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工程施工工艺标准_部分3

合集下载

电梯工程施工工艺标准_部分4

电梯工程施工工艺标准_部分4

图6.3.2.1-62) 如果墙面垂直误差较大,可局部剔凿,然后用垫片填实。

见图6.3.2.1-7。

图6.3.2.1-7(5) 按顺序加工导轨架。

(6) 安装导轨架,并找平校正,对于可调式导轨架,调节定位后,紧固螺栓,并在可调部位焊接两处,焊缝长度大于等于20mm,防止位移。

(7) 垂直方向紧固导轨架的螺栓应朝上,螺帽在上,便于查看其松紧。

(8) 用穿钉螺栓紧固导轨架:若井壁较薄,墙厚<150mm,又没有预埋铁时,不宜使用膨胀螺栓固定,应采用穿钉螺栓固定,见图6.3.2.1-8。

图6.3.2.1-8(9) 井壁是砖墙时的固定方法1) 在对应导轨架的位置,剔一个内大口小的孔洞,其深度≥130mm,见图6.3.2.1-9。

图6.3.2.1-92) 导轨架按编号加工,插入墙内部分的端部劈成燕尾状,见图6.3.2.1-10。

图6.3.2.1-103) 灌筑前,用水冲洗孔洞内壁,冲出渣土润湿内壁。

4) 灌筑孔洞的混凝土用水泥、砂子、豆石按1∶2∶2的比例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制成。

导轨架埋进洞内的尺寸≥120mm,而且要找平找正,其水平度符合安装导轨的要求。

5) 导轨架稳固后,不能碰撞,常温下需要经过6~7d的养护,强度达到要求后,才能安装导轨。

6) 若墙体是空心砖、泡沫砖则不能埋设固定件,应加装钢质圈梁用以固定导轨支架。

7) 用混凝土灌筑的导轨支架若有松动的,要剔出来,按前述的方法重新灌筑,不可在原有基础上修补。

8) 用膨胀螺栓固定的导轨支架若松动,要向上或向下改变导轨支架的位置,重新打膨胀螺栓进行安装。

9) 焊接的导轨支架要一次焊接成功。

不可在调整轨道后再补焊,以防影响调整精度。

10) 组合式导轨支架在导轨调整完毕后,须将其连接部分点焊,以防位移。

11) 固定导轨用的压道板、紧固螺栓一定要和导轨配套使用。

不允许采用焊接的方法或直接用螺栓固定(不用压道板)的方法将导轨固定在导轨架上。

12) 冬季不宜用混凝土灌筑导轨支架的方法安装导轨支架。

电梯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电梯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电梯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其施工工艺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在电梯工程的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以确保电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电梯工程施工工艺标准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首先,在电梯工程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操作。

施工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术实力,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施工工艺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其次,电梯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施工单位应当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严格执行施工现场安全操作规程,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发生安全事故。

同时,电梯工程施工中还需严格控制材料和设备的质量。

施工单位应当选择质量可靠的电梯材料和设备,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验收和使用,确保施工质量和电梯的可靠性。

另外,电梯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还需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施工进度。

施工单位应当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合理安排施工工序,严格控制施工进度,确保施工质量和工期的完成。

最后,在电梯工程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还需进行相关的验收和测试工作。

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电梯的验收和测试工作,确保电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用户的使用安全。

综上所述,电梯工程施工工艺标准是确保电梯施工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

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操作,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控制材料和设备的质量,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施工进度,做好电梯的验收和测试工作,以确保电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能够对电梯工程施工工艺标准有所了解,并在实际施工中得到有效的应用。

电梯工程施工技术标准

电梯工程施工技术标准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企业标准电梯工程施工技术标准Technical standard for construction of lifts,escalators and passenger conveyorsZJQ08-SGJB 310-20032 0 03 上海前言本标准根据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关于〈施工技术标准〉编制工作安排的通知》(局科字[2002]348号)文件要求,由中建八局安装公司编制。

