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复习课的有效性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试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摘要】语文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本工具,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率,这一点在小学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是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悉心钻研;激发兴趣;质疑问难余文森教授指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的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目前,在课堂教学中,低效的现象相当普遍,既浪费教学的宝贵时间,又影响教学效率,导致“堤内损失堤外补”,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

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点与大家共勉。

一、悉心钻研,精心备课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教材、理解文本,要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了,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足不可能取得高效的。

更不用说“人文性”的体现了。

课堂教学若想获得实效。

首先要做到每一节课主题或者说重点要突出。

围绕这个主题再去设计课堂的引入,教学过程中如何突破难点,突出重点,以及设计什么深度的问题能引发学生思考。

设计问题的发散程度怎样限制学生的思维宽度、设计什么问题能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中的广度的深度等等。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否则就没有多大意义,而且做为新授课的问题设计要有梯度、有层次感,做到水到渠成。

作为复习课,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发散性,能促使学生头脑中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提高分析综合能力,做到温故而知新,所有这些都依赖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和传授知识的专业教育技术的掌握。

对提高小学语文期末复习有效性的思考

对提高小学语文期末复习有效性的思考

些 既能 巩 固知 识 又 有 启 发 性 、讲 究 思 维 价 值 的 习 题 ,
要 有 的放 矢 地 进 行 查 漏 补 缺 .切 忌 布 置 大 量 的单 一 的 读 、 、 、 等 机 械性 作 业 。 背 抄 做 其 次是 解 决 怎 样 复 习 的 问 题 , 习 的 总 体 要 求 应 是 复 防止 穿 1鞋 走 老 路 , 日 即要 有 新 要 求 和 新 的 延 伸 。特 别 要 精选 练 习题 , 搞 题 海 战 术 。 复 习 题 时要 有 代 表 性 。 不 选 选
高 小 学语 文 期 末 复 习 的 有 效 性 ,需 要 特 别 强 调 复 习 课
型 的准 确 把 握 、 习 内 容 的 典 型 性 与 简 约 化 、 习 目标 复 复
两 条 思 路 齐 头 并 进 又 各 成 一 体 , 此 基 础 上 , 要 在 还
促 进 学 生 运 用 所 学 的 基 础 知识 、 本 技 能 以 及 学 习 方 法 基 解 决 实 际 需 要 的 听 、 、 、 能 力 的 提 升 : 进 学 生 的 说 读 写 促 观察 、 维 、 解 和 表 达 能 力 的 进一 步 提 高 ; 进 学 生对 思 理 促
的 基 础 性 、 习 策 略 巾 教 师 的 精 讲 善 导 与 学 生 的 主 动 复
有 效 参 与 、 习 资 源 以 教 材 为 核 心 的 多 向 扩 展 与 多 样 复
整 合 。 为此 , 者 认 为 可 以从 “ 、 、 、 ” 方 面 着 笔 梳 精 创 拓 几
手。

所 学 的知 识 进 行 存 储 与 提取 、 组 与 整合 、 解 与运 用 、 重 理
分析 与综合应用 , 提高对 知识结 构体 系的整体 把握能力

小学语文复习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复习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复习教学之我见在小学阶段语文复习教学过程中,需要语文教师充分体现出新课程理念的“以学生发展为主体”,通过语文教师的精心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具体的语文复习活动中,梳理语文知识链,学生查找到自己所掌握语文知识的不足之处,通过学生自主复习、合作探究式去复习,对语文知识的进一步深化,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笔者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中,经常性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从而找到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在复习教学中,一贯本着立足于学生为本,更新复习观念;立足于语文课本,教会学生学会对语文知识的整合;立足于学生复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复习语文知识的良好习惯。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与具体做法,欲以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本,彻底转变语文复习教学观念。

观念的转变不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就能转变过来,过去,在复习阶段,许多语文教师苦于全班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参差不齐,教师难以有效组织学生在有限的四十分钟的课堂复习时间里,查漏补缺语文知识,整个课堂一盘散沙,学生厌烦复习,总认为复习就是把语文课本该背的重新背一道。

