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菩萨顶导游词
五台山菩萨顶导游词5篇

五台山菩萨顶导游词5篇五台山菩萨顶导游词(1)五台山大多寺庙都建于北魏时期,这座寺庙修建于北魏太和五年,但在明清的时候又翻修过,所以咱们看到的是明清时代的风格。
对面两做山峰所夹地方,眼睛所能看到高的地方就是五台山五座台顶高的一座北台叶斗峰,海拔为3061、1米,也是华北地区高的地方,被称为华北屋脊。
上面有两座寺庙,在五台山的五座台顶上每座台顶上都有文殊菩萨的一种化身,北台顶灵应寺内供奉的是无垢文殊,另一座是五爷庙,原来供奉于北台,这里是观看北台顶佳位置,可以在这儿照相。
这个门叫大乘门,因为在佛教中分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小乘佛教比较狭隘,高果位只可以修行到罗汉,大乘佛教比较广泛,高果位可以修行到佛,所以现在大部分人信得都是大乘佛教。
这个法轮是藏传佛教所特有的法器,又叫做转经筒,里面放有经书。
五台山寺庙转的时候相当于在诵经,上面有观音菩萨的六字真言,嗡嘛咪呗昧哄,因为在以前在藏族信佛教的人很多,有许多人不识字,就以口念一遍这几个字,代表诵一遍经的意思,我们说法轮常转时来运转的意思,可以按顺时针方向转三圈,代表佛法僧三宝都转到了,同时也是为朋友家人自己祈福的。
咱们参观寺庙看中轴线上的主殿就可以了。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所以几乎每座寺庙都有文殊殿,这里之所以称为大呢,一是因为文殊菩萨在这里显现真容次数较多,二是因为这重大殿使用等级高,使用的是须弥座,汉白玉栏杆,屋顶上的走兽是七兽,该殿又叫做菩萨顶导游词。
五台山菩萨顶导游词(2)坐落在灵鹫峰上的这座金碧辉煌的寺庙就是素有喇嘛宫之称的菩萨顶。
我们已经参观了许多寺庙,大家可能也发现了,大多是红墙灰瓦,,而菩萨顶却是红墙黄瓦。
在古代中国,黄色是皇家专用的,可菩萨顶却用了黄琉璃瓦,,您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考虑,等我们参观完寺庙,听了我的讲解,您自然会明白。
寺创建于北魏,原叫大文殊院。
相传唐太宗贞观五年,僧人法云想塑一尊文殊像,可不知道塑何职文殊。
山西旅游景点五台山导游词(精选5篇)

山西旅游景点五台山导游词(精选5篇)山西旅游景点五台山篇1后院主体建筑为大雄金殿,内供三佛是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两旁为十八罗汉。
龙泉寺:参观了金阁寺,我们乘车向台怀镇方向下行约10公里,便进入一道东西走向的沟峪,名叫东沟,著名的龙泉寺便位于沟北的山岭下,离台怀镇约5公里。
龙泉寺之名源于寺东侧这眼泉水。
泉亭下这股山泉清澈晶莹,味道甘爽。
传说很久以前九龙作恶,文殊菩萨施行佛法把它们压在附近这九道山岭之下,在这眼泉水底部还可看到九条小龙的影子,所以被命名为龙泉。
泉旁古刹便取名龙泉寺。
龙泉寺位于中台顶脚下,九道岭拱抱,从山形地貌看去,像有九龙齐头并身会饮于龙泉,因此人称这里为九龙冈。
龙泉寺创建于宋代,明代重修,清末至民国初年重建。
全寺占地15900平方米,共有各种殿堂僧舍160余间,坐北面南,并排三处大院。
寺中的影壁、牌坊、墓塔是三件艺术瑰宝。
影壁和牌坊与东院处在一条中轴线上,由108级石板台阶相连。
台阶底部这道照壁,正中所嵌这组汉白玉石雕,可以看作五台山主要寺庙的微缩示意图,中心这个葫芦形宝塔代表台怀中心的大白塔;中下端所雕大殿则是中台顶的演教寺;西北角殿外一人在叩头,代表佛母洞;东南侧这一山洞,洞中有坐像,标志观音洞,供有弥勒佛的楼阁代表栖贤寺。
这组石雕,刻工精细,构图巧妙,堪称一绝。
而台阶上面这座三门四柱牌坊更为精致壮观,全部用汉白玉石雕造而成,前后垂檐和三门拱券,都采用镂空雕法,玲珑剔透,整个牌楼雕满飞龙、花梁、纸扇、宝镜、书笔、尘掸、玉壶等多种图案,形象逼真。
这座民国年间用10年工夫雕成的牌坊是近代雕刻艺术的稀世之宝。
牌坊后面的东大院前后两进,有天王殿、观音殿、大佛殿等建筑。
山西旅游景点五台山导游词篇2中院也叫塔院,龙泉寺三宝之三的墓塔就位于中院的祖师殿前。
这是为清末民初五台山高僧普济所修的墓塔,通体全用汉白玉石做成,造型和雕工均十分精美。
塔下方台6.4米见方,高1.5米,上边和下边各雕一圈莲花瓣,四角有四位大力士托塔金刚,台基中间内槽的坐佛小像为110尊。
五台山导游词

五台山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五台山,我是你们的导游_____。
