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中考考点专题分类复习训练:热和能专题练习
2020年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复习热和能演练

2020年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复习演练:热和能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属于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 反复弯折铁丝,铁丝的弯折处会变热B. 冬天人们常用热水袋来取暖C. 远古时代,人们采用钻木的方式来取火D. 汽油机在压缩冲程中,汽缸内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温度升高2.生活中有许多实例或现象应用到了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 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 调节手机铃声大小实际上就是调节声音的音调C. 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D. 体操运动员上杠前在手上擦一些镁粉是为了增大摩擦力3.关于分子运动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A.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存在空隙B. 物体内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C. 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 D.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4.在四川“雅安地震”灾难救援工作中,医务人员工作时所采取的许多措施和用到的器材中,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医生用听诊器接听患者心跳和呼吸声音,能升高音调B. 喷洒消毒液后,过一会儿病房里闻到消毒液的气味,这是扩散现象C. 夹取消毒棉擦伤口的镊子是省力杠杆D. 注射时针筒能抽取到药液,是因为药液受到针筒的吸引力作用5.下列热现象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 温度计都是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B. 扫地时,尘土飞扬不是扩散现象C. 北方的冬天,货车司机向水箱里加酒精是为了降低水的凝固点D. 火箭利用氢做燃料是因为氢的热值大6.如图所示,为质量相等的两种液体甲和乙,分别用相同的两盏酒精灯同时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从图象可知,比热容较大的是液体()A. 甲B. 乙C. 一样大 D. 无法确定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冷水一定比热水的内能小,是因为冷水温度较低B. 内燃机的冷却液需要用比热容较大的物质C. 用火炉烧水,是通过做功的方法增加水的内能D. 中午海滩上沙子比水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小8.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运动知识解释的是()A. 春天柳絮飞扬B. 夏天荷花飘香 C. 秋天落叶飘零 D. 冬天雪花飘飘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B. 钻木取火是利用做功来改变内能的C. 物体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D. 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10.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在下列现象中:①用砂轮磨刀,有火星迸出;②反复捶打铁片;③用柴火把壶中的水烧开;④用打气筒给轮胎加气.其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②D. ③④11.下列有关内能和比热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B. 比热容与升高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少无关C. 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是吸收热量D. 在热传递过程中,热量不能从内能小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大的物体12.用比热容分别为C1和C2的甲、乙两种金属粉末,各以m1千克和m2千克均匀混合,已知C2=3C1,设混合后的金属粉末为C,则()A. C1<C2<C3B. C=C1(1+)C. C=C1(3﹣)D. C1>C>C213.冬天,室内取暖的暖气,很多都采用让流动的热水慢慢地流过散热器,其原因是A. 水比较便宜B. 水的密度小 C. 水的比热大 D. 水的沸点高14.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为4:1,吸收的热量之比为3:2,则升高的温度之比和比热容之比分别为()A. 3:4,1:1B. 3:2,1:4 C. 3:1,1:8 D. 4:1,1:315.如图所示的事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柴火烧水 B. 压缩空气发热C. 冬天搓手取暖 D. 钻木取火二、填空题16.冰糖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得快,这是因为热水比冷水的温度高,扩散________。
人教版2020九年级物理全册热和能(二)习题(新版)新人教版

热和能(二)1.我国随着航天事业发展需要,正在研制大功率液氢发动机。
