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渊源武夷岩茶》PPT课件

合集下载

岩茶文化知识

岩茶文化知识

岩茶文化知识岩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里一颗璀璨的明珠,特别有个性和味道。

岩茶一般生长在武夷山那种险峻又奇特的环境,所以叫“岩岩有茶,非岩不茶”。

种植方面呢,也是讲究得很,茶农们遵循古老智慧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的方法,在岩石缝隙间种出独一无二的茶树品种,像什么大红袍、肉桂、水仙等等,都是岩茶家族里的明星成员。

下面,让我为您详细介绍岩茶文化:1. 茶源与产地岩茶,顾名思义,就是在岩石缝隙或岩壑周边生长的茶树所产的茶叶。

最具代表性的岩茶产区是中国福建省武夷山地区,这里的茶树扎根在丹霞地貌的特殊土壤中,受到良好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影响,赋予了岩茶独特的品质。

2. 种类与特点武夷岩茶属于半发酵茶,又称乌龙茶,种类繁多,包括著名的“大红袍”、“肉桂”、“水仙”、“白鸡冠”等。

岩茶以其“岩骨花香”闻名,即茶汤带有独特的岩石气息,香气馥郁持久,有花香、果香、蜜香等多种香味类型,滋味醇厚甘爽,喉韵悠长。

3. 制作工艺岩茶的制作工艺极其讲究,包括采摘、萎凋、摇青、杀青、揉捻、烘焙等多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经验丰富的师傅精准把控。

特别是烘焙过程,采用传统的炭火烘焙技艺,使得茶叶的内含物质转化得恰到好处,造就岩茶独特的“岩韵”。

4. 泡茶艺术岩茶的冲泡艺术同样丰富多彩,注重水温、器皿的选择及冲泡手法。

醒茶这一环节尤为关键,通过预热茶具和适当放置茶叶接触空气,唤醒茶叶内部的香气。

冲泡时,每一道茶的浸泡时间都有严格控制,随着泡次递增逐渐调整,以充分展现岩茶的层次变化。

5. 文化哲理岩茶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哲理,不仅是日常饮品,更是修身养性和情感交流的载体。

品饮岩茶的过程中,人们追求的是心境的宁静与和谐,体验茶带来的恬淡与沉稳,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崇尚自然、追求平衡和谐的精神境界。

6. 历史渊源武夷岩茶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历史上多次被选为皇家贡品。

岩茶的传播和发展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茶文化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在明清时期的茶艺发展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

《历史渊源武夷岩茶》PPT课件

《历史渊源武夷岩茶》PPT课件

茶山一角
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
❖ 1、武夷岩茶粗制过程包括:采摘、萎凋、晾 青、摇青、做青、 杀青、揉捻、烘干等过程。
❖ 2、武夷岩茶精制过程:毛茶初拣、分筛、复 拣、风选、初焙、匀堆、复焙、精茶。其工 艺中以做青和焙火最为关键。
茶亭附近
武夷岩茶的品质特征
❖ 品质特征:外形条索型,色泽乌褐或墨绿、 或沙绿、或青褐、或宝色;条索紧结、或细 紧、或壮结;汤色橙黄至金黄,清澈明亮; 香气带花、果香型,锐则浓长,清则幽远, 或似水蜜桃香、兰花香、桂花香、乳香等。 滋味醇厚滑润甘爽,带特有的“岩韵”。叶 底软亮,呈绿叶红镶边,或叶缘红点泛现。 某些茶树品种还带有其特有的品种特征。
❖ 适栽地区:同其他武夷名枞。
❖ 栽培要点:选择原种健壮的母树剪穗扦插,培育壮苗。选择 土层深厚的园地种植,增施有机肥。幼龄期茶园铺草覆盖, 及时定剪,培养丰产树冠。乌龙茶按照“小至中开面”鲜叶 标准采摘,一般在5月中旬开采,不宜偏嫩或偏老采。
铁罗汉鉴赏
水金龟
❖ 水金龟:属于武夷岩茶四大名枞之一,灌木型,中 叶类,晚生种。该茶树原长于天心岩杜葛寨下,相 传:一日大雨倾盆如注,峰顶有棵茶树被大水冲到 牛栏坑半岩石凹处,此谷主人就势砌石,壅土以蓄 之而活。这棵茶树与众不同,枝条纵横交错,形状 类似龟背上的花纹,且绿叶浓密,油光发亮像只大 金龟,故得此名。在一九一九年至一九二零年由于 磊石寺与天心寺为争此茶树引起纠纷诉讼,耗资巨 大影响颇广而使得此树更为出名。该茶树植株高大 树枝半开张,树干直立颇粗,树皮灰白色,枝条略 弯曲,分枝多,叶色绿且有富有光泽,品质极具兰 香岩韵。
❖ 特征:植株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长椭圆或椭圆 形,叶色深绿,有光泽,叶面微隆起,叶缘微波,叶身平,叶尖钝尖,叶齿稍钝 浅密,叶质较厚脆。芽叶紫绿色,茸毛较少,一芽三叶百芽重42.0g。花冠直径 3.5cm,花瓣6-7瓣,子房茸毛多,花柱3裂。

