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羊哺乳期羔羊的饲养管理技术
湖羊羔羊的饲养技术

湖羊羔羊的饲养技术
1)早喂初乳:初乳指分娩6日内的母乳,内含有丰富的抗体和营养,羔羊产下后20—30min内,使羔羊吃上初乳,日增重100—200g,并帮助排出胎粪,初乳内的抗体,是常乳所不能代替的。
2)喂足常乳:羔羊出生后7—40日这个阶段,主要依靠母乳来满足羔羊营养的需要,若母乳充足,羔羊二周龄体重达初生重一倍以上。
3)提早补料:提前补料可刺激消化器官和消化腺的发育,促进心肺功能完善,7—15日龄羔羊,可开始补饲优质青干草和粗蛋白为16%的精料,一般15日龄日喂精料50—75g,30—60日龄日喂100g,60—90日龄,日喂200g,90—120日龄日喂250g。
同时自由采食优质青干草。
4)适当运动:羔羊爱活动,早期训练运动可增强羔羊健康,一周龄后可在室内活动,一月龄可在室外运动。
5)加强护理:防好三炎一痢(肺炎。
肠胃炎、脐炎和羔羊痢疾)。
坚持做到“三早”(早吃初乳、早补料、早断奶)“三查”(查精神、食欲、大小便),可有效提高羔羊成活率。
6)正确断奶:澳大利亚最早是6周龄,平均10周龄断奶,法国是羔羊最小活重是初生重的二倍时断奶,英国是羔羊体重11—12kg 时断奶,本人意见是应结合羔羊反刍情况,已耗料总量,断奶当天采食精料量,结合日龄和体重,确定断奶时间为好。
羔羊断奶好坏,是决定羔羊一生和母羊一年产几胎的关键,要认真对待。
湖羊饲养管理要点 湖羊的12个优良特性 - 养羊技术

湖羊饲养管理要点湖羊的12个优良特性-养羊技术湖羊是太湖平原重要家畜之一,也是我国一级保护地方畜禽品种。
其为稀有白色羔皮羊品种,具有早熟、四季发情、一年二胎、每胎多羔、泌乳性能好、生长发育快、改良后产肉性能理想、耐高温高湿等优良性状。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湖羊饲养管理要点湖羊的12个优良特性。
湖羊形成于10世纪初,由蒙古羊选育而成。
湖羊在太湖平原的育成和饲养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由于受到太湖流域自然条件和人为选择的影响,逐渐育成一个独特的稀有品种,产区在浙江、江苏间的太湖流域,所以称为“湖羊”。
由于当地土地紧缺,羊长期生长在矮小、阴暗、终年不见阳光的羊舍,成为我国唯一胆小易惊、不需运动场、不需要阳光而且能够正常生长繁殖的绵羊品种,适合在大空间、大容量的钢构养羊车间进行饲养。
笔者从2010年开始,先后从浙江湖州、江苏太仓引进了湖羊1300只,经过7年多的观察,湖羊在苏鲁豫皖接壤地区具有以下1 2个方面的优良特征。
1、适合全舍饲产区环太湖流域土地肥沃,河溪纵横,植物生长繁茂,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该地区人多地少,既无空地更无草场可言,故采取了终年舍饲的饲养方式,形成全舍饲的品种特征。
我国现存的山绵羊品种多数适合放牧或半舍饲半放牧,在室内不运动的环境下,母羊难产率极高,羔羊成活率极低。
因此湖羊成为国内唯一一个适合工厂化、机械化、自动化舍饲的品种。
黄淮流域属于黄泛冲积平原,土层深厚,地势平坦,适合农耕,人口稠密,与太湖流域地形类似。
黄淮流域养羊业历史悠久,与太湖流域一样,绝大部分实行舍饲。
因此黄淮流域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适合湖羊生长。
2、耐潮湿闷热太湖流域年降雨量1000mm以上,气候湿热,湿度大。
降雨量大,湿度高对具有喜欢干燥、卫生的羊的生物性特性极为不利,也是造成长江以南东南沿海养羊数量较少的主要原凶。
