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赏析题及其答题技巧 ppt课件
合集下载
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ppt课件

4
文学作品阅 读专题之一
如何快速读懂散文
5
散文是内心的独白,是对读者朋友的倾诉, 写散文就是要顽强地表现自己。(张守仁) 散文是作者与读者在艰辛的人生长途上小 憩时的悄声对话和共同思索。(余秋雨)
开拓自己的生命空间······使每个
生命表述得更彻底,更有诗意。
6
散文的显著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这是散文的重要特点。所谓 “ 形 散 ” ,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 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散还指它的表现方法不拘 一格。组织材料,结构成篇也比较自由。所谓 “ 神不散 ” ,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 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 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 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13
文章主旨如何表述
用了什么手法
本文通过写什么,表现什么, 赞扬什么,反对什么……
14
另外,我们不能忽略的是文 章的开头、结尾,文章的文眼, 作品的背景、作者等,这些都是 尤其需要注意的关键部位。
15
散文阅读题的答题如何规范,有一 定的答题模式吗?经过摸索,探究历年 高考试题的参考答案,总结出常见的几 种答题模式,供同学们参考仿用。
19
(1)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1、即使是普通的油灯,在贫困的年代里也是很宝
贵的;2、灯下的温馨和苦读,是更值得珍惜的人生 宝贵财富。
(2)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1、曾经拥有的灯下温馨已经逝去,"我"有一种不
知身在何处的惆怅;2、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不免失 去了一些美好的东西。
二 标题
、 结
段意层意、归纳主题
构 结构思路、谋篇布局
类
三
、 形象内涵
散文阅读必备知识及答题技巧PPT课件

第19页/共66页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妙处)或加点词语能否删 除。 解题思路:第一步,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第二步, 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 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 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第三步,点出体现了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第20页/共66页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考题形式: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 解题思路:关键要抓住中心词体会语句的深层含意和双关意 义。
第21页/共66页
4.表达方式的作用
• 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是表达方式。 • 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
• 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可以包括很多小项,有时还会把表达方式, 尤其是描写手法融合在哲理考。更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分析如下:
第18页/共66页
(1)字词含义
提示: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
解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 含义;②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 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 在语境中的含义。
时会考(或变相)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第22页/共66页
4.表达方式的作用
• (1)描写的作用 •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
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 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 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妙处)或加点词语能否删 除。 解题思路:第一步,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第二步, 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 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 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第三步,点出体现了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第20页/共66页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考题形式: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 解题思路:关键要抓住中心词体会语句的深层含意和双关意 义。
第21页/共66页
4.表达方式的作用
• 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是表达方式。 • 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
• 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可以包括很多小项,有时还会把表达方式, 尤其是描写手法融合在哲理考。更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分析如下:
第18页/共66页
(1)字词含义
提示: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
解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 含义;②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 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 在语境中的含义。
时会考(或变相)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第22页/共66页
4.表达方式的作用
• (1)描写的作用 •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
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 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 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共18张PPT)

❖ 答题模式(móshì):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 种表现手法与语境结合有什么特点,突出表 现什么情感(性格,意境,思想等)。
第十三页,共18页。
知识积累: 明确常见(chánɡ jiàn)表现手 法的作用。
