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殖系统生理二
合集下载
女性生理生殖系统器官

坐骨结节间径或称 出口横径:
孕妇取仰卧位,两 腿弯曲双手紧抱双 膝,使胯关节和膝 关节全曲。测量两 坐骨结节内侧缘, 正常值为8.5~9.5cm。 此径小于8cm时应 加测出口后矢状径。
第27页
女性生理生殖系统器官ppt
出口后矢壮径:
为坐骨结节间径中点 至骶骨尖端长度。检 验者带指套右手食指 深入孕妇肛门向骶骨 方向,拇指置于孕妇 体外骶尾部,两指共 同找到骶骨尖端,用 尺放于坐骨结节径线 上。用汤姆斯出口测 量器一端放于坐骨结 节间径中点,另一端
女性生理生殖系统器官ppt
第36页
女性生理生殖系统器官ppt
骨盆入口略呈三角形, 两侧壁内聚, 坐骨棘突 出, 尺骨弓较窄, 骶坐切 迹窄呈高弓型, 骶骨较 直而前倾, 致出口后矢 壮径较短。因男型骨盆 呈漏斗型往往造成难产。 较少见, 在我国妇女中 占1%~3.7%。
第37页
女性生理生殖系统器官ppt
4.骨盆最小平面范围,前面是耻骨联合下 缘,两侧为坐骨棘后面为: (D) A.第4~5骶椎间 B.第3~4骶椎间 C.骶岬 D.骶骨下端 E.骶尾关节
女性生理生殖系统器官ppt
第42页
5. 选择题: 6. A. 女型骨盆 B. 扁平型骨盆 7. C. 类人猿型骨盆 D. 男型骨盆 8. E. 均小骨盆
第8页
女性生理生殖系统器官ppt
第9页
女性生理生殖系统器官ppt
第10页
女性生理生殖系统器官ppt
第11页
女性生理生殖系统器官ppt
第12页
女性生理生殖系统器官ppt
第13页
女性生理生殖系统器官ppt
第14页
女性生理生殖系统器官ppt
第15页
女性生理生殖系统器官ppt
第02章绪论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组织 结构
黏膜层 肌层 纤维层 横纹皱襞,伸展性
受性激素影响
无腺体、血运丰富
子宫
uterus
功能
青春期后 周期性改变 产生月经
性交后 精子到达 输卵管的通道
孕期
分娩时
胎儿及其附属物
生长发育部位
收缩促使胎儿
及其附属物娩出
形态
重50g 长7~8cm
容量5ml 宽4~5cm
厚2~3cm
比 例
子宫峡部 解剖学内口 组织学内口
PMS:腹部坠胀感,膀胱刺激症,神经系统不稳定症状 胃肠功能紊乱,出血倾向,皮肤痤疮
月经周期的调节
月经周期的调节是通过下丘脑、垂体、卵巢的
激素作用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又称性腺轴。
月经周期的调节激素
下丘脑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 生乳素抑制激素 (PIH)
垂体
促卵泡素 (FSH) 黄体生成素 (LH)
排卵后 孕激素作用下,表层细胞脱落。脱落细 胞的糖原经阴道杆菌分解而成乳酸,使阴道内 保持一定酸度,防止致病菌繁殖。
卵巢
ovary
产生排出卵子、分泌性激素
位于子宫两侧 4cm×3cm×1cm,约5-6g,灰白色,表面无腹膜 皮质 原始卵泡,结缔组织 髓质 无卵泡,含结缔组织、血管、神经、
淋巴管及少量平滑肌纤维
骨盆
功能
pelvis
支撑躯干 支持、保护盆内器官 胎儿自阴道娩出通道
骨盆的组成
骨骼:2块髋骨+1块骶骨+1块尾骨
第二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教 学
知识
内、外生殖器官构成及解剖 骨盆解剖 月经临床表现,月经周期调节
能力 观察、记忆、理解
任务二女性生殖系统生理PPT演示幻灯片

学习情境二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任务二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课堂练习题
《助产学》
1.关于女性各阶段生理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8岁以前儿童生殖器官处于幼稚型 B.青春期时女性特征开始出现
C.出现月经是性成熟期的标志
D.自然绝经是女性生命中的最后一次月经
E.绝经前常表现为无排卵性月经
2.从月经初潮至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的时期是
A.幼年期 B.青春期 C.性成熟期
D.围绝经期
E.绝经后期
3.女性青春期开始的重要标志是
A.音调变高 B.乳房丰满 C.月经来潮 D.骨盆变宽 E.阴毛出现
4.一般排卵发生在月经来潮前的
A.7天左右 B.14天左右 C.16天左右 D.18天左右 E.20天左右
5.黄体开始萎缩,大约在排卵后的
A.第7-8天 B.第9-10天 C.第11-12天 D.第13-14天 E.第15-16天
➢绝经过渡期:从开始出现绝经趋势直至最后一次月经的时期。此期易出现
血管舒缩障碍和神经精神症状。
考点二:性成熟期的特点
➢绝经后期:绝经后的生命时期。
学习情境二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任务二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二、月经及月经期的临床表现
《助产学》
➢月经:指随卵巢的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是
负反馈调节 促进水与钠的排泄
使基础体温升高0.3~0.5℃
学习情境二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任务二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助产学》
四、子宫内膜及生殖器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
1.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增殖期:第5~14日 ➢分泌期:第15~28日 ➢月经期:第1~4日
