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安装规范

电梯安装规范
电梯安装规范

电梯安装规范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电梯安装工程施工工艺要求

2007-10-11 14:16

摘要:为了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统一企业电梯安装工程施工工艺,保证工程质量,制订本工艺标准。本工艺标准适用于电力驱动的曳引式或强制式电梯、液压电梯样板安装及基准线挂设工程。本工艺标准不适用于杂物电梯安装工程。

关键字:电梯安装工程施工工艺

1 总则

为了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统一企业电梯安装工程施工工艺,保证工程质量,制订本工艺标准。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电力驱动的曳引式或强制式电梯、液压电梯样板安装及基准线挂设工程。本工艺标准不适用于杂物电梯安装工程。

本工艺标准应与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10-2002配套使用。

本工艺标准是对电梯安装工程质量的最低要求,所规定的项目都必须达到合格。

电梯安装工程质量验收除应执行本工艺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电梯安装工程

电梯生产单位出厂后的产品,在施工现场装配成整机至交付使用的过程。

注:本工艺标准中的“电梯”是指电力驱动的曳引式或强制式电梯、液压电梯。

2.0.2 电梯安装工程质量验收

电梯安装的各项工程在履行质量检验的基础上,由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土建施工单位、安装单位等几方共同对安装工程的质量控制资料、隐蔽工程和施工检查记录等档案材料进行审查,对安装工程进行普查和整机运行考核,并对主控项目全验和一般项目抽验,根据本工艺标准以书面形式对电梯安装工程质量的检验结果做出确认。

2.0.3 土建交接检验

电梯安装前,应由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土建施工单位、安装单位共同对电梯井道和机房(如果有)按本工艺标准的要求进行检查,对电梯安装条件作出确认。

3 基本要求

安装单位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3.1.1 具有完善的验收标准、安装工艺及施工操作规程。

3.1.2 具有健全的安装过程控制制度。

电梯安装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3.2.1 电梯安装前应按本工艺标准进行土建交接检验,并填写附表A《电梯安装土建交接质量验收记录表》。

3.2.2 电梯安装前应按本工艺标准进行电梯设备进场验收,并填写附表B《电梯安装工程设备进场质量验收记录表》。

3.2.3 电梯安装的各分项工程应按本工艺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个分项工程应有自检记录。

电梯安装工程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3.3.1 参加安装工程施工和质量验收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格。

3.3.2 承担有关安全性能检测的单位,必须具有相应资质。仪器设备应满足精度要求,并应在检定有效期内。

3.3.3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均应在电梯安装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

3.3.4 分项工程质量应分别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检查验收。

3.3.5 隐蔽工程应在电梯安装单位检查合格后,于隐蔽前通知有关单位检查验收,并形成验收文件。

4 一般规定

机房(如果有)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4.1.1 机房内应设有固定的电气照明,地板表面上的照度不应小于200lx。机房内应设置一个或多个电源插座。在机房内靠近入口的适当高度处应设有一个开关

或类似装置控制机房照明电源。

4.1.2 机房内应通风,从建筑物其他部分抽出的陈腐空气,不得排入机房内。

4.1.3 应根据产品供应商的要求,提供设备进场所需要的通道和搬运空间。

4.1.4 电梯工作人员应能方便地进入机房或滑轮间,而不需要临时借助于其他辅助设施。

4.1.5 机房应采用经久耐用且不易产生灰尘的材料建造,机房内的地板应采用防滑材料。

注:此项可在电梯安装后验收。

4.1.6 在一个机房内,当有两个以上不同平面的工作平台,且相邻平台高度差大于0.5m时,应设置楼梯或台阶,并应设置高度不小于0.9m的安全防护栏杆。当机房地面有深度大于0.5m的凹坑或槽坑时,均应盖住。供人员活动空间和工作台面以上的净高度不应小于1.8m。

4.1.7 供人员进出的检修活板门应有不小于0.8m×0.8m的净通道,开门到位后应能自行保持在开启位置。检修活板门关闭后应能支撑两个人的重量(每个人按在门的任意0.2m×0.2m面积上作用1000N的力计算),不得有永久性变形。

4.1.8 门或检修活板门应装有带钥匙的锁,它应从机房内不用钥匙打开。只供运送器材的活板门,可只在机房内部锁住。

4.1.9 电源零线和接地线应分开。机房内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4Ω。

机房应有良好的防渗、防漏水保护。

井道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4.2.1 井道尺寸是指垂直于电梯设计运行方向的井道截面沿电梯设计运行方向投影所测定的井道最小净空尺寸,该尺寸应和土建布置图所要求的一致,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电梯行程高度小于等于30m时为0~+25mm;

2 当电梯行程高度大于30m且小于等于60m时为0~+35mm;

3 当电梯行程高度大于60m且小于等于90m时为0~+50mm;

4 当电梯行程高度大于90m时,允许偏差应符合土建布置图要求。

4.2.2 全封闭或部分封闭的井道,井道的隔离保护、井道壁、底坑底面和顶板应具有安装电梯部件所需要的足够强度,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建造,且应不易产生灰尘。

4.2.3 当底坑深度大于2.5m且建筑物布置允许时,应设置一个符合安全门要求的底坑进口;当没有进入底坑的其他通道时,应设置一个从层门进入底坑的永久性装置,且此装置不得凸入电梯运行空间。

4.2.4 井道应为电梯专用,井道内不得装设与电梯无关的设备、电缆等。井道可装设采暖设备,但不得采用蒸汽和水作为热源,且采暖设备的控制与调节装置应装在井道外面。

4.2.5 井道内应设置永久性电气照明,井道内照度应不得小于50lx,井道最高点和最低点0.5m以内应各装一盏灯,再设中间灯,并分别在机房和底坑设置一控制开关。

4.2.6 装有多台电梯的井道内各电梯的底坑之间应设置最低点离底坑地面不大于0.3m,且至少延伸到最低层站楼面以上2.5m高度的隔障,在隔障宽度方向上隔障与井道壁之间的间隙不应大于150mm。

当轿顶边缘和相邻电梯运动部件(轿厢、对重或平衡重)之间的水平距离小于0.5m 时,隔障应延长贯穿整个井道的高度。隔障的宽度不得小于被保护的运动部件(或其部分)的宽度每边再各加0.1m。

4.2.7 底坑内应有良好的防渗、防漏水保护,底坑内不得有积水。

4.2.8 每层楼面应有水平面基准标识。

5 施工准备

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进场验收和复试要求

5.1.1木质样板应选用无节、干燥、韧性强、不变形的木材。并且应加上面刨光、平直。

5.1.2

样板横断面要求表5.1.2

注:表中要求尺寸为加工后净尺寸。

5.1.3加工后横断面不小于100×100mm的木方(架设样板)、角钢,M16膨胀螺栓,U形卡钉,钉子,琴钢丝,8#铅丝等。

施工机具、设备、施工现场要求

5.2.1主机机具:

电锤、铁锤、水平尺、直角尺、钢板尺、盒尺、线坠、墨斗。

5.2.2作业条件:

1井道内脚手架搭设完毕,并符合《建筑安装工程脚手架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安装部门提供的图纸要求。

2脚手架平台最高点位于井道顶板下:~1.7m处为宜,以便稳放样板。顶层脚手架立管最好用四根短管,拆除此短管后,余下的立管顶点应在最高层牛腿下面500mm处,以便于轿厢安装(图5.2.2.2)。

3脚手架排管档距以~1.7m为宜,为便于安装作业,每层层门牛腿下面200~400mm处设一档横管,两档横管之间应加装一档横管,便于上下攀登,脚手架每步最少辅2/3的脚手板,各层交错铺板,以减小坠落危险(图5.2.3.a)。脚手架两端探出排管150~200mm

