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思考题答案(1-2学期完整版)

合集下载

大学大二学期有机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大学大二学期有机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大学大二学期有机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篇一:大学有机化学二课后题第二章饱和脂肪烃2.1 用系统命名法(如果可能的话,同时用普通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并指出(c)和(d) 中各碳原子的级数。

a.CH3(CH2)32)3CH3C(CH3)22CH(CH3)2CH3d.CH3CH2CH2b.HHHHHHHHHHc.CH322CH3)2CH231HH。

CH3CH3e.3H3CH3f.(CH3)4Cg.CH32CH32H52CH2CH3h.(CH3)2CHCH2CH2CH(C2H5)2答案:a. 2,4,4-三甲基-5-正丁基壬烷5-butyl-2,4,4-trimethylnonaneb. 正己烷hexanec. 3,3-二乙基戊烷3,3-diethylpentaned. 3-甲基-5-异丙基辛烷5-isopropyl-3-methyloctanee. 2-甲基丙烷(异丁烷)2-methylpropane (iso-butane)f. 2,2-二甲基丙烷(新戊烷) 2,2-dimethylpropane (neopentane)g. 3-甲基戊烷3-methylpentaneh. 2-甲基-5-乙基庚烷5-ethyl-2-methylheptane2.2 下列各结构式共代表几种化合物?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CH3a.CH32CHCH3CH3d.CH32CHCH3H3CCH3e.CHCH33CH3CH3CHCH2CHCH3CH33f.b.CH3CHCH3CH2CH33CH3CH33CH33CH3CH3c.CH3CH3CH33CH3CH3答案:a =b = d = e为2,3,5-三甲基己烷c = f 为2,3,4,5-四甲基己烷2.3 写出下列各化合物的结构式,假如某个名称违反系统命名原则,予以更正。

a. 3,3-二甲基丁烷b. 2,4-二甲基-5-异丙基壬烷 c. 2,4,5,5-四甲基-4-乙基庚烷 d. 3,4-二甲基-5-乙基癸烷e.2,2,3-三甲基戊烷 f. 2,3-二甲基-2-乙基丁烷g. 2-异丙基-4-甲基己烷h. 4-乙基-5,5-二甲基辛烷答案:a.错,应为2,2-二甲基丁烷b.c.d.e.f.错,应为2,3,3-三甲基戊烷g.错,应为2,3,5-三甲基庚烷h.2.5将下列化合物按沸点由高到低排列(不要查表)。

(完整版)普通生物学复习思考题(附答案)

(完整版)普通生物学复习思考题(附答案)

普通生物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根据研究层次来划分,生物学的分科主要有( 1、2、3 )。

(1)细胞生物学(2)分子生物学(3)生态学(4)解剖学2、生物多样性通常分为( 2、3、4 )三个层次。

(1)生态环境多样性(2)生态系统多样性(3)物种多样性(4)遗传多样性3、18世纪瑞典博物学家( 2 )创立了科学的自然分类系统。

(1)施莱登(2)林奈(3)达尔文(4)孟德尔4、1838-1839年( 1 )提出细胞学说。

(1)施莱登(2)林奈(3)达尔文(4)孟德尔5、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 3 )提出了科学的生物进化理论。

(1)施莱登(2)林奈(3)达尔文(4)孟德尔6、( 4 )是经典遗传学理论的奠基人。

(1)施莱登(2)摩尔根(3)达尔文(4)孟德尔7、( 2)于1953年提出DNA分子双螺旋模型,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

(1)施莱登和施旺(2)沃森和克里克(3)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4)孟德尔和摩尔根8、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物技术,包括( 1、2、3、4 )等,已成为现代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1)基因工程(2)细胞工程(3)发酵工程(4)酶工程二、判断题1、非生物具有远远超越任何生物的高度有序性( × )。

2、生物能对环境的物理化学变化的刺激作出反应(∨)。

3、自主运动常被当作动物和人类生命存在的标志特征(∨)。

4、人类是唯一不适应特定环境,而又能在各种环境中生存的生物(∨)。

5、多细胞生物只以有性生殖方式产生后代(∨)。

6、生物进化是生物多样性和统一性共存的根本原因(∨)。

7、发生于大约一万年前的工业革命,使人类实现了从流动的渔业(渔猎)社会向定居的农业社会的变迁( × )。

8、自然规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一致性是自然科学的一项基本原则。

(∨)9、认识客观事物的科学方法常分为观察、实验、假说和理论四个步骤(× )。

10、假说和理论没有明确的分界(∨)。

《有机化学》化工期末考试试卷B答案(有机1-2)(2)

《有机化学》化工期末考试试卷B答案(有机1-2)(2)