2.阴道黏膜的周期性变化
课堂练习题
《助产学》
1.关于女性各阶段生理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8岁以前儿童生殖器官处于幼稚型 B.青春期时女性特征开始出现
C.出现月经是性成熟期的标志
D.自然绝经是女性生命中的最后一次月经
E.绝经前常表现为无排卵性月经
2.从月经初潮至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的时期是
A.幼年期 B.青春期 C.性成熟期
D.围绝经期
E.绝经后期
3.女性青春期开始的重要标志是
A.音调变高 B.乳房丰满 C.月经来潮 D.骨盆变宽 E.阴毛出现
4.一般排卵发生在月经来潮前的
A.7天左右 B.14天左右 C.16天左右 D.18天左右 E.20天左右
5.黄体开始萎缩,大约在排卵后的
A.第7-8天 B.第9-10天 C.第11-12天 D.第13-14天 E.第15-16天
➢绝经过渡期:从开始出现绝经趋势直至最后一次月经的时期。此期易出现
血管舒缩障碍和神经精神症状。
考点二:性成熟期的特点
➢绝经后期:绝经后的生命时期。
学习情境二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任务二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二、月经及月经期的临床表现
《助产学》
➢月经:指随卵巢的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是
负反馈调节 促进水与钠的排泄
使基础体温升高0.3~0.5℃
学习情境二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任务二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助产学》
四、子宫内膜及生殖器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
1.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增殖期:第5~14日 ➢分泌期:第15~28日 ➢月经期:第1~4日
2.阴道黏膜的周期性变化
第二、三节女性和男性生殖系统解剖及生理

21
第三节 妊娠及受孕过程
22
妊娠
妊娠pregnancy 是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长的过程,成熟卵受精是妊娠开始, 胎儿及附属物娩出是妊娠的终止
妊娠期:通常从末次月经第一日算起,约为266天(38周)
23
妊娠 (pregnancy)
卵子受精(ovum fertilization)
胚胎(embryo)
胎儿(fetus)
生长(growth)
分娩(delivery)
新生儿
胎盘及其附属物
(newborn) (maternal-placental-fetal unit)
24
受精及着床过程
受精是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是妊娠的开始
25
着床过程
着床过程: 定位(apposition) 粘着(adhesion) 穿透(penetration)
4、精索 :是一对扁圆形索条,由睾丸上
端延至腹股沟管内口
19
男性内生殖器:附属腺
1、精囊腺:扁椭圆形囊状器官,位于膀胱底之后,输精管壶腹的外 侧,其排泄管与输精管末端合成射精管
2、前列腺:位于膀胱底和尿生殖膈之间,分底、体、尖。体后面有 一纵生浅沟为前列腺沟,内部有尿道穿过。 功能:分泌前列腺 液。其作用是可以中和射精后精子遇到的酸性液体,从而保证精 子的活动和受精能力。前列腺还可以分泌激素,称之为前列腺素, 具有运送精子、卵子和影响子宫运动等功能。
15
男性生殖系统
男性生殖系统包括 内生殖器 和 外生殖器二个部分
内生殖器: 包括生殖腺(睾丸)、输精管 道(附睾、输精管、射精管 和尿道)和 附属腺(精囊腺、 前列腺、尿道球腺)
外生殖器: 包括 阴囊 和 阴茎
第三节 妊娠及受孕过程
22
妊娠
妊娠pregnancy 是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长的过程,成熟卵受精是妊娠开始, 胎儿及附属物娩出是妊娠的终止
妊娠期:通常从末次月经第一日算起,约为266天(38周)
23
妊娠 (pregnancy)
卵子受精(ovum fertilization)
胚胎(embryo)
胎儿(fetus)
生长(growth)
分娩(delivery)
新生儿
胎盘及其附属物
(newborn) (maternal-placental-fetal unit)
24
受精及着床过程
受精是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是妊娠的开始
25
着床过程
着床过程: 定位(apposition) 粘着(adhesion) 穿透(penetration)
4、精索 :是一对扁圆形索条,由睾丸上
端延至腹股沟管内口
19
男性内生殖器:附属腺
1、精囊腺:扁椭圆形囊状器官,位于膀胱底之后,输精管壶腹的外 侧,其排泄管与输精管末端合成射精管
2、前列腺:位于膀胱底和尿生殖膈之间,分底、体、尖。体后面有 一纵生浅沟为前列腺沟,内部有尿道穿过。 功能:分泌前列腺 液。其作用是可以中和射精后精子遇到的酸性液体,从而保证精 子的活动和受精能力。前列腺还可以分泌激素,称之为前列腺素, 具有运送精子、卵子和影响子宫运动等功能。
15
男性生殖系统
男性生殖系统包括 内生殖器 和 外生殖器二个部分
内生殖器: 包括生殖腺(睾丸)、输精管 道(附睾、输精管、射精管 和尿道)和 附属腺(精囊腺、 前列腺、尿道球腺)
外生殖器: 包括 阴囊 和 阴茎
