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公开课一等奖教案ppt课件
合集下载
再别康桥公开课一等奖教案ppt课件

9
证婚人是梁启超,主持是胡 适。
梁启超证婚人的祝词
“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 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 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 致离婚再娶……你们两人都 是过来人,离过婚又重新结 婚,都是用情不专。以后痛 自悔悟,重新做人!愿你们 这次是最后一次结婚!”
10
徐志摩的 “康桥情结”
在那里,他接受了 资产阶级教育,形成 以“爱、自由、美” 为核心的人生观和 “康桥理想”;
38
四轮诵读,吟咏诗韵
《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建筑美,音
乐美,绘画美。新月派
1、 建筑美(形式),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字数相近 错落排列
《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 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 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39
2、音乐美(语言),韵律和谐 节奏鲜明
3
学习目标
一、体会《再别康桥》所深寓的感情。 二、理解《再别康桥》运用意象、修辞表达感情的特点。 三、了解《再别康桥》的“三美”。 四、有感情的朗诵和背诵《再别康桥》。
4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 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
主要作品有诗集: 《猛虎集》 《志摩的诗》 《翡冷翠的一夜》 追求“爱”,“自由”和“美”
ppt课件361依依不舍挥手作别云彩图2欢喜和眷恋河畔金柳倒影图33对康桥的永久恋情青草水底招摇图44更加欢喜和眷恋榆阴浮藻清潭图5感情达到高潮撑篙漫溯寻梦图6情绪低落黄昏夏虫沉默图7依依不舍招手惜别云彩图感情基调首尾呼应ppt课件37三轮诵读知人论世?彩虹似的梦的追寻与幻灭?因为徐志摩是纯理想主义者追求爱美自由在剑桥留学期间积极追求个性解放的人生理想追求在中国建立英国似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理想
证婚人是梁启超,主持是胡 适。
梁启超证婚人的祝词
“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 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 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 致离婚再娶……你们两人都 是过来人,离过婚又重新结 婚,都是用情不专。以后痛 自悔悟,重新做人!愿你们 这次是最后一次结婚!”
10
徐志摩的 “康桥情结”
在那里,他接受了 资产阶级教育,形成 以“爱、自由、美” 为核心的人生观和 “康桥理想”;
38
四轮诵读,吟咏诗韵
《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建筑美,音
乐美,绘画美。新月派
1、 建筑美(形式),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字数相近 错落排列
《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 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 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39
2、音乐美(语言),韵律和谐 节奏鲜明
3
学习目标
一、体会《再别康桥》所深寓的感情。 二、理解《再别康桥》运用意象、修辞表达感情的特点。 三、了解《再别康桥》的“三美”。 四、有感情的朗诵和背诵《再别康桥》。
4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 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
主要作品有诗集: 《猛虎集》 《志摩的诗》 《翡冷翠的一夜》 追求“爱”,“自由”和“美”
ppt课件361依依不舍挥手作别云彩图2欢喜和眷恋河畔金柳倒影图33对康桥的永久恋情青草水底招摇图44更加欢喜和眷恋榆阴浮藻清潭图5感情达到高潮撑篙漫溯寻梦图6情绪低落黄昏夏虫沉默图7依依不舍招手惜别云彩图感情基调首尾呼应ppt课件37三轮诵读知人论世?彩虹似的梦的追寻与幻灭?因为徐志摩是纯理想主义者追求爱美自由在剑桥留学期间积极追求个性解放的人生理想追求在中国建立英国似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理想
第6课 再别康桥(共31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ppt) 大赛获奖精美课件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B、战斗场面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C、雄心壮志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完成大业、赢取功名 ,这里洋溢着作 者的爱国热情和雄心壮志。
4、 这些情景可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
雄壮
的军营生活、
壮
壮烈 豪壮
的战斗场面、 的雄心壮志
5、可是,这样的“壮志豪情”在现实 中作者体会到了吗?
