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预产阶段的生理特点和饲养管理.
蛋鸡临产期的饲养管理技术

05
蛋鸡临产期的饲养管理技术实 例
某规模化蛋鸡场的饲养管理方案
鸡舍环境
在鸡舍环境方面,规模化蛋鸡场注重 鸡舍的保温性能,保持舍内干燥、卫 生,减少灰尘和异味。
01
02
饲养密度
合理控制饲养密度,保证每只蛋鸡有 足够的活动空间和采食位置。
03
饲料管理
选用高品质的饲料,保证饲料营养均 衡,满足蛋鸡的生理需求。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为了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蛋鸡饲养管理者需要关注以下 几个方面:一是加强食品安全和环保意识,建立科学合理 的饲养管理制度;二是推广规模化、集约化和智能化饲养 管理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三是注重防疫和驱 虫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四是加强与科研机构合 作,不断引进新技术和新品种,提高蛋鸡生产性能和品质 。
做好消毒工作
消毒频次
在蛋鸡临产期,应每周进行一次全面的环境消毒,包括鸡舍、食槽、饮水器等 。如发现疫情,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对病鸡隔离治疗,同时对鸡舍进行全面 消毒。
消毒方法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喷雾消毒和熏蒸消毒。喷雾消毒适用于对鸡舍内外部的消 毒,熏蒸消毒适用于对鸡舍内部的消毒。在使用消毒剂时,应注意按照说明书 正确使用,避免对蛋鸡造成不良影响。
保持卫生
临产蛋鸡的卫生是保证其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饲养员需要定 期清理鸡舍,消毒设备,保持鸡舍干燥、通风。
关注鸡群精神状态
临产蛋鸡的精神状态是反映其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饲养员需 要密切关注鸡群的精神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异常情况。
提高经济效益
控制成本
临产蛋鸡的饲养管理成本是影响 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饲养 员需要合理控制饲料、药品、人 工等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蛋鸡生理特点与饲养管理

蛋鸡生理特点与饲养管理蛋鸡是指用于生产蛋类产品的鸡种,主要包括家禽中的鸡类。
蛋鸡的生理特点与饲养管理对于蛋类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蛋鸡的生理特点:1. 生殖器官发育成熟早:蛋鸡的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的时间相对较早,通常在20周左右即可开始产蛋。
与其他鸟类相比,蛋鸡的生殖器官发育速度更快,能够更早地实现生殖功能。
2. 蛋的形成周期短:蛋鸡一般每隔24-26小时就能产蛋一次,蛋的形成周期相对较短。
这也是蛋鸡能够持续产蛋的重要原因之一。
3. 体形小巧:相对于肉鸡来说,蛋鸡的体形较小巧,体重相对较轻。
这一特点使得蛋鸡在产蛋时消耗的能量相对较少,更多的营养物质可以用于蛋的形成。
