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知识点汇总,考试肯定用得着
机械原理必考知识点

瞬心的表示:构件i 和 j 的瞬心用Pij表示。
2.三心定理: 三个相互作平面(平行)运动构件的三
个速度瞬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其中一个瞬心将另外两个瞬心的联线分
成与各自角速度成反比的两条线段。
3. 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的速度及加速度分析
+
3 i= 1
mi
vs2i w2
å Fe =
n i= 1
[Fi
cos
a
i
(
vi v
)
?
M
i
(
wi v
)]
v3 me
3.周期性变速稳定运转速度波动的调节
(1) 机械运转不均匀系数
工程中常用角速度平均值ωm表示机械运转的角速度,
近似值为:
m
1 2
(max
min )
机械运转不均匀系数δ:
max min m
2)其偏斜的方向应与相对速度v12的方向相反。
FN21
φ
v12 1F G2
3.转动副总反力方向的确定
▪ 根据力的平衡条件,确定不计摩擦时总反力的方向;
▪ 计摩擦时的总反力应与摩擦圆相切;
▪ 总反力FR21 对轴心之矩的方向必与轴颈1相对轴承2的相对 角速度的方向相反。 G
ω12 ρ
Md
O
FR21
FN21
4.转动副自锁条件
结论 转动副发生自锁的条件为:作用在轴颈上的驱动力为
单力G, 且作用于摩擦圆之内,即a≤ ρ。
G ρ
O
FR21
a
第6章 机械的平衡
1.所谓刚性转子的不平衡,是指由于结构不对称、材 料缺陷以及制造误差等原因而使质量分布不均匀,致 使中心惯性主轴与回转轴线不重合,而产生离心惯性 力系的不平衡。根据平衡条件的不同,又可分为静平 衡和动平衡两种情况。
机械原理专升本知识点归纳

机械原理专升本知识点归纳机械原理是机械工程领域的基础学科之一,它主要研究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力的传递和机械结构的设计原理。
以下是机械原理专升本知识点的归纳:一、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 运动学:研究物体运动的几何关系,不涉及力的作用。
- 动力学:研究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二、运动学分析- 点的运动:描述一个点在空间中的运动。
- 刚体的运动:刚体是理想化的物体,其形状和大小在运动中不发生变化。
-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将复杂运动分解为简单运动的组合。
三、动力学基本原理- 牛顿运动定律: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 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的系统中,系统总动量保持不变。
-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四、静力学分析- 力的平衡:物体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所受合力为零。
- 力矩和力偶:力矩是力对物体转动效应的量度,力偶是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平行的力。
五、机械元件及其运动特性- 齿轮:用于传递旋转运动和扭矩。
- 轴承:支撑旋转轴或移动部件,减少摩擦。
- 联轴器:连接两个旋转轴,传递运动和扭矩。
六、机械传动系统- 带传动:利用带和带轮之间的摩擦力传递运动和力。
- 链传动:通过链条和链轮的啮合传递运动和力。
- 齿轮传动:通过齿轮的啮合传递运动和力。
七、机械系统设计原则- 功能性:设计应满足预定的功能需求。
- 可靠性:设计应保证机械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 经济性:设计应考虑成本效益,实现性能与成本的最佳平衡。
八、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 自由振动:无外力作用下的振动。
- 受迫振动:受周期性外力作用下的振动。
- 振动控制:通过设计措施减少振动和噪声。
结束语:机械原理作为机械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涵盖了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还包括了机械设计和分析的实用技术。
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是理解和设计机械系统的基础。
机械原理考研知识点总结