4脚手架必须经过安全技术部门检查,验收后,方可使用。

5现场施工用电、照明用电必须符合国标《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要求。

6各层层门口必须设有良好的防护门;并且各层层门口及每步脚手板上应保持干净、无杂物。

7实际测量顶层高度,底坑深度应与图纸相符,并核算是否能满足该梯越程的要求。

图5.2.2.2

图5.2.3

6 施工工艺

工艺流程:

搭设样板架→测量井道确定基准线→样板就位,挂基准线

6.1.1搭设样板架:

1在井道顶板下面1.2m左右处用膨胀螺栓将角钢水平牢固地固定于井道壁上(图6.1.1.1)。

图6.1.1.1

2若井道壁为砖墙,应在井道顶板下1.1m左右处沿水平方向剔洞,稳放样板木支架,并且端部固定(图6.1.1.2)。

图6.1.1.2

3样板支架方木端部应垫实找平,水平度误差不得大于3/1000。

6.1.2测量井道,确定标准线。

1预放两根层门口线测量井道。一般两线间距为门净开度。

2根据井道测量结果来确定基准线时,应注意的问题:

(1)井道内安装的部件对轿厢运行有无妨碍,如限速器钢绳,选层器钢带,限位开关,中线盒,随线架等。同时要考虑到轿门上滑道及地坎等与井壁距离,对重与井壁距离,必须保证在轿厢及对重上下运行时其运动部分与井道内静止的部件及建筑结构净距离不得小于30mm。

(2)确定轿厢轨道线位置时,要根据道架高度要求,考虑安装位置有无问题。

道架高度计算方法如下(图6.1.2.2):

图6.1.2.2

H=L-A-B-C

其中H—道架高(左);

L—轿厢中心至墙面(左)距离;

A—轿厢中心至安全钳内表面距离;

B—安全钳与导轨面距离(3~4mm);

C—导轨高度及垫片厚度之和。

(3)对重轨道中心线确定时应考虑对重宽度(包括对重块,最突出部分),距墙壁及轿厢应有不小于50mm的间隙。

(4)对于前后开门(贯通门)的电梯,井道深度≥层门地坎宽度×2+层门地坎与轿厢地坎间隙×2+轿厢深度。并应考虑井壁垂直情况是否满足安装要求。

(5)各层层门地坎位置确定,应根据所放的层门线测出每层牛腿与该线的距离,经过计划,应做到照顾多数,既要考虑少剔牛腿或墙面,又要做到离墙最远的地坎稳装后,其上的门立柱与墙面的间隙小于30mm而定。

(6)对于层门建筑上装有大理石门套以及装饰墙的电梯,由于它们的施工在后,因而确定层门基准线时,除按照上述(5)进行考虑外,还要参阅建筑施工图,同时考虑利于门套及装饰墙的施工。

(7)对两台或多台并列电梯安装时应注意各电梯中心距与建筑图是否符,应根据井道建筑情况,对所有层门指示灯,按钮盒位置进行通盘考虑,使其高低一致,并与建筑物协调,保证美观。

(8)对多台相对并列电梯确定基准线时,除上述应注意的事项外,还应根据建筑及门套施工尺寸考虑做到电梯候梯厅两边宽度一致,两列电梯层门口相对一致,以保证电梯门套施工或土建大理石门套施工的美观要求(图6.1.2.)。

2007-10-11 14:19

图6.1.2.

(9)确定基准线时,还应复核机房的平面布置。曳引机、工字钢、限速器、发电机、极限开关、选层器等电气设备的布局有无问题,维修是否方便,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6.1.3样板就位,挂基准线:

1样板加工制造(图6.1.3.1)。样板的木条应四面刨光、平直,按图纸要求组装,并用胶粘牢,将样板就位。

基准垂线共计10根,其中:

轿厢导轨基准线4根

对重导轨基准线4根

层门地坎基准线2根

为了简化施工,挂基准线也可以不采用整体样板,而采用在木方上直接钉木条法。但所采用材料必须符合本章第一节要求。

2无论采用样板法或直钉条法,首先应按照第6.1.20.3mm。样板或木方上木条的水平度在全平面内不得大于3mm。

3在样板处,将钢丝一端悬一较轻物体,顺序缓缓放下至底坑。垂线中间不能与脚手架或其它物体接触,并不能使钢丝有死结现象。

图6.1.3.1

甲-对重在轿厢后面放置;乙-对重在轿厢侧面放置

A-轿厢宽;B-轿厢深;C-对重导轨架距离;D-轿厢架中心线至对重中心线的距离;E-轿厢架中心线至距底后沿;F-开门净宽;G-轿厢导轨架距离;H-轿厢与对

重偏心距离

1-铅垂线;2-对重中心线;3-轿厢架中心线;4-连接铁钉

图6.1.3.4

4在放线点处,用锯条或电工刀,垂直锯或划一V形小槽,使V形槽顶点为放线点,将线放入,以防基准线移位造成误差,并在放线处注明此线名称,把尾线在固定铁钉上绑牢(图6.1.3.4)。

5线放到底坑后,用线坠替换放线时悬挂的物体,任其自然垂直静止。如行程较高或有风,线坠不易静止时,可在底坑放一水桶,将线坠置于水或机油中,增加其摆动阻力,使线坠尽快静止(图6.1.3.5)。

图6.1.3.5

6在底坑上600~1000mm处用木方支撑固定下样板,待基准线静止后用U形卡钉将线固定于样板木上,然后再检查样板上各放线的固定点的各部尺寸、对角线待尺寸有无差别,确定无误后,可进行下道工序(图6.1.3.6)。

图6.1.3.6

7 质量标准

基准线的确定

确定基准线时应考虑井道各方的尺寸,尽量避免剔凿作业,又要保证运动部件与

墙的间隔符合要求;

基准线的稳固与校验

稳固基准线应在无风时进行,必须在基准线自然静止时才能稳固基准线,为保证其精度要求,稳固后应校验基准线间距及对角基准线尺寸,并用激光放线仪再次校验。

7.3.1基准线尺寸必须符合图纸,各线偏差不应大于0.3mm。

检查方法:尺量。

7.3.2基准线必须保证垂直。

检查方法:吊线、尺量。

7.4.1样板架水平偏差不得大于3/1000。

7.4.2并列电梯、层门中心距偏差不得超过20mm。

7.4.3相对电梯、层门中心线偏差不得超过20mm。

8 施工试验计划

样板安装及基准线挂设完成后进行放线尺寸检查测量记录。

9 安全生产、现场文明施工要求

作业时防止物体坠落伤人。

各层层门防护栏保持完好。

进入井道施工应做好防护,防止坠落。

在剔凿井道内壁及层门处楼层显示盒、呼梯盒孔洞时,应采取防尘措施,并及时清理垃圾。

10 成品保护

各层层门防护栏保持良好,以免非工作人员随意出入。

作业时防止物体坠落,避免砸坏样板。

作业出入进道时,注意不碰层门口线;井内作业时,特别是电、气焊作业时,注

意爱护基准线。

11 工程质量验收

样板安装及基准线挂设完成后,按本工艺“7 质量标准”进行检查验收记录,并按附表C做好记录。

12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确定轿厢导轨基准线时,应先复核图纸尺寸两者是否一致。不一致时应以实物尺寸为依据。并通过有关部门核验。