4. 需要光周期调控:蛋鸡的产蛋受到光周期的影响较大。
通常情况下,蛋鸡需要每天接受一定时间的光照,以维持产蛋的正常周期。
当光周期缺失或异常时,蛋鸡的产蛋量会受到影响。
5. 产蛋寿命相对较短:蛋鸡的产蛋期通常持续到一定的时间后会逐渐减少甚至停止产蛋。
一般来说,蛋鸡的产蛋寿命为 1.5-2年左右,之后需要更换新的蛋鸡。
二、蛋鸡的饲养管理:1. 环境控制:蛋鸡的饲养环境对于其产蛋量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要保持饲养场的适宜温度和湿度,避免过热或过冷的环境对蛋鸡产蛋的不利影响。
其次,要保持饲养场的良好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减少疾病的发生。
此外,要注意饲养场的卫生,保持场地清洁,定期消毒,防止疾病的传播。
2. 饲料管理:蛋鸡的饲料管理是保证其产蛋质量和数量的关键。
要根据蛋鸡的生理特点和需求,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同时,要控制饲料的摄入量和饲喂时间,避免过度喂养或不足喂养的问题。
3. 光照管理:蛋鸡的产蛋受到光照的调控。
通常情况下,蛋鸡需要每天接受一定时间的光照,以维持产蛋的正常周期。
饲养者可以通过合理的灯光设计和控制,来调节蛋鸡的光照时间和强度,以提高产蛋量和质量。
4. 疾病防控:蛋鸡的饲养过程中,需要加强疾病的防控工作。
蛋鸡产蛋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及饲养管理

蛋鸡产蛋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及饲养管理许义道 文正常* (贵州省思南县畜牧兽医局 565600)蛋鸡经过育雏、育成阶段后,其经济效益才能表现出来。
为了确保鸡群的健康和高产、稳产以及维持其产蛋高峰的时间,因预产阶段、产蛋初期阶段、产蛋中期阶段(高峰期)、产蛋后期阶段的生理及代谢特点有着明显差异,所以各阶段的分期饲养管理显尤为重要。
由于我省养鸡业的发展与我国别的养殖大省相比相对比较滞后,其养殖规模小,养殖技术缺乏,特别是蛋鸡业的生产在近5年来才逐步得以发展。
随着近年来我省蛋鸡饲养规模的不断扩大,蛋鸡养殖中因生产管理因素导致的问题逐步突现。
因此,针对我省目前蛋鸡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现对蛋鸡产蛋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及饲养管理技术阐述如下,供各蛋鸡生产者参考。
1 预产阶段的生理特点及饲养管理*为通讯作者。
1.1 生理特点蛋鸡的预产阶段是指18~21周龄,进入性成熟期。
18周龄时,卵巢重量约为10周龄的4倍,但在19周龄、20周龄时则分别为10周龄的30倍和42倍左右,这说明在18周龄后卵巢上的卵泡开始大量快速生长。
与此同时,输卵管也迅速变粗、变长,重量也迅速增加。
卵泡生长和输卵管的发育受光照和饲料蛋白质的影响很大,其机体在生理方面发生急剧性变化。
1.2 饲养管理为了保证各系统的正常发育,降低生理应激造成的不良影响,为鸡群以后的高产、稳产打好基础,在饲养管理上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2.1 做好鸡舍及设备的清洗与消毒:必须做好鸡舍的维修、清洗和消毒工作。
对于老鸡舍须将粘附在墙壁、地面网产的能力。