*******************学年第一学期《有机化学》期末考试试卷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装-----------------------------订---------------------------线----------------------------------***************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班《有机化学》期末考试试卷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核分人 得分-------------------------------------------------------------------------------------------------------------------一、命名下列化合物或写结构式(每小题1分,共10分)1.N(CH 3)2ON2.CH 2CHCH 2CH 2CHCH 3|||OCH 3N,N –二甲基对亚硝基苯胺 5–甲基–1,2–环氧已烷3.OHOHCH 34.O COOH4–甲基–1,2苯二酚 3–氧代环已甲酸5.|=OO=6.SSO 3H2-环己烯-1,4-二酮 α–噻吩磺酸 7.5–溴–1–已炔–3–醇 8.苯胺盐酸盐(氯化苯胺)CH ≡ CCHCH 2CHCH 3OH BrC 6H 5N +H 3Cl -9.乙酸丁酯 10.丙烯酰氯 CH 3COCH 2CH 2CH 2CH 3 CH 2=CHCOCl二、单顶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下列化合物与RMgX 亲核加成反应活性由快至慢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C )a .BrCH 2CHOb .CH 2=CHCHOc .ClCH 2CHOd .CH 3CH 2CHO A .b>d>a>c B .a>d>b>c C .c>a>b>d D .a>b>d>c 2.下列化合物的沸点由高至低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B )a .CH 3(CH 2)4CH 2Clb .CH 3(CH 2)3COClc .CH 3(CH 2)3COOHd .CH 3(CH 2)5NH 2A .d>b>a>cB .c>d>b>aC .c>a>b>dD .c>b>a>d3.下列化合物在弱酸碱性条件下,能与C 6H 5N 2Cl 发生偶联反应的是 ( D )A .OH Cl ClClB .NH 2C .NHCOCH 3D .OHCH 34.下列化合物酸性由强到弱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a .COOHNCb .COOHc .COOHCld .COOHHOA .a>c>b>dB .b>a>c>dC . b>d>a>cD .d>b>c>a 5.下列化合物最不容易烯醇化的是 ( C )A .CH 3CH 2CHOB .CH 3COCH 2COCH 3C .CH 3COCH 2CH 3D .CH 3COCH 2COOCH 3得分 阅卷人得分 阅卷人*******************学年第一学期《有机化学》期末考试试卷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装-----------------------------订---------------------------线----------------------------------6.能经HIO 4氧化,生成的产物与Ag(NH 3)2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 B )A .OH OHHB .H OHO C .OOHD .OHO7.下列化合物能与Ph 3P =CHCH 2CH 3发生反应的是 ( A )A .PhCHOB .EtCOOHC .MeCOOEtD .CH 3CONH 28.下列化合物与I 2的NaOH 溶液反应,能生成二元羧酸钠盐的是 ( D )A .CHOCOCH 3B .CHOHCH 3CH 2OHC .OCOCH 3D .CHOHCH 3COCH 39.下列化合物与Lucss 反应由快至慢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C )a .苄醇b .对氰基苄醇c .对羟基苄醇d .对甲基苄醇 A .a>c>b>d B .b>a>c>d C .b>a>d>c D .d>b>c>a 10.下列化合物在酸性条件下,最不容易脱水成烯的是 ( D )A .(CH 3)3COHB .CH 3CHOHC 2H 5 C .CH 2=CHCH 2OHD .CH 3CH 2CH 2OH11.下列化合物属于内酰胺的是 ( A )A .NHOB .NH C .NHCHOD .NHOO 12.下列酯与乙醇钠作用,容易发生Dickmann 酯缩合反应的是 ( B )A .丁二酸二乙酯B .己二酸二乙酯C .戊二酸二乙酯D .丙二酸二乙酯13.