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史(七) 明清时期(上)

合集下载

历史知识点背诵初中

历史知识点背诵初中

历史知识点背诵初中一、中国古代史1. 夏朝(约公元前 2070 年约公元前 1600 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2. 商朝(约公元前 1600 年公元前 1046 年)青铜铸造业发达,代表性青铜器如司母戊鼎。

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3. 西周(公元前 1046 年公元前 771 年)实行分封制,巩固了统治。

4. 春秋战国(公元前 770 年公元前 221 年)春秋时期,诸侯争霸,齐桓公是第一个霸主。

战国时期,七雄并立,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渐强大。

5. 秦朝(公元前 221 年公元前 207 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

6. 汉朝西汉:汉武帝时期,实现大一统,在政治上推行“推恩令”,在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7. 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鼎立:魏、蜀、吴。

西晋短暂统一。

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8. 隋朝(581 年 618 年)隋文帝统一全国。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

9. 唐朝(618 年 907 年)唐太宗“贞观之治”,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玄宗“开元盛世”。

科举制度的完善。

10. 宋朝北宋:赵匡胤建立,加强中央集权。

南宋:偏安江南。

11. 元朝(1271 年 1368 年)忽必烈建立,实行行省制度。

12. 明朝(1368 年 1644 年)加强皇权,废除丞相制度。

郑和下西洋。

13. 清朝(1636 年 1912 年)康乾盛世。

闭关锁国政策。

二、中国近代史1. 鸦片战争(1840 年 1842 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签订《南京条约》,开放通商口岸等。

2.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 年 10 年)火烧圆明园。

3. 太平天国运动(1851 年 14 年)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4. 洋务运动(19 世纪 60 90 年代)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是一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初中明清历史教案

初中明清历史教案

初中明清历史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2. 掌握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3.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明清时期的政治与社会变革。

2. 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商业繁荣。

3. 明清时期的文化艺术成就。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简要介绍明朝的建立和早期政治状况。

2. 提问:同学们知道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吗?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请学生翻到教材第X页,阅读关于明清时期政治与社会变革的内容。

2. 学生自主学习,记录下关键词和重要信息。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明清时期的政治与社会变革,包括皇帝的权力加强、科举制度的改革等。

2. 分析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商业繁荣,如农业生产的提高、手工业的发展、海外贸易的兴起等。

3. 探讨明清时期的文化艺术成就,如文学、绘画、建筑等方面的特点和贡献。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话题进行讨论。

2. 话题选择:明清时期的政治变革、经济发展、文化艺术等。

3. 小组讨论,并准备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讨论结果。

五、分享与总结(5分钟)1. 各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和观点。

2.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明清时期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3.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明清时期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理解?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2. 学生作业和考试成绩,考察对明清时期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教学资源:1. 教材《初中历史》第X册。

2. 教学PPT或图片资料。

备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和顺序可根据教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7上历史知识点电子版

7上历史知识点电子版

7上历史知识点电子版在中国的初中历史教学中,七年级上册通常涵盖了中国古代史的基础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概述:1. 原始社会:- 原始人群:元谋人、北京人等。

- 氏族公社时期:河姆渡文化、半坡文化等。

2. 夏商周时期:- 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大禹治水。

- 商朝:青铜器文化,甲骨文的发现。

- 西周:分封制,周公制礼。

3.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等。

-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 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的兴起。

4. 秦朝:- 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中央集权。

- 长城的修建,焚书坑儒。

5. 汉朝:- 西汉:汉武帝时期的文景之治,张骞出使西域。

- 东汉:光武帝刘秀的中兴,丝绸之路的开通。

6.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魏、蜀、吴。

- 两晋:西晋的短暂统一,东晋的南渡。

- 南北朝:南朝的宋、齐、梁、陈,北朝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7. 隋唐时期:- 隋朝:隋文帝、隋炀帝,大运河的开凿。

- 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科举制度的完善。

8. 五代十国与宋元时期:- 五代十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 宋朝:北宋、南宋,经济文化的繁荣。

