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体滑坡应急预案.

合集下载

山体滑坡应急预案方案

山体滑坡应急预案方案

一、编制目的为了提高应对山体滑坡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发生的山体滑坡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

三、组织体系1. 成立山体滑坡灾害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山体滑坡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3. 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下设以下工作组:(1)现场救援组:负责现场救援、搜救失踪人员、转移受灾群众等工作。

(2)工程抢险组:负责现场排险、修复受损基础设施等工作。

(3)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的救治、防疫等工作。

(4)后勤保障组:负责物资供应、人员调配、通信保障等工作。

(5)宣传报道组:负责信息发布、舆论引导等工作。

四、应急响应1. 灾情监测与报告(1)各级监测部门要密切关注山体滑坡隐患点的变化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

(2)灾害发生时,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报告灾情。

2. 应急响应等级根据灾害严重程度,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等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

3. 应急响应措施(1)Ⅰ级、Ⅱ级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全力组织救援,确保人员安全;启动应急物资储备,确保救援物资供应;加强监测预警,确保灾情及时上报。

(2)Ⅲ级、Ⅳ级响应:根据灾情,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组织开展救援工作。

五、应急结束1. 灾情得到有效控制,救援工作基本完成,无新增失踪人员。

2. 灾区基础设施恢复正常,社会秩序稳定。

3. 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决定应急结束。

六、后置处理1. 对受灾群众进行安置,确保其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2. 对受损基础设施进行修复,确保恢复正常运行。

3. 对灾后重建工作进行规划,确保灾区尽快恢复生产生活。

七、培训与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队伍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山体滑坡应急处置方案

山体滑坡应急处置方案

山体滑坡应急处置方案一、前言山体滑坡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可能会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

为了有效应对山体滑坡灾害,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特制定本应急处置方案。

二、山体滑坡的危害及特点(一)危害山体滑坡会摧毁道路、桥梁、房屋等基础设施,掩埋农田和村庄,造成人员伤亡和失踪。

同时,滑坡体还可能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引发洪水灾害。

(二)特点山体滑坡具有突然性、破坏性强、影响范围广等特点。

其发生往往与暴雨、地震、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有关。

三、应急处置原则(一)以人为本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始终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迅速组织危险区域内的人员撤离。

(二)快速反应建立健全快速响应机制,一旦发生山体滑坡,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

(三)科学施救依靠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制定合理的救援方案,避免盲目施救造成二次伤害。

(四)协同作战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应对山体滑坡灾害。

四、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一)应急指挥中心成立山体滑坡应急指挥中心,负责统一指挥和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指挥中心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下设综合协调组、抢险救援组、医疗救护组、治安交通组、后勤保障组等工作小组。

(二)各工作小组职责1、综合协调组负责收集、汇总、分析山体滑坡相关信息,及时向指挥中心报告,并传达指挥中心的决策和指令;协调各工作小组之间的工作,确保应急处置工作有序进行。

2、抢险救援组组织专业救援队伍和力量,开展抢险救援工作,搜寻被困人员,清理滑坡体,抢修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

3、医疗救护组负责组织医疗急救队伍,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和转移;做好医疗物资的储备和调配工作。

4、治安交通组维护灾区的社会治安秩序,加强交通管制,保障救援车辆和人员的通行顺畅。

5、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采购、储备和调配,为抢险救援工作提供物资保障;做好受灾群众的安置和生活保障工作。

五、预防与监测(一)风险评估对易发生山体滑坡的区域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危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山体滑坡演练应急预案

山体滑坡演练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了提高应对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应急响应的快速、高效,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范围内因自然灾害、工程建设等原因可能引发的各类山体滑坡灾害的应急处置。

三、组织机构1. 成立山体滑坡应急指挥部,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指挥和协调。

2. 设立办公室,负责应急指挥部日常工作。

3. 设立应急响应组、监测预警组、抢险救援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信息宣传组等专项工作组。

四、应急响应程序1. 预警信息发布(1)监测预警组负责收集、分析山体滑坡前兆信息,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应急指挥部接到预警信息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各相关部门和单位。

2. 应急响应(1)应急指挥部组织召开应急会议,研究制定应急处置方案。

(2)各专项工作组按照职责分工,迅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 抢险救援(1)抢险救援组负责组织救援队伍,对受困人员进行救援。