悬念 引起读者对发展和人物命运急切期待(qīdài)感知 (xuánn作对ià用后。文对前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出 n): 现的内容作暗示,前后呼应,使结构严谨,中心 照应: 突出。
❖ 夸张:揭示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 强感染力、增强想象力。
第七页,共18页。
❖ 拟人: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 对偶:结构整齐,有节奏感,便于记忆和传诵
。
❖ 排比:结构整齐,语调一致,说理周密表现充 满论证雄辨气势磅礴,可以周密全面地表达思 想。
❖ 借代: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 性,而且可以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 和幽默感。
体会文章的内容。 ❖ 注意展开联想,领会文章的神韵。 ❖ 品味散文的语言。
第三页,共18页。
1、 人称(rénchēng)变化 作用题
❖ 题型设置: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或者 称谓(chēngwèi)的变化设置考题。
❖ 解题思路:结合考题内容作具体化分析其 作用(zuòyòng)。一般从作者和读者的感 情方面回答。
第十页,共18页。
❖ 说明(列数字:使说明准确无误,令读者信 服;画图表 :可使说明内容直观形象;下定 义 :科学准确地解释说明对象的内涵,使说 明更严密;分类别 :使说明条理清楚)。
❖ 描写 可使人、景、物再现得栩栩如生,使 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肖像描写:以形传神; 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心理描写: 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景物描写: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寄托(jìtuō)感情;白描:简笔勾 勒,简洁准确传神;细节描写:准确传神鲜 明)。
第十三页,共18页。
知识积累: 明确常见(chánɡ jiàn)表现手 法的作用。
悬念 引起读者对发展和人物命运急切期待(qīdài)感知 (xuánn作对ià用后。文对前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出 n): 现的内容作暗示,前后呼应,使结构严谨,中心 照应: 突出。
❖ 夸张:揭示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 强感染力、增强想象力。
第七页,共18页。
❖ 拟人: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 对偶:结构整齐,有节奏感,便于记忆和传诵
。
❖ 排比:结构整齐,语调一致,说理周密表现充 满论证雄辨气势磅礴,可以周密全面地表达思 想。
❖ 借代: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 性,而且可以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 和幽默感。
体会文章的内容。 ❖ 注意展开联想,领会文章的神韵。 ❖ 品味散文的语言。
第三页,共18页。
1、 人称(rénchēng)变化 作用题
❖ 题型设置: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或者 称谓(chēngwèi)的变化设置考题。
❖ 解题思路:结合考题内容作具体化分析其 作用(zuòyòng)。一般从作者和读者的感 情方面回答。
第十页,共18页。
❖ 说明(列数字:使说明准确无误,令读者信 服;画图表 :可使说明内容直观形象;下定 义 :科学准确地解释说明对象的内涵,使说 明更严密;分类别 :使说明条理清楚)。
❖ 描写 可使人、景、物再现得栩栩如生,使 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肖像描写:以形传神; 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心理描写: 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景物描写: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寄托(jìtuō)感情;白描:简笔勾 勒,简洁准确传神;细节描写:准确传神鲜 明)。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课件(共36张PPT)

10
A.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 写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小说除外——小说中“我” 未必就是作者本人,一些散文也是如此),加强见 闻和感受的真实性。
B.第二人称:以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 效果,亲切(有亲和力),强化了抒情作用,还能起 拟人化的作用;
C.第三人称:作者从旁叙述,增强了客观性, 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3
19. 作者为什么说“扬州的繁华还在,但唐代的风流 不再?”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5分)
(湖北卷《烟花三月下扬州》)
【试题分析】理解“繁华”、“唐代的风流”、“不 【参考答案】(1)今日的扬州依然繁华。(2)“唐 再”的含义和句子表达的情感。 代的风流”代表古时扬州的人文风气和山水风光, 【高考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不再”一词表明这种情境在今日的扬州已难觅踪迹。 【易错提醒】笼统答题,如“唐代的风流”看不出借 (3)它的消逝令人感怀和惋惜,表达了作者怅然若失 代,分析不具体。 的感受。 【备考提示】理解分析句子从本质上说是理解句子中 形象、抽象的词,兼顾句子的情感、在文中的作用。
3.从语言风格的角度鉴赏 如: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专业术 语等(典雅 含蓄蕴藉 富有文采 质 朴平实 严谨 精确准确 )
清新,平淡,质朴,淡雅,明快,华丽,委婉,富 有哲理,幽默诙谐,情韵悠长,引人回味等等。
题型八:引文的作用 答题格式(要点) ①对当前语段的内容作用,②对全文的内容作用,③ 增加权威性、文学性、历史性、文化性等(视文体和功能而 定,不要完全罗列) 引用: ①引用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事物的神秘性, 丰富(充实)文章的内容; ②引用诗词:丰富(充实)文章内容,结合描写的景物, 可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 ③引用名言: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散文答题技巧PPT课件

(2)、文中材料作用分析: 文章写××××内容有什么作用(好处)? 变式提问: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
4
1.知识模式(储备)
(1)、首句(段)——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
下文,为后文铺垫,埋下伏笔。
尾句(段)——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
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
转承句(段)——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
引出下文。
中心句(段)——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点睛句(段)——点明全文中心,统领下文;句
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情感句(段)——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矛盾句(段)——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
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
见解。
.