下列化合物按碱性的强弱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a .六氢吡啶b .三苯胺c .二苯胺d .苯胺 A .a>d>c>b B . b>d>a>c C .b>c>d>a D .a>c>d>b14.下列化合物能发生歧化反应的是 ( B )A .吡啶B .α–呋喃甲醛C .吲哚D .噻吩 15.喹啉与浓H 2SO 4在220 ℃下作用,生成的产物是 ( D )A .2–喹啉磺酸B .5–喹啉磺酸C .4–喹啉磺酸D .8–喹啉磺酸 16.下列糖中是还原性糖的是 ( C )A .纤维素B .蔗糖C .葡萄糖D .淀粉17.+COCH 2CH 2N CH 2CH 3CH 3CH 2CH 2CH 3OH -热消除的主要产物是 ( A )A .COCH=CH 2B .COCH 2CH 2NC 2H 5CH 3C .CH 2=CH 2D .CH 3CH =CH 218.下列羧酸酐在H +催化下发生水解反应速率最慢的是 ( C )A .(CH 3CH 2CO)2OB .HCOOCOHC .[(CH 3)2CHCO]2OD .(CH 3CO)2O 19.能把CH 3CH ≡CHCOOC 2H 5还原CH 3CH ≡CHCH 2OH 应选择的还原剂是 ( D )A .Zn-Hg/HClB .NaBH 4C .H 2/PtD .Na /C 2H 5OH 20.下列糖类化合物溶于水后有变旋现象的是 ( B )O H OHHHOHHOHCH 2OHH OHOHH HOH HOHCH 2OHH OA.CH 2OHOCH 3H CH 2OH H OH OH HB.O H OHHHOHHOH CH 2OHH O HOCH 3H HOHHOH CH 2OHH C.OD.OHOHH OCH 3H OHHOH CH 2OHH*******************学年第一学期《有机化学》期末考试试卷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装-----------------------------订---------------------------线----------------------------------三、完成下列化学反应(每一步反应1分,共19分)1.OHOH−−→−HBr BrOH−−→−NaOH BrONa−→−∆2.OCH2CH=CH 2CHCH=CH 2OH3.BrMg Et 2O (1)O (2)H 3+OCH 2CH 2OHCrO 3吡啶CH 2CHO4.CHO(CH 3CH 2CO)2OCH 3CH 2COONaCH=CCOONaCH 35.CH 3||||CH 3OH OH−−→−4HIO CH 3COCH 2CH 2CH 2CH 2COCH 3−−−−−→−+O H NaOH I 32.2/.1(Na)HOCOCH 2CH 2CH 2CH 2COOH(Na) + CHI 36.O−−→−OH CH 3−−−→−-O H OH2/(CH 3)2CH ||OH |CH 2OCH 37.C 6H 5CH =CHCOCH(CH 3)2−−−−−→−+OH EtMgBr 3)2(,)1( C 2H 5C 6H 5CH =CHCCH(CH 3)2OH8.COOH−−→−2SOCl COCl−−→−3NH CONH 2−−−→−-OH Br /2NH 29.NH 2COOHLiAlH 4NH 2CH 2OH10SNO 2Br 2HAcSNO 2Br11.O−−−−→−SHCH HSCH 22SS−−→−NiH /212. N(CH 3)3OH -CH 3+CH 3四、用化学方法鉴别和分离提纯化合物 (每小题5分,共15分 )1. 鉴别:A. 苯甲酸; B. 水杨酸;C. 丙酮酸⎪⎩⎪⎨⎧↓⎩⎨⎧−−−−→−⎩⎨⎧↓−−−−→−⎪⎭⎪⎬⎫-)1()1()1()1()1(32分黄分显紫色分无变化无黄分溶液分C B A B A C B A FeCl NaOH I2. 鉴别:A. 丙醛;B. 丙醇;C. 异丙醇⎪⎩⎪⎨⎧⎩⎨⎧−−−−−−→−⎩⎨⎧−−−−−→−⎪⎭⎪⎬⎫-)1()1()1()1(4,21(/2分几分钟后混浊分不反应分沉淀无变化分二硝基苯肼分C B A B A C B A )ZnCl HCl 3.分离提纯:A. 苯甲醛;B. 苯乙酮;C. N,N –二甲基苯胺⎪⎪⎩⎪⎪⎨⎧⎪⎩⎪⎨⎧−−→−−−→−−−→−−−→−−−→−−→−−−−−→−-−−→−−−→−−−→−−−→−−−−−−→−⎪⎭⎪⎬⎫+--)()()(N N C B A H )(N a H S O OH )分苯乙酮醚层分苯甲醛结晶醚层分二甲苯胺水层蒸馏干燥蒸馏干燥乙醚分蒸馏干燥乙醚分乙醚稀盐酸111,111(3得分 阅卷人得分 阅卷人*******************学年第一学期《有机化学》期末考试试卷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装-----------------------------订---------------------------线----------------------------------五、推断题(共21分)1.芳烃A(C 8H 10),在AlCl 3存在下与CH 3COCl 反应,生成单一产物B(C 10H 12O)。