湖羊经过多年的选育、淘汰,使现存湖羊对湿热的耐受能力极强,很少生病,是在南方地区可以正常生产的唯一绵羊品种。
羔羊的饲养技术与管理方法

羔羊的饲养技术与管理方法羔羊的饲养技术与管理方法是指对羔羊进行合理的饲养和管理,以提高羊肉产量和质量。
羔羊饲养技术与管理方法主要包括选种、圈舍设计、合理饲养、疾病防控、配种和后备羔羊的培育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内容。
一、选种选种是羔羊饲养技术与管理的基础。
选种应选择品种好、产量高的良种羊,比如扬羊、小尾寒羊等。
同时还要选择个头好、体格壮的羔羊,避免选用生长缓慢的畸形羔羊,以提高养殖效益。
二、圈舍设计圈舍是羔羊生活、活动和休息的场所,要根据羊的生活习性进行合理设计。
圈舍应宽敞明亮,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通风良好且适度温暖,同时注意适当的遮阳和隔阻风雨的设施。
三、合理饲养合理饲养是羔羊饲养技术与管理方法中的重要环节。
主要包括饲料供应、饲喂方式和饲养管理等方面。
- 饲料供应:羔羊的饲养主要以粗饲料为主,如粗饲料、干草、青贮料等。
同时还应适量补充优质的精饲料,如豆粕、麸皮等,以保证羊的营养需求。
- 饲喂方式:羔羊的饲喂要分段进行,即小龄羔羊要分开饲喂,大龄羔羊要分组饲喂,以降低食物争抢导致的羊只受伤和饲料浪费。
- 饲养管理:羔羊的饲养还要定期清理圈舍,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定期喂水和更换饲料,以防止饲料变质;注意及时进行羊只病虫害的防治,提高成活率。
四、疾病防控疾病防控是羔羊饲养技术与管理方法中的重要内容。
主要包括羔羊的疫苗接种和疾病防治等方面。
- 疫苗接种:羔羊应及时接种相应的疫苗,如狂犬病疫苗、口蹄疫疫苗等,以预防常见的传染病。
- 疾病防治:要定期检查羔羊的健康情况,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治疗,防止疾病的扩散和传染。
五、配种配种是羔羊饲养技术与管理方法中的重要环节。
要选择种公羊和母羊,保证血缘纯正,避免近亲交配。
同时要合理控制配种数量和时间,确保羔羊的健康和数量的增加。
六、后备羔羊的培育后备羔羊的培育是羔羊饲养技术与管理方法中的关键环节。
要根据羊只的饲养需求,提供合适的饲养环境和饲料,降低疾病的发生率,提高幼羊的成活率和生长发育速度。
羔羊的饲养技术与管理方法

羔羊的饲养技术与管理方法
羔羊的饲养技术与管理方法主要包括选育、饲养环境、饲料管理、疾病预防和养殖管理五个方面。
选育是羔羊饲养的第一步,选育优良品种是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
可以选择生长快、产肉量高、抗病性强的种羊进行繁殖。
还应注意防止近亲繁殖,定期进行羊群的更新。
饲养环境对羔羊的生长发育和健康非常重要。
提供清洁、通风、干燥的舒适环境是必要的。
羔羊栏舍的地面要平整,应有良好的排水设施,避免因积水而引发疾病。
必要时可加设隔离栏,将生病的羔羊分开以防止疾病传播。
饲养羔羊应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和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饲料管理方案。
初期应选择优质新鲜的母乳喂养,以保证良好的生长。
随着生长的进行,逐渐添加青贮料、浸水料和浆糟等饲料,同时控制饲料的质量和数量,避免因饲料不当造成消化不良或疾病。
