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蜡切片的制作

合集下载

石蜡切片制作流程

石蜡切片制作流程

石蜡切片制作流程以石蜡切片制作流程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石蜡切片制作是一项常见的实验技术,在生物学、医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广泛应用。

石蜡切片可以用于显微镜下的观察和分析,能够提供关于细胞和组织结构的详细信息。

下面将介绍一下石蜡切片的制作流程。

1. 组织固定:首先,需要从感兴趣的样本中取得组织样本,并将其进行固定。

固定是为了保持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化学成分,常用的固定剂有福尔马林、乙醛等。

固定过程中,需要确保样本完全浸泡在固定液中,通常需要数小时至数天的时间,以确保组织被充分固定。

2. 脱水:固定后的组织样本需要进行脱水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水分。

脱水是将样本中的水分逐渐替代为有机溶剂,常用的有乙醇、丙酮等。

通常采用递增浓度的有机溶剂,从低浓度逐渐提高到高浓度。

每个浓度的脱水液中,样本需要浸泡一定的时间,以确保脱水彻底。

3. 渗透:脱水后的组织样本需要进行渗透处理,以使其与石蜡更好地结合。

渗透剂通常为石蜡溶液,可以将样本浸泡在石蜡溶液中,以使其逐渐渗透进入组织内部。

渗透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以确保渗透均匀。

4. 包埋:渗透后的组织样本需要进行包埋处理,即将其嵌入到石蜡中。

首先,将组织样本放置在石蜡模具中,并加入适量的石蜡。

然后,将模具放入石蜡包埋机中,利用加热和真空等处理,使石蜡与组织样本充分结合。

包埋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以确保石蜡固化完全。

5. 切片:包埋后的组织样本需要进行切片处理,以获取薄片供观察。

首先,使用切片机将石蜡块切割成薄片。

然后,将薄片置于载玻片上,并加热使其与载玻片结合。

最后,使用刮片等工具将石蜡薄片修整成所需的形状和大小。

6. 然后,对切片进行染色处理,以增强对组织结构的观察。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血液学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

染色后,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和分析切片中的细胞和组织结构。

总结起来,石蜡切片制作流程包括组织固定、脱水、渗透、包埋、切片和染色等步骤。

每个步骤都需要严格控制条件和时间,以确保制作出高质量的石蜡切片。

石蜡切片的主要步骤

石蜡切片的主要步骤

石蜡切片的主要步骤石蜡切片是一种常用的制备薄片的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石蜡切片的主要步骤,并详细说明每个步骤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1. 样品固定和处理在进行石蜡切片之前,首先需要对待切样品进行固定和处理。

