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斗式提升机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斗式提升机安装规范

图 3-1 楼板预留孔示意图
表 3-2 安装楼板预留孔尺寸
型 TDTG TDTG TDTG TDTG TDTG TDTG TDTG TDTG TDTG 号 36/23 36/28 40/23 40/28 50/23 50/28 50/32 60/28 60/33
a
850
950
1100
1150
1350
4
Q/GF G011V1.0—2013
1. 铅垂线 2. 楼层面 3. 直角尺 4. 基准线 X 5. 基准线 Y 6. 机筒定位线 7. 楼层孔洞
图4-3 吊线示意图
4.2 机筒的安装
1) 机筒采用倒装法安装。安装机筒之前需将地面简易找平(可在地面铺设一张平板),避免地面 不平造成的设备损伤和装配困难。根据设备安装小样图清点安装该台提升机所需要的机筒, 按照从机头至机座的顺序,先将过渡机筒和平衡机筒在一层安装好(图 4-5),机筒法兰的连 接处不得有明显的错位和缝隙,并用单面胶或其他密封材料(宽 30mm,厚 3mm 以上)加以密封;
图4-4 地面找平
图4-5 过渡机筒和平衡机筒的安装
2) 根据表 4-2 选取合适的吊具,安装示意如图 4-6 所示,支撑吊具槽钢放置在安装机头的楼层; 表 4-2 吊具选用表
提升高度 h (m)
0<h≤35 h>35
支撑吊具的槽钢型号
[12.6 两根[12.6 的槽钢拼焊
电动葫芦吨位
电动葫芦与槽钢 联接用钢丝绳
图 4-12 双机筒定位、固定的过程
2) 单机筒定位方法如图 4-13 所示: ①、参照由 B→A 面的固定方法固定单机筒; ②、A、B 两面均固定后,需在 Y 向再加两根角钢加固;
1、初步定位
斗式提升机倒装加正装安装工法

斗式提升机倒装加正装安装工法斗式提升机倒装加正装安装工法文档一、引言斗式提升机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物料输送设备,常用于输送散状、粉状、小块状的物料。
斗式提升机倒装加正装安装工法是常用的安装方法之一,本文将系统地介绍该工法的具体步骤和要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该安装工法。
二、斗式提升机倒装加正装工法的步骤1. 准备工作(1)确定提升机的基础位置,确保基础坚实平整。
(2)准备斗式提升机的安装位置,避免与其他设备和管道冲突。
(3)根据提升机的尺寸和重量,准备相关的起重设备和辅助工具。
2. 倒置提升机(1)将提升机的外壳打开,暴露出内部构件。
(2)使用起重设备将提升机倒置过来,使之面向安装位置,并将其稳固地放置在基础上。
3. 检查与调整(1)检查提升机的各个部件是否完好,并修复或更换损坏的部件。
(2)检查提升机的底座是否水平,如不水平则使用调整器件进行校准。
4. 固定提升机(1)使用螺栓将提升机底座与基础固定,确保其稳固不动。
(2)根据需要,使用防震垫和防滑垫等装置,提高提升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 正装提升机(1)将提升机的外壳盖好,确保内部构件得到良好的保护。
(2)安装提升机的传动装置和电气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3)连接提升机的进料口和出料口,与输送管道进行连接,确保物料的顺利输送。
6. 调试与测试(1)对提升机进行系统调试,根据设备规格和使用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
(2)进行负荷测试,确认提升机在设计负荷范围内正常运行。
