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新版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

教科版学校科学四班级下册科学教学方案(含教学进度)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杂交水稻的诞生教学目标:了解杂交水稻的诞生过程,生疏杂交水稻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杂交水稻的诞生过程。
教学难点:生疏杂交水稻的重要性。
教学预备:PPT、习题册、试验器材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观看一幅插图,向同学引入杂交水稻的基本概念。
2.学习:同学通过PPT学习杂交水稻的诞生过程和重要性,并跟随PPT上的试验操作,观看试验现象。
3.讲解:老师对同学进行讲解,解答同学的怀疑。
4.练习:同学在习题册上完成相关习题,巩固所学学问。
5.讲解:老师对习题册上的习题进行讲解,挂念同学复习和巩固所学学问。
6.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杂交水稻的重要性,并预报下节课的内容。
其次课时教学内容:光的直线传播与反射教学目标: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的基本原理,观看并记录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教学重点: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的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观看并记录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教学预备:PPT、试验器材教学过程:第1页/共4页1.导入:通过观看试验,了解一物体发光后向四周传播并照亮其它物体的现象。
2.学习:同学通过PPT学习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的原理,并跟随PPT上的试验操作,观看试验现象。
3.讲解:老师对同学进行讲解,解答同学的怀疑。
4.练习:同学自行设计试验,观看并记录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5.讲解:同学共享自己的试验结果,并进行争辩。
6.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的重要性,并预报下节课的内容。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温度和物体的热胀冷缩教学目标:了解温度和物体热胀冷缩的基本原理,观看并记录物体受热胀冷缩的现象。
教学重点:了解温度和物体热胀冷缩的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观看并记录物体受热胀冷缩的现象。
教学预备:PPT、试验器材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观看试验,了解物体受热胀冷缩的现象。
2.学习:同学通过PPT学习温度和物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并跟随PPT上的试验操作,观看试验现象。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精选10篇)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精选10篇)时间稍纵即逝,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续写新的篇章,是不是需要好好写一份教学计划呢?以使教学工作顺利有序的进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篇1一、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矿物”。
“电”单元是从“什么是电”开始的。
学生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适当地了解一点有关电荷的知识,可以使后续课中电流、电路的学习更有基础。
这一单元将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新的生命”单元是从“观察油菜花”引入的。
由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认识,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念。
教科书中的观察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有关生命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生命的理解。
“食物”单元通过对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忆和分类,引起学生对饮食的关注,发现自己在饮食中的不良习惯,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
食物的变化和获取食物信息方法的研究也是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岩石和矿物”单元是学生初次对构成地球固体物质的探究。
通过对岩石、矿物的观察、分类和描述,使学生形成关于地球物质的一般性概念,并对保护、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新教科版2021-2022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定稿)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学生学情分析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兴趣高,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
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比较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
家长们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4.但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会较好运用。
在开展探究活动时,课堂上常有耗时低效的现象。
另外,由于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在本学科上所能投入的精力有限,有些活动只是形式上的走过场,部分学生只是喜欢凑热闹而没能深入研究。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第一单元主题是“植物的生长变化”,本单元分为八课,分别是《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种植凤仙花》《种子长出了根》《茎和叶》《凤仙花开花了》《果实和种子》《种子的传播》《凤仙花的一生》,按照植物自然生长的顺序编排。