武夷岩茶专题ppt课件

武夷岩茶专题ppt课件


光弯


泽曲

,,

失第
42
章 一
武夷岩茶制作
手三 工、 做做 青青 和( 综摇 合青 做、 青静 机置

43
章 一
武夷岩茶制作
滚四 筒、 杀杀 青青 机
44
章 一
武夷岩茶制作
—— —— —— —— —— —— ——
火选毛七
茶、

匀复

堆捡毛工

捡艺


配分

焙 风
45
章 二
香型
清香,清花香,花香,花果香,果香,特 征香
4
章 一
武夷山及武夷
山大红袍事件
2007年
国家博物馆收藏母树大红袍
1999年
世界遗产名录
2002年
被列为地理 标志保护产 品
2006年
传统制作工艺被 列入首批国家非 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
时 间
2010年
荣获驰名商标
5
章 一
武夷岩茶最早
的记载
kan
建徒晚孙
之 品 , 慎 勿 贱 用 之
阳 丹 山 碧 水 之 乡 , 月
38
章 三
武夷茶的品种
基本味:桂皮香,好的会出现桂花香/ 蜜桃香/桃果香 正岩肉桂:牛肉 / 马肉 / 象鼻岩象肉 / 狮子峰狮肉 / 虎啸岩虎肉 / 竹窠猪肉 / 九龙窠 龙肉
牛栏坑:光照少,漫射光照射,收敛,内敛,香气幽长,细长,后味有青草味 马头岩:面积大,整个山场开阔,日照时长,直射光产生的香气突出,霸气,外敛
章 二
— —
壤厚条日壤土九为

。,件照通壤龙代慧岩 富好短气含窠表苑(

2024年《茶与茶文化》ppt课件(2024)

2024年《茶与茶文化》ppt课件(2024)
2024/1/26
淋壶
用沸水浇淋壶身,使内外温度一 致,茶香更浓。
刮沫
用壶盖轻轻刮去浮在茶汤表面的 泡沫。
23
不同茶叶的冲泡技巧
红茶
水温95-100℃,注 重高香,可适当闷 泡。
黑茶
水温100℃,可长时 间闷泡,陈年老茶 更需高温冲泡。
2024/1/26
绿茶
水温80-85℃,不宜 长时间浸泡,以免 苦涩。
01
02
03
茶的起源
据历史记载,茶树原产于 中国西南地区,距今已有 几千年的历史。
2024/1/26
早期传播
随着人口迁移和贸易活动 ,茶叶逐渐传播到全国各 地,并成为中国重要的经 济作物。
国际传播
自唐代起,茶叶开始通过 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传播到世界各地,逐渐成 为全球流行的饮品。
4
历代名茶与产区
15
瓷器茶具的鉴赏与搭配
鉴赏要点
观察釉色,瓷器釉色应均匀、透亮。
辨别胎质,优质瓷器胎质细腻、致密。
2024/1/26
16
瓷器茶具的鉴赏与搭配
• 注意器型与装饰,应符合审美且实用。
2024/1/26
17
瓷器茶具的鉴赏与搭配
搭配建议 考虑茶具与品茗环境的协调性。
根据茶叶类型选择不同釉色和器型的茶具。 可适当搭配一些瓷质小件,如茶荷、茶宠等。
检查壶身,无明显瑕疵、裂纹。
13
紫砂陶壶的选购与养护
• 注意壶嘴、壶把、壶盖等细节部分,应流畅自然。
2024/1/26
14
紫砂陶壶的选购与养护
01
养护方法
2024/1/26
02
03
04
新壶使用前需进行开壶处理, 去除壶内杂质。

