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常规石蜡切片制片规范

合集下载

组织切片制备的基本要求

组织切片制备的基本要求

组织切片制备的基本要求
(一)组织制片过程中,应确保切片号与蜡块号一致。

(二)制片工作一般应在取材后2个工作日内完成(不含需要脱钙、脱脂等特殊处理的标本)。

(三)制片完成后,技术人员应检查制片质量,并加贴标有本病理科病理号的标签。

常规石蜡-HE染色片的优良率应≥95%,优秀率不<35%。

不合格切片应立即重做。

(四)制片过程发生意外情况时,有关技术人员和技术室负责人应及时向科主任报告,并积极设法予以补救。

(五)制片完成后,技术人员应将所制切片与其相应的活检记录单/取材工作单等进行认真核对,确认无误后,将切片连同相关的活检申请单/活检记录单/取材工作单等一并移交给病理医师。

双方经核对无误后,办理移交签字手续。

具体交接方法由各医院病理科自行制订。

石蜡切片制作标准程序

石蜡切片制作标准程序

动物病理组织学石蜡切片制作标准操作程序(SOP)一、\器材和试剂准备(一)载玻片和盖玻片的清洁1.载玻片和盖玻片清洗方法(1)锅内倒入适量清洗液(100 mL水+30 m L洗洁精+30 mL 84消毒液);(2)将玻片逐片放入锅中, 加热至沸腾10 min, 停止加热, 自然冷却;(3)捞出玻片流水冲洗10min,彻底冲净泡沫(弹簧夹上后,单片过水);(4)将玻片从水中取出, 用蒸馏水冲洗三遍(最好单片过水);(5)将玻片放入 95%乙醇(分析纯)中浸泡;(6)取出玻片,码在切片盒,自然干燥(或无风适度高温干燥)备用;注意:由于盖玻片很薄,不能同载玻片放在一起处理;盖玻片从95%乙醇溶液中取出后要放在吸水纸上摊开,干燥后,放在小盒子中备用。

2.粘片剂(蛋白甘油)的制作及载玻片的预处理(1)蛋白甘油的制作取新鲜鸡蛋,先将其尖端用眼科剪或拨针挑破一小孔,再将蛋的另一端挑破一小孔并稍加扩大,大孔端朝下,使蛋白流入100~200毫升的烧杯中(不要蛋黄),以玻棒打拌蛋白完全变为雪花状泡沫,然后倒入垫有几层纱布的漏斗中过滤而得到透明、清凉的的蛋白液,再加入等量甘油,振摇使之充分混合,加入1%麝香草酚或樟脑防腐。

一般将其盛入滴瓶或树胶瓶中备用,不用时盖好防尘。

或1个鸡蛋的蛋清+500mL双蒸馏水,混匀,加10mL浓氨水。

(2)将蛋白甘油倒在小烧杯中,载玻片用弹簧夹夹上后侵入蛋白甘油中,贴壁刮干,放在切片盒内晾干备用。

二、石蜡组织切片的制作(一)取材注意事项:1.材料质量:材料必须新鲜,应争取在死后半小时内处理完毕。

2.取材体积:组织块力求小而薄(厚度不要超过5mm,以2mm最佳)3.取材力度:取材器具锋利。

勿使组织块受挤压,切割时不可来回挫动。

夹取组织时,切勿猛压,以免挤压损伤组织。

取材时,组织块可稍大一点,以便在固定后,将组织块的不平整部分修去。

4.固定形状:固定尽量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新鲜组织经固定后,或多或少会产生收缩现象,有时甚至完全变形。