- 元朝:蒙古族的统治,元曲的兴起。

9. 明清时期:- 明朝:朱元璋建立,郑和下西洋。

- 清朝:康乾盛世,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10. 重要历史事件:- 黄帝、尧舜禹的传说。

- 商鞅变法,秦始皇统一六国。

- 汉武帝时期的对外扩张。

- 唐朝的开放政策,玄奘西行。

- 宋朝的科技发明,如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 元朝的民族融合。

- 明清时期的农民起义,如明末的李自成起义,清末的太平天国运动。

11. 重要历史人物:-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等帝王。

- 孔子、老子、墨子等思想家。

- 王羲之、李白、杜甫等文学家。

- 诸葛亮、岳飞、文天祥等名将。

12. 重要历史文献:- 《史记》、《汉书》、《三国志》等史书。

- 《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等文学作品。

中国古代史明清

中国古代史明清

中国古代史明清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涵盖了明朝和清朝两个朝代。

在这段历史时期中,中国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变革。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进行探讨。

一、政治明清时期,中国政治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明朝时期,朝廷政治内外部斗争频繁,导致了朝政的腐败和社会的动荡。

明朝中后期,朝廷逐渐衰落,边患频仍,而清朝于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了新的政权。

在政治制度方面,明朝实行的是皇帝专制制度,权力高度集中在皇帝手中。

而清朝则采用了满族统治者为核心的政治体制,实行宗法制的封建主义国家模式。

两个朝代的政治体制都具有一定的特点和优缺点,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经济明清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也经历了明显的变化。

明朝时期,中国经济繁荣,商业贸易蓬勃发展,丝绸之路的传统贸易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明朝中后期,国际贸易逐渐受到西方殖民势力的冲击,国内经济状况逐渐恶化。

而清朝则在经济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

清朝建立了“长短粮物价及其税役制度”,推行牛羊耕种法,改善了农业生产力;同时,清朝大力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商业繁荣。

清朝的经济政策和措施,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社会明清时期,中国社会也发生了显著的变迁。

明朝时期,社会风气尚重义理,封建礼教严厉。

但随着朝政腐败和社会动荡,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社会阶级分化也进一步加剧。

而清朝在统治中国后,为了巩固统治地位,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化、教育和宗教政策,以提高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

清朝实行“差役制度”,加强对社会的控制和管理,但也加剧了社会矛盾。

毕竟,清朝的统治是通过武力征服而来的,对于汉族人民的影响和接受程度也不同。

四、文化明清时期,中国的文化也经历了繁荣和转变。

明朝时期,自然科学、历史学、地理学等知识的传播逐渐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

散文、戏剧、诗歌等文学形式也蓬勃发展,并产生了一批杰出的作品和文人。

而清朝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变革。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治和国民经济的破坏
II级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开始三大改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过程中的失误“文化大革命”
III级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进程中的成就与失误
II级
早期国家的制度早期政治制度的改革
III级
早期国家的产生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统一国家的建立
I级
秦兼并六国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陈胜吴广起义汉武帝大一统张骞通西域
II级
秦朝建立统一国家秦始皇汉武帝丝绸之路
III级
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巩固汉朝中外交流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I级
三国鼎立的形成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人口南迁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往
(一)中国古代史(初中历史课程标准)
主题
标准要求
内容
中华文明的起源
I级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炎帝黄帝尧、舜、禹
II级
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类文化遗存中国原始农耕文化遗址中国古史传说
III级
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传说和史实的区别中国远古文化的起源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I级
夏朝的建立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商朝的建立西周的建立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
II级
中国的局部抗战西安事变日本军国主义的暴行中华民族全面抗战
III级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I级
重庆谈判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
II级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族的斗争国民党独裁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攻击

