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上腹部疼痛不一定是胃病

合集下载

如何预防上腹部隐痛?上腹部隐痛的原因

如何预防上腹部隐痛?上腹部隐痛的原因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如何预防上腹部隐痛?上腹部隐痛的原因
导语:腹部疼痛的病因有很多,有些是剧烈的疼痛,有些则是渐渐的隐痛,疼痛感不同,疼痛的位置不同,病因也不尽相同,那么上腹部隐痛是怎么回事呢
腹部疼痛的病因有很多,有些是剧烈的疼痛,有些则是渐渐的隐痛,疼痛感不同,疼痛的位置不同,病因也不尽相同,那么上腹部隐痛是怎么回事呢?
上腹部隐痛的原因
上腹部隐痛会有几种可能性,比如说胃炎、肠炎、胆囊炎、胃穿孔、肠穿孔、胆囊穿孔、肠梗阻、蛔虫、异位妊娠劈裂、胃痉挛、长颈鹿、铅中毒等等,这些疾病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胃部疾病,胃疼几乎人人都出现过,饮食不当、生气都有可能造成上腹部隐痛。

上腹部隐痛不能吃什么?
1、不要吃坚硬的食物:坚硬的食物不容易消化,进入到胃部之后会增加胃部的负担,不容易消化。

2、不要吃寒凉的食物:凉性的食物以及冷饮类的食物进入到胃部之后会让胃部受到刺激,引起痉挛等不适之症,容易出现上腹部隐痛的感觉。

3、不要吃过辣的食物:胃部不好的人一定要减少吃辣椒的频率,就连没有胃部的人吃了过辣的时候之后都会给胃部造成一定的不适,出现上腹部隐痛的情况。

4、不要经常喝咖啡:咖啡、茶这类饮品口感非常的好,但如果引用不当是会刺激胃的,没有喝咖啡不要超过2杯,喝茶也要分喝哪一种茶,胃不好的人尽量喝发酵类的茶种。

上腹部隐痛的出现并非是一件小的事情,有可能也是癌症的征兆,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不要轻视上腹部任何隐痛

不要轻视上腹部任何隐痛

不要轻视上腹部任何隐痛当出现腹痛时,应及早就医找出致病原因,并针对病症接受适当的治疗,才是最正确的处理原则。

(腹部隐痛大多是偶发性的,导致患者经常会容易掉以轻心。

)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患者达 40万人,死亡达30万人,均居世界首位。

陕西省人民医院老年肿瘤科姚淑莲表示,胃癌有“三高三低”: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转移率高;早诊断率低,切除率低,5年生存率低。

一些慢性良性胃部疾患,如胃息肉、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等也可能会变成胃癌。

西北地区的发病率最高。

由于近半数早期胃癌病人没有临床症状,仅部分有轻度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轻微饱胀、疼痛、恶心、泛酸、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等并非胃癌特有的症状,很容易被忽视。

不要轻视上腹部的任何隐痛。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腹部的病变与腹痛部位存在着对应关系。

一般按腹部器官所在,腹部可以肚脐为中心,画分为右上、右下、左上、左下等四个区域,而依腹痛发生部位来看,可分为左上腹痛、右上腹痛、左下腹痛、右下腹痛和腹中央痛等几种。

如果是右上腹痛,须考虑是肝脏、胆囊、胆道、胰脏、十二指肠、右肾、大肠右段等问题;右下腹痛需要想到的是盲肠、阑尾、右卵巢及输卵管、右输尿管等;左上腹痛可能是胃、脾脏、胰脏、左肾、大肠左段;左下腹痛则可能是乙状结肠、左卵巢及输卵管、左输尿管等;若是肚脐周围疼痛,主要表示为小肠疾病。

此外,有时也可能出现整个腹腔的广泛性疼痛,此情形通常是腹膜受到某种原因刺激而发炎,例如:溃疡穿孔、子宫外孕破裂、内出血。

疼痛开始于上腹中央,24小时内逐渐移行至右下方且愈来愈痛,就是盲肠炎的重要迹象;疼痛部位原本在右上方,渐渐延伸到右后方的肩胛骨下面,则可能是胆囊、胆结石的问题。

女性下腹部隐痛的原因有以下9种可能:1、下腹疼发生的时间:弓I起下腹部隐痛的原因有很多,按照时间进行说明,在月经中期发生一时性的短时间一侧下腹疼,可能为排卵性疼痛。

