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信用 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第二章信用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信用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信用习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偿还付息价值单方面让渡2、工商企业商品交易3、货币银行等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个人4、内债外债政府债券5、消费者个人赊销分期付款消费信用卡二、单项选择题1、C2、D3、A4、D5、A6、B7、A8、A9、A 10、B 11、D三、多项选择题1、ABDE2、ABCDE3、ACE4、ACDE5、BD6、BCD7、CD 8、ABCE 9、ABCDE 10、BD四、名词解释1、信用是一种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的借贷行为。

2、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以赊销方式对购买商品的工商企业所提供的信用。

3、银行信用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与企事业单位或个人之间发生的信用关系。

4、直接融资是资金供求双方不通过金融中介机构而直接在金融市场上进行的资金融通活动。

5、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而进行的资金融通活动。

五、辨析题1、错误。

银行信用是当代各国采用的最主要的信用形式。

2、正确。

3、错误。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区别在于是否发生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

六、简答题:1、答: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信用有两个特征:一、偿还性,指货币所有者把货币贷出去,并约定归还期限;货币借入者在获取货币时要承诺到期归还。

二、付息性,指借贷活动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就应当是有偿的,货币所有者有权要求货币借入者给与补偿,即支付利息。

在两个特征中,偿还性是信用的最基本特征。

2、答:(1)特点:①商业信用的主体都是工商企业;②商业信用的对象是处于产业资本循环周转过程中的商品资金;③商业信用主要依靠商业票据建立信用关系。

(2)局限性:①规模和数量上的局限性,商业信用的规模是以产业资本的规模为限度的;②方向上的局限性,只能是上游产品企业提供商业信用给下游产品企业;③使用范围的局限性,只能是工业向商业提供信用。

3、答:(1)优点:①资金供求双方直接见面,可以根据各自的融资条件实现资金的融通;②有利于促进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③可以筹集长期稳定的资金。

《金融理论与实务》课后试题及答案

《金融理论与实务》课后试题及答案

1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马克思是怎样用完整的劳动价值理论富有逻辑地论证货币产生的客观性的?参考答案:按照马克思的货币起源学说,货币是伴随着商品价值形式的不断发展变化而最终产生的。

商品价值形式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变化阶段: 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阶段在这一阶段上,一种商品的价值仅仅是简单的或偶然的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外一种商品上。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阶段在这一阶段上,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了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3)一般价值形式阶段在这一阶段,所有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了一个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身上。

4)货币形式阶段在这一阶段,所有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了作为固定的一般等价物的金或银上。

当价值形式发展到第四个阶段时,货币就产生了。

2.推动货币形式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变的动力是什么?参考答案:推动货币形式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变的动力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活动的不断发展。

3.什么是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货币为什么具有价值贮藏职能?参考答案: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是指,当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物时所发挥出的职能。

货币之所以具有价值贮藏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具有价值。

4.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参考答案: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有五个方面:1)规定货币材料(币材) 2)规定货币单位3)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 4)规定货币的法定支付能力 5)规定货币的铸造或发行。

5.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是什么?我国人民币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参考答案: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一是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只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组成。

二是信用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投入到流通中去的。

三是国家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对信用货币的数量和结构进行管理调控。

我国人民币制度的三项主要内容:一是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货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

人民币主币的单位是元,辅币的单位有“角”和“分”两种,分、角、元均为十进制。

初级经济师-金融-基础练习题-第二章信用与利息-第三节存款利息的计算

初级经济师-金融-基础练习题-第二章信用与利息-第三节存款利息的计算

初级经济师-金融-基础练习题-第二章信用与利息-第三节存款利息的计算[单选题]1.某储户活期储蓄存款账户6月20日的累计计息积数为400000,如果结息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利率为年利率2.25(江南博哥)%,该储户应结利息为()。

A.400元B.25元C.750元D.36元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活期储蓄存款利息计算的方法主要是积数计息法。

