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语上第六单元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拼读和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合作精神。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学会通过查阅资料、问询等方式,拓展知识面。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穷人》、《一个人的战役》、《小英雄雨来》、《七颗钻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拼读和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
(2)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体验感。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教学课时:本单元共计4课时,每课时40分钟。
六、教学步骤:1.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2. 教学内容:学习《穷人》课文3.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让学生了解穷人的生活状况。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并书写。
(4)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5)讨论课文中的感人情节,培养学生的爱心。
七、教学步骤:1.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2. 教学内容:学习《一个人的战役》课文3.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让学生了解战役的意义。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并书写。
(4)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5)讨论课文中的感人情节,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
八、教学步骤:1. 课时安排:第三课时2. 教学内容:学习《小英雄雨来》课文3.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让学生了解小英雄雨来的事迹。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教案设计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热爱土地保护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增强学生热爱土地保护环境的意识。
2.本单元重点:(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古诗三首》。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中《古诗三首》的每一首诗都是描写美丽景色的,让学生感悟祖国河山的美丽,为此而自豪。
旨在教育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害处,保护环境,为环保做出贡献。
(2)分析作者是怎样抓住关键句子来表达自己观点的。
每篇课文中作者都有意地写出了一些关键性的句子,如《只有一个地球》中“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明确表达出了作者的观点。
《青山不老》中“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三黑和土地》中“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一句贯穿全文,使读者从心底里体会到翻身农民爱土地胜过爱生命的真实感受。
我们在学习中,也要学会利用关键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17.《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了解诗句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欣赏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句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
这节课我们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的诗《浪淘沙》。
【出示课件2】(板书:浪淘沙)二、自主学习1.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
六年级英语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全)

What is spring like?
6.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Unit6There are four seasons in a year .Lesson32
授课时间:
课型:新授课
课时:第2课时
1.核心素养目标:
①语言能力:
1)能够完成本课中的目标句型的听、说、读、写训练和任务。
3)描述一年有几个季节的句型以及比较级的用法。
环节一:Warm up
1)播放歌曲Two Little Spring Birds,活跃课堂气氛。
2)值日生英语汇报,师生交流对话。话题内容除了日常交际之外,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话题走向,对上一课学过的春季特点、活动等进行复习。
3)让各组学生汇报上节课的联想内容,尽量使用英语,也可以用汉语。教师可以选择其中一些内容写在黑板上,或者把学生的作品直接贴在黑板上。
3)让各组学生汇报上节课的联想内容,尽量使用英语,也可以用汉语。教师可以选择其中一些内容写在黑板上,或者把学生的作品直接贴在黑板上。
4)游戏:结合上一课的练习,进行小型比赛。教师计时,看在规定时间内谁说的句子多(There are ... in a ...)。复习There are four seasons in a year.为要新授的核心语言做准备。
3) 课件呈现另外两个温度计,以不同颜色标注温度,数字按照高、更高、最高的顺序排列,分别指着温度计学习hot, hotter, hottest。
4) 提出问题,然后播放课文视频,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从课文中去寻求以下问题的答案。
When does summer begin in China?