石蜡切片步骤

石蜡切片步骤

⽯蜡切⽚步骤⽯蜡切⽚基本步骤(⼀)取材和固定根据实验⽬的选择材料。

将整个⾍体或⾍体的内部器官(如肠道、马⽒管、唾液腺等)取出后,⽴即投⼊固定液。

取材⼤⼩:0.5cm×0.5 cm×0.2或者1.0 cm×1.0 cm×0.2,厚度不宜超过3mm。

固定液:2.5%的戊⼆醛固定液,Bouin⽒液,10%甲醛等。

固定时间:4oC固定24⼩时。

注意事项:取材:1.勿使组织块受挤压切取组织块所⽤⼑、剪要锋利,切割时不可来回切割。

夹取组织时,镊⼦要轻,切勿挤压,以免损伤组织。

取材时,组织块可稍⼤⼀点,以便在固定后,将组织块的不平整部分修去。

2.选好组织块的切⾯应熟悉器官组织的组成,并根据观察⽬的来确定纵切或横切。

3.保持材料的清洁组织块上如有⾎液、污物、粘液、⾷物等,先⽤⽣理盐⽔冲洗⼲净,再⼊固定液。

4.切除(清除)不需要的部分特别是组织周围的脂肪等,应尽可能清除掉,以免影响以后的程序和观察。

固定:1.材料新鲜取出组织后须⽴即固定。

否则时间相隔过久,体积就要收缩变形或发⽣⾃溶现象。

2.抽⽓⽣物组织常有⽓体的存在,使材料不能沉⼊固定液中,抽⽓使得固定液有效渗⼊。

真空泵抽⽓或者⽤空针管抽⽓。

昆⾍整体固定,固定前⽤解剖针刺数个⼩孔,以利⽤固定液渗透。

3.固定剂⽤量⼀般为组织体积的10~20倍。

勿使组织贴于瓶底或瓶壁,以免影响固定剂的渗⼊。

4.避免阳光尽可能避免接触阳光以免失去固定作⽤。

5.加速固定轻轻摇动盛器使组织移动有利于固定液渗⼊,对长期固定的标本可经常更换固定液。

(⼆)洗涤2.5%戊⼆醛固定液固定的组织:0.2M, pH7.2磷酸缓冲液漂洗三次,每次10minBouin⽒固定液固定的组织:直接⼊70%酒精更换数次即可脱⽔,注意苦味酸。

甲醛固定的组织:直接投⼊50%或70%酒精脱⽔,不经⽔洗。

但如果在甲醛中时间过长,则仍应当⽤流⽔冲洗。

陈旧性标本和混合性固定液应及时洗涤,有利于脱⽔、切⽚和染⾊。

病理切片、石蜡切片制作过程中注意事项

病理切片、石蜡切片制作过程中注意事项

病理切片、石蜡切片制作过程中注意事项病理切片是病理医生用来诊断患者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病理切片制作过程复杂漫长,影响病理切片制作质量的因素众多,常见问题归纳如下:一、固定标本要充分及时:固定标本是制片的第一个环节;固定时间不合适或者固定不正确的组织,在染色时常会出现较浅的核质着色和轮廓不清,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片状发白区;固定液的浓度要适宜,固定标本的正确方法为:组织离体后快速放入适宜浓度的固定液中,固定液的量大约为标本体积的7倍左右,盛放标本的容器以不使标准变形为宜,大小适中。

二、规范对标本进行取材:取材的原则为:保持病变的特征和器官的完整性。

尽量修除无关组织,切面尽量做到平整,原则上小标本要全部制片,大标本宜在病变部位以及病变部位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多处取材。

三、及时更换试剂:在整个切片过程中,试剂的使用比较频繁,试剂的浓度改变,会影响到组织的脱水、透明、浸蜡效果,有些试剂因为挥发到别的试剂中,甚至会导致对病理组织的污染,从而产生误诊。

