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火箭大全及排行榜

合集下载

全球火箭大全及排行榜

全球火箭大全及排行榜

全球火箭大全及排行榜1. 火箭简介在现代科技发展的背景下,火箭作为一种重要的航天器,已经成为人类探索宇宙的利器。

火箭以它独特的工作原理和巨大的推力威力,被广泛应用于太空探索、通信、导航以及军事领域。

全球各国都致力于发展和改进火箭技术,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和挑战。

下面将为您介绍全球火箭的大全及排行榜。

2. 排行榜- 载人航天火箭2.1 美国联邦航空局- 2.1.1 阿波罗火箭阿波罗火箭是美国联邦航空局在20世纪60年代用于阿波罗航天计划的载人运载火箭。

阿波罗系列火箭共有三个阶段:阿波罗1号到阿波罗17号。

其中最著名的是阿波罗11号,成功将阿姆斯特朗和艾尔德林送上月球。

- 2.1.2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是美国联邦航空局的人员与物资运载器,使用固体火箭发动机进行垂直起飞和水平降落。

哥伦比亚号于1981年首次发射,并于2003年悲剧性地在返回地球时坠毁。

2.2 俄罗斯联邦航空局- 2.2.1 联盟号火箭联盟号火箭是俄罗斯联邦航空局的载人航天火箭,由四个液体燃料助推器组成,用于将宇航员送往国际空间站。

联盟号火箭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空间站的主要运输工具。

- 2.2.2 东方号航天飞机东方号航天飞机是俄罗斯联邦航空局于1976年首次发射的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

它具备了长时间在轨道上运行的能力,并完成了大量空间站组件的部署和维护任务。

3. 排行榜-商业发射火箭3.1SpaceXSpaceX是由特斯拉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创建的一家私人航天公司。

该公司的猎鹰系列火箭被广泛用于商业卫星发射和国际空间站的补给任务。

猎鹰重型火箭是迄今为止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之一。

3.2Blue OriginBlue Origin是由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创办的私人航天公司。

他们的独角兽火箭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发火箭之一。

4. 排行榜-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4.1 地铁号火箭地铁号火箭是苏联在1988年至1991年之间研制的一种超重型运载火箭。

世界运载火箭大全

世界运载火箭大全

世界运载火箭大全在人类探索宇宙、进行太空任务和将卫星送入轨道等方面,运载火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一些世界上重要的运载火箭,并对它们的特点和用途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猎鹰重型火箭(Falcon Heavy)猎鹰重型火箭是美国SpaceX公司研发的一种运载火箭。

它采用了三颗猎鹰9型火箭的核心级,并在两侧加装了两颗助推器。

猎鹰重型火箭的总推力达到了事实上仅次于土星五号火箭的2,227吨,使其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运载火箭之一。

它具备将大量货物送入太空并可多次重复使用的能力,大大降低了太空任务的成本。

二、联合发射联盟火箭(Proton-M)联合发射联盟火箭是俄罗斯Roscosmos国家航天集团研制的一种大型运载火箭。

它采用液体燃料和氧化剂发动机,具备将重型卫星送入地球轨道的能力。

联合发射联盟火箭一直是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的重要力量,其可靠性和运载能力备受认可。

三、长征五号火箭(Long March 5)长征五号火箭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的一种新一代运载火箭。

它采用了液氧和液氢作为燃料,具备将重型载荷送入近地轨道的能力。

长征五号火箭在中国航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为中国人类太空探索和深空探测任务的实施提供了强大支持。

四、阿丽亚娜5号火箭(Ariane 5)阿丽亚娜5号火箭是欧洲航天局研制的一种重型运载火箭。

它采用了液氧和液氢燃料,拥有非常强大的推力和运载能力。

阿丽亚娜5号火箭在发射商业卫星和国际空间站组件等方面表现出色,成为世界上最可靠和成功率最高的运载火箭之一。

五、日本H-IIA火箭(H-IIA Rocket)日本H-IIA火箭是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研制的一种中型运载火箭。

它采用液氢和液氧作为燃料,主要用于将通信卫星和科学探测器送入轨道。

H-IIA火箭具备高度可靠性和准确性,备受国际客户的青睐。

六、印度极轨卫星发射车(PSLV)印度极轨卫星发射车是由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研制的一种中型运载火箭。