材料:辛弃疾出生时,家乡已被金兵占领,北方人民的 深重灾难在他童年生活中留下深深的印记。青年时代, 词人就积极投身军事斗争,他集结两千余人起义,投奔 抗金将领耿京部下,抗击敌人。在他率众投归南宋途中, 辛弃疾亲自带领五十轻骑长驱直入金营,生擒叛徒张安 国,立下卓著的功勋。回归南宋后,他历任湖北、江西、 浙东等地安抚使,但朝廷没有再让他到抗金的前线。他 一生反对和议、盼望早日恢复中原的主张,也未能为南 宋小朝廷所采纳,而且两次被弹劾革职。 从42岁至68岁的漫长岁月,词人主要在江西上 饶一带的农村中度过,把满腔的忧国忧民的热情,都寄 托在所写的词里。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 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 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 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抑扬顿挫 身临其境 声情并茂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做/一条水草!
《再别康桥》课件(53张PPT)

总结诗歌的音乐美
(1)二四句押韵,韵脚为:来,彩;娘, 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 彩。 (2)节奏感强、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3)回环复沓,运用叠词。
品味诗歌的绘画美
意象是诗歌生命的载体,在《再 别康桥》中,作者选择了很多意象,这 些意象一方面来自于剑桥大学周围的环 境,另一方面融入了作者对康桥特别的 情感。请你找出诗歌中的意象。
5、诗人为什么要“放歌”?但最终诗人“放 歌”了吗?是什么使得诗人的情感发生如此 大的变化?
“放歌”就是放声歌唱,因为诗人泛舟寻 梦,觅得了“一船星辉”般的回忆,眼前的美 景和内心的欢喜幻化成梦一般的境界,达到了 喜悦的极点,禁不住想要放歌。
没有,是离别之情,让昔日车水马龙、夏 虫鸣叫的康桥也沉默了。而“我”更不愿惊扰 心爱的康桥,只能默默感伤,悄悄作别。
1、第一节中三个“轻轻的”和最后一节两个 “悄悄的”有何用意?
(1)实写诗人轻轻来到和悄悄离开康桥时的情景, 使我们仿佛感受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人踮着足尖,像一股清风一样 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表面上显得洒脱飘逸, 实际上蕴含着对康桥依依不舍的淡淡忧愁。
(2)诗人用与情人缠绵惜别的心情和笔调与康桥道 别,他唯恐惊破心中之梦,表露出诗人不愿惊动他 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轻柔的叹息般的韵律与依 依别离情绪完美地统一地在一起。
3、“招摇”常含贬义,用在这里恰当吗?换 成“摇晃”行不行?“甘心”表现了诗人怎 样的感情?
“招摇”是用拟人的手法写康河的水草随微 波起伏飘荡的状态,仿佛在对诗人招手挽 留。如果换成“摇晃”,就表现不出康桥 对诗人欢迎的态度和亲密的关系。
在这样诗情画意中,诗人甘心做康河里的 “一条水草”,写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的、 热烈的爱恋。
《再别康桥》ppt课件

明确字音
整体把握
●自古以来离别诗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哪些诗 词?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 涯若比邻。”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 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问 题 探 究
试比较《大堰河——我的保姆》与《再别康桥》风格上的 差异性。
②《再别康桥》在形式上注重诗歌章节的严整, 节奏的鲜明,韵脚韵律的和谐,如“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在用词上注重色彩的搭配和诗 歌的画面感,如“金柳”“青荇”。
课文总结
《再别康桥》一诗,我们读到的是离情,但给我们启示的却是热爱自然,热爱 生命,热爱生活。在当今商品经济社会里,世俗的砂轮把我们的情感世界打磨 得渐渐粗疏、冷漠时,我们更需要这一类清新、真纯的文字来洗涤我们的灵魂, 从而使我们学会感动,让生活充满激情。
问 题 探 究
闻一多提出了新诗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 建筑美,徐志摩非常赞同。请分析《再别康桥》是怎样体 现“三美”主张的。
③建筑美,指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 节,四行一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错 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呼应。无论是从排列上还是从字 数上看,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①构思新颖。徐志摩笔下的康桥具有灵性, 带有诗人柔和飘逸的风度,与诗人的感情融为 一体。但是,诗人的情怀并非直白地显露,而 是热烈而有分寸的,淡淡起头,又淡淡结尾, 摆脱了一般离别诗凄切的氛围,更具有现代知 识分子崇尚自我的个性色彩和追求自由的意蕴。
问 题 探 究
本诗是一首洒脱优美的离歌,请你从构思、抒情手法、语 言的角度进行赏析。
《再别康桥》完美版课件PPT

《再别康桥》完美版课件 PPT
《再别康桥》课件将带您领略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的美妙与深意。我们将探 讨作者简介、诗歌背景与解读,并深入分析与诗意赏析,最后总结与展望。
作者简介
徐志摩
20世纪著名诗人与作家,生于中国浙江省,早年留学英国剑桥大学。
诗歌背景与解读
背景