第二章第二节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1.分泌早期 月经周期的第15~19日。此期内膜腺体更长 ,弯曲更明显。腺上皮细胞核下开始出现含糖原的空泡,间 质水肿,螺旋小动脉增生。
2.分泌中期 约在月经周期第20~23日。内膜较前更厚并 呈锯齿状;腺上皮细胞增大,糖原空泡突破细胞顶端,排入 腺腔(顶浆分泌);间质更加水肿,疏松,螺旋小动脉增生 并卷曲。
女可有下腹部及腰骶部坠 胀感、疲倦、情绪 波动、乳房胀痛等症状,不影响日常生活学习 经期卫生:正确认识,经期卫生,异常情况的 处理。
三、卵巢的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卵泡的发育及成熟
产生并排 出卵子
排卵 黄体的形成及退化
卵巢的 功能
卵泡闭锁
合成并分 泌激素
雌激素 孕激素
雄激素
多肽激素
卵巢的周期性变化
3.分泌晚期 约在月经周期的第24~28日。此期内膜厚约 10mm,呈海绵状。内膜腺体腔有糖原分泌;间质更加疏松、 水肿,表层上皮细胞下的间质分化为肥大的蜕膜样细胞;螺 旋小动脉增长,更加弯曲,管腔也扩张。
五、月经周期的调节激素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下丘脑、垂体与卵巢之间相互调节、相 互影响,形成一个完整而协调的神经内分泌 系统,称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分泌期:月经周期的第15~28日,雌、孕激素 共同作用下形成。
增生期:
1.增生早期:周期的第5—7天。内膜薄、腺体少、 间质密、血管直细。
2.增殖中期:周期的第8—10天。内膜增厚、腺体 增加、间质水肿、血管弯曲。
3.增殖晚期: 周期的第11—14天。 内膜更厚、腺体弯 曲、间质网状水肿、 血管弯曲增粗。
五、月经的周期性变化
1、调节激素的周期性变化 促卵泡素的变化 促黄体生成素的变化 雌激素的变化 孕激素的变化
2女性生殖系统生理-PPT课件

产素的敏感性:促使子宫内膜发生增生期变化;使子宫 颈粘液分泌增多、变得稀薄。
输卵管促进输卵管的蠕动,利于孕卵的输送。 卵巢促进卵泡的发育。 阴道使阴道上皮细胞增生角化,并使上皮细胞骨糖原
增加,阴道酸性增强。
乳腺促使乳腺腺管增生,大量雌激素可抑制乳汁分泌。 促使女性第二性征发育。 代谢促进水钠潴留和钙盐沉着。 对丘脑下部和垂体产生正负反馈作用。
输卵管抑制输卵管的蠕动。 阴道使阴道上皮角化现象消失。涂片镜检可见细胞皱
褶,呈舟形。
乳腺促进乳腺腺泡的发育。 体温孕激素使排卵后基础体温上升0.3至0.5摄氏度。。 对丘脑下部和垂体产生负反馈作用。
雄激素
来源 肾上腺皮质 卵巢的髓质部
生理作用 促使蛋白质合成; 促进阴毛及腋毛的生长; 促进阴蒂及阴唇的肥大; 刺激红细胞的生长; 促进水、钠的重吸收。
排卵的特点:
一般每一个月经周期只排一次卵,排卵的同时完成第一次减 数分裂,变为次级卵母细胞;
时间:一般为下次月经前14天;
方式:两侧轮流或一侧连续排卵。
自觉症状:一侧下腹痛或坠胀。
黄体的形成
过程
未妊娠者:血体→黄体→白体 妊娠妊娠者:血体→黄体→妊娠黄体→白体
成熟黄体特点
儿童期
定义
从出生后4周至12岁左右(8岁以前为早期,8岁 以后为后期)
特点
早期:身体发育快、但生殖器官并不发育。 晚期:身体发育快,生殖器官开始缓慢发育,10
岁起卵泡发育并分泌雌激素,并出现女性特征。
青春期
定义
从乳房发育等第二性征出现至生殖器官逐渐发育 成熟,获得性生殖能力的一段生长发育期。。一 般指12~19岁。
特点
输卵管促进输卵管的蠕动,利于孕卵的输送。 卵巢促进卵泡的发育。 阴道使阴道上皮细胞增生角化,并使上皮细胞骨糖原
增加,阴道酸性增强。
乳腺促使乳腺腺管增生,大量雌激素可抑制乳汁分泌。 促使女性第二性征发育。 代谢促进水钠潴留和钙盐沉着。 对丘脑下部和垂体产生正负反馈作用。
输卵管抑制输卵管的蠕动。 阴道使阴道上皮角化现象消失。涂片镜检可见细胞皱
褶,呈舟形。
乳腺促进乳腺腺泡的发育。 体温孕激素使排卵后基础体温上升0.3至0.5摄氏度。。 对丘脑下部和垂体产生负反馈作用。
雄激素
来源 肾上腺皮质 卵巢的髓质部
生理作用 促使蛋白质合成; 促进阴毛及腋毛的生长; 促进阴蒂及阴唇的肥大; 刺激红细胞的生长; 促进水、钠的重吸收。
排卵的特点:
一般每一个月经周期只排一次卵,排卵的同时完成第一次减 数分裂,变为次级卵母细胞;
时间:一般为下次月经前14天;
方式:两侧轮流或一侧连续排卵。
自觉症状:一侧下腹痛或坠胀。
黄体的形成
过程
未妊娠者:血体→黄体→白体 妊娠妊娠者:血体→黄体→妊娠黄体→白体
成熟黄体特点
儿童期
定义
从出生后4周至12岁左右(8岁以前为早期,8岁 以后为后期)
特点
早期:身体发育快、但生殖器官并不发育。 晚期:身体发育快,生殖器官开始缓慢发育,10
岁起卵泡发育并分泌雌激素,并出现女性特征。
青春期
定义
从乳房发育等第二性征出现至生殖器官逐渐发育 成熟,获得性生殖能力的一段生长发育期。。一 般指12~19岁。
特点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四)性成熟期(生育期) 一般从18岁开始,历时30年 左右。 生理特点: 性功能旺盛,卵巢功能成 熟并分泌性激素,已建立周期 性排卵和行经。生殖器官各部 和乳房都有不同程度的周期性 改变。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妇女一生各阶段的分期及生理特点☆
(五)围绝经期 围绝经期是妇女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由性成 熟期进入老年期的一个过渡阶段,始于40岁, 历时10~20年;分为三个阶段: 绝经前期 绝经期(平均绝经年龄49.5岁) 绝经后期
黄体退化
(排卵后8~10周)
白体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月经周期的调节
2.卵巢分泌的激素 雌激素:雌二醇(E2)是女性体内生物活性 最强的激素; 孕激素 :黄体酮是生物活性最强的孕激素 雄激素(少量)
★雌激素、孕激素生理功能
雌激素
孕激素
松弛 分泌
.