世界运载火箭排名

世界运载火箭排名

世界运载⽕箭排名世界运载⽕箭排名第⼀名:美国⼟星5号运载⽕箭(已退役)⼟星5号运载⽕箭(Saturn V),⼜译农神五号,亦称为⽉球⽕箭,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阿波罗计划和天空实验室计划两项太空计划中,以V-2⽕箭和⽊星系列⽕箭为起源,研制使⽤的多级可抛式液体燃料⽕箭。

⼟星5号运载⽕箭是截⾄⽬前仍是⼈类历史上使⽤过的⾃重最⼤的运载⽕箭,⾼达110.6⽶,起飞重量3038.5吨;总推⼒达3408吨,⽉球轨道运载能⼒45吨,近地轨道运载能⼒118吨。

⼟星5号是三级⽕箭,由S-1C第⼀级、S-2第⼆级、S-4B第三级、仪器舱和有效载荷组成。

第⼀级长42⽶,直径10⽶,到尾段底部直径增⼤到13⽶。

尾段上装有4个稳定尾翼,翼展约18⽶。

第⼀级采⽤5台F-1发动机,推进剂为液氧和煤油,2个10⽶直径的铝制推进剂贮箱⽤桁条和隔框加强。

第⼆级长25⽶,直径10⽶,采⽤液氧液氢推进剂,共⽤5台J-2发动机。

第三级长18.8⽶,直径6.6⽶,1台J-2发动机,推进剂为液氧液氢。

⼟星5号”⽕箭于1962年开始研制,1967年11⽉9⽇⾸次飞⾏,1973年5⽉末次飞⾏,计划发射19次,后来取消2次,实际发射了17次成,成功率达到100%,保持着完美的发射记录。

其中第1~3次是不载⼈模拟环地飞⾏,第4次是不载⼈试飞,从第7号开始是载⼈飞⾏,共有9枚“⼟星5号”运载⽕箭将载⼈的“阿波罗”号宇宙飞船送上⽉球轨道。

1968年12⽉21⽇发射的“阿波罗8号”载着3名航天员完成了⼈类第⼀次绕⽉飞,随后,⼜发射了7次登⽉飞船。

最后⼀次发射是在1973年,这次发射将“太空实验室”送⼊了近地轨道1966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年度政府拨款⾼达45亿美元(仅⼟星5号就占12亿美元),约为当时美国国内⽣产总值(GDP)的0.5%。

同年,国防部的政府拨款为635亿美元,阿波罗计划总共耗资约240亿美元。

因此有⼈认为,资⾦是美国能够领先⼀步登陆⽉球的最⼤因素。

近五年火箭发射一览表

近五年火箭发射一览表

近五年火箭发射一览表2016年至今的五年间,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航天技术和进行火箭发射任务。

本文将为读者带来近五年来全球各国进行的火箭发射一览表,展示出这一时期在太空探索领域所取得的重要进展。

2016年:1. 春节假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成功发射长征七号火箭,该火箭携带了重要的货运船模拟器,以测试中国计划于后续任务中使用的新一代空间货运飞船。

2. 美国航天局(NASA)发射OSIRIS-REx火箭,旨在探索近地小行星珍贵贝瑞斯(Bennu)上的水和有机物质。

3. 俄罗斯成功发射它的Proton-M火箭,该火箭携带了ExoMars 2016任务的欧洲航天局(ESA)火星轨道器。

2017年:1. SpaceX公司成功发射重型猎鹰9号火箭,该火箭携带载人航天船龙飞船进行太空站补给任务。

2. 中国完成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试验任务。

长征二号F号火箭将载人飞船天宫二号送入太空,并成功发射返回舱载人飞船太阳神号。

3. SpaceX公司成功发射“西瓦尔那同性恋补给”任务,该任务为国际空间站提供了所需的补给物资。

2018年:1. 中国发射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登陆月球背面。

2. 针对太阳系最外行星进行的航天任务,“新视野”号探测器在2018年完成对冥王星与奇爱格形成的飞行任务。

3. SpaceX的重型猎鹰9号火箭发射两颗通信卫星,增强了在美洲地区的卫星通信网络。

2019年:1. 由印度航天研究组织(ISRO)发射的月船2号成功登陆月球南极地区,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成功登陆月球的国家。