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知识纵览

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知识纵览

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知识纵览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迁徙- 人类的起源与迁徙- 旧石器时代的生活- 新石器时代的农业与手工业-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第二单元:古代国家与帝国的兴衰- 古代国家的形成- 古埃及的兴衰- 古巴比伦的兴衰- 古印度的兴衰- 古中国的兴衰第三单元:封建社会与帝国统一- 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秦朝的统一与变革- 汉朝的兴起与繁荣- 罗马帝国的统一与衰落第四单元:世界两大古代文明- 希腊古代文明的兴起- 希腊城邦与雅典民主- 罗马古代文明的兴起- 罗马帝国的疆域与制度第五单元:东晋南北朝与隋唐王朝- 东晋南北朝的分裂与统一- 隋朝的统一与变革- 唐朝的开创与繁荣- 唐朝的政治制度与文化成就第六单元:宋元明清的政治与文化- 宋朝的政治与文化- 元朝的统一与变革- 明朝的兴起与繁荣- 清朝的建立与衰落第七单元:世界古代文明的交流- 丝绸之路的开辟与繁荣- 汉代与罗马的交往- 唐代与阿拉伯的交往- 蒙古帝国的统一与交流第八单元: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唐宋时期的文化交流- 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 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 文化的多样性与共享第九单元:中国古代科技与发明- 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 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发明- 火药与指南针的应用- 中国古代航海技术的发展第十单元:世界古代科技与发明- 印度古代科技的成就- 希腊古代科技的成就- 罗马古代科技的成就- 古代科技的传播与影响第十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业与手工业-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兴起- 农业与手工业的变革与发展- 农业与手工业的重要性与影响第十二单元:中国古代的商业与城市- 商业与城市的兴起与发展- 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与规模- 中国古代城市的特点与功能- 商业与城市的繁荣与衰落第十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政治与社会- 近代中国政治的变革与抗争- 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与思潮- 近代中国的民主与科学- 近代中国的社会问题与发展第十四单元:近代中国的经济与文化- 近代中国经济的变革与发展- 近代中国的科学与文化- 近代中国的教育与媒体- 近代中国的艺术与文学第十五单元:二十世纪的中国- 中国的革命与建设-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 中国的现代化与全球化- 中国的文化与价值观第十六单元:世界的变化与发展- 世界两大战争及其影响- 冷战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世界的经济与科技发展- 世界的文化多样性与交流。

中国明清历史知识点

中国明清历史知识点

中国明清历史知识点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历史时期,这段时间内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革和事件。

下面是有关中国明清历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明朝的建立:明朝是由朱元璋创建的,他在1368年推翻了蒙古人的统治,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民族统一的大一统王朝。

明朝的政权持续了277年,期间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皇帝,如明太祖、明成祖等。

2. 文化繁荣: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明成祖时期是明朝文化的黄金时期。

明成祖推行了永乐大典的编纂工作,对于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明末的四大文学家文化,分别是杨升庵、万历特辑、冯梦龙、萨都剌。

3. 探险和海外贸易:明朝是中国历史上进行大规模海外贸易和探险的时期之一。

明朝的郑和将军七下西洋,首次使中国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外交联系,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和贸易范围。

明朝还颁布了禁海令,限制海外贸易,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明朝后期的阻碍。

4. 科举制度:明朝坚持了科举制度的实施,通过考试选拔官员。

科举制度为普通人提供了实现社会流动性的机会,使得许多穷苦人家的子弟有机会通过努力学习进入官僚体系,得以改变命运。

科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会的稳定和政治的廉洁度。

5. 长城的修建:明朝以来,明朝重修长城,以防御北方的蒙古人和其他异族的入侵。

明朝的长城从东北一直延伸到西北,成为中国防御工事的代表。

明朝也因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修建而陷入财政困境。

6. 清朝的建立:明朝在1644年被满洲人入侵,朱翊钧自杀后明朝灭亡,清朝建立。

清朝是由满洲人建立的,他们采取了多种手段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如推行“剃发易服”政策、设立“士绅不重复世”等措施。

