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月下独酌》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月下独酌教案

初中月下独酌教案

初中月下独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月下独酌》。

(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把握诗人的情感。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

(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2. 诗人的情感表达。

3.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重点词句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作,如《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等,激发学生对李白的了解和兴趣。

(2)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入本课《月下独酌》。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诗歌的意境、主题、情感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2)分享成果:各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讨论成果。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想象月下独酌的场景,体会诗人的孤独与惬意。

(2)分析诗人的情感:通过诗句的细节,剖析诗人在独酌时的喜悦与忧愁。

(3)解读意象和修辞手法:指导学生识别诗歌中的意象,如“明月”、“独酌”等,并鉴赏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喻等。

5. 应用拓展(1)让学生发挥想象,以“月下独酌”为主题,创作一幅画或一篇小散文。

(2)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6. 总结反思(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分享学习心得。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教学。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月下独酌》。

2. 完成练习题:分析《月下独酌》中表现诗人情感的句子,并阐述其表达效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月下独酌李白备课教案

月下独酌李白备课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月下独酌李白备课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李白的《月下独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月下独酌》。

难点: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a. 展示李白画像,引导学生了解李白。

b. 简介李白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李白的敬意。

2. 自主学习a. 学生自主阅读《月下独酌》,理解诗歌大意。

b.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对诗歌的理解。

3. 课堂讲解a. 分析诗中的意象,如月亮、酒、花等。

b. 讲解诗的意境,描绘诗人月下独酌的画面。

c. 解析诗中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背诵诗歌a. 学生跟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b. 学生自主背诵诗歌,巩固学习成果。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a. 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b. 引导学生回顾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 合作探讨a.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b.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3. 课堂练习a. 学生仿写诗句,运用诗歌中的表现手法。

b. 学生互相评改,提高写作能力。

b. 引导学生欣赏李白的其他诗作,拓展知识面。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并默写《月下独酌》。

2. 分析李白的其他诗作,体会诗人的创作风格。

3. 写一篇关于李白诗歌欣赏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李白《月下独酌》教学设计

李白《月下独酌》教学设计

李白《月下独酌》教学设计李白《月下独酌》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李白《月下独酌》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②熟背全诗。

(2)过程与方法①在诵读中体会诗人的情感;②在讨论中把握诗歌内容、掌握诗歌的写作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和苦闷,体会诗人的深沉的寂寞之情和坚持正直品质的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①理解诗歌中寄托的诗人的思想感情;②乐景写悲情的艺术效果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课前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前面两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深切感受了李白的豪放飘逸的风格。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我欲固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李白的梦境是从迷人的月景开始的。

酒与月是李白一生须臾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无论他走到哪里,身在何方,总会留下有关酒与月的淋漓之作。

看下面的诗句[投影]“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客中作》)“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把酒问月》)“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通过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李白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既不乏浪漫又略带有悲凉的境界,而把这种酒月情绪发挥到极致的是――《月下独酌》。

2(播放录音)听课文朗诵,注意把握诗歌节奏[投影]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3初读课文,明确诗意小组讨论:3.1这首诗写了什么。

(点拨:本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亲人想陪的冷落情景。

高中语文月下独酌教案

高中语文月下独酌教案

高中语文《月下独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月下独酌》。

(2)理解诗歌的背景,把握作者的情感。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李白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运用合作学习,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运用探究学习,体验诗歌的意境,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培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理解。

(2)诗歌的意象分析。

(3)诗歌的背景及作者的情感把握。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

(2)如何体验诗歌的意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李白的诗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介李白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字词含义。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 探究学习(1)让学生发挥想象,体验诗歌的意境。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背诵《月下独酌》。

2. 写一篇关于《月下独酌》的短文,谈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歌的字词、意象和情感,以及是否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展示诗歌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意境。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3. 运用比较法,让学生分析《月下独酌》与其他李白的诗作的异同。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月下独酌李白备课教案

月下独酌李白备课教案

月下独酌李白备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白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李白的生平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李白的诗歌特点:豪放、奔放、想象丰富、意境深远。

1.3 教学活动展示李白的生平简介资料,让学生对李白有基本的了解。

引导学生讨论李白的诗歌特点,举例分析李白的诗歌作品。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背诵李白的《月下独酌》。

分析《月下独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2.2 教学内容《月下独酌》的诗歌内容:描述了诗人在月光下独自饮酒的情景,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思想。