从播种到收获,从发芽到结果,依次展开对植物生长过程的观察和记录,对植物各部分的观察和探究。
本单元精选了凤仙花这种既常见又各有典型特征的植物作为种植和观察对象,按照自然顺序编排内容,从播种到收获,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依次展开对其种子、根、茎、叶、果实形态的观察和作用的探究,最后抽象概括出绿色开花植物生长过程的共同特征。
2021年最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和进度安排

2021年最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任教班级:任教教师:最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一、教材解读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由“植物的生长变化”“电路”和“岩石与土壤”三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8课,合计24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1.“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本单元以种植绿色开花植物和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活动为主要线索,在实践活动中发现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发现种子萌发先发育出根、再长出茎和叶,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会开花、结果、长出新的种子。
伴随着植物新器官的出现,引领学生观察各器官的形态结构,探究植物体器官的功能,初步建立植物体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认知。
本单元共8 课,从种子开始,追随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按照植物新器官出现的顺序组织教学内容。
2.“电路”单元本单元将借助导线、灯泡、电池等电器元件和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电是可以在特定的物质中流动的,电是我们生活中重要能源的概念,促进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并学会安全用电。
整个单元的安排是一个严密的结构,课与课之间有着学生认识发展上的逻辑关系。
学生从认识电路、电流、开关、电路检测器、导体、绝缘体,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将最终指向对电的认识。
3.“岩石和土壤”单元“岩石与土壤”单元,指导学生认识地壳是由岩石构成的,而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组合而成的。
土壤覆盖在地球岩石圈的表面,土壤的形成是岩石和生物作用的结果。
岩石和土壤不仅是组成地球外壳的重要物质,而且还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与人类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圈层。
人们种植农作物的土壤来自于岩石的风化,许多生产生活的原料及能源均取自于岩石和矿物;土壤则是地球生物的家园。
本单元设计上,着力体现科学概念与科学探究双螺旋共生发展的编写思路,即指导学生充分开展观察、实验、描述、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科学实践活动,达到学生建构岩石和土壤相关科学概念的目的;二、学情分析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
完整word版)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完整word版)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本教学计划旨在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研究活动,培养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探究策略,为终身的研究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本册内容由四个单元组成,分别是“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矿物”。
电”单元从“什么是电”开始,通过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让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新的生命”单元从“观察油菜花”引入,通过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究,让学生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认识,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念。
食物”单元通过对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忆和分类,引起学生对饮食的关注,发现自己在饮食中的不良惯,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
同时,研究食物的变化和获取食物信息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岩石和矿物”单元初次让学生探究构成地球固体物质的内容。
通过对岩石、矿物的观察、分类和描述,让学生形成关于地球物质的一般性概念,并对保护、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三、学情分析本人新接手四年级教学,发现学生对科学研究兴趣很高,基本素质和研究态势较好,但科学课堂常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强化。
四、主要措施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主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以便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
2、积极引导学生在研究中养成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
3、加强科学课堂常规的建设,提高学生的研究质量。
2、教导学生比较和描述实验结果,这是建立科学概念的重要认识基础。
教科书中提供了许多观察和比较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观察对象在属性、结构、功能、关系等方面的特点。
