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 -弟子规古诗-弟子规赏析

合集下载

篇一:《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篇一:《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没做到,学习别的经典就很难得到真智慧。
dìzǐguī
弟子规
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译。不是圣贤的书籍,宁可摒弃不看,免得蒙蔽了耳目,坏了我们的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循至。
译:如此认真努力,不自暴自弃,成圣成贤的目标,一定可以按部就班到达的
篇二:弟子规---最全全文---拼音解释版
《弟子规》书名解读:
什么叫“弟子”。弟子有两层意思,一个是指年幼的
孩子,儿童,少年,这可以算是弟子。还有一个是指学生,在这部书里,这两层意思都有。但是在古代,是以前一种为主的,因为《弟子规》关注的是比较小的孩子。什么叫“规”。“规”即“夫见”,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解。这里是指规则,规矩。“弟子规”就是指从小必须遵守和养成的规矩。
●凡与取,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译。给人东西跟拿人东西,要清楚明白,给人家的可以多,拿人家的最好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译。要求别人必先问问自己,自己如果也不想要这样做,就得立刻停止。●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译。有恩一定想办法报答,有仇则想办法忘掉,报仇的心念时间要短,报恩的心念时间要长。
译。父母去世守丧三年,心存哀苦,居家作息有所改变,酒肉美食暂时不去享用。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守丧完毕,逢年过节祭祀要竭尽诚意;对死去的父母亲,要如生前一样的尽孝。
出则悌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译。作哥哥的友爱弟弟,作弟弟的尊敬哥哥;兄弟和睦,也就是尽到了孝道。●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译。事奉叔伯,要像事奉父亲一般;敬爱堂兄弟,要像敬爱自己兄弟一般。

《弟子规》原文及翻译

《弟子规》原文及翻译

《弟子规》原文及翻译—、《弟子规》总叙【原文】: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译文】:弟子就是学生,规是规范。

《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它规定了学生主修的六门课和辅修的一门课。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中行为要小心谨慎,言语要讲信用。

和大众相处到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

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

、《弟子规》入则孝【原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译文】:父母亲叫你的时候,要立刻答应,不能迟缓;父母亲让你做事的时候,要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懒。

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地聆听;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地接受。

子女照料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温暖,夏天要让他们清爽凉快。

早晨要向父母请安。

晚上要替他们铺好被子;伺候父母安眠。

【原文】: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句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原文】: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译文】: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也要通报一声,以免父母挂念。

平时居住的地方要固定,选定的职业或立定的志向要努力去完成,不要轻易改变。

不要因为小事情,就不禀告父母而擅自去做。

假如自作主张地去做事,那就不合乎为人子女的道理了。

东西即使很小,也不要偷偷私藏起来。

否则,一旦被发现,父母一定会非常伤心生气。

凡是父母所喜欢的东西,一定要尽力替他们准备好;凡是父母所讨厌的东西,一定要小心地处理掉。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译文】:如果身体有所不适或受到损伤,就会让父母为我们担忧;如果在德行上有了缺欠,就会使父母感到丢脸。

父母亲喜欢我,做到孝顺并不难。

父母【原文】: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亲不喜欢我,我还能用心尽孝,那才是难能可贵的!如果父母有了过失,子女应当耐心地劝说使其改正。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弟子规原载于《三字经》后,是中国古代教育家杨宪益所作。

它是一本关于道德教育的经典著作,主要对孩子们的行为规范和修养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解释。

以下是《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1. 弟子规第一章1.弟子规第1条:“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解释:当父母呼唤你的时候,不要拖延。

当父母给你指示时,要立即行动,不要懒散。

2.弟子规第2条:“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解释:父母教导你的时候,要恭敬地倾听。

当父母责备你的时候,要顺从接受。

3.弟子规第3条:“冬则温,夏则凊。

晨则省,昏则定。

”解释:在冬天要保持温暖,在夏天要保持清凉。

早上要省察自己的过错,晚上要安定睡觉。

4.弟子规第4条:“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解释:外出必须告知家人,回家必须露面。

