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0727《建筑力学》作业答案

合集下载

建筑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建筑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建筑力学课后习题答案建筑力学课后习题答案建筑力学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研究建筑物在外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能,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在学习建筑力学的过程中,课后习题是巩固和加深理解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建筑力学课后习题的答案,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静力学1. 一个质量为10kg的物体,受到一个重力为98N的力,求物体的加速度。

解答: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 = m * a,其中 F为力,m为物体质量,a为加速度。

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可得 a = F / m = 98N / 10kg = 9.8m/s²。

2. 一个物体质量为5kg,受到一个斜向上的力为30N,角度为30°,求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加速度。

解答:将斜向上的力分解为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力。

水平方向上的力为 Fx = 30N * cos30° = 30N * 0.866 = 25.98N。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 = m * a,可得 a =F / m = 25.98N / 5kg = 5.196m/s²。

二、结构力学1. 一个悬臂梁,长度为4m,受到一个集中力为10kN的作用,梁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宽度为0.3m,高度为0.5m,求梁的最大弯矩。

解答:悬臂梁的最大弯矩出现在悬臂梁的支点处。

根据悬臂梁的弯矩公式 M =F * L,其中 M为弯矩,F为力,L为悬臂梁的长度。

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可得 M = 10kN * 4m = 40kNm。

2. 一个梁,长度为6m,截面形状为矩形,宽度为0.4m,高度为0.6m,受到一个均布载荷为20kN/m的作用,求梁的最大挠度。

解答:梁的最大挠度出现在梁的中点处。

根据梁的挠度公式δ = (5 * q * L^4) / (384 * E * I),其中δ为挠度,q为均布载荷,L为梁的长度,E为弹性模量,I为截面惯性矩。

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可得δ = (5 * 20kN/m * (6m)^4) / (384 *E * 0.4m * (0.6m)^3)。

0727《建筑力学》西南大学网教23秋季作业参考答案

0727《建筑力学》西南大学网教23秋季作业参考答案

0727 20232单项选择题1、一般的空间应力状态下有()个独立的应力分量。

.3 . 6. 4 .52、矩形截面梁横截面的切应力,其大小沿高度按照( )变化。

. 假设均匀 . 抛物线. 直线 .均匀3、以下关于应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 应力可以分解为正应力和切应力 . 不同点的应力不同. ABC.应力是单位面积的力4、一般的空间应力状态下有( )个独立的应变分量。

. 6. 4 .3.55、第二强度理论又称为( )。

.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形状改变能密度理论.最大切应力理论.最大拉应力理论6、纯弯曲指的是梁的( )。

.弯矩为零;剪力为常量.剪力和弯矩都为零.剪力和弯矩都不为零.剪力为零;弯矩为常量7、以下的约束,其约束力表现为空间的一个力和一个力偶的是()。

.固定铰支座.径向轴承.空间固定端约束.可动铰支座8、惯性矩较大的截面形式是()。

.空心截面.矩形.对称于中性轴的截面.圆形9、以下选项中衡量材料塑性的指标是( )。

.屈服极限.强度极限.比例极限.伸长率10、以下的约束其约束力属于法向约束力的是( )。

.向心轴承.ABC.铰链约束.固定铰支座11、根据均匀性假设,可认为构件的下列各量中的哪个量在各点处都相同。

( ).应变.位移.应力.材料的弹性常数12、薄壁环形截面梁最大切应力是其平均值的()倍。

. 1.5.4/3.1.0.213、第三强度理论又称为( )。

.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形状改变能密度理论.最大拉应力理论.最大切应力理论14、以下哪一个措施不能提高梁的强度( )。

.合理布置梁的荷载和支座.采用合理的截面.增大跨长.采用变截面梁15、以下关于应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应力是矢量.同一点的应力相同.应力是单位面积的力.应力可以分解为正应力和切应力16、以下关于平衡力系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C.力系中所有力在任意轴投影的代数和均为零.力系的主矢和对任意点的主矩均为零.力系中所有力对任意点力矩之和均为零17、力偶对物体产生的运动效应为()。

