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诊断的方法是什么

合集下载

诊断肝癌的几种检查方法

诊断肝癌的几种检查方法

诊断肝癌的几种检查方法文章目录*一、诊断肝癌的几种检查方法*二、肝癌如何预防*三、肝癌的危害诊断肝癌的几种检查方法1、诊断肝癌的几种检查方法甲胎卵白检测是用免疫法子测定发生的胚胎性抗原,为今朝诊断肝细胞癌奇异性最高的法子之一,对诊断肝细胞肝癌具备相对埋头性。

对无肝癌别的证据,(α-FP)对流免疫电泳法阴性或定量大于五百纳克一毫升延续一个月以上,并且能解除妊娠还有活动性的肝功能疾病,生殖腺胚胎性肿瘤等便可诊断为肝细胞癌。

血液酶学检测肝癌病人血清中氨基丁酸谷氨酰转肽酶,硷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的同功酶等可高于畸形,但因为缺少奇异性,多作为帮助诊断。

2、肝癌的病因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及确切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其发病是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受环境和因此双重因素影响。

流行病学及实验研究资料表明,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黄曲霉素、饮水污染、酒精、肝硬化、性激素、亚硝胺类物质、微量元素等都与肝癌发病相关。

继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可通过不同途径,如随血液、淋巴液转移或直接侵润肝脏而形成疾病。

3、肝癌手术治疗方法手术是治疗肝癌的首选,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手术方法有:根治性肝切除,姑息性肝切除等。

对不能切除的肝癌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术中肝动脉结扎、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冷冻、激光、微波等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原发性肝癌也是行肝移植手术的指征之一。

肝癌如何预防1、避免情绪波动,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应尽量避免或减少引起情绪波动的各种刺激活动;2、避免过度劳累:过度的脑力或体力劳动不仅可使肝癌患者机体的抵抗力降低,促使癌症的复发或转移,而且可加重肝功损害,导致病情恶化;3、戒除不良的生活方式或习惯:忌烟忌酒,不吃霉变的粮食,少吃腌制肉制品等;4、生活规律,日常起居,户外活动,饮食营养,身体锻炼,规律化;5、避免感染乙肝和丙肝。

肝癌的防治任重而道远。

我们了解了肝癌的预防措施,在生活中一定不能忽视这些问题,很多疾病的发生就是因为我们的忽视造成的。

肝癌的诊断

肝癌的诊断

肝癌的诊断北京地坛医院李文东肝癌早期没有症状,病人不会主动到医院就诊,给早期诊断带来困难。

虽然在病情发展后能产生症状,但常见的症状是肝区疼痛、食欲下降、消瘦、乏力、腹胀、腹泻、黄疸等,与慢性肝炎、肝硬化类等类似。

况且肝癌大多发生在慢性肝炎、肝硬化的基础上,所以很难依靠这些症状来诊断肝癌。

即使摸到肿块或有黄疸、腹水,有时也难以与结肠癌、胰腺癌区别开来。

所以诊断肝癌必须借助于各种特殊检查。

一、肝癌的定性诊断1. 病理组织和病理细胞学检查在各种检查中,病理组织学检查对肿瘤的定性诊断最有价值。

除了因取材不当导致假阳性外,病理组织学检查的结果是绝对可信的。

肝癌的定性诊断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曾也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

取得肝癌活组织的方法为肝穿刺。

为取材准确,多在腹腔镜明视下或超声引导下穿刺。

病理组织和病理细胞学检查对肝癌的定性诊断固然十分可靠,但属于侵入性操作,而且有并发出血或肿瘤沿针道播散的风险,医生和病人都会有所顾忌,故仅在非侵入性检查无法定性时才予考虑。