每次作业前,均应复查一次基准线,确认无位移,与其它物体不接触后,方可作业。

在剔凿井道内壁及层门处楼层显示盒、呼梯盒孔洞时,应采取防护措施并及时清扫脚手板,防止砸坏样板。

主编单位:淄博卓信建设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山东省淄博高新技术开发区

邮编:255000

参编单位:山东同力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参编人员:李先立、

编制依据标准、规范:

(1) GB 7588—1995《电梯制造与安全规范》

(2) GB 8903—1988《电梯用钢丝绳》

(3) GN/T 10058—1997《电梯技术条件》

(4) GB/T 10059—1997《电梯试验方法》

(5) GB 50310—2002《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6) GB 10060—1993《电梯安装验收规范》

(7) GB/T 12974—1991《交流电梯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

(8) GB/T 13435—1992《电梯曳引机》

(9) JG/T 5009—1992《电梯操作装置、信号及附件》

(10) JG/T 5010—1992《住宅电梯的配置和选择》

(11)北京建工集团《建筑设备安装分项工程工艺标准(第二版)》

电梯规范要求

4共用部分 4.1 楼梯和电梯 4.1.6 电梯是中高层、高层住宅的主要垂直交通工具,多少层开始设计电梯是个居住标准的问题,各国标准不同。在欧美一些国家,一般规定四层起应设电梯,前苏联、日本及我国台湾省规范规定六层起应设电梯。我国1954年《建筑设计规范》中规定:“居住房间在五层以上或最高层的楼板面高出地平线在17公尺以上时,应有电梯设备”。1987年,《住宅建筑设计规范》规定了七层(含七层)以上应设电梯,但10多年来,全国除北京、上海严格执行规范外,很多城市仍大量地出现七层、八层乃至九层、十层都不设电梯的住宅。这类住宅在使用上极为不便,特别是对老、弱、残者上楼梯和搬运重物更为困难。据调查,北京、天津60岁以上的老人,已占该市人口的12%,上海已占18%,有些七八十岁的老人从住进五层、六层住宅后多年从未下过楼。本次规范修编严格规定七层(含七层)以上必须设置电梯,原因是,其一,从生理学观点来分析,正常人的登高能力是受限制的。根据对健康情况一般的中年人的实测,其登高运动量和生理反应见表4.1.6。 从上表看空手攀登六层(13.50m)已感腿软,上七层(16.20m)已抬腿困难,故登高能力控制在16m比较合适,这是使用功能最低要求。其二,从防火、结构、造价等因素分析,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超过六层的塔式住宅应通至屋顶,如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时,可不设封闭楼梯间和楼梯间可不通至屋顶,以及户内须设消防给水,相邻单元还须设连通阳台或延廊。其三,近年来,商品房中不设电梯的七层住宅的第七层销售困难。其四,因为住宅建筑耐久年限在50~100年,随着人民居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不设电梯的中高层住宅会越来越不适应,也难改造。有的建议可预留电梯井和机房,但设计时无法选电梯型号,施工也无法预埋配件,给以后安装电梯造成困难,所留面积长期不用也是浪费,特别对商品房预留的电梯井面积无法分摊给住户,为此,本规范不作此规定。本规范中规定“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地面的高度在16m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的理由是: 一、如底层设高4.50m层高的商店或其它用房,以2.80m层高的住宅计算,(2.80m×4)(最高住户入口层楼面)+4.50m+0.30m(室外高差)=16m,也就是说,上部的住宅只能作

暖通工程施工安装技术要求

Xxxx酒店暖通工程施工安装技术要求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xxxx酒店空调通风工程 2、工程地点:xxxxx中心区 3、工程规模: 本项目为x级假日酒店,空调面积约5.4万平方米,地下两层,地上十六层。 4、招标条件及注意事项: (1)、现场情况: (2)、承包人的现场办公和生活可到现场总包单位租用活动房,或自行到外面租房,费用承包人自行负责。施工现场不许住人。 (3)、招标方交付的设计图纸,说明和有关技术资料,投标方必须在投标前对其设计的合理性及缺漏予以复核,如有设计错误或者不合理的地方应立即作出书面响应,由招标方及时会同设计等单位作出修改意见或变更设计文件,并及时将修改或变更的设计文件送达投标方,投标方应按修改或变更的设计文件进行投标报价,并作为施工的有效依据。日后施工过程中,如施工方对设计合理性及错漏有异议,其一切责任由投标方承担,为弥补设计错漏或不合理而发生的一切费用、工期和责任由投标方承担,该弥补方案须经发标方及设计批准;同时投标方不得以此为由暂停施工,对此招标方有权自行解除合同,因解除合同给发标方造成的一切损失由投标方承担。 二、对投标单位的资质要求 1、投标人必须具备有效的营业执照,具有同类型工程施工的独立法人资格。

2、投标人资质等级必须具备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三级资质以上资质。 3、由于投标人因资质证书缺陷而影响工程不能按合同条款如期开工或本工程验收,投标人必须向建设单位赔偿由此引致的一切损失。 4、投标单位必须具有足够的资产及能力来有效地履行合同。 5、投标人需提供曾牵涉在内的任何仲裁或诉讼事件的声明,并具体列出该事件的现况及对投标人的潜在财政影响。 6、投标单位必须具有相应的技术能力及良好的社会信誉: 7、投标单位在招标投标活动中有串通投标不良行为记录或涉嫌串通投标并正在接受我市主管部门调查的投标申请人将不被接受。 三、工程技术性说明 A部关于工程承包范围的详细说明 1、按经甲方确认及提供的xxxx酒店空调通风安装工程施工图纸及设计文件。包括:水循环系统、空调风系统、通风送排风系统等。 (1)水循环系统:包括冷水机组后的冷水循环系统、冷水机组及冷却塔之间的冷却水循环系统、冷却塔前的补排水系统、冷水补水系统、板式换热器后的热水循环系统;其中: (i)冷水机组后的冷水循环系统:包括冷水机组(不含该机组)后的进出水口后的管道、阀门、分水器、水泵、风机盘管、风柜、泳池除湿热泵(不含该热泵)、集水器等; (ii)冷水机组及冷却塔之间的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冷水机组(不含该机组)前进出水口及冷却塔(不含该机组)后进出水口之间的管道、阀门、水泵等;

电梯技术规范要求

厅、轿门技术要求 1.门扇与门套,门扇下端与地坎之间的间隙:客梯 1~6mm ,货梯 1~8mm 。 各层在门地坎至轿门地坎的距离偏差均为 0~+3mm 。 门锁门钩子钩进量大于 7mm 。并开始与电锁联锁触点接触。 一、导轨 1 .导轨支架的安装 l 连接方式: 2. 开门刀与各层厅门地坎之间的距离: 5~10mm 。 3. 各层厅门门锁上的滚轮端面与轿厢地坎间的距离: 5~10mm 。 4. 各层厅门地坎的不水平度w 2/1000 。 5. 各层厅门地坎应略高出装修后的地面 2~5mm 。 6. 7. 滚轮架上的偏心轮下导轨下端面的距离不应大于 0.5mm 。 8. 厅门门套立柱和框架立柱的不垂直度和横梁的不水平度不超过 1/1000 。 9. 中分式门的门扇在对口处应平整,两扇门的不平度不应大于 1mm,门缝在整个可见高度上均不应大于 2mm 。 10 . 门在开足后,门扇不应凸出轿厢门套,应适当缩入 5mm 左右。 11 . 门在开、关过程中应平稳,不应有跳动、抖动现象。 12 . 厅门门扇上应装有强迫关门装置。 13 . 被动门应设有电气联装置。 14 . 15 . 关门阻止力应不大于 150N 。