3 课程网站建设的经验3.1 明确课程网站的地位与作用随着现代教育的飞速发展,教学手段不断丰富,网络教学的应用更是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伴随着多媒体技术手段的应用,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表现形式更加生动形象。
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能更直接地启发和影响学生。
蛋用雏鸡的生理特点及饲养管理要点

2023年第4期浙江畜牧兽医蛋用雏鸡的生理特点及饲养管理要点 蛋用雏鸡是指用于生产商品鸡蛋的0~6周龄雏鸡。
1 雏鸡生理特点1.1 抗应激性差 雏鸡抗应激性是指雏鸡对生活环境的改变及各种不良因素反应的敏感程度,越敏感说明其抗应激性越差。
引起雏鸡应激反应的因素主要有:噪音、温度、颜色、湿度、光照以及饲料改变、免疫接种、工作人员更换和其它动物的闯入等。
1.2 生长速度快 蛋用雏鸡孵出体重一般为40g,1周龄约70g,2周龄约130g,3周龄约200g,4周龄约290g,5周龄约370g,6周龄体重约460g。
从这些数据的变化情况可以得知,雏鸡的生长速度是比较快的。
1.3 消化能力弱 一是蛋用雏鸡胃和嗉囊的容积都很小。
1周龄雏鸡嗉囊充盈状态下还没有1个小枣体积大;二是消化吸收差。
因消化酶不足和肌胃的摩擦力不够造成雏鸡消化力较差,粪便中常有大量肉眼可见的未消化的饲料颗粒。
1.4 抗病能力差 雏鸡因免疫器官发育不够完善,抗病能力较差,常发生球虫病、鸡白痢、支原体、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等,严重危害鸡群健康和以后的生产性能,有时还可引起大批死亡。
2 饲养管理要点2.1 饮水 一是开饮,雏鸡进入育雏舍即可饮水,补充长途运输流失的水分;二是水温,雏鸡开饮时要用25~30℃的低温开水,防止饮水造成雏鸡受凉、腹泻等;三是水质,雏鸡饮水要清洁卫生,必要时可交替加入适量白糖、葡萄糖、诺氟沙星或开口乐、开口宝等。
2.2 开食 一是开食时间,雏鸡进入育雏舍3h后,或2/3以上的雏鸡已经喝足水,或1/3以上的雏鸡有啄食动作,此时是开食的最佳时间;二是方法,开食时开食料用少量水拌湿后洒在红色的纸上,随吃随添;三是营养,开食饲料要营养丰富、结构合理、搭配平衡,清洁卫生,不发霉变质或过期,粗蛋白质含量在20%以上。
2.3 密度 一是网上平养,1周龄45只/m2,2周龄40只/m2,3周龄35只/m2,4周龄30只/m2,5周龄25只/m2,6周龄20只/m2;二是笼养育雏,1周龄55只/m2,3~4周龄40只/m2,5~6周龄30只/m2。
蛋鸡产蛋前期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蛋鸡产蛋前期饲养管理技术要点蛋鸡产蛋前期指的是鸡开始产蛋到产蛋率达到80%之前这段时间,这个时期产蛋率增长很快。
我们今天了解一下这个时期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一、蛋鸡产蛋前期的特点此阶段的目标是减少各种应激,让鸡群顺利生产并迅速进入产蛋高峰期。
主要特点:1、鸡群产第一枚蛋开始至产蛋期的第六七周,为产蛋上升阶段。
2、前两周产蛋不规律,表现为产蛋间隔时间长,产双黄蛋、软壳蛋、异状蛋和小蛋。
3、在蛋鸡饲养员培训教材产蛋率达到5%以后,产蛋率每周上升很快,成倍增长,即5%,10%,20%,40%,80%。
蛋重、体重增加也较快,生理上更进一步发育成熟。
二、预产期管理要点从转入产蛋鸡舍到鸡达到产蛋率50%这段时间称为鸡的预产期。
预产期在管理和饲料方面必须有以下变化。
1、增加光照:至少从18周龄开始增加光照,目的是刺激鸡的性腺发育,促进卵泡成长。
2、更换预产鸡料:一般饲料中含钙量应达到2%,粗蛋白质含量为16%~17%,这对增加蛋鸡钙的储备和性成熟阶段体重迅速增加有利。