子宫平滑肌 内膜
肥大增生,收缩 增生
宫颈
输卵管 阴道上皮 乳腺
子宫肌层肌束排列
第一节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卵巢固有韧带
子宫韧带
骨盆漏 斗韧带
阔韧带 圆韧带 主韧带
圆韧带:维持子宫 前倾位臵。 阔韧带:维持子宫 在盆腔正中位。 主韧带:固定子宫 颈作用。 宫骶韧带:将宫颈 向后上牵引,间接保 持子宫前倾位。
第一节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内生殖器
(三)输卵管 长约8~14cm。由内向外分成:☆间质部、峡部、 壶腹部、伞部;管壁由外向内分为浆膜层、肌层、粘 膜层。
目录
【妇女一生各时期的生理特点】
1. 新生儿期(neonatal period) 2. 儿童期(childhood) 3. 青春期(adolescence or puberty) 4. 性成熟期(sexual maturity) 5. 围绝经期(perimenopausal period) 6. 老年期(senility)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妇女一生各阶段的分期及生理特点☆
(五)围绝经期 围绝经期是妇女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由性成 熟期进入老年期的一个过渡阶段,始于40岁, 历时10~20年;分为三个阶段: 绝经前期 绝经期(平均绝经年龄49.5岁) 绝经后期
黄体退化
(排卵后8~10周)
白体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月经周期的调节
2.卵巢分泌的激素 雌激素:雌二醇(E2)是女性体内生物活性 最强的激素; 孕激素 :黄体酮是生物活性最强的孕激素 雄激素(少量)
★雌激素、孕激素生理功能
雌激素
孕激素
松弛 分泌
.
子宫平滑肌 内膜
肥大增生,收缩 增生
宫颈
输卵管 阴道上皮 乳腺
子宫肌层肌束排列
第一节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卵巢固有韧带
子宫韧带
骨盆漏 斗韧带
阔韧带 圆韧带 主韧带
圆韧带:维持子宫 前倾位臵。 阔韧带:维持子宫 在盆腔正中位。 主韧带:固定子宫 颈作用。 宫骶韧带:将宫颈 向后上牵引,间接保 持子宫前倾位。
第一节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内生殖器
(三)输卵管 长约8~14cm。由内向外分成:☆间质部、峡部、 壶腹部、伞部;管壁由外向内分为浆膜层、肌层、粘 膜层。
目录
【妇女一生各时期的生理特点】
1. 新生儿期(neonatal period) 2. 儿童期(childhood) 3. 青春期(adolescence or puberty) 4. 性成熟期(sexual maturity) 5. 围绝经期(perimenopausal period) 6. 老年期(senility)
第二节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恢复)

2、雌激素、孕激素生理功能
雌激素
子宫平滑肌
内膜 宫颈 输卵管 阴道上皮 乳腺 卵泡发育 下丘脑 水钠潴留 代谢影响
孕激素
松弛
分泌期改变 闭合,分泌减少, 变稠 抑制收缩 细胞脱落 腺泡发育
肥大增生,收缩
增生期改变 松弛,分泌增加, 变稀 加强收缩 增生角化变厚 腺管增生 卵泡发育 正负反馈 促进 维持和促进骨代谢,降低脂 代谢
四)生殖器官的周期性变化-2
• 子宫颈的变化: 排卵前 –量多,长、10cm, –稀薄透明 –羊齿植物叶状结晶 排卵后 –量少,短、1~2cm –浑浊粘稠 –椭圆体结晶
三、 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及月经
• • • • • 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特点: 1、周期性变化 2、重要标志:月经-周期性变化的重要标志 3、青春期成熟的重要标志:月经周期建立。 4、内生殖器发育成熟的指标。
• 4、注意劳逸结合,加强营养和保持大小便通畅 • 不宜参加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四、性周期的调节
• • • • 女性生殖系统的周期性变化称性周期。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三者间的相互作用。 (HPOA)又称性腺轴 主要生理功能: 控制女性发育、 • 正常月经和性功能, • 参与体内环境 • 和物质代谢的调节。
(4)垂体分泌的激素
促性腺激素(Gn) 卵泡刺激素(FSH): 促使卵泡生长、发育、成熟。 黄体生成素(LH): 促使成熟卵泡排卵,黄体形成,并分泌E(雌 激素)P(孕激素)。 催乳素(PRL): 促使乳房发育,乳汁的分泌。
• • • • • •