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一起领略五台山的魅力。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也是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
它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分别是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和中台翠岩峰。
这五座山峰高耸入云,峰顶平坦宽阔,犹如垒土之台,故而得名“五台山”。
五台山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早在东汉时期,佛教就传入了五台山。
此后,历经各个朝代的发展,五台山逐渐成为了中国佛教的重要中心之一。
在这里,您可以看到众多的佛教寺庙和古建筑,它们见证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塔院寺。
塔院寺以大白塔而闻名,大白塔是五台山的标志性建筑。
这座塔高达 753 米,周长 833 米,通体洁白,气势恢宏。
大白塔内藏有佛祖释迦牟尼的舍利,因此备受尊崇。
在塔院寺,您还可以参观其他的殿堂和建筑,感受佛教文化的庄严和神秘。
接下来是菩萨顶。
菩萨顶是五台山最大的喇嘛寺院,也是清朝皇帝的行宫。
这里建筑宏伟,金碧辉煌,充满了皇家气派。
从菩萨顶俯瞰,整个五台山的美景尽收眼底,让人心旷神怡。
显通寺也是五台山不可错过的景点之一。
它是五台山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寺院,寺内保存了大量的佛教文物和艺术品,如铜殿、铜塔等,工艺精湛,令人赞叹不已。
除了这些著名的寺庙,五台山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游的地方。
比如殊像寺,寺内的文殊菩萨像高达987 米,是五台山最大的文殊菩萨像。
还有黛螺顶,要登上黛螺顶,可以选择徒步攀登 1080 级台阶,也可以乘坐缆车。
登上黛螺顶,您可以朝拜五方文殊菩萨,实现“小朝台”。
五台山的自然风光同样迷人。
这里山峦起伏,森林茂密,溪流潺潺。
在山间漫步,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能抛诸脑后。
在五台山,您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风景,还可以品尝到当地的特色美食。
五台山菩萨顶的导游解说词

五台山菩萨顶的导游解说词山西省五台山中规模最大的黄教寺院。
位于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北侧灵鹫峰上。
据传为文殊菩萨道场,即文殊居住处,故又名真容院、大文殊寺;为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
此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471~499),历代曾多次重修。
明·永乐以后,蒙藏喇嘛教徒进驻五台山,遂成为五台山黄庙之首。
清朝之康熙、乾隆帝曾数次朝拜五台山,住宿于菩萨顶,赐菩萨顶大喇嘛提督印,并命山西全省,包括山西巡抚、大同总兵、代州道台等,均须向大喇嘛进贡。
全寺占地四十五亩,顺山就势而筑殿宇,布局严谨。
寺前有石阶一0八级。
山门内有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等建筑。
各殿均用三*琉璃瓦覆盖。
又,寺内有康熙御碑,方座螭首,矗立在前院;乾隆御碑在东禅院碑亭内,以方形巨石雕成,高六公尺,每面宽一公尺,上刻汉、满、蒙、藏四种文字。
菩萨顶位於山西省五台山的灵鹫峰上,金碧辉煌,绚丽多*,具有皇宫特*,是五台山最大的喇嘛寺院,也是国务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菩萨顶始建於北魏孝文帝时,称“大文殊院”。
唐太宗贞观五年(631年),僧人法云重建,称“真容院”。
宋景德年间,真宗敕建,设文殊像,赐额“奉真*”。
明永乐年间,真容院“敕改建大文殊寺”。
明朝以后至今,一直沿称“大文殊寺”(又称“菩萨顶”)。
菩萨顶极盛时期是在清朝。
顺治十三年(1656年),将其改为喇嘛庙。
此后,康熙皇帝又赐菩萨顶大咧嘛提督印,并命山西全省,其中包括山西巡抚、大同总兵、代州道台,统统向其进贡。
这是清廷以黄教怀柔蒙古、*的重要政策。
