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记承天寺夜游》隶属于山东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诗文都是写自然景物的文章,都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但是语言特色、表达的情感等有所不同。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文章仅八十余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文章景中见情,传达了作者微妙的心境。

【学情分析】

初二(8)班的学生在之前的初中学习中有一定的文言文学习的经验,在一些重要文言词汇、特殊句式上有较为扎实的积累,具备了初步朗读和鉴赏文言文的能力。所以,在解决文中文言现象时,可以采用“知识点联系法”,让学生利用之前扎实的积累,解决一些文言现象。

在学习《记承天寺夜游》之前,该班同学已经学习了《三峡》《答谢中书书》两篇文言文,没有正式接触过写自然山水的古文,阅读理解古诗文的能力有待提高。此前,对于苏轼的作品没有太多的接触,对于其人也没有更多的了解,不能更好地做到“知人论世”。同时,《记承天寺夜游》的创作时间距今久远,因此,需要反复的朗读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需要补充跟课文相关的史实资料,让学生更好地走进苏轼,

发掘文字背后蕴含的作者的复杂情感,引导学生学习苏轼身上乐观豁达的美好心态。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词汇;

2.品味文章景色描写,并体会其意境;

3.感悟作者的特殊心境和人生心态。

【重点难点】

1.品味文章景色描写,并体会其意境;

2.感悟作者的特殊心境和人生心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播放《凤凰台上忆吹箫》营造一种宁静、恬淡的氛围,同时,以此作为背景音乐引入新课。)

有一种画轴,且细且长,静静垂于厅堂之侧。她不与那些巨幅大作比气势,争地位,却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使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这就是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中的一轴精品———《记承天寺夜游》。

出示教学目标

二、读文言,解文意

(一)译读课文

1.初读,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预习检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准确解释本文的重点字词;分析特殊句式。

3.再读课文

三、赏美景,悟闲情

1.出示调查问卷的问题,分析文中如何体现苏轼是“闲人”的?(板书:闲人)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抓住“十月十二日”、“欣然”、“念”、“遂”、“亦”、“步”等词语,品析苏轼的闲情逸致。同时,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板书:赏月闲情)

顺势出示学生问题:苏轼向来各地都有朋友。这里为什么说“无与为乐者”,只有张怀民和他一起夜游呢?

2.知人论世,补充背景材料

公元1079年,苏轼因为被人指出用诗歌来诽谤新法,其政敌以“讪谤朝政”的罪名把苏轼投进监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苏轼被贬黄州,成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得不准签署文件,签发公文,近乎于流放。

嘉佑二年,21岁,中进士,名动京师。

嘉佑六年,25岁,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熙宁四年,34岁,自请出京任职,历任杭州、密州、徐州知州。

指导学生总结:一声“闲人”包含了多少

(无聊痛苦壮志难酬愤懑无依无靠……)(板书:贬官忧伤)

3.练笔

出示学生问题“苏轼去找张怀民为什么没有写对话?”,假如你是苏轼,会对张怀民说什么?

4.赏读文中写景的部分

删去“盖”字,进行对比阅读,指导学生分析感悟。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竹柏影也。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该环节,学生充分发言后,老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着眼睛想象画面。

5.练笔,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文中写景的画面

指导学生总结:一声“闲人”包含了多少

(乐观、豁达、潇洒、宁静……)(板书:乐观豁达)

是的,苏轼离开黄州之后,一路被贬,越贬越越远,一直被贬到海南。愈是艰难,东坡愈是云淡风轻,随遇而安,始终拥有一颗闲心领略江山风月,一路走来一路歌:(课件展示)

贬官黄州(今位于湖北):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贬官惠州(今位于广东):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

贬官儋州(今位于海南):九死蛮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总结一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课件展示)

居庙堂之高,心忧黎民,勤于政务;处江湖之远,尽职尽责,为善一方。在朝期间,他直言敢谏,不惧权贵;遭贬期间,他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他俯仰无愧于天地,心无名利杂念,遂有闲心领略江山风月,写下无数传世杰作。

(2000年法国《世界报》评论苏轼)(学生配乐齐读2000年法国《世界报》评论苏轼)

6.让经典永驻心间,配乐齐背《记承天寺夜游》

愿我们的心灵永远澄澈明净!

愿我们的人生更加豁达从容!

(配乐齐读)

《记承天寺夜游》学情分析

初二(8)班的学生在之前的初中学习中有一定的文言文学习的经验,在一些重要文言词汇、特殊句式有较为扎实的积累,具备了初步朗读和鉴赏文言文的能力。所以,在解决文中文言现象时,可以采用“知识点联系法”,让学生利用之前扎实的积累,解决一些文言现象。同时,该班同学思维较为活跃、课堂回答问题较为积极。如张玮婷同学的语言感知能力很强,思维非常敏捷;刘子铂同学平时的阅读面比较广,对于文章的思考更为深入;刘俊舟同学爱好历史,国学功底较好,对于苏轼有较多的理解;刘若曦、刘泽欣、郝梦媛等同学的文学功底比较好,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很好;高天赐、孙睿泽、刘庆泽、宫子豪等同学可以发挥自己的朗读特长,在同学们在浓厚的文言味中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描绘的意境。

在学习《记承天寺夜游》之前,该班同学已经学习了《三峡》《答谢中书书》两篇文言文,没有正式接触过写自然山水的古文,阅读理解古诗文的能力有待提高。此前,对于苏轼的作品没有太多的接触,对于其人也没有更多的了解,不能更好地做到“知人论世”。同时,《记承天寺夜游》的创作时间距今久远,因此,需要反复的朗读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需要补充跟课文相关的史实资料,让学生更好地走进苏轼,发掘文字背后蕴含的作者的复杂的情感,引导学生学习苏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