其统治期间,中国发生了康乾盛世。

7. 满洲人的八旗制度:清朝以满人为核心,实行了八旗制度。

八旗分为正、副旗,是清军的旗帜和根据地,也是清朝政权的首要标志。

八旗中主要的人物都是满洲贵族,他们在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享有特权。

8. 郑成功:郑成功是明末清初的一个重要历史人物,他是郑和的后代。

初中中考历史科考试内容(三年汇编)

初中中考历史科考试内容(三年汇编)

初中中考历史科考试内容古代历史:占30%,近现代历史:占70%,中国史和世界史的比例为6:4。

(一)中国古代史1、中华文明的起源北京人、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炎帝、黄帝、尧、舜、禹的传说2、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夏朝的建立,夏、商、西周的更替,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3、统一国家的建立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统一国家的历史影响;陈胜吴广起义;文景之治;汉武帝及其评价,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4、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鼎立,人口南迁、民族交往与江南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5、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科举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对唐太宗、武则天的评价;唐与吐蕃的交往,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6、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南方经济的繁荣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辽、金、西夏、宋等政权的并立,岳飞;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建立,元对西藏的管辖7、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清时期的专制统治,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加强对边疆的管辖8、科学技术祖冲之、华佗、张仲景、李时珍;司母戊鼎,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故宫,四大发明9、思想文化汉字的演变,孔子,百家争鸣,史记的资治通鉴;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古代书法(二)中国近代史1、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林则徐和虎门销烟,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及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影响,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太平天国运动(农民起义),左宗棠收复新疆。

2、近代化的起步洋务派与洋务运动,百日维新,孙中山与辛亥革命,陈独秀、胡适与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历史意义,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4、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5、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6、经济和社会生活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以来社会习俗的变化7、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詹天佑、魏源、鲁迅等(三)中国现代史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2、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大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的作用与影响,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理论,重要的法律4、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科学构想与香港、澳门回归5、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席位,参与亚太经合组织活动,中美建交6、科技、教育与文化两弹一星,科教兴国战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知识过关
中国古代史(七)明清时期(上)
1、①明朝建立的时间、皇帝、都城分别是什么?(3分)
②明朝是如何灭亡的?(1分)
③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有哪些?(4分)
④八股取士的表现和负面影响是什么?(4分)
2、①清朝建立时间是什么?(1分)什么时候统一全国?(1分)统一后都城在哪里?(1分)
②雍正时为了强化皇权设置了什么机构?(1分)
③为了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实行什么措施?(1分)有何危害性?(2分)
3、①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是什么?(2分)
②目的是什么?(1分)
③起止时间是什么?(2分)
④最远到达地点在哪里?(1分)
⑤特点、地位是什么?(1分)
⑥影响是什么?(2分)
4、①明朝末年,哪个国家侵占台湾,在台湾实行殖民统治?(1分)
②郑成功是在哪一年收复台湾的?(1分)
③应如何评价郑成功?(2分)
5、①清军是在哪一年入台的?(1分)1684年在台湾设置了什么机构管理台湾?(1分)哪一年台湾成为一个行省?(1分)
②台湾府设置的历史作用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①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应天府(南京)
②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进北京,明朝皇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明朝灭亡。

③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丞相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设殿阁大学士,设立内阁;设立厂卫特务机构监视官民;科举考试采取八股取士
④表现:考试范围为“四书”“五经”,答题标准以朱熹《四书集注》为标准,文体格式为八股文。

负面影响:扼杀了人民的创造性,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2、①1636年;1644年;北京②军机处③大兴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3、①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造船技术发达,指南针的应用;远洋航海技术进步;航海家郑和的杰出才能。

②宣扬国威,加强与国外各国友好往来。

③1405-1433年
④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⑤特点:时间长,规模大,次数多,范围广;地位: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⑥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4、①荷兰②1662年③郑成功成功收复台湾打击了西方侵略势力,维护了祖国统一,他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同时,他进一步开发台湾,促进了民族融合,是开发台湾的先驱。

5、①1683年,台湾府,1885年
②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