清朝皇帝、蒙古诸王公、*喇嘛也每每朝礼五台,一般都住菩萨顶,从而树立了菩窿顶在五台黄庙中的统领地位。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春康熙皇帝敕命“改覆本寺大殿琉璃黄瓦”。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只有皇家建筑才能覆盖黄琉璃瓦。
菩萨顶覆盖黄琉璃瓦,反映其地位之崇高,此外,为保护这座具有特殊地位的寺庙,康熙又敕命“於菩萨顶前后山门设官永镇,把总(正七品武官)一员,马兵10名,步兵30名,守护香火供器”。
菩萨顶108个台阶文案

菩萨顶108个台阶文案【提纲】一、菩萨顶简介二、108 个台阶的象征意义三、登顶菩萨顶的寓意菩萨顶位于我国五台山脉,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名山。
山上有108 个台阶,象征着人生的108 种烦恼。
登顶菩萨顶,走过这108 个台阶,寓意着消除烦恼,洗净心灵,从而达到心灵的升华。
一、菩萨顶简介菩萨顶位于五台山脉,这里环境优美,山清水秀。
自古以来,这里就被视为佛教圣地,吸引了无数信徒前来朝拜。
在山脚下,有一座座庄严的寺庙,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二、108 个台阶的象征意义沿着菩萨顶的山路攀爬,你会看到108 个台阶。
这108 个台阶代表了人生的108 种烦恼,每一种烦恼都是我们在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挑战。
无论是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困扰,还是人际关系的纷争,都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烦恼。
登顶菩萨顶,走过这108 个台阶,意味着我们正在努力克服这些烦恼。
每一步都代表着一种决心,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当我们踏上最后一个台阶,意味着我们已经走出了烦恼的困扰,迈向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三、登顶菩萨顶的寓意登上菩萨顶,俯瞰四周,你会发现整个世界都在你的脚下。
这种感觉,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被抛诸脑后,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
这时,你会真正体会到登顶菩萨顶的寓意:洗净心灵,心灵升华。
在菩萨顶,你会感受到信仰的力量,也会对生活充满信心。
每一个来这里的人,都会带着一颗虔诚的心,祈求菩萨保佑。
而当人们离开时,他们已经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准备好了迎接生活中的一切挑战。
总之,菩萨顶的108 个台阶不仅仅是一道景观,更是一种精神象征。
山西五台山的导游词

山西五台山的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山西五台山。
我是负责为大家介绍五台山的导游。
首先,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五台山。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的临汾市,海拔高度为2300米。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五台山以其宏伟的山势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眼球。
这里是五台山的入口,我的右边就是五台山的山门,这山门名叫“车迟斗法”,是指佛教中的一种常见场景,须菩提与佛陀车迟而斗法。
这个传说意味深长,吸引着众多信徒前来朝拜。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五台山上最美的古建筑之一——万佛楼。
万佛楼建于唐高宗时期,是一座六层高的塔,外观采用木结构,砖石外覆,是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典范之一。
楼内壁画规模宏大,是中国现存唐代壁画的代表作之一。
楼下是一间供奉弥勒菩萨的殿堂。
沿着山路前行,我们会来到主峰中泉峰。
中泉峰是五台山的最高峰,也是五台山上最大的佛教活动中心之一。