(2)医疗救护组负责对伤员进行救治,确保伤员生命安全。

4. 后期处置(1)应急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对受灾区域进行评估,制定重建计划。

(2)信息宣传组负责发布灾情信息,稳定受灾群众情绪。

五、应急处置措施1. 人员转移(1)对受威胁区域内的居民进行转移,确保生命安全。

(2)转移过程中,注意车辆安全,确保道路畅通。

2. 路线封控(1)对受威胁区域内的道路进行封控,防止车辆和行人进入。

(2)设立警示标志,提醒过往车辆和行人注意安全。

3. 抢险救援(1)组织救援队伍,对受困人员进行救援。

(2)对滑坡区域进行监测,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4. 医疗救护(1)设立临时医疗救护点,对伤员进行救治。

(2)组织医疗救护人员,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救治。

5. 后勤保障(1)提供必要的生活物资,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2)组织志愿者参与救援工作,协助相关部门做好应急处置。

六、总结评估1. 应急指挥部组织各专项工作组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评估。

2. 对应急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改进措施。

2024年山体滑坡应急预案(二篇)

2024年山体滑坡应急预案(二篇)

2024年山体滑坡应急预案山体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减少山体滑坡带来的伤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定并实施科学有效的应急预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就2024年山体滑坡应急预案进行详细阐述,包括预案的基本原则、组织架构、预警系统、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

一、基本原则1.安全第一。

以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安全置于首要位置。

2.科学决策。

依据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数据、科学研究成果和专家意见,制定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措施。

3.防范为主。

通过加强山体滑坡的监测预警、开展科普宣传和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减少山体滑坡带来的损失。

4.综合施策。

整合各类资源,发挥各个职能部门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山体滑坡灾害。

二、组织架构1.应急指挥部。

由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和领导山体滑坡应急工作。

2.技术支持组。

由地质工程、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等专业人员组成,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

3.救援组。

由消防、抢险队伍等组成,负责应急救援工作,包括搜救被困人员、疏散群众等。

4.宣传组。

负责开展山体滑坡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预警系统1.监测预警网络。

建立山体滑坡监测预警系统,包括现场监测设备、遥感技术、气象预报等,实现对滑坡灾害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2.预警信号发布。

当监测数据发现异常时,应急指挥部及时发布预警信号,通知相关单位和民众注意安全,并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3.深入排查。

利用预警系统提供的信息,深入排查潜在滑坡危险区,对可能受灾的人员和财产进行适时转移和保护。

四、应急处置措施1.人员疏散。

根据预警信号和专家建议,及时疏散滑坡威胁区域内的居民,并确保疏散通道的畅通。

2.群众安置。

确保被疏散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供临时安置场所、饮用水和食品等。

3.应急救援。

迅速调动救援力量,开展搜救被困人员、抢险和救援工作,尽快解除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山体滑坡突发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山体滑坡突发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山体滑坡突发事故专项应急预案1.事故类型和危害分析滑坡是指斜坡上某一部分岩土在重力(包括岩土本身重力及地下水的动静压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带)产生剪切位移而整体地向斜坡下方移动的作用和现象。

山体滑坡是暴雨使山体不堪重负,由山体薄弱地带断开,整体下滑。

山体滑坡可分为:(1)按力学特征:分为牵引式、推动式;(2)按山体结构:分为沙土质、基岩质、均质、非均质、顺层、切层等滑坡;(3)按滑动面埋深或滑体厚度:分为浅层、中层、深层等滑坡。

分公司公司公路桥梁、房屋建筑等施工项目,分布在可能发生山体滑坡的地区,受暴雨等恶劣天气的影响,可能会引发山体滑坡突发事故,易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且在全年均可能发生。

山体滑坡突发事故风险分析如下表:2.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公司及司属单位的山体滑坡事故现场应急组织机构由现场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应急工作组、应急专家组组成。