5
(2)、散文主体材料及穿插性材料作用: 主体材料可更好地表现主旨; 穿插性材料对主体性材料起着补充、丰富、拓展 的作用,行文更活泼,曲折有致,丰富或深化主 旨。
表述观点+分析论证+总结点题。 “分析论证”环节是主要的,它一般要求就文本的具体 内容作合理分析,且分点分层列出自己的分析。
.
25
.
26
.
27
.
28
.
21
(二)艺术技巧作用答题样式:
技巧本身作用+文本内容(写几点,一般看分值) 运用了……手法,生动传神表达了……,突出(渲 染)……,刻画了……人物形象
.
22
第五节:结构思路题 1、文章结构题 2、内容思路题 3、情感变化题 结构(行文)思路题总结:
第一,抓文中标志性语句。文章或段落层次内,往往有一些 衔接上下文的标志性语言,具有提示、总结、承上启下等作 用。其中关联词和标点符号的提示功能也值得重视。 第二,分析思路情感脉络。局部服从整体,文章各语段、各 层次所表达的内容总是围绕全文中心展开的,各语句之间有 一定的语脉,语脉在内容组合上就体现为文章的思路,而文 章结构只是思路的外在形式而已。 第三,把握语句衔接特点。句与句之间的排列与组合大致有 三种情况,即并列、承接和总分。这三种情况可作为划分层 次的依据。
.
4
1.知识模式(储备)
(1)、首句(段)——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
下文,为后文铺垫,埋下伏笔。
尾句(段)——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
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
转承句(段)——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
引出下文。
中心句(段)——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点睛句(段)——点明全文中心,统领下文;句
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情感句(段)——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矛盾句(段)——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
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
见解。
.
5
(2)、散文主体材料及穿插性材料作用: 主体材料可更好地表现主旨; 穿插性材料对主体性材料起着补充、丰富、拓展 的作用,行文更活泼,曲折有致,丰富或深化主 旨。
表述观点+分析论证+总结点题。 “分析论证”环节是主要的,它一般要求就文本的具体 内容作合理分析,且分点分层列出自己的分析。
.
25
.
26
.
27
.
28
.
21
(二)艺术技巧作用答题样式:
技巧本身作用+文本内容(写几点,一般看分值) 运用了……手法,生动传神表达了……,突出(渲 染)……,刻画了……人物形象
.
22
第五节:结构思路题 1、文章结构题 2、内容思路题 3、情感变化题 结构(行文)思路题总结:
第一,抓文中标志性语句。文章或段落层次内,往往有一些 衔接上下文的标志性语言,具有提示、总结、承上启下等作 用。其中关联词和标点符号的提示功能也值得重视。 第二,分析思路情感脉络。局部服从整体,文章各语段、各 层次所表达的内容总是围绕全文中心展开的,各语句之间有 一定的语脉,语脉在内容组合上就体现为文章的思路,而文 章结构只是思路的外在形式而已。 第三,把握语句衔接特点。句与句之间的排列与组合大致有 三种情况,即并列、承接和总分。这三种情况可作为划分层 次的依据。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教学课件)

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了解散文的特点和常见表现手 法,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
力和审美意识。
反思与总结
对自己的答题过程进行反思和 总结,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
进,不断提高答题水平。
如何结合实际进行散文阅读答题技巧的教学?
结合考试要求
了解考试大纲和评分标准,针对考试 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技巧教学。
引入实际案例
结合具体的考试题目和评分案例,让 学生更好地理解答题技巧的实际应用。
组织课堂互动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进行讨论和 分享经验,促进课堂互动,加深
学生对技巧的理解和应用。
学生如何提高散文阅读答题能力?
01
02
03
04
多读多练
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练习,熟悉 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散文,提高
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积累词汇和句型
注重词汇和句型的积累,掌握 常用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含义。
模拟考试环境
组织模拟考试或练习题,模拟真实的 考试环境和时间限制,提高学生的答 题效率和心理素质。
反馈与调整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根据学生 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THANKS
感பைடு நூலகம்观看
详细描述
提供一系列与散文阅读相关的模拟试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答题技巧,加深对答题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提 高解题的熟练度和准确度。
答题技巧总结
总结词
对答题技巧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详细描述
对所学的散文阅读答题技巧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归纳,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加深对答题方 法的理解和记忆,以便在考试中灵活运用。
常见问题五:如何鉴赏文章语言?