《再别康桥》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是徐志摩留学英 国期间的作品。
诗歌分析与诗意赏析
1
形式与音韵
诗歌采用四句对偶排列,整首诗押韵和谐,流畅动人。
2
意象与修辞
通过运用富有感染力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诗人传达了情感和思想。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情感表达
通过诗歌中的语言与意象,诗人表达了浓烈的情感和内心的纷扰。
诗歌鉴赏与欣赏
壮丽的景色
诗歌中的描绘让人想起了美丽的自 然景观,令人赏心悦目。
音乐的韵律
解读
诗人通过康桥的比喻,抒发了对过去幸福的回忆与对 未来的不舍之情。
主题探讨与思考
1 流逝的时光
2 人生的转折
3 对故乡的思念
诗人感叹时光如流水般匆匆 而逝,表达了对青春的珍惜 与追忆。
康桥象征着诗人离别过去, 投身新的生活,探讨人生转 折时所面临的选择与决策。
诗人在异国他乡对故乡的怀 念与眷恋,展示了情感与归 属感。
通过精妙的韵律,诗歌仿佛成了一 曲优美的音乐,引人入胜。
怀旧情结
诗歌勾起了怀旧的情绪,带人重温 过去的美好时光。
结尾总结与展望
总结
《再别康桥》通过优美的语言与深刻的意境,表达了 对逝去时光与故乡的思念。
展望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课件,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篇 经典的诗歌作品。
《再别康桥》课件将带您领略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的美妙与深意。我们将探 讨作者简介、诗歌背景与解读,并深入分析与诗意赏析,最后总结与展望。
作者简介
徐志摩
20世纪著名诗人与作家,生于中国浙江省,早年留学英国剑桥大学。
诗歌背景与解读
背景
《再别康桥》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是徐志摩留学英 国期间的作品。
诗歌分析与诗意赏析
1
形式与音韵
诗歌采用四句对偶排列,整首诗押韵和谐,流畅动人。
2
意象与修辞
通过运用富有感染力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诗人传达了情感和思想。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情感表达
通过诗歌中的语言与意象,诗人表达了浓烈的情感和内心的纷扰。
诗歌鉴赏与欣赏
壮丽的景色
诗歌中的描绘让人想起了美丽的自 然景观,令人赏心悦目。
音乐的韵律
解读
诗人通过康桥的比喻,抒发了对过去幸福的回忆与对 未来的不舍之情。
主题探讨与思考
1 流逝的时光
2 人生的转折
3 对故乡的思念
诗人感叹时光如流水般匆匆 而逝,表达了对青春的珍惜 与追忆。
康桥象征着诗人离别过去, 投身新的生活,探讨人生转 折时所面临的选择与决策。
诗人在异国他乡对故乡的怀 念与眷恋,展示了情感与归 属感。
通过精妙的韵律,诗歌仿佛成了一 曲优美的音乐,引人入胜。
怀旧情结
诗歌勾起了怀旧的情绪,带人重温 过去的美好时光。
结尾总结与展望
总结
《再别康桥》通过优美的语言与深刻的意境,表达了 对逝去时光与故乡的思念。
展望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课件,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篇 经典的诗歌作品。
《再别康桥》课件(共32张PPT)

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 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提问】
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 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
【总结】
云彩,金柳,柔波,青荇,
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
【讨论】
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
【总结】
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平常物象,而选取云彩等自 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
(从上节:寻梦,回到离别:现实中,一个但字表 现出心绪:转折与起伏,在缓缓:总体情调中又造 成一种变化:跌宕感。第四、五、六顾:首段和尾 段之间暗用顶真手法,使之诗意上有一次呵成:效 果。)
作品简析 5
现实使诗人:歌声降下了调子,只能吹起 笙箫。而草木有情,“夏虫也为我沉默”, 整个康桥都寂静了下来。这里交织着依恋 、无奈、惆怅等种种复杂感情。
全诗感情线索
第一节: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 透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
第二~五节:写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 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第六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想到今晚要和康桥离 别,情绪低落下来;
第七节:跟开头呼应,表露出诗人不愿惊 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并融入更多 的不得不离去的哀愁。
2. 试和徐志摩: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 比较赏析。写一篇赏析文,不少于五百字。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忧愁—— 沙扬娜拉!