有机思考题答案(1-2学期完整版)

有机思考题答案(1-2学期完整版)

咖啡因1、用升华法提纯固体有什么优点和局限性?答:升华是提纯固体有机化合物方法之一。

某些物质在固态时具有相当高的蒸气压,当加热时,不经过液态而直接气化,蒸气受到冷却又直接冷凝成固体,这个过程叫升华。

若固态混合物具有不同的挥发度,则可以应用升华法提纯。

升华得到的产品一般具有较高的纯度此法特别适用于提纯易潮解及与溶剂起离解作用的物质。

升华法只能用于在不太高的温度下有足够大的蒸气压力(在熔点前高于266.6Pa)的固态物质,因此有一定的局限性。

2、提纯咖啡因时加氧化钙的目的是什么?答:主要作用是提供碱性环境,使盐状咖啡因变成游离状便于咖啡因升华,为升华起热缓冲作用;中和丹宁酸等酸性物质,减少对咖啡因升华的干扰,如果没有完全中和,咖啡因是难以升华的;还可以吸收水。

3、从茶叶中提取出的粗咖啡因有绿色光泽,为什么?答:因为茶叶中除咖啡因外,还含有色素等成分,也会随着咖啡因一起进入粗咖啡因里。

正溴丁烷的制备1、本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硫酸的用量和浓度过大或过小有什么不好?答:反应物、催化剂。

过大时,反应生成大量的HBr跑出,且易将溴离子氧化为溴单质;过小时,反应不完全;过小时反应不能进行,或反应不充分。

2、反应后的粗产物中含有哪些杂质?各步洗涤的目的何在?答:可能含有杂质为:n-C4H9OH,(n-C4H9)2O,HBr,n-C4H9Br,H2O,丁烯,二氧化硫,溴单质各步洗涤目的:①水洗除HBr、大部分n-C4H9OH,二氧化硫,溴单质等易溶于水的杂质②浓硫酸洗去(n-C4H9)2O,丁烯,余下的n-C4H9OH③再用水洗除大部分H2SO4④用NaHCO3洗除余下的H2SO4⑤最后用水洗除NaHSO4与过量的NaHCO3等残留物。

3、用分液漏斗洗涤产物时,正溴丁烷时而在上层,时而在下层,如不知道产物的密度时,可用什么简便的方法加以判别?答:从分液漏斗中分别取一点上层液或放出一点下层液于一盛水试管中,看是否有分层及油珠出现来判断,若上层有则在上层,反之相反。

(完整版)大学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完整版)大学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络合滴定法测定水的硬度一、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因为EDTA与金属离子络合反应放出H+,而在络合滴定中应保持酸度不变,故需加入缓冲溶液稳定溶液的pH值。

若溶液酸度太高,由于酸效应,EDTA的络合能力降低,若溶液酸度太低,金属离子可能会发生水解或形成羟基络合物,故要控制好溶液的酸度。

2、铬黑T在水溶液中有如下:H2In-? HIn2-? In3-(pKa2=6.3 pKa3=11.55)紫红兰橙从此估计,指示剂在pH<6.3时呈紫红色,pH>11.55时,呈橙红色。

而铬黑T 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显红色,故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铬黑T指示剂本身接近红色,终点变色不敏锐,不能使用。

根据实验结果,最适宜的酸度为pH 9~10.5,终点颜色由红色变为蓝色,变色很敏锐。

3、Al3+、Fe3+、Cu2+、Co2+、Ni2+有干扰。

在碱性条件下,加入Na2S或KCN掩蔽Cu2+、Co2+、Ni2+,加入三乙醇胺掩蔽Al3+、Fe3+。

实验二原子吸收法测定水的硬度一、思考题参考答案:1.如何选择最佳的实验条件?答:通过实验得到最佳实验条件。

(1)分析线:根据对试样分析灵敏度的要求和干扰情况,选择合适的分析线。

试液浓度低时,选最灵敏线;试液浓度高时,可选次灵敏线。

(2)空心阴极灯工作电流的选择:绘制标准溶液的吸光度—灯电流曲线,选出最佳灯电流。

(3)燃助比的选择:固定其他实验条件和助燃气流量,改变乙炔流量,绘制吸光度—燃气流量曲线,选出燃助比。

(4)燃烧器高度的选择:用标准溶液绘制吸光度—燃烧器高度曲线,选出燃烧器最佳高度。

(5)狭缝宽度的选择:在最佳燃助比及燃烧器高度的条件下,用标准溶液绘制吸光度—狭缝宽度曲线,选出最佳狭缝宽度。

2.为何要用待测元素的空心阴极灯作光源?答:因为空心阴极灯能够发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而且为了保证峰值吸收的测量,能发射出比吸收线宽度更窄、强度大而稳定、背景小的线光谱。

(完整版)厦大有机实验思考题答案

(完整版)厦大有机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工业乙醇的蒸馏1、蒸馏有何应用?恒沸混合物能否用蒸馏法分离?2、在蒸馏装置中,把温度计水银球插至液面上或温度计水银球上端在蒸馏头侧管下限的水平线以上或以下,是否正确?为什么?3、蒸馏前加入沸石有何作用?如果蒸馏前忘记加沸石,能否立即将沸石加至将近沸腾的液体中?当重新进行蒸馏时,用过的沸石能否继续使用?1、答:蒸馏过程主要应用如下:(1)分离沸点有显著区别(相差30℃以上)的液体混合物。