因此,导致学生对复习课毫无兴趣,没有真正让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笔者认为,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知识的复习,需要语文教师认真去解读《语文课程标准》,立足于课标提出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语文教师依据这三个方面去组织学生复习教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复习是一个非常复杂与艰巨的任务,比起平时的语文教学需要用去的时间较多,比如,对知识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程度,学生具备了何种语文能力等,这些方面都需要语文教师去关注。

因此,复习教学实质上是需要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语文知识,让学生重新去理解,去梳理,去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非是让学生单一地对已经学习的语文知识进行一个重复而已;同时,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向着深层次的内化,并非是单一的知识记忆重复。

以导促学提高语文复习课的有效性

以导促学提高语文复习课的有效性

散,根本达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

因此、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至于多少为宜,要依学而定,灵活把握,也不能造成时间上的浪费。

(五)一同参与,加强指导在教学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不在是知识权威的绝对领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对每个合作学习小组进行走访,了解各组的学习情况,并加强指导,在了解、指导的同时,要一同参与小组的学习、讨论、交流活动,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做学生的合作伙伴,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师生间的友谊,还可以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六)组织交流、进行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要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汇报、交流、评价。

汇报一般由合作小组的组长汇报,其它成员作补充,汇报时要说明本组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结果以及收获和感受。

各组汇报、交流结束后,要组织学生对各组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同样先由组长发言,其他成员作补充,评价时要公平、公正、客观,既肯定成绩、又指出不足,并提出自己的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小组汇报、交流、评价结束后,教师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要进行小结和总体评价,指出各小组的成绩和不足,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学习中的得和失,以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通过小组间的学习汇报、交流,能弥补小组学习上的不足,有利于小组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通过小组间和教师的评价,能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评价观。

通过评价还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者单位:开县九龙东坝中心小学)复习课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要实施开放式教学,即让学生自主选择复习的内容和形式,自己总结复习的方法。

教师的任务在于“宏观调控”,把握复习的方向和进度,进行适时的引导和点拨等。

具体来说做到以下几点:一、把复习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由学生归纳复习知识点叶圣陶曾说:“教师所务,惟在启发诱导。

浅谈复习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谈复习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谈复习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学期末的复习工作教师们都很重视,对上好复习课也花费了不少精力,但从本人的复习中仍感到存在不少问题。

其一、没有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与课时计划,没有可操作性的或操作性强的复习目标,课堂随意性较大。

其二、不注意优化教学设计,学生的紧张度不够。

主要表现是:开始上课不能有效组织教学,学生纪律涣散,不能进入紧张状态;复习目标设计缺乏层次,忽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不能做到统筹兼顾;问题设计缺乏新意、缺少挑战性,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课堂气氛沉闷;课堂练习形式单一,没有明确的时间、练习方式等方面的要求,导致效率低下;教师上课时间观念不强,存在明显的上连堂课、拖堂现象。

其三、不注意研究教法、学法。

教师授课方式单一,传统的串讲式占了主导地位,教师不厌其烦,滔滔不绝;教师学生大量做题,题海无边,回头无岸,缺乏精心选择;整个课堂教师讲,学生听,间或有些小提问,缺少互动,缺乏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另外还存在作业布置模糊不清,流于形式;教师板书缺乏设计,甚至不考虑板书;忽视各种电教手段的运用等等。

以上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复习课的质量与效率。

本人觉得各学科教师应正视这些问题的存在,对症下药,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办法,切实在优化复习策略,提高课堂效率上多下功夫。

下面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优化课前准备制定切实可行的期终复习计划和课时复习计划。

尤其课时计划必须有明确的复习目标。

目标的制定要体现不同学生存在的差异,体现分层性。

复习新内容之前教师要进行有效的组织教学,使学生一上课就应进入紧张状态,进行高效率的学习。

二、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与时间管理尽管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特点,我们应从教学实际出发,不能一概而论,但应有一个基本的程序及分配时间上的要求,这对于克服复习课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是非常必要的。

我觉得现行的复习课主要有基础知识复习课、综合复习课、反馈矫正课、练习课四种类型。

前三种课型的教学设计大致可包含以下环节。

温故而知新-浅谈小学语文复习的几点看法

温故而知新-浅谈小学语文复习的几点看法

温故而知新-浅谈小学语文复习的几点看法温故而知新-浅谈小学语文复习的几点看法日月如梭,我们又到了收获的季节。

为了能更好的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好复习工作显得必不可少。

单元复习是我们常用的复习方法之一,它有易操作、重点突出、训练扎实的特点,同时也可以和单元练习相结合,在进行单元复习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明确单元复习内容就一个单元来说,需要复习的内容很多,我们不能面面俱到,要把它们进行分类,有所侧重。