在编写过程中,编写组认真学习研究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10-2002,并参照《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 7588-2003、《电梯安装验收规范》GB 10060-1993、《电梯曳引机》GB/T13435-1992、《交流电梯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GB/T12974-1991、《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16899-1997等有关资料,结合本企业建筑电梯工程的施工经验,以满足国家现行《验收规范》质量要求为原则,经反复讨论确定了编写大纲。

初稿形成后,经本企业内、外有关专家审查、反复讨论后定稿。

本标准为贯彻国家颁布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10-2002而制定。

为方便配套使用,在章节编排上与《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10-2002保持对应关系。

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基本规定、电力驱动的曳引式或强制式电梯安装工程、液压电梯安装工程、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安装工程和分部(子分部)工程验收等七章,包括技术和质量管理、施工工艺和操作要点、质量标准和验收三大部分。

本标准中引用有关国家规范中的强制性条文以黑体字列出,在施工中必须严格执行。

为了持续提高本标准的水平,请各单位在执行本标准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中建八局技术质量部(通讯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源深路269号,邮政编码:200135),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电梯工程施工质量施工规范

电梯工程施工质量施工规范

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 总则1.1 为了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确保电梯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统一电梯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适用于电力驱动的曳引式或强制式电梯、液压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安装工程质量的验收。

杂物电梯安装工程质量验收不适用于本规范。

1.3 本规范应与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配套使用。

2. 术语和定义2.1 电梯:指按照一定速度运行,运行在至少两列导轨之间,由电动机驱动,通过悬挂在导轨上的曳引绳或液压装置牵引的箱体,用于运送人或货物的垂直运输设备。

2.2 曳引式电梯:指通过曳引绳连接驱动轮和从动轮,利用电动机驱动驱动轮,使曳引绳运动,从而带动电梯轿体上升或下降的电梯。

2.3 液压电梯:指利用液压系统压力,通过液压缸推动电梯轿体上升或下降的电梯。

2.4 自动扶梯:指在至少两列平行导轨上运行,由电动机驱动,沿导轨方向自动运行的扶梯。

2.5 自动人行道:指在至少两列平行导轨上运行,由电动机驱动,沿导轨方向自动运行的行人道。

3. 质量验收3.1 质量验收应按照本规范的要求进行,包括设备进场验收、土建交接检验、分项工程检验和整机检测。

3.2 设备进场验收应检查电梯设备的型号、规格、数量、质量证明文件等技术资料,以及设备的完好性和安装所需材料。

3.3 土建交接检验应检查电梯井道、机房、底坑等土建工程的尺寸、位置、水平度、垂直度等技术指标,确保满足电梯安装要求。

3.4 分项工程检验应包括曳引系统、导向系统、门系统、驱动系统、控制系统、安全保护系统等电梯主要组成部分的安装质量检验。

3.5 整机检测应包括电梯的安全性能、运行性能、舒适性能、节能性能等技术指标的检测。

4. 质量评定4.1 质量评定应按照本规范的要求进行,包括质量自评、互评和验收评定。

4.2 质量自评应由施工单位进行,对电梯工程的安装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和评定。

4.3 互评应由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共同进行,对电梯工程的安装质量进行相互检查和评定。

小区电梯工程施工规范

小区电梯工程施工规范

小区电梯工程施工规范一、总则为了保障小区电梯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特制定此施工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小区新建、改造、维护的电梯工程。

二、施工前准备1.电梯工程施工前,应向有关部门申请审批手续,并按照相关规定取得相关资质证书。

2.确定电梯工程的设计方案,包括电梯的型号、数量、位置、尺寸等。

3.确定电梯施工的人员组成和责任分工,明确各责任单位的职责。

4.进行电梯工程的现场勘察和测量,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造成其他建筑设施的损坏。

5.编制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案,包括施工进度、安全措施、质量控制等内容。

6.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确保施工过程中安全第一。

7.准备施工所需要的材料和设备,确保施工过程顺利进行。

三、施工过程1.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确保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安全。

2.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进行操作,不得私自改变施工方案。

3.施工人员应按照安全要求进行作业,必须佩戴必要的防护装备。

4.施工现场应保持整洁,确保其他建筑设施不受损坏。

5.施工过程中应定期进行质量检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6.施工完成后,应进行验收,确保电梯工程符合设计要求。