这种发动机使用液氢作燃料,主要是因为氢有()A.较小的密度B.较大的比热容 C.较高的热值D.较低的沸点2.关于燃料的热值,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的种类有关系,与燃料的质量和燃烧状况无关B.燃烧 1 千克某种燃料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燃料的热值C.燃料燃烧时,质量越大,热值越大 D.燃料不完全燃烧时的热值比完全燃烧时的热值小3.学习了内能及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后,同学们在一起梳理知识时交流了以下想法,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A.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是不同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B.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不同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C.各种形式的能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相互转化 D.能量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总会有损耗,但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4.最近,在日本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利用玻璃纤维和碳纤维制成的末端连上电池后不久会发热的“发热纸”。
用它可包装面包、香肠等小食品,通电后能使食品香热可口,这种纸很受市民青睐,“发热纸”的利用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在能量转化的过程中服从定律。
5.2011 年9 月29 日,我国成功发射了“天宫一号”卫星。
点火后燃气向后高速喷出,运载火箭腾空而起,燃气的能转化为火箭的能;在整个发射过程中卫星是通过(选填“声波”或“无线电波”)与地面取得联系的。
6.木工工人用锯子锯木料时,所用的拉力或推力大小平均为126N,每推、拉一次的行程各为50cm。
如果他锯断一根木料推、拉各80 次,其中平均有 95%的能被钢锯条所吸收,已知钢锯条质量为 400g,比热为0.42×103J/(kg·℃),则他锯断这根木料时,锯条的温度可以升高℃。
7.中国南海海底探明有大量的“可燃冰”,同等条件下,“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达到煤气的数十倍,说明“可燃冰”的很大;以10 倍的关系粗略计算,1kg“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可以使kg 的水从20℃加热至60℃。
2020年中考物理计算题专项强化复习:《热和能综合计算》(解析版)

《热和能综合计算》一、计算题1.可燃冰是一种新型能源,它是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情况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开采是世界难题,据中央电视台2017年5月18日报道,我国可燃冰已试采成功,技术处于世界领先,用燃气锅炉烧水时,把质量为50kg,初温为20℃的水加热到100℃,共燃烧了1.2m3天然气,已知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天然气热值q=4.2×107J/m3,可燃冰的热值为同体积天然气的160倍,求:(1)水吸收的热量;(2)燃气锅炉烧水时的效率;(3)若换用可燃冰,应使用多少m3可燃冰。
2.为了测定铅的比热容,把质量为200g的铅块加热到98℃,再投入到80g的12℃的水中,较长的一段时间后水的温度为18℃.若不计热损失,求:(1)水吸收的热量.(2)铅的比热容.3.“十一”假期,小江一家驱车外出旅游.当汽车以30m/s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时,汽车受到的阻力是整车重的0.05倍,效率为40%.(已知汽车整车重为2.2×104N,汽油热值q=3.3×107J/L,g取10N/kg)求:(1)这辆汽车匀速行驶时所受阻力是多少?(2)汽车牵引力做功的功率是多少?(3)若汽车按照以上速度匀速直线行驶了600km的路程,需消耗汽油多少L(升)?4.德国某处农场的牛棚里,关了90头奶牛,由于棚内牛屁浓度太高,结果静电引发了牛屁爆炸,把屋顶都炸塌了下来.这是因为牛屁中含有大量的甲烷所致.据此,阿根廷科学家设计了一款“牛屁屁收集器”,在牛背上装有一个大塑料袋,通过导管收集牛体内排除的气体.若一头奶牛一天收集的气体中的甲烷,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可使56kg的水从30℃升高到80℃.(甲烷的热值为5.6×107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煤的热值是2.94×107J/ kg).(1)求一头牛一天排出的气体中甲烷的质量是多少?(2)如果这些热量由燃烧煤来提供,煤燃烧放出的热量有40%被水吸收,则需要多少煤?5.用烟煤烧水时,将10kg的水从15℃加热到95℃,燃烧了1.4kg的烟煤.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烟煤的热值是3×107J/kg.试求:(1)水吸收的热量.(2)1.4kg的烟煤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3)烧水过程的热效率.(4)说出烧水过程热效率未达到100%的一个原因.6.小琳家有一台电热水壶,为了测量它烧水时的热效率,她和父亲合作进行了如下实验:关掉家里所有用电器,只将该电水壶装了2kg、30℃的水,接入家庭电路中,观察到家中标有2000r/(kW⋅ℎ)字样的电能表恰好转过150转(r)时,壶中水的温度上升到55℃,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求在此过程中:(1)电热水壶中水吸收的热量;(2)电水壶烧水的热效率.7.某电热水壶铭牌的部分信息如下表所示。
备战中考物理经典考题复习训练——专题十八:热和能