2. SpaceX公司发射一颗载有60颗卫星的火箭,为全球提供高速互联网覆盖网络。

3. 俄罗斯发射Soyuz MS-15飞船,将两名宇航员成功送往国际空间站。

2020年:1. SpaceX公司历史性地发射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将NASA 的两名宇航员送入太空站。

2. 中国成功发射长征五号火箭,该火箭携带着中国自主研发的首颗火星探测器。

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排行

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排行

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排行火箭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是衡量其发射载荷能力的重要指标。

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国不断推出新型的火箭,不断提升运载能力。

本文将对当前世界主要国家的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进行排行和分析。

1. 美国猎鹰重型火箭(Falcon Heavy)美国的猎鹰重型火箭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

它是美国航天企业SpaceX开发的一型重型运载火箭,于2018年首次发射。

猎鹰重型火箭的运载能力超过了140吨,凭借其出色的性能和可靠性,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火箭。

2. 中国长征五号B型(Long March 5B)中国的长征五号B型火箭是中国航天工业集团公司自主研制的一型重型运载火箭。

长五B火箭于2020年5月首次发射,其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了约55吨。

长征五号B型火箭的运载能力在世界范围内也处于领先地位。

3. 俄罗斯安加拉号火箭(Angara A5)俄罗斯的安加拉号火箭是俄罗斯航天集团开发的一型重型运载火箭,其近地轨道运载能力约为35吨。

安加拉号火箭于2014年首次发射,并取得了成功。

尽管其运载能力略低于美国和中国的火箭,但其技术实力仍然在世界航天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4. 欧洲Ariane 5欧洲航天局开发的Ariane 5火箭也是一款重型运载火箭,其近地轨道运载能力约为21吨。

Ariane 5火箭于1996年首次成功发射,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扮演着欧洲航天领域的重要角色。

5. 日本H3火箭日本的H3火箭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正在开发的一型中型运载火箭,预计于2021年首次发射。

H3火箭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预计在6吨左右。

尽管运载能力在世界范围内较低,但在亚洲地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当前世界主要国家的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进行了排行和分析。

从美国的猎鹰重型火箭到中国的长征五号B型火箭,再到俄罗斯的安加拉号火箭、欧洲的Ariane 5和日本的H3火箭,各国都在竞相提升自己的火箭运载能力,以满足越来越高的航天需求。

世界十大最强运力火箭

世界十大最强运力火箭

世界十大最強運力火箭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世界十大最強運力火箭》的内容,具体内容:大國太空軍事博弈靠的是什麽?我們也許會說是空天飛機、洲際導彈、高超音速武器,然而這些並非真正能拉開差距的技術。

實際上縱觀人類歷史上的太空探索,我們都要克服一個問題。

那就是能把多重多大的物...大國太空軍事博弈靠的是什麽?我們也許會說是空天飛機、洲際導彈、高超音速武器,然而這些並非真正能拉開差距的技術。

實際上縱觀人類歷史上的太空探索,我們都要克服一個問題。

那就是能把多重多大的物件從地面送到太空軌道上。

我們把這個能力稱之為"進入空間的能力",以下我为你做出详细介绍:大型運載火箭的運力高低就是個硬指標,只有有了足夠大的運力,我們才能把功能更加強大的衛星送入太空軌道為我們的各種需求服務。

同時大型火箭也是彰顯國力的最有力的說明。

▲ 人類唯一的一款載人登月火箭-土星五號冷戰中的衛星發射、載人航天、載人登月都是此類大國太空博弈的最有力的詮釋。

時至今日,我們賦予太空的內涵更加多元化,但是這其中依然擺脫不了大國博弈的因素。

中國自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在甘肅酒泉東風靶場發射東方紅壹號衛星進入太空大國行列以來,在航天領域的投入自始至終都沒有放松過。

載人航天實現多人多天在軌運行、航天員太空系留行走、太空軌道對接,嫦娥工程實現機器人登月行走探測,多型新型無毒無汙染火箭成功發射,在航天項目表上,我們的航天人交出了壹份令人激動的滿意答卷。