7. 安全防护与维护(1)安装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如防护罩、安全门等,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2)建立定期检查和维护制度,保持提升机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三、斗式提升机倒装加正装安装工法的要点1. 常规的安装前准备工作包括基础的规划和准备,倒置提升机需要使用起重设备,因此必要的起重设备和辅助工具要提前准备好。
2. 在倒置提升机时,要注意提升机的倒置方向和角度,确保其能够正常面向安装位置。
提升机安装技术要求

提升机安装技术要求
1. 安装基础:提升机的安装基础应牢固、平整,能够承受设备的重量和运行时的动态载荷。
基础的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并进行充分的地脚螺栓锚固。
2. 钢架结构:提升机的钢架结构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组装和安装,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
连接螺栓应紧固可靠,焊缝应饱满、无裂缝。
3. 驱动装置:提升机的驱动装置应安装在坚固的基础上,与传动系统连接可靠。
驱动装置的调试应按照制造商提供的说明书进行,确保运行平稳、无异响。
4. 绳索或链条:提升机的绳索或链条应选择合适的规格和材质,安装时应保证绳索或链条的张力均匀,无扭结、缠绕等现象。
5. 安全保护装置:提升机应配备完善的安全保护装置,如过载保护、限位保护、超速保护等。
这些装置的安装和调试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
6. 电气系统:提升机的电气系统应安装在防潮、防尘的环境中,电缆敷设应规范、整齐。
电气设备的接地应可靠,符合安全要求。
7. 调试与验收:在提升机安装完成后,应对设备进行全面的调试和试运行,检查各项技术指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总之,提升机的安装技术要求涉及到基础、结构、驱动、绳索、安全保护装置、电气系统等多个方面,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以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斗式提升机安装规范

图 4-1 线团和铅锤
图 4-2 墨斗
2) 定好铅垂线后用墨斗(如图 4-2)在每层楼层孔洞预埋处做两条醒目的标记线,两条标记线要 求垂直,用直角尺矫正,垂直度偏差要求小于 1mm;
3) 作机筒定位线,根据双机筒的两侧面宽度 a、b(表 4-1),以两条基准线为中心按 a、b 尺寸 等分定位,作 4 条定位线,要求尺寸偏差不超过 1mm; 表 4-1 机筒外形尺寸表(单位:mm)
10
Q/GF G011V1.0—2013
图 4-15 机头固定示意
11
Q/GF G011V1.0—2013
5) 机座的定位方式和机头相同,定位后需用水平尺将机座找平,然后将预制件底座与地面预埋 件之间垫实,垫实后将预制件底座与地面预埋件焊接牢固;
6) 整机定位时,需注意:机头、机筒位置微调时不能把调整工具直接作用在设备上,需在设备 上垫一块木质材料,以免损伤设备;
1) 提升机的安装小样图、装箱单、使型号、规格和数量应与设备装箱清单相符合;
1
表 3-1 提升机对应畚斗、皮带型号
Q/GF G011V1.0—2013
3) 设备应无变形、损伤和锈蚀,包装应良好; 4) 设备存放地应平坦、干燥,尽量放置在室内,如露天放置,请做好防雨措施;
3.2 安装前检查
1) 设备安装前,将提升机各部件根据设备安装小样图进行分类,提升机机头需放置在其安装楼 层,中间段放置在一层,机座的放置根据工艺设计而定,有地下室时机座放置在地下室,否 则放置在一层。安放时注意对设备的保护,避免由于撞击、擦碰而损伤设备;