备战2020中考物理经典考题复习训练——专题十八:热和能考点一:分子热运动1.打开香皂的包装纸,会闻到香皂的香味,这说明分子()A.有引力B.有斥力C.有间隙D.在不停作无规则运动2.下列现象中可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的()A.将香水瓶盖打开,整个房间都能闻到香水味B.将墨水滴到温水中,墨水散开的速度较滴到冷水中的快C.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D.液体体积很难被压缩3.下列事实不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的是()A.酒瓶盖一开,酒香四溢B.沙尘暴起、尘土满天C.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会发现铅中有金,金中有铅D.衣橱里的樟脑球会越变越小4.美丽的绿城南宁,水秀山清、景色秀丽。
以下绿城美景的形成,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A.沙井中学东边的沙江,江水清澈见底B.青秀山,寺内暮鼓晨钟C.民歌湖,岸边九里飘香D.药用植物园,处处花团锦簇4.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B.沙尘暴起,尘土满天C.用盐把青菜腌成咸菜D.衣橱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5.下列现象中,说明分子在运动的是()A.汽车驶过公路,灰尘在空中飞扬B.沿着河床奔流而下的河水C.樟脑丸放置时间长了会变小,甚至消失D.冬天下雪时,满天飞扬的雪花6小高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分子的运动快慢和哪些因素有关,同组的笑笑提出了这样的猜想:①分子运动快慢与物质的温度有关。
②分子运动快慢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为了研究猜想①是否正确,小高等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在相同的两只烧杯中放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观察两杯水颜色变化的快慢。
小高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了分子运动快慢与物质的温度之间的关系。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得到的结论是:。
(2)实验过程中,用相同的烧杯,放相同质量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
所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3)同组的笑笑在小高的基础用酒精灯对冷水加热,观察到温度升高时杯中水的颜色变化更明显,笑笑(选填能或不能)得出和小高相同的结论,理由是。
2020年中考物理人教版专题复习:热与能练习题

2020年中考物理人教版专题复习:热与能练习题1. 如果物体的温度没有改变,则()A. 物体的内能一定没有改变B. 物体的内能可能发生改变C. 物体一定没有吸热D. 物体与外界都一定没有做功2. 晴天,几位大学生在森林中迷路了,下面四种利用风向引导他们走出森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图中虚线为空气流动形成风的路径示意图)()A. 森林吸热,温度升高较慢,空气温度低、密度大,地面空气从森林流向外界,应顺风走B. 土地吸热,温度升高较快,空气温度高、密度小,地面空气从外界流向森林,应顺风走C. 森林吸热,温度升高较慢,空气温度低、密度大,地面空气从森林流向外界,应迎风走D. 土地吸热,温度升高较快,空气温度高、密度小,地面空气从外界流向森林,应迎风走3. 如图所示,是在做“观察某种固态晶体熔化”实验时,根据实验数据所描绘的图象。
由该图象并结合其他相关知识,还可以知道()A. 图象上BC段表明,这段时间内晶体温度不变,是由于不从外界吸热B. 图象上BC段表明,这段时间内晶体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C. 比较图象上的AB和CD段可知,该晶体固态时的比热容比液态时的比热容大D. 比较图象上的AB和CD段可知,该晶体固态时的比热容比液态时的比热容小4. 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B.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C.0 ℃的冰块,内能一定为零D. 温度相同的两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5. 小明阅读了下表后,得出了一些结论,其中错误的是()-1A. 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小B. 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比热容不同C. 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铅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铜块吸热多D. 液体的比热容都比固体大6. 关于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①在做功冲程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②在做功冲程中,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③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外做功④汽油机和柴油机的点火方式相同A. 只有②③B. 只有①③C.只有②④D. 只有②③④7. 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温度为0 ℃的物体没有内能B. 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大C. 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唯一方法D. 