四、施工注意事项1.电梯工程施工人员必须持有相关证件,不得擅自进行施工。

2.施工现场应设置安全警示标识,确保施工安全。

3.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不得私自施工。

4.施工过程中如有发现质量问题,应立即停工整改,直至问题解决。

5.施工完成后,应进行验收,确保电梯工程符合相关规定。

六、施工安全1.施工中应设置临时用电线路,不得乱拉乱接,确保用电安全。

2.施工现场应设置可燃物品标识,禁止在施工现场吸烟。

3.施工现场应设置安全通道,确保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快速疏散。

4.施工人员应定期接受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7、施工验收1.电梯工程完成后,应进行整体验收,确保符合相关规定。

2.验收过程中应注意检查电梯的安全性能、质量、外观等。

3.如发现问题,应立即整改,直至问题解决。

电梯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

电梯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

电梯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
一、施工标准
电梯作为现代化建筑物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其施工质量直接关
系到乘客的安全和舒适度。

因此,电梯工程的施工应严格按照以下标
准进行:
1. 施工人员资质要求:所有从事电梯安装施工的人员必须持有相关
资质证书,并具有一定的工程经验和专业技能。

2. 施工现场管理:施工现场应保持整洁有序,符合安全生产标准,
施工材料和设备应摆放整齐,安全通道应畅通无阻。

3. 施工工艺流程:按照电梯制造厂家提供的施工图纸和技术规范进
行施工,严格控制每个环节,确保施工质量。

4. 施工材料选用: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质量可靠,防火耐久。

5. 施工进度控制:确保施工进度符合计划安排,按时完工交付使用,未经客户同意不得私自延期。

二、验收标准
电梯工程竣工后,应进行验收,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并可以安全运行。

电梯验收应遵循以下标准:
1. 外观检查:检查电梯的外部造型和表面涂装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无划痕、变形等损坏。

2. 功能检测:对电梯的各项功能进行测试,包括开关门、载重、速
度等,确保运行正常。

3. 安全检查:检查电梯的各项安全装置是否齐全有效,如门锁、限
速器、安全门等,确保安全运行。

4. 使用故障检测:模拟电梯使用过程中的常见故障,进行检测和排除,确保电梯可以在实际使用中安全运行。

5. 相关资料验收:对电梯的使用说明书、保养手册等相关资料进行
验收,确保客户在后期使用和维护时能够正确操作。

经过严格的施工和验收标准,确保电梯工程可以安全、顺利地运行,为乘客提供安全舒适的乘坐体验。

电梯工程施工工艺

电梯工程施工工艺电梯工程的施工工艺是确保电梯安装和使用的关键过程,它涵盖了电梯的选材、设计、安装、维护等方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梯工程施工工艺,包括电梯选型,施工准备,安装工序,试验与调试,以及最后的验收与交付。

一、电梯选型在开始施工工艺的具体步骤之前,需要先进行电梯选型。

电梯的选型需要综合考虑楼层高度、承载能力、使用场所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根据使用需求和场所特点选择适当的电梯类型,如乘客电梯、货物电梯、观光电梯等。

二、施工准备施工准备是电梯工程开始之前的关键步骤。

在施工准备阶段,需要进行场地勘察,确定施工方案,并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

同时还需要准备所需施工材料和设备,确保施工过程中的顺利进行。

三、安装工序1.机房设施安装电梯安装的第一步是机房设施的安装。

机房设施包括电梯主机、控制柜、导轨等。

在安装机房设施时,需要确保设备的准确位置和固定。

2.导轨安装导轨是电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装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导轨的水平度和垂直度符合标准。