2) 根据图 3-1 和表 3-2 检查各楼层的提升机孔洞,确保安装时顺畅、无遮挡。并查看孔洞四周 有无预埋件,否则需要在孔洞四周固定 L50×50×5 角钢,方便以后机筒的固定;
斗式提升机安装步骤

全面详细的斗提机、斗式提升机安装步骤发布日期:2013-1-21斗提机、斗式提升机是水泥厂的主要垂直输送设备,其特点是提升量大,提升高度高,一般提升高度为20-40m,能耗低,操作维修简单,使用寿命长,占地面积小,运行时密封性能好。
料斗由链条或胶带带动在机壳内作循环运行。
料斗向上运行时,将物料提升到机壳顶端,料斗回转时,物料由出料口排出,斗式提升机按料斗联结型式,可分为胶带式、环链式、板链式和钩头重力式四种。
目前国内外大型水泥厂中,多采用板链式的斗式提升机,可承受较大的物料运输量。
车间内安装的提升机,机座大都设在车间士0.00以下地坑内,在车间外安装的提升机,机座标高为车间士0.00标高。
1、基础划线根据图纸上设备的位置,并参照与之相联设备的距离,划出提升机机座的纵横中心线,其误差不得超过士10mm。
然后在地脚螺栓孔处,采用座浆法安放平垫铁,使各组垫铁的标高误差不得大于1mm,水平度误差不得大于0.1/1000。
2、机壳安装机壳是用2- 5mm钢板焊成矩形箱体,为加强机壳刚度,在矩形的宽幅面上轧成2-3道凸筋,每节长约2~2.5m,上下两端用角钢焊成法兰接口。
在机座一节及中部一节,宽幅面有可卸侧板,安装后用螺栓将可卸侧板拧紧。
机壳安装一般有三种方法:(1)整体安装法:斗式提升机在车间外安装时,安装现场又有充分的场地,可采用机壳整体吊装方法。
吊装后,再安装机头。
将机座搭在基础的一侧,用枕木将场地垫平,在枕木上组对机壳,然后车间上面挂一套或两套滑轮,将壳体搬起。
也可用吊车整体吊起。
机壳立起后及时找正,随后把机壳与起吊前准备好的附在车间结构物上的支撑焊在一起。
再将上顶机头吊装在机壳上。
在采用整体吊装法时,要验算机壳在搬起时的刚度。
刚度不够时,要采用加固措施,以免机壳产生永久变形。
(2)倒装法:车间内的提升机,多采用倒装法进行安装。
首先检查车间上部结构,核对提升机中间点有否吊装环。
没有吊装环,如果采用结构挂滑轮时,要计算结构的强度,能否承受全部讥壳重量,若不能承受,则采用两木搭,挂滑轮组吊装。
斗式提升机安装技术要求

斗式提升机安装技术要求一、概述斗式提升机是由一系列在无端胶带、无端环链或板链上装有许多料斗组成,这些料斗绕首轮、尾轮或链轮作上下运行,输送物料。
本工程使用带式提升机,带式提升机用的胶带与胶带输送机的相同,选择的带宽应比料斗宽度大30~40mm。
料斗是提升机的承载机构,可由钢板、可锻铸铁和合金材料制成。
带式提升机适用于输送粉状、粒状及小块状,无磨蚀性或半磨蚀性,温度不超过60℃的物料,如物料温度超过60℃,须采用耐热胶带,可耐高温130℃。
带式提升机具有成本低、自重较小,工作平稳无噪音,并可采用较高的运行速度,因此有较大的生产率。
二、安装前的准备工作1.安装前应详细阅读随机技术文件、及设备提供的图纸和说明书,并且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确保安装第一环节的准确性。
2.按设备的发运清单核查全部零部件数量及质量,并做好开箱验收记录。
3.对土建提供的基础根据其交验资料进行核对,并对基础质量进行检查,合格后移交给安装单位进行下一步工作。
4.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并对现场施工进行有效的安全防护。
5.按顺序安装,每进行一步,要按公司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操作,确保质量第一原则。
三、提升机安装1.安装顺序壳体及支架安装——头尾轮张紧装置及电机减速机安装——胶带安装连接——料斗安装——密封——试车。