:对穿螺栓固定法 :预埋螺栓固定法 :预埋钢板焊接固定法 :膨胀螺栓固定法。 :直接埋入法 支架水平度: 5mm 支架间距: 1) 一定要保证每根导轨有 2 只支架。 2) 间距不大于 2.5M 。 3) 与连接板不能垂直。 3. 导轨安装 l 垂直度:轿厢侧小于 1.2mm/5M ,不设安全钳的对重导轨:小于 2mm/5M 轿厢导轨不大于 0.5mm ,不设安全钳的对重导轨:不 不 大于 0.05mm ,不设安全钳的对重导轨:不大于 与支架的连接:不能用焊接方法。 导轨的最底端不能悬空。 轨距要求:轿厢 0~+2mm ,对重:0~+3mm 整根用照导器修正其导距的间隙和偏斜。 l 接头缝 隙: 大于 l 接头台阶: 0.15mm 修光长度: 250~300mm

监控工程施工规范

视频监控工程 施 工 规 范 河北天泰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现在市场上大部分监控都已经是数字信号了!也就是摄像机通过网络传输到硬盘录像机等后端设备存储!工序:线缆铺设——前端安装——后端安装——通电调试。下面提下各个工序安装要求。 一、摄像机安装规范 1.摄像机宜安装在监视目标附近不易受外界损伤的地方,安装位置不应影响现场设备 运行和人员正常活动。安装的高度,室内宜距地面2.5-5m,室外宜距地面3.5-10m 2.室外环境下采用室外全天候防护罩,电梯厢内的摄像机应装在电梯厢顶部,电梯操 作器的对角处,并应能监视电梯厢内的全景 3.摄像机镜头应避免强光直射,保证摄像管靶面不受损伤。镜头视场内,不得有遮挡 监视目标的物体 4.摄像机镜头应从光源方向对准监视目标,并应避免逆光安装;当需要逆光安装时, 应降低监视区域的对比度。摄像机的安装应牢靠、紧固 5.在高压带电设备附近架设摄像机时,应根据带电设备的要求,确定安全距离 6.从摄像机引出的电缆宜留有1m的余量,不得影响摄像机的转动。摄像机的电缆和 电源线应固定,不得用插头承受电缆的自重 7.云台及云台解码器与摄像机的接线连接方式应具体严格按照云台解码器的产品说 明书 8.摄像头调通后,图像质量损伤主观评价,要求图像上不觉察有损伤和干扰存在 9.摄像头调通后,自动光圈调节功能、调焦功能、变倍功能等各控制功能应正常 二、布线规范 1.所有的线缆在走线时不能裸露在外,根据现场环境选择使用PVC管、钢管或桥架走

线,线缆走向应尽量选择人不能直接触及的位置,严禁在两建筑屋顶之间敷设电缆,应将电缆沿墙敷设置于防雷区内,并且不得妨碍车辆运行 2.220V 电源线不能与视频线、控制线等弱电线路同管 3.网络信号线两端水晶头终端采用568B标准(个别设备有特殊要求的除外)。 4.经过室外的网络信号线必须采用室外型 5.所有网络信号线两端需采用明显的永久性标签 6.PVC管、钢管和桥架在室外的接口处应做防水处理 7.所有进入设备或网络箱的线缆均应作回水湾处理,保证雨水不能顺着线缆进入设备 或箱体 8.线缆沿墙安装时,直径20mm以下PVC管可用线卡固定,线卡间距宜控制在60cm 左右;直径40mm以上PVC管和所有钢管及桥架的固定均应使用膨胀螺丝,膨胀螺丝间距宜控制在100cm左右 9.网络信号线必须采用满足超五类标准以上的UTP电缆。缆线测试标准:国际ISO/IEC 11801;美国ANSI/TIA/EIA-568A 10.所有顺着立杆方向的线缆、线槽、接地线(接地扁铁)、套管均需用F4.0镀锌铁线 进行绑扎,绑扎间距以60-70为宜 11.光缆布放前应进行单盘测试和配盘,并按设计要求的A、B端敷设。配盘时严禁将 光、电缆接头安装在跨越道路、铁路或河流的跨越档内。光缆衰耗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主要测量 1310nm,1550nm窗口的工作衰耗,并注意光缆外护层有无裂缝断裂12.光缆敷设后应平直、无扭转弯、无过度弯曲、无机械损伤。光缆在敷设安装过程中, 应严格控制牵引张力和曲率半径要求。敷设安装时,光缆弯曲的曲率半径应大于光缆外径的20倍和15倍,光缆安装固定后曲率半径应不小于光缆外径的10倍 13.考虑到施工的二次操作,维护过程的障碍修理及部分路由的变动和其它外界因素影 响的需要,对于光缆接头两侧预留15米,进局预留15米,以保证施工、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14.光纤接续采用熔接法,光纤接续应严格按光纤色谱连接,认真核实无误后,再进行 接续操作。设计要求每一纤芯在再生段内的接头双向平均损耗不大于0.08dB/个。 熔接好的光纤盘储在光缆接头盒内,金属加强芯与接头盒底座连接应牢固 15.光缆应挂标志牌作标记,按每孔挂1块考虑,机房、交接箱、用户端都需挂牌 16.通过监视杆进入箱体内部的进线包括:220V 交流电源线(一组),地线,光纤,摄 像头的交流电源线(一组),485 控制线(一组),视频线。将这些线缆全部从箱体底部的过线孔引入箱体 17.地线连接:将从接地排上的地线直接连接到监视杆预留的接地位置上(箱体地线直 接连接在箱体上),通过螺钉固定,使箱体地与外界地连通。所有防雷器的地线与稳压电源的地线均连接在接地排上 三、网络箱安装规范 1.当箱体安装在墙壁上时,必须做到水平和垂直(墙壁本身倾斜的情况除外,但应尽 量避免),四个方向倾斜度不超过5度。安装用膨胀螺丝须使用4颗,直径宜在8mm 以上,人力不能使箱体晃动。箱体距墙边缘宜在15cm以上。如箱体在室外且在箱体内开孔固定的,需在四个膨胀螺丝接口处做防水处理

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 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 2 引用标准 增加: GB/T 24478-2009 电梯曳引机 3.18 轿厢意外移动 unintended car movement 在开锁区域内且开门状态下,轿厢无指令离开层站的移动,不包含装卸载引起的移动。 7.2.3.1 层门在锁住位置时,所有层门及其门锁应有这样的机械强度: a)用300 N的静力垂直作用于门扇或门框的任何一个面上的任何位置,且均匀地分布在5 cm2的圆形或方形面积上时,应:1)永久变形不大于1 mm; 2)弹性变形不大于15 mm; 试验后,门的安全功能不受影响。 b)用1000 N的静力从层站方向垂直作用于门扇或门框上的任何位置,且均匀地分布在100 cm2的圆形或方形面积上时,应没有影响功能和安全的明显的永久变形[见7.1(最大10 mm的间隙)和7.7.3.1]。 注:对于a)和b),为避免损坏层门的表面,用于提供测试力的测试装置的表面可使用软质材料。