高三语文散文阅读课件(共39张PPT)

知疲倦,终其一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往复奔走的精神。
说明题目的作用: 要从内容、结构两方面解说。
2011北京卷《祁连雪》:作者曾说:“雪” 是《祁连雪》的“文眼”,具有重要的作用。 请通读全文,谈谈文中“雪”的重要作用具 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让学生勾画关于“祁连雪”的议论抒情句:
( 1)祁连雪以其丰美、清冽的乳汁汇成了几十条大大 小小的河流,灌溉着农田、牧场、果园、林带,哺育 着河西走廊的子孙,一代又一代。 (2)面对着这雪擎穹宇、云幻古今的高山丽景,领略 着空际琼瑶的素影清氛,顿觉凉生襟腋,情愫高洁。 它使人的内心境界趋向于宁静、明朗、净化。 (3)可是在我的心目中,它却是恋人、挚友般的亲切 。千里长行,依依相伴,神之所游,意之所注,无往 而不是灵山圣雪,目力虽穷而情脉不断。 (4)我也即兴赋诗,寄情于祁连雪:“依依只有祁连 雪,千里相随照眼明。”
散文阅读常考考点及题型
1
1
Click to add Title 整体感知
2 2
精细阅读
理解 考点
精细 阅读 1.解释文中重要
词语的含义
题型
2.对文中重要语 句的理解
考 点 赏析
精细 阅读
1 .语句
2.语段
3 .谋篇立意
1.理解含义。
精细 阅读
考 点 2.分析作用。
3.体会鉴赏 题 型
表概念的
分析作用:结构、内容
《祁连雪》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引用了古人的诗句,请说 明其用意是什么。 【原文】千里河西走廊,在我身临其境之前,总以为那里是 黄尘弥漫、阒寂荒凉的,显然是受了古诗的浸染,“千山空 皓雪,万里尽黄沙”之类的诗句,已经在脑海里扎了根,这 次实地一看,才了解到真相。原来,河西走廊竟是甘肃最富 庶的地区,这片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如今已被国家划定为重 要的商品粮基地。当你驻足武威、张掖,一定会为那里的依 依杨柳、森森苇帐、富饶的粮田、丰硕的果园所构成的“江 南秀色”所倾倒。 【参考答案】 开头 以古诗渲染作者从前的印象:荒凉,在强烈对比中 反衬今天河西走廊的富庶;引起下文关于河西走廊的描写。 引用古诗文,也透出文章特有的书卷气。
说明题目的作用: 要从内容、结构两方面解说。
2011北京卷《祁连雪》:作者曾说:“雪” 是《祁连雪》的“文眼”,具有重要的作用。 请通读全文,谈谈文中“雪”的重要作用具 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让学生勾画关于“祁连雪”的议论抒情句:
( 1)祁连雪以其丰美、清冽的乳汁汇成了几十条大大 小小的河流,灌溉着农田、牧场、果园、林带,哺育 着河西走廊的子孙,一代又一代。 (2)面对着这雪擎穹宇、云幻古今的高山丽景,领略 着空际琼瑶的素影清氛,顿觉凉生襟腋,情愫高洁。 它使人的内心境界趋向于宁静、明朗、净化。 (3)可是在我的心目中,它却是恋人、挚友般的亲切 。千里长行,依依相伴,神之所游,意之所注,无往 而不是灵山圣雪,目力虽穷而情脉不断。 (4)我也即兴赋诗,寄情于祁连雪:“依依只有祁连 雪,千里相随照眼明。”
散文阅读常考考点及题型
1
1
Click to add Title 整体感知
2 2
精细阅读
理解 考点
精细 阅读 1.解释文中重要
词语的含义
题型
2.对文中重要语 句的理解
考 点 赏析
精细 阅读
1 .语句
2.语段
3 .谋篇立意
1.理解含义。
精细 阅读
考 点 2.分析作用。
3.体会鉴赏 题 型
表概念的
分析作用:结构、内容
《祁连雪》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引用了古人的诗句,请说 明其用意是什么。 【原文】千里河西走廊,在我身临其境之前,总以为那里是 黄尘弥漫、阒寂荒凉的,显然是受了古诗的浸染,“千山空 皓雪,万里尽黄沙”之类的诗句,已经在脑海里扎了根,这 次实地一看,才了解到真相。原来,河西走廊竟是甘肃最富 庶的地区,这片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如今已被国家划定为重 要的商品粮基地。当你驻足武威、张掖,一定会为那里的依 依杨柳、森森苇帐、富饶的粮田、丰硕的果园所构成的“江 南秀色”所倾倒。 【参考答案】 开头 以古诗渲染作者从前的印象:荒凉,在强烈对比中 反衬今天河西走廊的富庶;引起下文关于河西走廊的描写。 引用古诗文,也透出文章特有的书卷气。
散文阅读七大题型及答题技巧ppt课件

