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文言虚词
《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归纳

《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归纳《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乃瞻衡宇(2)曷不委心任去留(3)景翳翳以将入二、古今异义1.悦亲戚之情话亲戚:内亲外戚;情话:知心话;2. 幼稚盈室幼稚:小孩。
3.将有事于西畴有事:农事;4既窈窕以寻壑窈窕:幽深曲折的样子;5.知来者之可追来者:未来的事情;6.问征夫以前路征夫:行人;7.策扶老以流憩扶老:手杖;今义:扶持老人8.于时风波未静风波古义:指战乱;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9. 尝从人事人事古义:指做官;今义: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调配、奖惩等工作10.去留古义:指生死;今义:离开留下11.寻古义:不久;今义:寻找12.交古义:交互,都;今义:常用义“交友”、“交通”等13.于是怅然慷慨古义:感慨。
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园日涉以成趣名作状,每日、每天②时矫首而遐观名作状,有时2.名词作动词①策扶老以流憩名作动,拄着②乐琴书以消忧名作动,弹琴,读书③或棹孤舟名作动,划船④实迷途其未远名作动,误入迷途(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①生生所资动作名,生活②审容膝之易安动作名,容膝的小屋③策扶老以流憩动词用作名词拐杖2.动词作状语感吾生之行休动作状,将要(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倚南窗以寄傲形作名,傲然自得的心情②携幼入室形作名,幼儿,儿童2.形容词作状语心惮远役形作状语,到远处。
3、形容词作动词善万物之得时善,形容词作动词羡慕(四)使动用法①审容膝之易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乐②眄庭柯以怡颜形容词的使动,使……愉快(五)意动用法①悦亲戚之情话意动,以……为愉快②乐琴书以消忧意动,以……为乐③善万物之得时形容词意动,以……为善四、一词多义1.行Xíng①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副词,将,将要。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六则》(动词,行走。
)③为吾子之将行也《殽之战》(动词,离开,前往。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动词,运行。
10.2《归去来兮辞(并序)》文言基础知识练习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总结一、一词多义(一)文言实词1、策(1)振长策.而御宇内:____________ (2)策.扶老以流憩:____________(3)蒙故业,因遗策.:____________ (4)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2、审(1)审.容膝之易安:____________ (2)欲知亿万,则审.一二:____________(3)故审.名以定位:____________3、畴(1)将有事于西畴.:____________ (2)草木畴.生:____________ (3)畴.觉之战:____________4、期(1)帝乡不可期.:____________ (2)期.我乎桑中:____________ (3)度已失期.:____________5、绝(1)请息交以绝.游:____________(2)非能水也,而绝.江河:____________(3)枯松倒挂倚绝.壁:____________(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____(二)文言虚词1、之(1)求之.靡途:____________ (2)四方之.事:____________ (3)悦亲戚之.情话:____________(4)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____________ (5)审容膝之.易安:____________(6)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____________ (7)恨晨光之.熹微:____________(8)胡为乎遑遑欲何之.:____________2、以(1)既自以.心为形役:____________(2)舟遥遥以.轻飏:____________(3)问征夫以.前路:____________(4)策扶老以.流憩:____________(5)倚南窗以.寄傲:____________(6)园日涉以.成趣:____________(7)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____________(8)云无心以.出岫:____________(9)景翳翳以.将入:____________(10)乐琴书以.消忧:____________(11)农人告余以.春及:____________(12)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____(13)聊乘化以.归尽:____________3、而(1)奚惆怅而.独悲:____________(2)觉今是而.昨非:____________(3)风飘飘而.吹衣:____________(4)门虽设而.常关:____________(5)时矫首而.遐观:____________(6)鸟倦飞而.知还:____________(7)抚孤松而.盘桓:____________(8)泉涓涓而.始流:____________(9)或植杖而.耘籽:____________(10)临清流而.赋诗:____________二、通假字1、乃瞻衡.宇:____________2、景.翳翳以将入:____________3、曷.不委心任去留:____________三、古今异义1、于时风波未静:古义:____________。
归去来兮辞文言虚词(课堂PPT)

①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陶渊明 遗世独立、心胸旷达、淡远潇洒的风格。
②掌握有关文言词语和句式。
③理清作者行文线索,背诵课文
归去来兮辞
2
陶渊明(367-427)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 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我国的第一位田园
诗人.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 歌有《归园田居》、《饮酒》。
东晋义熙元年(405),当时政治黑暗、官 场丑恶,陶渊明为了谋生,身陷其中。一天,上 边派了一个督邮到其所在的彭泽县,旁边的官吏 叫他穿好官服、戴好帽子去谒见,陶为保持高尚 的节操,不愿意,还说:“我不能为五斗米,折 腰向乡里小人”,即日弃官归隐,辞官前写了这 篇辞,辞前还有序说:“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2)起提宾作用。译为“把”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 传》