六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教案六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积累词语,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有感情地朗读,学习本文选材典型,主题深刻的写作特点。
3、学习本文倒叙的叙事方法,采用总分总结构,前后照应。
4、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学习本文倒叙的方法和选取典型材料。
教学用具:投影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理解“启蒙”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思考:这是一篇回忆启蒙老师的文章,看看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2、同学交流3、指名汇报课文记叙三件事:〈1〉老师组织学生举行抗日讲演比赛。
〈2〉作文写字课受到老师申斥。
〈3〉翻译官上的日语课特别宽容。
4、全文共分成三段。
三、再读课文,划出生字词,不理解的查工具书1、生字lún féng rěn nüè jǔ沦陷冯老师残忍虐杀规矩jiè chì kuì mǒu xiá gǎng惩戒申斥羞愧某些遐想岗位2、理解:沦陷:(领土)被敌人占领。
虐杀:人而致死惩戒:通过处罚来警戒。
申斥:斥责遐想:悠远地思考或想象。
3、分段读文,体会文中流露出的对老师的感情。
四、作业:⑴熟练朗读课文⑵思考书后问题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关键语句2、改写文章最后一句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重点: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理解关键语句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略二、学习课文第一段:1、齐读2、圈出课文表达“我”对老师感情的词语。
(板书:感激、思念)3、倒叙开头第二段是课文的重点内容。
1、作者共回忆了几件事?试用小标题概括板书:讲演比赛(3-5)受到申斥(6-7)2、指三人分读(3-8)〈1〉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每件事中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与反思

教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并掌握本课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和写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手法进行创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
(3)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分别是《草原》、《枫桥夜泊》、《长相思》和《古对今》。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分析课文中的表达手法和写作特点。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手法进行创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表达手法和写作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4. 分析课文中的表达手法和写作特点。
5.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6.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总结教学效果。
六、课时安排本单元共需4课时,具体分配如下:第1课时:《草原》第2课时:《枫桥夜泊》与《长相思》第3课时:《古对今》第4课时:总结与反思七、教学评价1. 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表现,评估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小测验,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些本课的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3、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少年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信念。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渎、抓住重点句子品读,在读中感悟,畅谈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少年战胜困难和自我时所表现出的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1、读懂课文,明确课文的主旨。
2、品读重点语句,感受少年的坚定信念,受到启迪和教育。
教学准备:搜集摘抄励志的格言警句或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你有爬山的经历吗?说说你的经历和感受。
2、我们要学的将会给我们启迪。
3、揭示课题:只要翻过那座山。
二、范读课文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2、简要说说课文内容。
三、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理解词语。
思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能理清的脉络吗?2、小组讨论交流。
3、班内汇报交流。
(1)指名认读生字,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理解词义,用词语说一说。
(3)关于的内容。
生动记叙了少年在翻山的过程中战胜困难和自我的艰难历程。
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少年牢记祖母的话,已经爬过两三座山头,但仍然不见大海的踪影。
第二部分(第5~13自然段):写少年再次聚集力量,继续攀登,还是不见大海,他很气馁,甚至决定放弃。
第三部分(第14~18自然段):写海鸥送给少年的羽毛,给了少年希望和动力。
第四部分(第19~22自然段):少年在一次沿着山道缓缓爬去,而畔回荡起大海的涛声。
4、指名度课文。
四、质疑问难1、学生自读,发现问题,提出疑问。
2、小组交流提问。
3、班内整理提问提纲。
五、课堂小结通过自主学习,大家一定有很大的收获,请总结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口述课文主要内容3、回顾上节课的提问提纲。
二、合作探究1、学生安提问提纲自读课文,在书中圈点批注。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活动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活动教案第一章:导入活动1.1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回顾前五单元的学习内容,为新单元的学习做好铺垫。
1.2 活动内容:a) 回顾前五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b) 激发学生对第六单元的学习兴趣。
1.3 活动步骤:a)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回顾前五单元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b) 教师简要介绍第六单元的学习内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章:学习课文《草原》2.1 活动目的:通过学习课文《草原》,使学生了解草原的美丽和草原人民的生活,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2 活动内容:a) 学习课文《草原》。
b)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2.3 活动步骤:a)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草原》,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
b)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章:课堂讨论与互动3.1 活动目的:通过课堂讨论与互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2 活动内容:a)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草原》中的主题思想。
b) 各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互动。
3.3 活动步骤:a) 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讨论课文《草原》中的主题思想。
b) 各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互动,共同探讨课文的深层含义。
第四章:作业布置与反馈4.1 活动目的:通过作业的布置与反馈,巩固学生对课文《草原》的理解和掌握。
