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国地质大学611地球科学概论考研真题1
201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611地球科学概论考研试题

机密★启用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
科目代码:611 科目名称:地球科学概论
考生姓名:公众号考生编号:关注“地质考研招聘”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须在本试题纸上和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填写考生姓名和考生编号
等信息。
2.所有答案必须书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写在本试题纸或草稿纸上无效。
3.必须使用黑(蓝)色字迹的钢笔、圆珠笔或者签字笔书写。
4.考试结束,将答题纸和本试题一并装入试题袋中交回。
(特别提醒: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纸上及草稿纸上无效,考完后试题随答题纸一起交回。
)
*:真题
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纸上及草稿纸上无效!考完后试题随答题纸一起交回。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名称:地球科学概论试题代码: 611 请注意:所有答案不要答在试卷上,一律答在试题纸上!
一、名词解释(30分)
1.磁偏角
2.品质矿物:
3.重力均衡
4.岩石结构
5.地质灾害
6.承压水
7.成岩作用
8.地温梯度
9.地层层序学
10.差异风化
二、简答题
1、简述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划分依据
2、大气圈层划分,以及各层大气温度变化特征
3、变质作用的影响因素、变质作用的基本类型及其主要成因,并说明泥质岩石在变质作用类型中形成的代表性岩石,能举出6-8种相应的岩石
三、论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入学初试试题
第1 页(共2页)。
地球科学概论08~11真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考试地球科学概论1999-2011真题总结2011年一、名词解释(30分)1、分选性:颗粒大小趋向均一的程度2、大地水准面:由平均海平面所构成并延伸通过陆地的封闭曲面。
3、成岩作用:由松散的沉积物转变为沉积岩的过程称为成岩作用。
4、成矿作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使分散在地壳和上地幔中的元素相对富集而形成矿床的作用5、承压水:是指埋藏在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透水层内的重力水,故又称层间水6、地层层序律:地层形成时的原始产状一般是水平或近于水平的,并且总是先形成的老地层在下面,后行成的新地层盖在上面。
7、夷平面:把准平原受后期构造抬升,再被侵蚀切割成不同高度的近似平齐的峰顶面称为夷平面。
8、潮汐:全球性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叫潮汐9、摩氏硬度计:德国矿物学家弗里德里克·摩斯(Friedrich Mohs)选择了 10种软硬不同的矿物作为10个等级标准,组成相对硬度系列,称为摩氏硬度计10、科里奥利力:实际上,地球上一切物体(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的运动都会受地球自转的影响而发生方向偏转,其偏转方向与大气相同。
这种现象就好像在运动着的物体上施加了一个使其运动方向发生改变的力一样,这种假想的力一般称为科里奥利力二、作图题(30分)主要内容:断层(正逆判断)等,褶皱,三大岩石的判断及各类岩石举例,地层接触关系三、简答题(30分)1、生态系统以及维护生态平衡的意义(10分)生态系统: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的总和。
意义:保持生态平衡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这种意义主要表现在它的功能上。
如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具有固碳制氧、涵养水源和防止水土流失、清洁大气、进行物质交换等功效。
假如地球上没有了森林,那么地球的景观将是不堪设想的。
2、干旱气候区的湖泊的化学沉积(10)干旱气候区湖水很少外泄,主要消耗在蒸发上。
201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611地球科学概论考研试题

机密★启用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
科目代码:611 科目名称:地球科学概论
考生姓名:公众号考生编号:关注“地质考研招聘”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须在本试题纸上和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填写考生姓名和考生编号
等信息。
2.所有答案必须书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写在本试题纸或草稿纸上无效。
3.必须使用黑(蓝)色字迹的钢笔、圆珠笔或者签字笔书写。
4.考试结束,将答题纸和本试题一并装入试题袋中交回。
(特别提醒: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纸上及草稿纸上无效,考完后试题随答题纸一起交回。
)
*:真题
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纸上及草稿纸上无效!考完后试题随答题纸一起交回。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名称:地球科学概论试题代码: 611 请注意:所有答案不要答在试卷上,一律答在试题纸上!
一、名词解释(30分)
1、分选性
2、大地水准面
3、成岩作用
4、成矿作用
5、承压水
6、地层层序律
7、夷平面
8、潮汐
9、摩氏硬度计
10、科里奥利力
二、作图题(30分)
主要内容:断层(正逆判断)等,褶皱,三大岩石的判断及各类岩石举例,地层接触关系
三、简答题(30分)
1、生态系统以及维护生态平衡的意义(10分)
2、干旱气候区的湖泊的化学沉积(10)
3、海底扩张学及提出的地址证据(至少3种)(10分)
四、论述(60分)
1.河流地质作用及各阶段的主要产物(20)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入学初试试题
第1 页(共2页)。
201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611地球科学概论考研试题