(3)表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译为“因”“由于”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
(4)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 “于”,可译为“在”“从”。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8
(2) “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 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答:“带月荷锄归”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 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 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9
文言知识梳理
通假字 曷不委心任去留 [ “曷”通“ 何”:为什么]
古今异义词 1、景翳翳以将入 景,日光。今常用义:景色、光景
(3)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 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
(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
归去来兮实词虚词

1、古今异义词悦亲戚之情话亲戚古:指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成员情话古:指知心话今: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有事古:指农事今:泛指既窈窕以寻壑窈窕古:幽深曲折的样子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觉今是而昨非是古:正确今:判断词非古:过错、错误今:不恨晨光之熹微恨古:埋怨、遗憾今:仇恨、怨恨2、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园日涉以成趣日:每天时矫首以遐观时:有时(2)形容词作名词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幼:儿童、小孩子(3)名词作动词乐琴书以消忧琴书:抚琴、读书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棹:划船策扶老以流憩策:拄着(4)使动眄庭柯以怡颜怡:使。
愉快(5)意动乐琴书以消忧乐:以。
为乐悦亲戚之情话悦:以。
为愉快善万物之得时善:以。
为善羡慕3、一词多义引引以为流觞曲水疏导、引来引壶觞以自酌端起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弓相如引车避匿掉转引兵欲攻燕率领、引导秦军引而去避开、退却乘聊乘化以归去,乐夫天命复奚疑顺应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shèng 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牛十二,乘韦先四的代称策策扶老以流憩拄着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引申为暴政夸父弃其策拐杖策之不以其道鞭打,引申为驯养行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将要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行为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辈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走4、虚词把握以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连词相当于“而”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介词把、拿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动词用,采取日以尽矣,荆轲岂无意哉副词通“已”,已经相当于“何”的疑问代词:田园将芜胡不归胡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奚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焉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曷乃瞻衡宇(衡,通“横”,横着)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词类活用: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眄庭柯以怡颜(怡:愉快,使愉快)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日)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一词多义:心--因事顺心(心愿)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夫--问征夫以前路(名词)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故--故便求之(所以)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四方之事(助词“的”)奚--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而--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古今异义:(1)于时风波未静风波古义:指战乱。
归去来兮辞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归去来兮辞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去来兮辞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嘿,大家好呀!今天咱来好好唠唠《归去来兮辞》里的那些知识点哈。
先来说说字词方面吧,像“归去来兮”,这里的“来”“兮”都是语气词,就好像咱平时说话会加个“呀”“啊”啥的。
还有“景翳翳以将入”里的“景”,可不是咱平常说的风景那个景,它是“日光”的意思呢。
再讲讲句式,“既自以心为形役”,这可是个被动句哦,就是说心被形体给奴役啦,就像我那次啊,被朋友硬拉着去逛街,我这心可不就被我这身体给“役使”了嘛,没办法呀。
然后是词类活用,“携幼入室”里的“幼”是形容词作名词,指小孩。
哎呀,就像我小时候跟着大人进屋,我就是那个“幼”呀。
还有一些特殊的用法,像“眄庭柯以怡颜”里的“怡”是使动用法,让脸色愉快。
这让我想起有次我心情不太好,然后看到家里那盆漂亮的花,一下子心情就好多了,就好像那花让我的脸“怡”起来了。
至于文章的主旨呢,那就是陶渊明对官场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啦。
这多像咱有时候在外面累了,就想赶紧回家,回到那个让自己舒服自在的小窝呀。
总之呢,《归去来兮辞》里的知识点还不少呢,大家可得好好记住呀。
这样以后再看到它,就不会陌生啦。
好啦,就说到这儿啦,大家拜拜喽!希望大家都能像陶渊明一样,找到自己心中的那片田园哦!。
