配,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践和讨论。
举例解释:
-通过展示和分析著名美术作品中的肌理运用,让学生直观感受肌理对作品视觉效果的重要性。
-教师演示拓印、刮画、揉纸等肌理制作技法,学生跟随练习,掌握基本技法要领。
-引导学生从生活和大自然中寻找肌理元素,培养观察力,提高对肌理美的欣赏能力。
2.教学难点
-理解不同肌理制作技法的特点及适用场景,能够灵活运用到创作中。
在学生小组讨论中,我尽量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交流、合作。从成果分享来看,学生们对于肌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然而,这节课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首先,我发现部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肌理制作技巧掌握不够熟练,导致创作过程中产生挫败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针对这一问题,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材质与肌理--教学案例.doc

《材质与肌理》的教学案例授课者: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金水中学李奕平一、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多感官地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艺术活动体验,来丰富独特的视觉感受。
本课程是一个单元的内容,将“欣赏·评述”、“造型·表现”与“设计·应用”相结合,是属“综合·探索”的单元性学习领域,其中第一课以“欣赏·评述”为主,第二课以“造型·表现”为主,适当结合“设计·应用”的学习内容。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将两课并为一个课时来完成该教学任务,通过教学引导,让学生在观察、发现、探求、制作的美术活动过程中,既了解材质、肌理等美术语言和形式美感和特点,又学习利用自然肌理和人造肌理来丰富美术作品的表现力。
二、教材分析本课学习的知识内容,是对美术特有语言——肌理的认识了解,主要通过肌理视觉材料观察和文字解析,让学生对肌理的形式特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引导学生围绕美的形式要求发表各人的见解与感受,进而揭示生活与美术的一种必然关系,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视觉审美要素,达到领会美术源于自然生活的基本涵义。
通过对肌理艺术作品的欣赏分析,了解肌理在各种艺术创作中的应用表现,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或探索课本中介绍的两种造肌理制作方法(拓印法、抗水法),让他们在动手实践过程中,获得操作经验和艺术创作乐趣,增强对艺术的感悟力和审美体验。
三、教学设计四、教学反思“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为因素”。
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
本课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即“感知——思维——知识——技能”,始终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竞赛等方式,吸引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自由地去发散思维、创造性地想象,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运用自己已掌握的工具材料,发挥全部技能去表达自己的美感和塑造自己喜爱的形象。
在课堂上同学们看到自己小组中一幅幅精美的作品,都雀跃不已,有学生说:“平时生活中并不怎么关注所谓的美,而今天肌理一课让我感到生活的美好、世界的美好!”还有学生说:“我第一次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成功真是一种享受!不要畏惧,其实我真的能行!”……我想,做为一名美术老师,能让学生在快乐中自主地学习并掌握知识,那就是我的快乐!五、案例点评:(点评人:欧阳碧玲)1、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
设计构成第四章 立体构成

6.线织面构成 线织面构成是指由直线构成的曲面,如圆锥体面、圆柱体面、螺旋体面等。以基 本线织面为基础,加上连接位置差异、运动方向变化等可得到变化无穷的线织面,如 下图所示。
三、面材的立体构成
(一)连续性面材构成
连续性面材构成是使用一个单独的面做起伏、卷曲、折叠、翻转等变化。不管面 形是几何形还是自由形,也不管造型是富有规律还是随意,连续性面材构成都能够体 现出面本身的连续意义,如下图所示。
(2)破坏 破坏有可能是破旧立新,也可能是对美好事物的损坏。破坏的力量来自于外力, 如撞击、火烧、冲击、腐蚀等。破坏所产生的新形态往往能产生令人震惊的视觉美感, 如下图所示。
(3)切割移位 形体的切割移位是指将基本形打散后再进行移位重新组合,以探索部分与整体间 的关系;或者将形体进行切割,来探索实体与空间的关系。切割移位后形成的新形态 具有更强的视觉吸引力,如下图所示。
特异韵律是在规律的变化中寻求突破,以造成视觉上的跳跃感,产生奇特的效果, 有强调的作用,如下图所示。
四、稳定与轻巧
立体形态中的稳定体现在物理稳定和心理稳定两个方面。物理稳定是指立体重心 落在合适的位置上,符合了稳定的条件,物体才不会倾倒,如下图(左)所示。心理 稳定是指立体外观的量感重心满足了人们视觉上的稳定感觉,它是人们心理需求的一 种反映,是一种主观的视觉重心的确定,如下图(中)所示。一般来说,当物体重心 位于物体总高的三分之一以上时,会给人以轻巧感,显得优雅、从容,如下图(右) 所示。
第三节 立体构成的造型形式与方法
一、半立体构成 二、线材立体构成 三、面材立体构成
四、体块立体构成 五、综合立体构成
一、半立体构成
(一)半立体构成的抽象表现
1.切折 切折是指将一个平面通过切、折两种手段形成半立体造型的构成手法。其制作简 单却富于变化。以纸材为例,常见的切折形式有不切多折、一切多折与多切多折,如 图下图所示。
制作肌理的常用材料有