作品简析 6
最后诗人“悄悄”:走了,从第一节“轻轻:” 变为第七节:“悄悄:”,在原来轻柔:感情 中,又抹上了一层淡淡哀愁:色彩。但“挥 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又显得比“轻 轻:招手,作别西天:云彩”洒脱,毫不犹 豫,不为感情所缠,适可而止。诗人仿佛在 悉心呵护一个情人:睡梦,生怕这个梦境有 丝毫:残损,轻柔:叹息般:韵律与依依别 离情绪完美地统一地在一起。
【提问】
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 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
【总结】
云彩,金柳,柔波,青荇,
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
【讨论】
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
【总结】
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平常物象,而选取云彩等自 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
(从上节:寻梦,回到离别:现实中,一个但字表 现出心绪:转折与起伏,在缓缓:总体情调中又造 成一种变化:跌宕感。第四、五、六顾:首段和尾 段之间暗用顶真手法,使之诗意上有一次呵成:效 果。)
作品简析 5
现实使诗人:歌声降下了调子,只能吹起 笙箫。而草木有情,“夏虫也为我沉默”, 整个康桥都寂静了下来。这里交织着依恋 、无奈、惆怅等种种复杂感情。
全诗感情线索
第一节: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 透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
第二~五节:写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 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第六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想到今晚要和康桥离 别,情绪低落下来;
第七节:跟开头呼应,表露出诗人不愿惊 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并融入更多 的不得不离去的哀愁。
2. 试和徐志摩: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 比较赏析。写一篇赏析文,不少于五百字。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忧愁—— 沙扬娜拉!
作品简析 6
最后诗人“悄悄”:走了,从第一节“轻轻:” 变为第七节:“悄悄:”,在原来轻柔:感情 中,又抹上了一层淡淡哀愁:色彩。但“挥 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又显得比“轻 轻:招手,作别西天:云彩”洒脱,毫不犹 豫,不为感情所缠,适可而止。诗人仿佛在 悉心呵护一个情人:睡梦,生怕这个梦境有 丝毫:残损,轻柔:叹息般:韵律与依依别 离情绪完美地统一地在一起。
《再别康桥》获奖公开课优秀课件

为此,他在1922年8月10日启 程回国前夕,写下了《康桥再 会吧》一诗,表达对康桥的眷 恋。1928年,徐志摩重游英国。 7月的一个傍晚,他一个人悄悄 来到了久别的母校,漫步于寂 静的校园,怀念逝去的美好岁 月。但斗转星移,物是人非, 没有人认识他,满腔的热情和 对母校的眷恋之情无以倾诉。 前来寻梦的诗人,怅然若失。 乘船归国途中,诗人挥笔写下 了这首诗。
徐志摩(1896-1931), 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 鹤、南湖、诗哲。 主要作品有诗集: 《猛虎集》 《志摩的诗》 《翡冷翠的一夜》 追求“爱”,“自由”和 “美”
1920年,徐志摩“摆脱了哥 伦比亚大学的博士衔的引诱”, 从美国动身,横渡大西洋,来 到英国留学。第二年,进入剑 桥大学学习。1922年学成回国。 这一段留学生活,特别是剑 桥美丽的自然景色,给他留下了 深刻印象,他说:“在星光下 听水声,听近村晚钟声,听河 畔倦牛刍草声,是我康桥经验 中最神秘的一种,大自然的优 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 光的默契中不期然地淹入了你 的性灵。”。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 向梦 青? 草撑 更一 青支 处长 漫篙 溯, ;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康桥:诗人爱之梦破灭的地方
在那里,他
结识了影响他 生命、终生为 之倾慕的一个 重要女性——
一轮诵读
读时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 • • • 青荇 (xì ng) 浮藻(zǎo) 斑斓 (lá n) 河畔(pȧn) 长篙(gāo) 漫溯 (sù ) 笙箫(shēng)
新格律诗三美: 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再别康桥一等奖ppt课件

《再别康桥》的诗 歌赏析
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意象
诗歌中描绘了康桥的美丽景色,如“ 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 “软泥上的青荇”等,这些意象营造 出一种清新、优美的意境。
意境
通过这些意象的组合,诗歌呈现出一 种淡淡的离愁和怀旧情感,表达了诗 人对康桥深深的眷恋和不舍。
诗歌的语言艺术
修辞手法
诗歌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 比喻、拟人、反复等,使得语言 更加生动、形象。
停顿与重音
合理运用停顿和重音,可以突出重点,增强表达效果。适当的停顿能够引起听众的注意, 重音则可以强调关键信息或情感。