7.2.3.3 层门/门框上的玻璃应使用夹层玻璃。 7.2.3.7 固定在门扇上的导向装置失效时,水平滑动层门应有将门扇保持在工作位置上的装置。具有这些装置的完整的层门组件应能承受符合7.2.3.8 a)要求的摆锤冲击试验,撞击点按表7和图7在正常导向装置最可能失效条件下确定。 注:保持装置可理解为阻止门扇脱离其导向的机械装置,可以是一个附加的部件也可以是门扇或悬挂装置的一部分。 7.2.3.8 对于带玻璃面板的层门和宽度大于150 mm的层门侧门框,还应满足下列要求(见图7): 注:门框侧边用来封闭井道的附加面板视为侧门框。 a)从层站侧,用软摆锤冲击装置按附录J,从面板或门框的宽度方向的中部以符合表7所规定的撞击点,撞击面板或门框时:1)可以有永久变形; 2)层门装置不应丧失完整性,并保持在原有位置,且凸进井道后的间隙不应大于0.12 m; 3)在摆锤试验后,不要求层门能够运行; 4)对于玻璃部分,应无裂纹; b)从层站侧,用硬摆锤冲击装置按附录J,从面板或玻璃面板的宽度方向的中部以符合表7所规定的撞击点,撞击大于7.6.2 a)所述的玻璃面板时: 1)无裂纹; 2)除直径不大于2 mm的剥落外,面板表面无其他损坏。

电梯设置规范

电梯设置规范

1.1层数和使用功能 *《住宅设计规范》4.1.6:七层及以上住宅或住户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以上必须设置电梯。 注:室外设计地面起计,包括底层商店、架空、跃层、中间层。 4.1.7:十二层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不应少于2台,其中宜配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 4.1.8:宜每层设站,不设站的层数不宜超过两层,塔式和通廊式高层住宅电梯宜成组集中,单元式高层住宅每单元只设一部电梯时,应采用联系廊联通。 4.1.9:侯梯厅深度不应小于多台梯中最大轿箱深度,且不得小于1.50m。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4.1.4:老年人建筑宜为三层及三层以下,四层及四层以上应设电梯。 4.4.6:设电梯的老年人建筑,电梯厅及轿厢尺度必须保证轮椅和急救担架进出方便,轿厢沿周边离地0.90m和0.65m高处设介助安全扶手。电梯速度直选用慢速度,梯门宜采用慢关闭,并内装电视监控系统。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3.1.4:

一、四层及四层以上门诊、病房楼应设,且不少于2台,病房楼高度超过24m,应设污物梯; 二、供病人使用的电梯和污物梯,应采用“病床梯”。 三、电梯井道不得与主要用房贴邻。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3.1.6:三层以下无电梯的病房楼以及观察室与挽救室不在同一层又无电梯的急诊部均应设坡道其坡度不宜大于1:10,并应有防滑措施。 *《疗养院建筑设计规范》3.1.2疗养院建筑不宜超过四层,超过四层应设置电梯。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3.1.8:电梯 一、二级旅馆3层及以上台数计算确定 三级旅馆4层及以上服务梯据等级和需要四级旅馆6层及以上服务梯据等级和需要 五、六级旅馆7层及以上(乘客梯与服务梯可合用)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 3.1.3:陈列室不宜布置在4层或以上,大、中型馆内2层或以上的陈列室宜设客货两用电梯;2层或2层以上的藏品库应设载货电梯。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4.2.10:二层及二层

电梯安装验收要求要求规范

电梯安装验收规 本标准规定电梯安装的验收条件,检验项目,检验要求和验收规则。 本标准适用与额定速度不大于2.5m/s的乘客电梯,载货电梯,不适用于液压电梯,杂物电梯. 2.引用标准 GB7588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围 GB8903电梯用钢丝绳 GB10058电梯技术条件 GB10059电梯实验方法 GB12974交流电梯电机通用技术条件 3.安装验条件 3.1验收电梯的工作条件应符合GB10058的规定 3.2提交验收的电梯应具备完整的资料和文件. 3.2.1制造企业应提供的资料和文件: a.装箱单 b.产品出厂合格证; c.机房井道布置图; d.使用维护说明书(应含电梯润滑汇总图表和电梯功能表); e.动力电路和安全电路的电器线路示意图及符号说明; f.电器敷线图; g.部件安装图;

h.安装说明书; i.安全部件:门锁装置.限速器.安全钳及缓冲器式实验报告结论副本, 其中限速器与渐进式安全钳还须有调试证书副本. 3.2.2安装企业应提供的资料和文件: a..安装自检记录; b.安装过程中事故记录与处理报告; c,由电梯使用单位提出的经制造企业同意的变更设计的证明文件. 3.3安装完毕的饿电梯及其环境应清理干净.机房门窗应防风雨,并标有"机房重地,闲人免进:字样.通向机房的通道应畅通,安全,底坑应无杂物,积水与油污.机房,井道与底坑均不应有与电梯无关的其它设置. 3.4电梯各机械活动部位应按说明书要求加注润滑油.各安全装置齐全,位置正,功能有效,能可靠的保证电梯安全运行. 3.5电梯验收人员必须熟悉所验收的电梯产品和本标准规定的验收方法和要求. 3.6验收用检验器具与实验荷应符合CB10059规定的精度要求,并均周期计量检定周期. 4.检验项目几检验要求 4.1机房 4.1.1每台电梯应单设有一个切断该电梯电源开关,开关位置应能从机房入口处方便迅速地接近,如几台电梯共用同一机房,个台电梯主电源开关应易于识别.其容量应能切断电梯正常使用情况下的最大电流,但该开关不应切断下列供电电路: a.轿厢照明和通风; b.机房和滑轮间照明;

电梯制造与安装规范

资料】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BG7588一1995 ePV EN 81—1:1985 Safety rules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代替BG 7588—87 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lifts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乘客电梯及载货电梯制造与安装应遵守的安全准则,以防电梯运行时发生伤害乘客和损坏货物的事故。 本标准适用于电力驱动的曳引式或强制式乘客电梯及载货电梯。 本标准不适用于杂物电梯和液压电梯。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3805—83 安全电压 GB 4702—84 固体绝缘材料在潮湿条件下相比漏电起痕指数和耐漏电起痕指数测定方法 GB 4728—85 电气图用图形符号 GB 5013.1—85 额定电压450/750 V及以下橡皮绝缘软电缆第一部分一般规定 GB 5013.2—85 额定电压450/750 V及以下橡皮绝缘软电缆第二部分通用橡套软电缆 GB 5013.4—87 额定电压450/750 V及以下橡皮绝缘软电缆第四部分电梯电缆 GB 5023.l—85 额定电压450/750 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电线)一般规定 GB 5023.2—85 额定电压450/750 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电线)固定敷设用电缆(电线) GB 5023.3-85 额定电压450/750 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电线)连接用软电缆(电线) GB 5023.4—86 额定电压450/750 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电线)安装用电线 GB 5023.5—86 额定电压450/750 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电线)屏蔽电线 GB 8903一88 电梯用钢丝绳 3 定义 GB 9978—88 建筑构件耐火试验方法 JB 2455—85 低压接触器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曳引驱动电梯traction drive lift 提升钢丝绳靠曳引轮槽的摩擦力驱动的电梯。 3.2 强制驱动电梯(包括卷筒驱动)positive drive lift 用链或钢丝绳悬吊的非摩擦方式驱动的电梯。 3.3 非商用汽车电梯non—commercial vehicle lift 其轿厢适于运载私人汽车的电梯。 3.4 滑轮间Pulley room 不装设曳引机而装设滑轮,也可装设限速器和电气设备的房间。 3.5 轿厢有效面积available car area 地板以上1.0m高度处的轿厢截面面积,乘客电梯扶手和载货电梯防护极所占的面积忽略不计。 3.6 再平层re—levelling 轿厢停住后,允许在装载或卸载期间进行校正轿厢停止位置的一种操作,必要时可使轿厢连续运动(自动或点动)。 3.7 提升钢丝绳的最小破断载荷minimum breaking load Of a lifting rope 单根提升钢丝绳的截面面积(mm z)乘以抗拉强度(MPa)再乘以与钢丝绳结构型式有关的系数所得的载荷值按规定方法在一根钢丝绳上做破断试验获得的有效破断载荷,应至少等于最小破断载荷” 3.8 安全绳safety rope 连接在轿厢和对重上的辅助钢丝绳,在悬挂装置断裂情况下,该绳使安全钳装置动作。 3.9 使用者user 利用电梯为其服务的人 3.10 乘客Passenger 电梯运载的人。 3.11 批准的且受过训练的使用者authorized and instructed user 经设备负责人批准并且受过电梯使用训练的人员。在没有其它规定的情况下,如果电梯负责人已将电梯使用说明书交给批准的且受过训练的使用者并且满足下述两个条件之一