需要确保羔羊有充足的饮水,帮助消化吸收。
羔羊易患一些常见的疾病,为了预防这些疾病,应进行常规的疫苗接种和驱虫。
定期为羔羊做体检,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饲养者还应定期清理栏舍和饲料槽,保持饲养环境的卫生。
养殖管理是羔羊饲养的关键环节,包括调整饲养计划、控制养殖成本、合理配种等。
饲养者要根据羊的生长特点来制定相应的饲养计划,合理控制用药和饲料的使用量,降低养殖成本。
还要进行合理的配种,避免选种不当导致后代生长发育不良。
羔羊的饲养技术与管理方法需要注意选育优良品种、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科学合理的饲料管理、疾病预防和养殖管理。
只有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才能保证羔羊健康成长,增加养殖效益。
羔羊的饲养技术与管理方法

羔羊的饲养技术与管理方法羔羊是羊的幼崽,绝大部分的羔羊一般出生在春季,所以春季是羊群生产和饲养中比较重要的季节,羔羊的健康成长需要科学、合理的饲养技术和管理方法。
一、选种选种是羊群生产的开始,选种的目的是选择优良的品种,提高生产效益,增加经济效益。
选择羔羊的品种时要考虑羊母的繁殖性能好坏、毛色、体形、抗病能力等因素。
在产品的选择上也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选择。
二、出生后护理1. 出生后保暖:羊群生产往往在春季进行,气温较低也较不稳定,所以对于新生羔羊来说,保暖是非常关键的。
在室外饲养场上,能够放置一些披林布或者是遮膜的简易温室,这样可以在室内保持一定的温度,减轻温度对羔羊的影响。
另外,可以控制室内的湿度,使环境相对干燥。
2. 给予足够的奶水:新生羊羔需要大量的乳汁来满足生长需求,一般可以保证羊母在产后前3天内供应足够的乳汁,之后可以考虑补充人工奶粉。
人工喂养的奶粉质量要选用优质的奶热量,控制奶温,制作过程要卫生。
3. 防止感染:针对小羊羔来说,感染疾病是比较常见的。
所以在护理时要注意防止小羊羔侵袭所致的疾病感染防御,比如注意环境卫生、定期消毒等措施都是可以减少感染疾病的发生出强大的保障。
三、饲养和管理1. 羊圈和场地的设计羊圈的设计要保证通风、善于排泄和充足的阳光。
草坪要平坦,不要有突出的石块或者是坑洼,可以埋设管道,帮助排放污水。
此外还要注意养殖各种设备要实用,不会对羊群产生威胁。
2. 建立清洁和排泄制度保持清洁的环境是饲养和管理合理的重要部分,清洁感大大影响到羊群的健康。
定期清理羊圈地面、加强环境卫生,保持通风和阳光充足,并及时排放厕所污物,事后要及时处理。
3. 合理的饲料配比合理的饲料可以大大提高羊群的生产效益,其配比也要经过科学设计。
一般的说,成年羊每天的饲料量大约需要1.5-2.5千克。
羊的饲料成分需要根据羊的发育阶段以及季节性变化来进行饲喂和管理。
4. 羊群生产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生产计划在羊群管理中是必不可少的部分,能够大大提高生产效益。
哺乳期羊喂养管理制度

哺乳期羊喂养管理制度一、哺乳期羊的饲养管理制度1. 羊舍环境管理哺乳期母羊需要一个干净、通风良好、温暖舒适的生活环境。
应选用干燥、通风良好、保暖性能好的羊舍,要保持舍内卫生,每天清理羊舍,及时更换饮水、饲料和垫料,保持舍内干净整洁。
2. 饮水管理哺乳期母羊饮水量大,应保证充足的饮水量,同时要保证饮水的清洁卫生,防止引起母羊肠胃病。