因此,制片过程应注意观察试剂情况,根据标本量的大小及时更换试剂,确保组织处理达到要求。

四、组织包埋、切片:小块组织要采用线状包埋,大块组织要在包埋时整理平整,以防出现切片不完全或片内组织杂乱而造成诊断医师误诊[3]。

切片机应随时检查刀口是否钝化,随时保持刀口锋利以防出现切片断裂、破碎的情况。

切片力求完整,尽量将每块组织切到最大面,以防发生漏诊。

五、染色、封固要仔细,掌握好烤片条件:一般为60℃烤片0.5~1 h,过高温度和过长时间都会导致组织发黑,染色不清;脱蜡过程也相当重要,如果出现脱蜡不干净,那么就会出现切片不易着色和着色不匀的情况。

盐酸乙醇的分化是影响染色效果的关键环节。

分化不足和过度都会导致染色失败。

树胶的稠度也应适中,树胶过稀过多会发生溢胶,树胶过稠过少又会出现封片不全或空泡。

完成切片固封后,应及时贴好标签,防止出现混淆事故。

六、加强操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减少因人为因素导致差错事故及坏片的发生。

病理科常规组织石蜡切片核对及制备的诊疗规范

病理科常规组织石蜡切片核对及制备的诊疗规范

病理科常规组织石蜡切片核对及制备的诊疗规范
一、组织制片过程中,应确保切片号与蜡块号始终保持一致。

二、制片工作一般应在取材后2个工作日内完成(不含需要脱钙、脱脂等特殊处理的标本)。

三、制片完成后,技术人员应检查制片质量,并加贴标有本病理科病理号的标签。

常规石蜡包埋-HE染色片的优良率(甲、乙级切片所占的比例)≥90%,优级率(甲级切片所占的比例)≥35%。

不合格切片应立即重做。

切片质量的基本标准如下:
注:切片质量分级标准:①甲级片:≥90分(优);②乙级片:75-89(良);③丙级片:60-74分(基本合格);④丁级片:≤59分(不合格)。

四、制片过程发生意外情况时,有关技术人员和技术室负责人应及时向病理科主任报告,并积极设法予以补救。

五、制片完成后,技术人员应将所制切片与其相应的活检申请单/活检记录单、取材工作单等进行认真核对,确认无误后,将切片连同相关的活检申请单/活检记录单、取材工作单等一并移交给病理医师。

双方经核对无误后,办理移交签字手续。

石蜡切片

石蜡切片

石蜡切片制作基本技术石蜡切片法包括取材、固定、洗涤和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与粘片、脱蜡、染色、脱水、透明、封片等步骤。

一般的组织从取材固定到封片制成玻片标本需要数日,但标本可以长期保存使用,为永久性显微玻片标本。

1.取材应根据要求选取材料来源及部位。

例如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多选取洋葱根尖,细胞分裂快又便于切取;猪的肝小叶边界清晰明确;耳蜗以豚鼠的内耳易于定位和剥离。

材料必须新鲜,搁置时间过久则产生蛋白质分解变性,导致细胞自溶及细菌的滋生,而不能反映组织活体时的形态结构。

2.固定用适当的化学药液——固定液浸渍切成小块的新鲜材料,迅速凝固或沉淀细胞和组织中的物质成分、终止细胞的一切代谢过程、防止细胞自溶或组织变化,尽可能保持其活体时的结构。

固定能使组织硬化,有利于切片的进行,而且也有媒浸作用,有利于组织着色。

固定液的种类很多,其对组织的硬化收缩程度以及组织内蛋白质、脂肪、糖类等物质的作用各不相同。

例如纯酒精可固定肝糖而能溶解脂肪,甲醛能固定一般组织,但溶解肝糖和色素。

固定液可分为单一固定液及混合固定液。

前者有甲醛(蚁醛、福尔马林)、酒精、醋酸或冰醋酸、升汞、锇酸(四氧化锇)、重铬酸钾及苦味酸等,单一固定液不能固定细胞中的所有成分;混合固定液可以互补不足,常用的混合固定液有Bouin氏液、Zenker 氏液、FAA液、Carnoy氏液、SuSa液(配方见有关技术书籍)。