计算公式为:计息积数和×日利率=应付利息,故400000×2.25%/360=25(元)。

[单选题]2.逾期支取的定期储蓄存款,其超过原定存期的部分,除约定自动转存的外,按()计付利息。

A.存入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B.存入日挂牌公告的定期储蓄存款利率C.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D.支取日挂牌公告的定期储蓄存款利率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逾期支取的定期储蓄存款,其超过原定存期的部分,除约定自动转存的外,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

[单选题]3.某人存入1000元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存期是3年,存入日3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是4%,而该人在存入2年后想提取,提取当时银行挂牌公告的活期利率为0.8%,那么支取日计息应为()。

A.12B.16C.24D.36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1000×2×0.8%=16(元)。

【考核】第二章第三节[单选题]4.单位定期存款主要采用的计息方式是()。

A.定期结息B.贴现结息C.利随本清D.按季结息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单位定期存款主要采用利随本清的方式计算利息。

[单选题]5.某储户活期储蓄账户6月20日的累计计息积数为400000,如果结息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利率为年利率2.25%,该储户应结利息为()。

A.400元B.25元C.750元D.36元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积数计息法。

计算公式为:计息积数和×日利率=应付利息,故400000×2.25%/360=25(元)。

《货币金融学》课后习题答案

《货币金融学》课后习题答案

《货币金融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解释下列概念:狭义货币、广义货币、准货币、实物货币、格雷欣法则。

答:(1)狭义货币,通常由现金和活期存款组成。

这里的现金是指流通中的通货。

活期存款,在国外是指全部的活期存款,在我国只包括支票类和信用类活期存款。

狭义货币是现实购买力的代表,是各国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要对象。

(2)广义货币,通常由现金、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及某些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组成。

这里的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是指那些人们接受程度较高的可在一定程度上执行货币某些职能的信用工具,如商业票据、可转让存单、国库券、金融债券、保险单、契约等。

广义货币扩大了货币的范围,包括了一切可能成为现实购买力的货币形式。

对于研究货币流通整体状况和对未来货币流通的预测都有独特作用。

(3)准货币,也称亚货币。

一般将广义货币口径中除狭义货币以外的部分称为准货币或亚货币。

包括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及某些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组成。

这里的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是指那些人们接受程度较高的可在一定程度上执行货币某些职能的信用工具,如商业票据、可转让存单、国库券、金融债券、保险单、契约等。

准货币本身虽非真正的货币,但由于它们在经过一定的手续后,能比较容易地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加大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

所以,也称为近似货币。

(4)实物货币,是指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出来的某种物品来充当的货币。

最初的实物货币形式五花八门,各地、各国和各个时期各不相同。

例如,在中国历史上,充当过实物货币的物品种类就有:龟壳、海贝、布匹、农具、耕牛等。

实物货币的缺点在于:不易分割和保存、不便携带,而且价值不稳定,很难满足商品交换的需要。

所以,它不是理想的货币形式,随后被金属货币所取代。

(5)格雷欣法则,是指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高.2.如何理解货币的定义?它与日常生活中的通货、财富和收入概念有何不同?答:(1)货币是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的一个词,它的含义丰富,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意义。

货币银行学试题及答案

货币银行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货币和货币制度四、名词解释1、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中的现代形态。

2、表征货币:是指由足值货币的代表物,包括银行券、辅币等执行货币基本职能的货币形态。

3、本位币:亦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1、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提供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

5、双本位制:是典型的金银复本位制,是指国家和法律规定金、银两种铸币的固定比价,两种铸币按国家比价流通,而不是随着金、银市场比价的变动而变动。

8、准货币:本身是潜在的货币而非现实的货币,一般由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等构成。

9、无限法偿:是指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不管是用本位币偿还债务或其他支付,也不管每次支付的本位币的数额大小,债权人和受款人都不得拒绝接受,否则视为违法。

10、有限法偿:即每次支付辅币的数量不能超过规定的额度,否则债权人或受款人有权拒收。

13、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当两种铸币在同一市场上流通时,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会被逐出流通,即被熔化或输出国外,导致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五、简答题1、什么是货币制度?其主要构成要素有哪些?答案要点: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其构成要素有:(1)货币材料的确定。