机密★启用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
科目代码:611 科目名称:地球科学概论
考生姓名:公众号考生编号:关注“地质考研招聘”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须在本试题纸上和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填写考生姓名和考生编号
等信息。
2.所有答案必须书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写在本试题纸或草稿纸上无效。
3.必须使用黑(蓝)色字迹的钢笔、圆珠笔或者签字笔书写。
4.考试结束,将答题纸和本试题一并装入试题袋中交回。
(特别提醒: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纸上及草稿纸上无效,考完后试题随答题纸一起交回。
)
*:真题
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纸上及草稿纸上无效!考完后试题随答题纸一起交回。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名称:地球科学概论试题代码: 611 请注意:所有答案不要答在试卷上,一律答在试题纸上!
一、名词解释
1.地质年代
2.岩浆
3.矿物
4.成矿作用
5.风化作用
6.断层
7.构造运动
8.克拉克值
9.大陆漂移说
10.地质灾害
二、简答题
1、简述地球的圈层构造
2、简述海洋的沉积作用
3、简述变质作用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4、简述干旱气候区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
三、论述(60分)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入学初试试题
第1 页(共2页)。
2015中国地质大学(北京)611地球科学概论考研试题及答案

机密★启用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科目代码:611 科目名称:地球科学概论考生姓名:公众号考生编号:关注“地质考研招聘”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须在本试题纸上和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填写考生姓名和考生编号等信息。
2.所有答案必须书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写在本试题纸或草稿纸上无效。
3.必须使用黑(蓝)色字迹的钢笔、圆珠笔或者签字笔书写。
4.考试结束,将答题纸和本试题一并装入试题袋中交回。
(特别提醒: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纸上及草稿纸上无效,考完后试题随答题纸一起交回。
)*:真题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纸上及草稿纸上无效!考完后试题随答题纸一起交回。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名称:地球科学概论试题代码: 611 请注意:所有答案不要答在试卷上,一律答在试题纸上!一、名词解释1.分选性与磨圆度2.岩石结构与构造3.地温梯度4.风化作用5.震级与烈度6.地质环境7.“V”型谷与“U”型谷8.同位素地质年龄9.冲积物的二元结构10. 背斜二.简答题。
1.判断断层存在的依据有哪些?并作简要说明。
2.简述变质作用的基本类型。
3.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有哪些?4.简述冰川的形成过程。
三.读图回答:1.指出断层,褶皱,平行埠整合,角度不整合及花岗岩体及各地质体或构造现象形成的先后顺序。
2.花岗岩体,角度不整合的形成时代3.褶皱,断层的形成时代。
四.论述。
1.试述干旱气候区湖泊化学沉积作用的过程。
2.试述河流的侵蚀作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入学初试试题第1 页(共2页)。
中国地质大学考研试题地球科学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1999-2008)

中国地质大学考研试题地球科学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1999-2008)1999年《普通地质学》一、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30分)1、地温梯度:通常把地表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m所升高的温度称为地热增温率或地温梯度。
2、历史比较法:时间的漫长性决定了地质学必须用历史的、辩证的方法来进行研究。
虽然人类不可能目睹地质事件发生的全过程,但是,可以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这就是所谓的“历史比较法”(或称“将今论古”、“现实主义原则”)。
3、差异风化:不同的矿物具有不同的抗风化能力,那么由不同矿物组成的岩石其抗风化能力也就不同,抗风化能力较弱的矿物组成的岩石被风化后而形成凹坑,而抗风化能力强的组分相对凸出,在岩石表面就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这称差异风化作用。
4、莫霍面:该不连续面是1909年由前南斯拉夫学者莫霍洛维奇首先发现的。
其出现的深度在大陆之下平均为33km,在大洋之下平均为7km。
在该面附近,纵波速度从7.0km/s突然增加到8.1km/s,横波速度也从4.2km/s突然增至4.4km/s。
5、矿物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裂开的性质称为解理。
6、石林:如果灰岩的层理水平,又发育有垂直的裂隙,在地面流水和地下水沿裂隙溶蚀作用下,使溶沟加深、石芽增长,就可形成巨型“石芽”,称石林。
7、洪积面:8、岩石的结构:岩石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或岩屑)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其相互关系,也就是说,它主要是指岩石中颗粒本身的一些特点。
9、苦湖:湖水进一步咸化,深度变浅,溶解度较大的硫酸盐类沉淀下来,形成CaSO4.2H2O(石膏),Na2SO4.10H2O(芒硝)、Na2SO4(无水芒硝)等矿物,这类盐湖又称为苦湖。
10、分选性与磨圆度:分选性是指碎屑颗粒大小趋向均一的程度。
磨圆度是指碎屑颗粒在搬运过程中,棱角磨损而接近圆形的程度。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地球科学概论 题库 附08-99年真题