《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点归纳整理

《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点归纳整理《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点归纳整理《归去来兮辞》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抒情小赋,也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点,希望能帮到你。
《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点归纳整理一:通假字(1)乃瞻衡宇 (衡,通“横”,横木)(2)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为什么)(3)景翳翳以将入 (景,通“影”,日光)《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点归纳整理二:古今异义1.亲戚古义: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庭或它的成员2.情话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3.有事古义:农事;今义:指有事情4.窈窕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5.来者古义:未来的事情;今义:来的人6.征夫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士兵7.扶老古义:手杖;今义:扶持老人8.风波古义:指战乱;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9.人事古义:指做官;今义: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调配、奖惩等工作10.去留古义:指生死;今义:离开留下11.寻古义:不久;今义:寻找12.交古义:交互,都;今义:常用义“交友”、“交通”等《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点归纳整理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 园日涉以成趣名作状,每日、每天② 时矫首而遐观名作状,有时2.名词作动词① 策扶老以流憩名作动,拄着② 乐琴书以消忧名作动,弹琴,读书③ 或棹孤舟名作动,划船④ 实迷途其未远名作动,误入迷途(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①生生所资动作名,生活②审容膝之易安动作名,容膝的小屋2.动词作状语感吾生之行休动作状,将要(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 倚南窗以寄傲形作名,傲然自得的心情② 携幼入室形作名,幼儿,儿童2.形容词作状语心惮远役形作状语,到远处。
(四)使动用法① 审容膝之易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乐② 眄庭柯以怡颜形容词的使动,使……愉快(五)意动用法① 悦亲戚之情话意动,以……为愉快② 乐琴书以消忧意动,以……为乐③ 善万物之得时形容词意动,以……为善《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点归纳整理四:一词多义1.行Xíng① 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副词,将,将要。
《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梳理

《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梳理一、通假字曷不委心任去留(通“何”,为什么)二、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或棹孤舟(划)策扶老以流憩(拄着)乐琴书以消忧(弹琴;读书)2.名词作状语园日涉以成趣(每天)时矫首而遐观(有时)3.动词作名词审容膝之易安(空膝的小屋)感吾生之行休(一生)4.形容词作名词携幼入室(幼儿,儿童)倚南窗以寄傲(傲世的情怀)5.动词作状语感吾生之行休(将要)5.意动用法悦亲戚之情话(以……为愉快)乐琴书以消忧(以……为乐)善万物之得时(以……为欢喜)6.使动用法眄庭柯以怡颜(使……愉快)三、古今异义词1.悦亲戚之情话古: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成员2.悦亲戚之情话古:知心话今: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3.将有事于西畴古:农事今:指有事情4.既窈窕以寻壑古:幽深曲折的样子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5.于时风波未静古:指战乱今:常用来比喻乱子6.景翳翳以将入古:日光今:景色,光景7.或命巾车古:有时今:或者,或许8.何不委心任去留古:指生死今:离开留下9.或植杖而耕耔古:立今:种植四、一词多义1.夫问征夫以前路(名词,行人)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2.归田园将芜胡不归?(动词,归隐)聊乘化以归尽(动词,到死)五、虚词积累1.以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让)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表修饰,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
(表目的,来)2.而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析)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3.之悦亲戚之情话(结构助词,的)感吾生之行休(助词,主谓之间无意义)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动词,往)六、特殊句式1.介宾结构后置将有事于西畴/农人告余以春及2.宾语前置胡为乎惶惶欲何之?/复驾言兮焉求?/ 乐夫天命复奚疑?3.省略句寓形(于)宇内复几时?4.被动句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被)5.固定句式载欣载奔(载……载……,一边……一边……)《滕王阁序》文言知识梳理一、通假宇1.所赖君子见机(通“几”,预兆)2.俨骖騑于上路(通“严”,整治)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通“消”)二、词类活用1.一言均赋(名词用作动词,铺陈)2.目吴会于云间(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3.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词作状语,像雾;像星)4.四美具,二难并(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事物;难得的人)5.襟三江而带五湖(名词意动,以……为衣襟;以……为束带);三、古今异义1.穷且益坚古:困厄,处境艰难。
《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归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归去来兮辞》文言学问归纳《归去来兮辞》是古代文人贾岛的一篇词作,以抒发离愁别绪为主题,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本文以文言学问归纳的要求,以下是对《归去来兮辞》的文言学问归纳。
