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死于性病的皇帝
中国皇帝趣闻录——史上第一个被长生药毒死的皇帝

中国皇帝趣闻录——史上第一个被长生药毒死的皇帝人,总希望自己长生不老,或者活得更长久一些,贩夫走卒如此,王侯将相如此,皇帝更甚。
历史上,因为幻想长生不老服食长生丹药而死的皇帝不在少数,其中不乏像唐太宗李世民、清世宗胤禛这样的明君;如果要追溯皇帝服食长生药致死之先河,当推东晋哀帝司马丕。
从史料记载看,司马丕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服丹药以求长生的皇帝,结果非但未能长生,反而为药所害,他只活了二十五岁。
司马丕(341年—365年),晋成帝司马衍之长子,晋穆帝司马聃之堂兄,初封琅邪王。
升平五年(361年)五月,晋穆帝病死,无子嗣,皇太后褚蒜子主张立司马丕为帝,司马丕因此成为东晋第六任皇帝。
司马丕登基时已二十一岁,属成年人,加之他又是以“中兴正统,明德懋亲”(《晋书》)的身份入继大统的,理应当国,但帝国实权却被大将桓温所操控,司马丕身为皇帝,形同傀儡。
权臣掣肘,皇权旁落,政治失意,意志消沉,原本就“雅好黄老”(《晋书》)的司马丕渐渐迷上了佛法和道教学说。
在佛学方面,“哀帝好重佛法,频遣两使殷勤征请,潜以诏旨之重,暂游宫阙,即于御筵开讲《大品》,上及朝士,并游善焉”(《高僧传》);在道教方面,司马丕则听信方士之言,服用丹药,希望能长生不老,羽化成仙。
就像吸食鸦片一样,司马丕渐渐上了瘾,对丹药有了依赖。
司马丕之所以迷恋和服食丹药,除个人原因外,应该也受其家族人员早逝的影响。
司马丕的祖父晋明帝活了二十八岁,父亲晋成帝活了二十二岁,叔叔晋康帝活了二十三岁,堂兄晋穆帝活了十九岁,均属英年早逝,给司马丕心理上造成很大阴影。
司马丕是个傀儡,政治上难有大的作为,便希望能活得时间长一点。
再者,司马丕比权臣桓温小二十九岁,只要能熬得过桓温,不愁将来无出头之日。
东晋是金丹炼制的疯狂时期,金丹道教始祖葛洪就生活在此时。
所谓丹药,不过是由石钟乳、白石英、石硫磺等矿物质外加雄黄、雌黄等炼制而成,有很大的毒性,一旦吃过量,很容易中毒而丧命。
历史趣谈揭秘秦始皇嬴政死亡之谜!千古一帝因何而亡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揭秘秦始皇嬴政死亡之谜!千古一帝因何而亡
导语:秦始皇自幼有疾,所以体质较弱。
他为人又刚愎自用,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裁决;每日批阅文书一百二十斤,工作极度劳累;加以巡游中七月高温,以上
秦始皇自幼有疾,所以体质较弱。
他为人又刚愎自用,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裁决;每日批阅文书一百二十斤,工作极度劳累;加以巡游中七月高温,以上诸因素并发,促使他在途中病发身亡。
至于他死于何病,有人认为他死于癫痫。
癫痫发作一般分四个时期:起初头晕、胃部不适,继尔突然意识丧失,隔肌痉挛,面色青紫、瞳孔散大、呼吸暂停,然后全身肌肉抽动、口吐白沫,最后数十分钟才能清醒。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求仙药巡游来到阳武(今河南省原阳县境)的博浪沙附近,突然一声怪响,飞来一只大铁锤打在他身后一辆副车上,车被砸得粉碎。
这是被人行刺所致。
秦始皇惊恐症自此而起,以后便经常梦见与海中怪兽怪鱼作战,无以宁日。
公元前211年,东郡(今河南濮阳)发现刻有“始皇帝死而地分”字样的陨石,秋天又发生使者被“仙人”截留,告之“今年祖龙死”的事件,就更加重了他的恐惧心理。
在相卜者的指点下,他于公元前210年去作第五次巡游,一是为消灾避难,二是求不老之药。
此次长途跋涉终使他累倒,在返回咸阳途中癫病发作,头部撞在座位侧边用来消暑的青铜冰鉴上,以致将冰鉴打翻,冰块四溅。
于是,早年集聚于脑部的结核菌开始加剧活动,使之头痛、眩晕、发烧,而且消瘦得厉害和时常便秘、呕吐。
另一种观点认为他死于“宫廷政变”。
持这种观点的人主要是从记载秦始皇死亡情况的史书来推敲,发现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中国古代宦官史上的奇迹 五个“第一”的童贯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中国古代宦官史上的奇迹五个“第一”的童贯