情感表达的把握
情感基调
准确把握《再别康桥》的情感基 调,是朗诵成功的关键。这首诗 表达的是离别之情和怀念之感, 朗诵时应充分体现出深沉、感伤
的情感。
情感层次
在朗诵过程中,要深入体会诗歌 中情感的起伏变化,表现出丰富 的情感层次。通过细腻的情感表 达,使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在朗诵过程中,根据诗歌的情感变化 ,适时调整面部表情,能够更好地传达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03
场景布置与服装
场景布置和服装也是舞台演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基调,选择合适的场景布置和服装,能够营造出更加贴切的氛围,增强
观众的代入感。
05
《再别康桥》的教 学设计与实践
利用PPT课件、音频、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 与度。同时,通过课堂互动、小组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教学
效果。
06
《再别康桥》的拓 展学习与思考
相关文学作品的学习与比较
总结词
通过学习《再别康桥》相关的文学作品,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徐志摩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同时也可以拓宽文学 视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意象
诗歌中描绘了康桥的美丽景色,如“ 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 “软泥上的青荇”等,这些意象营造 出一种清新、优美的意境。
意境
通过这些意象的组合,诗歌呈现出一 种淡淡的离愁和怀旧情感,表达了诗 人对康桥深深的眷恋和不舍。
诗歌的语言艺术
修辞手法
诗歌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 比喻、拟人、反复等,使得语言 更加生动、形象。
停顿与重音
合理运用停顿和重音,可以突出重点,增强表达效果。适当的停顿能够引起听众的注意, 重音则可以强调关键信息或情感。
情感表达的把握
情感基调
准确把握《再别康桥》的情感基 调,是朗诵成功的关键。这首诗 表达的是离别之情和怀念之感, 朗诵时应充分体现出深沉、感伤
的情感。
情感层次
在朗诵过程中,要深入体会诗歌 中情感的起伏变化,表现出丰富 的情感层次。通过细腻的情感表 达,使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在朗诵过程中,根据诗歌的情感变化 ,适时调整面部表情,能够更好地传达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03
场景布置与服装
场景布置和服装也是舞台演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基调,选择合适的场景布置和服装,能够营造出更加贴切的氛围,增强
观众的代入感。
05
《再别康桥》的教 学设计与实践
利用PPT课件、音频、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 与度。同时,通过课堂互动、小组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教学
效果。
06
《再别康桥》的拓 展学习与思考
相关文学作品的学习与比较
总结词
通过学习《再别康桥》相关的文学作品,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徐志摩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同时也可以拓宽文学 视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思成,建筑学者,梁启超的儿子,林徽因的丈夫。到 美国留学。回国后,创建中国第一个建筑系,完成第一 本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比较系统完整的《中国建筑史》。
8
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 1924年印度泰戈尔访华,任翻译,后随
泰戈尔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 陆小曼并相恋。 1926与陆小曼结婚。 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 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 教 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 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 脚下,时年35岁。
5
1916年考入北大,与16岁的 张幼仪结婚。
1918年赴美留学。
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 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 间邂逅了林徽音。
1922年3月,与张幼仪离异, 8月回国。
在上海任銀行行長和霓裳服裝公
司總裁時的張幼儀
6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徐志 摩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注:/为停顿,绿色为重读, ↗为升调,↘为降调)
18
二轮诵读,缘景明情
19
小组讨论:诗中处处体现着一种 绘画美,全诗共七节,如果每一 节是一幅画,你们能给每幅画取 一个诗意的名字吗?
20
西天云彩伴我行
21
人清新飘逸之感30 。
连用三个“轻轻的”,有什么好处?