电梯安装施工规范

电梯安装施工规范 1.范围 为了保证本公司安装的电梯、扶梯及自动人行道的整体质量满足要求,制定安装施工规范作为指导安装过程中的工作准则,以此实现顾客对本公司安装电梯、扶梯及自动人行道产品的满意和信赖。 2.职责 2.1安装维修部是该文件的主管部门。 2.2安装施工小组必须遵照此文件依次进行作业,要求在作业过程中认真填写施工记录。同时结合安装验收规范,将安装项目真实数据一并记录,为填写验收报告积累数据。 3.程序内容 3.1安装前准备工作 3.1.0填写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告知书到区级技术监督局锅炉处办理开工告 知手续。 3.1.1清理现场: a)清除产品设备机房、井道及底坑中的基建零杂物。 b)清理井道各层门口及周围环境。 3.1.2清查产品设备零部件: a)机房部件进机房(曳引机、控制柜、限速器装置等),并加锁保管。 b)按各楼层的顺序将层楼部件依次摆放整齐。 C)零散的电器部件及电梯小部件放入确定的库房,分类摆放整齐并加锁保管。 3.1.3工具保管与使用 a)将工具分类摆放整齐,使用后要归位,不得乱丢乱放。 b)仪表工具专人保管,安排合适的位置摆放,避免磕碰损坏。

C)大型工具必须妥善保管(电锤、冲击钻、电钻、无齿锯等),并设专人负责。 3.1.4安装材料的准备: a)按井道尺寸与工程要求,备齐样板木。 b)承重梁按图纸技术要求备齐。 3.1.5电源准备: a)动力电源必须引进机房并装控制闸箱。 b)工作电源应在确定位置后装控制闸箱。 C)低压井道照明从机房引至井道中,并设控制闸箱。 3.1.6安全防护措施: a)配备安全帽、安全带。凡施工人员进井道必须戴安全帽,作业时配戴安全带。 b)施工时必须穿工作服、绝缘鞋。 C)井道各层门门口必须设临时护栏。 d)高压电源控制闸箱必须装漏电保护器。 3.1.7搭设井道脚手架: a)按安装规定尺寸搭设脚手架。 b)逐层逐段检查脚手管架连接坚固牢度。 C)每层最少配(厚50mm×宽300mm×长度按实际需要确定)脚手板2块,并另 备相同尺寸脚手板5块用于安装轿厢时在下层铺满井道所需。 3.2安装施工过程 3.2.1制作样板放垂线: a)按安装布置图规定的尺寸制作样板。 b)稳装样板。初装核准土建垂直度,待选择适宜最佳尺寸固定样板。 C)按规定尺寸放垂线。

工程安装施工规范

施 工 安 装 规 范 编制部门:顾客服务部 2010-8-24 目录第一章工程施工流程及规范

第一节安装工作的重要性 第二节安装工艺流程 第三节工程安装前准备 第四节冷媒管道的安装 第五节室内、外机的安装 第六节冷凝排水工程施工 第七节保温 第八节电气工程的施工 第九节排污、保压 第十节抽空加氟、开机调试 第十一节 第一章工程施工流程及规范 第一节安装工作的重要性 多联式空调系统是由一台或一组含变容式压缩机的室外机,连接多台室内机而组成的单一

制冷回路系统。它可以

通过对变容式压缩机和电子膨胀阀的控制,调节系统和室内侧换热器的制冷剂流量来实现系统的变容节能运行,并较精确地满足室内供冷和供暖要求。一般由室内机组、室外机组、制冷剂管道系统以及电气、自控系统组成。多联机的运行工质是各种高效制冷剂,室内机和室外机使用专用铜管连接,通过通讯线进行控制。制冷剂管道内部进入灰尘、杂质、水分或存在渗漏都将会导致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甚至瘫痪。正是因为多联机设计精密、控制灵活,所以对安装质量的要求就特别高。 安装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问题及影响见下表。 为保证安装工程质量,要求安装商具有相应的专业工程施工资质。否则,在安装前,必须经过厂家的技术人员培训。 工程施工中从事特种作业的焊工、电工、制冷工等必须具备操作上岗证及相应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空调工程所使用的主要材料、设备器具应具有合格证和检测报告。有防火要求的产品应有防火检验证明并符合国家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第二节安装工艺流程 工艺名称技术要点 工程前 工程中 30kg/cmf或保证42kg/cmf 24小时不降压为准 755mmHg以下为准 工程结束 注:上述工程顺序为一般的安装工序,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顺序有可能改变。 第三节工程安装前准备 一、施工图纸的审核

隔音标准及电梯验收规范

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条文说明(二) 5.3 隔声 5.3.1 为保证住宅建筑室内环境的的使用功能,住宅建筑隔声设计应符合《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其设计最低的要求为: ———住宅建筑内的卧室、起居室(厅)的允许噪声级、隔声标准及楼板撞击声隔声标准必须符合5.3.1条规定的指标。 ————住宅建筑分户隔墙、楼板等部分的结构厚度、质量应具有良好的隔声性能和采取隔声措施,以满足隔声要求。 ———采用大板、大模板等整体性较强的住宅建筑,对附着于墙体和楼板的传声源和经常产生撞击的部位,如厨房操作台、外门、设备管道等,应采用防止结构传导的减振和消声设施。 5.3.2 当住宅建筑在小区环境中处于沿街、邻近机房或锅炉房等噪声源大的外部环境条件下,住宅建筑设计应尽量将卧室、起居室(厅)布置在背向噪音末的一侧,以合理地布置房间,减轻噪声源的影响。如受条件限制,只能布置在噪音源一侧时,应采限封闭阳台,隔声门等处理措施,减轻噪声源影响。 5.3.3 电梯机房设备产生的噪音、电梯井道内产生的振动和撞击声对住户的干扰很大,在住宅设计中应尽量避免与卧室、起居室(厅)紧贴布置,应使这些房间远离噪声源,不得将机房设置在居住空间之上,可布置壁柜、卫生间等次要的房间进行隔离。在不能满足隔声要求的情况下,必须采取有效的隔声、减振措施。 另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条文说明中的1.0.9条指出《民用建筑隔设计规范》为国家现行强制性执行的标准规定。记录如下: 1.0.9 住宅设计涉及建筑、结构、防火、热工、节能、隔声、采光、照明、给排水、暖通空空调、电气等各种专业,各专业已有的规范规定的内容,除必要的重申外,本规范不再重复,因此设计时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主要有: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 37;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 118; 《民用建筑照明设计规范》GBJ 133;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J 50176;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份)》JGJ 26;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J 15; 首先,目前对于室内噪音,我们到底执行什么标准?文件有三个: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DC534.836),国标GB 3096—93《城市区域

电梯安装验收要求规范标准[详]