中国茶文化PPT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茶文化PPT中国传统文化
幼\儿\园\传\统\茶\文\化
飘香茶园 中国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历史及简介PPT模板
中国的饮茶历史有数千年,中国是茶叶之乡。同时,中国是第一个开始饮茶的国家,我们把饮茶看作是优雅,美的享受。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饮茶习惯,茶叶的种植都 是中国学来的。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饮茶习惯,茶叶的种植都是中国学来的。
目 录 CONTENTS
其他国家
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饮茶习惯,茶叶的种植都是 中国学来的。
第四章
用途和功效
中国的饮茶历史有数千年,中国是茶叶之乡。同时,中国是第一个开始饮茶的国家,我们把饮茶看作是优雅,美的享受。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饮茶习惯,茶叶 的种植都是中国学来的。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饮茶习惯,茶叶的种植都是中国学来的。
用途和功效
学变化速度.
摇青
摇青是茶叶制作工序中 的一道工序 ,通过对摇 青的机械运动力和机械 摩擦力进行不同组合试 验,以探明摇青不同机 械力对青叶理化变化及
茶品质的影响
1
2
3
4
制作工序
炒青
通过高温快速也称“杀青”破坏酶的活性,停止其酶促氧 化作用,使做青过程形成的品质固定下来,炒青必须当 锅温达到220%260℃时方可投入做青叶。当锅中“啪啪” 之声停止,略有沙沙声音,叶质柔软稍有黏性,闻有清 纯茶香,即可下锅揉捻。
“ 青茶 青茶,又名马龙茶,半发酵茶及全 发酵茶,品种较多,是中国几大茶 类中,独具鲜明中国特色的茶叶品 类,青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 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 品质优异的茶类。
“ 黑茶 黑茶,因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故 得名黑茶属后发酵茶,主产区为广 西、四川、云南、湖北、湖南、陕 西、安徽等地,传统黑茶采用的黑 毛茶原料成熟度较高,是压制紧压 茶的主要原料。

茶文化PPT课件全文

茶文化PPT课件全文
“茶”的起源
“茶”字的起源,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它是世界上 最古的第一部药物书。
我国茶圣一-唐代陆羽于公元758年左右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 著《茶经》,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栽茶、制茶、饮茶、评茶的方法
和经验。 中国饮茶起源众说纷纭: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有的认为起于上 古,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南北朝、唐代的说法也都
白牡丹
产地:主产地在福建省政和县 制作工艺 外形:叶张肥嫩,叶态伸展,
毫心肥壮,色泽灰绿,毫色银 白,毫香浓显,清鲜纯正,滋 味醇厚清甜,汤色杏黄明净 功效:具有祛暑、通血管、明 目、抗辐射、解毒之功效
茶具茶具Biblioteka 义范围:茶杯、茶 壶、茶碗、茶盏、茶碟、 茶盘
制作材料和产地不同而分 为陶土茶具、瓷器茶具、 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 属茶具、竹木茶具和玉石 茶具等几大类。
离洗壶,以备再用。
茶道
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 茶文化的灵魂,是指导茶文化 活动的最高原则。
茶道 是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 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 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饮茶艺 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 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
中国茶道有三义:饮茶之道、 饮茶修道、饮茶即道。
饮茶礼仪
饮茶的姿势——站姿
饮茶的姿势——坐姿
端坐椅子中央,双腿并拢,上身挺直,双肩 放松,头正,下颌微敛,舌头抵上颚, 眼乎视或略垂视,面部表情自然。女性 右手在上,双手虎口交握,置放胸前或 面前桌沿;男性双手分开如肩宽,半握 拳轻搭于前方桌沿。全身放松,调匀呼 吸、集中思想。如果作为来宾被让于沙 发就座,则女性可正坐,或双腿并拢偏 向一侧斜坐,双脚可以交叉,双手如前 交握轻搭腿根;男性可双手搭于扶手上, 两腿可架成二郎腿,但双脚必须下垂且 不可抖动。