建筑力学作业及答案

建筑力学作业及答案

建筑力学作业及答案.d o c(总26页)建筑力学 # 第 1 次平时作业一.单选题(每题2 分,共 30 分)1.约束反力中含有力偶的约束为(B) 。

A.固定铰支座B.固定端支座C.可动铰支座D.光滑接触面2.图示一重物重P ,置于光滑的地面上。

若以N 表示地面对重物的约束反力,N 表示重物对地面的压力。

以下结论正确的是(B)。

A.力P与N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B.力N与N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力P与N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重物在P、N、N三个力作用下平衡3.力偶可以在它的作用平面内A.任意移动C.任意移动和转动(C) ,而不改变它对物体的作用。

B.任意转动D.既不能移动也不能转动4.平面一般力系可以分解为(C) 。

A.一个平面汇交力系C.一个平面汇交力系和一个平面力偶系BD.一个平面力偶系.无法分解5.平面一般力系有(B) 个独立的平衡方程,可用来求解未知量。

A. 4B.3C.2D.16.关于力偶与力偶矩的论述,其中(D)是正确的。

A.方向相反,作用线平行的两个力称为力偶B.力偶对刚体既产生转动效应又产生移动效应C.力偶可以简化为一个力,因此能与一个力等效D.力偶对任意点之矩都等于力偶矩7.关于力和力偶对物体的作用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力只能使物体产生移动效应B.力可以使物体产生移动和转动效应C.力偶只能使物体产生移动效应D.力和力偶都可以使物体产生移动和转动效应8.平面任意力系向其平面内一点简化得一个主矢和主矩,它们与简化中心位置的选择,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D)。

A.主矢和主矩均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有关B.主矢和主矩均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无关C.主矢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有关,主矩无关D.主矩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有关,主矢无关9.如图所示平板,其上作用有两对力Q1和Q2及 P1和 P2,这两对力各组成一个力偶,现已知 Q1Q2200 N , P1P2150N ,那么该平板将(C)。

A.左右平移B.上下平移C.保持平衡D.顺时针旋转10.由两个物体组成的物体系统,共具有(D) 独立的平衡方程。

建筑力学(习题答案)

建筑力学(习题答案)

建筑力学复习题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50分,将相应的空格内,对的打“√”,错的打’“×")第一章静力学基本概念及结构受力分析1、结构是建筑物中起支承和传递荷载而起骨架作用的部分。

(√)2、静止状态就是平衡状态.(√)3、平衡是指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4、刚体就是在任何外力作用下,其大小和形状绝对不改变的物体.(√)5、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6、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移动。

(×)7、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 ×)8、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力的人小.( ×)9、力的三要素中任何一个因素发生了改变,力的作用效果都会随之改变。

(√ )10、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 √)11、刚体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作用于刚体上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 ×)12、平衡力系就是合力等于零的力系.(√)13、力可以沿其作用线任意移动而不改变对物体的作用效果.(√)14、力可以在物体上任意移动而作用效果不变。

(×)15、合力一定大于分力。

(×)16、合力是分力的等效力系。

(√)17、当两分力的夹角为钝角时,其合力一定小于分力。

( √ )18、力的合成只有唯一的结果。

(√)19、力的分解有无穷多种结果。

(√)20、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21、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三个汇交力必然使物体处于平衡。

( ×)22、在刚体上作用的三个相互平衡力必然汇交于一点。

(√)23、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也是矢量。

( ×)24、当力平行于坐标轴时其投影等于零.(×)25、当力的作用线垂直于投影轴时,则力在该轴上的投影等于零.( √)26、两个力在同一轴的投影相等,则这两个力相等。