固定样品的方法可以根据实验的需要选择,常用的有乙醛固定、冰醋酸固定和福尔马林固定等。

处理样品的方法也根据实验目的而定,可以包括染色、脱水、透明化等步骤,以便更好地观察和研究样品。

2. 包埋将处理好的样品包埋在石蜡中,以便进行切片。

首先,将样品放入石蜡溶液中,使其充分浸泡。

然后,将石蜡溶液转移到恒温水浴中,使其逐渐固化。

在固化过程中,要确保样品均匀分布在石蜡中,避免出现气泡和空洞。

3. 切片切片是石蜡切片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

首先,将固化的石蜡块从模具中取出,并放置在切片机的夹持装置上。

然后,调整切片机的切片厚度和速度,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数。

接下来,使用切片刀将石蜡块切割成薄片。

在切割过程中,要保持手稳定,避免切片厚度不均匀或出现断层。

4. 切片取片切片切割完成后,需要将切片从切片刀上取下。

首先,使用镊子将切片从切片刀上小心取下,避免损坏或弯曲切片。

然后,将切片放置在预先准备好的载玻片上。

在放置切片时,要注意避免气泡的产生,可以使用专门的工具如细管吸气来帮助排除气泡。

5. 去除石蜡和染色切片取片后,需要将切片上的石蜡去除,并进行染色处理。

首先,将切片放入去石蜡剂中,使其充分浸泡。

然后,将切片转移到浸泡染色剂中,进行染色处理。

在去石蜡和染色过程中,要注意时间控制和温度控制,以确保染色效果和切片质量。

6. 封片和封边染色完成后,需要将切片做成封片,以保护切片并便于保存。

首先,将切片用透明胶片或玻璃片覆盖。

然后,使用封片胶或封片胶带将切片和覆盖物固定在一起。

接下来,将切片的边缘进行封边处理,以避免切片脱落或污染。

7. 干燥和贴标封片完成后,需要将切片进行干燥处理,并进行贴标。

石蜡切片的制作

石蜡切片的制作

石蜡切片的制作石蜡切片法即用石蜡作为支持剂进行切片的方法。

石蜡切片法是一般组织学、病理学等常规制片方法,它有很多优点,例如,比较省时间,容易操作,可切成极薄的切片,能制作连续切片,组织块可包埋在石蜡中永久保存等。

缺点是只能用于较小的组织块,较大的组织块不易切好容易破碎,组织在脱水透明过程中产生收缩并易变脆,制片时间太长。

一、石蜡切片的制作过程石蜡切片的制作过程主要是:取材→水洗→固定→水洗→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贴片→染色。

(一)取材及水洗根据实验要求选取材料来源及部位,取要求部位的小块组织成为组织块,组织块的大小以不超过0.5立方厘米为宜。

切去组织块时动作要轻,切忌用力牵引或挟持,以免组织内部发生变化。

由动物身上切取的组织必须是新鲜的,材料越新鲜越好,一般不应超过死后24小时,因此一般情况下,将动物处死后立即取需要的材料。

组织块取下后,先用相应的生理盐水漂洗以洗去血液、污渍以及粘液等。

如果是管状组织则必须把管腔中污物洗净,可用注射器自一端向管腔中注射生理盐水数次,使其管腔冲洗干净,切忌不可用刀或其他器具刮之。

(二)固定材料由动物体取下后应当迅速固定,固定的目的是尽快使固定液渗入组织内部,将组织固定以保持其原有的结构。

不同的组织应选用适当的固定液。

固定液的用量与组织块体积之比一般在20:1,不应使组织块贴于容器壁上。

材料固定完毕后,保存于严密紧塞或加盖的容器里,同时在容器外上标签,应记录固定液的名称,材料的种类,动物品种及开始固定的时间。

固定的时间长短依据材料大小而定。

固定液有许多种,在固定的过程中应该根据需要选取合适的固定液,一般固定液都以新配为好,配好后应贮存在阴凉处,不宜放在日光下,以免引起化学变化而失去固定作用。

有些混合固定液的成份之间会发生氧化还原作用,一定要在使用前才混合,如果混合太早固定时就没有作用了。

(三)水洗固定后的组织块在进行脱水前必须用流水洗去固定液。

,主要目的是洗去固定液的颜色以便后续的染色。

石蜡切片的主要制备程序

石蜡切片的主要制备程序

石蜡切片的主要制备程序
石蜡切片的主要制备程序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准备样品:选择需要切片的样品,如组织样本、细胞样品等,并采取相应的固定、处理和染色等预处理步骤,以保证样品的稳定性、可观察性和对比度。

2. 材料准备:准备好所需的石蜡、切片盒、切片刀、载玻片等材料,并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以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3. 石蜡浸透:将处理好的样品转移到石蜡中进行浸透。

首先将样品置于温度逐渐升高的浸透剂(如正己烷)中,以去除组织内水分和其他溶质,然后置于石蜡中进行浸透。

4. 切片制备:将石蜡浸透的样品固定于切片盒中,将石蜡块剪碎成适当大小,并放置在切片刀的刀脊上。

调整切片机参数(如温度、角度、速度等),并逐个切割出薄片。

5. 切片贴片:将切好的薄片浮于温水中或使用其他方法,如电离子器、热平台等,以使切片展平并附着于载玻片上。

6. 干燥固定:将切片连同载玻片一起进行干燥固定处理,以去除水分并保持切片的形态稳定。

7. 切片染色:根据实验需求,对切片进行适当的染色处理(如组织学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以增强样品的可视化效果和区分感兴趣的结构。