《茶的起源》PPT课件

《茶的起源》PPT课件
3
《茶经》与陆羽
陆羽对茶更是有着特殊的兴趣 和感情,经常与皎然、朱放等论 茶,对茶的植物学特性、采制、 烹煮和饮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 考察和研究。 他一生的著述不少, 然而“世所传者特《茶经》,他 书皆不传”。
4
珍奇的名茶--湖州白茶
远望一片雪,近看似玉兰,欲问为何物, 珍奇白茶园。古代白茶也称白叶茶,芽叶 玉自如纸,民间认为茶瑞。白茶与常茶不 同,偶然出,非人力所致,于是白茶遂为 第一。 品尝茶叶以色白为绝品,白茶 冲泡叶底柔白如玉霜,味甘甜,芳香幽雅。 历代茶学家都很重视白茶的研究,都视白 茶贵为茶族中的珍稀上品。我市从80年代 开始育成湖州白茶新品种,试制开发成功 珍奇的名茶--湖州白茶(亦称玉凤茶)。湖 州白茶,风格独特,品种珍稀,品质优异,
7
沏茶
细碎茶叶可溶物释物出很快,前面数道 时间宜短,往后各道的时间应增加得更 多。
重焙火茶可溶物释出的速度较同类型 茶之轻焙火者为快,故前面数道时间宜 短,往后愈多道增加愈多的时间。
普洱茶、沱茶等之紧压茶视剥碎程度 与压紧程度调整时间。细碎多者参考第 四条,紧结程度低者参考第一条,紧结 程度高者;慢慢泡,慢慢舒展,时间宜 长,并依舒展速度调整之。
5
创新的中国名茶--安吉白片
安吉白片是1981年开始在安吉试制成功的 创新名茶。尔后曾多次在省、市名优茶评比中 获奖。1989年在第三届全国名茶评比会上获奖, 被评为中国名茶。安吉白片产干安吉龙王山茶 区的大溪山一带,产地海拔在400米以上,山 峦起伏,竹海茫茫,云雾僚绕,雨量充沛,土 壤肥沃,自然品质优异,加工技艺精湛。安吉 白片芽叶幼嫩肥壮,色泽翠绿,外形挺直略扁, 一叶包一芽,状似金边镶碧鞘,碧鞘裹银箭, 十分别致;冲泡后,有兰花清香,香高持久, 滋味鲜爽,回味甘而生津。叶底嫩绿明亮,朵 朵可辨。

武夷山大红袍ppt

武夷山大红袍ppt

大红袍产地
• 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 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武 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 夷岩茶产于福建的武夷山。 夷岩茶产于福建的武夷山。武夷山位 于福建崇安东南部,方圆60公里 公里, 于福建崇安东南部,方圆 公里,有36 名岩, 峰、99名岩,岩岩有茶,茶以岩名,岩 名岩 岩岩有茶,茶以岩名, 以茶显,故名岩茶。武夷产茶历史悠久, 以茶显,故名岩茶。武夷产茶历史悠久, 唐代已栽制茶叶,宋代列为皇家贡品, 唐代已栽制茶叶,宋代列为皇家贡品, 元代在武夷山九曲溪之四曲畔设立御茶 九曲溪之四曲畔设立 元代在武夷山九曲溪之四曲畔设立御茶 专门采制贡茶 贡茶, 园专门采制贡茶,明末清初创制了乌龙 茶武夷山栽种的茶树,品种繁多, 茶武夷山栽种的茶树,品种繁多,有大 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 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 名丛” 名丛”,此外还有以茶树生长环境命名 如不见天、金锁匙等; 的,如不见天、金锁匙等;以茶树形状 命名的,如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 命名的,如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 凤尾草、玉麒麟、一枝香等;以茶树叶 凤尾草、玉麒麟、一枝香等; 形命名的,如瓜子金、金钱、竹丝、 形命名的,如瓜子金、金钱、竹丝、金 柳条、倒叶柳等; 柳条、倒叶柳等;以茶树发芽早迟命名 的,如迎春柳、不知春等;以成茶香型 如迎春柳、不知春等; 命名的,如肉桂、石乳香、白麝香等。 命名的,如肉桂、石乳香、白麝香等。
大红袍的采集
• “大红袍”茶的采制 大红袍”茶的采制 大红袍 技术与其他岩茶相类 似,只不过更加精细 而已。每年春天, 而已。每年春天,采 叶开面新梢, 摘3—4叶开面新梢, 叶开面新梢 经晒青、凉青、做青、 晒青、凉青、做青、 炒青、初揉、复炒、 炒青、初揉、复炒、 复揉、走水焙、簸拣、 复揉、走水焙、簸拣、 摊凉、拣剔、复焙、 摊凉、拣剔、复焙、 再簸拣、补火而制成。 再簸拣、补火而制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 溪 岩 茶
制作整理:胡 亮亮
中国传统十大名茶
• 中国茶叶品种门类齐全,名品众多,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从文化、品质、影响力等多 方面比较,一般以西湖龙井、碧螺春、信阳毛尖、黄山毛峰、君山银针、六安瓜片、 铁观音、武夷岩茶、祁门红茶、都匀毛尖等最为有名,被称为“中国传统十大名茶” 。这些名茶大多以产地命名。
• 适栽地区:武夷山或相似自然环境的乌龙茶茶区。
• 栽培要点:选择原种健壮的母树剪穗扦插,培育壮苗。选择 土层深厚的园地种植,增施有机肥。幼龄期茶园铺草覆盖, 及时定剪,培养丰产树冠。乌龙茶按照“小至中开面”鲜叶 标准采摘,一般在5月中旬开采,不宜偏嫩或偏老采。
水金龟鉴赏
半天腰