3.轿厢和对重安装轿厢和对重是电梯运行的主要部分,安装时需要考虑到其平衡和稳定。

轿厢和对重的安装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和调整,确保其安全可靠。

4.电气设备安装电梯的电气设备包括控制系统、电气线路等。

在安装电气设备时,需要进行线路连接和设备调试,确保电梯的正常运行。

四、试验与调试电梯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试验与调试。

试验主要包括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

静载试验是通过给电梯施加额定负荷,检查其工作状态和安全性能。

动载试验是模拟电梯运行过程,检验其运行平稳性和安全性。

五、验收与交付在电梯工程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验收与交付。

验收是通过对电梯的性能、质量以及施工符合情况进行检测,确保电梯能够正常使用和满足要求。

完成验收后,将电梯交付给使用方,并提供相应的使用指导和维护保养措施。

总结:电梯工程施工工艺是电梯安装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合理的电梯选型、施工准备、安装工序、试验与调试,以及最终的验收与交付,可以确保电梯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安全可靠。

电梯工程施工工艺(一)

电梯工程施工工艺(一)引言概述:电梯工程施工工艺是指在电梯的安装和调试过程中,按照一定的规范和要求进行施工操作的技术方法和工艺流程。

本文将从准备工作、基础工程、井道和导轨安装、电梯机房及设备安装以及调试测试五个大点来阐述电梯工程施工工艺的具体内容。

正文:一、准备工作1.项目准备:明确工程施工范围、投资预算、施工周期等,并进行相关手续办理。

2.施工准备:组织人员、材料及机械设备准备,制定施工计划,检查并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环境。

3.技术准备:研究项目相关技术规范与要求(如电梯相关法规、电梯设计图纸等),了解电梯机房布置与电气设备配置组成。

二、基础工程1.基坑准备:根据电梯设计要求,先进行基坑开挖,清除废土及异物,然后进行基坑土质检测。

2.基础浇筑: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基础混凝土浇筑,保证基础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

3.井道墙体施工:根据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井道墙体的搭建和固定,确保井道结构牢固。

4.井道门安装:根据电梯门的尺寸和设计要求,进行井道门的安装和固定。

三、井道和导轨安装1.导轨安装: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在井道内安装电梯导轨,并进行固定和调整,确保导轨的水平度和垂直度。

2.轿厢安装:将电梯轿厢吊装到正确的位置,并进行固定和调整,确保轿厢与导轨的匹配度和平稳性。

3.平衡重块安装:按照设计要求,在电梯导轨上安装平衡重块,平衡电梯运行的重量。

4.红绿灯系统安装:安装电梯门口的红绿灯及相应控制系统,确保电梯的运行安全与顺畅。

四、电梯机房及设备安装1.机房搭建:根据设计要求,将电梯机房的钢结构搭建起来,安装机房内的隔音、防火等设施。

2.电梯轿顶安装:将轿顶固定在电梯轿厢上,同时安装喷水泵、灭火器等设备。

3.对重系统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安装电梯对重系统,并进行调整和固定,保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4.限速器及安全装置安装:安装电梯限速器和安全装置,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和紧急停止功能。

五、调试测试1.电梯各部分功能调试:对电梯的电气设备、轿厢门、按钮等部分进行功能调试,确保各部分的正常运行。

曳引式电梯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曳引式电梯安装施工工艺标准___: Standard for n and n of n ElevatorsTable of Contents1.___。

31.1 ___。

31.2 ___ ___。

32.___。

42.1 ___。

42.2 ___。

53.___。

63.1 On-sit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63.2 Quality Control System for ___3.3 ___。

64.___。

84.1 Technical n。

84.2 Material n。

84.3 ___。

8n:___ n。

material n。

___。

The report also includes the basic ns for quality control and the ___.Table of Contents:___ of the report。

including the general ns。

terminology and symbols。

basic ns。

___.1.General ns:This ___ the scope of n and main reference standards and ___.1.1 ___:The scope of n includes all ___.1.2 ___:The main reference standards and ___.2.___ and Symbols:This ___.2.1 ___:___.2.2 Symbols:___ ___.3.Basic ns:This ___.3.1 On-sit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The on-sit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includes all ___ the quality of the ___-site.3.2 Quality Control System for ___:The quality control system includes all ___ the quality of the ___。