3、开产阶段鸡群会出现采食量增高、产蛋率升高和死亡率升高现象。
出现死亡率升高的原因是有些鸡的产道狭窄,产出鸡蛋带血,引起其他鸡只啄肛。
减少啄肛的方法是鸡的体重达标,光照增加适度,必要时补充维生素和补液盐。
三、产蛋前期应注意的问题1、给予安宁稳定的生活环境。
2、满足鸡的营养需要,及时增加饲料中钙的含量,由18周龄的2%逐步添加至3.5%。
3、如果鸡只体重增长迟缓或停止增长甚至下降,产蛋率就会停止上升或下降。
所以,应注意鸡群体重及产蛋率、蛋重的变化。
4、刚开产的鸡群、产蛋率达到50%的鸡群以及上到高峰的鸡群,由于开产后蛋在输卵管中旋转下行,易造成输卵管炎症。
所以,应投药预防输卵管炎症。
5、产蛋鸡最佳舍温是18℃~27℃,一般控制在10℃~30℃范围内对产蛋性能的影响就不大。
6、产蛋率上升期切忌更换饲料或接种疫苗,以免引起强烈的应激反应。
蛋鸡生理特点与饲养管理

蛋鸡生理特点与饲养管理蛋鸡是指专门用于产蛋的鸡种,其生理特点与饲养管理对于提高产蛋率和保障蛋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蛋鸡的生理特点和饲养管理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蛋鸡的生理特点1. 生长发育:蛋鸡的生长发育速度较快,一般从孵化到达产蛋期需要经历约20周的时间。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合理的饲养管理,提供充足的饲料和适宜的环境条件,确保其正常的生长发育。
2. 生殖系统:蛋鸡的生殖系统发达,雌性蛋鸡一般在20周龄左右开始产蛋,每日产蛋量逐渐增加,到达高峰后逐渐减少。
蛋鸡的产蛋周期通常为24-26小时,一般早晨产蛋较多。
3. 产蛋特点:蛋鸡产蛋的特点是周期性的,通常在早晨到中午产蛋较多,下午逐渐减少。
蛋鸡的产蛋量受到饲养管理的影响较大,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产蛋率。
二、蛋鸡的饲养管理1. 环境条件:蛋鸡对环境的要求较高,需要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温度控制在18-24摄氏度,湿度保持在60-70%,光照周期为16小时光照和8小时黑暗。
2. 饲料营养:蛋鸡的饲料需要营养全面,包括蛋白质、能量、维生素、矿物质等。
蛋鸡的饲料中应保证足够的蛋白质供应,同时控制能量摄入,以避免肥胖对产蛋率的影响。
3. 饲喂管理:蛋鸡的饲喂管理需要定时定量,确保饲料充足且新鲜。
蛋鸡的饲喂时间一般为早晨和下午,每日饲喂2-3次。
饲喂时需要注意避免饲料浪费和食盆污染。
4. 疾病防控:蛋鸡饲养过程中需要加强疾病防控,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常规的疾病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鸡群中的疾病问题,以确保蛋鸡的健康和产蛋率。
5. 群体管理:蛋鸡一般以群体饲养,需要合理的鸡舍设计和管理。
鸡舍内应保持清洁干燥,饲喂设施和饮水设备要完善,确保蛋鸡的舒适度和生产效率。
6. 生产管理:蛋鸡的生产管理包括蛋的采集、记录和存储等方面。
蛋的采集要注意避免损伤和污染,记录蛋的产量和质量,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蛋的存储要注意温度和湿度控制,避免蛋的变质。
蛋鸡的生理特点与饲养管理密切相关。
第三节产蛋鸡饲养管理合并

2.主产期:
产蛋率在85%以上的时期,即产蛋高峰期,正 常情况下产蛋高峰可持续4个月以上。