学名:C.sinensis cv.Bantianyao
• 适栽地区:同其他武夷名枞。
• 栽培要点:选择原种健壮的母树剪穗扦插,培育壮苗。选择 土层深厚的园地种植,增施有机肥。幼龄期茶园铺草覆盖, 及时定剪,培养丰产树冠。乌龙茶按照“小至中开面”鲜叶 标准采摘,一般在5月中旬开采,不宜偏嫩或偏老采。
铁罗汉鉴赏
水金龟
• 水金龟:属于武夷岩茶四大名枞之一,灌木型, 中叶类,晚生种。该茶树原长于天心岩杜葛寨下 ,相传:一日大雨倾盆如注,峰顶有棵茶树被大 水冲到牛栏坑半岩石凹处,此谷主人就势砌石, 壅土以蓄之而活。这棵茶树与众不同,枝条纵横 交错,形状类似龟背上的花纹,且绿叶浓密,油 光发亮像只大金龟,故得此名。在一九一九年至 一九二零年由于磊石寺与天心寺为争此茶树引起 纠纷诉讼,耗资巨大影响颇广而使得此树更为出 名。该茶树植株高大树枝半开张,树干直立颇粗 ,树皮灰白色,枝条略弯曲,分枝多,叶色绿且 有富有光泽,品质极具兰香岩韵。
• 肉桂:也称“玉桂”,最早发现于慧苑岩,因肉桂贵在有桂皮辛香,故得其名。武夷 肉桂从七十年代初期一跃而起,成为武夷极品茗茶中的新贵。此茶属于高香型品种, 该茶树半开展稍直立,叶长椭圆,叶齿深且间隔较密,叶肉质厚,叶面较光滑,叶色 浓绿。茶味香辛持久,略带奶油香味、花果香、兰花香。饮后入口醇厚,回甘快而明 显,齿颊留香,喉感润爽。
铁罗汉