2.安装技术要求及方法2.1机壳安装a.立式提升机外壳及接口法兰,安装前应检查法兰面有无凸凹不平现象,机壳是否成90度;b.先将底座吊到基础上按基础十字中心线进行找正,然后采用倒装法由上而下依次将机壳进行吊装,中心位置偏差不得超过±5毫米;c.各节机壳接口法兰必须加以毡垫或石棉绳,以防漏灰;d.机壳找正应在上部挂中心线,测机壳各节的垂直度。
误差不得超过10毫米,e.提升机的上部、中部区段应设置牢固的支架。
f.机壳铅垂度的允许偏差(如下图)应符合下表的规定:2.2上下滚筒及张紧装置安装要求a.滚筒横向中心线与输送机纵向中心线应重合,其偏差不应大于2mm;b.滚筒轴线与输送机纵向中心线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2/1000;c.滚筒轴线的水平度偏差不应大于1/1000;d.对于双驱动滚筒,两滚筒轴线的平行度偏差不应大于0.4mm。
斗式提升机安装技术要求

斗式提升机安装技术要求一、概述斗式提升机是由一系列在无端胶带、无端环链或板链上装有许多料斗组成,这些料斗绕首轮、尾轮或链轮作上下运行,输送物料。
本工程使用带式提升机,带式提升机用的胶带与胶带输送机的相同,选择的带宽应比料斗宽度大30~40mm。
料斗是提升机的承载机构,可由钢板、可锻铸铁和合金材料制成。
带式提升机适用于输送粉状、粒状及小块状,无磨蚀性或半磨蚀性,温度不超过60℃的物料,如物料温度超过60℃,须采用耐热胶带,可耐高温130℃。
带式提升机具有成本低、自重较小,工作平稳无噪音,并可采用较高的运行速度,因此有较大的生产率。
二、安装前的准备工作1.安装前应详细阅读随机技术文件、及设备提供的图纸和说明书,并且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确保安装第一环节的准确性。
2.按设备的发运清单核查全部零部件数量及质量,并做好开箱验收记录。
3.对土建提供的基础根据其交验资料进行核对,并对基础质量进行检查,合格后移交给安装单位进行下一步工作。
4.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并对现场施工进行有效的安全防护。
5.按顺序安装,每进行一步,要按公司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操作,确保质量第一原则。
三、提升机安装1.安装顺序壳体及支架安装——头尾轮张紧装置及电机减速机安装——胶带安装连接——料斗安装——密封——试车。
2.安装技术要求及方法2.1机壳安装a.立式提升机外壳及接口法兰,安装前应检查法兰面有无凸凹不平现象,机壳是否成90度;b.先将底座吊到基础上按基础十字中心线进行找正,然后采用倒装法由上而下依次将机壳进行吊装,中心位置偏差不得超过±5毫米;c.各节机壳接口法兰必须加以毡垫或石棉绳,以防漏灰;d.机壳找正应在上部挂中心线,测机壳各节的垂直度。
误差不得超过10毫米,e.提升机的上部、中部区段应设置牢固的支架。
f.机壳铅垂度的允许偏差(如下图)应符合下表的规定:2.2上下滚筒及张紧装置安装要求a.滚筒横向中心线与输送机纵向中心线应重合,其偏差不应大于2mm;b.滚筒轴线与输送机纵向中心线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2/1000;c.滚筒轴线的水平度偏差不应大于1/1000;d.对于双驱动滚筒,两滚筒轴线的平行度偏差不应大于0.4mm。
斗式提升机安装

斗式提升机安装
1.根据平面图的尺寸划出基础的纵横向中心线,其偏差不得大于 1mm。
2.料斗中心对胶带中心线的位置偏差为 2.5mm。
3.尾部安装后,上法兰面水平度为1mm/m。
4.每节壳体安装后,上法兰面水平度1mm/m。
5.头、尾轮轴的水平度为0.3mm/m。
头、尾轮轴应相应相互平行,平行度在1m长度内不应大于0.6mm。
6.提升机头、尾轮安装(见图1)应符合表1的规定。
机头、尾安装要求
表1
7.中间壳体对提升机中心垂线偏差为0.5mm/m,同时应符合本条第六条规定。
8.为防止胶带接头脱开和料斗在胶带上配置可靠,须用力矩板手拧紧螺栓。
预紧力见表2。
螺栓预紧力(Nm)
9.
10.