3. 饲料管理哺乳期母羊需要提供高质量的饲料,要根据母羊的体重和产奶量来合理配制饲料,应保证饲料中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的充足。
同时要注意控制饲料中的粗纤维含量,避免影响母羊的消化吸收和产奶量。
4. 哺乳期管理哺乳期母羊需要定时定量的喂养,每天喂4-5次,每次喂小份多餐,避免母羊吃得太饱而影响产奶。
同时要保证母羊的运动量,增加其体力和食欲,有利于产奶。
5. 疾病防治哺乳期母羊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困扰,应定期给母羊进行预防接种和体检,及时发现疾病并采取治疗措施,保证母羊的健康。
二、哺乳期羊的饲料配制1. 优质草料在饲料的选择上,应选用优质的干草作为主要饲料,优质干草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对母羊的产奶有着积极的影响。
2. 饲料添加剂在饲料配制中还可以适量添加一些优质的饲料添加剂,如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能够满足母羊哺乳期间的营养需要,提高产奶量。
3. 饲料多样化在饲料的配制中应尽量多样化,不要单一饲料喂养,应根据母羊的体重和产奶量合理搭配饲料,尽量满足母羊全面的营养需求。
4. 副产品利用在饲料的配制中还可以适量添加一些副产品,如豆粕、玉米面、青菜等,能够丰富母羊的饲料种类和口味,提高母羊的食欲和产奶量。
三、哺乳期羊的喂养技术1. 定量喂养母羊哺乳期的饲料应该是定量喂养的,每天喂4-5次,每次喂小份多餐,避免母羊吃得太饱而影响产奶。
2. 饲料适口性在饲料的配制中要注意提高饲料的适口性,让母羊爱吃、好吃,增加其食欲和产奶量。
3. 运动锻炼哺乳期母羊应该保证适量的运动锻炼,增加其体力和食欲,有利于产奶。
羔羊的饲养技术与管理方法

羔羊的饲养技术与管理方法羊是世界上重要的畜牧动物之一,具有生长快、繁殖力强、适应性强等特点。
羔羊的饲养技术与管理方法对于提高羔羊的生产性能和保证羔羊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羔羊的饲养技术与管理方法。
一、饲养环境:羔羊的饲养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环境温度适宜,空气流通,避免受到强光照射和急剧变化的气温。
羊舍应有良好的通风设施和排水设施,保证羊舍内空气新鲜,防止病原菌滋生。
要注意羊舍的保暖设施,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要保持室内温度不低于5℃。
二、饲料供应:羔羊的饲料供应应均衡合理。
早期羔羊主要以母乳为主食,约需喂食2-3次/天,每次不超过10分钟。
6周龄后,逐渐转换为饲料为主的饲养方式,逐渐增加饲料比例。
饲料的配方应根据羔羊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进行调整,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等的供给。
三、合理饮水:羊在高温和干燥的环境下,容易缺乏水分。
要给羔羊提供充足的清洁饮用水。
饮水设备应随时保持清洁,定期更换饮水器中的水,防止水质降低影响羔羊的健康。
四、注意疫病防控:羔羊容易受到多种疫病的威胁,因此要做好疫病的防控工作。
要定期给羔羊做疫苗接种,保护其免受疾病的侵袭。
要定期检查羔羊的身体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在饲养过程中,要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及时清理粪便,减少疫病传播的可能性。