因此,应根据所要显示的内容来选择适宜的固定液。

10%福尔马林(4%甲醛)或10%磷酸缓冲福尔马林是病理切片常规使用的固定液,不仅适用于常规HE(苏木精-伊红)染色,还可以用于组织学有关的其他技术的切片染色。

固定液的用量通常为材料块的20倍左右,固定时间则根据材料块的大小及松密程度以及固定液的穿透速度而定,可以从1小时至数天,通常为数小时至24小时。

3.洗涤与脱水固定后的组织材料需除去留在组织内的固定液及其结晶沉淀,否则会影响以后的染色效果。

常规石蜡切片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常规石蜡切片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07 章 节
Part
纵行刀痕或纵列
1、组织中有钙化、钉、缝合线等异物 2、切片刀有缺口 3、刀口不洁,留有碎屑或细丝 4、石蜡中有杂质
1、去除蜡块中的异物 2、清洁刀口 3、更换新刀或移动新刀口
08 章 节
Part
筛状空洞(天窗)
1、粗修后没有细修 2、肝脏、扁桃体、淋巴结等组织常见
1、粗修后细修表面(无白点) 2、过脆组织表面抗原适当复温
09 章 节
Part
切片厚薄不均或“搓衣板样”
1、组织处理中脱水过度 2、切片刀不锋利 3、蜡块未夹紧 4、用力不当
1、组织处理过程调整 2、更换刀片或者移动刀口 3、夹紧蜡块 4、匀速慢切
10 章 节
Part
褶皱或重叠,切片粘刀
1、蜡块温度偏高,石蜡过软 2、刀口上留有一层石蜡 3、刀口太钝
1、可适当降温,需加强冷冻 2、需清扫刀片,刷去刀片上的石蜡 3、更换新刀或者移动刀口 2、捞片时用镊子轻轻撑开褶皱的地方
03 章 节
Part
切片过分的压缩
1、刀太钝 2、蜡块太软 3、有力过猛或速度太快
1、换新的刀片 2、重新冰冻蜡块 3、动作轻、用力均匀
04 章 节
Part
切片不连片,切不出蜡带
1、刀刃不锋利 2、蜡块上下端留蜡太少或者不整齐 3、室温过低 4、切片过厚
1、换新的刀片或者移动刀口 2、提高室温度或者蜡块复温(吹气) 3、调整刀片厚度
05 章 节
Part
组织块脱落
1、包埋时组织块与包埋粘贴不牢 2、蜡块冷冻时间过久 3、组织结构紧密 4、切片用力过猛或太快
1、重新包埋 2、组织块复温 3、切片动作轻、速度均匀
06 章 节

石蜡切片的制作及免疫组织化学标准化操作流程

石蜡切片的制作及免疫组织化学标准化操作流程

石蜡切片的制作标准化操作流程1.取材固定1)取材必须新鲜,组织离体后迅速割取组织块,并随即投入固定剂福尔马林中。

切取材料时刀要锐利,避免因挤压细胞使其受到损伤。

2)固定完毕,用水冲掉残留的固定剂,以免固定剂形成沉淀,影响以后组织块的染色。

2.脱水脱水步骤应从低到高以一定的浓度梯度来进行,一般从30%乙醇开始,经过50%、70%、80%、95%、100%至完全脱水,各级乙醇中放置45min到1h,如果中间须停顿,应使材料停留在70%乙醇中,因为低浓度乙醇易使组织变软、解体,高浓度乙醇有脆化组织作用,放置时间不能过长,另外,脱水必须在有盖瓶中进行,以防止高浓度乙醇吸收空气中水分导致浓度降低而使脱水不彻底。