11.牵引胶带或链条经调整到适当的工作拉力,拉紧后,尾部链轮剩余的行程不应小于全部行程的50%,螺旋拉紧装置调节螺栓和滑板调整时应灵活,不应有阻滞现象。
12.从提升机基础开始每隔10m左右或在每层楼面上应设置固定支架。
安装后须保证提升机壳体在垂直方向能自由伸缩。
13.机壳密封法兰面连接应严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垂直斗式提升机安装施工工艺标准1.1 适用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垂直输送粉状、颗粒状及小块状物料,且提升物料的高度小于50m,输送能力小于1600m3/h的垂直斗式提升机的安装工程。
2. 施工准备2.1 技术准备2.1.1 取得完整的设计文件和设备技术文件2.1.2 进行图纸会审并形成记录2.1.3 勘察现场2.1.4 编制施工方案并获得监理单位(或其它相应权力部门)的批准。
2.1.5 相关标准规范说明书2.1.5.1 《连续输送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02.1.5.2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2.1.5.3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2.1.5.4 《工业设备、管道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HGJ2292.1.5.5 《化工建设安装工程起重施工规范》HG202012.1.5.6 《化学工业工程建设交工技术规定》HG202372.1.5.7 《垂直式斗提机技术条件》JB3926.22.1.5.8 《垂直式斗提机产品质量分等》JB/ZQ80172.2 作业人员2.2.1 开工前对进场施工人员进行安装技能、安全、环境保护等相关方面的培训教育,充分熟悉设备图及设备随机带的技术文件及有关规定。
2.2.22.3 设备、材料的验收及保管2.3.1 设备的检查验收:设备进场时,需建设、施工、制造、监理等有关单位参加,并按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位号、数量清单逐一检查验收,作好设备验收记录,若检查验收不合格的设备不得进行安装。
2.3.2 设备的存放、保管:对验收合格的设备,设立场地进行存放,并加以保护,作好标识。
2.3.3 安装辅助材料的检查验收:对安装辅助材料如:垫铁、地脚螺栓、电焊条等按照相应的标准规范、施工图纸要求进行检查验收,不合格不得使用。
2.4 主要施工机具2.4.1 施工机具的选择在满足施工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应结合本单位的技术装备现状及现有机械可能利用的情况,充分发挥施工机械的效率和利用程度。
2.4.2 施工机具主要有:吊车、叉车、手动运输车、倒链、千斤顶。
2.4.3 吊车型号的选择应根据设备所处的位置高度、回转半径及设备重量确定。
2.5 测量及计量器具连通管、水准仪、经纬仪、框式水平尺、直径为0.35-0.5钢丝线、线锤、钢卷尺、钢盘尺及钢板尺。
2.6 作业条件2.6.1 图纸设计技术交底已完成,施工方案已报批,开工报告已批复。
2.6.2 现场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已建立并已正常运行。
2.6.3 设备基础复测合格,周围障碍物清理,运输道路畅通,环境合乎要求。
2.6.4 设备用电能满足使用,施工人员具备持证上岗、机具已落实。
2.6.5 设备本身及转动部分复查合格。
3. 施工工艺3.1 工艺流程3.1.1 带式斗提机安装工艺流程调整装置和逆止装置等组成。
3.1.2.2 工艺流程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并有设备基础验收记录和交接证书;(2)按照斗提机安装基础图和设备基础交接证书要求对斗提机上部基础与斗提机下部基础进行复查,基础复查符合下表3.2.1.1。