4.2 活动内容:a) 教师布置与课文《草原》相关的作业,如写作、阅读等。
b)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导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4.3 活动步骤:a) 教师布置与课文《草原》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b)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5.1 活动目的: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对课文《草原》有更深刻的理解,激发学生对下节课的学习期待。
5.2 活动内容: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文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文篇一: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学内容:诗歌是世界文学宝库的瑰宝,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常在我们耳边回响。
“轻叩诗歌的大门”分成“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两个模块。
围绕两个模块可以开展“读诗、吟诗、写诗”活动,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主题,如同一个诗人,或者同一季节等主题,搜集古诗,或打印或手写,自己小组装订成册,封面、插图自己设计,先在小组内吟诵,再与其他小组交换诵读,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开始写诗,从仿写到自己创作,素材全是自己最熟悉的来源于生活中的,如多彩的童年,纯洁的友情,斑斓的秋天,天上的星星、月亮、太阳,风雨雷电等等,都是激发学生灵感的源泉,让学生学会写诗,整理好了自己的诗集,留下了学生成长的脚印。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具有较强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这样的以叙述口气所写的诗,借助于注解基本读懂诗句意思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
但是学生在以往的诗歌学习中,往往至“理解诗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
这个年段的学生学习诗歌时需要在解释诗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感受诗歌的意象,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诗文的阅读欣赏水平。
唯有此,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实现提升。
教学目标:1.通过搜集、阅读诗歌或者记录当地的民歌民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古诗等,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2.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积累中华诗文。
3.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儿童诗等活动,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魅力。
4.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诗歌、欣赏诗歌、学写儿童诗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课时安排: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一般一星期完成一个板块。
开始时可以用l课时制订和交流活动计划,结束时用1—2课时展示、交流学习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单元主题:轻叩诗歌的大门单元内容:诗海拾贝与诗同行单元目标: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95%的学生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
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2、通过朗读、理解,小组互读,95%的学生能背诵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是人的情感。
3、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85%的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
4、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教学重点: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
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2、能背诵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是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准备:图片、相关声像材料、课件课时安排:1、浏览本组教材,讨论和制定活动计划1课时2、共同阅读诗歌 3课时3、为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诗歌进行分类 2课时4、举办交流大会1课时5、写简单的活动报告 1课时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活动计划一、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1.引语:同学们,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而我国正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诗歌呢?你知道哪些诗人呢?2.除了中国的诗人,诗作,你还知道其他国家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和诗歌吗?3.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你一定想更多的了解诗歌,那就让我们在第六组的学习中一起去轻叩诗歌的大门吧。
二、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1.引语: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制定活动计划。
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
教师相机强调:(1)自由组成小组(2)讨论活动内容(3)制订活动计划(4)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5)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3.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特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一同走进课本P99页和106页。
4.学生自由读P99页和106页的“活动建议”。
5.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1)指名读“活动建议”。
(2)汇报读懂哪些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诗海拾贝”,“与诗同行”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师进行总结这次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有:(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当地的民歌、童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等。
(2)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类。
(3)欣赏自己喜欢的诗歌,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
(准备一个笔记本)(4)举行诗歌朗诵会。
(5)根据兴趣,选择开展写童诗、诗歌知识竞赛、合编小诗集等活动。
6.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7.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三、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四、课外阅读,搜集、查找、整理资料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诗海拾贝阅读材料《诗经·采薇》《春夜喜雨》一、教学目标: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设计:五、教学过程:一课时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