五、合理配种:羔羊的繁殖能力强,因此要根据繁殖要求进行合理配种。
选取合适的公羊和母羊进行配种,保证羔羊的品质和繁殖能力良好。
在配种过程中,要注意公羊和母羊的健康状况,避免患病或受伤对繁殖造成影响。
六、合理剪毛:羔羊的毛对其保暖和舒适度有很大的影响。
在夏季时要进行合理的剪毛工作,保持羔羊的体温适宜,防止过热和长毛对羔羊生长的影响。
剪毛的方式要注意安全,避免对羔羊造成伤害。
羔羊的饲养技术与管理方法对于羔羊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在饲养过程中要注意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保证饲料供应的合理与充足,提供干净的饮用水,加强疫病防控,进行合理的配种和剪毛工作,确保羔羊的生长和繁殖获得良好的效果。
羔羊的饲养技术与管理方法

羔羊的饲养技术与管理方法羊肉作为主要的肉类食品,其品质高、营养丰富,是人们常常食用的一种肉类。
而羔羊是羊肉的主要来源,对于一些养殖户而言,羔羊的养殖也是较为广泛的养殖方式之一。
但对于羔羊的饲养技术以及管理方法,也需要进行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下面就是羔羊的饲养技术与管理方法的简介。
一、羔羊饲养技术1、育种选择在养殖羔羊之前,首先要做到正确的育种选择。
选种时应选择体型壮、肌肉发达的公羊以及乳汁充足的母羊,这样能够保证羔羊出生后的体质健康,能够健康成长。
2、合理饲料合理饲料的选择对于羔羊的生长和养殖来说非常重要。
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搭配不同种类的饲料,保证其充足的能量和营养,以促进其生长发育。
同时,要注意一些禁忌性饲料的选择,如糠秕、长草、霉变的饲料等,这些都是不能食用的。
3、科学营养为了让羔羊健康成长,需要保证其在养殖过程中的科学营养。
这不仅包括充足的能量和营养,还包括合适的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以保证羔羊的养殖和生长健康。
4、良好的环境养殖羔羊还需要考虑它的生存环境。
这包括其居住的栏舍环境、周围环境以及其它一些与生存环境相关的因素。
要保证养殖环境干净整洁,羔羊的生长环境温度适宜,并且要注意冬季的保暖措施等。
5、疾病预防由于羔羊与其他家畜相比,更容易患上一些疾病,因此在养殖羔羊的过程中要注意对疾病的预防处理措施。
要对羊只进行必要的免疫注射,并注意养殖环境的消毒杀菌等。
1、合理的饲养密度在羔羊的养殖过程中,养殖密度很重要。
合理的养殖密度能够有效地控制群体的疾病传播,还能够根据养殖密度的大小适当减少虫害的发生。
2、适当的繁殖时间在进行繁殖时,要根据母羊的种类和养殖环境等因素,选择适当的繁殖时间。
这样可以确保羔羊的体质健康,并且保证母羊的身体不受过度消耗。
3、定时定量的饲料投喂对于羔羊的饲养过程中,定时定量的饲料投喂也非常重要。
这样可以保证羔羊得到充分的营养,从而促进其生长发育,也可以帮助养殖户控制养殖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哺乳期羔羊的饲养管理技术摘要由于湖羊生产性能好,适合规模化舍饲等诸多特点,近年来在新疆越来越受养羊企业的关注和肯定,而且每年以数万只的规模大量引进,但在其本土驯化过程种由于对湖羊的认识和初步饲养对哺乳期羔羊饲养缺乏经验等原因,出现羔羊因营养不良,腹泻脱水,呼吸道感染等大量死亡的现象。