电梯工程施工工艺

电梯工程施工工艺一、主要施工工艺流程样板架安装、挂基准线→导轨架及导轨安装→机房机械设备安装→对重安装→轿厢安装→层门安装→井道机械设备安装→钢丝绳安装→电气装置安装→整机调试二、样板架安装、挂基准线1施工流程脚手架搭设→样板架制作→井道测量、确定基准线→挂基准线2搭设脚手架(1)脚手架立管最高点位于井道顶板下1.5~1.7m处为宜,以便稳放样板。

顶层脚手架立管最好用四根短管,拆除此短管后,余下的立管顶点应在最高层牛腿下面500mm处,以便轿厢安装。

(2)脚手架排管档距以1.4~1.7m为宜,为便于安装作业,每层层门牛腿下面200~400mm处应设一档横管,两档横管之间应加装一档横管,便于上下攀登,脚手架每层最少铺2/3面积的脚手板,板厚不应小于50mm,板与板之间空隙应不大于50mm,各层交错排列,以减小坠落危险。

(3)脚手板两端伸出排管150~200mm,用8号钢丝将其与排管绑牢。

(4)脚手架在井道内的平面布置尺寸应结合轿厢、轿厢导轨、对重、对重导轨、层门等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电线槽管、接线盒等的位置,在这些位置前面留出适当的空隙,供吊挂铅垂线之用。

(5)井道内脚手架搭设完毕,应符合《建筑安装工程脚手架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安装部门提供的图纸要求。

脚手架必须经过安全责任人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3搭设样板架(1)在井道顶板下面lm左右处用膨胀螺栓将角钢水平牢固地固定于井道壁上。

(2)若井道壁为砖墙,应在井道顶板下lm左右处沿水平方向剔洞,稳放样板木支架,并且端部固定。

(3)样板支架方木端部应垫实找平,水平度误差不得大于3/1000。

4测量井道,确定标准线(1)预放两根层门口线测量并道。

一般两线间距为门净开度。

(2)井道测量时,注意井道内安装的部件对轿厢运行有无妨碍,如限速器钢绳选层器钢带、限位开关、中线盒、随线架等。

同时必须考虑到门导轨及地坎等与井壁距离,对重与井壁距离,必须保证在轿厢及对重上下运行时其运动部分与井道内静止的部件及建筑结构净距离不得小于50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6.2.2.4-1
轿厢宽;B—轿厢深;C—对重导轨架距离;D—轿厢架中心线至对重是心线的距离;
E—轿厢架中心线至轿底后沿;F—开门宽度;G—轿厢导轨架距离;H—轿厢与对重偏心距离
1—铅垂线;2—对重中心线;3—轿厢架中心线;4连接铁钉
样板的木条优先选用干燥的松木制作,且四面刨光、平直,按图纸要求组装,并用胶粘牢,将样板就位。

基准垂线共计10根,其中:
l) 轿厢导轨基准线4根;
2) 对重导轨基准线4根;
3) 层门地坎基准线2根(贯通门时4根)。

为了便于施工,挂基准线也可以不采用整体样板,而采用在木方上直接钉木条法,或者楼板为非承重楼板时,直接在楼板上打孔测量井道确定基准线及轿厢、对重横向中心线,及井道中心线。

(2) 无论采用样板法或直接钉木条法,首先应按照6.2.3条要求进行通盘考虑后,确定出梯井中心线、轿厢架中心线、对重中心线,见图6.2.2.4-1,进而确定出各基准垂线的放线点,划线时使用细铅笔,核对无误后,再复核各对角线尺寸是否相等,偏差不应大于0.3mm。

样板的水平度在全平面内不得大于3mm。

为了便于安装时观测,在样板架上需用文字注明轿厢中心线、层门和轿门中心线、层门和轿门口净宽、导轨中心线等名称。

(3) 在样板处,将钢丝一端悬一较轻物体,顺序缓缓放下至底坑。

垂线中间不能与脚手架或其他物体接触,并不能使钢丝有死结现象。

(4)在放线点处,用锯条或电工刀,垂直锯或划一V形小槽,使V形槽顶点为放线点,将线放入,以防基准线移位造成误差,并在放线处注明此线名称,把尾线在固定铁钉上绑牢,见图6.2.2.4-2。