导语:中国的宦官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虽然历朝对宦官的称呼不尽相同,宦官群体的影响力也千差万别,但是宦官彻头彻尾的奴才身份始终是改变不了的。
中国的宦官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虽然历朝对宦官的称呼不尽相同,宦官群体的影响力也千差万别,但是宦官彻头彻尾的奴才身份始终是改变不了的。
不过由于经年累月的与皇帝打成一片,较之廷臣宦官更容易取得皇帝的信任,难免被赋予行政或军事权力。
在北宋末年徽宗赵佶统治的二十年中,中国历史上最为声名狼藉的奸臣们沉渣泛起,诸如蔡京、童贯、高俅、杨戬、王黼、蔡攸、梁师成、李彦、李邦彦、朱勔等等或斗或合朋比为奸,这些货色构成了一道诡异莫测的黑色风景线。
大宦官童贯就是这其中的最为“优秀”的一员。
一、空前绝后的五个“第一”
虽然宦官的黄金时代还要等到稍晚一些的明朝才能到来,但是即使是贵为“九千岁”魏忠贤还是没能逾越拥有宦官历史上五个第一的童贯;那么童贯有怎样的记录呢?童贯是中国历史上握兵时间最长的宦官;是中国历史上掌控军队最大的宦官;是中国历史上获得爵位最高的宦官;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册封为王的宦官;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代表国家出使的宦官。
毋庸置疑的这五个第一,个个都是沉甸甸毫无水分的。
兵者(兵除了指代战争之外,当然还掌控军队的意思),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纵观古今,兵权向来是权力的最核心;汉武帝刘彻即位之初处处受到掣肘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能够调动军队的虎符被其祖母窦太皇太后所控制。
一个无血缘关系保障的外人长时间地掌控大规模的部队是不可想象的,在宋帝国时期尤其不可想象。
童贯的掌兵记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清末皇帝光绪帝的死因之谜 砒霜中毒身亡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清末皇帝光绪帝的死因之谜砒霜中毒身亡
导语:清末皇帝光绪帝的死亡有太多的猜测。
近来考古发现,光绪帝是死于中砒霜之毒身亡。
若是排出扬名皇权政坛的毒药榜,“鸩”一定名列前茅。
鸩
清末皇帝光绪帝的死亡有太多的猜测。
近来考古发现,光绪帝是死于中砒霜之毒身亡。
若是排出扬名皇权政坛的毒药榜,“鸩”一定名列前茅。
鸩是古代的一种鸟。
因为专门捕食蝎子、蜈蚣之类的毒物毒虫,鸩日久天长浑身带毒。
鸩毒的历史早在先秦已有,《左传》中说,鲁桓公的第三子叔牙,就是被弟弟与鲁庄公用鸩酒毒死的。
秦朝的相父吕不韦也因为受到始皇的威胁,饮鸩而死。
魏晋南北朝可谓鸩毒的“黄金时代”。
司马昭鸩杀郑小同、晋惠帝皇后贾南风谋毒废太子、赵王司马伦毒杀贾南风、梁王司马彤谋毒司马伦、河间王司马颐鸩毒羊皇后、东海王司马越谋毒晋惠帝等等,在众多下毒案中,司马懿鸩杀大将牛金一事显得格外卑劣。
司马懿当政时,世面上流行的谶书《玄石图》与占星巫士不约而同做出了一则预言——“牛继马后”,意思是司马氏的天下将由姓牛之人继代。
恰好,司马懿的手下有名立过重大功勋的将领,叫做牛金。
深以为忌的司马懿十分不安,派人请牛金前来赴宴,以特制的阴阳壶一侧盛鸩酒,一侧盛美酒。
美酒自饮,毒酒递于牛金。
忠心耿耿的牛金毫不提防,“饮之即毙”。
后面的朝代,毒药同样滥行。
冶葛、乌头就属于植物之毒。
乌头的有毒成分是乌头碱,毒性极强,常人只需服用3-4毫克,就会心慌、心律不齐,以致心跳骤停。
由于毒性峻烈,乌头的汁常常被涂抹在兵器上。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同治皇帝怎么死的?同治皇帝死于梅毒病?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同治皇帝怎么死的?同治皇帝死于梅毒病?
导语:在咸丰皇帝31岁就死去,他那年仅6岁的儿子载淳登基,年号开始定位了“祺祥”,在辛酉政变之后,便改为了“同治”,意思是东西两宫太后打破
在咸丰皇帝31岁就死去,他那年仅6岁的儿子载淳登基,年号开始定位了“祺祥”,在辛酉政变之后,便改为了“同治”,意思是东西两宫太后打破了清朝的祖制,来垂帘听政,共同治国。
年纪轻轻的咸丰皇帝为什么就轻易的死去,现在跟着kk历史网的小编一起来了解其中的原因。
民间传说同治帝是死于了梅毒,而又有传说是死于天花,那同治帝的病情和死因究竟是什么呢?