2. 肝癌标志物检查肝癌标志物是由肝癌或宿主产生的针对肝癌的较为特异的物质,如抗原、酶、特殊的蛋白质等。

肝癌标志物检查为非侵入性操作,可反复进行动态观察,对肝癌的定性诊断极有价值,也是肝癌定性诊断的主要手段。

常用的肝癌标志物如下:⑴甲胎蛋白(AFP)AFP是在众多的肝癌标志物中对肝癌诊断价值最高的一个。

如能达到400µg/L以上,持续存在4周以上并能排除个别假阳性情况的,甚至即可据此诊断肝癌。

AFP在肝癌的早期,甚至在肝癌的症状出现之前8个月,便可出现阳性结果。

所以AFP可以用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包括对于肝癌手术切除后复发的早期诊断。

由于AFP在一定量(如>400µg/L)、一定持续时间(如>4周)的前提下对肝癌的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所以可用于肝癌的鉴别诊断。

AFP检测已成为诊断肝癌的基本的和必备的检查项目。

尽管AFP对于诊断肝癌有较高的特异性,但AFP在肝癌中的阳性率却只有60%-70%。

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

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

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原发性肝癌是指起源于肝脏的恶性肿瘤,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

因此,及早发现和诊断原发性肝癌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希望能够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一、临床表现。

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腹部不适、腹胀、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乏力、发热等。

部分患者还会出现黄疸、肝大、腹水等表现。

需要指出的是,早期原发性肝癌可能无明显症状,因此对于高危人群,如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硬化患者等,应定期进行肝癌的筛查。

二、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原发性肝癌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MRI和PET-CT等。

在B超检查中,原发性肝癌呈低回声或等回声肿块,边界模糊,部分病灶可出现点状强回声。

CT检查可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边界及血供情况,对于肝内转移灶的诊断也有一定的帮助。

MRI检查对于肝脏的软组织分辨更好,对于小肿瘤和血管浸润的显示也更为清晰。

PET-CT检查可以帮助评估肿瘤的代谢情况,对于判断原发性肝癌的恶性程度有一定的帮助。

三、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对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也有着重要意义。

常规的血清学检查包括肝功能、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α-胎蛋白、癌胚抗原等)的检测,这些指标的异常有助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四、组织学检查。

组织学检查是原发性肝癌最终确诊的金标准。

肝穿刺活检是常用的组织学检查手段,通过镜下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可以明确肿瘤的类型和分级,对于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总结。

综上所述,原发性肝癌的诊断需要综合运用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组织学检查等多种手段。

对于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肝癌的筛查,对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原发性肝癌至关重要。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肝癌的六项血液检查指标

肝癌的六项血液检查指标

肝癌的六项血液检查指标摘要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血液检查是肝癌筛查和诊断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通过检测一系列血液指标来评估肝功能和肝癌的存在。

本文将介绍肝癌的六项血液检查指标,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FP)、肝功能指标(ALT、AST、GGT、ALP)、血清胆固醇和血红蛋白。

1. 血清甲胎蛋白(AFP)AFP是一种特定的肝癌标志物,在肝细胞癌中的敏感性较高。

正常人的AFP水平很低,通常在20 ng/mL以下。

如果AFP水平升高,可能与肝癌的存在相关。

然而,AFP水平也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肝炎、肝硬化和妊娠等,因此,AFP检测通常需要与其他检查方法结合使用,以提高准确性。

2. 肝功能指标肝功能指标是评估肝疾病和肝癌的重要指标,包括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GGT(γ-谷氨酰转肽酶)和ALP(碱性磷酸酶)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肝细胞功能和肝脏代谢功能的变化。

•ALT:ALT是一种存在于细胞内的酶,其升高可能与肝细胞损伤有关。

ALT水平的升高可能提示肝细胞炎症或坏死,但并不能直接确定肝癌的存在。

•AST:AST也是一种存在于细胞内的酶,其水平升高可能与肝脏损伤有关。

AST升高通常是肝炎或肝纤维化等疾病的指标,但不能单独用来判断肝癌。

•GGT:GGT是一种参与脂肪酸代谢的酶,其水平升高可能与肝细胞损伤、胆汁淤积等有关。

GGT升高可能提示肝胆系统的异常,但不具有特异性。

•ALP:ALP是一种存在于肝细胞和骨骼中的酶,其水平升高可能与胆道梗阻等有关。

ALP的升高可能与肝胆系统疾病相关,但不能直接用于肝癌的诊断。

3. 血清胆固醇血清胆固醇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脂类物质,对于维持人体正常代谢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一些研究表明,血清胆固醇水平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低血清胆固醇水平可能是肝癌的一个危险因素。