可能为排卵性疼痛。

月经期腹痛可能是由于原发性痛经或子宫膜异位症引起。

肚子上腹部正中间隐痛按压疼

肚子上腹部正中间隐痛按压疼

肚子上腹部正中间隐痛按压疼肚子上腹部正中间的部位主要有胃、胰腺、肝脏等,因此肚子上腹部正中间隐痛按压疼,主要可能与胃部、胰腺、肝脏等部位出现疾病有关。

由于疼痛部位可能出现偏移,因此,当胆囊出现疾病时,可能也会造成肚子上腹部正中间的疼痛。

1、胃部疾病:如胃炎、胃溃疡、胃出血等,当发生胃炎和胃溃疡时,提示胃黏膜已经存在炎症,此时会产生疼痛感,此时若按压肚子上腹部正中间,会使胃黏膜和食物接触,食物对胃黏膜产生刺激,导致出现按压痛。

若出现胃出血合并其他胃部疾病时,也可能会造成胃部的隐痛,通常需要遵医嘱服用药物进行对因治疗,如果是胃溃疡,可以服用抑酸、保护胃黏膜的药物。

如果是细菌性胃炎,需要遵医嘱使用庆大霉素、诺氟沙星等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2、胰腺疾病:由于胰腺处于人体的上腹部,当患有胰腺疾病时,也可能出现肚子上腹部正中间隐痛按压疼,例如当患者患有胰腺炎等疾病时,除了隐痛、压痛,还可能会出现持续性的上腹部疼痛,并且疼痛呈放射状分布。

如果是急性胰腺炎,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奥美拉唑等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还可以服用哌替啶等镇痛解痉药物,以及头孢菌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病情严重时需要进行胰管减压术和胰腺切除术治疗;3、肝脏疾病:部分患者可能患有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也可能会造成上腹部正中间的隐痛和按压痛,患者还可能伴有乏力、食欲减退、蜘蛛痣等症状。

如果患者确诊为肝炎,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甘草酸制剂等保肝药物,还可以服用安络化纤丸等抗纤维化的药物进行治疗;4、胆囊疾病:胆囊位于人体的右上腹,但胆囊发生疾病时,如胆囊炎、胆囊穿孔等,其疼痛位置会发生一些偏移,在肚子上腹部正中间产生痛感。

胆囊炎患者需要服用利胆药物,比如利胆片、去氧胆酸片,还可以服用甲硝唑等抗生素药物进行积极治疗,避免胆囊炎引发胆囊穿孔等严重症状;5、结肠疾病:横结肠起于结肠右曲,位于上腹部,如果患者出现横结肠痉挛,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腹部正中间的隐痛或按压痛。

【上腹部疼痛≠胃病】 揉腹部的正确方法图解

【上腹部疼痛≠胃病】 揉腹部的正确方法图解

《【上腹部疼痛≠胃病】揉腹部的正确方法图解》摘要:今年55岁的岑先生因半个月来进食后上腹部不适、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多次去医院看病,不过由于已诊断明确,经过近3周的规范治疗,他的各项指标都接近正常了,上腹部疼痛症状消失,食欲也明显好转,那颗纠结的心也放下了,这次出现上腹部不适也没想到会是乙肝发作,只是一味地认为是胃病,去医院看消化内科,还暗示医生:我胃不好,医生只是开了治胃病的药给他今年55岁的岑先生因半个月来进食后上腹部不适、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多次去医院看病。

尽管看的专家不一样,给开的药也不尽相同,但是症状却丝毫没有减轻,体重也开始下降,后来还做过胃镜与肝胆B超,检查的结果也只是轻度的慢性胃炎与胆囊壁增厚,与他的症状不相符合。

最后通过肝功能检查才发现是乙型肝炎,转氨酶高达700多(正常值为55),立即住院治疗。

岑先生住院后,经进一步的血液检查,发现他的乙肝病毒DNA含量已达到2.55×108IU/ML(参考值:小于1000IU/ML),还有好几项相关指标都显示超出正常。

不过由于已诊断明确,经过近3周的规范治疗,他的各项指标都接近正常了,上腹部疼痛症状消失,食欲也明显好转,那颗纠结的心也放下了。

据岑先生回忆,自己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已有多年,因平时没有不适,所以一直以为自己只是一位普通的健康带病毒者,基本没有因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而做特别的保健以及定期的检查。