(×)27、合力在任意轴上的投影,等于各分力在该轴上投影的代数和。

0727建筑力学西南大学网教1912大作业答案

0727建筑力学西南大学网教1912大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网教 2019年12月课程名称【编号】:建筑力学【0727】 B卷大作业满分:100 分说明:学生可以任选两题作答一、已知简支梁的荷载和尺寸如图,试确定支座A和B的支座约束反力。

(50分)二、承受均布荷载作用的矩形截面木梁AB如图所示,已知l=4m,b=140mm,h=210mm,q=1kN/m,弯曲时木材的容许正应力[σ]=10Mpa,试校核该梁的强度。

(50分)三、铸铁梁的荷载及截面尺寸如图示,材料的许可拉应力[σt]=40MPa,许可压应力[σc]=60MPa,已知:F=12kN,I z=765×10-8m4,y1=52mm, y2=88mm。

不考虑弯曲切应力,试校核梁的强度。

(50分)四、圆截面拉杆,材料的许用应力[σ]=120MPa,P=100kN,偏心距e=20mm。

试校核该杆的强度。

(50分)五、图示压杆由直径d=60mm的圆钢制成,其中惯性半径r=15mm,长度系度μ=0.7,E=200Gpa,λp=100,λs=600,细长杆临界应力公式22λπσEcr=,中长杆临界应力公式MPa12.1304λσ-=cr,求压杆临界力crF。

(50分)一、已知简支梁的荷载和尺寸如图,试确定支座A和B的支座约束反力一.二.57、图示压杆由直径d=60mm的圆钢制成,其中惯性半径r=15mm,长度系度μ=0.7,E=200Gpa,λp=100,λs=60,细长杆临界应力公式,中长杆临界应力公式,求压杆临界力。

建筑力学习题及答案

建筑力学习题及答案

建筑力学习题及答案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空1分,共20分)1、对于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作用点。

2、力对矩心的矩,是力使物体绕矩心转动效应的度量。

3、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共有轴向拉伸(压缩)变形、弯曲、剪切和扭转四种。

4、轴力是指沿着杆件轴线的内力。

5、轴向拉伸(压缩)的正应力大小和轴力的大小成正比,规定受拉为正,受压为负。

6、两端固定的压杆,其长度系数是一端固定、一端自由的压杆的 4 倍。

7、细长压杆其他条件不变,只将长度增加一倍,则压杆的临界应力为原来的倍。

8、在力法方程中,主系数δii恒大于零。

9、力矩分配法的三个基本要素为转动刚度、分配系数和传递系数。

10、梁的变形和抗弯截面系数成反比。

11、结构位移产生的原因有荷载作用、温度作用、支座沉降等。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1.固定端约束通常有(C)个约束反力。

(A)一(B)二(C)三(D)四2.如右图所示结构为(A)。

A.几何瞬变体系 B. 几何可变体系C.几何不变体系,无多余约束D.几何不变体系,有一个多余约束3.若刚体在二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则此二个力必(A)。

A.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

B.大小相等,作用在同一直线。

C.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

D.大小相等。

4.力偶可以在它的作用平面内(D),而不改变它对物体的作用。

A.任意移动 B.既不能移动也不能转动C.任意转动 D.任意移动和转动5.一个点和一个刚片用(C)的链杆相连,组成几何不变体系。

A.两根共线的链杆 B.两根不共线的链杆C.三根不共线的链杆 D.三根共线的链杆6.静定结构的几何组成特征是(D)。

A.体系几何可变 B.体系几何瞬变C.体系几何不变 D.体系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7.图示各梁中︱M︱max为最小者是图( D )。

A B C D8.简支梁受力如图示,则下述正确的是( B )。

建筑力学习题答案

建筑力学习题答案

建筑力学习题答案建筑力学习题答案是建筑工程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解答这些题目,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对建筑力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建筑力学习题的答案,并解释其中的原理和推导过程,希望对学习建筑力学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1. 一根悬臂梁上有一个集中力作用,求梁的弯矩分布。