但是,具体机制尚不清楚,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

4. 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携带氧气至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肝癌的四种检查方法分别是什么

肝癌的四种检查方法分别是什么

肝癌的四种检查方法分别是什么肝癌作为癌症的一种给患者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烦恼,这种疾病一旦发展到了中晚期,治疗起来就会变得十分艰难。

因此对于肝癌的治疗是越早越好,在早期能够发现肝癌的症状,进行身体全方位的检查,及早进行治疗,康复的几率就会很大。

那么肝癌的检查都有哪些项目呢?1、CT检查。

CT检查作为最常规的一种检查手段,已经广泛的应用在了肝癌的检查诊断里面。

通过对患者的腹部进行检查,可以清晰的看出来肝癌的发病部位、大小以及整体的症状,给进一步的诊断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通过其他的一些影响分析相结合,还可以确定肝脏部位的血管整体走位,以便于在早期实施癌瘤的切除,提升了手术成功的几率。

2、肝脏超声检查。

肝脏超声检查不用侵入到肝脏里面,通过外部的探查就可以明确肝脏的整体情况以及癌细胞的位置、大小。

这种检查方法目前也比较常用,操作起来十分便捷,检查费用低,效果显著。

3、肝脏特异性MRI。

作为CT检查的进一步确诊,这种检查更加细致,能够分辨出小型肝癌的存在,其分辨率更高。

一般肝脏特异性MRI常常和CT检查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极大程度的提升了肝癌检查和确诊的准确率。

4、PET-CT全身扫描。

这种扫描技术运用的全新的高科技手段,通过对全身的细致检查,能够快速准确的判断出肿瘤的整体情况以及是否发生转移,效果更佳显著。

只是这种检查手段的价格比较高,使用率比较低,一般不作为肝癌检查的首选方法。

肝癌患者一定要多了解肝癌的有关常识,以便可以及早发现肝癌的一些症状,及时到正规的医院接受专业的检查。

在此希望所有的肝癌患者都能够积极进行治疗,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早日恢复健康,拥有快乐的生活。

【本文由执业医师毕爽供稿】原文链接:/ga/2014/0225/155263.html。

临床分析肝癌的影像学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临床分析肝癌的影像学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临床分析肝癌的影像学诊断与治疗新进展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肝癌的影像学诊断与治疗也取得了新的突破。

本文将从临床分析的角度,探讨肝癌的影像学诊断与治疗的新进展。

一、肝癌的影像学诊断肝癌的影像学诊断主要依赖于超声、CT和MRI等技术。

其中,超声是最常用的初筛手段,其具有无创、低成本和易操作等优点。

超声能够准确地显示肝脏内肿块的大小、数量、位置和形态特征,对于小肝癌的诊断也有很高的敏感性。

但是,在超声中,由于肝脏内气体和肠道对超声的波束产生了散射和吸收,因此对于肝脏深部的病变检测有一定的局限性。

为了解决超声在深部病变检测中的局限性,CT和MRI技术得以应用。

CT技术以其速度快、空间分辨率高的特点,对于肝脏病变的检测和定位有着很大的优势。

CT通过对患者注射造影剂,并结合薄层扫描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肝脏的血流灌注情况,从而更准确地诊断肝癌。