(2)货币名称、货币单位和价格标准。

(3)本位币、辅币及其偿付能力。

(4)发行保证制度。

2、什么是信用货币?其基本特征是什么?答案要点: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中的现代形态。

基本特征有:(1)由中央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是由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发行的纸制本位货币,它是一种价值符号,不具有十足的内在价值,黄金基础也已经消失(2)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

中级财务会计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中级财务会计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章节测验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对于银行已入账而企业尚未入账的未达账项,企业应当(D )。

A根据“银行对账单”入账B根据“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入账C根据对账单和调节表自制凭证入账D待有关结算凭证到达后入账2.除中国人民银行另有规定外,支票的提示付款期限一般为自出票日起(B)天。

A 7B 10C 15D 203.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下列经济业务中,不能用现金支付的是(C)。

A支付职工奖金5000元B支付零星办公用品购置费800元C支付材料采购货款1200元D支付职工差旅费2000元4.企业支付的银行承兑手续费应计入(B)账户。

A营业费用B财务费用C其他业务成本D营业外支出5.企业一般不得坐支现金,因特殊情况需要坐支现金的单位,应事先报(C)审查批准,并在核定的范围和限额内进行。

A税务部门B其他应付款C开户银行D上级主管单位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1.下列各项,符合现金支付范围的是(ABD)。

A支付差旅人员现金2000元B向农民贾某收购农产品支付现金5000元C支付税务机关罚款现金3000元D支付职工奖金10000元2.企业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项目的期末数包括(ABC)。

A“库存现金”总账期末余额B“银行存款”总账期末余额C“其他货币资金”总账期末余额D“其他应收款”总账期末余额3、根据《人民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将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分为(ABCD)。

A基本存款账户B一般存款账户C专用存款账户D临时存款账户4、现金清查的主要内容有(ABD )。

A是否存在挪用B是否存在白条抵库C是否存在未达账项D是否存在超限额库存现金5、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下列各项,属于其他货币资金的有(ABD)。

A备用金B存出投资款C银行承兑汇票D银行汇票存款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为减少货币资金管理和控制中产生舞弊的可能,并及时发现有关人员的舞弊行为,对涉及货币资金管理和控制的业务人员应实行定期轮换岗位制度。

《商业银行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

《商业银行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

《商业银行管理学》课后习题及题解第一章商业银行管理学导论习题一、判断题1. 《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废除《格拉斯-斯蒂格尔法》。

2. 政府放松金融管制与加强金融监管是相互矛盾的。

3. 商业银行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4. 在金融市场上,商业银行等金融中介起着类似于中介经纪人的角色。

5. 商业银行具有明显的企业性质,所以常用于企业管理的最优化原理如边际分享原理、投入要素最优组合原理、规模经济原理也适用于商业银行。

6. 金融市场的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决定了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中的主体地位。

7.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管理的基本目标。

8. 商业银行管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围绕稀缺资源信用资金的优化配置所展开的各种业务及相关的组织管理问题。

9. 商业银行资金的安全性指的是银行投入的信用资金在不受损失的情况下能如期收回。

二、简答题1. 试述商业银行的性质与功能。

2. 如何理解商业银行管理的目标?3. 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的特点有哪些?4. 商业银行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什么?5. 如何看待“三性”平衡之间的关系?三、论述题1. 论述商业银行的三性目标是什么,如何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

2. 试结合我国实际论述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作用。

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2.×3.×4.√5.×6.√7.×8.√9.√二、略;三、略。

第二章商业银行资本金管理习题一、判断题1.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规定,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仍为4%。

2. 巴塞尔协议规定,银行附属资本的合计金额不得超过其核心资本的50%。

3.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对银行信用风险提供了两种方法:标准法和内部模型法。

4. 资本充足率反映了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5.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目前只能通过财政增资的方式增加资本金。

6. 商业银行计算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标准法中的风险权重由监管机关规定。

二、单选题1.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规定,计入附属资本的长期次级债务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