在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的清代皇帝“脉案档簿”中《万岁爷进药用药底簿》中详细记录了自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未刻,载淳得病至同年十二月初五酉刻死去前后三十六天的脉案、病情和用药的情况,御医诊断同治的症状是:“湿毒乘虚流聚,腰间红肿溃破,漫流脓水,腿痛盘挛,头颈、胳膊、膝上发出痘痈肿痛。
”近年来,历史学界以及医药学界的专家和教授们,对清宫御医们留下的这些《脉案》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最终得出这些资料是翔实可靠的,在对同治皇帝的病情发展和用药的情况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得出的结果和档案中所记载的一样,“同治皇帝死于天花”。
那为何民间都传说同治帝死于梅毒呢?而据野史中《清宫遗闻》的记载,同治到私娼处,致染梅毒。
翁同龢日记云:十一月二十三日,“晤太医李竹轩、庄某于内务府坐处,据云:脉息皆弱而无力,腰间肿处,两孔皆流脓,亦流腥水,而根盘甚大,渐流向背,外溃则口甚大,内溃则不可言,意甚为难。
”二十八日又记:太医云:“腰间溃如椀,其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千古一帝秦始皇死亡之谜 究竟死于哪种说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千古一帝秦始皇死亡之谜究竟死于哪种说法
导语:在东巡的途中,有一天秦始皇突然死翘翘了。
对于这个秦始皇是死于什么原因呢争论的人特别多,有的人说是得了疾病死的,还有人说是死于他杀。
在东巡的途中,有一天秦始皇突然死翘翘了。
对于这个秦始皇是死于什么原因呢争论的人特别多,有的人说是得了疾病死的,还有人说是死于他杀。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千古一帝秦始皇到底是怎么死的。
认为得了病死的的证据如下:秦始皇的死因在《史记》中记载的非常清楚,除了病死,不可能是其他的原因了。
书中说呢,始皇从小身体就不好,身体状况非常的差,体质也是弱弱的。
这些都不是重点,最重要的是,始皇为人骄傲自认为自己能力棒棒哒,再加上他疑心也重,别人做什么事他都不放心,必须得自己亲力亲为。
这不,积劳成疾,身体那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看到这里肯定就会有人问了,那这始皇是生什么病死的呢?前面不是说这始皇啥事都自己劳心劳力吗。
这人一不要命,于是各种病就找上门来了,什么脑膜炎、癫痫等并发症统统一起上,于是就让这始皇命不久矣,终于,在那个东巡的七月天里死了。
认为死于他杀的证据如下:为什么会有人认为始皇是被人害死的呢,那是因为曾经有人在写始皇怎么死的史书上,反复查询以后发现了让人怀疑的地方。
那么怀疑的地方又在哪里呢?客官请往下看。
当时跟随始皇出行的有赵高、李斯、胡亥、将军蒙毅等人。
始皇的病越来越重以后,赵高的奇怪表现使人不得不怀疑他和始皇的死有关系。
始皇的身边有一个将军蒙毅,刚好蒙毅和蒙恬是兄弟,两兄弟之间就会偶然说说悄悄话不是,但是呢这蒙恬却是扶苏的小伙伴。
刚好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同治皇帝究竟得了什么病 最后死因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同治皇帝究竟得了什么病最后死因是什么
导语:同治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很有名的皇帝,他身上也有很多人们不知道的谜,比如他的死因。
虽然正史对他的死因有过记录,可是在民间又有了不同的说
同治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很有名的皇帝,他身上也有很多人们不知道的谜,比如他的死因。
虽然正史对他的死因有过记录,可是在民间又有了不同的说法,以至于同治皇帝真正的死因无人知晓。
那么历史上流传的同治皇帝的死因是什么呢,真相是怎么呢?