基于长时间羊场实习实践的工作经验,现在简单提出对哺乳期羔羊补充部分矿物质元素、维生素以及预防性投药、免疫接种等保健措施;正确接产、隔栏补饲等饲养条件;同龄同栏、胸牌标识的管理方法以提高羔羊的成活率,改善其生长发育状态。
关键词哺乳期羔羊羔羊保健隔栏补饲母子识别1 .新疆湖羊养殖的发展现状及哺乳期羔羊死亡的主要原因分析湖羊是主要分布于浙江、江苏及上海相毗邻的太湖流域, 以杭州、嘉兴、湖州等地区较为集中的具有四季发情,繁殖率高,肉质鲜美,适宜舍饲,耐湿、耐热,适合工厂化、集约化生产,羔皮品质好,体型大,个体产肉量高等特点的一种绵羊品种。
湖羊性成熟早,四季发情、排卵,终年配种产羔。
在正常饲养条件下,可年产二胎或两年三胎,每胎一般二羔,经产母羊平均产羔率220%以上。
1.1新疆湖羊养殖的发展现状新疆大量的引种湖羊是从最近三到五年时间里开始,每年引种数万只。
目前,湖羊已经成为很多大中型养羊企业投资的首选对象,而且越来越受关注和肯定。
然而由于湖羊长期生长在南方太湖流域,到新疆之后会有一段时间的本土驯化过程。
更因为大多数人对新疆本土羊的认识,认为羊的耐受性都比较好,往往忽视湖羊哺乳期羔羊(羔羊从出生到断奶45-70天这一时期)需要特殊管理,细心照料。
因此,极易使哺乳期羔羊大批死亡,造成特别巨大的经济损失。
1.2哺乳期羔羊死亡的主要原因分析哺乳期羔羊死亡的主要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原因:一是母羊缺奶,营养不良,乏弱致死;二是各种原因导致的羔羊腹泻,脱水致死;三是呼吸道感染,最终转为肺炎致死。
1.2.1母羊缺奶母羊缺奶的原因主要有:妊娠期饲料营养水平低,抓膘不到位;湖羊自身多胎多产,而其日产奶量仅有一公斤左右。
1.2.2羔羊腹泻常见的几种腹泻现象是:食源性腹泻、营养性腹泻及传染病致腹泻。
食源性腹泻:多胎性是湖羊备受养殖业青睐的地方,然而湖羊天生母性好,不管是不是它产的羔羊,只要去吃它的奶,一般多数母羊都不会拒绝。
这就导致母性好的湖羊乳房负担加重,极易导致乳房炎。
羔羊吃了患乳房炎母羊的带病菌和毒素的奶之后就表现出腹泻,并随着治疗呈反复发病现象。
营养性腹泻:多是由于羔羊体内缺乏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所致。
传染病致腹泻:引起羔羊传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微生物有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魏氏梭菌、肠球菌等。
这些病原微生物可混合感染或单独感染而使羔羊发病。
传染途径主要通过消化道,但也可经脐带或伤口传染。
本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怀孕母羊营养不良,羔羊护理不当,产羔季节气候突变,羊舍阴冷潮湿有很大关系。
1.2.3呼吸道感染由于羔羊消化道的特殊性和羔羊自身抵抗力低等特点,舍饲羔羊呼吸系统极易感染,继而转为肺炎。
其致病的主要病原微生物有:肺炎支原体、李氏杆菌、链球菌等。
有的是单纯感染,但大多数属于这几种病原微生物的混合感染。
2 哺乳期羔羊的保健技术哺乳羔羊时期,由于身体各器官发育都没有成熟,体质较弱,适应能力较差,极易发生死亡。
为了提高羔羊的成活率减少发病死亡,需要对羔羊进行特殊保健和护理。
2.1羔羊部分矿物质元素、维生素的补充,预防投药及标识2.2羔羊的及时免疫及程序制定湖羊种羊场羔羊免疫程序3.哺乳期羔羊的饲养技术3.1正确接产并及时哺喂初乳3.1.1保温防寒出生羔羊体温调节能力差,对外界温度变化极为敏感,因而对冬羔和早春羔必须做好出生羔羊保温防寒工作。