在这里,有一件非常值得一提的事情就是:每年的除夕到正月十五的这段时间,都有近百万信徒,从五湖四海而来,到此烧香拜佛,许愿祈福。
如果您对历史文化有兴趣,那您一定不能错过五台山的大慈寺。
大慈寺是五台山上最为古老的寺庙之一,建于南北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寺内保留了大量石刻和古代建筑,如佛祖像、铜钟等。
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大慈寺的石刻,它们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五台山的佛教文化元素。
最后,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五台山的“五大禅林”。
这五大禅林分别是“显通大禅寺”、“报恩寺”、“净明寺”、“卧云寺”和“兴福寺”。
这五个禅林是五台山佛教文化的核心之一,历经了数百年的兴衰变迁,至今仍是广大信徒前来朝拜的圣地。
在五台山,您可以不仅可以感受到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能领略到自然风光的壮丽与美丽。
每年的春秋两季,五台山上的大片红叶,就好像是披上了绚丽的锦衣。
同时,五台山也有很多的山泉,闻名遐迩,足以体验到大自然的恩典。
五台山导游词(通用3篇)

五台山导游词(通用3篇)作为一名尽职尽责的导游,通常需要用到导游词来辅助讲解,导游词由引言、主体和结语三部分构成。
如何把导游词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作者收集整理的五台山导游词(通用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台山导游词1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五台县境内。
五台山方圆约30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巍然矗立,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
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知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
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胜地,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而五台山又以其建寺历史之悠久和规模之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在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尼泊尔等国享有盛名。
五台山寺庙始建于汉明帝,唐代因“文殊信仰”的繁盛,寺院多达360多处。
清代,随着喇嘛宗教传入五台山,出现了各具特色的青、黄二庙。
五台山五座台顶合围的地区,称为台内,其外围则称台外。
现五台山寺庙尚存43处,其中台内37处,台外6处。
五台山众多的佛寺皆聚集在台内台怀镇。
这里寺庙林立,殿宇鳞次栉比,圣景圣迹荟萃一处,其中显通寺、塔院寺、殊像寺、罗寺和菩萨顶被称为五台山五大禅处。
台外的寺庙比较分散,其中以南禅寺、佛光寺最著名。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所以这里众多寺庙的正殿都以供奉文殊菩萨为主。
文殊菩萨是释迦牟尼的左胁侍,关于他的来历,说法很多,而最流行的说法是他出身于舍卫国的婆罗门家庭,因有慈爱之心,后随释迦牟尼佛出家,成为佛的大弟子,帮助佛化导芸芸众生。
他在诸大菩萨中智慧辩才第一,故专司佛的智慧,有“大智文殊”的尊号。
文殊的坐骑为一青狮,表示智慧威猛。
他手持宝剑,表示智慧锐利。
文殊菩萨因智慧第一,所以被推为众菩萨之首,后因对观音信仰流传,逐渐被取而代之。
五台山导游词2五台山因有五座顶如平台的山峰而得名。
五座台顶巍峨高峻,各有各的特点,但都如诗如画,风光秀丽。
境内山环水绕,雨量充沛,植被良好,气候凉爽,从古迄今一直为;理想的游览与避暑圣地。
山西五台山风景区导游词

山西五台山风景区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山西五台山风景区。