(2)常量法测定沸点及判断液体的纯度。

(3)除去液体中所夹杂的不挥发性的物质。

(4)回收溶剂或因浓缩溶液的需要而蒸出部分的溶剂。

恒沸混合物不能用蒸馏法分离。

2、答:都不正确。

温度计水银球上端应与蒸馏头侧管的下限在同一水平线上,以保证在蒸馏时水银球完全被蒸气所包围,处于气液共存状态,才能准确测得沸点。

3、答:蒸馏前加入沸石的作用是引入气化中心,防止液体过热暴沸,使沸腾保持平稳。

如果蒸馏前忘记加沸石,决不能立即将沸石加至将近沸腾的液体中,因为这样往往会引起剧烈的暴沸泛液,也容易发生着火等事故。

应该待液体冷却至其沸点以下,再加入沸石为妥。

当重新进行蒸馏时,用过的沸石因排出部分气体,冷却后孔隙吸附了液体,因而可能失效,不能继续使用,应加入新的沸石。

实验二固体有机化合物熔点测定1、测定熔点时,若遇下列情况将产生什么结果?(1)熔点管壁太厚。

(2)熔点管不洁净。

(3)样品未完全干燥或含有杂质。

(4)样品研得不细或装得不紧密。

(5)加热太快。

2、为什么要求熔点的数据要有两个以上的重复?要达到此要求,操作上须注意些什么?3、两个样品,分别测定它们的熔点和将它们按任何比例混合后测定的熔点都是一样的,这说明什么?1、答:结果分别如下:(1)熔点管壁太厚,将导致所测熔点偏高。

(2)熔点管不洁净,将导致所测熔点偏低,熔程变宽。

(3)样品未完全干燥或含有杂质,将导致所测熔点偏低,熔程变宽。

(4)样品研得不细或装得不紧密,将导致所测熔点偏高,熔程变宽。

实验思考题完整版

实验思考题完整版

实验思考题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有机实验熔点的测定1.什么是熔点距答:一个纯化物从开始溶化(始熔)至完全溶化(全熔)的温度范围叫熔点距)2.如果没有把样品研磨得很细,对装样有何影响对测定的熔点数据可靠否答:使的样品装样不结实,有空隙,样品传热慢,也不均匀,对测定的数据不可靠3.在熔点测定时,接近熔点时升温的速度为什么不能太快答:升高的太快使得读数困难,造成误差4.为什么不能用测过一次熔点的有机物再作第二次测定答:测过的有机物分子的晶体结构有可能改变了,则它的熔点也会有所改变,所以不能用做第二次测量5加热的快慢为什么影响熔点,什么情况下可以快点,什么情况下慢一点答:温度升高太快使得读数不准确,在温度离熔点较远是可快点加热,温度接近熔点时慢点加热6.如何鉴定两种熔点相同的晶体物质是否为同一物质答:取两样物质混合起来,测其熔点,如果跟两种物质的熔点很相近就是同一物质,如果熔点比文献值降低很多且熔点距增大,则是两种物质蒸馏与沸点的测定1.什么叫蒸馏利用蒸馏可将沸点相差多少的物质分开答:蒸馏就是将液体物质加热到沸腾变成蒸汽,又将蒸汽冷凝到液体这两个过程的联合作2.在蒸馏过程中为何要加入沸石如加热后发觉未加沸石应如何补加为什么答:在蒸馏过程中加沸石作用是防止加热时的暴沸现象加热后发觉未加沸石应使沸腾的液体冷却到沸点以下后才能加止暴沸剂因为当液体在沸腾时投入止暴沸剂,将会引起猛烈的暴沸,液体易冲出瓶口,若是易燃的液体将会引起火灾3.蒸馏操作在有机实验中常用于哪四方面答:蒸馏一般用于以下四方面:[1]分离液体混合物,仅对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有较大差别时才能达到的分离[2]测定化合物的沸点[3]提纯,除去不挥发的杂质[4]回收溶剂,或蒸出部分溶剂以浓缩溶液)4.蒸馏装置由哪三个部分组成答:加热气化部分、冷凝部分、接收部分5.冷凝管有哪几种类型分别适应于哪些条件下使用答:冷凝管有直形冷凝管、空气冷凝管、球形冷凝管和蛇行冷凝管蒸汽在冷凝管中冷凝成为液体,液体的沸点高于130℃的用空气冷凝管,低于130℃时用直形冷凝管球形冷凝管一般用于回流反应即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装置中因其冷凝面积较大,冷凝效果较好;液体沸点很低时,可用蛇行冷凝管刺形分馏柱用于分馏操作中,即用于沸点差别不太大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操作中6.蒸馏装置中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在何处答:使水银球的上缘恰好位于蒸馏烧瓶支管接口的下缘,使它们在同一个水平线上7.向冷凝管通水是由下向上,反过来效果怎样把橡皮管套进冷凝管时怎样才能防止折断其侧管答:水无法充满冷凝管,冷却不充分,,冷凝管的内管可能炸裂。