温度相等的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内能相同8. 关于“热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做功冲程的能量转化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 改进技术,可以使热机的效率达到100%C. 用水循环来降低热机的温度,主要是利用水蒸发时吸热的特性D. 冬天晚上要把热机水箱中的水放出,是为了防止气温降低时水凝固胀坏水箱9. 分析下列几种现象中温度变化的原因,其中一种与其他三种不同,它应该是()A. 开啤酒瓶盖的瞬间,瓶口的二氧化碳气体温度会降低B. 化妆品或杀虫剂之类的自动喷剂,当喷了一会儿后,罐身温度会降低C. 用打气筒打气,过了一会儿就感到筒身发热D. 夏天,用嘴向手背快速吹气,会感到凉意***10. 如图所示,甲、乙两球完全相同,分别浸没在水和水银的同一深度内,甲、乙两球是用同一种特殊材料制作的:当温度稍微升高时,球的体积会变大。
2020中考热和能最新优质复习试题答案及解析

2020中考热和能最新优质复习试题答案及解析一、单选题1.下列问题中,属于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是()A. 用“仰仪”这种天文观测仪器观测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好处?B. 给物体加热时,物体吸热的多少跟物体的质量有关吗?C. 升华是物理现象吗?D. 液体蒸发的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答案】 B【考点】科学探索【解析】【解答】A.用“仰仪”这种天文观测仪器观测太阳的位置的好处只有一个,那就是方便测量,没有可探究的问题,故错误。
B. 给物体加热时,物体吸热的多少跟物体的质量有关吗?吸收的热量和质量可以测量和观察,有可探究的问题,故正确。
C. 升华是一种物理现象,没有可探究的问题,故错误。
D. 液体蒸发的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这个问题已经在日常生活中亲身经历过了,不需要探究了,故错误。
故答案为:B【分析】结合科学探究的环节解答,一般而言,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描述的是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2.关于热机中的能量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热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机器B. 热机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C. 热机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D. 热机是利用化学能来做功,它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答案】 B【考点】能量的转化或转移【解析】热机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所以B正确。
3.炎热的夏季,同学们常往饮料中加入冰块,在冰块逐渐变小的过程中,其发生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A. 熔化吸热B. 升华吸热 C. 熔化放热 D. 升华放热【答案】 A【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解析】【解答】冰块逐渐变小,说明冰块变为水,冰块变为水的过程是熔化,熔化吸热,饮料中加入冰块,降低饮料温度,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冰块变小是熔化过程,熔化要吸热。
4.学完热现象的知识后,小明发表了以下观点,其中错误的是()A. “水太热不能喝”,其中的“热”是指温度B. “壶中的水被烧热了”,其中的“热”是指内能C. “水汽化时要吸热”,其中的“热”是指热量D. “开水和冷水之间发生了热传递”其中的热是指热量【答案】B【考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解析】【解答】解:A、“水太热不能喝”,其中的“热”是指温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壶中的水被烧热了”,其中的“热”是指温度变高了,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水汽化时要吸热”,其中的“热”是指热量,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开水和冷水之间发生了热传递”,其中的“热”是指热量,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分析】热在不同的环境具有不同的含义,平时说物体热,是指温度;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热的多少叫做热量,其中的热是指内能.5.煤炭是一种重要能源。
人教版初三物理同步练习:热和能知识点练习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人教版初三物理同步练习:热和能知识点练习
人教版初三物理同步练习:热和能知识点练习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杯煤油用去一半,它的比热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B、吸收热量多的物体比热一定大
C、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多
D、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了相同的热量,煤油升高的温度大于水升长
高的温度
例2:把质量为500 克,温度为40 度C 的铝块加热到100 度C,铝块吸收了多少热量?如果这些热量用来给水加热,能使多少20 度C 的水升高到40 度C?
例3:质量不同,初温相等的大、小两个铁块,吸收了相等热量后将它们
接触,则大、小铁块之间有没有热传递,为什幺?