国际结算(第三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国际结算(第三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国际结算(第三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国际结算导论一、1 支付工具划账冲抵2 票据单据银行3 协定贸易结算4 货物单据化所有权二、1 F 2 F 3 T 4 F 5 F 6 T三、1 A 2 C 3 A 4 C第二章国际结算中的票据一、1 拒付退票2 2007年4月3日3 商业本票银行本票4 银行汇票商业汇票5 光票跟单汇票6 非票据义务人义务被保证人二、1 F 2 F 3 F 4 T 5 F 6 F三、1 B 2 B 3 D第三章汇款一、1 (1)remitter (2) payee (3)remitting bank (4) paying bank2 (1)outward remittances (2) inward remittances3 (1) T/T (2) M/T (3) D/D4 (1) chips (2) fed wire (3) bank’s internal payment by book entries5 (1) mail advice (2) payment order6 (1) bank er’s cheque (2) bank’s promissory note7 draft on center8 (1) goods sold (2) selling on consignment9 略二、 1 T 2 T 3 F 4 T 5 F 6 F三、 1 D 2 B 3 A 4 A 5 C 6 A第四章托收一、1 (1)acceptance (2)payment2 (1)bills of exchange (2)invoices3 (1) clean (2) documentary (3) direct4 (1) principal (2) remitting bank (3)collecting presenting(4) drawee5 (1)collection instruction(2)URC 5226 (1)blank(2)special7 (1)address(2)presentation(3)address8 (1) payment D/P (2) acceptance D/A(3) tenor draft(4) paid at sight acceptance(5) signed trust receipt (6) promissory notes(7) letter of undertaking9 (1) collection bills purchase (2) advance against collection(3) accommodation bills for discount(4) trust receipt10 略二、 1 T 2 F 3 F 4 T 5 T 6 T 7 T 8 F 9 F 10 F第五章信用证一、1.有条件2.代理行3.背对背信用证4.信用证的有效期内5.符合信用证条款规定的单据6.开证行7.受益人提交的单据8.进口商/申请人9.第一性的10.偿付行二、BCACB DBBCB ADAAA DB三、×√×√√××√√×四、(单选)CBCCD ACCDB五、1.分析:BanK1 的拒付理由成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信用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分别填写在下列表格中。

错选、多选、漏选或未选记-1分)。

1.C
2.D
3.A
4.B
5.B
6.C
7.B
8.C
9.A 10.B
11.D 12.A 13.C 14.D 15.C
16.A 17.A 18.C 19.A 20.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分别填写在下列表格中。

错选、多选、未选均记-1.5分。


1.AC
2.ABCDE
3.ADE
4.ACE
5.ABCE
6.ABDE
7.ABDE
8.ABCDE
9.ABE 10.BCDE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根据所给资料和要求列出必要的计算过程,最终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本章无计算)
四、简述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简述要点并作相应的解释或说明。

1.答:(1)聚集资金。

通过信用活动可以把闲置的小额资金聚集起来,投入需要资金的单位,从而使经济运行更加高效。

如银行通过信用把分散的小额资金聚集为巨额资金,再把集中起来的资金贷给企业使用;企业也可以通过发行商业票据和债券等信用工具,将投资者的小额资金合并为庞大的资本。

(2)配置资源。

通过信用活动,资金盈余部门流向短缺部门,从闲置状态变为参与经济活动状态,从利润率较低的部门转移到利润率较高的部门。

信用资金的流动带动了社会资源的流动和再分配,将资源由低效部门向高效部门转移,起到了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3)调节经济。

信用作为一种经济杠杆,能够对国民经济的运行进行有效的干预,对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进行适时、适度的调节。

2.答:(1)商业信用的作用:在经济活动中,商业信用发挥着调节企业资金余缺、提高资金使用使用效益、节约交易成本、加速商品流通等重要的作用。

(2)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商业信用规模受企业能提供的资本数量限制,商业信用的最
高界限是企业可贷出的商品资本;商业信用的供求有严格的方向性,没有商品供求的一致性,就不能形成借贷关系;商业信用期限的局限性,一般只适用于短期借贷;商业信用链条的不稳定性,有可能导致整个债务链条的中断,引起债务危机的发生。

3.答:(1)提供发挥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流通工具。

目前的信用货币制度下,在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中发挥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流通工具都是银行系统提供的,他们为社会创造了许多适应全社会经济发展的流通工具。