在家中要保持秩序和规律,工作要坚持不变。

5.弟子规第5条:“事虽小,勿擅为。

苟擅为,子道亏。

”解释:即使是小事情,也不能擅自做主。

如果擅自做主,就是违背了道义。

6.弟子规第6条:“物虽小,勿私藏。

苟私藏,亲心伤。

”解释:即使是小物品,也不能私藏。

如果私藏,会伤害到亲人的心。

7.弟子规第7条:“亲所好,力为具。

亲所恶,谨为去。

”解释:要尽力满足父母的喜好。

对于父母不喜欢的事物,要小心避免。

8.弟子规第8条:“身有伤,貌必改。

过有诸,名必谢。

”解释:如果身体有伤病,要立即改变外表,显得康健。

犯了错误,要立即认错道歉。

9.弟子规第9条:“貌虽恶,心不苟。

事畏神,言由衷。

”解释:即使外貌不好看,也要保持纯洁的内心。

做事要敬畏神明,言语要真诚发自内心。

10.弟子规第10条:“朋友贤,友则善。

与友存,如聚沙。

”解释:选择优秀的朋友,朋友就会产生良好的影响。

与朋友相处要像聚集的沙子一样团结。

2.弟子规第二章11.弟子规第11条:“温良恭俭让于人。

”解释:对他人要温和、恭敬、节俭、谦让。

12.弟子规第12条:“预防乱。

”解释:要提前预防混乱的情况。

《弟子规》原文及译文

《弟子规》原文及译文

《弟子规》原文及译文
一、《弟子规》简介
《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

《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

所谓“弟子”的意思有两个:一是指孩子;二是指学生;“规”就是规范、规矩。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

以《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

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教育孺子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弟子规》共360句(1080字),概述简介,通俗易懂,是灌输儒家文化的精髓。

二、弟子规作者生平
李毓(yù)秀(1647-1729),字子潜,号采三。

山西省西南部的新绛(jiàn ɡ)县龙兴镇周庄村人,生于清代顺治年间,卒于雍正年间,享年83岁。

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

从师党冰壑游历近二十年。

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斋讲学。

来听课的人很多,门外满是脚印。

太平县御史王奂曾多次向他请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学,被人尊称为李夫子。

平生只考中秀才,主要活动是教书。

弟子规共分七课来讲,第一课是“入则孝”、第二课是“出则弟”、第三课是“谨”、第四课是“信”、第五课是“泛爱众”、第六课是“亲仁”、第七课是“余力学文”。

《弟子规》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译文

《弟子规》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译文

《弟子规》原文及翻译《弟子规》简介《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

《弟子规》根据《论语》等经典编写而成,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是接受伦理道德教育的、养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读物。

《总叙》原文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总叙》译文《弟子规》这本是依据圣贤孔子的教诲编成的。

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言语行为要小心谨慎,讲求信用。

和众人相处时要平等博爱,亲近有仁德的人,效仿他们的言行。

如有余下的时间精力,则应学习六艺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原文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

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

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

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

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

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

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

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

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

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

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

事死者,如事生。

《入则孝》译文父母呼唤我们,我们应该及时答应,不要缓慢答应。

父母交待的事情,要马上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父母教导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我们应该恭敬聆听。

父母责备教训时,应恭顺地虚心接受。

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冬天寒冷时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睡前为父母铺床扇凉。

早晨起床,应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问好;晚上伺候父母安睡。

外出办事时,应该告诉父母去处;回家以后,也要当面禀报父母,让他们心安。

平常起居作息,要保持规律,做事有规矩,不任意改变世代相沿的事业。

纵然是小事,也不能擅自做主,不向父母禀告。

如果任性而为,就有损于为人子女的本分,是不孝的行为。

公物虽小,也不可私自收起占为己有。

如果这样,品德就有缺失,父母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弟子规完整篇带译文

弟子规完整篇带译文

1、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解释】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