我是你们的导游,接下来的时光,将由我带领大家领略五台山的独特魅力。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五台山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分别是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和中台翠岩峰。
这五座山峰宛如五根擎天巨柱,巍然屹立在天地之间,峰顶平坦宽阔,犹如垒土之台,故而得名“五台山”。
五台山不仅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更是佛教圣地。
这里的佛教文化源远流长,自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以来,五台山就逐渐成为了佛教徒们的朝拜之地。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五台山见证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与传承,留下了众多的佛教建筑和文物。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塔院寺。
塔院寺内的大白塔是五台山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佛教徒心中的神圣象征。
大白塔通高约 75 米,塔身洁白,造型优美。
在阳光的照耀下,大白塔熠熠生辉,宛如一座巨型的白玉宝瓶,庄严而肃穆。
围绕着大白塔,有一百多座大小不一的藏式白塔,形成了一片壮观的塔林。
从塔院寺出来,我们前往菩萨顶。
菩萨顶位于灵鹫峰上,是五台山黄庙(藏传佛教寺院)之首。
寺庙依山而建,气势恢宏,建筑格局错落有致。
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藏传佛教的神秘与庄严。
寺庙内的大雄宝殿金碧辉煌,殿内供奉着众多佛像,庄严肃穆。
接下来,我们来到显通寺。
显通寺是五台山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寺院之一。
寺内建筑保存完好,有众多的殿堂和楼阁。
无量殿是显通寺的一大特色建筑,这座殿宇没有一根梁柱,全部用砖石砌成,造型独特,工艺精湛。
除了佛教建筑,五台山的自然风光也十分迷人。
东台望海峰可以观赏到壮丽的日出景色。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大地上,整个世界仿佛都被染成了金黄色,那种美让人陶醉。
西台挂月峰在夜晚可以欣赏到明月高悬的美景。
南台锦绣峰则是山花烂漫,犹如一片花的海洋。
北台叶斗峰是五台山的最高峰,冬季时,这里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宛如一个童话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家好,我是您这此游览的导游员,叫蒙毅。
首先我代表山西省友谊之旅旅行社欢迎您来参观菩萨顶。
我在这里祝您玩得开心愉快,通过我的讲解,一定会使您不虚此行。
大家看,坐落在灵鹫峰上的这座金碧辉煌的寺庙就是素有喇嘛宫之称的菩萨顶。
我们已经参观了许多寺庙,大家可能也发现了,大多是红墙灰瓦,,而菩萨顶却是红墙黄瓦。
在古代中国,黄色是皇家专用的,可菩萨顶却用了黄琉璃瓦,,您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考虑,等我们参观完寺庙,听了我的讲解,您自然会明白。
此寺创建于北魏,原叫大文殊院。
相传唐太宗贞观五年,僧人法云想塑一尊文殊像,可不知道塑何职文殊。
一天夜里,法云从长明灯下的蓝光中看见一尊文殊菩萨像,并由塑工塑成。
传说这便是文殊菩萨显圣,展示真容,所以此寺又叫真容院,俗称菩萨顶。
寺庙经历代修补,尤其是1952年政府拨款补修了所有殿宇和牌楼、石阶等。
现占地30亩,分前院、中院、后院和东配院四处院落,有殿堂楼房121间,是五台山规模最大最
完整的喇嘛寺院,殿宇云集,雄伟壮观,布局严谨,独具特色。
我们从山麓仰望,阳光下飞檐斗拱,相托红墙黄瓦,金碧辉煌,象西藏布达拉宫,所以有喇嘛宫之称。
菩萨顶在五台山有很高的地位,是黄庙首领庙。
大家请跟我往上走。
我们登上这高高的台阶,就进入寺庙了。
这台阶、木牌坊、幡杆就是康熙皇帝看成龙头的地方。
这里我们要让大家数一数,到底有多少台阶,等大家登上这高高的灵峰圣境,我会告诉大家关于这台阶,上面的石狮的说法和传说。
大家数清楚了吗?到底有多少台阶?