8. 封片封装:将切片封装至封片盖玻片上,使用透明化导电胶或其他封片剂固定切片,并尽量排除气泡、保证封片质量。

9. 切片质控:对制备好的切片进行质量控制,使用显微镜观察和评估切片的清晰度、结构完整性、染色效果等。

最后,制备完成的石蜡切片可以用于显微镜观察、组织形态分析、病理学研究等应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制备过程中,应遵循标准实验操作规程、注意安全,以及依据实验要求进行相应的优化和调整。

石蜡切片流程范文

石蜡切片流程范文

石蜡切片流程范文石蜡切片是一种常见的组织学技术,用于制备生物组织薄片,使其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和分析。

下面是石蜡切片制备的详细流程。

1.组织固定: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方法将生物组织进行固定,以保持其形状和结构。

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福尔马林溶液进行组织固定。

将组织样品置于福尔马林溶液中,通常需要固定24至48小时。

2.去水:固定完毕后,需要将组织中的水分除去,以便进行后续的处理。

通过逐渐提高样品中酒精浓度(例如70%、80%、95%和100%构成的酒精梯度)来逐步去除水分,通常每次浸泡20至30分钟。

3.清洁:去水后,通常需要对样品进行清洁,以去除可能存在的污物和其他杂质。

可以用清洁的醇溶液(例如100%酒精)浸泡样品数分钟,然后用去福尔马林等溶液洗涤样品。

4.浸渍:在石蜡切片制备过程中,需要将组织样品浸泡在石蜡中,以使其渗透并得到支撑。

选择适当的石蜡类型和温度很重要。

通常使用低熔点石蜡(例如58℃石蜡),在60至65℃的恒温水浴中加热并溶解石蜡。

5.渗透:将组织样品从酒精中转移到融化的石蜡中,通常需要经历多个步骤的渗透过程。

首先将样品浸泡在75%酒精中,然后再依次转移到浓缩的酒精溶液中(例如85%、95%和100%)和石蜡中,每次浸泡时间约为1小时。

6.包埋:当样品完成渗透后,需要进行包埋,即将渗透后的组织样品放置在切片模型中,并用石蜡封住。

将切片模型倒置,将溶解的石蜡缓慢倒入模型直到完全覆盖组织样品。

然后将切片模型固定在冷却装置中,等待石蜡冷却和固化。

7.切片:当石蜡块完全固化后,可以将其切割成所需的薄片。

通常使用旋转切片机或手动切片机进行切片。

将切片机的刀片调整到所需厚度(通常为3至5微米),将石蜡块放置在切片机上,并逐渐将刀片与石蜡块接触,以制备薄片。

8.制片:将切好的石蜡薄片静置在温水中,让其自然展开,并将其转移到预涂有胶水的载玻片上。

轻轻将玻片压在石蜡薄片上,以确保两者之间有良好的接触。

然后将载片放置在恒温台上,以便胶水干燥。

怎样制作石蜡切片

怎样制作石蜡切片

怎样制作石蜡切片制作石蜡切片需要一系列的步骤和材料。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制作石蜡切片的方法:1.准备材料和设备:-石蜡块:石蜡是一种透明且易于切片的材料,可以在化学试剂供应商或实验室设备供应商处购买。

-刀片:使用一把锋利的微创刀片来切割石蜡。

确保刀片是干净的,滴一滴乙醇或其他清洁溶液在刀片上擦拭,然后用干净的纸巾擦干。

-切片盒:选择适合的切片盒来放置切割好的石蜡切片。

-石蜡模具:这是一个用于制作石蜡块的模具,可以在实验室设备供应商处购买。

2.制备石蜡块:-首先,将石蜡块加热至约60-70°C,直到完全融化。

-将石蜡块从加热器中取出,小心地倒入石蜡模具中。

-等待石蜡冷却和凝固。

你可以将石蜡模具放入冷却台上以加快冷却过程。

3.切割石蜡块:-将已冷却和凝固的石蜡块从模具中取出。

-使用清洁干燥的刀片将石蜡块切成适当的大小。

你可以根据实验需求来确定切割的尺寸。

4.制备石蜡切片:-准备一张玻璃载玻片。

-小心地将切割好的石蜡片放在玻璃载玻片上。

5.烘干石蜡切片:-将玻璃载玻片连同石蜡切片放入干燥炉。

-设置炉温为50-60°C,保持1个小时以消除任何残留的水分。

6.染色和封片:-如果需要,可以将石蜡切片进行染色以便更好地观察。

- 使用适当的染色剂,如伊红(Eosin)或伊红-兰红(Eosin-Methylene Blue)来染色石蜡切片。

-染色后,将石蜡切片放入一盒有封盖的容器中,以便保存和保护切片。

制作石蜡切片需要一定的实验室技巧和经验,同时注意安全,避免烫伤和刀片伤害。

在操作过程中,务必佩戴手套和护目镜,确保实验室处于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进行操作。