1、人们在生活中用热水取暖,生产上常用水作为冷却剂,这因为水的( )
A、比热大
B、吸收的热量多
C、放出的热量多
D、密度较大
2、甲、乙两种物体质量相同比热不同,当它们升高相同温度时,一定是( )
A、比热小的吸收热量多
B、比热大的吸收热量多
C、甲、乙吸收的热量一样多
D、因初温不知道无法判定
3、初温相同,质量也相同的水和铜块,吸收相等的热量后,再将铜块投入水中,则会出现( )
A、铜块放热,水吸热
B、铜块吸热,水放热
C、铜块与水之间不发生热传递
D、水的内能传递到铜块上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今天的努力是为了明天的幸福。
2020人教版中考考点专题分类复习训练:热和能专题练习

中考考点专题分类复习训练:热和能专题练习1.元宵节吃元宵有团圆美满之意,如图1所示。
下列与元宵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煮元宵时冒的腾腾热气是升华现象B.油能把元宵炸得金黄是因为油的沸点高C.蒸元宵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了元宵的内能D.露出馅的元宵香气四溢是因为分子间有力的作用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的内能增加,则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B.物体的温度升高.则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C物体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D.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3.汽车发动机常用水做冷却剂,主要是因为水的()A.比热容较大B.比热容较小C.密度较大D.密度较小4.小明同学在家洗澡时接触和应用了不少物理知识,其中错误..的是()A.电热水器是将内能转化为电能的电器B.热水淋在身上感到暖和,热水与皮肤之间发生了热传递C.浴室内的镜面上常有一层水雾,是液化现象D.使用沐浴液时室内充满了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5.下列事实能够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A.公路上大雾弥漫B.花棚里香气扑鼻C.湖面上柳絮飘扬D.氧气被压缩进钢瓶6.在下列实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热水倒入茶杯,茶杯的温度升高B.将冰冻食物放在水中解冻,水变凉C.刚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鸡蛋的温度降低D.寒冷的冬天,双手互搓,手的温度升高7.下列过程中通过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发烧时用湿毛巾敷额头能降温B.丁香树开花时花香四溢C.水烧开会把壶盖顶起D.小球由高处下落的过程中速度变快8.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其中“酒香”说明分子()A.有引力B.有斥力C.有间隙D.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9.甲、乙两种物质质量相同而比热容不同,当它们升高相同温度时,则()A比热容小的吸收热量多B比热容大的吸收热量多C初温低的吸收热量多D甲、乙吸收的热量一样多10.为节约能源,需提高热机的效率,下列措施不能提高效率的是A尽量使燃料充分燃烧B尽量减少热机部件间的摩擦C尽量减少废气带走的热量D尽量增加热机的工作时间11.关于功和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的物体没有内能B.物体的机械能越多,内能就越多C.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D.在热机的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12.在下列实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用热水袋暖手,手温度升高B.将冰块放入饮料中,饮料的温度降低C.在炉子上烧水,水的温度升高D.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的温度升高13.如图所示是四冲程汽油机的其中一个冲程的剖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冲程是压缩冲程B.该冲程中活塞向上运动C.该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D.该冲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14.下列事例中,通过做功的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 把饮料放入冰箱,饮料温度会降低B. 把酒精涂在手上,手会感觉到冰凉C. 在太阳光的照射下,路面温度升高D. 给自行车打气,打气筒壁会发热15.下列关于热值和热机效率的描述,正确的是()A.使燃料燃烧更充分,可以增大热值B.使燃料燃烧更充分,可以提高热机效率C.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越大,热值越大D.热值和热机效率都是定值,与外界条件无关16.铁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考点专题分类复习训练:热和能专题练习1.元宵节吃元宵有团圆美满之意,如图1所示。