1. 文言词汇:《归去来兮辞》中运用了很多典型的文言词汇,如“归去来”、“兮兮”、“何所止”、“安能以尔所心”等。
这些词汇在古代文学中被广泛运用,具有独特的韵味和意境。
2. 文言语法:《归去来兮辞》运用了很多典型的文言语法,如主谓宾结构、状语从句、反问句等。
例如:“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中的“田园将芜”是主语,将芜胡不归是状语从句,奚惆怅而独悲是反问句。
3. 借物寓意:《归去来兮辞》中接受了借物寓意的修辞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人物的情感。
例如:“云无心以出岫,水无情以落花”就是将云和水比方为无心无情的人,从而凸显出仆人公的离愁别绪。
4. 反复修辞:《归去来兮辞》中运用了反复修辞的手法,通过对同一词句的多次重复,使词意更加深远。
例如:“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中的“归去来兮”、“田园将芜”和“奚惆怅而独悲”都是对同一意思的反复表达。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 对仗押韵:《归去来兮辞》运用了对仗押韵的修辞手法,使整篇词作音韵和谐。
例如“奚苦其亡而求其生?”中的“亡”和“生”、“平生”和“惮”之间都是押韵的关系。
6. 借景写情:《归去来兮辞》借助描写自然景物来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
例如“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表现了仆人公的苦苦等待和离愁别绪。
7. 情感抒发:《归去来兮辞》通过对仆人公内心的情感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词中蕴含着浓郁的离愁别绪,布满了对家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
总结:《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运用了丰富的文言学问的词作,通过对文言词汇、语法、修辞手法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情感抒发,使整篇词作布满了离愁别绪,给人以深深的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归去来兮辞》一文中 “以”的用法分 类归纳 3、用“以”连接两个动词,前一动作是后一动 作的方式或手段,表承接关系 (1)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2)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4、用在两动词之间,表并列关系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练习一
指出下列句子的古今词义 • 觉今是而昨非 是:正确 非:错误 • 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亲和戚 情话:知心话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 策扶老以流憩 策:拄着,名词用作动词。 • 园日涉以成趣 日:每天,名词用作状语。 •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棹:划,名词用作动词。 • 善万物之得时 善:羡慕,以…为善,意动用法 • 乐琴书以消忧 乐:以…为快乐,意动用法。 眄庭柯以怡颜 怡:使颜怡,使动用法。
20
(二)用作连词,用法同“而”有许多相似点,只 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1)表并列或递进,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译 为“而”“又”“而且”“并且” (2)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 是后一个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 (3)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 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 (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 “因为” (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研读序言
序文交代了写作时间和背景,叙述了 作者就职的经过和辞官的原因。
归去来兮辞 一、弃官归田的决心 二、愉悦恬静的生活 三、乐天安命的情怀
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归田园居(之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 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 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 表达了诗人对归隐耕种生活的热爱。
二、《归去来兮辞》一文中 “以”的用法分类归纳
2、用“以”连接两个动词,后一动作是前一动作的 目的或结果,表目的关系 。 (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表目的) (2)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表目的) (3)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表结果) (4)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表目的) (5)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表目的) (6)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表目的) (7)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表目的)
8
(2) “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 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答:“带月荷锄归”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 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 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9
文言知识梳理
通假字
曷不委心任去留
[ “曷”通“ 何”:为什么]
古今异义词
1、景翳翳以将入 景,日光。今常用义:景色、光景
感叹句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求 什么。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到 哪里去?