一个单元需要复习的内容大体可分为生字词、课文内容、语文园地三个方面。

就这三个方面而言我们可以做如下的分类:1、积累方面的:包括单元中出现的生字新词、要求背诵的课文及语文园地中的读读写写、读读记记、日积月累等;2、阅读方面的:包括课文内容、课文的中心、重点课文的重点段、重点课文文后的重点题目等;3、有关习作方面的:主要包括口语交际和习作。

纵观这三方面的复习内容,其重点在于第二方面,这也是我们老师在上复习课的重点部分。

那么这方面的复习内容如何确定?我们要结合单元重点来进行。

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不同的侧重点,这个侧重点就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教材每单元前的课文导读就给出了单元重点,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要以这个单元重点为主线来贯穿整个单元的课文复习,把每篇课文的内容、中心、重点段、文后的重点题目有机的结合起来,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感知。

二、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1、积累方面主要采用读、背、默的方法。

这里的“读”可采用齐读、自由读、默读、同桌之间合作读、边读边思、师生合作读等多种方式。

这里的“背”主要采用师生合作、学生之间合作等方式,要充分利用小组长。

也可以和默写相结合。

这里的“默”指默写,默写时教师要结合实际来进行,就默写的内容而言可以有字词、读读写写、读读记记、日积月累、要求背诵的较短的课文等;另外,默写的形式也要注意,可采取全默、分层次默写(如生字的默写,可采用多次,一次过关几人,要特别关注差生)、学生之间互相默写等方式。

小学语文复习课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小学语文复习课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小学语文复习课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仙居县安洲小学项喜燕一.问题的提出复习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环节,是帮助学生系统梳理知识,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归纳、总结,使某些遗忘的知识得以巩固,使零碎的知识得以条理化,从而让学生形成整体的认知结构,达到加深理解,灵活运用的目的。

作为“温故而知新”的复习课是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而设计的一种特定的教学形式。

它不仅有巩固知识,训练能力的功能,更有“温故”和“知新”的要求。

这里的“知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

可是,许多老师对复习内涵存在片面认识,不少教师认为上复习课的目的只是为了巩固知识,强化记忆,认为复习就是将过去学过的知识温习一遍。

而忽视深入研究,采用题海战术,没完没了地机械训练。

如此枯燥、简单重复的复习方法,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其效果可想而知。

每到期末复习,看着老师们抱着一大叠的练习题走进教室、走进办公室,引起了我的思考。

1.复习就是讲讲练练吗?看着学生们在做练习册,我在想复习就是做做练习、讲讲对错吗?就算复习就是做和讲习题,那么做练习和讲评该注意什么呢?难道就是将习题讲完了,让孩子知道对错了就完了?以前我这样教过复习课,但是我常常感觉到学生对这样的复习要么是反感,要么是盲从,丝毫不敢有什么怨言。

2.复习会不会越做越笨?有一次我问学生:“这样的复习你喜欢吗?”“你对这样的复习方法有什么想法吗?”结果学生大多比较赞同这样的“复习”,只有一位学生问我:“老师,这样复习会不会越做越笨?”我觉得他问得太好了,我随即表扬了他!同时,也让我陷入深深地思考中。

每到期末,枯燥无味的复习课往往令老师头痛,令学生厌烦。

究其原因,语文学科的复习,容易流于两个极端:一是复习内容简单重复,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

天天模拟考,逐人逐课、逐项过关,教师忙于讲、改、评,学生忙于做、听、抄、背,成天围着老师转,师生均有身心俱累,不堪重负之感。

二是复习形式单调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不少教师认为上复习课的目的只是为了巩固知识,强化记忆,因此忽视了对复习课的深入研究,导致复习效率低下,复习效果差。

浅谈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者:周爱英张守敏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07期摘要: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关键词:小学教学;语文教学;妙趣横生;创造思维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7-0084-02有效的课堂教学不单单指课堂上的四十分钟,从课前准备到课堂质疑、再从随堂练习到课后巩固每一个环节都影响到语文教学是否产生了实效。