下列与元宵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煮元宵时冒的腾腾热气是升华现象B.油能把元宵炸得金黄是因为油的沸点高C.蒸元宵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了元宵的内能D.露出馅的元宵香气四溢是因为分子间有力的作用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的内能增加,则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B.物体的温度升高.则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C物体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D.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3.汽车发动机常用水做冷却剂,主要是因为水的()A.比热容较大B.比热容较小C.密度较大D.密度较小4.小明同学在家洗澡时接触和应用了不少物理知识,其中错误..的是()A.电热水器是将内能转化为电能的电器B.热水淋在身上感到暖和,热水与皮肤之间发生了热传递C.浴室内的镜面上常有一层水雾,是液化现象D.使用沐浴液时室内充满了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5.下列事实能够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A.公路上大雾弥漫B.花棚里香气扑鼻C.湖面上柳絮飘扬D.氧气被压缩进钢瓶6.在下列实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热水倒入茶杯,茶杯的温度升高B.将冰冻食物放在水中解冻,水变凉C.刚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鸡蛋的温度降低D.寒冷的冬天,双手互搓,手的温度升高7.下列过程中通过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发烧时用湿毛巾敷额头能降温B.丁香树开花时花香四溢C.水烧开会把壶盖顶起D.小球由高处下落的过程中速度变快8.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其中“酒香”说明分子()A.有引力B.有斥力C.有间隙D.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9.甲、乙两种物质质量相同而比热容不同,当它们升高相同温度时,则()A比热容小的吸收热量多B比热容大的吸收热量多C初温低的吸收热量多D甲、乙吸收的热量一样多10.为节约能源,需提高热机的效率,下列措施不能提高效率的是A尽量使燃料充分燃烧B尽量减少热机部件间的摩擦C尽量减少废气带走的热量D尽量增加热机的工作时间11.关于功和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的物体没有内能B.物体的机械能越多,内能就越多C.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D.在热机的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12.在下列实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用热水袋暖手,手温度升高B.将冰块放入饮料中,饮料的温度降低C.在炉子上烧水,水的温度升高D.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的温度升高13.如图所示是四冲程汽油机的其中一个冲程的剖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冲程是压缩冲程B.该冲程中活塞向上运动C.该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D.该冲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14.下列事例中,通过做功的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 把饮料放入冰箱,饮料温度会降低B. 把酒精涂在手上,手会感觉到冰凉C. 在太阳光的照射下,路面温度升高D. 给自行车打气,打气筒壁会发热15.下列关于热值和热机效率的描述,正确的是()A.使燃料燃烧更充分,可以增大热值B.使燃料燃烧更充分,可以提高热机效率C.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越大,热值越大D.热值和热机效率都是定值,与外界条件无关16.铁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
质量相等的铁块和铜块吸收相等的热量,若吸收的热量全部转化为内能,则铁块的()A.温度升高较少B.末温较低C.内能增加较少D.内能较小17.下列几个事例中描述正确的是()A.氢气球在升空过程中,体积会逐渐变小B.在液体内部某一深度处,液体向下的压强大于向上的压强C.体重不同的两个人同时间内从一楼登上三楼,体重大的人做功的功率较大D.在沙滩玩耍,会发现沙子烫脚,而海水却比较凉,这是因为沙子的比热容较大18.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通过外界对物体做功C.正在沸腾的水吸收热量,温度增加,内能不变D.在相同物态下,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会减少19.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内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下压活塞,硝化棉燃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迅速向上抽活塞,硝化棉也能燃烧B.此实验只通过热传递改变筒内空气的内能C.下压活塞的过程,空气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D.硝化棉燃烧,是因为玻璃筒内空气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20.下列现象中,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冬天在火炉边烤火B.冬天两手相互摩擦,手发热C.用酒精灯把烧杯中的水烧开D.夏天穿薄衣服凉快21.小明帮妈妈做饭时,联想到了许多物理知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香气四溢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炒鸡块时利用了热传递的方法使鸡块内能增大C.使用高压锅更容易把食物煮熟是利用了液体沸点随气压增大而降低的原理D.用干手器吹出的热风吹刚洗过的手,可以加快手上水的蒸发22.四冲程汽油机在工作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冲程是()A.吸气冲程B.压缩冲程C.做功冲程D.排气冲程23.如图所示,在大口厚玻璃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并滴入几滴酒精,塞紧塞子后,用打气筒往瓶内打气。