题型二:引文的作用答题格式(要点) ①对当前语段的内容作用,②对全文的内容作用,③增加权威性、文学性、历史性、文化性等(视文体和功能而定,不要完全罗列) 引用: ①引用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文学趣味、神秘色彩,丰富(充实)文章的内容; ②引用诗词:丰富(充实)文章内容,结合描写的景物,可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 ③引用名言: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⑩在村里转转。我越发觉得老人的话富有深意。庄稼坍塌,河流消失,树木隐藏,村庄老去。空荡荡的村子,空荡荡的旷野,空荡荡的日子。就连那些鸡鸭们也早已不见了踪影,而虫子们的叫声则如海啸般扑来。放眼四围,各种莫名的草正涌过来,是绿色的海洋,是碧绿的潮水,当然,这群野草丛中闪现着灯笼草的身影。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四堡雕版》
解析:本题考查文段的作用。可以从情节内容、思想情感、行文结构、主题表达、写作技巧五个方面进行思考。
作用题两大要点:①内容上 ②结构上
参考答案:①承接上文“如花似锦的猜想”,引起下文对四堡雕版的介绍。②写建安雕版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富有民间气质的审美品格,表达作者对它的喜爱和敬意,为介绍四堡雕版提供历史和文化背景。
第一步 理解字面意思第二步 概括文章主旨第三步 组织形成答案
小结 解题思路:
(2016·江苏省苏北四市期末调研第15题,文本《人生树下》见第225页)文章结尾说“大自然中,没有了我们的亲属,我们成了路人”,请探究“我们成了路人”所蕴含的情感。
答:①我们没有了树,犹如失去了亲属,表达了作者的伤痛之情。②没有了树,致使我们与故乡越来越远,表达了作者的哀伤与无奈之情。③没有了树,致使我们解除了与自然共栖的契约,表达了作者的忧伤之情。④没有了树,致使传统文化逐渐衰落,表达了作者的忧思之情。(这四点概括了本文的主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例2、2011-----徐州三检----《金色的飘落》
• 题13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第4段中画 线句子进行分析。
• ⑴运用拟人的手法, ⑵通过“争先恐 后”、“涌”、“青春的梦想”等词语, ⑶赋予初春银杏叶人格的特征,生动形象 的写出了嫩绿的银杏叶在和煦春风中的蓬 勃生机。
3、表现手法的赏析
具有意境美,使人如临其境,富有感染力。
• 例1、2013------扬泰南三模---《雪中六盘》 • 题12、文章第2段划线句描写了作者前往六
盘山途中所见之景,分析其表达特色。
• ⑴选取“白雪”、“窑洞”等山中代表性 景物,
• ⑵按由下到上的顺序; • ⑶从视觉、听觉和心理感受等角度; • ⑷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展开描写;
散文的赏析题 及其答题技巧
散文的赏析题的类型
• 1、景物描写的赏析 • 2、修辞手法的赏析 • 3、表达方式的赏析 • 4、表现手法的赏析 • 5、语言特色的赏析 • 6、综合手法的赏析
1、景物描写的赏析
• 【景物描写的方法】 • ⑴描写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
触觉(心理感受) • ⑵分层写景:以时间为顺序,以空间为顺
序(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由前到后、由 里到外) • ⑶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 排比、对比、引用、设问、反问、通感等。
• ⑷、表现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对 比衬托、联想想象、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象征等。
• ⑸、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白描与细节描 写。
• 【景物描写的特点】
• 和谐温馨、恬静优美、繁华热闹、宁静素 雅、萧瑟凄凉、生机勃勃
• 【景物描写的作用】 • ⑴渲染--------气氛,或营造-------氛围; • ⑵奠定-------------感情基调; • ⑶为下文写----------作铺垫; • ⑷与下文------------形成对比; • ⑸衬托人物--------的形象或心情; • ⑹表达了对----------的赞美之情; • ⑺有力的表现了----------的主旨; • ⑻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 例2、2010-----徐州一检---《活着的祖先》题13、 文章第5 段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写活着的祖先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⑴手法:作者运用了想象(以虚写实、或拟物) 和细节描写的方法,来写“活着的祖先”的;