应急组织体系见下框图。

导小组组长:由分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派出副组长:分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司属单位主要负责人组员:分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事发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等职责:(1)根据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指令,负责现场应急指挥工作,针对事态发展制定和调整现场应急工作方案,配合协调地方政府应急救援工作;(2)负责协调、督促事发单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件升级和次生事故的发生;(3)负责整合、调配现场应急资源,协调外部救援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4)收集现场信息,核实现场情况,保证现场与公司之间信息传递的及时与畅通;(5)及时向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地方政府汇报应急处置情况;(6)负责现场有关的新闻发布工作;(7)收集、整理应急处置过程有关资料,编写现场应急工作总结报告;(8)核实应急状态解除条件,并向上级请示应急状态的解除。

2.2应急救援工作小组现场应急指挥领导小组下设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包括抢险救援组、舆情宣传组、维稳安保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安抚组、配合调查组、医疗救护组、隐患排查组等,各组组长可由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担任,组员可由事故发生单位的有关人员组成。

滑坡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滑坡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滑坡事故应急处置预案一、事故概述滑坡是指因地质构造运动、大面积植被破坏、水文因素等原因,导致陆地或山体局部滑动的行为。

滑坡事故一旦发生,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制定滑坡事故应急处置预案是非常必要的。

二、事前准备1.制定责任清单:明确各级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

2.建立应急指挥机构:成立滑坡事故应急指挥部,明确指挥部职责和成员组成。

3.技术支撑:建立专业技术团队,负责事前滑坡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技术支持。

4.人员培训:定期组织滑坡事故应急处置演练和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5.装备储备:储备必要的应急装备和器材,包括通讯设备、抢险工具、医疗设备等。

三、事故发生时1.发现滑坡迹象:一旦有滑坡迹象出现,责任人员应立即报告应急指挥部,并进行滑坡范围的初步划定。

2.启动应急预案:应急指挥部收到报告后,立即启动滑坡事故应急预案,确认事故范围和受影响区域。

3.人员撤离和救援:根据滑坡规模和速度,及时进行人员撤离和救援工作。

优先保护生命安全,确保受灾人员及时转移至安全地带。

4.沟通与协调:责任单位应与相关部门及时沟通与协调,协同开展救援行动。

保持通讯畅通,及时提供应急救援所需的信息和资源。

5.医疗救护:将伤员及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救治,同时组织医疗人员开展伤员救援工作,做好现场的紧急救护工作。

四、事后处理1.事故调查:及时成立调查组,展开滑坡事故的调查工作,确定事故原因和责任。

2.灾后恢复:进行临时通行设施的修复和重建,尽快恢复灾区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运行。

3.善后处理:提供心理援助,安抚受灾群众情绪,并组织社会力量开展灾后重建工作。

五、预案评估与完善应急处置预案的实施完毕后,应急指挥部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对此次应急处置工作进行评估,并进行预案的完善和调整,以提高应对滑坡事故的能力。

六、工作优势与难点1.工作优势:应急部门与地质、气象等专业部门合作紧密,技术支撑能力强,应急装备齐全,具备快速应对滑坡事故的能力。

山体滑坡应急预案

山体滑坡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山体滑坡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降低灾害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因地质条件、气候变化等因素引发的各类山体滑坡灾害的应急响应工作。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山体滑坡灾害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山体滑坡灾害的应急响应工作。

2. 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小组:(1)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信息收集、物资调配、资金保障等工作。

(2)应急救援组:负责组织救援队伍、开展救援行动、实施现场勘查、分析灾情等工作。

(3)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的救治、医疗救护设备的调配、卫生防疫等工作。

(4)交通保障组:负责道路抢通、交通管制、车辆调配、运输保障等工作。

(5)物资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采购、储备、调配、分发等工作。

(6)宣传报道组:负责灾害信息的发布、宣传报道、舆论引导等工作。

四、预警与响应1. 预警(1)气象部门及时发布暴雨、强降雨等气象预警信息。

(2)地质部门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

(3)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根据预警信息,及时向可能受到影响的地区发布预警通知。

2. 响应(1)接到预警信息后,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进入应急状态。

(2)应急救援组立即组织救援队伍赶赴现场,开展救援行动。

(3)医疗救护组及时赶赴现场,对伤员进行救治。

(4)交通保障组及时抢通道路,确保救援车辆和物资运输畅通。

(5)物资保障组及时调配应急物资,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五、应急处置措施1. 疏散转移(1)对可能受到山体滑坡影响的地区,及时发布疏散转移命令,确保人员安全。