石蜡切片的主要制备程序

石蜡切片的主要制备程序

石蜡切片的主要制备程序石蜡切片是一种常见的制备生物样品的工艺,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病理学等领域。

石蜡切片的主要制备程序包括固定、脱水、浸渍和切片等过程。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角度对石蜡切片的主要制备程序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一、固定固定是石蜡切片制备的第一步,其目的是使生物样品中的细胞和组织结构固定在原位,防止其在后续处理过程中变形或失去形态。

常见的固定剂包括福尔马林、乙醛等。

固定的方法主要有浸渍法、注射法和灌注法等。

浸渍法将固定剂直接浸泡在样品中;注射法将固定剂注入样品内部;灌注法则使用压力灌注固定剂进入样品组织。

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取决于样品的性质和研究目的。

二、脱水固定后的样品中仍存在大量的水分,需要通过脱水处理将水分逐渐替换成有机溶剂,如乙醇或异丙醇。

脱水的目的是使样品适应后续的浸渍和渗透操作。

脱水可以采用逐步脱水法或直接脱水法。

逐步脱水法是将样品从低浓度有机溶剂逐渐过渡到高浓度有机溶剂;直接脱水法则是使用高浓度的有机溶剂直接将水分蒸发掉。

在脱水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处理时间和控制脱水剂的对样品的渗透力,以避免破坏样品结构。

三、浸渍脱水后的样品中已经没有水分,需要进一步进行浸渍处理,使组织结构与石蜡亲和力增强,以便在后续切片过程中组织块的稳定性。

浸渍的目的是用石蜡浸透样品,并使样品与石蜡变得相容。

浸渍可以采用逐渐浸渍法或直接浸渍法。

逐渐浸渍法是将样品从低熔点的石蜡逐渐过渡到高熔点的石蜡;直接浸渍法则是使用高熔点的石蜡直接浸渍样品。

在浸渍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以保证样品完全浸透。

四、切片浸渍后的样品已经与石蜡融为一体,可以进行切片操作。

切片是将浸渍的样品切割成薄片的过程,以便于后续的染色和显微观察。

切片可以采用手工切片法或机械切片法。

手工切片法是使用手持刀片将样品切割成薄片;机械切片法则是使用专用的切片机进行切片。

在切片过程中,要注意操作的轻重和刀片的锋利度,以保证切割的质量和样品的完整性。

生物显微技术 第一章 石蜡切片制作技术

生物显微技术  第一章 石蜡切片制作技术
材料自二甲苯中取出后,先移入二甲苯和石 蜡等量的 混合液中约30分钟,然后进入纯石蜡中约40—60分 钟,再换纯石蜡一次约40—60分钟。
三、包埋
是把被石蜡浸透的材料连同熔化的石蜡一起 倒入一定形状的容器内,并立即投入冷水中, 使它凝固成含材料的蜡块,以备切片。
从温箱中取出盛放纯石蜡的蜡杯,倒入包埋 用的纸盒中,取出存放材料的蜡杯,用温镊 子夹取材料平放于纸盒底部,使之排列整齐。 将纸盒两侧的把手提起,慢慢地平放在面盆 的水面,待石蜡的表面凝固,将 纸盒慢慢 浸入水中,待石蜡完全凝固(约30分钟) 后即可取出备用。
包埋前应先把必需的用具(恒温箱、温台、纸盒) 准备好。 包埋用的镊子要先放在温箱中预热。
第五节 切片、展片和贴片
一、切 片 是把包埋好的材料块用切片机切成所需厚度的切片带。 实验程序 1. 切片前的准备工作 (1)整修:用单面刀片将蜡块四周修整平行。 (2 )石蜡块的固着:先将蜡块用刀片切成方形或长
四、注意事项
1 透明的注意事项
使用透明剂时,要随时盖紧盖子,以免空气中水 分进入; 更换透明剂,动作要迅速; 材料周围 出现白色雾状,应退回纯酒精中重新脱水。
2 透蜡的注意事项
动物材料常用的石蜡熔点为52-56ºC;植物材料 为54-60ºC。 透蜡温度要恒定,不可忽高忽低;
3 包埋的注意事项
第一节 动物的选择、杀死和取材
一、动物的选择 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动物和组织 如:健康状况的选择 观察不同组织、器官选择不同的动物(如:
肥大细胞、肝小叶、环层小体等)
二、动物致死法 根据动物的大小、种类和观察目的不同,进
行适当的选择。 1、麻醉法 2、空气栓塞法 3、断头法 4、击头法 5、股动脉放血法 要求动作迅速、及时取材、迅速固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蜡切片的制作
试验药品和仪器
试验药品:酒精、二甲苯、石蜡、番红、固绿、冰醋酸、甲醛、明胶、甘油、石碳酸、中性树胶。