有机化学答案 (2)

有机化学答案 (2)

有机化学答案简介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合成和反应的一个分支学科。

有机化合物是由碳和氢以及其他元素(如氮、氧、硫等)构成的化合物,是生命存在的基础。

有机化学的历史有机化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真正发展起来的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

由于西班牙医生Alonso de Borjas发现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有机化合物——水银硫化物,使得人们开始对有机化合物进行研究。

直到19世纪初,德国化学家Friedrich Wöhler成功地合成了尿素,从而打破了当时的思维定势,即有机物只能通过生命体合成。

随后,有机化学迅速发展,结构理论的提出、合成方法的改进使得有机化学成为化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是有机化合物,它们由碳原子和氢原子以及其他元素构成。

有机化合物具有三个基本特征:1.碳原子的四价性质:碳原子可以与其他原子形成共价键,使得有机化合物具有多样的结构。

2.同系物性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相似,因此同一个有机化合物家族的化合物通常具有类似的性质。

3.功能团性质:有机化合物中的功能团决定了其化学反应的特性。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为了方便科学研究和交流,有机化合物需要进行命名。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遵循一定的规则,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主链选择:找到碳原子数量最多的连续链作为主链。

2.取代基命名:给主链上的取代基命名,并用数字表示它们在主链上的位置。

3.功能团命名:根据有机化合物中的功能团,标识其类型和位置。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相对复杂,但它们是整个有机化学的基础,符合规范的命名可以准确描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有机化合物的常见反应有机化合物具有丰富的反应性,常见的有机化学反应有以下几种:1.取代反应:取代反应是指一个原子或基团被另一个原子或基团代替的反应。

2.加成反应:加成反应是指两个或多个物质结合形成一个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3.消除反应:消除反应是指一个分子中的原子或基团与另一个分子中的原子或基团结合形成两个分子的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咖啡因1、用升华法提纯固体有什么优点和局限性答:升华是提纯固体有机化合物方法之一。

某些物质在固态时具有相当高的蒸气压,当加热时,不经过液态而直接气化,蒸气受到冷却又直接冷凝成固体,这个过程叫升华。

若固态混合物具有不同的挥发度,则可以应用升华法提纯。

升华得到的产品一般具有较高的纯度此法特别适用于提纯易潮解及与溶剂起离解作用的物质。

升华法只能用于在不太高的温度下有足够大的蒸气压力(在熔点前高于)的固态物质,因此有一定的局限性。

2、提纯咖啡因时加氧化钙的目的是什么答:主要作用是提供碱性环境,使盐状咖啡因变成游离状便于咖啡因升华,为升华起热缓冲作用;中和丹宁酸等酸性物质,减少对咖啡因升华的干扰,如果没有完全中和,咖啡因是难以升华的;还可以吸收水。

3、从茶叶中提取出的粗咖啡因有绿色光泽,为什么答:因为茶叶中除咖啡因外,还含有色素等成分,也会随着咖啡因一起进入粗咖啡因里。

正溴丁烷的制备1、本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硫酸的用量和浓度过大或过小有什么不好答:反应物、催化剂。

过大时,反应生成大量的HBr跑出,且易将溴离子氧化为溴单质;过小时,反应不完全;过小时反应不能进行,或反应不充分。

2、反应后的粗产物中含有哪些杂质各步洗涤的目的何在答:可能含有杂质为:n-C4H9OH,(n-C4H9)2O,HBr,n-C4H9Br,H2O,丁烯,二氧化硫,溴单质各步洗涤目的:①水洗除HBr、大部分n-C4H9OH,二氧化硫,溴单质等易溶于水的杂质②浓硫酸洗去(n-C4H9)2O,丁烯,余下的n-C4H9OH③再用水洗除大部分H2SO4④用NaHCO3洗除余下的H2SO4⑤最后用水洗除NaHSO4与过量的NaHCO3等残留物。