这次出现上腹部不适也没想到会是乙肝发作,只是一味地认为是胃病,去医院看消化内科,还暗示医生:我胃不好,医生只是开了治胃病的药给他。

由于症状越来越重,他就辗转多家医院,看了不同的专家,但是他的主诉都是说自己有胃病,上腹部不适,吃饭没胃口。

他去了多家医院,看了多位专家,症状还是越来越重,第20天才通过血液检查真正明确诊断。

通过岑先生看病的经历,我们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1 上腹部不适不一定都是胃病临床上,引发上腹部疼痛最常见疾病就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但并非引发上腹部疼痛的都是胃病,有时肝胆系统的炎症与早期肿瘤、胰腺的早期肿瘤及心肌梗死等疾病也常以上腹部疼痛为最初症状出现。

常见的胃病误区剖析

常见的胃病误区剖析

常见的胃病误区剖析胃是人体消化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器官,承担着消化食物的任务。

然而,很多人存在对胃病的误解,导致治疗不当或者预防措施不足。

本文将针对常见的胃病误区进行分析与剖析,并为读者提供正确的认识和应对方法。

一、误区一:吃得清淡就能预防胃病很多人错误地认为胃病主要是因为饮食过于油腻或刺激性食物引起的,所以只要保持饮食清淡即可预防胃病。

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实际上,导致胃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细菌感染、长期使用抗生素、精神紧张等。

即使饮食清淡了,若其他因素没有得到控制,仍有可能患上胃病。

合理饮食对于预防胃病确实非常重要,但更关键的是平衡营养摄入、规律进餐、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酒等。

此外,适量的运动和良好的心理状态也能减轻胃部不适感。

二、误区二:胃酸过多就是溃疡有些人会以为胃酸分泌过多一定是溃疡的症状,因而选择使用降酸药物来治疗。

然而,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正常情况下胃酸分泌是必须的,它有助于杀灭食物中的细菌、促进蛋白质消化和钙吸收。

只有当胃黏膜损伤或免疫功能出现问题时,才可能引起溃疡等问题。

如果误认为自己胃酸过多并随意使用抗酸药物,则可能带来反效果。

药物过度抑制胃酸分泌反而会导致营养吸收不良、钙代谢失衡、容易感染等问题。

正确方式应该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检查,明确诊断后再进行合理治疗。

切忌听信片面之词或自行乱用药物。

三、误区三:经常发作性上腹部疼痛必定是溃疡许多人经常感到上腹部饭后不适或疼痛,就自以为是溃疡病。

然而,这种观点并不准确。

上腹部的不适或者疼痛可能是许多原因导致的,包括胃食管反流、消化不良、胃轻度炎症等。

而且,像胆囊炎、肝结节、胰腺炎等问题也可能引起相关的不适感。

若仅凭借自己的主观感受进行判断,则容易误诊误治。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及时就医,通过医生的专业检查和诊断来确定具体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四、误区四:抑郁或焦虑导致消化系统紊乱现代社会中心理压力日益增大,很多人出现了各种心理问题。

有些人会出现进食不规律、食欲下降、消化系统紊乱等情况,并将之归罪于抑郁或焦虑。

左腹上部疼痛的原因

左腹上部疼痛的原因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左腹上部疼痛的原因导语: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左腹上部疼痛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肠胃消化不好或者肠胃炎等引起的,所以我们建议患者应该要进行胃镜检查。

如果我们检查出来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左腹上部疼痛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肠胃消化不好或者肠胃炎等引起的,所以我们建议患者应该要进行胃镜检查。

如果我们检查出来是因为肠胃炎,我们建议患者应该要注意一下自己的饮食问题,多食用一些清淡的食物。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左腹上部疼痛的原因有哪些吧。

左上腹是胃所在地(胃大部分在左上腹,小部分在右上腹),左腹上部也就是靠近肋骨的那里常常会隐隐作痛,然后吃好饭后,右腹就会隐隐作痛,这种症状最常见的疾病的就是胃炎。