学名:C.sinensis cv.Tieluohan
• 武夷传统五大珍贵名枞之一。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二倍体。
• 产地及分布:原产福建省武夷山市慧苑岩之内鬼洞(亦称峰窠坑),两旁悬 崖峭壁,茶树植于一狭长地带的小溪涧旁(竹窠岩长窠内亦有与此齐名之树 )。相传宋代已有铁罗汉名,为最早的武夷名枞。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内山( 岩山)。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夷山市已扩大栽培。国内一些科研、教学单 位有引种。
• 特征:植株中等大小,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 叶长椭圆形,叶色绿,有光泽,叶面微隆起或平,叶缘微波,叶身内 折,叶尖渐尖或骤尖,叶齿稍税浅密,叶质较厚脆。芽叶紫绿色,茸 毛较少,节间较短。花冠直径3.0cm,花瓣7-8瓣,子房茸毛多,花柱 3裂。
• 特性:芽叶生育力较强,发牙较密,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 盛期在4月下旬。产量中等,每667平方米产乌龙茶130kg以 上。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2.3%、茶多酚28.8%、咖 啡碱3.9%。制乌龙茶,品质优,色泽绿褐润,香气浓郁似腊 梅花香,滋味浓厚甘爽,“岩韵”显。抗旱性和抗寒性强。 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 特性:芽叶生育力较强,发芽较密,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 盛期在4月下旬。产量中等,每667平方米产乌龙茶100kg。 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5%、茶多酚28.2%、咖啡碱2. 9%。制乌龙茶,品质优,色泽暗黄,红点明,香气高爽,稍 经贮存以橘皮香,滋味浓醇甘鲜。抗旱性和抗寒性强。扦插 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 特征:植株中等大小,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稍上斜状着生。叶长 椭圆或椭圆形,叶色深绿,有光泽,叶面微隆起,叶缘微波,叶身内折或平 ,叶尖渐尖或稍钝,叶齿稍钝浅密,叶质较厚脆。芽叶黄白色,茸毛少,节 间短,一芽三叶百芽重57.0g。花冠直径3.3cm,花瓣7瓣,子房茸毛多,花柱 3裂。
• 特性:芽叶生育力较强,发芽较密,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 盛期在4月下旬。产量中等,每667平方米产乌龙茶100kg。 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5%、茶多酚28.2%、咖啡碱2. 9%。制乌龙茶,品质优,色泽暗黄,红点明,香气高爽,稍 经贮存以橘皮香,滋味浓醇甘鲜。抗旱性和抗寒性强。扦插 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 适栽地区:武夷山或相似自然环境的乌龙茶茶区。
• 栽培要点:选择原种健壮的母树剪穗扦插,培育壮苗。选择 土层深厚的园地种植,增施有机肥。幼龄期茶园铺草覆盖, 及时定剪,培养丰产树冠。乌龙茶按照“小至中开面”鲜叶 标准采摘,一般在5月中旬开采,不宜偏嫩或偏老采。
白鸡冠鉴赏
铁罗汉
• 铁罗汉:武夷岩茶四大名枞之一,原产于慧苑的 鬼洞(又称蜂窠坑),雨边崖壁甚高,靠风化岩 石剥落肥沃土质,石旁有涧水终年流润根部。特 征:树种高大,生长茂盛,叶长而大,叶色细嫩 有光,干茶条索肥大,色泽油润且带宝色,部分 叶背呈沙粒状。香浓辛辣,清长,有独特的“兰 花香”、“姜花香”,茶汤味浓醇厚,喉韵明显 ,回甘清爽,汤色浓艳呈橙黄色,耐冲泡,叶底 软亮,相传为朱熹所栽种。治病有奇效,因有如 罗汉菩萨救人济世而得名。是历史最悠久的名枞 。
• 武夷传统五大珍贵名枞之一。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二 倍体。
• 产地及分布:原产福建省武夷山市三花峰之第三峰绝对崖上,相传清 末已有些树。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内山(岩山)。20世纪80年代以来, 武夷山市已扩大栽培。国内一些科研、教学单位有引种。
• 特征:植株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长椭 圆或椭圆形,叶色深绿或绿,富光泽,叶面微隆起,叶缘平,叶身稍 内折或平,叶尖渐尖或稍钝,叶齿稍钝浅密,叶质较厚脆。芽叶黄白 色,茸毛少,节间短,一芽三叶百芽重57.0g。花冠直径3.3cm,花瓣7 瓣,子房茸毛多,花柱3裂。
• 特征:植株适中,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稍上斜状着生。叶 椭圆形、叶色深绿,有光泽,叶面微隆起,叶缘平或微波,叶身稍内 折,叶尖钝尖,叶齿较税深密,叶质较厚脆。芽叶紫红色,茸毛尚多 ,节间短,一芽三叶埋芽重41.0g。花冠直径3.5cm,花瓣6瓣,子房茸 毛中等,花柱3裂。
• 特性:芽叶生育力较强,发芽较密 ,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 盛期在4月下旬。产量中等,每667平方米产乌龙茶100kg以 上。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3%、茶多酚24.8%、儿 茶素总量18.2%、咖啡碱4.2%。制乌龙茶,品质特优,条索 紧实,色泽绿褐润,香气馥郁芬芳似桂花香,滋味醇厚回甘 ,“岩韵”显,香味独特,是武夷岩茶之珍品。抗旱性与抗 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 特征:植株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长椭圆或 椭圆形,叶色深绿,有光泽,叶面微隆起,叶缘微波,叶身平,叶尖钝尖, 叶齿稍钝浅密,叶质较厚脆。芽叶紫绿色,茸毛较少,一芽三叶百芽重42.0g 。花冠直径3.5cm,花瓣6-7瓣,子房茸毛多,花柱3裂。
• 特性:牙叶生育力较强,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 中旬。产量高,每667平方米产乌龙茶200kg。春茶一芽二叶 干样约含氨基酸2.9%、茶多酚29.7%、咖啡碱3.7%。制乌龙 茶,品质优,色泽绿褐润,香气浓郁幽长,滋味浓厚甘鲜, “岩韵”显。抗旱性和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
武夷山山水风光
,构凹夷之夏九南在武要武 非筑,山奇凉曲”福夷了夷 岩“石悬而,溪之建山解岩 不盆隙崖奇雨萦誉省是武茶 茶栽,绝,量回。东自夷属 ”式石壁更充其群北然岩乌 ,”缝,以沛间峰部与茶龙 岩茶,深茶。,相,文,茶 茶园沿坑产武气连有化先、 因。边巨之夷候,“双说半 而“砌谷奇不温峡奇遗说发 得岩筑。而独和谷秀产武酵 名岩石利奇以,纵甲,夷茶 。有岸用。山冬横于座山类
白鸡冠