3、用分液漏斗洗涤产物时,正溴丁烷时而在上层,时而在下层,如不知道产物的密度时,可用什么简便的方法加以判别答:从分液漏斗中分别取一点上层液或放出一点下层液于一盛水试管中,看是否有分层及油珠出现来判断,若上层有则在上层,反之相反。

4、为什么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前要先用水洗涤一遍答:先用水洗,可以除去一部分硫酸,防止用碳酸氢钠洗时,碳酸氢钠与硫酸反应生成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使分液漏斗中压力过大,导致活塞蹦出,再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可进一步除去硫酸,洗涤振摇过程要注意放气。

5、用分液漏斗洗涤产物时,为什么摇动后要及时放气应如何操作答:在此过程中,摇动后会产生气体,使得漏斗内的压力大大超过外界大气压,如果不经常放气,塞子就可能被顶开而出现漏液。

操作如下:将漏斗下口倾斜向上,朝向无人处,无明火处,打开活塞,及时放气。

正丁醚的制备1、制备正丁醚和制备乙醚在实验操作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答:制备乙醚的操作是:边反应、边滴加、边从体系中分离出乙醚,使平衡向右移动。

蒸馏装置为60℃的水浴,无明火,用直型冷凝管,尾接管通下水道,冰水浴接收。

而正丁醚采用分水装置,用空气冷凝管冷凝,不断利用分水器除去副产物水,使平衡向有利于正丁醚的方向移动。

2、试根据本实验正丁醇的用量计算应生成的水的体积。

答:3、反应结束后为什么要将混合物倒入25ml水中各步洗涤的目的是什么答:反应物冷却后倒入25ml水中,是为了分出有机层,除去沸石和绝大部分溶于水的物质。

水洗,除去有机层中的大部分酸和醇;两步50%硫酸洗涤是为了除去剩下的正丁醇和副产物丁烯等,水洗,除去酸洗带入的酸。

4、能否用本实验的方法由乙醇和2-丁醇制备乙基仲丁基醚你认为用什么方法比较合适答:不能,会产生乙醚、仲丁基醚及乙基仲丁基醚等很多副产物。

应该用williamson 合成法,卤代烃和醇钠反应,如二乙醇钠和仲丁基卤,或氯乙烷和2-甲基-1-丙醇钠。

乙酰苯胺的制备1、用醋酸直接酰化和用醋酸酐进行酰化有什么优缺点除此之外,还有哪些乙酰化试剂答:醋酸酐试剂较贵,但反应迅速,副反应易发生。

醋酸试剂易得,价格便宜,但反应时间较长,适合大规模制备。

除此外,还有乙酰氯、乙酸酯,乙酰氯反应速度最快,但价格昂贵,且易吸潮水解,因此应在无水条件下进行反应;乙酸酯反应活性很差,故不经常采用。

2、用醋酸酐乙酰化时,加入盐酸和醋酸钠的目的是什么答:苯胺直接和乙酸酐作用反应剧烈,难以控制,易生成副反应;加入盐酸后由于大部分苯胺生成苯胺盐酸盐,此时只有少量的游离未成盐苯胺和乙酸酐进行反应,使得反应比较缓和,且随着反应的进行,平衡左移,使得反应一直在游离苯胺浓度较低的状态下进行,反应易控制,且减少了副反应的发生;而且加入盐酸还可增加苯胺溶解度,使反应在均相条件下进行,反应进行更彻底。

加入醋酸钠可以和生成的醋酸组成醋酸-醋酸钠的缓冲溶液,调节溶液pH在其中进行酰化,由于酸酐的水解速度比酰化速度慢得多,可以得到高纯度的产物;加入醋酸钠还可以将多余HCl中和掉,使得盐酸盐的可逆平衡反应向左进行,使反应彻底,提高产率。

熔点的测定1、三个瓶子中分别装有A,B,C三种白色结晶的有机固体,每一种都在149—150℃熔化。

一种1∶1的A与B的混合物在130—139℃熔化;一种1∶1的A与C的混合物在149—150℃熔化。

那么1∶1的B与C的混合物在什么样的温度范围内熔化呢你能说明A、B、C 是同一种物质吗答:130—139℃;A与C为同一物质,B与A、C为不同物质。

2、测定熔点时若遇到下列情况,将产生什么结果(1)熔点管壁太厚。

答:熔点偏高。

(2)熔点管底部未完全封闭。

答:熔点偏低。

(3)熔点管不干净。

答:熔点偏低,熔程偏大。

(4)样品未完全干燥或含有杂质。

答:熔点偏低,熔程偏大。

(5)样品研磨得不细或装得不紧密。

答:熔点偏高。

(6)加热太快。

答:熔点偏高。

甲基橙的制备1、什么叫偶联反应试结合本实验讨论一下偶联反应的条件答:在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芳香胺、酚类等芳香烃化合物与重氮盐发生芳环上的亲电取代,生成偶氮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偶联反应。