当然,胃溃疡也是餐后疼痛的症状,而十二指肠溃疡饥饿时痛,而餐后疼痛缓解。

但是,许多胆囊炎患者的病症与胃病的症状相似,常会误以为是胃病,而当胃病来治疗,结果常常达不到疗效。

腹痛可能是胃肠消化器官肝、胆、胰腺疾病,妇科疾病或泌尿生殖器官的毛病。

轻微的腹痛多半是消化不良等胃肠道小毛病所引起的。

持续性严重的腹痛且无腹泻可能是十分严重的疾病。

腹痛又有呕吐,吐了之后腹痛并未减轻,腹部软软地膨胀,或者病人昏昏欲睡。

可能是胃炎或者消化道溃疡导致的。

最好做胃镜检查看看。

建议口服藿香冲剂,兰索拉唑,胶体果胶铋胶囊,654-2,克拉霉素试试,看消化内科正规治疗。

一定在当地医生开处方治疗。

而且好转后一定要巩固一定的时间啊。

一定要禁烟,酒,咖啡,茶,生冷,辛辣食物。

左腹上方疼痛并不一定就是肝病。

肝大部份位于右上腹,少部份位于左上腹。

由于腹痛的部位通常为病变所在的部位,因此根据您所说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男性左上腹部隐隐作痛是什么原因导致

男性左上腹部隐隐作痛是什么原因导致

男性左上腹部隐隐作痛是什么原
因导致
男性出现左上腹部隐隐作痛,最常见的原因是以下几种:
1、脾脏疾病,如脾脏脓肿、脾脏肿瘤、肝硬化引起脾脏增大,血液系统疾病引起脾脏增大,比如白血病等都会导致左上腹部出现隐隐作痛,建议患者完善血常规检查、肝功检查、腹部CT检查协助诊断。

2、胰腺疾病,主要是指胰体尾部发生病变,比如胰体尾部肿瘤、胰体尾部炎症等可引起患者左上腹部隐隐作痛,建议患者完善淀粉酶检查、腹部CT检查协助诊断。

3.结直肠肿瘤,主要指结肠癌。

一般表现为左上腹隐痛,便血,腹泻,急性腹泻后有沉重感。

建议改进肿瘤标志物和结肠镜检查。

4.如果患者有大肠炎症,会出现左上腹隐痛,常伴有腹泻,严重者可出现血便。

建议提高常规大便检查和肠镜检查。

胃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胃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胃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胃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和痛苦。

了解胃病的早期症状对于及时发现和治疗胃病至关重要。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胃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首先,胃痛是胃病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

这种疼痛的感觉可能多种多样,有的是隐隐作痛,有的则是刺痛、绞痛或者灼痛。

疼痛的部位通常在上腹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窝”处。

疼痛的发作可能没有规律,有时在饭后,有时在空腹时;有时持续时间较短,有时则会持续较长时间。

如果胃痛频繁发作,且疼痛程度逐渐加重,就需要引起重视了。

胃胀也是胃病的早期表现之一。

患者会感觉到胃部有饱胀感,好像吃进去的食物没有消化,一直堆积在胃里。

即使没有吃多少东西,也会有这种感觉。

同时,可能还会伴有嗳气,就是俗称的“打饱嗝”,这是胃内气体增多,通过食管排出的一种表现。

恶心和呕吐也是胃病早期可能出现的症状。

当胃的功能出现异常时,胃无法正常容纳和消化食物,就可能导致恶心和呕吐的发生。

呕吐物可能是未消化的食物、胃液或者胆汁。

如果恶心呕吐的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其他不适,如腹痛、发热等,应及时就医。

食欲不振也是胃病的一个常见早期信号。

患者可能会对食物失去兴趣,或者吃一点就感觉饱了。

这是因为胃部的病变影响了消化功能,导致身体对食物的需求减少。

长期的食欲不振可能会导致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等问题。

反酸也是胃病的常见症状之一。

胃内的酸性物质反流到食管,会引起胸口后的烧灼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烧心”。

这种感觉通常在饭后或者平卧时更加明显。

除了上述症状,胃病患者还可能出现口臭的问题。

这是由于胃内食物消化不良,产生异味,通过口腔散发出来。

此外,如果胃病导致胃黏膜出血,患者可能会出现呕血或者黑便的情况。

呕出的血液可能是鲜红色或者咖啡色,黑便则是由于血液在肠道内经过消化作用而变成黑色。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胃病,其早期症状可能会有所不同。