此期规律性强:产蛋间隔时间变化不大,蛋重变 化不大,蛋壳质量稳定,体重略有增加(但不可过大 或下降),应加强管理,避免产蛋率下跌,否则不易恢 复。
3.终产期:
产蛋后期,产蛋率开始逐渐下降(正常为每周 下降0.5%),蛋重则逐渐增大,产蛋间隔变长,且易 出现无黄蛋,易过肥(体重以腹脂的沉积为主)。
第三节产蛋鸡饲养管理合并
产蛋曲线模式图
第三节产蛋鸡饲养管理合并
(二)产蛋率的季节变化:春秋高,冬夏低。 (三)蛋重的变化:始产期内增幅最快,40W后减慢。 (四)每日产蛋时间分布:
每天产蛋时间大多集中在当天光照开始后的 3~7h内。
若早上5点开灯,8点前占8%,8~12点占 70%以上,12点~14点占15%,14点以后占7%。
(三)体重快速增加:
18~22W间,均第增三节约产蛋3鸡5饲养0管g理/只合并,高峰持续。
(四)自身应激的出现: 1.内分泌的变化:
19WFSH、LH、E、P比16W前高数十甚数百倍
2.内脏器官的变化: 生殖器官,心、肝重量、各器官相对位置
氏囊的变化: 近性成熟—E↑—萎缩—消失—抵抗力↓
第三节产蛋鸡饲养管理合并
(2)矿物质需要:
每枚蛋壳含Ca约2.2~2.3g,若以产蛋率70%计算, 则每天用于产蛋的Ca为1.5~1.6g,饲料中Ca的利用率 为50%,所以每日应第供三节应产蛋产鸡饲蛋养管母理合鸡并 的Ca为3~3.2g。
(3)蛋白需要: 维持(占1/3)和产蛋(占2/3)。 体重为1.8kg的蛋鸡,每天的维持约需3g蛋白,
19W升至3.5%左右。 4.增加光照; 5.减少应激
蛋鸡产蛋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及饲养管理

Hale Waihona Puke 着 近 年 来 我 省 蛋鸡 饲 养 规 模 的不 断 扩 大 , 蛋鸡 养 殖 中 因生 产 管理 因素 导致 的 问题 逐 步 突 现 。因 此 , 对我 省 目前 蛋 鸡 生 针 产 中 出现 的 问题 , 对 蛋 鸡 产 蛋 期各 阶 段 的生 理 特 点 及 饲 养 现 管 理 技 术 阐述 如 下 , 各 蛋 鸡生 产者 参 考 。 供
* 为 通 讯 作者 。
◆ _◆ ◆ ◆ - ◆ _. 1— H ◆ ◆ ・ ◆ I _ 一 I ◆ ● l . I ●
1 2 1 做 好 鸡 舍 及 设 备 的 清 洗 与 消 毒 : 须 做 好 鸡 舍 的 维 .. 必 修 、 洗 和 消 毒 工 作 。对 于老 鸡 舍 须 将 粘 附 在 墙 壁 、 面 网 清 地
周龄时 , 巢重量约为 1 卵 O周 龄 的 4倍 , 在 1 周 龄 、0周 龄 但 9 2
时则分别为 1 周 龄的 3 O 0倍 和 4 2倍 左 右 , 说 明 在 1 这 8周 龄
后 卵 巢 上 的卵 泡 开 始 大 量 快 速 生 长 。与 此 同 时 , 卵 管 也 迅 输 速 变 粗 、 长 , 量 也 迅 速 增 加 。 卵 泡 生 长 和 输 卵 管 的 发 育 变 重
站 页 面 , 化 功 能 操 作 。 保 证 课 程 网 站 的顺 畅 运 行 , 建 设 简 是 精 品课 程 网站 的 关 键 环 节 , 发 挥 网 站 功 能 的 前 提 。 因 此 , 是
要 配 备 精 干 的 网络 维 护 人 员 , 用 多 种 技 术 手 段 , 有 效 学 采 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鸡预产阶段的生理特点和饲养管理
核心提示:预产阶段鸡体的生理变化特点生殖系统快速发育18 周龄时卵巢重量约为10 周龄时的4 倍,但在19 周龄、20周龄时则分别为10 周龄时的30 倍和48 倍左右。
它说明在18 周龄后卵巢上的卵泡开始大量、快速地生长;与...