彻首彻尾地将四个环节完善起来,才能凸显语文教学的张力,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充分准备,吃透教材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学校教了33年历史的教师上了一堂出色的观摩课,邻校的一位教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教师回答:“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

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我花了约15分钟……”一辈子与15分钟,一语道出了教师备课的真谛。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解,“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

因此,每一节教学结构严谨、教学方法新颖、教学语言妙趣横生、教学效果良好的课都来自于教师一丝不苟的课前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复习课的有效性
曹村二小黄瑞蕾
为了让学生能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我们辛勤的老师们可谓是出尽法宝,撒尽绝招。

然而,面对一大堆要复习的知识,有的老师却是深陷题海战术、疲劳战术之中,把自己搞得精力绞碎,学生也筋疲力倦,味同嚼蜡,苦不堪言。

但在大力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考试”仍然作为最直接有效的评价方法。

因而,复习便成为了引导学生回忆、巩固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

通过复习,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归纳、总结,以此达到加深理解、查漏补缺、灵活运用的目的,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

复习不是机械重复过去的练习,而是要通过复习教方法、抓规律,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复习巩固的内容,从新的视野对知识和技能进行再认识、再实践。

下面我就借鉴一些优秀的经验,结合自身的实践浅谈复习的有效方法,供各位同行交流讨论。

一、以生为本,更新复习教学观念
根据新课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的精神,教师要认识到,复习即思考,在复习课上,应该帮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进行再现和梳理,但复习并不是让学生重复已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停留存知识的记忆层面而是要使之提升和完成知识的发展和转化。

不是让学生锻炼记忆能力,而是要让学生的思维在事实中得以深化,让学生的能力在现象中得以提高,同时要运用各种形式和方法,尽可能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丰富,进而影响和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因此,语文复习是对前一阶段所学知识的回顾,还是对以往学习过程的一个阶段性总结。

“温故”的目的是“知新”,既是新的学习过程,也是日常学习过程的继续、整合与提高。

教师要处理好学生自主复习与老师指导的关系,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予自主复习的机会,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复习能力。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比较,找出其共性与个性,从而掌握规律性的知识。

如疑问句、设问句和反问句三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但也有相似之处,学生不易辨别,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比较的方法进行复习,使学生掌握它们的特点。

二、立足教材,有机整合复习内容
教师要始终以小学语文教材为依据,查漏补缺,巩固提高。

复习中应以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作为重点,同时还应注意各课书后的练习题,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课文的重难点。

切忌在组织复习时,丢开课本,否则只能事倍功半。

一般而言,小学语文复习一般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以单元整体知识为内容的复习方式;一种是以所学的教材知识进行归类的复习方式。

要做到充分彻底地复习小学语文,必须具体落实到每一节语文课上,切实提高语文复习效率。

复习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本年段所要掌握的知识目标,结合对本年级学生进行摸底、调查所反馈回来的对知识掌握的情况,确定复习目标,制定复习方案。

这个方案要体现复习的针对性、系统性、合理性、可行性。

第一轮复习的策略是兼顾全面,落实教学要求。

首先,将教学内容系统化。

教师应该指
导学生对复习内容进行分层、分类、分项,抓住贯穿全册教材的主线。

学会归纳总结,将细碎的知识点,梳理成“知识串”,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帮助学生形成网状知识体系。

其次,根据整理出来的知识,设置专题性学习。

第一阶段:复习本册所学的生字,重点复习易写错、笔画多、字形复杂的生字,辨析同音字和形近字。

第二阶段:复习词语盘点、园地中的四字词、成语、古诗名句、谚语、歇后语等,重点是在积累的情况下提高运用的能力。

第三阶段:阅读感悟(课内与课外),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难点是指导正确的阅读方法,学会迁移、运用。

第四阶段: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习作。

重点指导学生认真审题,正确选材,叙事完整,条理清楚。

第五阶段:综合训练。

综合前四个阶段的复习内容,精选复习试题进行检测,及时查漏补缺。

第六阶段:剩余的课时让学生根据自身知识的盲点、难点有针对性地自主复习巩固。

在复习的过程中,为避免重复性、大片面积性、机械性地复习,我的复习有三不复:不复简单的、不复学生已懂的、不复超纲超本超能力的,做到省时高效。

复习是学生再现认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重视渗透策略意识,让学生在“温故”的同时获得新知,培养新能力,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第二轮复习的策略是有的放矢,查漏补缺。