表3.2.1.1 设备基础尺寸和位置的允许偏差3.2.1.1.2 基础复查方法:按照图纸尺寸要求,根据设备楼层标高基准点,用连通管测量设备基础标高;若距离较远,可选择水平仪测量。
斗提机上部基础与斗提机下部基础中心轴线偏差,选择经纬仪测量;测量设备基础坐标以楼层柱子中心轴线或楼层墙面为基准线,方法采用直径为0.35~0.5mm钢丝线、线锤、钢卷尺测量,将测量数据与设备基础交接清单核对,若相差较大,建议整改意见。
3.2.1.2 斗提机上部安装3.2.1.2.1 斗提机上部的组成:斗提机上部由驱动装置(电动机、减速机及底座)、联轴器、上胶带轮和支架组成。
3.2.1.2.2 斗提机上部的安装工艺(1)设备开箱验收合格后,将设备从设备堆放场用叉车或汽车运至设备所处建筑物附近地面,若设备位置是一层,则直接用叉车或汽车运至设备基础旁。
若设备基础位置较高,则采用吊车吊装,吊车型号选择应参考设备所处位置的高度,吊装位置所处的回转半径,设备重量。
若设备超重,位置超高,则另行编制吊装方案。
(2)设备基础复查合格后,用两个手动运输车或卷扬机加滚杠将斗提机的驱动装置(电动机、减速机及底座)、联轴器、上胶带轮和支架平移至设备基础旁,然后用导链提升就位。
(3)驱动装置及上胶带轮支架就位找正:按照基础上的十字中心线分别对驱动装置和上胶带轮支架进行找正,驱动装置的找正点为:驱动装置底座上表面、电动机与减速机之间的联轴节(或电动机的输出轴头)和减速机的输出轴头;上胶带轮支架的找正点为:上胶带轮支架底座上表面和支架两胶带轮轴承座端面。
找正方法用框式水平仪测量,采用斜垫铁调整,垫铁放置符合下图1-1要求,两组垫铁之间间距L 应小于500mm ,且垫铁放置应对称。
垫铁规格和尺寸应满足GB50231-98《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LA B图3.2.1.2.2(3) 垫铁位置图(4)驱动装置及上胶带轮支架灌浆:一次找正合格后用细石混凝土进行一次灌浆,待混凝土的强度达到75%时,可进行二次灌浆。
注意以下事项:① 地脚螺栓孔尺寸符合要求;② 地脚螺栓孔内应干净,无杂物;③ 地脚螺栓应垂直,地脚螺栓伸出螺母2-3螺距。
3.2.1.3 斗提机下部安装3.2.1.3.1 斗提机下部的组成:斗提机下部由下胶带轮和下部底座组成。
3.2.13.2.1.4 中间导向轮安装3.2.1.4.1 按照斗提机中间导向轮安装图进行安装,用吊线方法测量中间导向轮中心轴线的偏差。
3.2.1.4.2 安装中间导向轮应注意以下事项:(1)所有中间导向轮的中心轴线应相互平行且与斗提机上下胶轮的中心轴线在同一铅垂面上,允许偏差为±2mm 。
(2)所有中间导向轮的外轮廓线应在同一铅垂面上,允许偏差为±2mm 。
3.2.1.5 斗提机外壳安装3.2.1.5.1 结构组成:斗提机外壳是由许多段长方体用法兰螺栓连接、中间加密封垫片而成。
3.2.1.5.2 安装工序(1)斗提机上下胶带轮安装后,根据斗提机胶带具体特点,分段组装斗提机外壳。
为了便于安装胶带和料斗,一般预留靠近斗提机下部胶带轮的一段斗提机外壳、斗提机中部的一段外壳和斗提机上部卸料口顶盖。
用吊线基础垫铁螺栓方法测量斗提机外壳的不直度。
(2)提机外壳的中间支撑装置的安装:由于斗提机外壳较长并有一定的自重,安装时必须有一些中间支撑装置支撑斗提机外壳。
根据中间支撑装置安装图及安装要求进行安装。
(3)斗提机外壳注意事项:斗提机外壳段与段之间的连接处应有垫片进行密封,不能强行连接。
斗提机外壳不直度应≤H/1000,且≤6mm。
3.2.1.6 胶带及料斗的安装3.2.1.6.1 胶带的连接:胶带的连接方法有螺栓连接法和胶合法,其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1)橡胶布带的两端应按相应的帘子布层切削成阶梯形状,接头长度宜为宽度的1-2倍;(2)胶合剂的材质与胶带的材质应具有相同的弹性;(3)接头应牢固,接头处增加的厚度,不应超过胶带厚度的5%;(4)胶带胶合剂的硫化温度和硫化时间及常温胶接,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及胶合剂的要求;(5)胶带采用螺栓或胶合接头时,应顺着胶带运转方向搭接;(6)胶带需要预拉,预拉力宜为工作拉力的1.5-2倍,预拉持续时间为24小时;(7)胶带连接方法参见GB50270-98《连续输送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附录二。