首先羔羊出生后,让母羊尽快舔干羔羊身上的粘液,母羊不愿舔时,可在羔羊身上撤些麸皮或豆面即可。
舔羔对母子双方都有利,羔羊可以促进体温调节和排出胎粪,母羊可以促进胎衣排出和认羔。
其次母子羊舍要温度适宜,一般应在5℃ 以上。
温度低时应设置取暖设备,地面铺一些御寒的垫料,如柔软的干草、稻草等并检查门窗墙壁是否密闭,有无贼风侵袭之处。
3.1.2吃好初乳初乳(母羊产羔后3~5天内分泌的乳汁),粘稠,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其中镁盐有助于促进胎粪排出,更重要的是初乳中含有大量抗体,而羔羊本身还不能产生抗体。
因此及时吃到初乳是提高羔羊抵抗力和成活率的关键措施之一,出生羔羊要保证在30分钟之内吃到初乳。
羔羊吃了初乳,在1—3天内逐渐排出胎粪,如果母羊产后无奶或死亡,吃不到自己母亲的初乳的羔羊,也要让它吃到其他母羊的初乳,否则很难成活。
对于母性强的母羊,产后就能哺乳羔羊。
有的母羊,特别是初产母羊,没有护羔经验,母性差,产后不喂羔羊,必须强制人工哺乳。
即把母羊保定住(人用两腿夹住母羊颈部),把羔羊推到乳房前。
羔羊就会吸乳,几次之后羔羊就会自己找母羊吃奶了。
母羊对亲生羔羊的识别,主要靠嗅闻尾根处气味是否与自己相同。
弱羔和病羔自己无力找到乳头,可用手托住羔羊胸底去寻找,见它频频摇尾就表示已经吃到奶了。
摇尾是为了让母羊嗅闻它的气味。
对于缺母乳的羔羊,应为其找保姆羊,这时人要帮羔羊认奶,把母羊的奶汁或尿液涂到羔羊后躯或头部,混淆母羊的嗅觉,寄养给同期生产单羔的母羊,一般都能成功。
对于一胎多羔的母羊,要采用人工辅助的方法,让每一只羔羊都吃到初乳。
羔羊是否吃饱,可以用手摸腹腔胃容积的大小而定,如发现羔羊频频哺乳,边吸边撞,有时呜叫,说明母羊缺奶,应人工哺乳。
3.2合理安排羔羊吃奶时间,做好隔栏补饲母羊产羔后至少3~7天内,母子应在产羔室生活,一方面羔羊可以随时哺乳,另一方面也可促进母子相认亲和。
8-14日龄的羔羊每天至少要隔离两次,每次隔离约2小时,隔离后补饲羔羊早期代乳料和少许的优质苜蓿干草粉。
在15-30日龄时,每天也需要隔离两次,但这段时间隔离时间要加长,可每次隔离3到4小时。
因为这段时间羔羊采食量上升,对于多胎的湖羊来讲,泌乳负担极限加重,极易造成乳房炎。
然而隔栏补饲不但可以防止乳房炎的发生,而且在这一时期及时补饲一些柔嫩鲜草或者优质干草可以促进羔羊的瘤胃发育,为提前断奶做好准备。
但是补饲要从自由采食逐渐过渡到定时定量饲喂,一方面可保持饲槽清洁,也可防止麻雀、苍蝇捡食剩余的饲料而带来传染病,并防止羔羊养成在食槽内卧的习惯,把粪便排在饲槽内。
饮水要清洁,常更换,保证足量供给,大多采用自动饮水器。
并逐渐建立羔羊隔栏补饲的条件反射,以减少劳动强度。
30日龄以后,每天隔栏一次,每次隔离由八小时逐渐加长,至断奶前一周可在本栏舍先断奶,但对于体质较弱或者发育缓慢的个别羔羊可继续让其夜间采食母乳。
但必须注意这一时期的羔羊精粗补饲日粮的合理搭配和过度。
3.3断奶前后羔羊的饲料过度羔羊一般从30日龄以后,采食粗饲料的能力会显著增强,所以这一时期就要保证优质干草的足量定时供给,而其精料的量就要严格控制,以防止因精料水平过高而导致的胃肠发育不良,出现消化不良、腹泻等疾病症状。
到了断奶前一周左右,就需要调理其瘤胃发育,适量添加成年羊的日粮成分,开始饲料过度。
一般这一时期会出现腹泻症状,需要提前预防,可在饲料中加入防止腹泻的抗生素等,如土霉素。
但需要注意的是剂量不能过大,时间不能太长,一般每只羊每天不能超过2g,一次不能超过5天。
断奶的第一周时间里,需要接种瘤胃有益菌群,因为之前的抗生素虽然消灭了胃肠内的致病菌,但也影响了益生菌群的平衡。
市场上常用的有霉立解、泰舒净、益生酶等,可通过拌料接种。