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要谨言慎行、讲求信用。

2、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释】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3、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解释】父母呼唤,应及时应答,不要拖延迟缓;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4、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解释】父母的教诲,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责备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

5、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解释】冬天寒冷时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酷热时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晚上伺候父母就寝后,才能入睡。

6、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解释】出门时告诉父母去向,返家后,面告父母报平安;起居作息,要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7、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解释】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擅自行动造成错误,让父母担忧,有失做子女的本分;8、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解释】公物虽小,也不要私自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公物,缺失品德,就会让父母伤心;9、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解释】父母喜欢的事情,应该全力去做;父母厌恶的事情,要小心谨慎不要去做(包括自己的坏习惯);10、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解释】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父母就会忧虑;做出伤风败德的事,父母亲就会蒙受羞辱;11、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解释】父母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不是困难的事情;父母不喜欢我们或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孝顺父母才是难能可贵;12、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解释】父母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要和颜悦色、态度诚恳;13、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解释】如果父母不高兴时不听规劝,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继续规劝;父母不听恳劝,我们虽难过的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铸成大错;14、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解释】父母亲生病时,要替父母先尝药的冷热和安全;要昼夜服侍,一时不离开父母床前;15、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解释】父母去世之后,守孝三年,经常追思、感怀父母的养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16、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解释】办理父母的丧事要合乎礼节,不可铺张浪费;祭奠父母要诚心诚意;对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样恭敬。

《弟子规》全诗

《弟子规》全诗

《弟子规》全诗《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编写的三言韵文,以孔子教诲为基础,制定了学童生活规范。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

全文共 360 句、1080 个字,分为七个部分:即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前六项属于德育修养,后一项属于智育修养。

以下是《弟子规》全诗: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出则悌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弟子规全文及翻译

弟子规全文及翻译

弟子规全文翻译一、《弟子规》总叙(原文及译文)【原文】: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译文】:弟子就是学生,规是规范。

《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它规定了学生主修的六门课和辅修的一门课。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中行为要小心谨慎,言语要讲信用。

和大众相处到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

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

二、《弟子规》入则孝(原文及译文)《弟子规》“入则孝”是学生主修的第一门课。

入是在家。

孝是善事父母,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

善事,一个是心,一个是侍。

心即是心里面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侍即是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

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

百善孝当先。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译文】:父母亲叫你的时候,要立刻答应,不能迟缓;父母亲让你做事的时候,要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懒。

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地聆听;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地接受。

子女照料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温暖,夏天要让他们清爽凉快。

早晨要向父母请安。

晚上要替他们铺好被子;伺候父母安眠。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译文】: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也要通报一声,以免父母挂念。