试验仪器:石蜡切片机、组织包埋机、水浴锅、染缸、烘箱。

试验方法
1 叶片组织结构的观察
对叶片组织结构的观察采用石蜡切片法。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取材。

选取生长良好的叶片,用水清洗干净,擦干,沿主脉切取2mm x 5mm 的小段。

2. 固定。

将切取的植物材料立即放入FAA 固定液中(材料与固定液比例1:20),用真空泵抽气(使固定液尽快渗入材料中,并排除材料内气泡的干扰),固定时间
48h以上。

FAA固定液配方:50%酒精、冰乙酸、甲醛(37%-40%)按18:1:1的比例配置。

3. 冲洗。

材料从固定液中取出后,用70%的酒精冲洗3次,每次间隔2h,并在70%酒精中过夜。

4. 脱水。

酒精为常用脱水剂,它既能与水相混合,又能与透明剂相混,为
了减少组织材料的急剧收缩,应使用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递增的顺序进行:70%酒精一80%酒精一95%酒精一无水酒精一无水酒精,每级酒精中放2h,无水酒精分2次,一次2h。

5. 透明。

纯酒精不能与石蜡相溶,还需用能与酒精和石蜡相溶的媒浸液,替换出组织内的酒精。

材料块在这类媒浸液中浸渍,出现透明状态,此液即称透明剂,透明剂浸渍过程称透明。

通常组织先经纯酒精和透明剂各半的混合液浸渍
1〜2小时,再转入纯透明剂中浸渍。

具体为:1/3二甲苯+2/3无水酒精(加番红染色,以便透明后找到材料)一1/2二甲苯+1/2无水酒精一2/3二甲苯+1/3无水酒精一二甲苯一二甲苯,每级二甲苯中放2h,纯二甲苯分2次,每次放1h。