机械原理考研知识点总结一、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机械原理是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物体的受力分析:包括受力分析的基本概念、牛顿运动定律、连接件的受力分析等内容。
2.物体的运动学分析: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内容。
3.物体的动力学分析:包括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守恒等内容。
4.物体的能量分析:包括动能、势能、机械能守恒等内容。
5.物体的工作与能量传递:包括力的做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等内容。
二、机械原理的基本理论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物体的外部作用与内部相互作用的结果。
2.力的效果:力的效果包括加速度、位移、速度、功等。
3.力的平衡:受力物体为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关系。
4.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5.动量: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包括动量定理、冲量等。
6.能量:能量是描述物体内部和外部相互作用的物理量,包括动能和势能。
7.机械效率:机械效率是描述机械装置能量转换效率的物理量。
8.静力学:静力学是描述物体静止状态和受力平衡的物理学分支。
9.动力学:动力学是描述物体动态运动的物理学分支。
10.机械波动力学:机械波动力学是描述机械波传播和力学振动的物理学分支。
以上就是机械原理的基本理论,也是考研机械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之一。
三、机械原理的应用机械原理在机械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1.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是机械设计的基础,包括机械零件的设计、装配和运动机构的设计等。
2.机械加工:机械原理用于机械加工中,包括机床的选择、切削力的计算等。
3.机械传动:机械原理用于机械传动中,包括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等。
4.液压传动:机械原理用于液压传动中,包括液压元件设计、液压系统分析等。
5.自动控制:机械原理用于自动控制中,包括机械控制系统、传感器和执行器的设计等。
6.机械振动:机械原理用于机械振动中,包括机械系统振动分析、振动控制等。
机械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考研

机械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考研机械原理是机械工程领域的基础学科之一,它主要研究机械系统的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
以下是机械原理的知识点归纳总结,适用于考研复习:一、基本概念- 机械:由多个部件组合而成的,能够传递或转换能量的装置。
- 机构:由若干个基本构件通过运动副连接而成的,具有确定运动的组合体。
- 运动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构件,通过接触面相互约束,实现相对运动的连接方式。
二、运动学基础- 运动学:研究物体运动的几何关系,不涉及力的作用。
- 位移: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位置的变化量。
- 速度:位移对时间的导数,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 加速度:速度对时间的导数,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
- 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对应于转动运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三、运动链与机构分析- 运动链:由多个机构串联或并联组成的复杂机械系统。
- 机构的自由度:机构中独立参数的数量,决定了机构的复杂程度。
- 运动分析:确定机构各部分的运动规律和运动特性。
四、动力学基础- 动力学:研究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 牛顿运动定律: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定律。
- 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系统的总动量和总能量保持不变。
五、平衡与稳定性- 静平衡:在没有外力作用下,机械系统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 动平衡:在有外力作用下,通过调整系统内部力的分布,使系统保持稳定运动的状态。
- 稳定性分析:研究系统在受到扰动后能否恢复到平衡状态。
六、机械振动基础- 机械振动:机械系统在受到周期性或非周期性激励时的振动现象。
- 自由振动:没有外力作用下的振动。
- 受迫振动: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的振动。
- 阻尼:振动过程中能量的耗散。
七、机械传动- 齿轮传动:通过齿轮的啮合来传递运动和动力。
- 带传动:通过带和轮的摩擦力来传递运动。
- 链传动:通过链条和链轮的啮合来传递运动。
八、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设计:根据使用要求,对机械系统进行设计和优化。
- 材料选择:根据机械的工作条件选择合适的材料。
机械原理基础知识点总结,复习重点

机械原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3一. 基本概念31. 机械: 机器与机构的总称。
32. 构件与零件33. 运动副34. 运动副的分类35. 运动链36. 机构3二. 基本知识和技能31.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与识别图32.平面机构的自由度的计算及机构运动确定性的判别33. 机构的结构分析4第二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6一. 基本概念:6二.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6第三章平面连杆机构7一. 基本概念7(一)平面四杆机构类型与演化7二)平面四杆机构的性质7二.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8第四章凸轮机构8一.基本知识8(一)名词术语8(二)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的特性及选用原则8三)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8二. 基本技能9(一)根据反转原理作凸轮廓线的图解设计9(二)根据反转原理作凸轮廓线的解析设计10(三)其他10第五章齿轮机构10一. 基本知识10(一)啮合原理10(二)渐开线齿轮——直齿圆柱齿轮11(三)其它齿轮机构,应知道:12第六章轮系14一.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14二.基本周转(差动)轮系的传动比14三.复合轮系的传动比15第七章其它机构151.万向联轴节:152.螺旋机构163.棘轮机构164. 槽轮机构166. 不完全齿轮机构、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177. 组合机构17第九章平面机构的力分析17一. 基本概念17(一)作用在机械上的力17(二)构件的惯性力17(三)运动副中的摩擦力(摩擦力矩)与总反力的作用线17二. 基本技能18第十章平面机构的平衡18一、基本概念18(一)刚性转子的静平衡条件18(二)刚性转子的动平衡条件18(三)许用不平衡量及平衡精度18(四)机构的平衡(机架上的平衡)18二. 基本技能18(一)刚性转子的静平衡计算18(二)刚性转子的动平衡计算18第十一章机器的机械效率18一、基本知识18(一)机械的效率18(二)机械的自锁19二. 基本技能20第十二章机械的运转及调速20一. 基本知识20(一)机器的等效动力学模型20(二)机器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20(三)机器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20二. 基本技能20(一)等效量的计算20(二)飞轮转动惯量的计算20第一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一. 基本概念1. 机械: 机器与机构的总称。
机械原理kaoshi知识点