地大北京地球科学概论题库附真题08-991.黄道面黄道面就是地球的公转轨道所在平面。
由于月球和其它行星等天体的引力影响地球的公转运动,黄道面在空间的位置总是在不规则地连续变化。
但在变动中,任一时间这个平面总是通过太阳中心。
2.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营力或人类活动而导致地质环境发生变化,并由此产生各种危害或严重灾害,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人类生命财产遭受损失的现象或事件。
科学上,地质灾害通常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和地面沉降等。
3.矿物地壳中天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它具有一定得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因而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外部形态。
4.矿床矿床是指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其中含有某些物质成分的质和量符合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的要求,并能为国民经济所利用的综合地质体。
5.岩石的结构构造岩石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或岩屑)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其相互关系,它主要指岩石中颗粒本身的一些特点。
岩石的构造是指岩石中的矿物(或岩屑)颗粒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排列方式特点,它反映矿物集合体的形态。
6.枢纽组成褶皱的岩层的同一层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联线叫枢纽。
7.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裂开的性质称为解理。
8.将今论古将今论古是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的一种方法论。
9.承压水指埋藏在两个隔水层之间的透水层内的重力水,故又称层间水。
10.岩浆作用岩浆形成后,沿着构造软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在上升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岩浆的成分不断发生变化,组后冷凝称为岩石,这一复杂的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11.平流层亦称同温层,是地球大气层里上热下冷的夹于对流层与中间层之间一层;在中纬度地区,平流层位于离地表10公里至50公里的高度,而在极地,此层则始于离地表8公里左右。
12.磁偏角磁场强度矢量的水平投影与正北方向之间的夹角,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之间的夹角。
2008年地球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复试名单