预产阶段鸡体的生理变化特点
生殖系统快速发育
18周龄时卵巢重量约为10 周龄时的4倍,但在19 周龄、20周龄时则分别为10周龄时的30倍和48倍左右。
它说明在18周龄后卵巢上的卵泡开始大量、快速地生长;与此同时,输卵管也迅速变粗、变长,重量迅速增加。
卵泡生长和输卵管的发育受光照和饲料蛋白质的影响很大。
骨钙沉积加快
在18 周龄~20周龄期间骨骼重量增加15克~20克,其中4 克~5克为髓骨钙。
它的沉积大约在产第一个蛋的前10 天,是由卵泡中分泌的雌激素诱发的,髓骨钙在性成熟后作为蛋壳形成时钙的来源之一。
若动用过多则出现缺钙、笼养鸡疲劳综合征等问题。
体重的快速增加
从18 周龄开始鸡只又出现一个快速增重时期,4 周内增重约400 克,此期体重的增加对以后产蛋高峰持续期的维持是十分关键的,若增重达不到标准则会影响总的产蛋率和总产蛋量。
鸡只处于一种明显的生理应激状态,在预产阶段内鸡体发生了很大的生理变化,生殖系统生长发育、肝脏体积增大且合成机能增强,体重增加, 内分泌机能旺盛,这一切变化对鸡只来讲都是一种应激,其抵抗力会因此而明显下降。
因此,这一时期也是易发病阶段。
预产阶段的饲养管理措施
为了保证各系统的正常发育,降低生理应激造成的不良影响,为鸡群以后的高主稳产打好基础,在饲养管理上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淘汰病、弱、残鸡蛋鸡群经过较长的育成饲养,常会出现少数的病鸡、弱鸡和伤残鸡。
为了提高鸡群的整齐度、合格率及保持开产的一致性,必须在预产阶段进行整群工作,淘汰那些无治愈希望的病鸡、体重与群体水平相差甚远的弱鸡以及失去生产价值的伤残鸡。
接种和驱虫
在预产阶段,要进行一次彻底的驱虫工作。
对寄生于体表的虱、螨类寄生虫,采取喷洒药液的方法进行治疗;对寄生于肠道内的寄生虫,采取饲料拌药喂服,同时在鸡群预产期,还要进行一次新城疫I 系苗的注射,防止鸡群开产后暴发
新城疫,造成生产上的经济损失。
做好鸡舍及其设备的清洗与消毒工作
在预产阶段,必须做好鸡舍的维修、清洗和消毒工作。
对养过鸡的鸡舍,须将黏结在墙壁、地面、网架上的鸡粪以及门窗、屋梁上的尘埃等,用水彻底洗刷干净。
对鸡笼设备、用具等在用水洗净的基础上还要用消毒药液喷洒消毒。
待舍内干燥后,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
适时转群为了使鸡有足够时间熟悉和适应新的环境,减少环境变化而出现的采食量、产蛋量下降等应激反应,应将鸡群在开产前1 周~2周转入产蛋鸡舍。
转群应安排在晚上进行,抓鸡要抓脚,不要抓颈抓翅,动作要轻而迅速。
为了减轻应激,转群前后各3 天在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及多维素,饮水中添加适量的电解质。
产蛋舍与育成舍的舍温要相近,不能悬殊过大,并要备足清洁饮水。
饲料营养的调整为了适应鸡只体重、生殖系统的生长和骨钙的沉积,要
求在转群后至
21 周龄期间使用过渡料,适当提高饲料蛋白质、钙和维生素水平,要求蛋白质含量为17%,代谢能每千克11.75 兆焦,钙2%。
同时做好饲料的逐渐过渡工作。
因为鸡在一定时间内对饲料有很强的适应性,如果突然改变饲料,易引起鸡的应激反应,严重者可诱发各种疾病。
具体方法是:先1/3 前料,2/3 后料混合,饲喂3 天~4 天之后,再喂后一种饲料。
增加光照时间育成期鸡群多采用自然光照。
当鸡群转入产蛋舍后,一般从第19 周开始要增加人工光照,增加幅度大小为每周延长30 分钟,直到产蛋高峰期光照总时数为每天16 小时为止。
此后既不增加,也不缩短。
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夏季舍温最好能控制在30C以下,冬季在10C以上;室内空气保持清新,湿度以65%左右为宜;坚持卫生管理和消毒。
喂饲方法
每日喂饲4 次,第一次在早上开始光照后,最后一次在停止光照前约2 小时,中午前后各喂1 次,喂料采用充分给饲;饮水要充足、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