▲ 阿波羅登月飛船在月球然而,中國航天在重型火箭這個硬指標上總是有些差強人意,隨著長征五號大型火箭的交付使用,中國航天的運載火箭世界排行榜又將重新書寫新的歷史。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中國火箭究竟能在世界航天強國裏有幾席之地:世界十大運載火箭——中國占了四席:第十名:聯盟號運載火箭 [國家:俄羅斯]近地軌道有效載荷:8.2噸地球同步軌道有效載荷:約2.4噸聯盟號運載火箭〔又譯為聯合號運載火箭,歐美簡稱A-2〕是不可重復使用之發射系統,由Korlev設計局制造研發,總部位在俄羅斯的薩馬拉,曾經發射過載人的太空船,是一個從聯合號出來的小分枝,如今用來發射自動運行補給太空火箭至國際空間站〔ISS〕,也用於發射商業衛星發射系統由自動TSSKB公司與Starsem公司研發制造,在2001年有時壹次發射;另外有九次在2001年,如今的聯盟號火箭從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和普列謝茨克航天發射場發射。

世界各型大推力火箭对比,长征五号仅能排在第三位

世界各型大推力火箭对比,长征五号仅能排在第三位

世界各型大推力火箭对比,长征五号仅能排在第三位12月27日,长征五号遥三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成功将实践二十号卫星(重达8002千克)送入预定轨道。

这颗卫星距离地表将达到3.6万公里,与地表保持相对静止状态,不过我们要重点说的是火箭。

长征五号遥三火箭长征五号火箭和以往印象中瘦长的长征系列不同,由于其拥有壮硕的身躯被昵称为“胖五”,是我国首型5米直径的大推力运载火箭。

凭借878吨的起飞重量、超过1000吨的起飞推力,能将25吨载荷送到近地轨道,将14吨载荷送到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成为目前我国火箭中的“运载能力之王”。

长征五号长征五号火箭作为我国目前推力最强的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全球大推力火箭中处于什么水平?从运载数据看长征五号在目前世界现役火箭中位列第三。

第一名是美国太空探索公司的猎鹰重型运载火箭,起飞重量1421吨,近地轨道载荷63.8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载荷26.7吨。

第二名则是美国宇航局德尔塔-4重型运载火箭,起飞重量733吨,近地轨道载荷28.8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载荷14吨。

数据对比保持几本同级的还有美国猎鹰9号运载火箭,起飞重量549吨,近地轨道载荷22.8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载荷为8.3吨(一级火箭和整流罩可以回收再利用)。

俄罗斯航天局质子M型运载火箭,起飞重量705吨,近地轨道载荷23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载荷6.2吨。

欧洲航天局阿丽亚娜-5运载火箭,起飞重量780吨,近地轨道载荷20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载荷10.7吨。

对比之后发现咱们的大胖子性能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直接进入前三。

造型对比当然只是从这些数据对比并不能说明各国实际航天水平,因为上述各型火箭只是现役实用化型号,在人类航天发展史上还曾有过很多巨无霸。

不论是出于性价比还是时代不同需求不同考虑,虽然曾经的巨无霸已经不再使用,但它们庞大的身驱以及恐怖的大推力才是人类航天精华所在。

美国土星5号,这是人类有史以来使用过自重最大的运载火箭,高达110.6米,起飞重量3038.5吨,总推力高达3408吨,月球轨道运载能力45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118吨。

全球火箭大全及排行榜

全球火箭大全及排行榜

中国近年来在火箭发射次数上赶超了欧洲,并且“长征2号F”火箭已经成为全球仅有的三种轨道载人运载器之一。

中国的运载火箭可靠性比较高,但在推力能够满足现有计划的情况下,中国仍未制定任何研发大推力火箭的计划。

这使得中国火箭的运载能力从字面上来看与欧美火箭强国存在相当差距。

而这一现状有望在海南文昌发射基地建成之后改变。

目前中国“长征2号F”火箭近地轨道荷载能力约8吨,而欧美大推力火箭这一数据均超20吨。

中外主要运载火箭数据对比(各国现役运载火箭比例图)数据说明:从上图数据中可以看出,中国的运载火箭优点是可靠性不错,发射纪录良好(但是没有经过大密度发射的考验);缺点是运载能力比较小——中国暂未制定任何发展大推力火箭的计划。