• 6、排比:叙事透辟,条分缕析;结构紧凑, 文意贯通;语气强经,抒情强烈。
• 7、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 加强层次感。
修辞手法的赏析
• 【答题思路】 • ⑴确认修辞手法; • ⑵阐释这种修辞手法; • ⑶联系文本内容,表述这种修
辞手法的作用效果。
• 例1、2011----山东------《没有天堂》
手法;
• ⑶分析其作用效果。
• 例1、2012—无锡市高三期末--《放生鸟》
• 13、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描写在艺术表现 上的特色。(4分)
• ①进行场面描写,写了河灯极多和观灯人 数极多的壮观场景;②动静结合,孩子们 的“拍手”“跳脚”和大人们的“出神” 互相映衬;③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 的把月亮在水中的倒影随水波动说成是 “跳跃”。
• 【艺术效果】
• 想象丰富、生动形象;增强文 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 境美;使读者身临其境,增强 文章的感染力。
• 【景物描写表达特色题的答题模式】
• ⑴选取--------------的景物; • ⑵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 • ⑶运用-----的修辞手法或----的表现手法; • ⑷按照-----的顺序,从正面或侧面描写----• ⑸表达了-----------的感情; • ⑹艺术效果:想象丰富,富有诗情画意,
• 【人物描写的表达特色题】
• 【答案示例】
• ①从听觉、嗅觉、触觉等方 面描写,写父亲深夜呵护孩 子。(从描写角度赏析)
• ②运用动作、语言描写,表 现父亲对孩子深沉的爱。 (从人物描写方法赏析)
2、修辞手法的赏析
• 【考纲要求的七种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
⑸使人如临其境,语言表达富有感染力。
• 例2、2012------广东-----《荷叶》
• 题16、文章开头写宏村秋景,有什么作用?
• ⑴文章开头写宏村秋景,是为后文写湖中 枯荷作铺垫;宏村秋景虽美,我的目光却 被湖中枯荷 所吸引。
• ⑵更突出了我对荷叶的喜爱,秋景则起到 了衬托的作用。
赏析人物描写的表达特色
象为具体,化冗繁为简洁 • 2、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形象栩栩如生,
语言生动形象。 •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
事代情。 • 4、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
增强感染力;丰富联想,以创造意境。
•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音节和谐, 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 【表现手法】 • ⑴抑扬结合 ⑵以小见大 ⑶点面结合
⑷动静结合 ⑸衬托对比 ⑹伏笔照应 ⑺ 托物言志 ⑻借景抒情, ⑼寓情于景 ⑽ 情景交融 ⑽铺垫悬念 ⑾比喻象征 ⑿借 古讽今 ⒀卒章显志 ⒁承上启下 ⒂联想 想象 ⒃渲染烘托 ⒄虚实结合 ⒅白描 和细节描写 ⒆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相结合
• 【答题思路】 • ⑴确认其表现手法; • ⑵结合文句内容,阐述这种
• 例3、2014---南京二模---《只想和你接近》 • 11、请赏析第7段文字的表达特色。(4分) • ⑦他会稍微站定观察一阵儿,有时候甚至会喃喃
自语:“实在啊------睡成这样!”然后床板轻轻 抖动,(视觉、动作、语言描写)接着闻到他身 上柠檬香气的气味慢慢靠近,(嗅觉)感觉他的 大手穿过我的肩胛和大腿,整个人被他抱了起来, 放到应有的位子上,最后他拉过被子帮我盖好。 (触觉、动作描写)
• 题12、结合文意,简要分析两处划线部分的修辞 手法和表达效果。
• ⑴运用拟人(或比拟)手法,将金星比拟成对 人类抱有敌意的生命体,从而形象生动的说明了 金星不适于人类生存的情况。
• ⑵运用了比喻手法,以小船喻地球,用触礁漏 水喻地球灾变,强调了地球对人类是重要性,以 及人类积极行动起来,保护环境的必要性、紧迫 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