而MRI技术则在对比分辨率和多平面、多序列成像方面具有优势,对于不适宜接受CT检查的患者,MRI成为一种可替代的诊断手段。

近年来,随着肝癌诊断技术的不断升级,基于深度学习的自动化影像分析方法逐渐应用于肝癌的诊断。

通过使用大量的肝癌影像数据进行训练,深度学习算法能够从复杂的肝癌影像中提取高度特异的特征,并进行准确的分类和分割。

这种自动化的诊断工具不仅可以提高肝癌的早期检测率和诊断准确性,还可以减轻医生的工作负担,提高临床工作效率。

二、肝癌的影像学治疗肝癌的影像学治疗主要包括放射治疗和介入治疗两个方面。

放射治疗是利用高能射线对肿瘤进行照射,破坏肿瘤细胞的DNA结构,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常用的放射治疗方法包括外束放射治疗和内照射治疗。

外束放射治疗通过从肿瘤周围方向照射高能射线,精确破坏肿瘤组织。

内照射治疗则是将放射性粒子通过导管植入肿瘤内部,释放高能射线进行治疗。

介入治疗是指通过导管显像技术将导管引入肝内或肝动脉内,直接对肿瘤进行治疗。

介入治疗主要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消融和微波消融等技术。

肝癌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肝癌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新稀宝官方商城
肝癌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肝癌的出现给患者朋友带来了很大的危害,肝癌的诊断标准对确诊疾病是很重要的依据,只有准确的诊断才能做出更好的治疗方案,有一个更加合理的治疗,为了避免出现误诊的现象,我们来了解一下肝癌的诊断标准,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希望。

肝癌的诊断标准:
1、Ia:单个肿瘤最大直径≤3 cm,无癌栓、腹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肝功能分级Child A。

2、Ib:单个或两个肿瘤最大直径之和≤5 cm,在半肝,无癌栓、腹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肝功能分级Child A。

3、Ⅱa:单个或两个肿瘤最大直径之和≤10 cm,在半肝或两个肿瘤最大直径之和≤5 cm,在左、右两半肝,无癌栓、腹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肝功能分级Child A。

4、Ⅱb:单个或两个肿瘤最大直径之和10 cm,在半肝或两个肿瘤最大直径之和5 cm,在左、右两半肝,或多个肿瘤,无癌栓、腹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肝功能分级Child A。

肿瘤情况不论,有门静脉分支、肝静脉或胆管癌栓和/或肝功能分级Child B。

5、Ⅲa:肿瘤情况不论,有门脉主干或下腔静脉癌栓、腹腔淋巴结或远处转移之一;肝功能分级Child A或B。

6、Ⅲb:肿瘤情况不论,癌栓、转移情况不论;肝功能分级Child C。

以上是对肝癌的诊断标准的相关的介绍,想必大家都有了自己的认识了吧,肝癌的给患者朋友有很大的伤害,出现了这种现象,大家一定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进行检查治疗,避免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祝您早日康复!
新稀宝:专注营养保健品20年。

肝癌影像学确诊标准

肝癌影像学确诊标准

肝癌影像学确诊标准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于肝癌的确诊,影像学检查是
至关重要的一步。

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和可能的转移情况,从而为患者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
依据。

肝癌影像学确诊主要依靠以下几种检查方法:
1. B超超声检查,B超是最常用的肝癌筛查和诊断工具之一。

它可以清晰显示肝脏内部的肿瘤、囊肿和血管情况,对于初步判断
肝癌的存在和大致范围非常有帮助。

2. CT扫描,CT扫描能够提供更为精细的图像,可以清晰显示
肝脏内的肿瘤、转移情况以及血管的情况,有助于评估肿瘤的大小、位置和周围组织的受累情况。

3. MRI检查,MRI检查对于显示肝脏内的肿瘤和周围组织的对
比度更高,能够提供更为清晰的图像,并且对于评估肿瘤的性质和
周围组织的受累情况有着独特的优势。

4. PET-CT检查,PET-CT结合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CT扫描的优势,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肿瘤的代谢情况和转移情况,有助于确定肝癌的分期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通过以上影像学检查,医生可以全面了解肝癌的情况,包括肿瘤的大小、位置、转移情况以及对周围组织的影响,从而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影像学检查只是肝癌诊断的一部分,最终的确诊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综合判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癌诊断的方法是什么
【诊断】
(一)早期发现
早期发现系指肿瘤生长至3~4cm前即被发现,也就是说发现肝癌于亚临床阶段。