图6.2.2.4-2
(5) 线放到底坑后,用线坠替换放线时悬挂的物体,任其自然垂直静止。

如行程较高或有风线坠不易静止时,可在底坑放一水桶,桶内装入适量的水或机油,将线坠置于桶内,增加其摆动阻力,使线坠尽快静止,见图6.2.2.4-3。

图6.2.2.4-3
(6) 在底坑安装稳线架,待基准线静止后将线固定于稳线架上,然后再检查各放线点的固定点的各部尺寸、对角线等尺寸有无偏差,确定无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见图6.2.2.4-4。

图6.2.2.4-4
(7) 基准线摇摆不定时,稳线工作应在凌晨进行,也可把线坠下的水桶里的水换成机油,加快基准线的稳定时间。

6.2.2.5 机房放线
(1) 井道样板完成后,还要进行机房放线工作,校核确定机房各预留孔洞的准确位置,为曳引机、限速器和钢带轮等
设备定位安装做好准备。

(2) 用线坠通过机房预留孔洞,将样板上的轿厢导轨中心线、对重导轨中心线、地坎安装基准线等引到机房地面上来。

(3) 根据图纸尺寸要求的导轨轴线、轨距中线、两垂直交叉十字线为基础,弹划出各绳孔的准确位置,见图6.2.2.5。

图6.2.2.5
(4) 根据弹划线的准确位置,修正各预留孔洞,并可确定承重钢梁及曳引机的位置,为机房的全面安装提供必要的条件。

6.2.3质量记录
电梯安装样板架放线记录图表见附表三。

6.3 导轨架及导轨安装工艺
6.3.1 工艺流程
安装导轨架→安装导轨→调整导轨
6.3.2 操作工艺
6.3.2.1 安装导轨架
(1) 根据导轨基准线及辅助基准线确定导轨架的位置。

(2) 最下一层导轨架距底坑1000mm以内,最上一层导轨架距井道顶距离≯500mm,中间导轨架间距≤2500mm且均匀布置,如与接导板位置相遇,间距可以调整,错开的距离≮30mm,但相邻两层导轨架间距不能大于2500mm。

见图6.3.2.1-1。

图6.3.2.1-1
(3) 井壁有预埋铁时,安装前要先清除其表面混凝土。

1) 预埋铁位置若有偏移,可在预埋铁上补焊钢板,钢板厚度≥16mm,其长度超过200mm时,其端部需用φ16的膨胀螺栓固定于井壁上,与预埋铁搭接长度≥50mm,并三面焊牢,见图6.3.2.1-2。

图6.3.2.1-2
2) 导轨支架安装前要复核基准线,其中一条为导轨中心线,另一条为导轨架安装辅助线,一般导轨中心线距导轨端面10mm,与辅助线间距为80~100mm,见图6.3.2.l-3。

图6.3.2.1-3
3) 若现场不具备搭设脚手架的条件,可以采用自升法安装导轨架,其基准线为两条,基准线距导轨中心线300mm,距导轨端面10mm,以不影响导靴的上下滑动为宜。

见图6.3.2.1-4。

图6.3.2.1-4
4) 测出每层导轨架距墙的实际尺寸,按顺序编号在现场工作间加工好。

5) 导轨架与预埋铁接触面要严实,四周满焊,焊缝高度≥5mm,焊缝饱满、均匀,不能有夹渣、气孔等。

6) 导轨架的水平度≤5mm,导轨架端面a<1mm,见图6.3.2.1-5。

图6.3.2.1-5
(a)导轨架的不水平度;(b)导轨架端面垂直度
(4) 用膨胀螺栓固定导轨架时,应使用产品自带的膨胀螺栓,或者使用厂家图纸要求的产品。

膨胀螺栓直径≥16mm。

1) 膨胀螺栓孔位置要准确,其深度一般以膨胀螺栓被固定后,护套外端面稍低于墙面为宜.见图6.3.2.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