教师应根据平时对学生语文学习情况的了解,把学生分成存在不同问题的几类,再分类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我曾在一次期末复习中把学生分成三类。

一类是基础知识存在问题,一类是阅读存在问题,另一类是作文存在问题。

针对各类学生存在的问题分类进行复习,基础知识存在问题的专门复习基础知识,阅读存在问题的专门复习阅读,作文存在问题的专门练习作文。

有的学生可能不止存在一类问题,这就应该有侧重地选择类别。

这种方式的复习最好安排在对整册教材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且时间不宜过长,时间过长会使学生乏味,况且学生学习上某一类问题的存在也不是长期的。

这种针对性的复习很实效,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比如作文专题复习,由于按照教学计划一个学期学生所写作文一般有8篇,在复习阶段,如果老师再让学生写,一方面一学期学过的内容在这短短的复习阶段再练习一次会给学生太大的压力和负担;另一方面,都是学过的内容,学生已经没有太大的兴趣了。

因此教师在复习阶段对于作文的复习,可以把握以下两个原则:一是片段仿写重于全文写作,可让学生通过片段仿写的方式以求达到写作提高的目的。

二是讲评重于写作,在讲评的过程中,找到他人的优点,发现自己的不足,尤其是让学生自己对照以下问题对号入座,切实改正,以提高其写作能力:①忽略题眼,抓不到文章的要点;②内容贫乏,不充实,缺少真情实感;③题材不新,材料老生常谈,毫无创意;④详略不当,不分详写和略写,草草了事;⑤言不及义,写了一大堆流水账,中心不明;⑥叙述平直,情节太平淡,不生动;⑦描写平淡,不能表现出人物特征;⑧杂乱无章,交待不明确,结构不清晰;⑨立场模糊,自相矛盾;⑩字体潦草,卷面脏乱差。

三、注重复习形式的新颖性、多样性、趣味性。

我们可以尝试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到复习中来。

如复习生字可采用同桌合作听写,看谁准确率高;以竞赛形式比比谁在五分钟内写的生字又多又难等。

复习词语盘点、园地知识部分,可以举行知识擂台赛,由学生自己出题考学生,看谁出的题最有价值,比比谁复习得最到位。

复习阅读部分时让学生自己从课外读物中找一篇文章,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该怎样回答,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也可以让学生每人出一份测试题,在全班内互相检测。

复习课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要实施开放式复习,多采用互动的形式。

教师的任务在于“宏观调控”,把握复习的方向和进度,进行适时的引导和点拨。

复习也要注意劳逸结合,当看到学生表现出疲倦的状态时,要适当停一停,给他们讲讲笑话或活动活动,松松筋骨。

特别是遇到炎热的天气,要灵活处理,早上较清凉,适宜集体边讲边练等偏重思维类型的复习;下午较闷热,提不起精神来,就适宜开放式的复习,通过自主的或生与生之间的互动复习,活跃课堂的气氛,让学生寻找复习的乐趣。

只有这样,学生才学得有兴趣,教师教得也轻松。

四、复习时要善于激励,小小的物质奖励也重要。

除了巧用各种策略以外,教师还要善于激励。

如在复习中鼓励学生树立信心,鼓励学生你追我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疑难问题,并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奖励他们学习奖章。

教师的奖励要遵循民主、平等的教学原则,不但要奖励复习表现好的同学,也要奖励有进步的同学,或在复习中能互帮互学的同学。

除了精神上的奖励,适当的、小小的物质奖励更能激起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和对学习目标的追求。

这种物质奖励大到一个小本子,小到一粒小糖果,值不了多少钱,但对于不能带任何零食回校的学生来说是个不小的诱惑,为此他们可以孜孜以求,复习的效率也会因此而提高一大截。

五、精选试题,不搞题海战术,要少而精,要力求所有学生掌握,不贪多嚼不烂!
如何进行复习是广大教师都热衷探讨的话题,以上只是我摘其一二来谈谈。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量的语文教师将会不断总结更好的复习经验,本人热切希望各位同行也能参与此交流讨论中来,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