3、指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做好记录。
2021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2套)-word版

2021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学科教学计划(一)•会用播种的方法栽培植物。
•能基于研究需要制订观察计划。
•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视频等方法收集记录植物生长变化的相关信丿息、。
•能利用解剖、建模、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研究植物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能用表格、统计图表等方式整理观察记录的信息。
•能依据科学记录,运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得出结论。
•能基于观察记录有依据地描述风仙花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及规律。
•能反思自己的种植过程及观察、记录方法,并适时做出调整。
3. 科学态度目标•能持续保持对植物生长变化及结构与功能的探究兴趣。
•能坚持观察并客观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
•能以事实为依据陈述自己的观点,交流中面对有力证据能及时调整自己的观点。
•能与多人分工合作进行探究活动,乐于分享自己的想法。
•在种植植物的过程中表现出对生命的珍爱。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环境与植物生存及繁殖之间的关系,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
•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知道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二)“电路”单元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电路是包括电源、导线、用电器在内的闭合回路,可以用开关切断和闭合电路从而控制电路中电流的通断。
•有些材料是导体,容易导电;有些材料是绝缘体,不容易导电。
•电是我们生产和生活中重要的能源,它可以驱动用电器做很多工作。
•电有时也具有危险性,一定要安全用电。
2. 科学探究目标•组装简单的电路。
•在关于电的探究活动中,预测、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结果。
•用简单的电路图表示电路的连接方式。
•制作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用电路检测器检验电路中的故障。
•用电路检测器检验导体和绝缘体。
•用电路检测器探究接线盒里电路的连接情况。
•给房间设计简易的照明电路。
3. 科学态度目标•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激发探究电的兴趣。
•发展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感知电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精选7篇)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精选7篇)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精选7篇)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新的机遇和挑战向我们走来,这也意味着,又要准备开始写教学计划了。
怎样写教学计划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精选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1一、教学任务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主要围绕“性质与功能”这一组统一概念,整合教学内容,进行单元和课题设计,全册共有6个单元,19个课题。
通过本册教学让学生通过调查、观察、实验、设计、制作、搜集信息等各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期目标1、总体知识目标能辨别制成常用物品的材料,并能举例说明材料的用途与其性质有关;知道物体发声和声音传播的简单原理;了解光的传播、镜子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及日光的色散现象;知道材料按导电性能可以分为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知道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和开关的功能;能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以及磁铁间同极相斥、蒸发异极相吸的规律;能举例说明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及科学技术发展对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
2、能力培养目标指导学生运用在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物体,认识物体的性质及用途,培养学生质疑、想象、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热爱科学。
能用感官或工具感知物体的性质与功能;能用语言或简图描述、记录物体的性质和功能;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并能实验结果作出科学的解释。
3、教育教学目标能从科学的角度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声、光、电、磁等现象,主动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愿意与同学合作完成探究任务,能体能到讨论与交流的好处;能体验到大胆想像的乐趣;愿意听取其他同学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并愿意进行改进。
能举例说出“新材料、声、光、电、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诸多便利;懂得节约用电的常识,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能举例说出噪声和强光对人类的危害;能理解电和磁的应用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2篇_003