需要保存的材料可脱水至70%乙醇时停留其中,如需长期保存,可加入等量的甘油。

3.二甲苯透明组织块用非石蜡溶剂脱水后必须经过透明。

透明剂能同时与脱水剂和石蜡混合,它取代了脱水剂后,石蜡便能顺利地渗入组织。

将组织块先放入纯乙醇与二甲苯的等体积混合液,再进入纯二甲苯,。

透明时间一般各级停留时间在30min至2h,在纯二甲苯中应更换2次,总时间则以不超过3h为宜。

4.透蜡和包埋包埋用的石蜡,熔点在60℃左右。

透蜡须在恒温箱中进行,恒温箱的温度调节至高于石蜡熔点3度,使经过透明的组织块依次用石蜡与二甲苯的等量混合液、纯石蜡处理。

纯石蜡应处理2-3次,透蜡的时间依材料性质而定,一般每次需15-30min。

透明的关键是控制温度的恒定,切忌忽高忽低,温度过低石蜡凝固无法渗透,温度过高使组织收缩发脆。

包埋是使浸透蜡的组织块包裹在石蜡中。

具体做法是;先准备好纸盒,将熔蜡倒入盒内,迅速用预温的镊子夹取组织块平放在纸盒底部,切面朝下,再轻轻提起纸盒,平放在冷水中,待表面石蜡凝固后立即将纸盒按入水中,使其迅速冷却凝固,30min后取出。

5.切片方法是:右手转动转轮,左手持毛笔在刀口稍下端接住切好的片子,并托住切下的蜡带,待蜡带形成一定长度后,右手停止转动,持另一枝毛笔轻轻将蜡带挑起,平放于衬有黑纸的纸盒内,注意切片速度不宜太快,摇动转轮用力应均匀,防止切片机震动厉害引起切片厚薄不均匀,还应注意转动的方向,以防标本台后移而切不到片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规石蜡切片制片规范
1.制片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应确保切片号和蜡块号一致,自始至终不能将号码弄错,一旦发生应重新取材,以防事故发生。

2.制片完成后,应在HE切片上及时粘贴写好本病理科病理号的标签,并认真仔细地核对。

3.认真检查制片质量。

切片优良率(甲、乙级片所占的比例)≥90%,优级率(甲级片所占的比例)≥35%。

不合格切片应立即重做。

4.制片完成后,技术人员应将所制作的切片连同相应的申请单/记录单、取材工作单等一并移交给病理医师,双方经核对无误后,办理移交签字手续。

5.制片工作一般应在取材后2个工作内完成(需要脱钙、脱脂等特殊处理的除外)。

6.制片过程中如发生意外情况,有关技术人员和技术室负责人应及时向病理科主任汇报,并积极设法予以补救。

7.具体HE切片制作技术参见《病理组织学常规制片技术》。

附:
1.取材组织取材的方法是制作切片的一个重要程序,根据教学、科研及外检的具体要求取自人体(外科手术切除标本、活检标本、尸检标本)或动物,并确定取材的部位和方法。

取材者需要掌握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实际操作技术,每个组织器官的取材都有一定的部位和方法,不能任意切取组织作为制片材料,不然,无法达到教学、科研和临床诊断的目的,具体要求如下:
(1)材料新鲜:取材组织愈新鲜愈好,人体组织一般在离体后,应迅速固定,以保证原有的形态学结构。

(2)组织块的大小:所取组织块较理想的体积为
2.0cm×2.0cm×0.3cm,以使固定液能迅速而均匀地渗入组织内部,但根据制片材料和目的不同,组织块的较理想体积也不同,如制作病理外检、科研切片,其组织块可以薄取0.1~0.2cm即可,这样可以缩短固定脱水透明的时间,若制作教学切片厚取0.3 ~0.5cm,这样可以同一蜡块制作出较多的教学切片。

(3)勿挤压组织块: 切取组织块用的刀剪要锋利,切割时不可来回锉动。

夹取组织时切勿过紧,以免因挤压而使组织、细胞变形。

(4)规范取材部位: 要准确地按解剖部位取材,病理标本取材按照各病变部位、性质的不同,根据要求规范化取材。

(5)选好组织块的切面:根据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决定其切面的走向。

纵切或横切往往是显示组织形态结构的关键,如长管状器官以横切为好。

(6)保持材料的清洁:组织块上如有血液、污物、粘液、食物、粪便等,可用水冲洗干净后再放入固定液中。

(7)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新鲜组织固定后,或多或少会产生收缩现象,有时甚至完全变形。