这使得中国火箭推力与欧美火箭超过20吨级的相比,仍存在相当差距。

运载火箭是当今人类航天科技和工业的核心技术和主要航天运载器,是一国航天能力的重要标志。

50年前,美国和前苏联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拥有运载火箭的国家。

20年前,具有经常性火箭发射能力的只有美国、前苏联、欧洲和中国。

而今天,自行开展航天发射的国家已是那时的几乎两倍。

今后5年里,超过15个国家共计划开展100多项航天任务。

据预测,2008~2017年间,全球共将生产一次性运载火箭630多枚。

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的半个多世纪时间里,全球共进行了大约4500多次轨道发射,把1万余个卫星、飞船、实验设备、探测器、着陆器和其它航天器送上各类飞行轨道、地外星球,涉及从地球轨道任务到太阳系以外的任务等各类任务,其中约有290余项为载人航天任务。

截至2009年,已研制出航天运载火箭的国家有13个,即中国、法国、印度、伊朗、以色列、意大利、日本、朝鲜、俄罗斯、韩国、乌克兰、英国和美国。

其中,意大利和英国已放弃了独立的运载计划,乌克兰已暂停了其计划,朝鲜和韩国还正在期待实现成功的发射。

这样正在从事发射活动且能将有效载荷送入轨道的国家就只有8个。

还有一些国家已表达了发展本国运载能力的意愿,如巴西在过去10年里开展了一些运载火箭研制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年来在火箭发射次数上赶超了欧洲,并且“长征2号F”火箭已经成为全球仅有的三种轨道载人运载器之一。

中国的运载火箭可靠性比较高,但在推力能够满足现有计划的情况下,中国仍未制定任何研发大推力火箭的计划。

这使得中国火箭的运载能力从字面上来看与欧美火箭强国存在相当差距。

而这一现状有望在海南文昌发射基地建成之后改变。

目前中国“长征2号F”火箭近地轨道荷载能力约8吨,而欧美大推力火箭这一数据均超20吨。

12中外主要运载火箭数据对比(各国现役运载火箭比例图)数据说明:从上图数据中可以看出,中国的运载火箭优点是可靠性不错,发射纪录良好(但是没有经过大密度发射的考验);缺点是运载能力比较小——中国暂未制定任何发展大推力火箭的计划。

这使得中国火箭推力与欧美火箭超过20吨级的相比,仍存在相当差距。

3运载火箭是当今人类航天科技和工业的核心技术和主要航天运载器,是一国航天能力的重要标志。

50年前,美国和前苏联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拥有运载火箭的国家。

20年前,具有经常性火箭发射能力的只有美国、前苏联、欧洲和中国。

而今天,自行开展航天发射的国家已是那时的几乎两倍。

今后5年里,超过15个国家共计划开展100多项航天任务。

据预测,2008~2017年间,全球共将生产一次性运载火箭630多枚。

4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的半个多世纪时间里,全球共进行了大约4500多次轨道发射,把1万余个卫星、飞船、实验设备、探测器、着陆器和其它航天器送上各类飞行轨道、地外星球,涉及从地球轨道任务到太阳系以外的任务等各类任务,其中约有290余项为载人航天任务。

截至2009年,已研制出航天运载火箭的国家有13个,即中国、法国、印度、伊朗、以色列、意大利、日本、朝鲜、俄罗斯、韩国、乌克兰、英国和美国。

其中,意大利和英国已放弃了独立的运载计划,乌克兰已暂停了其计划,朝鲜和韩国还正在期待实现成功的发射。

这样正在从事发射活动且能将有效载荷送入轨道的国家就只有8个。

还有一些国家已表达了发展本国运载能力的意愿,如巴西在过去10年里开展了一些运载火箭研制工作。

5综合看来,美国、俄罗斯在运载火箭技术上,略胜其它国家一筹,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三种轨道载人运载器,就是分别来自美、俄的航天飞机、“联盟号”火箭以及中国的“长征”2F火箭,而中国、欧空局、日本等国家也有较长的运载火箭发射历史,印度、韩国、巴西等国家正在积极发展,以下我们对上述国家和联合体的运载火箭做一个简单的比较。

6中国:近年发射次数赶超欧洲经过几代航天人半个世纪的研发历程,中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逐步发展成多发射任务需求、四个系列十二个不同型号的大家族。

有最早研制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的“长征1”号火箭;多次投入国内外发射市场、为12个国家成功发射了42颗卫星的“长征2号”C、“长征2”号捆和“长征3” 号A系列火箭;已实现3次载人航天、将6位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的“长征2”号F火箭;以及正在研制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5”号、“长征6”号等。