学名:C.sinensis cv.Bqijiguan
• 武夷传统五大珍贵名枞之一。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二倍 体。
• 产地及分布:原产福建省武夷山隐屏峰蝙蝠洞(在武夷宫白蛇洞口和慧苑岩 火焰峰下之外鬼洞亦有与白鸡冠齐名之树),相传明代已有白鸡冠名,主要 分布在武夷山内山(岩山)。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夷山市已扩大栽培。国 内一些科研、教学单位有引种。
茶,岩武水暖,东落,。•武 夷 岩 茶近看茶树
武夷岩茶主要有什么品种?
• 武夷山有茶树品种王国之称。据武夷岩茶申请“ 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后,颁布执行了武夷岩茶国 家标准(GB18745-2002)。按国标规定,武夷岩 茶产品分为五个品种系列:水仙、肉桂、大红袍 、名枞和奇种。其中大红袍是从名枞中单列出来 的名枞(是名枞之首和公认的武夷茶王),其余 的名枞如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半天腰等有 几十上百种,统归一个系列。近几年武夷山还引 进了外地的乌龙茶优良品种如黄旦、黄奇、矮脚 乌龙、毛蟹、梅占、奇兰、八仙等,品种特征较 明显,制优率较高,但韵味弱。
茶树近景
水金龟

学名:C.sinensis cv.Shuijingui
• 武夷传统五大珍贵名枞之一。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二 倍体。
• 产地及分布:原产福建省武夷山市牛栏坑杜葛峰之半崖上。相传清末 已有此名。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内山(岩山)。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 夷山市已扩大栽培。国内一些科研、教学单位有引种。
大红袍

学名:camellia.sinensis cv.dahongpao
• 武夷传统五大珍贵名枞之一。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二 倍体。
• 产地及分布:原产福建省武夷山市天心岩九龙窠悬崖上,相传清代中 期已有大红袍名。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夷山内山(岩山)有较大面 积栽培。国内一些科研、教学单位有引种。
• 适栽地区:武夷山或相似自然环境的乌龙茶茶区。
• 栽培要点:选择原种健壮的母树剪穗扦插,培育壮苗。选择 土层深厚的园地种植,增施有机肥。幼龄期茶园铺草覆盖, 及时定剪,培养丰产树冠。乌龙茶按照“小至中开面”鲜叶 标准采摘,一般在5月中旬开采,不宜偏嫩或偏老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