同治皇帝究竟死于什么病
清朝上百年的历史中一共产生了十余位皇帝,同治皇帝是其中最短命的皇帝,因为他仅仅在19岁的时候就离开了人世。
相传他是因为生病而死,在正史上记载的是他死于天花,可是民间还是对他到底得了什么病猜测纷纷。
根据同治皇帝的性格特点,他很贪图美色,常常逛妓院,很容易染上性病梅毒,因此他是感染梅毒而死。
这种说法虽然是野史,却成了家喻户晓的话题,常常在百姓的茶余饭后被议论。
虽然同治皇帝死于梅毒并不是正史的说法,可是也有一些历史研究专家对此表示认可,这就遭到了认为同治皇帝死于天花的人的反对,两方各有各的说法,因为同治皇帝究竟因为得什么病而死成了一个谜。
同治皇帝的死因是什么
1.同治皇帝因得天花而亡:根据史料的记载,同治皇帝曾经因为得病久久卧在床上。
经过太医的诊治同治皇帝的皮肤出了疹但是还没完全的发出来,于是太医开了药方,同治的痘果然都发出来了,效果十分明显。
可是御医的护理时间还没超过两天,由于同治皇帝的体内毒气太重导致他浑身上下全是都痘并且伴有呕吐的症状,由此可见同治皇帝并没有将体内全部的毒排出,最后不治而亡。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同治皇帝为何只活到19岁 是死于花柳病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同治皇帝为何只活到19岁是死于花柳病吗导语:在晚清的皇帝中,同治皇帝的死因一直是史学界和民间百姓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同治帝年仅19岁就去世,根据正史记载,他是死于天花。
但民在晚清的皇帝中,同治皇帝的死因一直是史学界和民间百姓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同治帝年仅19岁就去世,根据正史记载,他是死于天花。
但民间传说却是同治帝是因微服逛妓院,染上梅毒而死的。
同治死于梅毒的说法通过野史、小说、电影等通俗载体流传于世,似乎是家喻户晓,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在历史研究者当中,也有人持同治死于梅毒的说法,但更多的研究者认为应根据可靠的档案史料来解开这个疑案。
他们通过对清宫档案史料的分析,认定同治确系死于天花而不是梅毒。
双方各执一词,同治的死因也就成为中国近代史上解不开的谜。
同治帝究竟死于何病,一直是个疑团。
长期以来,流行着不同的说法。
一说是死于淫疮,即花柳病。
从同治帝平常的行为习惯上看,他很有可能染上梅毒。
据《清代外史》记载,同治帝选皇后的时候,同生母西太后发生了意见分歧。
西太后喜欢美貌艳丽但举止轻佻的侍郎凤秀的女儿,但同治帝和东太后慈安却都看中了清朝唯一的“蒙古状元”崇绮之女阿鲁特氏,该女虽然相貌平常,但举止端庄,一见就知道是有德量者。
同治帝不顾母后的反对选择了阿鲁特氏为皇后,凤秀女只被封了个慧妃。
对此慈禧太后一直耿耿于怀,甚至没有给予崇绮家“皇亲国戚”的特殊待遇。
婚后,同治与皇后“伉俪纂笃”,这就更加激起了慈禧太后的不快。
慈禧千方百计地离间帝后二人的关系,派太监阻止皇帝和皇后相见,又强迫同治亲近慧妃。
同治帝此时虽有一妻四妾(慧妃之外还有瑜妃、生活常识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死于性病的皇帝
导语:慈禧自己是偏妃出身,一直引以为憾,皇后的话无疑揭了她的伤疤。
大清门进来的就要高人一等?慈禧要给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媳妇一点颜色瞧瞧。
慈禧自己是偏妃出身,一直引以为憾,皇后的话无疑揭了她的伤疤。
大清门进来的就要高人一等?慈禧要给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媳妇一点颜色瞧瞧。
慈禧叫人立即杖责皇后。
刑不上大夫,何况是母仪天下的皇后,杖责在宫中是只对出身低贱的宫女和太监才会用的刑,现在却要用到皇后身上。
皇后哭喊开来,同治帝闻讯却无力阻止,气得一时晕厥过去,御榻前一阵慌乱,慈禧这才下令免了皇后的刑罚。
到了这份上,母子关系早已荡然无存,儿子的病已回天乏术,慈禧也不再怜惜他,她不会让他再折腾,她必须把皇权牢牢掌握自己手中。
同治帝的病已经到了秋末叶落的时候了,经过这番惊吓愈发衰弱,已经是朝不保夕了,他必须保全皇后。
同治帝设法支开所有的侍从,偷偷传来皇后和师傅李鸿藻。
大臣们虽不愿再次女主临朝,可事已至此,他们不得不再提垂帘听政的请求,慈禧再次忸怩作态,假意勉为其难地接受了大臣的请求。
跟儿子争了一年多的至高皇权再次回到她的手中,慈禧的心中只有掩饰不住的得意。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短短的一句话却被慈禧的耳目听到了。
慈禧正处理完朝政回宫,听到宫人的报告早已怒不可遏,冲到皇帝的寝宫,揪住皇后的头发,迎面就是一个耳光。
同治帝气得瘫倒在床上,双手握拳,满面紫红,却喊不出来。
皇后一向小心翼翼,不敢忤逆慈禧,一时受了这样的责罚,也不知如何应对,情急之下说了一句:“哀家是从大清门进来的,请给媳妇留一点体面。
”同治帝的放浪形骸很快受到惩处,他有轻微的淋巴结肿大和下体红肿现象,可他不以为意,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