(2)组织受影响地区居民有序疏散,妥善安置转移群众。

2. 救援行动(1)组织救援队伍,开展搜救、救援、转移受困群众等工作。

(2)及时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确保生命安全。

3. 道路抢通(1)组织力量抢通被山体滑坡阻断的道路。

山体滑坡应急预案

山体滑坡应急预案

山体滑坡应急预案山体滑坡应急预案范文(精选10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保不齐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为了尽可能减小事故造成的不良影响,通常会被要求事先编制应急预案。

那么大家知道应急预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山体滑坡应急预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山体滑坡应急预案1 一、为及时、有效而迅速地处理山体滑坡及泥石流事故,避免或减轻山体滑坡对人身、生活、生产安全构成的危害,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特制定《荣成市港湾街道办事处森林山体滑坡应急预案》。

二、应急指挥机构的组成:组长:xxx副组长:xxx成员:xxx三、应急指挥机构的职责:1、在山体滑坡及泥石流事故发生后,根据事故报告立即按本预案规定的程序,下令启动应急预案。

2、负责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和事故处理进展情况。

3、各应急小组在山体滑坡及泥石流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按职责分工,赶赴现场组织抢险,并严密监视事故的发展,确保抢险人员人身安全。

4、事故处理期间,要求各单位尽职尽责,联络渠道要明确畅通;联络用语规范,认真做好有关情况的记录工作。

5、组织和提供事故处理所需要的有关物资。

四、各单位要安排人员对山体滑坡及泥石流事故易发部位经常巡查,特别是长时间降雨和暴雨期间要派专人巡查(巡查人员不少于两人)。

五、巡查人员发现危岩滑动或岩石掉落时,根据实际情况撤离人员到安全位置,并立即向办事处汇报,由办事处主任根据情况,发布命令启动执行本应急预案。

当应急小组各就各位,组织事故的应急处理。

应急组要确定事故处理的重点和中心,把抢救和保护人身安全放在首位。

六、在山体滑坡及泥石流事故发生期间和终止后,要按照事故调查规程和防止山体滑坡事故措施要求,及时分析和预测事故发展可能带来的后果,预先采取有针对性地措施进行防范。

各单位要群策群力,要顾全大局,针对事故的蔓延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七、危急事件的'应对。

1、提高广大居民对山体滑坡事故的认识,掌握山体滑坡形成原因、特性、表象和预防等基本知识,提高预防、抢险救援的成功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体滑坡应急预案
1 编制目的
为及时、有效而迅速地处理山体滑坡及泥石流,避免或减轻山体滑坡及泥石流对大山煤矿职工人身、生活、煤矿生产和煤矿安全构成的危害,根据要求,特编制本专项应急预案。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大山煤矿按照“组织协调,监督落实,有效防控”的原则对事故进行处置。

主要搞好协调组织救援力量,全力对事故的发生进行抢险救援;严格按照煤矿现场处置预案的组织程序和抢险原则进行救灾抢险,预防事故扩大,进行有效控制。

3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3.1 危害程度分析
大山煤矿矿区地处矿区地处滇东北高寒山区,属亚热带高原型季风气候。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13.4mm,年平均气温11.3℃。

20年一遇的最大1h降雨量为70.1mm,6h降雨量为104.3mm,24h降雨量为136.2mm;多年平均蒸发量1154.7mm;全年主导风向西北风,平均风速为3.1m/s。

矿区属于长江流域赤水河 </view/131344.htm>水系,矿区周边没有大的地表水体,水系主要为河沙坝沟,流经矿区中部由南向北流入铜东河。

河沙坝沟为季节性溪沟,溪沟流量受大气降雨控制,暴涨暴跌,具有山区河流的特点。

根据河沙坝沟上游汇水面积及项目区降雨情况推算出流量,河沙坝沟上游汇水面积约0.73km2,项目区20年一遇的最大1h降雨量为70.1mm。

地震: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图A1),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0.05g。

区内滑坡体不多,矿区总体为一单斜构造,本煤矿范围整体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Ⅱ类)。