文言虚词“以”、“焉”字的用法: 既自以心为形役/农人告余以春及 以:介词,让、把 舟遥遥以轻飏/景翳翳以将人 以:连词,表修饰。 引壶觞以自酌/乐琴书以消忧 以:连词,表目的。 怀良辰以孤往 以:连词,表承接。 请息交以绝游 以:连词,表并列。 复驾言兮焉求 焉:疑问代词,何。 焉:代词,它。 故为之说,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2)起提宾作用。译为“把”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 传》
(3)表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译为“因”“由于”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
(4)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 “于”,可译为“在”“从”。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5)表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 “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
练习二
指出下列句子是何种文言句式 1. 既自以心为形役 被动句。 2. 童仆欢迎,稚子侯门 省略句。 3. 农人告余以春及 介词结构后置句。 宾语前置句。 4. 复驾言兮焉求 5.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宾语前置句。 6. 乐夫天命复奚疑 宾语前置句。
2、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亲属戚属。今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 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人
一词多义
1、夫:问征夫以前路 乐夫天命复奚疑 2、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恨辰光之熹微 悦亲戚之情话 3、奚:奚惆怅而独悲 乐夫天命复奚疑 人,名词 助词 往,动词 助词,取独 助词,的 为什么 什么
“之”字的取独用法
“取独”的用法是很严格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 其句子的独立性”。 由“之”字连接的两部分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①前者是名词性的,后者是谓词性的; ②前者是陈述对象(谁、什么),后者是陈述内容(怎 么样、是什么、干什么); ③被“之”字取消了句子的独立性状以后,只充当整个 句子的一个成分; ④在整个句子中,它们共同作主语,或作宾语。 (作主语: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作宾语:悟已往之不谏)
“辞”战国后期楚国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 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用的是楚地方言,内容 又跟楚地的社会生活、山川风物有关,故称楚辞, 好用“兮”字。它有如下的体裁特点: 1、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 作停顿。 2、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例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注意: (1)有些七字句中出现了虚词,也应作六字句读。 (2)“归去来兮”“已矣乎”当一句读,适当延长 读末句时间。 (3)四字句五字句,读时节奏自当变化。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焉:兼词,于此。 焉:助词,无实义。
一、“ 以”在文言文中的一般用法
(一) 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 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 ”“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
不用,则以纸帖之。《活板》 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
“之”字的取独用法 •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恨晨光之熹微 •审容膝之易安 •善万物之得时 •感吾生之行休
词类活用 • 眄庭柯以怡颜 • 倚南窗以寄傲 • 审容膝之易安 • 或棹孤舟 棹:名词作动词,划 怡:使动用法,使颜怡 傲:形容词作名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世之情 容膝:动词作名词,简陋的小 屋
策扶老以流憩
课文学习重点:
①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陶渊明 遗世独立、心胸旷达、淡远潇洒的风格。 ②掌握有关文言词语和句式。 ③理清作者行文线索,背诵课文
归去来兮辞
2
陶渊明(367-427)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 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我国的第一位田园 诗人.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 歌有《归园田居》、《饮酒》。 辞:“辞”是一种古代文体。起源于战国时 期的楚国,也称楚辞;又因屈原所作《离骚》 是这种文体的代表,故又称“骚体”。到了汉 代,常把辞赋并称统称为辞赋。这是介于诗和 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富于抒情和浪漫气息, 很象诗,但压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骚长于 言幽怨之情”。
21
二、《归去来兮辞》一文中 “以”的用法分类归纳
(一)作介词 (1)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可译为“让”“使 ” (2)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可译为“拿” (3)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可译为“把”“拿 ” (二)作连词 1、用“以”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修饰关系。 (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2)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3)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写作背景
东晋义熙元年(405),当时政治黑暗、官 场丑恶,陶渊明为了谋生,身陷其中。一天,上 边派了一个督邮到其所在的彭泽县,旁边的官吏 叫他穿好官服、戴好帽子去谒见,陶为保持高尚 的节操,不愿意,还说:“我不能为五斗米,折 腰向乡里小人”,即日弃官归隐,辞官前写了这 篇辞,辞前还有序说:“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木欣欣以向荣 园日涉以成趣 时矫首而遐观 乐琴书以消忧 悦亲戚之情话 善万物之得时 善万物之得时
策:拄着,名词活用为动词。
荣:生长,名词活用为动词。 日:每天,名词作状语。 时:时常,名词作状语。 乐:以……快乐 悦:以……喜悦 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
善:以……为善,羡慕。意 动用法。
倒装句
复驾言兮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