为此可将组织展平,以尽可能维持原形。

2.固定
(1)小块组织固定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从人体取下的小块组织,须立即置入液态固定剂中进行固定,通常,标本与固定液的比例为1:4~20,但组织块不宜过大过厚,否则固定液不能迅速渗透。

故取组织块的大小一般为2.0cm×2.0cm×0.3cm。

(2)注射、灌注固定法:某些组织块由于体积过大或固定液极难渗入内部,或需要对整个脏器或整个动物体进行固定。

这时宜采用注射固定或灌注固定法。

将固定液注入血管,经血管分支到达整个组织和全身,从而得到充分的固定。

最常用的固定液有10%甲醛固定液和95%乙醇固定液。

3.脱水透明标本经过固定和冲洗后,组织中含有较多的水分,必须将组织块内的水分置换出来,这一过程叫做脱水。

无论是用石蜡切片,还是用火棉胶切片,都必须除去组织中所含水分,因含水组织与石蜡、火棉胶等包埋材料不相容,常用的脱水剂为一系列不同浓度的乙醇。

脱水的步骤是:80%、90%、95%、100%各种浓度乙醇2小时,此过程可用脱水机自控完成。

丙酮也是一种脱水能力很强的脱水剂,但因其脱水能力很强,对组织有剧烈收缩作用,在制作科研、教学切片时一般不用该试剂。

因乙醇、丙酮等不溶于石蜡,还要经过一个能溶于石蜡的溶剂替代过程称为透明。

常用的透明剂有二甲苯、三氯甲烷、水杨酸甲酯等。

4.浸蜡、包埋
(1)使石蜡浸入组织中,取代组织中含有的透明剂。

(2)包埋:将浸蜡后的组织置于融化的固体石蜡中,石蜡凝固后,组织即被包在其中,称蜡块,此过程称为包埋。

5.切片和贴片
(1)修整蜡块:可视其组织的大小,在组织边缘约0.1~0.2cm处,切去余蜡部分,否则易造成组织皱缩不平。

(2)准备好切片用具:切片刀、毛笔、眼科镊子(弯)、漂烘温控仪
(3)安装蜡块:将修好的蜡块安装在金属或木制持蜡器上。

(4)安装切片刀:将切片刀安装在切片机的刀台上,把刀台上的紧固螺丝旋紧,使切片时不产生振动,能保持一定的切片厚度。

(5)切片的厚度:切片机的厚度调节器上刻有0~50μm或0~25μm,可任意选择其厚度,石蜡切片的厚度一般在4~6μm。

(6)切片
(7)铺片:用眼科镊子镊起蜡带轻轻平铺在40~45℃的水面上,借水的张力和水的温度,将略皱的蜡带自然展平。

(8)贴片、烘片:待切片在恒温水面上充分展平后,将蜡片捞到载玻片的中段处倾去载玻片上的余水,置入60~65℃恒温箱内或切片漂烘温控仪的烘箱内烤片15~30分钟,脱去溶化组织间隙的石蜡。

6.染色和封片常用的染色方法是苏木素-伊红
(Hematoxylin-Eosin)染色法,简称H.E染色法。

这种方法对任何固定液固定的组织和应用各种包埋法的切片均可使用。

苏木素是一种碱性染料,可使组织中的嗜碱性物质染成蓝色,如细胞核中的染色质等;伊红是一种酸性染料,可使组织中的嗜酸性物质染成红色,如多数细胞的胞质、核仁等在H.E染色的切片中均呈红色。

H.E染色程序如下:脱蜡、脱苯、水洗、染色、脱水、透明、封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