平时居住的地方要固定,选定的职业或立定的志向要努力去完成,不要轻易改变。

不要因为小事情,就不禀告父母而擅自去做。

假如自作主张地去做事,那就不合乎为人子女的道理了。

东西即使很小,也不要偷偷私藏起来。

否则,一旦被发现,父母一定会非常伤心生气。

凡是父母所喜欢的东西,一定要尽力替他们准备好;凡是父母所讨厌的东西,一定要小心地处理掉。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译文】:如果身体有所不适或受到损伤,就会让父母为我们担忧;如果在德行上有了缺欠,就会使父母感到丢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子规|弟子规古诗|弟子规赏析诗人:朝代:清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弟子规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d zǐguī弟子规zǒng x【总叙】d zǐguīsh ngr nx n shǒuxi ot c jǐnx n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f n izh ng rqīnr n yǒuy l z xu w n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r z xi o【入则孝】f mǔhūy ng w huǎn f mǔm ng x ng w lǎn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f mǔji o xūj ng tīng f mǔz xūsh n ch ng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dōng z wēn xi z j ng ch n z xǐng hūn z d ng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chūb g fǎn b mi n jūyǒu ch ng y w bi n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sh suīxiǎo w sh n w i gǒu sh n w i zǐd o kuī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w suīxiǎo w sīc ng gǒusīc ng qīnxīnshāng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qīnsuǒh o l w ij qīnsuǒw jǐnw iq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shēnyǒushāng y qīnyōu d yǒushāng y qīnxiū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qīn iwǒxi oh n n qīnzēngwǒxi ofāngxi n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qīnyǒugu ji nshǐgēng y w s r uw shēng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ji nb r yu f ji n h oq su t w yu n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qīnyǒuj y oxiānch ng zh uy sh b l chu ng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sāngsānni n ch ngbēiy jūch bi n jiǔr uju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sāngj nlǐj j nch ng sh sǐzhěr sh shēng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chūz t【出则弟】xiōngd oyǒu d d ogōng xiōngd m xi oz izhōng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c iw qīng yu nh shēng y nyǔrěn f nz mǐn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hu yǐnsh hu zu zǒu zhǎngzhěxiān y uzhěh u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zhǎnghūr n j d iji o r nb z i jǐj d o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已即到chēngzūnzhǎng w hūm ng du zūnzhǎng w xi nn ng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l y zhǎng j qūyīzhǎngw y n tu gōngl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q xi mǎch ngxi jūgu y ud i bǎib y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zhǎngzhěl y uw zu zhǎngzhězu m ngnǎizu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zūnzhǎngqi n shēngy odīdīb w n qu fēiy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j nb qūtu b ch w nqǐdu sh w y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sh zhūf r sh f sh zhūxiōng r sh xiōng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jǐn【谨】zhāoqǐzǎo y mi nch lǎoy zh xīcǐsh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ch nb gu n jiānsh kǒu bi nni ohu zh j ngshǒu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guānb zh ng niǔb ji w yǔlǚj jǐnqi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zh guānf yǒud ngw i w lu nd n zh wūhu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yīgu ji b gu hu sh ngx nf n xi ch njiā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du yǐnsh w jiǎnz sh sh kěw gu z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ni nfāngsh o w yǐnjiǔyǐnjiǔzu zu w ichǒu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b cōngr ng l duānzh ng yīshēnyu n b igōngj ng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w ji ny w bǒyǐw jīj w y ob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huǎnjiēli n w yǒushēng kuānzhuǎnwān w ch l ng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zh xūq r zh y ng r xūsh r yǒur n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sh w m ng m ngduōcu w w in n w qīngl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d un ochǎng ju w j n xi p sh ju w w n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jiāngr m n w nsh c njiāngsh ngt ng shēngb y ng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r nw nshu du yǐm ng w yǔwǒb fēnm ng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y ngr nw xūm ngqi tǎngb w n j w itōu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ji r nw j sh hu n h uyǒuj ji b n n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x n【信】f nchūy n x nw ixiān zh yǔw ng xīkěyān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hu shuōduōb r shǎo w iq sh w n