诗歌的意象分析:月亮、酒、花等。

诗歌的意境分析:宁静的夜晚、孤独的饮酒、超然物外的心态。

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朗读并背诵《月下独酌》。

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三章:创作背景介绍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月下独酌》的创作背景。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理解能力。

3.2 教学内容唐代的社会背景:盛唐时期的经济繁荣、文化发展。

李白的生平经历:仕途不顺、追求自由、饮酒作诗。

3.3 教学活动介绍唐代的社会背景和李白的生平经历,让学生了解《月下独酌》的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思考李白的生活经历如何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

第四章:诗歌鉴赏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理解并欣赏李白的诗歌美。

4.2 教学内容诗歌的语言美:诗句的韵律、修辞手法等。

诗歌的意境美:诗中的景物描写、情感表达等。

4.3 教学活动分析《月下独酌》的语言美,引导学生欣赏诗句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第五章:课堂练习与总结5.1 教学目标巩固学生对《月下独酌》的理解和记忆。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兴趣。

5.2 教学内容学生进行课堂练习:默写《月下独酌》并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强调李白诗歌的特点和价值。

《月下独酌》教案(精选9篇)

《月下独酌》教案(精选9篇)

《月下独酌》教案(精选9篇)《月下独酌》教案篇1【教学目标】1、以《月下独酌》为例子,引导同学披文入情读诗歌。

2、透过李白的饮酒诗解读李白的内心世界,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孤独孤独。

【学法指导】披文入情。

刘勰《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最终感情的。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蕴。

阅读教学中,老师要带领同学走进文本、解读文本,体察文本中的情感因素,紧扣文本中的情感要素绽开有效的对话,真正提高同学解读文本的力量。

本课重点借助《月下独酌》指导同学借助吟诵、想象、品鉴、质疑等方法,深化解读诗人的内心世界,为下一步深化解读古诗、进一步提升同学阅读古诗词力量打下基础。

1、吟诵悟其情吟诵,用声音传达诗中韵味、气概、情致。

反复吟咏,用自己的心灵与声音去碰撞诗人的灵魂与声音,反反复复,二者合拍之时,便心有灵犀。

2、想象入其情融入联想与想象,揣摩并补足字里行间隐含的画面与情感,如临其境之时,便恍然顿悟。

3、品鉴咀其情品尝鉴赏绝词妙句在艺术手法、写景状物、意境营造、情感传达等方面的独特效果,从而加深对诗情的领悟。

4、质疑解其情生疑而激思,激思而求证,百思而得其解。

沿着怀疑去追思问题的真相是读诗必不行少的解情方法。

【教学过程】一、课前自主学习部分:1、布置收集与酒有关的诗词名句。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3)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4)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的《苏幕遮》)(5)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这一步意在扩充同学的学问积累,并为学习李白饮酒诗做预备。

2、布置同学将《月下独酌》中存有怀疑的字句记录下来,小组内争论。

3、布置同学融入自己的联想与想象,揣摩字里行间隐含的画面与情感,将《月下独酌》改写成现代文。

月下独酌教案

月下独酌教案

月下独酌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月下独酌》这首诗;(2)了解唐代诗人李白的生平事迹及诗歌创作背景;(3)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精神;(3)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 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分析;3. 诗人情感的表达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词汇的理解;2.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把握;3. 对诗人情感的深入剖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思考;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体验诗歌意境;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果。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的注释和翻译;2. 准备与诗歌相关的背景资料;3. 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意境;4.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活动安排。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李白及其诗歌创作背景;(2)展示《月下独酌》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2. 朗读诗歌(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韵律和节奏;(2)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妙之处。

3. 讲解诗歌(1)解释诗歌中的生僻词汇;(2)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3)剖析诗人的情感表达。

4. 课堂讨论(1)提出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2)分组讨论,分享成果。

5. 欣赏与拓展(1)让学生欣赏其他李白的诗歌;(2)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练习。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意境;2. 强调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审美情趣;3. 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八、作业布置1. 背诵《月下独酌》;2. 写一篇关于《月下独酌》的赏析文章;3. 收集其他李白的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

月下独酌李白备课教案

月下独酌李白备课教案

月下独酌李白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李白的《月下独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背景知识,包括诗人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

2. 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3. 诗文的背诵和默写。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对诗人的情感和哲理的深刻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包括诗文的翻译、注释和背景知识介绍。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文和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练习题和测试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风格,激发学生对诗人的兴趣。

2. 诗文展示:展示《月下独酌》的全文,让学生初步感受诗的意境。

3. 诗文解读:逐句讲解诗文,解释生僻字词的意思,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 鉴赏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感受。