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使我们 仿佛感受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 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
透露了对康桥依依不舍的淡淡忧愁 ,并且以轻微 跳跃的节奏,衬托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 诗定下哀而不伤抒情的基调。
9
证婚人是梁启超,主持是胡 适。
梁启超证婚人的祝词
“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 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 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 致离婚再娶……你们两人都 是过来人,离过婚又重新结 婚,都是用情不专。以后痛 自悔悟,重新做人!愿你们 这次是最后一次结婚!”
10
徐志摩的 “康桥情结”
在那里,他接受了 资产阶级教育,形成 以“爱、自由、美” 为核心的人生观和 “康桥理想”;
7
•林徽因,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 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 一代才女”。她几乎标志着一个时代的 颜色,出众的才,倾城的貌,情感生活 也像一个春天的童话,幸福而浪漫。感 情世界里有三个男人,一个是梁思成, 一个是诗人徐志摩,一个是学界泰斗、 为她终身不娶的金岳霖 。
•她的文学著作包括散文、诗歌、小说、 剧本、译文和书信等,其中代表作为 《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 1928年林徽因与梁思成结婚 中》等。1955年4月1日去世,年仅51岁。
31
金柳
金柳:柳树是中国传统诗词中离别的象征。如:“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今我来斯,雨雪霏霏。”《诗经·小雅》。古代 有 折柳送别的习俗 。柳,留也。
林徽音、泰戈尔与徐志摩14
在那里,他 与英国伟大的 哲学家罗素、 文学家狄更斯 结为挚友。
15
一轮诵读,因声求气
指导:平仄、押韵、节奏等韵律感、音乐美
读时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青荇 (xìng) 长篙(gāo)
浮藻(zǎo)
漫溯 (sù)
斑斓 (lán) 笙箫(shēng)
感情:惆怅,惜别
11
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开的, 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 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徐志摩《吸烟与文化》
12
康桥:诗人爱之梦破灭的地方
在那里,他 结识了影响他 生命、终生为 之倾慕的一个 重要女性—— 林徽音。
13
康桥:诗人美之梦蕴积的地方
在那里,他遇 到了当时伟大的 诗人泰戈尔,他 的诗作很大程度 上都受到了这位 大师的影响。
节奏:轻柔,和谐 语调:舒缓,低沉
16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软泥上的/青荇, ↘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3
学习目标
一、体会《再别康桥》所深寓的感情。 二、理解《再别康桥》运用意象、修辞表达感情的特点。 三、了解《再别康桥》的“三美”。 四、有感情的朗诵和背诵《再别康桥》。
4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 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
主要作品有诗集: 《猛虎集》 《志摩的诗》 《翡冷翠的一夜》 追求“爱”,“自由”和“美”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17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就我个人说,我的眼 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 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 的,我的自由的意识, 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 河上;康河,我敢说是 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 水。”《我所知道的康
桥》 ——徐志摩
1
2
胡适曾经说: “志摩的人生观是一种单纯信仰, 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
—— 爱,自由,美”。
河畔金柳映斜阳
22
软泥青荇水底摇
23
榆阴天上彩虹梦
24
长篙漫溯星满舟
25
笙箫别离虫不鸣
26
云彩不带衣袖挥
27
选择你们最喜欢的一幅画面来谈谈感受。 (提示:可围绕意象、意境、语言等来谈。)
28
云彩
云彩:诗歌开头,诗人如一股轻风而来,又悄无声息的荡去, 那深深的情怀在招手间幻成西天的云彩。诗歌最后又回到开 头的告别,形成一种回环反复的圆形抒情结构。诗人经历了 康河漫溯后,把他对康桥的情感化成了“云彩”这个洒脱的 意象 。
29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思考:把徐志摩的这 首诗和别的离别诗比 较,在送别的对象上 有什么不一样呢?
----一般离别诗离别 的是人,这首诗离别 的却不是人,是“西 天的云彩”,
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 然景物转移,跳出了 寒喧叮咛的俗套,给
8
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 1924年印度泰戈尔访华,任翻译,后随
泰戈尔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 陆小曼并相恋。 1926与陆小曼结婚。 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 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 教 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 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 脚下,时年35岁。
5
1916年考入北大,与16岁的 张幼仪结婚。
1918年赴美留学。
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 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 间邂逅了林徽音。
1922年3月,与张幼仪离异, 8月回国。
在上海任銀行行長和霓裳服裝公
司總裁時的張幼儀
6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徐志 摩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注:/为停顿,绿色为重读, ↗为升调,↘为降调)
18
二轮诵读,缘景明情
19
小组讨论:诗中处处体现着一种 绘画美,全诗共七节,如果每一 节是一幅画,你们能给每幅画取 一个诗意的名字吗?