绪论小结1.机械原理是一门以机器与机构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机械又是机器与机构的总称。
2.一般机器具有三个特征,现代机器可以定义为:机器是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用来转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与信息。
3.凡用来完成有用机械功的机器称为工作机,凡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的机器称为原动机。
工程中大多是工作机和原动机互相配合应用,有时再加上独立的传动装置,则称为机组。
4.从功能的角度讲,机器一般主要由动力系统、执行系统、传动系统、操纵和控制系统四部分组成。
5.机构是能实现预期的机械运动的各构件(包括机架)的基本组合体。
6.机器是由各种机构组成的,它可以完成能量的转换或做有用的机械功;而机构则仅仅起着运动及动力传递和运动形式转换的作用。
从结构和运动的观点来看,两者之间并无区别。
7.机械原理课程的主要研究内容有机构的组成原理与结构分析、机构运动分析和力分析、常用机构及其设计、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及机械系统动力学设计等五个方面。
8.机械原理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程。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器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常用机构的分析和综合方法,并具有进行机械系统设计的初步能力。
在培养高级机械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为学生从事机械方面的设计、制造、研究和开发奠定重要的基础,并具有增强学生适应机械技术工作能力的作用。
第 1 章机构组成原理及机构结构分析小结1.凡两构件直接接触而又能产生一定形式的相对运动的连接称为运动副,常用的平面运动副有回转副、移动副和高副。
如果两构件脱离接触,运动副就随着消失。
2.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件用运动副连接构成的构件系统称为运动链。
各构件用运动副首尾连接构成封闭环路的运动链称为闭式链,否则就称为开式链。
3.为便于机构的设计与分析,常撇开构件、运动副的外形和具体构造,而用规定的线条和符号代表构件和运动副,并按比例定出各运动副位置,表示机构的组成和传动情况,这样绘制出能够准确表达机构运动特性的简明图形就称为机构运动简图。
机械原理知识点汇总

机械原理知识点汇总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械设备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的学科,是机械工程的基础和核心部分。
以下是机械原理的常见知识点:1. 力的作用点和载荷:力矩和力偶、力的合成与分解、静力学平衡条件、力的传递与转换等。
2. 运动学:位移、速度、加速度、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旋转运动等。
3. 动力学:运动物体的力学特性、牛顿三定律、质量与权重、动量、力对动量的作用、功、功率、能量守恒、动能与势能、机械效率等。
4. 科里奥利力:物体在旋转坐标系中受到的惯性力,与转动半径、转动角速度和线速度有关。
用于解释离心力和科里奥利力。
5. 惯性力和离心力:物体在非惯性系或旋转系中受到的假想力。
离心力是惯性力的一种,是旋转体上各质点因受到转动约束而有的离心趋向于离开该转轴的力。
6. 摩擦力:摩擦的本质是接触面内的分子间作用力产生的力。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7. 力的矩和力偶:力矩是力绕某一轴产生的力力矩,力偶是力矩的特殊情况,力的两组等大的力共线并且同向或反向。
8. 杆的受力分析:使用平衡方程和受力平衡条件计算杆的受力。
9. 原动机和传动机构:涉及到动力传输和转动传递的相关原理和机械装置设计,包括各种起动器、接触传动装置、减速器和平动机构等。
10. 齿轮传动:引入齿轮传动的定义、工作原理、齿轮参数和齿轮组合的计算与选择等。
11. 制动与离合器:机械制动器的原理和分类,包括盘式制动器和钳式制动器,离合器的原理和应用等。
12. 螺旋传动:螺旋副的类型、应用和计算等。
总之,机械原理涵盖了力学、动力学、运动学以及各种机械装置的设计和应用原理。
以上是机械原理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大学机械原理知识点总结