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问答的诗人。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先人们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
二、学生初读古诗,质疑1.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薇、矣、霏”三个生字。
2.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3.学生质疑。
三、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考。
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小结方法:结合注释,查找资料,上网等。
)2.自学。
四、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
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
五、检查学习效果、组织讨论1.通过自学与讨论,你们有了哪些收获?谁愿意来和大家说一说?2.指名讲解诗句的意思,简单介绍《诗经》。
3.教师相机提问重点词“昔、矣、依依、思、霏霏”。
4.抽生谈谈诗的大体意思。
六、创设情境,加深感悟,引导读背1.播放多媒体课件。
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2.师作简单讲解: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练习朗读。
4.指名读,师生互读,读后评议,齐读。
七、总结学习方法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悟背诵八、根据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唐诗《春夜喜雨》,师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喜”字九、背诵这首五言律诗。
十、布置作业,拓展学习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与同学交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思》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借助工具书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歌。
2.了解古诗的特点。
3.引导学生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诗、词、曲的有关资料。
教学设计: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欣赏了《诗经?采薇》《春夜喜雨》,相信同学们已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妙了,同学们还想不想继续去了解诗歌,去感受诗歌的魅力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欣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跟随诗人一起到诗歌的王国去继续遨游吧。
二、初读诗歌1.自由地读诗歌,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已查字典解决,把诗歌读通顺。
2.小组合作读,比比谁读得流利,有节奏,优美,并读出古诗的韵味来。
3.让几名学生朗读,并让其他同学作出评价,师相机引导学生读出这首词的节奏。
三、读中悟意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词典理解诗歌大意。
2.让几名学生说说诗歌大意,师相机在学生展示资料的基础上引导:①让学生了解诗、词、曲。
西江月:词牌名(相当于一首歌的调,如1=G,它不是这首词的题目,它与这首词的内容没有关系,这首词的题目是夜行黄沙道中。
如我们学过的《忆江南》)天净沙:曲牌名(它也是相当于一首歌的调,如1=G,它不是这首曲的题目,它与这首曲的内容没有关系,这首曲的题目是秋。
)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种形式。
《春夜喜雨》是一首唐诗,诗盛行于唐代,它的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词盛行于宋代,它的调有定格,句子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有单调、双调之分。
单调就只有一段,如《忆江南》,双调就是分为两大段,即上下两片(阙),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天净沙·秋》是一首小令(曲的一种),曲盛行于元朝,体式与词相近,它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多使用于口语,句式较为灵活,语言也比较通俗。
②解释个别词语。
别枝惊雀: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见:同“现”。
听取:听到。
七八个星天外:天外七八个星。
两三点雨山前:山前两三点雨。
茅店:乡村小客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道路转过溪头,忽然出现社林旁边旧时住过的茅店。
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3.学生同桌或小组内说说词的大意。
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诗歌。
四、品读诗歌,读中悟情,欣赏诗歌意境1.默读诗歌,体会两首诗歌的异同。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诗品读,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品读的收获:①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说说你在阅读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眼前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②通过阅读,你从中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在班上交流自己阅读的体会,师相机指导:《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词人把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巧妙地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
整首词体现了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这也正是作才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欢乐。
《天净沙·秋》这首曲是元代散民家白朴描写秋景的一首小令,但其中没有秋景的清萧,没有悲凉的情绪。
有的却是色彩鲜明的美丽的秋景。
如曲中的“白草”“红叶”“黄花”三个词语,让我们感觉到秋天是那么的色彩鲜明。
同时,全曲没用一个“秋”字,却传达出了浓郁的秋意。
整首曲诗人巧妙地并列六组名词来描摹了一幅地面与天空的和谐画面:日头平西,落霞满天,小村披拂着斜晖;炊烟袅袅几如凝止,老树枝桠不动纹丝,乌鸦树羽辍立枝头。
在这一片宁静的秋景当中,突然掠过一只大雁,飞下地面。
曲中,静中有动,动静结合。
5.分小组赛读,看看哪组最能读出作者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1、课后背诵这两首诗歌。
2、课外收集感兴趣的宋词、元曲。
《天上的街市》《白桦》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不同。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异同;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现代诗的有关资料,搜集诗歌的特点的有关资料。
教学设计: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朗诵,导入新课1.师配乐朗诵冰心的《纸船儿》。
2.让生体会这首诗和上节课学的诗有什么不同。
3.师小结导入老师刚才朗读的是一首现代诗,它和古诗有些不同,那它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们就来读读《天上的街市》《白桦》这两首诗,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二、初读两首诗,了解大致内容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小组合作读,自读,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小组赛读,男女同学赛读。
3.小组交流:通过朗读两首诗,再看看前面的四首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1.生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天上的街市》中,诗人运用联想和想象,把夜晚的天空想象成美丽的街市,把天上的明星比作无数的街灯,然后联想到天上的人们提灯在夜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