制作肌理的常用材料有:(1)石灰粉。
可研制成细粉状和沙粒状,能与油画颜料混合使用,但不能添加过多,否则将减弱附着性。
(2)大理石粉。
类似石灰粉,但此石灰粉硬且重,不易磨碎。
(3)沙子。
使用前需用水清洗,易于油画颜料混合。
(4)赤铁粉。
需和油画颜料调和充分才能获得均匀的肌理。
不适合浓厚用法。
(5)其它。
玻璃、锯末、杂草等均匀使用。
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添加物,都会影响颜色的附着力。
若使用极多的添加物,可利用上光油增加此媒材的附着力,而且使表面产生光泽。
下面介绍几种制作肌理的简单方法:(1)利用大白粉或立德粉调白乳胶成膏状,利用画笔或画刀在需要的地方制作出斑驳的笔痕肌理,或将白粉膏涂于底层,用刀具、梳子、滚子等制作出所需要的肌理。
(2)将达玛或玛蒂树脂溶解于松节油再调和白颜料,达到一定粘稠度时再用画笔或大画刀在刮过胶的画布上制作理想的肌理。
松节油挥发后,铅白会很快变硬(约二分钟),因此要恰当地掌握时间,如果太迟,涂料变硬,肌理制作就难以进行。
(3)使用丙烯颜料或丙烯塑型膏制作肌理非常方便,因丙烯材料干得快,亦可以堆砌。
但如果在油底子或着色后的油膜上使用,丙烯颜料易剥落,所以使用前应先用砂纸打磨一下。
(4)作画过程中可以通过稀、稠、薄、厚等色彩变化,借用笔触与刀法直接做出凹凸不平的粗糙效果,或在颜料中掺入砂子、锯末、玻璃碎末、面包渣等颗粒状材料制作肌理。
如何借用肌理来表现物象的质感借用肌理作画,以求得视觉的满足是古典写实绘画常用的技法。
现代派画家更注重肌理,甚至将布片、草根、树叶等实物直接贴于画面之上。
这里介绍几种借用肌理表现物象质感的油画技巧:毛绒感:用小笔触有规律地点成一片或在铺好颜色的地方使用小笔杆、硬木棍等点出绒毛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罐子(张海峰)
折皱肌理
着小心翻动画面或吹气,使色
彩流动至满意位置,待画面干
后即可形成具有流动感的肌理 效果。
流彩写生(来源于网络)
② 首先在胶片、镜面、 水面等光滑的材料表面用色 料(需用油性颜料或水墨) 做好流动的色彩肌理,然后 用画纸覆盖其上,流动的色
彩肌理便被印在画纸上了。
画纸吸附肌理效果(易鸽)
五、喷洒法
① 喷绘法是指使用喷笔或牙刷等工具在画面上进行喷色或溅色,
三、熏灸法
熏灸法是指用火焰和烟雾熏烤,使纸的表面产生的一种自然纹理。
① 用火将纸片烧出物体的形状,再பைடு நூலகம்在纸板上。
熏灸法产生的肌理效果(杨健)
② 用画笔工具在烟熏过的纸上作画,再对烟熏的痕迹做适当处理。
熏灸法产生的肌理效果(杨健)
四、流彩法
① 首先用适量的清水打湿 需要处理的部分,然后将含有
一定水分的色料置于其中,接
窗格的肌理
石头的纹理图
树木的纹理
草帽的肌理
第二节 肌理的制作方法
一、描绘法
描绘法指的是用笔进行自由描绘或规律描绘所产生的肌理效果。
描绘的线型肌理(来源于网络)
手绘肌理(来源于网络)
二、拓印法
拓印法是指将一个凹凸不平的物体的表面纹样印在另一个平面上 所构成的肌理效果。
贝壳(来源于网络)
瓦当(来源于网络)
第四章 材料与肌理
第一节 材料与肌理概述 第二节 肌理的制作方法
第一节 材料与肌理概述
肌理指向的是物象的表面特征,物体表面的纹理、质地、光泽、
痕迹、颗粒及其表层的组织、排列、构造都包含在肌理的范畴之内。
肌理分为自然肌理和人工肌理两大类,自然肌理有大理石的纹理、 木材的纹理等;人工肌理是人类在认识自然肌理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
白马与少女(黄作林)
渲染法(曹吉岗)
七、拼贴法
将各种不同材质的材料按照需要进 行拼接、粘贴在同一画面上即为拼贴法。
动物(周锦明) 蝌蚪(刘洋)
八、刮擦法
刮擦法是指用枯笔、海绵、橡皮、 布料等带有阻力的、粗糙的材料沾取少
许色料摩擦画面,或用砂纸、牙刷等工
具摩擦画面,造成一种较为朦胧、陈旧
的效果。
植物(王靖飞)
所形成的色点细腻且均匀。
喷绘肌理效果
② 洒色法是指用毛笔、海绵等工具沾取色料并洒在画面所需之 处,以达到一种不规则的点状肌理效果。
泼洒的肌理效果(杰克逊· 波洛克)
六、渲染法
渲染法是指在画纸、画布或木板上用石膏粉调和白乳胶做好底层 的笔触和肌理,接着敷以色料层层渲染,以使之前做好的肌理效果显 露出来。
也可以在已有颜色的表面直接用某种硬物或尖状物刮刻画面,但 需依据纸张的质地及厚度来把握刮刻的力度,避免划破纸张。
陕北风光(丁建国)
九、复印法
复印法是较为快捷的一种方法,可利用现有资料进行多次复印,
在不断地剪接与复印中达到预期的肌理效果。
记忆中的风景(杨悦)
照片复印肌理
十、折皱法
折皱法是指将画面按需要揉、折产生皱褶,再敷以色料作画,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