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61 70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64 58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72 60 环境学基础 第四纪地质学 50 64 环境学基础 第四纪地质学 68 51 环境学基础 第四纪地质学 72 55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63 52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68 50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77 70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71 54 人文地理学 地理学 46 20 人文地理学 地理学 53 18 人文地理学 地理学 45 26 人文地理学 地理学 50 27 人文地理学 地理学 59 47 人文地理学 地理学 54 33 人文地理学 地理学 42 43 人文地理学 地理学 49 21 人文地理学 地理学 49 38 人文地理学 地理学 56 25 人文地理学 地理学 56 35 人文地理学 地理学 65 52 地学遥感概论地理学 地学遥感概论地理学 60 57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60 43
106 107 100 118 101 85 145 133 119 143 91 98 96 87 80 94 96 99 83 116 113 90 119 136
111 107 110 119 132 140 109 120 116 134 91 82 84 90 72 77 82 98 101 92 90 87 127 111
岩石学 矿物学、岩石学 结晶学与矿物学 物学、岩石学 矿 结晶学与矿物学 物学、岩石学 矿 矿物学、 岩石学 矿物学、岩石学
75 71 61 56
52 49 61 44
126 137 134 121
121 124 132 10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质大学611地球科学概论2008(A)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地震震级与烈度:震级是指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级。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以这次地震中的主震震级为代表;烈度是指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生态平衡:在任何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总是不断进行着,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都保持着一种动态的稳定,这种稳定状态就称生态平衡
河流阶地:分布于河谷谷坡上、洪水已不能淹没的、顶面较平坦的台阶状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磁偏角与磁倾角:偏角是磁场强度矢量的水平投影与正北方向之间的夹角,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之间的夹角;磁倾角是磁场强度矢量与水平面的交角,通常以磁场强度矢量指向下为正值,指向上则为负值。
磁倾角在磁赤道上为0°
大洋盆地:是介于大陆边缘与大洋中脊之间的较平坦地带,平均水深4000 至5000m 。
主要分为深海丘陵和深海平原两类次级地形。
冰期与间冰期:在气候冷暖的变化过程中,我们一般把地球上气候极其寒冷(比现今年平均温度可低8~12℃)、高纬冰川和高山冰川扩展的阶段称冰期。
两个冰期之间气候相对温暖(与现代的气温接近或高一些)的阶段称间冰期
将今论古:又叫历史比较法,现实主义原则。
利用现在正在发生的地质作用反推过去地质作用的地质学类比方法
花岗岩:火成岩的一种,在地壳上分布最广,是岩浆在地壳深处逐渐冷却凝结成的结晶岩体,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和云母。
一般是黄色带粉红的,也有灰白色的。
质地坚硬,色泽美丽,是很好的建筑材料。
地壳的重力均衡:地壳物质为适应重力的作用,总是力求与其更深部的物质之间达到质量或重量上的平衡状态的现象称为地壳的重力均衡
承压水:是指埋藏在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透水层内的重力水,又称层间水。
区域变质作用:是在广大范围内发生并由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多种因素共同引起的一种变质作用
地质环境:是指固体地球表层地质体的组成、结构和各类地质作用与现象给人类所提供的环境
裂隙式火山:岩浆沿地面上的长裂隙喷出而形成的火山
贝尼奥夫带:自海沟向岛弧或大陆倾斜的震源带
二、选择
1.适合珊瑚生长的环境是(d)
a半浅海b浅海c深海d滨海
2.玄武岩的化学成分相似于(d)
a橄榄岩b闪长岩c花岗岩d辉长岩
3.在分离型板块边界一般不会出现(b)
a基性岩浆侵入b深源地震c浅源地震d基性岩浆喷出
4.沿南美洲西海岸安第斯山脉发育一条火山链(c)
a太平洋板块滑过南美洲板块且前端指向北西b太平洋板块正在裂开且远离南美洲板块
c大陆板块与南美洲板块碰撞,并导致其弯曲d玄武岩沿平行于南美洲西海岸的海沟向上冲
5.一种角砾状碎块岩石为非海相成因,由组成为碎屑物质和沉积岩石,且周围为
其本身母岩。
这种岩石是(a)
a角砾岩b砾岩c浊积岩d生物碎屑灰岩e长石砂岩
6.下列哪一个条件将使岩石产生韧性变形,而不是脆性变形(b)
a冷而浅的背景下b深部缓慢施力c十分接近于地表环境d固态的花岗质岩石构成
7.从下面选取一个与其它4个没有逻辑关系的术语(d)
a新月形沙丘b黄土c风蚀d河曲e砾漠
8.主要的地震和火山爆发(b)
a不会发生于相类似的地方b通常发生于板块边部或热点地区
c通常发生于板块中央d仅发生于分离型板块边界或热点地区
三、读图
四、论述
举例说明,野外地质工作的一般程序、工作内容和注意事项。
按地质工作常规要求,野外地质测量工作的全部工作程序主要包括收集地质资料,路线踏勘,野外工作,资料整理和实习报告编写四个阶段。
野外工作主要包括实测地质剖面及地质填图两个方面。
、
野外作业时应注意防雨、防雷、防署、防冻、防洪、防风、方虫、防蛇、防大型野兽、更要注意安全生产避免工伤事故,因为远离城市抢救较困难,尽量不吃野生的果菜避免食物中毒。
周围地理地形复杂宿营地址要仔细选择严防山石滚落、泥石流、塌方事故的伤害。
对比分析河流上游与河流下游流水地质作用的特点
上流坡降大,水动力强以搬运为主;辫状河发育,多为底负载
往下偏向悬浮负载
上游沉积物粗粒;下游细粒
搬运营力下降
水平构造主要有哪些表现形式?至少列出四点,并描述其变形特点
表现为地壳或岩石圈块体的相互分离拉开,相互靠拢挤压或剪切平移错动
造成岩石的褶皱和断裂,在岩石的软弱地带形成巨大褶皱山系
分析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及其预防方法
地质灾害按成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地质灾害,即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地质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等;另一类是人类活动影响诱发的地质灾害,如地面沉降等地震:临震预报
火山:掌握发生规律
说明并分析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确定岩石的相对地质年代的方法通常是依靠下述三条准则:a.地层层序率:地层形成时的原始产状一般是水平的或者近水平的,并且总是先形成的老地层在下面,后形成的新地层盖在上面;b.化石层序率: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具有不同的生物化石组合,相同时代的地层中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古生物化石组合,古生物化石组合的形态,结构越简单则地层时代越老,反之越新。
c.地质体之间的切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