我告诉大家,寺庙门前的长长的台阶,一般都会与108有关,菩萨顶也不例外,也是
108级台阶。
佛家说,人生共有108种烦恼,把解脱烦恼之道称为“法门”。
踏上一级台阶,意味着跨入一个法门,消除了一种烦恼。
当您气喘吁吁地站在悬有“灵峰圣境”横匾的彩绘
牌楼下面,远望周围林立的寺庙、翠绿的山色,您是不是已把人世间的108种烦恼全部
踩在脚下,成了一个无忧无虑的人了呢?
我们再看台阶上这对石狮,仔细看过之后,您一定会发现左边这只没有舌头。
原来啊,是它偷吃工人食物被割掉了舌头,一直饿着肚子蹲到现在。
这座四柱三门七楼的高大木牌楼是清代康熙五十三年所立。
它色彩鲜艳,彩绘龙凤,造型优美,形象生动,结构合理,坚固精致,是五台山木牌楼之冠。
穿过天王殿,我们来到前院,院内古树参天,石碑林立,幽雅清静。
我们面前的是大雄宝殿,是菩萨顶的主殿,寺内重要佛事活动一般都在这里举行,内供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药师佛和十八罗汉。
大雄宝殿右侧是带箭文殊殿。
殿内骑狮文殊的肩上插有一支箭,传说是乾隆皇帝射的,不过我们现在看不到这支箭了,它以被前两世班禅取走了。
要说菩萨顶最有特色的建筑,还要数大雄宝殿后的文殊像。
大家请跟我来。
我们面前的大殿就是文殊殿。
大家看殿前台阶,有许多蜂窝状小眼。
原来在殿檐中间的一块瓦上,不论春夏秋冬,也不论阴雨晴天,总是滴水不断,所以又称为滴水檐大殿。
由于雨珠滴沥,落地柱石,嘀嗒有声,再加上注溅时水花在阳光下反射出五光十色的艳彩,形成五台山一大景观。
您能猜猜为什么滴水不断吗?曾经有很多种说法,其实只是在檐下有一个存水槽之故。
不过我们现在已看不到这一景观了,因年久失修和维修时没有注意保存,水槽已不存在了。
殿内原有三尊高约两米的铜质三大士像,就是正中文殊。
左观音,右普贤。
它们距今应该有四百多年了,是铜铸艺术的珍品,可惜这三尊名冠五台山的铜像,早已被毁。
现在的塑像是1985年新塑的。
大家仔细看,黄庙殿内的塑像与青庙有所不同,从塑像就可以分辨
出是青庙还是黄庙。
这里的菩萨像都有肩花,脸微侧,且有华丽的背光,这正是与青庙塑像的不同之处。
在后院,,还有明代万历年间铸造的大铜锅。
大家看,如此巨大的铜锅一年也只是腊月初八煮腊八粥用一次。
据说有一次小喇嘛因洗锅后,锅内表面结冰,还差点上不来呢,可见这铜锅有多大了。
佛教寺院都有一点神秘气氛,而殿顶的神兽仙人,更增加了一份神奇色彩。
这些神兽是龙的儿子,他们有各种各样的能力。
把他们安置在殿顶是为了防火、避邪,又有龙凤象征和谐祥瑞。
菩萨顶之所以能保持黄庙领袖庙的地位,与清代康熙、乾隆几次来五台山住在菩萨顶有关。
康熙在寺内留下了“五台圣境”御笔。
大家看这石碑坊上四字就是康熙亲笔题字。
因西藏历来是政教合一的政权,所以清统治者极力笼络人心,以巩固对西藏的统治。
这样,五台山黄庙就更加兴盛起来,尤其是菩萨顶,地位极高,寺庙的大喇嘛在清代相当于朝廷一品官的地位。
由于菩萨顶相当于皇帝行宫,再加之为了笼络西藏喇嘛教,所以代表皇室“至高无上,尊
贵富有”的红墙黄瓦便也成为菩萨顶的特色了。
各位游客您明白了吗?
好了,各位游客,我的讲解就告一段落,希望通过我的讲解,您能对菩萨顶留下深刻的印象。
祝大家旅途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