大学机械原理知识点总结一、基本定义1. 机械原理的定义机械原理是指研究机械系统结构、运动和受力等方面的一门基础理论。
机械原理是机械设计和工程技术的基础,是制定机械设计规范和标准的依据,也是机械设计和生产中的必备理论依据。
2. 机械原理的基本内容机械原理的基本内容包括机械系统的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等方面。
其中,结构分析主要研究机械系统的构成和相互关系;运动分析主要研究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和特性;受力分析主要研究机械系统的受力情况和稳定性。
3. 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包括各种机械系统和机械零部件,如机床、汽车、飞机、轮船等。
同时,机械原理也适用于其他技术领域,如建筑、航天、航空、电子、通信等领域。
二、机械系统的结构分析1. 机械系统的基本构成机械系统是由各种机械零部件和机械元件组成的,包括机床、传动装置、连杆机构、液压系统、气动系统等。
机械系统的基本构成包括机械零部件和机械元件的搭配和连接。
2. 机械系统的结构分类根据机械系统的功能和用途,可以将机械系统分为传动系统、控制系统、动力系统、工作系统等。
其中,传动系统主要用于传递动力和运动;控制系统主要用于控制机械系统的运动和工作;动力系统主要用于提供能源和动力;工作系统主要用于完成机械系统的工作任务。
3. 机械系统的设计原则机械系统的设计原则包括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工艺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等。
在机械系统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满足机械系统的使用要求和性能指标。
三、机械系统的运动分析1. 机械系统的运动类型机械系统的运动类型包括直线运动、旋转运动、往复运动、连续运动等。
不同的机械系统有不同的运动类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设计。
2. 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可以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达朗贝尔原理进行分析和计算。
需要考虑机械系统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特性,确定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和参数。
3. 机械系统的运动参数机械系统的运动参数包括速度、加速度、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零件?什么是构件?什么是部件?
零件是组成机器的不可拆的基本单元,即制造的基本单元。
如齿轮、轴、螺钉等。
构件是组成机器的运动的单元,可以是单一整体也可以是由几个零件组成的刚性结构,这些零件之间无相对运动。
如内燃机的连杆、凸缘式联轴器、机械手的某一关节等。
部件是由一组协同工作的零件所组成的独立制造或独立装配的组合体,如减速器、离合器、联轴器。
什么是机械?机构?机器?
机械是机器和机构的总称。
机构是用来传递与变换运动和力的可动装置。
机器是根据某种使用要求而设计的一种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可以用来传递或变换能量、物料和信息。
No.2
什么是构件?运动副?运动链
零件:组成构件的制造单元体。
构件:机器人中每一个独立运动单元体称为构件。
运动副:这种由两个构建直接接触而组成的可动联接称为运动副。
高副:凡两构件通过单一点或线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称为高副。
低副:通过面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统称为低副。
转动副:两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为转动,也成铰链。
运动链:构件通过运动副的联接而构成的相对可动的系统成为运动链。
机构:在运动链中,某一构件固定成为机架,该运动链便成为机构。
零件→构件→运动副→运动链→机构→机器(后两个简称机械)
No.3
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
①曲柄摇杆机构
②双曲柄机构(包含平行四边形机构和反平行四边形机构)
③双摇杆机构
No.4
齿轮机构的分类?
用于平行轴间的传动的齿轮机构——直齿轮用于相交轴间的传动的齿轮机构——锥齿轮用于交错轴间的传动的齿轮机构——斜齿轮
No.5
齿轮机构的作用和特点是什么?
齿轮作用:传递空间任意两轴间的运动和动力
齿轮特点:传动功率大,效率高,传动比精确,使用寿命长,工作安全可靠。
但一般不是适合长距离传动,能量损耗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