2023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2023-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班级:教师:日期:学生情况分析本班现有学生—人,经过几年的学习以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科学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研究的方法,并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观察和思考问题,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
另外,学生在进行观察、提问、预测、调查、实验、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不过,四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科学,实践运用也不尽如人意。
还有少数学生不重视科学这门学科,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要对立学生科学的意识,端正学生学习科学的态度,教学中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教材分析第一单元主题是“植物的生长变化”,本单元分为八课,分别是《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种植凤仙花》《种子长出了根》《茎和叶》《凤仙花开花了》《果实和种子》《种子的传播》《凤仙花的一生》,按照植物自然生长的顺序编排。
从播种到收获,从发芽到结果,依次展开对植物生长过程的观察和记录,对植物各部分的观察和探究。
本单元精选了凤仙花这种既常见又各有典型特征的植物作为种植和观察对象,按照自然顺序编排内容,从播种到收获,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依次展开对其种子、根、茎、叶、果实形态的观察和作用的探究,最后抽象概括出绿色开花植物生长过程的共同特征。
本单元既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记录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的提升,也注重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第二单元主题是“电路”,一共由八课组成,分别是《电和我们的生活》《点亮小灯泡》《简易电路》《电路出故障了》《里面是怎样连接的》《导体和绝缘体》《电路中的开关》《模拟安装照明电路》。
本单元侧重于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围绕简单“电路”的组成以及连接渐进式展开,用点亮小灯泡、搭建简易电路、探究电路中的故障、认识导体和绝缘体、探究暗箱里是怎样连接的等一些探究活动来落实电路主题,介绍电的来源、电的用途、安全用电等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教学进度表1.想一想,能使小灯泡发光的连接方式的共同特点。
【答案】电池中的铜帽与锌壳以及小灯泡中的金属头与金属螺纹这四个点中,灯泡中的一个点与电池中的一个点连接,其他两个点用一根导线连接的方式能使小灯泡发光。
【解析】【解答】灯泡发光的连接方式的共同特点主要是将灯泡的连接点和电池的两端用导线连接起来。
【分析】本题考查灯泡发光。
2.请你简单介绍一下蚕豆种子各部分的作用。
【答案】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子叶:提供种子萌发时所需的营养种皮:对胚起到保护作用【解析】【解答】蚕豆种子的构造分种皮、胚芽、胚根、子叶等部分。
种皮起到保护种子的作用。
胚芽发育生长后变成植物的茎和叶,胚根发育生长后变成植物的根,子叶为种子发芽提供营养。
种子萌芽时通常是胚根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根,然后胚芽突破种皮向上生长,伸出土面形成茎和叶。
【分析】本题考的是蚕豆种子构造以及各部分的作用。
3.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答案】解:一是动力(电源),二是电路。
【解析】【解答】需具备电源和电路才能形成电流【分析】一是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二是电路电流之后从电路里才能流动。
4.有一个4个接线头的盒子,小明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后把接线头之间的连接状态记录在下表中:接线头1-2 1-3 1-4 2-3 2-4 3-4通路√√√断路√√√请你根据测试记录,推测里面的电路是怎么连接的,在下面图中用线表示你的推测结果。
(能画几种画几种)【答案】【解析】【解答】根据题目中的数据得出,123之间是接通的,每个接头和4接头都是断开的。
【分析】分析题目时,把通路这一行划对号的两个接通之间用一条直线相连,短路这一行中划对号的两个接头之间一定是不能划直线的。
5.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防止触电事故?【答案】解:损坏的开关、插头、电线等应尽快修理或更换,不能使用。
【解析】【解答】(1)用电量大的电器不要共用一个插座(2)拔掉长时间不用的电器插头(3)插头要插好(4)插头插座不能用湿布擦拭等。
【分析】触电是人体触及带电体、带电体与人体之间电弧放电时,电流经过人体流入大地或是进入其他导体构成回路的现象。
6.请你调查一下家中有哪些常用电器?它们用电的类型分别是什么?【答案】解:不懂电器技术的人,对电器设备不要乱拆、乱装,更不要乱接电线。
屋外电线和进户线要架设牢固,以免被风吹断,发生危险。
不要用湿手触碰开关和用电器,以免触电。
【解析】【解答】家庭中,不仅有使用电插座为电源的,而且也有使用电池为电源的,比如有电话机、电视遥控器、计算器等等。
【分析】日常使用的电有交流电和干电池电两种。
7.一个连接着两个小灯泡的电路出故障了,请你推测一下出故障可能的原因。
(至少两点以上)【答案】(1)小灯泡的灯丝断了;(2)电池没电了;(3)导线中间的金属丝断了;(4)电池盒出故障了。
(合理即可)【解析】【解答】电源没电;灯丝断了;导线某个部位断了;灯座接线柱松了等等都是可能出故障的原因。
【分析】电路的组成部分任意部位出现问题都会导致电路出现故障,比如电源、导线、用电器等。
8.说说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的两个条件。
【答案】①动力,也就是电源②电路,电流只能在电路中流动【解析】【解答】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另一个是要有电路,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
【分析】本题考查电荷流动条件。
9.想想日常生活中哪些静电现象,试着列举一二。
【答案】①电视荧光幕静电,②梳头产生静电。
【解析】【解答】电视荧光幕静电,荧光幕因电子撞击而累积大量的静电。
梳头产生静电,因头发与梳子摩擦而产生静电。
【分析】本题考查静电的普遍性。
10.下列物体中属于导体的有哪些?①铁;②湿抹布;③硬币;④铜丝;⑤纸屑;⑥人体;⑦玻璃;【答案】下列物体中属于导体的有:①②③④⑥【解析】【解答】铁、硬币、铜丝属于金属,金属导电,而湿抹布带水,水能导电,人体本身就是导体。