1、LH 高峰 (排卵前一日) 2、E 达高峰(增殖期) 排卵前、后7-8天分别达高峰 3、P 达高峰 (分泌期) 排卵后7-8天达高峰 4、E、P 速降 (月经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 LH/FSH峰 激活 ④ 成熟卵泡 卵泡液中 孕酮
产生孕酮
蛋白溶酶→卵泡壁溶解→排卵孔(stigma) 促 有利于排卵 使 前列腺素↑ → 卵巢内平滑肌收缩
3、黄体形成及退化
• 黄体:卵泡颗粒细胞+卵泡内膜细胞, LH→黄素化、血管化→血体 • 排卵后7~8日,黄体体积和功能达高峰,直 径约1~2cm,外观色黄→黄体 • 若卵子未受精,黄体在排卵后9~10日开始 退化,组织纤维化,外观色白→白体 • 排卵日至月经来潮为黄体期(luteal phase),约14日,黄体衰退后月经来潮→进 入新的周期
(五)性成熟期(sexual maturity period)
• 又称为生育期,是卵巢生殖内分泌机能最 旺盛的时期 • 18岁左右开始,历时约30年 • 卵巢有周期性排卵 • 生殖器官(子宫)及乳房在性激素作用下 发生周期性改变
(六)绝经过渡期(menopausal transition period)
(三)儿童期(childhood)
• 4周 -12岁
• 儿童早期(8岁前):下丘脑—垂体—卵 巢轴的功能处于抑制状态,生殖器呈幼稚 型,宫颈占子宫的2/3
• 儿童后期(8岁后):下丘脑抑制状态解 除,逐渐出现第二性征
(四)青春期 (puberty or adolescence)
从乳房发育等第二性征出现至生殖器官逐渐发育 成熟这一段时期 • WHO规定为10-19岁 • 生理特点:①第一性征发育 ;②第二性征出 现;③生长加速 ;④月经来潮,为青春期重要 标志
一、妇女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 根据年龄和生殖内分泌变化,划分为7个 阶段:胎儿期、新生儿期、儿童期、青春期、 性成熟期、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期
• 各阶段无绝对分界
• 有个体差异
(一)胎儿期(fetal period)
• XX—发育为女性 • 胚胎8-10周时,性腺组织出现卵巢结构
• 原始生殖细胞分化为初级卵母细胞
• 经期:每次月经持续的时间,一般2-7天 • 经量:一次月经的总失血量,平均约为 30~50ml,超过80ml称为月经过多 • 经血特点:暗红色,不凝,纤溶酶对纤维 蛋白的溶解作用
• 月经期症状:一般无特殊症状,有些可出 现下腹及腰骶部酸胀不适(盆腔充血、
PG),严重者可影响工作和生活,少数
可出现腹泻、头痛等症状。
三 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一)卵巢的功能
卵巢是女性的性腺,其主要功能:
生殖功能:产生卵子并排卵
内分泌功能:产生性激素
(二)卵巢生殖功能的周期性变化
卵巢周期(ovarian cycle):从青春期至 绝经前,卵巢在形态和功能上发生的周期 性变化。 1、卵泡的发育及成熟 2、排卵 3、黄体形成及退化
含21个碳原子为孕激素,如孕酮,基本结 构为孕烷核; 含19个碳原子为雄激素,如睾酮,基本结 构为雄烷核; 含18个碳原子为雌激素,如雌二醇、雌酮 和雌三醇,基本结构为雌烷核。
2、甾体激素的生物合成与降 解过程
(1)甾体激素生物合成过程
卵巢组织有直接摄取胆固醇合成性激素 的酶系,由胆固醇合成的孕烯雌酮是合成 所有甾体激素的物质基础。 雌激素
黄体形成及退化
黄体形成 颗粒细胞 卵泡内膜细胞 颗粒黄体细胞 卵泡膜黄体细胞
(三)卵巢内分泌功能的周期性变化
卵巢合成和分泌的性激素均为甾体激素
(steroid hormone)
主要有:雌激素、孕激素、少量雄激素
1、甾体激素的基本化学结构
属于类固醇激素,基本化学结构 为环戊烷多氢菲环
按碳原子数目分为3组 :
• • • • 卵巢功能开始衰退至最后一次月经的时期 始于40岁以后,历时短则1-2年,长则10余年 绝经(menopause):妇女一生中最后一次月经 围绝经期(perimenopausal period):卵巢功能 衰退至绝经后1年内 • 绝经综合征:E2↓,表现为潮热、出汗、情绪不稳 定、失眠等
(四)卵巢的其他分泌功能
• 抑制素(inhibin)、激活素(activin)、卵泡抑素 (follistatin):反馈调节垂体FSH的合成和分泌, 调节卵泡膜细胞和颗粒细胞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性 • 生长因子:IGF、EGF、VEGF、TGF、FGF、 PDGF等 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途径参与卵泡生长发育的调节
(七)绝经后期(postmenopausal period)
• 绝经后的生命时期; • 老年期:妇女60岁以后,卵巢功能衰竭,雌激 素水平明显下降,生殖器官萎缩,骨质疏松, 易发生骨折。
二、月经及月经期的临床表现
• 月经(menstruation):是伴随卵巢周期 性排卵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剥脱和出 血 • 月经初潮(menarche):第一次月经来 潮,一般13-14岁,也可早至11-12岁 • 月经周期(menstrual cycle):相邻两 次月经第1天的间隔时间,一般为21-35 天,平均28天