(2)银行信用媒介着全社会的资金运动。

他们分别与资金所有者和资金需求者发生债权债务关系,通过自己资金的中间媒介作用来解决社会资金余缺的调节问题。

(3)降低信用风险,增加信用过程的稳定性。

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信息优势和规模投资,降低信息成本和交易费用,从而有效地改善了信用过程的信息条件,降低了信用风险,增加了信用过程的稳定性。

(4)引导和促进其他信用形式的规范发展。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信用的规范和发展、国家信用的发行和流通、消费信用的发展都越来越依赖于银行信用,银行信用为其他信用形式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

4.答:(1)有利于消费品的升级换代和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提升。

消费信用的正常发展有利于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推销以及消费品的升级换代。

消费信用的发展为消费者个人提供了将未来的预期收入用于当前消费的有效途径,使其实现了跨期消费的选择,总体上提升了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

(2)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消费信用的正常发展能增加消费者的货币购买力,扩大一定时期内一国的消费需求总量,有效地推动了消费品的销售与生产,推动了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

(3)消费信用的盲目发展,也会对正常经济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由于消费信用使消费者提前动用了他们的购买力,实际上是以未来消费需求的萎缩来获得现在消费需求的扩大,消费者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不得不负担起还贷款本息的重担,造成生产和消费的脱节。

5.答:信用工具一般具有期限性、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性四个基本特征。

(1)期限性。

期限性是指一般信用工具有规定的偿还期限。

偿还期限是指债务人必须全部归还本金之前所经历的时间。

(2)流动性。

流动性是指信用工具在必要时迅速转变为现金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

信用工具变现越方便、成本越低,流动性也就越强;反之,流动性就差。

(3)风险性。

风险性是指购买信用工具的本金
和预期收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大小。

风险可能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债务人不履行约定的按时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的风险;二是市场上信用工具价格下降可能带来的风险。

(4)收益性。

信用工具能够定期或不定期地给其持有人带来收益的特性。

其收益一般有两个主要来源,即基本收益和资本收益。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阐明主要观点并逐一加以论述。

1.答:中央政府债券的发行主体是中央政府,又称国家债券或国家公债券。

各国政府发行债券的目的通常是为了满足弥补国家财政赤字、进行大型工程项目建设、偿还旧债本息等方面的资金需要。

2.答:(1)可以弥补财政赤字,平衡预算,解决财政困难。

发行债券是建立在自愿有偿的基础上,在发行规模适当的情况下,主要会改变社会货币流通量的结构,不会直接增加其货币总量,给货币供给造成的压力较小,同时购买者会把国债作为一种投资选择和进行购买,政府可以在短时间内就筹集到所需要的资金,解决财政困难。

(2)可以筹集经济建设资金,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增长。

政府以政府债券的方式将社会各经济主体和个人的货币资金筹集起来,形成财政资金的一部分,然后再将这部分资金用于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服务和承担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不断改善社会投资环境,引导社会其他经济主体的投资,共同促进经济的增长。

(3)可以成为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经济杠杆。

利用国家信用,通过公债在市场上的吞吐,可以改变建设资金的规模和投向,对经济发展进行一定干预。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阐明主要观点并逐一加以论述。

1.答:(1)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基准利率的提高,加重了借款人的利息负担。

(2)美国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房价下跌。

(3)银行住房贷款制度本身的缺陷。


对个人信用记录比较差的贷款、贷款房产价值比和月供收入比较高、利率高且多为可调利率、只支付利息和无收入证明文件贷款方面的问题。

(4)购房者的不守信用和拖欠。

2.答:(1)重视住房抵押贷款背后隐藏的风险。

第一应该严格保证首付政策的执行,适度提高贷款首付的比率,杜绝出现零首付的现象;第二应该采取严格的贷前信用审核,避免出现虚假按揭的现象。

(2)警惕为应对经济周期而制订的宏观调控政策对某个特定市场造成的冲击。

第一是贷款收紧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影响,这可能造成开发商资金断裂;第二是还款压力提高对抵押贷款申请者的影响,可能造成抵押贷款违约率上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