当塞子跳出时,看到瓶口有白雾出现。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A.往瓶内打气时,外界对瓶内气体做功B.往瓶内打气的过程,相当于汽油机的做功冲程C.瓶塞跳出时,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变小D.瓶塞跳出时,瓶内气体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出现白雾24.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C.0℃的冰块,内能一定为零D.温度相同的两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25.一台柴油机,一定质量的柴油完全燃烧时,放出了7.5xl08 J的热量,其中有4.5xl08 J的能量以各种形式损失掉了.可知该柴油机的效率是()A.30% B.40% C.48% D.60%26.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可知()图6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C.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D.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温度升高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多27.把图钉帽在课桌上来回摩擦几下后,图钉帽热得烫手,这是用的方法改变了物体的内能;把瓶装水放在冰箱里,一会儿变凉了,这是用的方法改变了物体的内能.28.将一瓶容量为550 mL的矿泉水放入冰箱一段时间后,水温从30℃降低到10℃,这是用_________的方式改变了矿泉水的内能;在这个过程中水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J。
[c水=4.2×103J/kg·℃]29.一个成年人参加一次长跑,身体消耗的能量为6.6×106J,这些能量相当于完全燃烧0.55kg的干木柴才能得到.则干木柴的热值为J/kg,如果用掉一半后,干木柴的热值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0.为了比较铜和铝的导热性能,小军选取了粗细均匀、横截面积、长度均相同的U形铜棒和铝棒进行实验。
小军认为导热性能无法直接测量,他首先将问题转化为研究可直接测量量之间的关系,并类比所学知识定义了一个物理量k,来衡量物质的导热性能。
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并成功比较出哪种材料导热性能更好。
小军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24甲所示。
他将铜棒的一端放入烧杯内持续沸腾的水中,铜棒的另一端放入试管内25℃的冷水中,每隔50s测量一次试管内水的温度并记录,依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图24乙中的图像①。
换成U形铝棒后,小军按照同样的实验方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每隔50s测量一次试管内水的温度并记录,依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图24乙中的图像②。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在这个实验中,用来衡量导热性能的物理量k是用表示的。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只有一个选项正确)A.时间B.温度C.温度的变化量D.单位时间内温度的变化量(2)可推断出此实验中的导热性能更好。
(选填“铜棒”或“铝棒”)31.水稻是喜温植物,春季育秧时,农民通常在傍晚向秧田灌水,早晨再将水放出,以防霜冻,这是因为水的较大,当气温降低时,水能放出较多的热量,如果某秧田中水的温度降低了2℃,放出了3.36×107J的热量,则该秧田内的水的质量为kg.(已知c水=4.2*103J/(kg.℃))32.如图所示,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玻璃筒底部放一小团干燥的棉花,快速压下活塞,可观察到棉花着火燃烧.此过程中活塞对筒内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这与四冲程汽油机的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某台汽油机飞轮的转速为2400r/min,在1min内,汽油机完成个工作循环.33.木柴、焦炭、木炭等都是常用的燃料,对它们取不同质量进行完全燃烧,得到了下表的数据: 燃料的质量/g 100[来源:学200300 400 Q 木柴/JQ /J (1对于同一种燃料,质量越大,完全燃烧所释放的热量越____。
(2)从表中的数据还可以看出,对于同一种燃料 , 和 的比值是不变的,这个不变的比值,反映了燃料本身的一种性质,物理学中把它称之为__ __,它是用来描述燃料完全燃烧时,释放热量能力大小的物理量。
(3)完全燃烧0.01m 3的天然气放出的热量是__ __ __ __J ;如果这些热量完全用于加热水,可使__ ___kg 的水温度升高10℃;实际加热这些水所燃烧的天然气比上述要多许多,原因是用燃气灶烧水时,除了水吸收的热量外,一部分传给了盛水的容器,另外一部分传给了__ ____ __(答一个即可)。
[q 天然气=4.2×l07J /m 3, C 水=4.2×l03J/(kg .℃)](4)在烧水过程中,人们关心的是燃烧天然气所放出的热量中有多少被水吸收,为了衡量水吸收的热量在完全燃烧天然气放出的热量中所占比例,物理中引入 来描述,我们总是希望它的值越__ __越好。
34.太阳能热水器具有安全、节能、经济和环保等优点,当它吸收太阳能后,水的温度将会升高,这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改变了水的内能。
某太阳能热水器盛有100kg 的水,若水温由20℃升高到70℃,则水箱里的水吸收了________ J 的热量,这些热量相当于完全燃烧________kg 的精煤放出的热量[c 水=4.2×103 J/(kg·℃), q 煤=3.0×107 J/kg]。
35.寒冷的冬天,很多人会利用热水袋暖手,主要是利用水的 大的特点,这种方式是通过 的途径使人的手内能增加的(选填“热传递”或“做功”)。
若热水袋内有0.5kg 的热水,温度从75℃降低到45℃,则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__J 。
36.如图所示的实验中,抽去中间的玻璃板,过一会儿下方玻璃杯中的二氧化氮气体颜色变浅,上方玻璃杯中的空气颜色变深,由此现象主要说明气体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