3.2 事故类型
我矿区地面灾害的种类有山体滑坡,崩塌,地裂缝,地面沉降及水土流失.诱发因素为暴雨。

4 组织机构及职责
4.1 组织领导
为确保灾害事故的发生,及事故发生后快速有序的处理事故,降低事故损失。

当发生
山体滑坡及泥石流事故后必须立即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事故处理由大山煤矿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防止指挥上的混乱。

指挥部成员的组成如下:
组长:彭建华(矿长)
副组长:刘可早(总工程师)
成员:雷德彪(安全矿长)、刘银祖(生产矿长)
2、成立技术指导组
组长:刘可早(总工程师)副组长:丁西平
成员:殷圣红(技术科长、工程师)
尚经忠(安全员)、马太平(瓦检员)、刘世平(电工);
3、成立后勤保障组
组长:张书荣(后勤矿长)
成员:张新(采购)
4、成立救援抢险组
组长:刘银祖(生产副矿长、兼职救护队长)
副组长:朱华(运输队长、兼职救护队副队长)
李裕兵(安全科长)
成员:曹远红、尚经忠、向光贵(安全管理员)
事故抢救过程中各有关人员的职责
1、矿长:是处理灾害事故的全权指挥者,在矿技术负责人和矿山救护队队长的协助下,制定营救遇险人员和处理事故的作战计划;
2、矿技术负责人:是矿长处理灾害事故的第一助手,在矿长的领导下组织制订营救遇险人员和处理事故的作战计划;
3、副矿长:根据作战计划,负责组织为处理事故所必需的工人待命,及时调集救灾所必需的设备材料,并严格控制入井人员;
4、救护队长:对矿山救护队的行动具体负责,全面指挥领导救护队,根据作战计划所规定的任务,完成对灾区遇险人员的救援和事故处理;
5、安全科长:根据作战计划以及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对抢险救灾工作的安全和入井人员控制实行有效的监督;
6、通风科长:按照矿长命令负责改变矿井通风制度,注视主要通风机的工作状况和
组织完成必要的通风工程,并执行与通风有关的其他措施;
7、技术科长:按照矿长命令负责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协助矿长进行抢救和灾害处理;
8、有关队、班长:负责查对留在本区域工作面内的人数,并采取措施将他们有组织地带领到安全地点直至地面,将在现场所看到的事故性质、范围和发生原因等情况如实详细地报告给矿调度室,并随时接受矿长命令,完成有关抢救和灾害处理计划;
9、调度主任:负责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情况,并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救护队、矿长、矿技术负责人,及时向下传达矿长的命令,通知电话员召集有关人员到调度室待命,并随时调度井下抢险救灾的工作,统计掌握出入井人数和留在井下各地点的人数;
10、考勤矿灯发放人:应根据入井人员的挂牌和领取矿灯、自救器号码,查清在井下的人数及其姓名,并迅速报告调度室,对没有特许入井人员不得发放矿灯、自救器,并在井口必须严格检查,制止入井;
11、供应科长:及时准备好必需的抢救器材,并根据矿长的命令迅速运送到指定地点;
12、机电科长:根据矿长命令,负责改变主要通风机的工作制度,并保证正常运转,掌握矿井内的停送电工作,及时抢救或安装机电设备,完成其他有关任务;负责将遇险人员及时运送井上,保证救灾人员和器材及时运到事故地点,满足救灾需要;
13、保卫科长:负责事故抢救和处理过程中的治安保卫工作,维护矿区的正常秩序,不准闲杂人员逗留、围观;
14、值班电话员:接到事故通知后,立即切断无关的电话,按要求召集有关人员到调度室待命,协助调度员及时传达矿长的命令。

矿井发生重大事故后矿长、总工程师必须立即赶到矿调度室组织抢救,矿长是处理灾害事故的全权指挥者,矿长未到之前,由公司值班领导负责指挥。

矿井建设期间,各项目部经理是各标段工程范围内的第一负责人,是处理标段内灾害事故的全权指挥者,负责组织编制标段工程内《2013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

其他小组成员接到矿井发生灾害事故的通知后,必须立即赶到矿调度室,服从矿长的统一指挥,按照《预案》规定迅速组织或协助施工单位抢险救灾。

各单位提供处理事故的资料,为领导制定抢险及救灾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4.2 指挥部职责
1、在山体滑坡及泥石流事故发生后,根据事故报告立即按本预案规定的程序,下令启动本预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