5. 背诵练习:让学生多次朗读和背诵诗文,加深对诗文的记忆和理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回家后完成。

六、教学拓展:1. 比较李白的其他作品:让学生选取李白的其他诗作,如《将进酒》、《庐山谣》等,与《月下独酌》进行比较,分析其写作风格和主题的异同。

2. 文学背景了解:介绍唐代的文学背景,特别是诗歌的发展和特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李白的诗歌创作。

七、课堂互动: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 问答环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探讨诗文中的难点和重点。

八、评价方式:1. 口头提问: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理解进行口头提问,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月下独酌》的短文,内容包括诗的意象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个人感受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月下独酌》教学设计
李白《月下独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以《月下独酌》为例子,引导学生披文入情读诗歌。

2.透过李白的饮酒诗解读李白的内心世界,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孤独寂寞。

【学法指导】
披文入情。

刘勰《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终于感情的。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蕴。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解读文本,体察文本中的情感因素,紧扣文本中的情感要素展开有效的对话,真正提高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

本课重点借助《月下独酌》指导学生借助吟诵、想象、品鉴、质疑等方法,深入解读诗人的内心世界,为下一步深入解读古诗、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古诗词能力打下基础。

1.吟诵悟其情
吟诵,用声音传达诗中韵味、气势、情致。

反复吟咏,用自己的心灵与声音去碰撞诗人的灵魂与声音,反反复复,二者合拍之时,便心有灵犀。

2.想象入其情
融入联想与想象,揣摩并补足字里行间隐含的画面与情感,如临
其境之时,便恍然顿悟。

3.品鉴咀其情
品味鉴赏绝词妙句在艺术手法、写景状物、意境营造、情感传达等方面的独特效果,从而加深对诗情的领会。

4.质疑解其情
生疑而激思,激思而求证,百思而得其解。

沿着疑惑去追思问题的真相是读诗必不可少的解情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主学习部分:
1.布置收集与酒有关的诗词名句。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4)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的《苏幕遮》)
(5)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
这一步意在扩充学生的知识积累,并为学习李白饮酒诗做准备。

2.布置学生将《月下独酌》中存有疑惑的字句记录下来,小组内讨论。

3.布置学生融入自己的联想与想象,揣摩字里行间隐含的画面与情感,将《月下独酌》改写成现代文。

诗歌创作离不开想象,诗歌鉴赏同样离不开想象。

想象可以帮助读者将诗行中隐含的内容补足,使阅读者进入诗歌的情境中,准确真切的感受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课堂上首先对自主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展示:
1.用小黑板展示学生所整理的与酒有关的诗词名句。

2.学生自主提出组内不能解决的疑惑。

本诗相对浅显,也可将这一步放在后面的交流过程中,不作单独展示。

三.合作探究是本课的主体。

具体分以下几个步骤完成:
1.吟诵。

采用个人读、集体读、范读、配乐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把握情感,进入诗境。

2.想象。

课堂上在音乐伴奏中引导学生想象,并将课前所写内容作以完善。

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将所听所见所嗅再现出来。

3.品鉴。

找出最喜欢的诗句,说说自己的理由。

小组内先自主讨论,然后课堂上交流展示,相互补充,感知诗中遣词造句的妙处,指导学生从艺术手法、写景状物、意境营造、表达情感等角度思考。

4.质疑。

组内汇总无法解决的'困惑,重点合作探讨李白月下独酌内心是孤独还是欢畅这一问题。

引导“孤独派”与“非孤独派”相互辩论,明确诗中“孤独”与“不孤独”的跌宕。

5.有感情的诵读。

四.迁移运用部分:
1.诵读《将进酒》,体会即使与友欢聚痛饮三百杯,李白也是“快乐并孤独着”的。

2.合作探究:李白飘逸豪放的诗风与李白的“孤独与快乐”有怎样的内在联系?
正因为李白快乐并孤独着,孤独并快乐着,才有其豪放飘逸的诗风。

设若只有快乐,难免显得轻飘;设若只有孤独,难免显得凝重。

李白诗风与李白的内心密不可分。

3.补充相似情感的另一首李白诗《独坐敬亭山》。

李白在孤独时努力追求快乐,他的内心真正体验了孤独,但也真正体验了快乐。

【备注】“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这两个环节穿插在课堂其他环节之中。

本课重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情感,懂得李白的内心和飘逸豪放诗风的内在联系,为进一步学习李白诗歌(《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打下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