• 性索皮质的扁平细胞围绕卵母细胞成为原始卵泡 • 中肾管退化,两条副中肾管融合成女性生殖道
(二)新生儿期
(neonatal period)
• 出生后4周内 • 由于在母体内受到女性激素的影响,外阴较丰满, 乳房略隆起或少许溢乳 • 出生后女性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少量阴道流血 • 以上均属生理现象,短期内能消退
LH: 刺激卵泡膜细胞合成雄激素
促使卵母细胞成熟及排卵 维持黄体功能
(三)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 相互作用
(四)月经周期的调节机制
卵泡期:E2(<200Pg/ml)抑制GnRH和FSH>200Pg/ml)刺激GnRH和FSH、LH释放 (正反馈),形成LH、FSH峰 排卵后:E2和P协同抑制FSH、LH分泌 黄体萎缩:E2、P↓,抑制作用解除,LH、FSH↑ 子宫内膜失去E2、P支持而坏死、脱落、出血,月经来潮
③增殖晚期:11~14日,内膜增厚,上皮细胞增 殖为假复层,核分裂象多,腺体更长、弯曲,间 质细胞呈网状。
增殖期(proliferative phase)
特点:
子宫内膜由薄→厚
腺上皮细胞由低柱→ 高柱 核分裂象由少→多 腺体数目由少→多 腺体由短、直→长、 曲 间质由致密→稀疏 小动脉由直→弯曲状
四、月经周期的调节
• 月经周期的调节十分复杂,主要涉及下丘 脑、垂体和卵巢 • 下丘脑、垂体、卵巢间相互调节和影响, 构成神经内分泌系统,称下丘脑一垂体一 卵巢轴。 • 主要功能是控制女性发育、正常月经和性 功能,还参与机体内环境和物质代谢的调 节。
(一)下丘脑生殖调节激 素
• 主要激素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 由下丘脑弓状核神经细胞分泌,通过垂体 门脉系统输送到腺垂体 • 十肽结构 • 脉冲式节律分泌 • 调节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卵巢激素的反馈作用
卵巢 雌激素 小剂量 下丘脑 GnRH ㈠ 垂体 FSH、LH ↓
大剂量 排卵前 (+)
排卵后 孕激素 ㈠ ㈠
↑↑
↓ ↓
五、子宫内膜及其他生殖器 的周期性变化
(一)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1、子宫内膜的组织学变化
• 基底层:靠近子宫肌层,不受激素影响,
• •
不脱落 成月经
• 功能层:靠近宫腔,受激素影响,脱落形
(二)腺垂体生殖激素
1、促性腺激素:
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激素(LH)
化学结构:均为糖蛋白
产生部位:腺垂体促性腺激素细胞产生分泌
分泌特点:脉冲式 2、催乳激素(PRL): 具有促进乳汁合成的功能
FSH:促进窦前及窦状卵泡发育
促进雌二醇的合成与分泌 调节优势卵泡的选择和非优势卵泡的闭 锁 卵泡晚期诱导颗粒细胞生成LH受体
1、卵泡的发育及成熟
• 卵巢的基本生殖单位—始基卵泡 • 自胚胎期→新生儿期→儿童期→青春期 ,卵泡数 量逐渐减少,性成熟期每月只有一个优势卵泡成 熟排卵,其余卵泡自行退化,称为卵泡闭锁 • 始基卵泡99% →自行发育、闭锁 1% →发育成熟并排卵 • 妇女一生中只有400~500个卵泡成熟排卵
卵泡的生长过程可分为: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Female Reproductive physiology
• 掌握卵泡的发育过程和性激素的分泌;性激素 的生理作用;生殖器官的周期性变化及其临床 意义 • 熟悉月经的临床表现及月经调节机理 • 了解妇女一生中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 重点:1.卵巢性激素对生殖器官的作用和所 引起的周期性变化 • 2.下丘脑、垂体和卵巢的神经内分泌 轴对月经周期的调节机理
(1) 始基卵泡 (primordial follicle): 直径50μm ,初级卵母细胞+
单层梭形颗粒细胞
(2) 窦前卵泡 (preantral follicle):
直径约200μm,卵细 胞+复层颗粒细胞+3种 受体(FSH、E2、T),内、 外卵泡膜层形成,窦前 卵泡具有合成性激素的 能力。
分泌期(secretory phase)
特点:
内膜增厚
腺上皮出现含糖原空泡
腺上皮细胞的糖原排入腺 腔
间质稀疏、水肿,蜕膜样 细胞 血管增多、盘曲明显,管 腔扩张
(3)月经期
月经周期1-4日,内膜
功能层的螺旋小动脉痉
• 两细胞两种促性腺激素学说
3、雌孕激素的周期性变化
正常妇女卵巢激素的水平随卵巢周期而变化 (1)雌激素:排卵前第1高峰 排卵后7-8日低于第1高峰的第2高峰 (2)孕激素:排卵后孕激素逐渐增加,排 卵后7-8日黄体成熟时,分泌量达最高峰, 以后逐渐下降
5、雄激素的周期性变化:
• • • • 女性的雄激素主要为睾酮和雄烯二酮, 大部分来自肾上腺,小部分来自卵巢。 来自卵巢的雄激素由卵泡膜和卵巢间质合成。 排卵前在LH峰作用下,卵巢合成雄激素增多, 可促进非优势卵泡闭锁并提高性欲。