3.2.1.6.2 料斗的安装:按照斗提机生产厂家安装图及其说明书要求进行安装料斗。
安装料斗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严格按照斗提机生产厂家安装图及其说明书要求进行安装,不得随意更改料斗的位置和数量;(2)接头处的料斗安装:搭接长度应跨3个料斗,其连接螺栓轴线与胶带端部的距离不应小于50mm。
3.2.1.7 附件的安装(1)附件的设置:胶带斗提机附件有拉紧装置、带式逆止装置和外壳体调整装置,拉紧装置是控制胶带斗提机上下胶带轮之间的距离,防止胶带松弛;带式逆止装置是防止胶带反转;外壳体调整装置是调整外壳体直线度,防止外壳体磨檫料斗而影响斗提机正常工作。
(2)按照各附件装置安装图及安装说明书要求进行安装。
3.2.1.8 斗提机组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主轴的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3/1000。
(2)胶带斗提机上下轴安装的允许偏差(图3.2.1表3.2.1.8(1)胶带斗提机上下轴安装的允许偏差H≤20m 20m∠H≤40m|A1-A2| 4 6|B1-B2| 6 91-上轴 2-下轴 n-测量铅垂线图3.2.1.8(1)胶带斗提机上下轴安装(3)机壳铅垂度的允许偏差(图3.2.11-机壳 n-测量铅垂线图3.2.1.8(2) 机壳组装表3.2.1.8(2)机壳铅垂度的允许偏差允许偏差(mm)测量部位H∠12m 12m≤H≤24m 24m∠H≤40m |A1-A2| 5 7 8|B1-B2| 5 7 8(4)机壳上部区段、中部区段、下部区段和检视门均应密封良好。
(5)料斗中心线与牵引胶带中心线应重合,其偏差不应大于5mm;料斗与牵引胶带的连接螺栓应切实锁紧。
(6)拉紧装置的调整应灵活;牵引件安装调整好后,未被利用的行程不应小于全行程的50%。
(7)斗提机的上部、中部区段应设置牢固的支架;机壳不得偏斜,但不应限制机壳在铅垂方向的自由伸缩。
3.2.1.9 试运转3.2.1.9.1 斗提机安装完毕,检查合格后,按照斗提机安装说明书要求对斗提机转动部件加润滑油。
3.2.1.9.2 用手盘车,应无异常现象。
3.2.1.9.3 脱开联轴节,点试,观测电动机及减速机输出轴的转向是否与设计转向要求一致。
3.2.1.9.4 电动机单试,运转时间为2小时,轴承温升≤40℃,应无异常噪音现象。
3.2.1.9.5 连接联轴节,进行空负荷试运转,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要求:(1)试运转时间不少于2小时;(2)牵引件运转应正常,且应无卡壳、打滑和偏移现象;(3)连续运转2小时后,其轴承温升不得大于40℃。
3.2.1.9.6 负荷试运转:负荷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要求。
(1)输送量允许偏差为额定输送量的±10%;(2)卸料应正常,并应无显着回料现象;(3)满载运转时牵引件不应打滑,电动机不应超载;(4)逆止器应可靠,当停止运转时,应无明显的反向运转。
3.2.2 链式斗提机工艺操作过程3.2.2.1链式斗提机安装工艺与带式斗提机安装工艺基本相同,见标准第3条的规定,只是上下链轮机构与中间导向链轮的安装和胶带轮的安装不同而已。
3.2.2.2 链式斗提机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1)轮宽中央平面应在同一平面上,其偏移不应大于1mm。
(2)两轴的平行度不应大于0.5/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