中国近年来在发射次数上赶超了欧洲,主要是有国产有效载荷的需求和有竞争力的国际商业发射定价模式作保障。

7(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目前,长征系列已经实现了从常温推进到低温推进、从串联到捆绑、从一箭单星到一箭多星、从发射卫星到发射载人飞船的技术跨越,成为了国际宇航市场上知名的高科技品牌。

随着“鑫诺”6号卫星的成功发射,长征火箭完成了它的第129次完美飞行。

从以前的几个月发射一次,到如今8的二十几天就要完成一次发射。

在未来五年,我国还将发射大约100颗卫星,这对于长征火箭来说,既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同时也是进入产业化时代的一个新挑战。

此次发射“嫦娥二号”奔赴月球的长征三号丙火箭(上图)由三级液体火箭捆绑两个助推器组成,这种独特的“非全对称”火箭在“长征”系列里是唯一的。

其静地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为3.8吨,全箭起飞质量为345吨,全长54.838米,不仅比发射“嫦娥一号”卫星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高出了2米多,其运载能力也提高了1.2吨,能直接将“嫦娥二号”卫星送入地月转移轨道,节省奔月时间。

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现已正式投入国际卫星商业发射服务市场。

另外,长征五号是中国正在研制的新一代无毒无污染重型运载火箭系列,运载能力与欧洲“阿丽亚娜”5基本同级。

它实行模块化设计,由直径为5米、3.35米和2.25米的三种模块构成,可以根据需要把不同模块组装成不同推力的火箭,以执行不同的任务。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基地起飞,能把1.8吨至14吨的有效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可发射20吨级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大型空间望远镜、返回式月球探测器、深空探测器、超重型应用卫星等。

9俄罗斯:发射次数绝对领先尽管其航天工业的总体状况堪忧,但俄罗斯在总体发射次数上仍占据着绝对领先地位。

仅2009年,俄罗斯有7种不同的火箭进行了29次发射,延续了其航天大国的悠久历史。

1011值得一提的是,“联盟号”和“联盟”2火箭是1957年10月4日把世界上首颗卫星“Sputnik”1送入轨道的首枚轨道运载火箭R-7的后代。

算上“联盟号”的所有型号,该系列火箭已进行了1735次以上的发射,使其成为世界上迄今使用最频繁的火箭。

今天,“联盟号”火箭的主要任务包括为国际空间站运送人员和货物。

在航天飞机退役和美国新的载人发射系统投入使用之间的时段里,“联盟号”预计将成为能向国际空间站运送机组成员的唯一运载器。

“质子号”是俄现役运载火箭中最大的一种。

它最早是作为一种用于携带热核武器的洲际弹道导弹设计的,1965年首次投入使用后,又承担起了新的任务,并成为前苏联及现俄罗斯的主力重型运载火箭。

近年来,“质子号”一直在同时用于发射俄政府有效载荷和商业通信卫星。

“质子号”的增强型号“质子”M配备了更高效的发动机,能从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把世界上最大的通信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1213(前苏联R7系列)14(苏联联盟号系列)1516(俄罗斯改装的其他火箭型号)17(苏联质子系列火箭)1819(苏联能源号、天顶星号系列)(苏联安加拉系列火箭)20美国:“战神”系列火箭接替航天飞机美国宇航局(NASA)在历史上曾经制造出过“土星”这样用于登月计划的重型火箭。

依靠军事销售,美国发射业仍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越来越多地受到来自印度、欧洲和中国的新发射选项的挑战。

2122与别国不同的是,美国拥有航天飞机作为航天运载器,NASA原计划在今年让航天飞机退役,并已开始研制两种新的运载器,以用于取代航天飞机,虽然已得到政府研制经费的新型载人轨道运载器不下5种,但这些运载器预计最早也要到2014年才能正式投入使用。

2009年10月,美国对新型的战神1号(Ares I)火箭进行了测试发射,战神1号火箭是自1981 年的航天飞机计划以来NASA研发的第一枚新设计的火箭。

战神系列运载火箭计划中包含“战神”1号、“战神”4号、“战神”5号运载火箭,是航天飞机除役后接替发射任务的火箭,“战神”1号运载火箭属载人性质,计划酬载“猎户座”飞船运送宇航员;其他两者为载物火箭计划酬载月球载人登陆器等设备。