产生孕酮
蛋白溶酶→卵泡壁溶解→排卵孔(stigma) 促 有利于排卵 使 前列腺素↑ → 卵巢内平滑肌收缩
3、黄体形成及退化
• 黄体:卵泡颗粒细胞+卵泡内膜细胞, LH→黄素化、血管化→血体 • 排卵后7~8日,黄体体积和功能达高峰,直 径约1~2cm,外观色黄→黄体 • 若卵子未受精,黄体在排卵后9~10日开始 退化,组织纤维化,外观色白→白体 • 排卵日至月经来潮为黄体期(luteal phase),约14日,黄体衰退后月经来潮→进 入新的周期
(五)性成熟期(sexual maturity period)
• 又称为生育期,是卵巢生殖内分泌机能最 旺盛的时期 • 18岁左右开始,历时约30年 • 卵巢有周期性排卵 • 生殖器官(子宫)及乳房在性激素作用下 发生周期性改变
(六)绝经过渡期(menopausal transition period)
(三)儿童期(childhood)
• 4周 -12岁
• 儿童早期(8岁前):下丘脑—垂体—卵 巢轴的功能处于抑制状态,生殖器呈幼稚 型,宫颈占子宫的2/3
• 儿童后期(8岁后):下丘脑抑制状态解 除,逐渐出现第二性征
(四)青春期 (puberty or adolescence)
从乳房发育等第二性征出现至生殖器官逐渐发育 成熟这一段时期 • WHO规定为10-19岁 • 生理特点:①第一性征发育 ;②第二性征出 现;③生长加速 ;④月经来潮,为青春期重要 标志
一、妇女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 根据年龄和生殖内分泌变化,划分为7个 阶段:胎儿期、新生儿期、儿童期、青春期、 性成熟期、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期
• 各阶段无绝对分界
• 有个体差异
(一)胎儿期(fetal period)
• XX—发育为女性 • 胚胎8-10周时,性腺组织出现卵巢结构
• 原始生殖细胞分化为初级卵母细胞
• 经期:每次月经持续的时间,一般2-7天 • 经量:一次月经的总失血量,平均约为 30~50ml,超过80ml称为月经过多 • 经血特点:暗红色,不凝,纤溶酶对纤维 蛋白的溶解作用
• 月经期症状:一般无特殊症状,有些可出 现下腹及腰骶部酸胀不适(盆腔充血、
PG),严重者可影响工作和生活,少数
可出现腹泻、头痛等症状。
三 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一)卵巢的功能
卵巢是女性的性腺,其主要功能:
生殖功能:产生卵子并排卵
内分泌功能:产生性激素
(二)卵巢生殖功能的周期性变化
卵巢周期(ovarian cycle):从青春期至 绝经前,卵巢在形态和功能上发生的周期 性变化。 1、卵泡的发育及成熟 2、排卵 3、黄体形成及退化
含21个碳原子为孕激素,如孕酮,基本结 构为孕烷核; 含19个碳原子为雄激素,如睾酮,基本结 构为雄烷核; 含18个碳原子为雌激素,如雌二醇、雌酮 和雌三醇,基本结构为雌烷核。
2、甾体激素的生物合成与降 解过程
(1)甾体激素生物合成过程
卵巢组织有直接摄取胆固醇合成性激素 的酶系,由胆固醇合成的孕烯雌酮是合成 所有甾体激素的物质基础。 雌激素
黄体形成及退化
黄体形成 颗粒细胞 卵泡内膜细胞 颗粒黄体细胞 卵泡膜黄体细胞
(三)卵巢内分泌功能的周期性变化
卵巢合成和分泌的性激素均为甾体激素
(steroid hormone)
主要有:雌激素、孕激素、少量雄激素
1、甾体激素的基本化学结构
属于类固醇激素,基本化学结构 为环戊烷多氢菲环
按碳原子数目分为3组 :
• • • • 卵巢功能开始衰退至最后一次月经的时期 始于40岁以后,历时短则1-2年,长则10余年 绝经(menopause):妇女一生中最后一次月经 围绝经期(perimenopausal period):卵巢功能 衰退至绝经后1年内 • 绝经综合征:E2↓,表现为潮热、出汗、情绪不稳 定、失眠等
(四)卵巢的其他分泌功能
• 抑制素(inhibin)、激活素(activin)、卵泡抑素 (follistatin):反馈调节垂体FSH的合成和分泌, 调节卵泡膜细胞和颗粒细胞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性 • 生长因子:IGF、EGF、VEGF、TGF、FGF、 PDGF等 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途径参与卵泡生长发育的调节
(七)绝经后期(postmenopausal period)
• 绝经后的生命时期; • 老年期:妇女60岁以后,卵巢功能衰竭,雌激 素水平明显下降,生殖器官萎缩,骨质疏松, 易发生骨折。
二、月经及月经期的临床表现
• 月经(menstruation):是伴随卵巢周期 性排卵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剥脱和出 血 • 月经初潮(menarche):第一次月经来 潮,一般13-14岁,也可早至11-12岁 • 月经周期(menstrual cycle):相邻两 次月经第1天的间隔时间,一般为21-35 天,平均28天
• 性索皮质的扁平细胞围绕卵母细胞成为原始卵泡 • 中肾管退化,两条副中肾管融合成女性生殖道