答案:根据悬臂梁的受力分析,可以得到集中力作用点处的弯矩为F*l,其中F为集中力的大小,l为集中力到悬臂梁固定点的距离。

在集中力作用点以外的位置,弯矩为零。

2. 一个简支梁上均匀分布有一个载荷,求梁的弯矩分布。

答案:对于均匀分布载荷作用下的简支梁,弯矩分布是一个抛物线形状。

最大弯矩出现在梁的中点,为w*l^2/8,其中w为单位长度的载荷大小,l为梁的长度。

3. 一根悬臂梁上有一个均匀分布载荷,求梁的弯矩分布。

答案:对于均匀分布载荷作用下的悬臂梁,弯矩分布是一个三次函数形状。

最大弯矩出现在悬臂梁的固定端,为w*l^2/3,其中w为单位长度的载荷大小,l为悬臂梁的长度。

4. 一个简支梁上有一个集中力和一个集中力矩作用,求梁的弯矩分布。

答案:对于简支梁上的集中力和集中力矩作用,可以将它们分别看作两个集中力的叠加。

根据叠加原理,可以分别求出集中力和集中力矩作用下的弯矩分布,然后将两者相加得到最终的弯矩分布。

5. 一个悬臂梁上有一个集中力和一个集中力矩作用,求梁的弯矩分布。

答案:对于悬臂梁上的集中力和集中力矩作用,可以将它们分别看作两个集中力的叠加。

根据叠加原理,可以分别求出集中力和集中力矩作用下的弯矩分布,然后将两者相加得到最终的弯矩分布。

6. 一个简支梁上有一个均匀分布载荷和一个集中力作用,求梁的弯矩分布。

答案:对于简支梁上的均匀分布载荷和集中力作用,可以将它们分别求出弯矩分布,然后将两者相加得到最终的弯矩分布。

通过以上几个例题的解答,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受力情况下梁的弯矩分布规律是不同的。

掌握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建筑力学的基本原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建筑力学习题库及答案

建筑力学习题库及答案

建筑力学习题库+答案一、填空题1. 在任何外力作用下,大小和形状保持不变的物体称刚体。

2.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的机械作用。

这种作用会使物体产生两种力学效果分别是外效果和内效果。

3.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

4.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对物体而言、该物体的外效果成立。

5. 一刚体受不平行的三个力作用而平衡时,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汇交于一点。

6. 使物体产生运动或产生运动趋势的力称荷载(主动力)。

7. 约束反力的方向总是和该约束所能阻碍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8. 柔体的约束反力是通过接触点,其方向沿着柔体中心线的拉力。

9. 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必要和充分的几何条件是力多边形自行封闭。

10.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结果是一个合力。

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等于原力系中各力的矢量和。

11. 力垂直于某轴、力在该轴上投影为零。

12. ΣX=0表示力系中所有的力在X 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为零。

13. 力偶对作用平面内任意点之矩都等于力偶矩。

14. 力偶在坐标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为零。

15. 力偶对物体的转动效果的大小用力偶矩表示。

16. 力可以在同一刚体内平移,但需附加一个力偶。

力偶矩等于原力对新作用点之矩。

17. 平面一般力系向平面内任意点简化结果有四种情况,分别是主矢和主矩都不为零、主矢为零主矩不为零、主矢不为零主矩为零、主矢和主矩都为零。

18. 力偶的三要素是力偶矩的大小、力偶的转向、力偶的作用面。

19. 平面一般力系的三力矩式平衡方程的附加条件是A、B、C三点不共线。

20. 摩擦角的正切值等于静摩擦系数。

21. 摩擦角是当静摩擦力下达到最大值时,全反力与支承面的法线的夹角。

22. 最大静摩擦力与两物体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

与两物体间的法向压力成正比。

23. 杆件的四种基本变形是拉(压)变形、剪切变形、扭转变形、弯曲变形。

24. 材料力学对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是均匀连续假设和各向同性假设。

25. 由于外力作用,构件的一部分对另一部分的作用称为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