材料进入无水的透明剂
中后,若透明剂变浑浊,说明材料中的水分未脱干净,必须回到前面一级无水的脱水剂中再次脱水。

6. 浸蜡。

夏季采用熔点较高的石蜡(56-58),冬季宜选用熔点较低的石蜡(52-54)。

新蜡应溶一次,增加密度,反复溶的旧蜡包埋效果更好。

在溶蜡箱中进行55-
60C,恒温。

二甲苯透明后的组织块在二甲苯:石蜡(1:1)中1次,在石蜡中2次,每次3h左右。

7. 包埋。

在室温进行,在包埋盒上做好标记。

8. 修块。

将包埋好的石蜡块修成梯形或长方形块状,粘于小木块上。

9. 切片粘片与。

通常切片厚度为8〜12微米,切出一片接一片的蜡带,用毛笔轻托轻放在纸上。

在载玻片上先滴一滴甲液,用小拇指涂匀,然后再滴数滴乙液,用镊子把选好的蜡带放到载玻片上,用粘附剂将展平的蜡片牢附于载玻片上,以免在以后操作中使材料脱落。

常用的粘片剂-郝伯特(Haupt)粘贴剂:甲液:动物胶1克+馏水100毫升+甘油15毫升+石碳酸2克,乙液:甲醛4毫升+蒸馏水1 00 毫升。

10. 展片。

将载玻片放入36C的水浴锅中(水上铺塑料薄膜,薄膜上放载玻片,以防蜡带过轻在水中漂浮)进行展片。

11. 干片。

待蜡带展好后,把载玻片放进恒温箱(36 E )进行干片,以免蜡带从载玻片上脱离,一般24h。

12. 染色。

其顺序如下:二甲苯—2/3二甲苯+1/3纯酒精—1/2二甲苯+1/2 纯酒精—1/3二甲苯+2/3纯酒精—100%酒精—95%酒精—85%酒精—70%酒精—50%酒精—番红染液—70%酒精—85%酒精—固绿染液—95%酒精—100%酒精—100%酒精—1/3 二甲苯+2/3纯酒精—1/2 二甲苯+1/2纯酒精2/3 二甲苯+1/3 纯酒精—二甲苯—二甲苯。

载玻片在每步中停放4min,在番红染液中放8h-12h。

番红染液:0.1g番红溶入70%酒精定溶至100ml。

固绿染液:0.1g固绿溶入95%酒精定溶至100ml。

13. 封片。

二甲苯透明后,将载玻片从二甲苯中取出,务必使有材料的一面朝上,迅速在材料上加适量(1〜2滴)中性树胶,再将洁净盖玻片倾斜放下,以免出现气泡。

加拿大树胶溶于二甲苯中成为——二甲苯-加拿大树胶液。

绝对不能混入水和酒精,否则树胶回浑浊,不能观察。

14. 干片。

将封片后的载玻片放入恒温箱(36C)中进行干片,贴上标签,制成永
久切片,避光保存。

15. 观察。

在Olympus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测量其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及海绵组织厚度,每一样片观察10 个视野。

2 叶片气孔结构的观察
对叶片气孔结构的观察,采用透明胶带粘取法。

具体方法为:塑料透明胶带
拉开10-15cm,胶面朝上,平放在实验台面上。

带叶柄剪去植物叶片,用滤纸迅速吸干表面水分。

左手捏住叶柄,将叶片正面粘在胶带上。

在粘贴过程中,先将叶尖粘在胶带上,然后将叶片向叶背面弯曲,逐渐向前推移,使叶片正面与胶带充分接触。

为了防止粘贴过程中叶片皱缩,应右手持解剖针,置于叶片与胶带之间进行调整,使叶片平整地粘贴在胶带上。

然后剪去叶柄。

将胶带对折过来平整地粘贴在叶片的背面。

然后用手指对捏胶带,使胶带与叶片的两面充分粘着。

将对折的胶带撕开,叶片的正面仍紧密贴在胶带上,叶片的背面与胶带分离,并将叶片下表皮粘贴在胶带上。

若叶面附着物较多,胶带不能与表皮紧密粘着时,可用胶带连续重复粘贴叶片,直到粘去附着物后,粘取下表皮。

为了防止粘取的表皮材料相互重叠,在连续重复粘贴时,应更换胶带新的部位粘着表皮。

将带叶片下表皮的胶带沿表皮轮廓剪成3m M 5mm的矩形片。

在载玻片上滴1滴蒸馏水,将带叶片表皮的胶带胶面向下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压平后镜检。

气孔密度及大小的测定:采取“印痕法”在叶的背面,避开主脉及边缘,先用胶带把叶片上的表皮毛粘净,然后再涂一层薄而均匀的无色指甲油,面积大约1cm2,待指甲油干后,用胶带取下用于制片,将制成的片子置于10X10T的生物显微镜下观察,每个片随机观察10 个视野,记录每个视野的气孔总数,并随机测定5个气孔的纵径和横径,最后计算出平均密度(1个视野内,r=0.91mm)、纵径和横径,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气孔数目的统计方法:在显微镜下计算视野中气孔的数目,移动载玻片在表皮的不同部位作同样的气孔计数,连续计数4〜5次,求其平均值。

然后,用镜台测微尺量得显微镜视野的直径,其半径r则为已知,计算出视野面积S=3.14r2,根据观察所得的各个平均值分别求出每种植物上下表皮的气孔密度,单位为“气孔数/mm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