20
西天云彩伴我行
21
人清新飘逸之感30 。
连用三个“轻轻的”,有什么好处?
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使我们 仿佛感受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 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
透露了对康桥依依不舍的淡淡忧愁 ,并且以轻微 跳跃的节奏,衬托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 诗定下哀而不伤抒情的基调。
9
证婚人是梁启超,主持是胡 适。
梁启超证婚人的祝词
“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 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 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 致离婚再娶……你们两人都 是过来人,离过婚又重新结 婚,都是用情不专。以后痛 自悔悟,重新做人!愿你们 这次是最后一次结婚!”
10
徐志摩的 “康桥情结”
在那里,他接受了 资产阶级教育,形成 以“爱、自由、美” 为核心的人生观和 “康桥理想”;
7
•林徽因,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 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 一代才女”。她几乎标志着一个时代的 颜色,出众的才,倾城的貌,情感生活 也像一个春天的童话,幸福而浪漫。感 情世界里有三个男人,一个是梁思成, 一个是诗人徐志摩,一个是学界泰斗、 为她终身不娶的金岳霖 。
•她的文学著作包括散文、诗歌、小说、 剧本、译文和书信等,其中代表作为 《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 1928年林徽因与梁思成结婚 中》等。1955年4月1日去世,年仅51岁。
31
金柳
金柳:柳树是中国传统诗词中离别的象征。如:“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今我来斯,雨雪霏霏。”《诗经·小雅》。古代 有 折柳送别的习俗 。柳,留也。
林徽音、泰戈尔与徐志摩14
在那里,他 与英国伟大的 哲学家罗素、 文学家狄更斯 结为挚友。
15
一轮诵读,因声求气
指导:平仄、押韵、节奏等韵律感、音乐美
读时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青荇 (xìng) 长篙(gāo)
浮藻(zǎo)
漫溯 (sù)
斑斓 (lán) 笙箫(shēng)
感情:惆怅,惜别
11
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开的, 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 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徐志摩《吸烟与文化》
12
康桥:诗人爱之梦破灭的地方
在那里,他 结识了影响他 生命、终生为 之倾慕的一个 重要女性—— 林徽音。
13
康桥:诗人美之梦蕴积的地方
在那里,他遇 到了当时伟大的 诗人泰戈尔,他 的诗作很大程度 上都受到了这位 大师的影响。
节奏:轻柔,和谐 语调:舒缓,低沉
16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软泥上的/青荇, ↘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3
学习目标
一、体会《再别康桥》所深寓的感情。 二、理解《再别康桥》运用意象、修辞表达感情的特点。 三、了解《再别康桥》的“三美”。 四、有感情的朗诵和背诵《再别康桥》。
4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 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
主要作品有诗集: 《猛虎集》 《志摩的诗》 《翡冷翠的一夜》 追求“爱”,“自由”和“美”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17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就我个人说,我的眼 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 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 的,我的自由的意识, 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 河上;康河,我敢说是 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 水。”《我所知道的康
桥》 ——徐志摩
1
2
胡适曾经说: “志摩的人生观是一种单纯信仰, 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
—— 爱,自由,美”。
河畔金柳映斜阳
22
软泥青荇水底摇
23
榆阴天上彩虹梦
24
长篙漫溯星满舟
25
笙箫别离虫不鸣
26
云彩不带衣袖挥
27
选择你们最喜欢的一幅画面来谈谈感受。 (提示:可围绕意象、意境、语言等来谈。)
28
云彩
云彩:诗歌开头,诗人如一股轻风而来,又悄无声息的荡去, 那深深的情怀在招手间幻成西天的云彩。诗歌最后又回到开 头的告别,形成一种回环反复的圆形抒情结构。诗人经历了 康河漫溯后,把他对康桥的情感化成了“云彩”这个洒脱的 意象 。
29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思考:把徐志摩的这 首诗和别的离别诗比 较,在送别的对象上 有什么不一样呢?
----一般离别诗离别 的是人,这首诗离别 的却不是人,是“西 天的云彩”,
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 然景物转移,跳出了 寒喧叮咛的俗套,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