电梯安装验收规范 本标准规定电梯安装的验收条件,检验项目,检验要求和验收规则。 本标准适用与额定速度不大于2.5m/s的乘客电梯,载货电梯,不适用于液压电梯,杂物电梯. 2.引用标准 GB7588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范围 GB8903电梯用钢丝绳 GB10058电梯技术条件 GB10059电梯实验方法 GB12974交流电梯电机通用技术条件 3.安装验条件 3.1验收电梯的工作条件应符合GB10058的规定 3.2提交验收的电梯应具备完整的资料和文件. 3.2.1制造企业应提供的资料和文件: a.装箱单 b.产品出厂合格证; c.机房井道布置图; d.使用维护说明书(应含电梯润滑汇总图表和电梯功能表); e.动力电路和安全电路的电器线路示意图及符号说明; f.电器敷线图; g.部件安装图;

h.安装说明书; i.安全部件:门锁装置.限速器.安全钳及缓冲器式实验报告结论副 本,其中限速器与渐进式安全钳还须有调试证书副本. 3.2.2安装企业应提供的资料和文件: a..安装自检记录; b.安装过程中事故记录与处理报告; c,由电梯使用单位提出的经制造企业同意的变更设计的证明文件. 3.3安装完毕的饿电梯及其环境应清理干净.机房门窗应防风雨,并标有"机房重地,闲人免进:字样.通向机房的通道应畅通,安全,底坑应无杂物,积水与油污.机房,井道与底坑均不应有与电梯无关的其它设置. 3.4电梯各机械活动部位应按说明书要求加注润滑油.各安全装置齐全,位置正,功能有效,能可靠的保证电梯安全运行. 3.5电梯验收人员必须熟悉所验收的电梯产品和本标准规定的验收方法和要求. 3.6验收用检验器具与实验荷应符合CB10059规定的精度要求,并均周期计量检定周期内. 4.检验项目几检验要求 4.1机房 4.1.1每台电梯应单设有一个切断该电梯电源开关,开关位置应能从机房入口处方便迅速地接近,如几台电梯共用同一机房,个台电梯主电源开关应易于识别.其容量应能切断电梯正常使用情况下的最大电流,但该开关不应切断下列供电电路: a.轿厢照明和通风; b.机房和滑轮间照明;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乘客电梯、病床电梯及载货电梯制造与安装应遵守的安全准则,以防电梯运行时发生伤害乘客和损坏货物的事故。本标准适用于电力驱动的曳引式或强制式乘客电梯、病床电梯及载货电梯。本标准不适用于杂物电梯和液压电梯。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 700—1988 碳素结构钢GB/T 2423.5—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idt IEC68-2-27:1987) GB/T 2423.6—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b和导则:碰撞(idt IEC68-2-29:1987) GB/T 2423.10—19 3.1 曳引驱动电梯traction drive lift提升绳靠主机的驱动轮绳槽的摩擦力驱动的电梯。 3.2 强制驱动电梯(包括卷筒驱动) positive drive lift用链或钢丝绳悬吊的非摩擦方式驱动的电梯。 3.3 非商用汽车电梯non-commercial vehicle lift其轿厢适用于运载私人汽车的电梯。 3.4 滑轮间pulley room不装电梯驱动主机,仅装设滑轮或限速器和电气设备的房间。 3.5 轿厢有效面积available car area地板以上1m高度处测量的轿厢面积,乘客或货物用的扶手可忽略不计。 3.6 再平层re-leveling电梯停止后,允许在装载或卸载期间进行校正轿厢停止位置的一种动作,必要时可使轿厢连续运动(自动或点动)。 3.7 钢丝绳的最小破断载荷minimum breaking load of a rope钢丝绳公称截面积(mm2)和钢丝绳的公称抗拉强度(N/mm2)与一定结构钢丝绳最小破断载荷换算系数的连乘积。 3.8 安全绳safety rope系在轿厢、对重(或平衡重)上的辅助钢丝绳,在悬挂装置失效情况下,可触发安全钳动作。 3.9 使用人员user利用电梯为其服务的人。 3.10 乘客passenger电梯轿厢运送的人员。 3.11 批准的且受过训练的使用者authorized and instructed user经设备负责人批准并且受过电梯使用训练的人员。在没有其他规定的情况下,如果电梯负责人已将电梯使用说明书交给批准的且受过训练的使用者并且满足下述两个条件之一时,允许他们使用电梯:a)只有经批准且受过训练的使用者持有钥匙,插入装于轿厢内或轿厢外的锁内,电梯才能开动b)电梯装于禁止公众进入的地方,当不上锁时,由电梯负责人派一人或多人进行看管。 3.12 电梯驱动主机lift machine包括电机在内的用于驱动和停止电梯的装置。 3.13 平衡重balancing weight为节能而设置的平衡全部或部分轿厢自重的质量。 3.14 电气安全回路electric safety chain串联所有电气安全装置的回路。 3.15 检修活板门inspection trap设置在井道上的作检修用的向外开启的门。 3.16 井道安全门emergency door to the well当相邻两层地坎之间距离超过11m时,在其间井道壁上开设的通往井道供援救乘客用的门。 3.17 夹层玻璃laminated glass二层或更多层玻璃之间用塑胶膜组合成的玻璃。 4.1 单位本标准采用国际单位制(SI)。 4.2 符号符号在相应使用的公式中解释。 5.1.1 本章各项要求适用于装有单台或多台电梯轿厢的井道。 5.1.2 电梯对重(或平衡重)应与轿厢在同一井道内(观光电梯可除外)。 5.2.1.1 全封闭的井道建筑物中,要求井道有助于防止火焰蔓延,该井道应由无孔的墙、底板和顶板完全封闭起来。只允许有下述开口:a)层门开口;b)通往井道的检修门、井道安全门以及检修活板门的开

电梯施工安装及管理的基本要求(EG211)

1.电梯生产企业系指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生产电梯产品的企业,必须具备设计、开发能力;必须具备保证电梯产品质量的生产设备、工艺装备和计量检验与测试手段;必须有一支足以保证产品质量和进行正常生产的机械、电子、电气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熟练技术工人及计量、检验人员队伍;必须严格按照图纸、生产工艺和技术标准进行生产、试验和检验。产品生产过程必须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电梯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2.国家对电梯生产实行许可证制度。 对新增从事电梯生产企业,必须事先经企业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各计划单列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注册手续。 对于无生产许可证从事电梯生产的企业及未按核准的工商登记经营X围从事电梯生产的企业,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将会同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有关法规严肃处理。 国家明令淘汰的电梯产品,严禁继续生产。 3.电梯生产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如需委托其他企业从事本企业电梯销售、安装、维修时,允许实行委托代理制。 电梯生产企业实行委托代理制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3.1被委托代理的企业必须具备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资质条件(详见附件1); 3.2必须明确被委托代理的企业代理的业务X围和经营区域; 3.3企业必须制定“实行委托代理制的管理办法”和‘资格评估标准”。明确对委托代理企业质量管理方面的要求(含质量保证体系与机构设置);明确有关从事本企业电梯安装、维修技术队伍与技工队伍素质的要求;明确安装、维修电梯的质量验收要求;明确电梯安装、维修服务的要求等。 4.电梯产品进入市场实行招标投标标制。各电梯使用单位如需电梯,可通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或议标的方式选用电梯;且必须与电梯生产企业或被委托代理的企业签订电梯销售、安装、维修合同。 电梯生产企业及被委托代理企业一定要执行中华人民XX国经济合同法,严格、认真履行与电梯使用单位签订的合同。 5.电梯安装是电梯生产全过程的重要环节,安装现场艮口是电梯的“总装车间”。电梯生产企业要保证电梯安装、调试质量。电梯生产企业