是肝癌早期诊断和根治手术实施的重要环节,AFP和B型超声检查是早期发现的重要手段,高危人群的普查是发现早期肝癌的重要方法。

1、高危人群:
是指年龄>40岁,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5年以上肝炎病史或乙肝血清抗原标记阳性者;
有5~8年以上酗酒史并有慢性肝病临床表现者;
已确诊的肝硬化患者。

2
对高危人群每半年普查一次,因为有研究最快速生长的肝癌B超显示从1cm 进展到5cm需4~6个月;
对高危人群AFP低浓度阳性者(50~200g/L),应每半月复查一次,进行动态观察直至排除或明确诊断;
有部分小肝癌AFP可阴性,故最好B超与AFP同步筛选检查。

(二)早期诊断
1、定性检查
(1)AFP定量检查 AFP在200g/L以上的中等水平持续8周。

并排除假阳性情况。

按此标准小肝癌占42。

8%,被国内学者推崇。

AFP异质体检查增加了肝癌诊断的特异性。

(2)其他:目前比较成熟的、可与AFP互补的有GGT-2,ALP。

AFP在低浓度时也有较高的阳性率65%~70%,能使小肝癌检出率达84.2%。

2、定位诊断首选B超或CT检查,如不能肯定选择肝动脉造影。

(三)诊断标准
1、若无其他肝癌证据,AFP对流免疫法阳性或放射免疫法400g/L,持续4周。

并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性胚胎源性肿瘤、转移性肝癌者。

2、影象学检查肝内有明确的实质性占位性病变,能除外肝血管瘤和转移性肝癌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AFP200g/L; 典型的原发性肝癌影象学表现;
无黄疸而GGT-2、ALP明显增高; 其他器官有明确的转移灶,或有血性腹水或在腹水中找到癌细胞;
【鉴别诊断】
(一)继发性肝癌:AFP一般为阴性;关键在于肝外原发癌的证据和病理检查。

(二)肝硬化:PHC多发生在肝硬化的基础上,二者鉴别常很困难,若肝硬化病人出现进行性肝脏肿大,明显的肝区疼痛,可扪及质地坚硬的结节,应高度疑诊肝癌进一步检查。

(三)活动性肝病:AFP和ALT动态曲线观察有助于判断。

(四)肝脓肿:一般其病较急,均有炎症的临床表现,如寒战、高热、大汗;
脏肿大、触痛、叩击痛;部分患者可见右侧胸腹壁发红、水肿及右上腹肌紧张;;
穿刺对鉴别诊断及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五)其他肝脏良恶性占位性病变:影象学检查为主,如诊断困难往往需剖腹探查。

【治疗】
(一)手术治疗
是目前PHC根治的最好方法,凡有手术指征者均应不失时机地争取手术切
;
好的1、2期患者;
切除困难,可先栓塞,然后再手术切除。

(二)肝动脉栓塞化疗近年来开展的此方法显示出很好的疗效,目前已成为肝癌非手术疗法中的首选方法;也可作为较大肿瘤手术切除的先期疗法。

(三)放射治疗以往认为PHC对放射治疗不甚敏感,疗效不满意,副作用较大,限制其应用范围。

现随技术的不断改进,疗效明显提高,有报道早期病例,
如能耐受较大剂量的治疗,疗效仅次于手术治疗,但是对早期患者还是应以手术治疗为主。

(四)其他:如肝动脉插管化疗、穿刺酒精注射疗法、射频,生物和免疫治疗等。

(五)并发症的治疗
【预后】
1、瘤体<5.0CM,能早期手术者预后较好;
2、癌肿包膜完整,尚无癌栓形成者预后较好;
3、机体免疫状态良好者预后较好;
4、合并肝硬化或有肝外转移者预后较差;有并发症发生者预后更差;
5、ALT显著升高者预后较差。

原文链接:/ga/2013/0622/136091.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