【分析】本题考查导体。
11.用导线把下图中的电池和灯泡连起来,使左图的灯泡比右图的灯泡亮。
【答案】【解析】【解答】(连接如图)一个完整的电路中,两个灯泡串联下的电路的电压伏数是1个灯泡的电压伏数的两倍,所以串联的灯泡比并联的灯泡更亮一点。
【分析】本题考查电路的连接和不同连接方式下的差别。
12.写出并联电路的特点。
【答案】①电流有两条(或多条)路径|②各元件可以独立工作|③干路的开关控制整个干路,支路的开关只控制本支路。
【解析】【解答】在并联电路中,电流至少有两条路径,干路的开关控制整个干路,支路的开关只控制本支路,因为支路上有各自的开关,使用各元件可以独立工作,互不干扰。
【分析】本题考查并联电路的特点。
13.接线盒的作用。
【答案】在电线的接头部位采用接线盒作为过渡用,线管里面的电线在接线盒中连起来。
主要起到保护电线、连接电线、方便维修的作用。
【解析】【解答】在家居装修中电线的接头部位采用接线盒做为过渡用,电线管与接线盒连接,线管里面的电线在接线盒中连起来,起到保护电线和连接电线的作用,接线盒一般都是暗盒。
【分析】本题考查并联电路对电流的影响。
14.你知道哪些关于安全用电的知识?请你写下来。
(至少写三种)【答案】解:湿手不能接触带电设备,也不要用湿布擦带电设备,更不能将湿毛巾挂在电扇或电热取暖器上。
使用电器时,应先电源插头,然后开电器开关。
用完后,应先关掉电器开关,后拔电源插头。
在插、拔插头时,要用手握住插头的绝缘体部分,不要用力拉拽导线;不要在同一个电源插座上接入太多的电器,以免造成电路超负荷工作等。
【解析】【解答】根据安全用电的要求,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安全用电的知识:湿手不触碰带电的设备,也不用湿布擦带电设备等;不在同一个插座上接过多的用电器,防止电路超负荷;用电后记得拔掉插头等等。
【分析】根据安全用电的要求可以总结出许多安全用电的知识。
15.家中有哪些常用电器?有哪些电器是用电池作电源的?【答案】电话机、电脑、电视遥控器、电风扇等等,其中电话机、电视遥控器是用电池作为电源的。
【解析】【解答】家庭中,不仅使用电插座为电源的,而且也有使用电池为电源的,比如有电话机、电视遥控器、计算器等等。
【分析】本题考查电池的使用广度。
16.在简单电路中,我们曾尝试用两节干电池、若干导线,使两个小灯泡发光,并画出相应的简单电路图。
现在请你思考一下,在怎样的连接情况下,灯最亮?为什么?【答案】两节电池串联,两个灯泡并联。
因为电池串联,总的电压是3 V,灯泡并联,每个灯泡两端的电压都是3 V。
简单电路图:【解析】【解答】依据题目的要求,灯最亮的情况就是将电池进行串联,将灯泡进行并联。
因为将电池串联,可以使电路的总电压最大为3V,而将灯泡并联,灯泡两端的电压都是3V。
【分析】串联可以使将电池的电压加在一起,而将灯泡并联就不会分电路的电压。
17.如图所示电路中,各连接点及开关接触完好,按下开关。
(1)根据连接是否正确,可判断( )应该会亮。
A.A灯泡B.B灯泡C.两个灯泡都(2)观察分析:线路连接有无错误?若有错误,请把错误的线段用“×”去掉,用线段重新连接。
(3)若两个灯泡都不会亮,可能是哪些原因?(写两种)【答案】(1)A(2)有(3)①A灯泡坏了;②电池没电了(或导线断了,开关坏了等)【解析】【解答】只有将灯泡的两个连接点都接入电路,才能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如果小灯泡不亮可能出现的原因有:A灯泡坏掉了,电池没电了或者是导线有断开处。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故障电路的分析方法。
18.有一个4个接线头的盒子,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后把接线头之间的连接状态记录在下表中:1——2 1——3 1——4 2——3 2——4 3——4通电√√√断路√√√请你根据检测记录,推测里面的电路是怎么连接的,在下图中用线表示你的推测结果。
(能画几种就画几种)【答案】【解析】【解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后,通路就代表对应的接线柱之间是接通的,而断路就代表两根接线柱之间没有接通。
【分析】通路指的是电路中有电路通过,而断路则是没有电流通过的。
19.实验题爸爸妈妈经常叮我们千万不要用湿手去摸开关,否则容易触电,为什么湿手容易触电呢?是因为水导电吗?让我们通过一个小实验来揭开谜底。
实验材料:电路检测器、食盐、一杯纯净水、一个汤勺。
实验步骤:①将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放人杯中的纯净水中,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②向杯中加入一勺食盐搅拌均匀,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实验现象:没加入食盐之前,小灯泡不发光;加入食盐搅拌均匀后,小灯泡发出微弱的光。
(1)将实验分析补充完整。
实验分析:在这个实验中,纯净水是不导电的,所以灯泡不会变亮。
纯净水________了食盐之后就变成了导体,因此小灯泡会发光。
人手上皮肤分泌的汗液里有盐分,手上沾水后盐分________在水里,湿手就变成了导体。
因此用湿手去触碰开关容易触电。
实验结论:纯净水是________,加入食盐后就会变成________。
(2)电路检测器是由哪些电器元件组成的?(3)通过这个小实验,请你提出三点安全用电的建议。
【答案】(1)溶解;溶解;绝缘体;导体(2)解:三根导线,一个电池盒,一节电池,一个灯泡,一个灯座(3)解:合理即可,示例:不用湿手去触摸电器;电器使用完后应拔掉插头;不要随意拆卸电路。
【解析】【解答】经过实验证明:纯净水属于绝缘体,但是部分物质溶解到水中,就可以导电,变成了导体。
【分析】根据物体能否导电可以将物体分为导体和绝缘体。
可以使电流通过的物体叫做导体,不能使电流通过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20.研究电路。
(1)小刚按照甲、乙两幅图组装电路(用的都是新电池),发现小灯泡都不发光,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甲图的灯泡有电流通过,乙图的没有B.乙图的灯泡有电流通过,甲图的没有C.甲、乙两图的灯泡中都没有电流通过(2)甲图电路(开关不闭合),它________(填“短路”或“断路”)了,当然不可能亮。
(3)小刚要修改甲图的电路,请帮他完成。
要求:在下图中,用画线代替导线,开关能控制灯泡的亮灭。
(4)乙图中的灯泡没有亮,说明电路出了故障。
请写出可能的故障原因。
(写1个)(5)小刚借助电路检测器寻找乙图电路中的故障,正确的顺序是()。
①电路检测器自检②从故障电路中取出电池③重复检测,并把检测结果记录下来④用两个检测头接触被测元件两端,看看检测器灯泡是否发光A.①④③②B.①②③④C.②①④③【答案】(1)C(2)断路(3)(4)开关处导线接触不良。
(5)C【解析】【解答】1.两图的灯泡都不亮,说明两图的灯泡都没有电流经过;2.甲图中开关不闭合,说明电路是断路,灯泡不会亮;3.将开关、用电器用导线首尾相连;4.乙图中的灯泡不亮的原因可能是开关处导线接触不良;5.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的顺序是:从故障电路中取出电池、电路检测器自检、用两个检测头接触被测元件两端,看看检测器灯泡是否发光、重复检测,并把检测结果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