2、本实验中,制备重氮盐时为什么要把对氨基苯磺酸变成钠盐本实验如改成下列操作步骤:先将对氨基苯磺酸与盐酸混合,再滴加亚硝酸钠溶液进行重氮化反应,可以吗为什么答:由于对氨基苯磺酸本身以内盐形式存在,不溶于无机酸,很难重氮化,故采用倒重氮化法,即先将对氨基苯磺酸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再加需要量的亚硝酸钠,然后加入稀盐酸。

所以反过来不行。

3、试解释甲基橙在酸碱介质中的变色原因,并用反应式表示。

答:乙酸乙酯的制备1、酯化反应有什么特点本实验如何创造条件促使酯化反应尽量向生成物方向进行答:属于可逆反应,一般情况下反应进行不彻底,依照反应平衡原理,要提高酯的产量,需要从产物中分离出一种成分或者使反应物中一种成分过量的方法来使反应向正向进行。

2、本实验可能有哪些副反应答:2CH 3CH 2OHCH 3CH 2OCH 2CH 3+H 2O H 2SO 4CH 3CH 2CH 2CH 2H 2O +CH 3CH 2OH +H 2SO CH 3CHO + SO 2 + 2H 2O 3.在酯化反应中,用作催化剂的硫酸量,一般只需醇质量的3%就足够了,本实验方法为何用了 答:因为反应过程中硫酸的作用不仅仅是催化剂,还未反应提供了酸,增大了反应平衡常数的同时也吸收了部分水分,使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

4.如果采用醋酸过量是否可以为什么答:可以,它和乙醇一样都是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的。

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1、Claisen 酯缩合反应的催化剂是什么本实验为什么可用金属钠代替答:催化剂是钠与乙酸乙酯中残留的少量乙醇作用产生的乙醇钠。

因为在本实验中提供的乙酸乙酯含有1%-2%的乙醇,反应过程中就可以直接生成醇钠,故可以用金属钠代替。

2、本实验中加入50%醋酸溶液和饱和氯化钠溶液的目的何在答:因为乙酰乙酸乙酯分子中亚甲基上的氢比乙醇的酸性强得多(Pka=),反应中生成的乙酰乙酸乙酯的钠盐,必须用醋酸酸化才能使乙酰乙酸乙酯游离出来。

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是为了降低酯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少对产物的损失,增加产率。

3、什么叫互变异构现象如何用实验证明乙酰乙酸乙酯是两种异构体的平衡化合物答:在一定条件下,两个构造异构体可以迅速地相互转变的现象,叫作互变异构体现象。

如:实验证明方法:(1)用1%FeCl 3溶液,能发生颜色反应,证明有C=C 结构的存在。

(2)用Br 2/CCl 4溶液,能使溴退色证明有C=C 存在。

(3)用NaHSO 3溶液,有胶状沉淀生成证明有C=O 存在(亦可用2,4-二硝基苯肼试验)。

4、写出下列化合物发生Claisen 酯缩合反应的产物。

①苯甲酸乙酯和丙酸乙酯②苯甲酸乙酯和苯乙酮③苯乙酸乙酯和草酸乙酯 CH 3C CH 2COOEt=O CH 3C =CHCOOEt OHC 6H 5COCHCOOEtCH 3C 6H 5COCH 2COC 6H 5C 6H 5CH C COOEt COOEt=O对氨基苯甲酸的制备1、对甲苯胺用醋酸酐酰化反应中加入醋酸钠的目的何在答:促使醋酸酐水解平衡向反应物方向移动。

即使醋酸酐尽可能不分解。

醋酸钠溶液是为了减少乙酸酐加到溶液和对甲基苯胺反应时发生水解而降低产率2、对甲基苯胺用高锰酸钾氧化时,为何要加入硫酸镁晶体答:加入少量的硫酸镁作缓冲剂,使溶液碱性不致变得太强而使酰胺基发生水解对甲基乙酰苯胺水溶性不好,加入硫酸镁结晶可能是为了防止粗晶的生成。

加结晶硫酸镁的目的是保持弱酸体系。

3.在氧化步骤中,若滤液有色,需加入少量乙醇煮沸,发生了什么反应答:乙醇被氧化4.在最后水解步骤中,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氨水中和,可以吗中和后加入醋酸的目的何在答:不可以。

对氨基苯甲酸为两性物质,酸碱都溶,若用NaOH代替氨水中和,难控制溶液的酸度。

氢氧化钠减性太强,不易控制,使羧基被中和,加入醋酸是使之调节至等电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