“战神”5重型火箭是为支持飞往月球等深空探测任务而提出的,预计首次试飞将会在2018年前后进行。

2324(美国德尔塔系列火箭)2526(美国宇宙神系列火箭)2728(美国大力神系列火箭)29(美国土星系列火箭)3031(美国科学轨道公司、科学探索公司系列火箭)欧洲:商业运载火箭荷载纪录保持者阿丽亚娜火箭(下图)是欧洲空间局自行研制的可抛式发射系统(Expendable launch system),迄今已有1-5号五种基本型和多种改进型火箭。

作为欧洲联盟各国或其他国家发射卫星至太空中的媒介工具,名称来自神话人物阿丽雅杜妮(以法语发音)。

该型火箭的发射场地位于圭亚那太空中心,于1979年12月24日首次发射成功。

1980年时阿丽亚娜航太公司(Arianespace SA)成立,接手阿丽亚娜计划中火箭建造、操作与商业营运等方面的事务。

3233(阿丽亚娜火箭系列)早期的“阿丽亚娜”运载火箭都有失败的记录(“阿丽亚娜”1、2、3号成功率较低),阿丽亚娜4号及5号运载火箭最为可靠。

近年来,“阿丽亚娜”系列运载火箭已经占据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半壁江山。

其中,阿丽亚娜5号运载火箭可运送大型载荷。

阿丽亚娜5号ECA型运载火箭于2007年5月4日创下了商业载荷的新纪录,发射了两枚总重9.4公吨的卫星。

另外,为了满足小型卫星、科学任务与对地观测任务,欧空局还在研制能将1.5吨有效载荷送入低极地轨道(300千米-500千米)“织女星”运载火箭。

3435(日本和欧洲运载火箭比较)日本:低轨道发射能力两倍于中国日本目前现役的运载火箭主要是H2火箭,是在H1型火箭的基础上,依靠自身的技术力量研制成功的。

H2型自研制之初就故障、事故连连。

从1994年第一次成功发射到1997年,一共成功发射了5次。

然而,每次发射耗费190亿日圆(约13亿人民币),比起国际竞争者如阿丽亚娜火箭算十分昂贵。

后来,新一代H-IIA火箭开始研制,以降低发射费用。

3637(日本运载火箭系列)(日本运载火箭)38近年来,日本在提高运载火箭的可靠性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例如2007 年成功的使用H2A火箭发射了日本的探月卫星“辉夜姬”,2009年H2A成功的实现1箭8星的发射。

此外,日本的新型火箭H2B于2009年将日本的首架无人太空补给机空间站转运飞船(HTV)发射升空,标志着日本运载火箭技术的最新成就。

H2B低轨道发射能力达到19吨,而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发射能力达8吨。

与此相比,中国同步轨道发射能力最强的“长征3号乙”仅能达到5.5吨的能力,发射“神舟七号”的“长征2号F”低轨道发射能力为8.4吨。

印度:仍未成功运用氢氧发动技术印度目前拥有的运载火箭主要由“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GSLV)和“极地卫星运载火箭”(PSLV)两种。

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GSLV)的低温液态引擎由俄罗斯提供,GSLV使用四支L40液态推进火箭可将5000千克的载荷送到近地轨道;使用俄罗斯KVD-1低温末端节引擎可将2200千克的载荷送到地球同步轨道。

2010年4月15日,印度搭载了最新氢氧发动机的GSLV-D3火箭发射失39败,使印度想成为世界第6个拥有将重型卫星送入地球静止轨道的低温液氢液氧发动机技术的国家的希望破灭。

截至目前为止,只有美国、俄罗斯、法国、日本和中国拥有这种技术。

极轨卫星运载火箭(PSLV)标准型为4节式火箭并有6枚助推火箭,目前已有将1,600千克的卫星送至622公里高的太阳同步轨道之能力,可让印度的遥控通讯检测卫星到达极地轨道,实际上的商业用途技术是从俄罗斯取得,也可以发射小卫星到地球同步轨道4041(印度运载火箭系列)(印度运载火箭)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中国仅占4%份额42世界主要的大国均独自或者合作拥有火箭商业发射的能力,而无力自行开展航天发射的国家正在通过与航天大国合作来涉足航天领域,这就形成了商业发射的巨大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