电气安装施工规范

配电箱安装施工要点 (1)设备要求 1)柜(盘)本体外观检查应无损伤及变形,油漆完整无损。柜(盘)部检查:电器装置及元件、绝缘瓷件齐全,无损伤、裂纹等缺陷。 2)安装前应核对配电箱编号是否与安装位置相符,按设计图纸检查其箱号、箱回路号。箱门接地应采用软铜编织线,专用接线端子。箱接线应整齐,满足设计要求及验收规(GB50303-2002)的规定。 (2)作业条件 配电箱安装场所土建应具备粉刷完成、门窗已装好的基本条件。预埋管道及预埋件均应清理好;场地具备运输条件,保持道路平整畅通。 (3)配电箱定位:根据设计要求现场确定配电箱位置以及现场实际设备安装情况,按照箱的外形尺寸进行弹线定位。 (4)基础型钢安装 1)按图纸要求预制加工基础型钢架,并做好防腐处理,按施工图纸所标位置,将预制好的基础型钢架放在预留铁件上,找平、找正后将基础型钢架、预埋铁件、垫片用电焊焊牢。最终基础型钢顶部宜高出抹平地面10mm。 2)基础型钢接地:基础型钢安装完毕后,应将接地线与基础型钢的两端焊牢,焊接面为扁钢宽度的二倍,然后与柜接地排可靠连接。并做好防腐处理。 (5)配电柜(盘)安装 1)柜(盘)安装:应按施工图的布置,将配电柜按照顺序逐一就位在基础型钢上。单独柜(盘)进行柜面和侧面的垂直度的调整可用加垫铁的法解决,但不可超过三片,并焊接牢固。成列柜(盘)各台就位后,应对柜的水平度及盘面偏差进行调整,应调整到符合施工规的规

定。 2)挂墙式的配电箱可采用膨胀螺栓固定在墙上,但空心砖或砌块墙上要预埋燕尾螺栓或采用对拉螺栓进行固定。 3)安装配电箱应预埋套箱,安装后面板应与墙面平。 4)柜(盘)调整结束后,应用螺栓将柜体与基础型钢进行紧固。 5)柜(盘)接地:每台柜(盘)单独与基础型钢连接,可采用铜线将柜PE排与接地螺栓可靠联结,并必须加弹簧垫圈进行防松处理。每扇柜门应分别用铜编织线与PE排可靠联结。6)柜(盘)顶与母线进行连接,注意应采用母线配套扳手按照要求进行紧固,接触面应涂中性凡士林。柜间母排连接时应注意母排是否距离其他器件或壳体太近,并注意相位正确。7)控制回路检查:应检查线路是否因运输等因素而松脱,并逐一进行紧固,电器元件是否损坏。原则上柜(盘)控制线路在出厂时就进行了校验,不应对柜线路私自进行调整,发现问题应与供应商联系。 8)控制线校线后,将每根芯线煨成圆圈,用镀锌螺丝、眼圈、弹簧垫连接在每个端子板上。端子板每侧一般一个端子压一根线,最多不能超过两根,并且两根线间加眼圈。多股线应涮锡,不准有断股。 (6)柜(盘)试验调整 1)高压试验应由当地供电部门可的试验单位进行。试验标准符合规、当地供电部门的规定及产品技术资料要求。 2)试验容:高压柜框架、母线、避雷器、高压瓷瓶、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各类开关等。 3)调整容:过流继电器调整,时间继电器、信号继电器调整以及机械连锁调整。 4)二次控制小线调整及模拟试验,将所有的接线端子螺丝再紧一次。

消防电梯规范要求

1.设置作用 工作电梯在发生火灾时常常因为断电和不防烟火等而停止使用.因此设置消防电梯很有必要,其主要作用是:供消防人员携带灭火器材进入高层灭火;抢救疏散受伤或老弱病残人员:避免消防人员与疏散逃生人员在疏散楼梯上形成“对撞”,既延误灭火战机,又影响人员疏散:防止消防人员通过楼梯登高时间长,消耗大,体力不够,不能保证迅速投入战斗。 2.设置范围 高层建筑设计中,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高度、建筑面积、使用性质等情况设置消防电梯。通常建筑高度超过32米且设有电梯的高层厂房和建筑高度超过32米的高层库房,每个防火分区内应设1台消防电梯;高度超过24米的一类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的塔式住宅建筑、12层及12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建筑以及建筑高度超过32米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等均应设置消防电梯。 3.设置数量 消防电梯的数量主要根据楼层建筑面积来确定。我国规定,每个防火分区至少应设置1台消防电梯、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1500㎡设1台,大于1500㎡而不大于4500㎡设2台,大于4500㎡设3台。 4.设置位置 消防电梯宜分别设在不同的防水分区内,便于任何一个分区发生火灾都能迅速展开扑救,其平面位置须与外界联系方便,在首层应有直通室外的出口,或由长30米以内的安全通道抵达室外,在设计时,最好把道防电梯和疏散楼梯结合布置,使避难逃生者向灭火救援者靠拢,形成一个可靠的安全区域,两梯间还要采取分隔措施,以免相互间妨碍形成不利,另外,防火分区内每个房间到达逍应电梯的安全距离不宜超过30m,以保证消防人员抢救时的安全。 二、消防电梯前室的防火设计要求 消防电梯必须设置前室,以利于防烟排烟和消防队员展开工作。前室的防火设计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1.前室位置 前室的位置宜靠外墙设置,这样可利用外墙上开设的窗户进行自然排烟,既满足消防需要,又能节约投资。其布置要求总体上与消防电梯的设置位置是一致的,以便于消防人员迅速到达消防电梯入口,投入抢救工作。 2.前室面积 前室的面积应当由建筑物的性质来确定,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不应小于6㎡。当消防电梯和防烟楼梯合用-一个前室时,前室里人员交叉或停留较多,所以面积要增大,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公共建筑不应小于10㎡,而且前室的短边长度不宜小于2.5m。 3.防烟排烟 前室内应设有机械排烟或自然排烟的设施,火灾时可将产生的大量烟雾在前室附近排掉,以保证消防队员顺利扑救火灾和抢救人员。 4.设置室内消火栓

电梯安装规范

电梯安装规范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电梯安装工程施工工艺要求 2007-10-11 14:16 摘要:为了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统一企业电梯安装工程施工工艺,保证工程质量,制订本工艺标准。本工艺标准适用于电力驱动的曳引式或强制式电梯、液压电梯样板安装及基准线挂设工程。本工艺标准不适用于杂物电梯安装工程。 关键字:电梯安装工程施工工艺 1 总则 为了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统一企业电梯安装工程施工工艺,保证工程质量,制订本工艺标准。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电力驱动的曳引式或强制式电梯、液压电梯样板安装及基准线挂设工程。本工艺标准不适用于杂物电梯安装工程。 本工艺标准应与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10-2002配套使用。 本工艺标准是对电梯安装工程质量的最低要求,所规定的项目都必须达到合格。 电梯安装工程质量验收除应执行本工艺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电梯安装工程 电梯生产单位出厂后的产品,在施工现场装配成整机至交付使用的过程。 注:本工艺标准中的“电梯”是指电力驱动的曳引式或强制式电梯、液压电梯。 2.0.2 电梯安装工程质量验收 电梯安装的各项工程在履行质量检验的基础上,由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土建施工单位、安装单位等几方共同对安装工程的质量控制资料、隐蔽工程和施工检查记录等档案材料进行审查,对安装工程进行普查和整机运行考核,并对主控项目全验和一般项目抽验,根据本工艺标准以书面形式对电梯安装工程质量的检验结果做出确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