ngqiǎo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jiānqiǎoyǔhu wūc sh jǐngq qi ji zhī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ji nw izhēn w qīngy n zhīw id w qīngchu n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sh fēiy w qīngnu gǒuqīngnu j ntu cu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f nd oz zh ngqiěshūw j j w m hū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bǐshuōch ng cǐshuōduǎn b guānjǐm xi nguǎn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ji nr nsh n j sīq z ngq yuǎn yǐji njī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ji nr n j n ixǐng yǒuz gǎi w jiājǐng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w id xu w ic iy b r r n dāngz l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ru yīf ru yǐnsh b r r n w shēngqī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w ngu n w ny l sǔnyǒul i y yǒuqu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w ny kǒng w ngu xīn zh li ngsh ji nxiāngqīn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w xīnfēi m ngw icu yǒuxīnfēi m ngw i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gu n nggǎi guīy w tǎngyǎnsh zēngy gū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f n i zh ng【泛爱众】f nsh r n jiēxūi tiānt ngf d t ngz i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x nggāozhěm ngz gāo r nsuǒzh ng fēim ogāo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c id zhěw ngz d r nsuǒf fēiy nd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yǐyǒun ng w z sīr nsuǒn ng w qīngzī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w chǎnf w jiāop n w y ng w xǐxīn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r nb xi n w sh jiǎo r nb ān w hu rǎo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r nyǒuduǎn qi m jiēr nyǒusīqi m shuō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d or nsh n j sh sh n r nzhīzhīy sīmiǎn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y ngr n j sh j zhīsh n hu qiězu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sh nxiāngqu n d jiēji n gu b guīd oliǎngkuī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f nqǔyǔgu fēnxiǎo yǔy duōqǔy shǎo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jiāngjiār n xiānw njǐjǐb y j s yǐ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ēny b o yu ny w ng b oyu nduǎn b oēnch ng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d ib p shēngu duān suīgu duān c rkuān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sh f r n xīnb r n lǐf r n fāngw y n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qīn r n【亲仁】t ngsh r n l ib q li s zh ng r nzhěxī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guǒr nzhěr nduōw i y nb hu s b m i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n ngqīnr n w xi nhǎo d r j n gu r shǎo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b qīnr n w xi nh i xiǎor nj n bǎish hu i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y l xu w n【余力学文】b l x ng d nxu w n zhǎngf hu ch ngh r n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d nl x ng b xu w n r njǐji n m ilǐzhēn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d shūfǎyǒusānd o xīnyǎnkǒu x njiēy o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fāngd cǐw m bǐcǐw izhōng bǐw qǐ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kuānw ixi n jǐny nggōng gōngfūd o zh s tōng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xīnyǒuy su zh j ji r nw n qi qu y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f ngsh qīng qi ngb j ng jīnji bǐy nzh ng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m m piān xīnb duān z b j ng xīnxiānb ng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li diǎnj yǒud ngch d k nb hu nyu nch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suīyǒuj ju nsh q yǒuquēhu i ji bǔzhī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fēish ngshūbǐngw sh b cōngm ng hu ixīnzh 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w z b o w z q sh ngyǔxi n kěx nzh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部分读音注释◇「首孝弟次谨信」:「弟」读音t ,通「悌」;◇「出必告反必面」:「告」读音ɡ为古音,今音ɡo;◇「对尊长勿见能」:「见」读音xi n,通「现」;◇「骑下马乘下车」:「车」读音jū为古音,今音chē;◇「老易至惜此时」:「惜」读音xī,另有读音x ;◇「便溺回辄净手」:「溺」读音ni o,通「尿」,指小便;◇「上循分下称家」:「分」读音f n,指身份;「称」读音ch n,意为相称;◇「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阈」读音y 第四声,意为门槛;「跛倚」读音bǒyǐ,「跛」是指一只脚斜站着;「跛倚」是指身子歪曲斜倚;「箕踞」读音jīj ,是指坐着时双脚展开像簸箕或是虎踞的样子;「摇髀」,是指抖腿或摇臀,「髀」读音b ,指大腿;◇「人问谁对以名」:「谁」读音shu ,另有读音sh i;◇「知未的勿轻传」:「的」读音d 第四声,意为真实、确实;◇「勿急疾勿模糊」:「糊」hū,另有读音h 、hu;◇「纵去远以渐跻」:「跻」读音jī,意为上升;◇「行高者名自高」:「行」读音为x nɡ第四声,意为德行;◇「人所能勿轻訾」:「訾」读音为zī第一声,意为口毁;◇「非圣书屏勿视」:「屏」读音bǐnɡ,通「摒」,意为放弃,除去;◇「圣与贤可驯致」:「驯」读音x n第二声,意为逐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