这一时期还要做好饲料过度,成羊料可以占到30%,多加优质干草,逐渐过渡。
在断奶后的2个月时间里要过度到成年羊的全混合日粮。
4湖羊哺乳期羔羊的管理技术哺乳期羔羊的管理必须遵循同栏同日龄,同圈近日龄的原则。
4.1哺乳期羔羊的母子辨别确认初生羔羊一般采取母子同时挂上胸牌。
但要注意系绳的松紧度,以不滑落,不影响羔羊生长为原则,生产中系好后恰好能够伸入两指最佳。
对于大规模的养殖场,同一天所产的羔羊要转入同一栏舍饲养,这样方便同时免疫、保健和补饲。
但是由于羔羊性情活波好动,邻近栏舍之间容易串圈,出现大羔偷奶,小羔缺奶,或者穿圈后找不到母羊,最后缺奶死亡的现象,而且偷奶是导致母羊乳房炎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以要做好防止串圈的各项硬件工作,并且对同一栏舍的羔羊可做直观的相应标记,方便饲养员及时抓回串圈的羔羊。
4.2羔羊初生档案资料的准确建立初生羔羊档案建立是育种工作的基础,也是必需的基础资料。
因为对于初产母羊来说,这是决定它是否进入核心种繁群的第一参考资料,对于羔羊来讲,这也对它日后生长发育和管理措施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产羔记录表羊舍号:职工姓名:存栏数量:4.3羔羊的及时合理整群和分栏合理整群和及时分栏是羔羊健康平稳生长的基础,首先要做到同一日龄的羔羊同栏饲喂,产单羔的母羊和产多羔的母羊合理搭配每栏内母羊和羔羊的比例不能超过1:2,因为这样配置一方面可以使羔羊公平享受运动空间,另一方面,由于湖羊天生母性好,产单羔的母羊可以帮助产多羔的母羊减轻哺乳负担。
其次是要及时发现和转走患乳房炎的母羊,因为它会成为羔羊腹泻的生长发育不良的罪魁祸首。
最后要及时挑出失去母羊的羔羊和母羊缺奶的羔羊,并为其寻找代乳母羊,同栏饲养,人工辅助羔羊吃奶,或者直接人工哺乳。
4.4羔羊舍饲环境卫生羊舍要保持干燥、清洁、温暖。
相反,常引起羔羊各种疾病,如痢疾、肺炎、眼炎、口疮等。
羊舍温度要保持5℃以上,特别防止贼风,在羊舍的墙角、墙根有洞的地方要赌严实。
有漏缝地板的,要防止羔羊肢踢卡在漏板之间,可在间隙较大的漏板上面铺上塑料平网等。
羔羊有时发生异食癖,啃墙土,吞噬羊毛,往往造成肠道堵塞而致死,这多半是由于缺盐或运动场过小,羊密度过大引起。
4.5羊舍的消毒羔羊生理机能发育不全,抵抗力差。
因此羔羊发病率高,发病原因大多由于羊舍及周围环境的病菌污染,因此搞好圈舍卫生管理,做好定期消毒非常重要。
冬夏5天一次,因为冬季新疆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夏季温度高,紫外线照射强度大,不利于病菌的生长和繁殖,所以,每隔五天一次,一般采用高压喷雾水枪带畜喷雾消毒。
春秋一周两次,春秋两季气候变化频繁,各种微生物活动频繁,生长繁殖迅速,所以要加大消毒频率。
消毒液要交叉使用,以避免病菌对同一消毒液产生耐药性,导致消毒不彻底。
一般常用的消毒液有:①生石灰加水配成10%~20%石灰乳,②3%~5%来苏尔溶液可供羊舍、用具和排泄物的消毒;2%~3%来苏尔溶液用于器械及洗手消毒。
③0.5%过氧乙酸溶液用于喷洒地面、墙壁和食槽等;④1%~2%的氢氧化钠溶液用于被细菌、病毒污染的圈舍、地面和用具消毒;⑤0.5%~2%氯胺溶液用于被污染的器具和圈舍消毒。
5.小结哺乳期羔羊的饲养管理技术的关键首先是保证母羊的营养充足供给,第二是搞好环境卫生,按时严格消毒,第三是搞好饲养管理,正确接产助产,做好隔栏补饲,做到按时保健免疫,第四是做好监控检查,及时整群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