(二)新生儿期
(neonatal period)
• 出生后4周内 • 由于在母体内受到女性激素的影响,外阴较丰满, 乳房略隆起或少许溢乳 • 出生后女性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少量阴道流血 • 以上均属生理现象,短期内能消退
LH: 刺激卵泡膜细胞合成雄激素
促使卵母细胞成熟及排卵 维持黄体功能
(三)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 相互作用
(四)月经周期的调节机制
卵泡期:E2(<200Pg/ml)抑制GnRH和FSH>200Pg/ml)刺激GnRH和FSH、LH释放 (正反馈),形成LH、FSH峰 排卵后:E2和P协同抑制FSH、LH分泌 黄体萎缩:E2、P↓,抑制作用解除,LH、FSH↑ 子宫内膜失去E2、P支持而坏死、脱落、出血,月经来潮
③增殖晚期:11~14日,内膜增厚,上皮细胞增 殖为假复层,核分裂象多,腺体更长、弯曲,间 质细胞呈网状。
增殖期(proliferative phase)
特点:
子宫内膜由薄→厚
腺上皮细胞由低柱→ 高柱 核分裂象由少→多 腺体数目由少→多 腺体由短、直→长、 曲 间质由致密→稀疏 小动脉由直→弯曲状
四、月经周期的调节
• 月经周期的调节十分复杂,主要涉及下丘 脑、垂体和卵巢 • 下丘脑、垂体、卵巢间相互调节和影响, 构成神经内分泌系统,称下丘脑一垂体一 卵巢轴。 • 主要功能是控制女性发育、正常月经和性 功能,还参与机体内环境和物质代谢的调 节。
(一)下丘脑生殖调节激 素
• 主要激素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 由下丘脑弓状核神经细胞分泌,通过垂体 门脉系统输送到腺垂体 • 十肽结构 • 脉冲式节律分泌 • 调节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卵巢激素的反馈作用
卵巢 雌激素 小剂量 下丘脑 GnRH ㈠ 垂体 FSH、LH ↓
大剂量 排卵前 (+)
排卵后 孕激素 ㈠ ㈠
↑↑
↓ ↓
五、子宫内膜及其他生殖器 的周期性变化
(一)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1、子宫内膜的组织学变化
• 基底层:靠近子宫肌层,不受激素影响,
• •
不脱落 成月经
• 功能层:靠近宫腔,受激素影响,脱落形
(二)腺垂体生殖激素
1、促性腺激素:
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激素(LH)
化学结构:均为糖蛋白
产生部位:腺垂体促性腺激素细胞产生分泌
分泌特点:脉冲式 2、催乳激素(PRL): 具有促进乳汁合成的功能
FSH:促进窦前及窦状卵泡发育
促进雌二醇的合成与分泌 调节优势卵泡的选择和非优势卵泡的闭 锁 卵泡晚期诱导颗粒细胞生成LH受体
1、卵泡的发育及成熟
• 卵巢的基本生殖单位—始基卵泡 • 自胚胎期→新生儿期→儿童期→青春期 ,卵泡数 量逐渐减少,性成熟期每月只有一个优势卵泡成 熟排卵,其余卵泡自行退化,称为卵泡闭锁 • 始基卵泡99% →自行发育、闭锁 1% →发育成熟并排卵 • 妇女一生中只有400~500个卵泡成熟排卵
卵泡的生长过程可分为: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Female Reproductive physiology
• 掌握卵泡的发育过程和性激素的分泌;性激素 的生理作用;生殖器官的周期性变化及其临床 意义 • 熟悉月经的临床表现及月经调节机理 • 了解妇女一生中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 重点:1.卵巢性激素对生殖器官的作用和所 引起的周期性变化 • 2.下丘脑、垂体和卵巢的神经内分泌 轴对月经周期的调节机理
(1) 始基卵泡 (primordial follicle): 直径50μm ,初级卵母细胞+
单层梭形颗粒细胞
(2) 窦前卵泡 (preantral follicle):
直径约200μm,卵细 胞+复层颗粒细胞+3种 受体(FSH、E2、T),内、 外卵泡膜层形成,窦前 卵泡具有合成性激素的 能力。
分泌期(secretory phase)
特点:
内膜增厚
腺上皮出现含糖原空泡
腺上皮细胞的糖原排入腺 腔
间质稀疏、水肿,蜕膜样 细胞 血管增多、盘曲明显,管 腔扩张
(3)月经期
月经周期1-4日,内膜
功能层的螺旋小动脉痉
• 两细胞两种促性腺激素学说
3、雌孕激素的周期性变化
正常妇女卵巢激素的水平随卵巢周期而变化 (1)雌激素:排卵前第1高峰 排卵后7-8日低于第1高峰的第2高峰 (2)孕激素:排卵后孕激素逐渐增加,排 卵后7-8日黄体成熟时,分泌量达最高峰, 以后逐渐下降
5、雄激素的周期性变化:
• • • • 女性的雄激素主要为睾酮和雄烯二酮, 大部分来自肾上腺,小部分来自卵巢。 来自卵巢的雄激素由卵泡膜和卵巢间质合成。 排卵前在LH峰作用下,卵巢合成雄激素增多, 可促进非优势卵泡闭锁并提高性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