例如,胃炎患者可能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腹胀、恶心等;胃溃疡患者的疼痛往往具有规律性,多在饭后一段时间出现;而胃癌的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会出现体重明显下降、贫血等严重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腹部疼痛不一定都是胃病
今年50岁的柳先生因近半个月来进食后上腹部不适、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而多次去多家医院看病。

尽管看病的专家不一样,给开的药也不尽相同,但是症状却丝毫没有减轻,体重也开始下降,后来还做过胃镜与肝胆B超,检查的结果也只是轻度的慢性胃炎与胆囊壁增厚,与他的症状不相符合。

最后通过肝功能检查才发现是乙型肝炎,转氨酶高达700多(正常值为55),立即住院治疗。

柳先生住院后,经进一步的血液检查,发现他的乙肝病毒DNA 含量已达到2.55×108IU/ML(参考值:小于1000 IU/ML),还有好几项相关指标都显示超出正常。

不过由于已诊断明确,经过近3周的规范治疗,他的各项指标都接近正常了,上腹部疼痛症状早已消失,食欲也明显好转,他那颗纠结的心也放下了。

据柳先生自己回忆,他发现自己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已有多年,因平时都没有任何不适,所以一直以为自己只是一位普通的健康带菌者,基本没有因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而做特别的保健以及定期的检查。

这次出现上腹部不适也压根没想到会是乙肝发作,只是一味地认为是胃病,去医院看病就看消化内科,还暗示医师:我胃不好,医师有时也易被患者的主诉误导,只是开了治胃病的药给他。

由于症状越来越重,他就辗转多家医院,看了不同的专家,但是他的主诉都是说自己有胃病,上腹部不适,吃饭没胃口。

就这样,他辗转了多家医院,看了多位专家,症状还是越来越重,到了近20天才通过血液检查真正明确诊断。

通过柳先生看病的经历,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1. 上腹部疼痛不适不一定都是胃病
临床上,引发上腹部疼痛的最常见疾病就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

但并非引发上腹部疼痛的都是胃病,有时肝胆系统的炎症与早期肿瘤、胰腺的早期肿瘤及心肌梗死等疾病也常以上腹部疼痛为最初症状出现。

尤其是乙型肝炎,由于其多数没有黄疸,所以早期常被误诊为胃炎或胃溃疡。

所以患者看病一定要讲明原有的病史,主诉时注重讲自己主要临床表现,而不要轻易给自己下诊断。

2.患者看门诊也要找专一的专家。

由于门诊医生流动性很强,所以一般医院同一诊室内不同时间段的坐诊医生都是不同的,很多患者看病就只认诊室不任人。

其实这是很不好的就医习惯,因为很多疾病的发生原因及发病初期的临床表现都是相当复杂的,一次性明确诊断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医生给患者看病,第一次也只是按自己的经验对患者的病情有个初步印象,若症状好转,他会按原来的思路对下一步的治疗做进一步的完善;若经过治疗疗效不明显,第二次就诊时会对调整思路,做进一步的诊断,同时调整用药。

若是患者每次看病选的都是新的医生,反而不利于疾病的及时诊断。

一般医院出诊门诊的医生疾病上都有固定的时间,而且一般疾病医生开给患者的药物也是一周为一疗程。

因此特建议一些诊断没明确的患者要固定找专家,连续看2-3次,若实在不明确诊断,医生自己也会建议你到其他专科会诊,这样就容易将一些早期易误诊
的疾病及早诊断明确,及时介入规范的治疗,将身体的损害减低到最低程度。

3.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要注重自我检查,及时发现病情波动,及早介入治疗。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肝炎的发生率要比正常人高出好几倍,因此应每年至少检查1次肝功能、乙肝两对半和乙肝病毒DNA,根据具体病情适时检查 B超检查、肝纤维化指标和甲胎蛋白(AFP)等,若身体出现浑身乏力,肝区出现隐痛等,因警惕是乙肝进入活动期,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接受正规治疗。

在门诊,像柳先生这样的“曲折”就诊经历不在少数,其主要原因是很多疾病的初期表现不典型,给及时诊断带来一定的难度;而患者在就诊时的专家选择、患者的病史汇报要点、医患之间的沟通技巧等也对疾病的早期明确诊断起到一定的作用。

希望通过本文引导广大患者科学就诊,及早明确诊断,使疾病对身体产生的损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王卫康(作者系温州市二医副主任护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