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素材丨曾国藩:天下之至拙,能破天下之至巧。
高考作文鲜素材:曾国藩:人败皆因懒,事败皆因傲,家败皆因奢

高考作文鲜素材:曾国藩:人败皆因懒,事败皆因傲,家败皆因奢古人常说“三不朽”,即一个人可以立德、立功、立言。
古往今来,能做到这三点的有三个人,分别是孔子、王阳明、曾国藩。
曾国藩总结一生,写成家书告诫子女,其中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人败皆因懒,事败皆因傲,家败皆因奢。
”这是一个人能否成才的关键,也是一个家庭兴衰的根本。
01人败皆因懒俗话说得好:成由勤俭败由奢。
不论是修身自律,还是齐家治国,“勤”字都是不二法门。
早年的曾国藩并不聪明,科举考试接连失利。
在一次乡试中,甚至被湖南学政当众羞辱,他屡试不第,考了足足七次才成为秀才,可谓命途多舛。
曾国藩是家里的长子长孙,本身就承担着巨大的家族压力,心中况味可想而知。
智力不如别人,就只能一点点努力,进步一点是一点,他时刻检省自己,书本不舍,日课不辍,坚持了几十年。
曾国藩对自己儿子说:“熬过此关,便可少进。
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
”困境之中,勤奋刻苦,一步步走,慢慢熬过去,自然可以不断精进!不仅对自己如此,曾国藩对子孙后代的教育也是这样。
所有的曾氏子孙必须自己洒扫庭院,从小杜绝他们好吃懒做的坏习惯。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付出才有收获,努力才有回报。
只想着走捷径,耍小聪明,可能会得意一时,但终将原形毕露。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刻苦努力,才能抓住机遇,一飞冲天。
02事败皆因傲《易经》讲: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在易经六十四卦中,唯有谦卦全吉,无不利。
一个人必须保持敬畏,才能规避祸患。
目中无人,骄矜之心一起,整个人就会失去一份谨慎,从小错到大错。
慢慢就会衰败下来。
曾国藩平叛有功,升任二品大员。
但是他却没有把自己的蓝轿子换成高级官员的绿轿子。
出行仪仗,一切从简。
攻克南京,平定太平天国之后,他不敢居功,反而让弟弟辞职回家。
自己主动裁撤湘军,低调谦逊。
满招损,谦受益。
唯有保持一颗谦逊的心,才能有福气,人生才能顺遂。
唯有保持一颗谦逊的心,人生才能不断进步。
在满朝文武都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时候,曾国藩没有傲慢自大,他虚心学习西方的数理化,积极兴办洋务,为清朝中兴做出巨大贡献。
曾国藩为人、为学、为事

所谓“怔悸之病”,就是失眠。这病,明显就是气出来的。 极度郁闷中,他读起了老庄。两年之中,心性大变。他逐渐 意识到自己在官场上处处碰壁,是因为自以为居心正大、光 明磊落,而觉得别人都是浑浑噩噩、混天度日。 于是说话很冲很直,如锥如芒,直插人痛处。做事更是 刚愎自用,对他人意见不屑一顾。 读了两年老庄,他终于看清自身致命弱点: “太自傲,太急切,一味蛮干,过于方刚。”行事过于 方刚者,表面上是强者,实际却是弱者。懂得柔弱退让的人, 才是真正的强者。
四个月内,审案局“计斩决之犯一百零四名,立毙杖下者二名,监 毙狱中者三十一名”。曾国藩因此获得了“曾剃头”的绰号。湖南治安 好了,他却把湖南官员全得罪了。因为他打破了两个官场潜规则。 第一,他动了别人的奶酪。 “有案即是钱来”是当时的潜规则,官员都希望通过审理案件收受 贿赂,但这条路被曾国藩给生生“封死了”。 第二,他伤了文官们的面子。 “你半年办的事,超过我们几十年,让我们面子往哪里搁?”长沙 城中“文法吏”,都视他为仇敌。凡曾国藩所办事务,皆拒不支持。驻 长沙的绿营军,军纪废弛,糜烂无力。要挽救这个国家,只有一个办法: “赤地立新”,自己动手训练一支队伍。于是,曾国藩就创建了湘军。 刻苦操练、军纪肃然的湘军,让绿营军一比,立马相形见绌。绿营军心 里不爽,开始寻衅滋事。有一次,湘军与绿营军发生纠葛,几个绿营兵 竟持刀猛闯曾公馆,曾国藩夺门而逃,才幸免于伤。经历此事,曾国藩 断然决定:好人不与恶狗斗。他带着湘军离开长沙,前往偏僻的衡阳。 来到衡阳,没有住所,没有军费,他四处求斋化缘,吃尽千辛万苦, 终于练出了一支一万多人的湘军。咸丰四年,湘潭之战一触即发,曾国 藩率领湘军与三万太平军作战,竟然十战十捷,歼敌万余人,取得太平 军兴起以来的最大胜利。
曾国藩的成功之道

曾国藩的成功之道其实不论什么时代,大道至简,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天才往往困于他的天才,超前时代,并因此陨落,而脚踏实地的庸才,才运筹帷幄,臻至成功。
1.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许多人心目中的曾国藩是权谋家的代表,这是对他的误解。
曾国藩的领导艺术虽不无权谋因素,但其核心却是“忠义血性”的儒家理念。
曾国藩生于雍、乾后,举国风气的败坏,几乎达到了顶点。
在曾国藩看来,最可怕的不是太平军的造反,而是统治阶级本身的人心陷溺、人欲横流。
因此,曾国藩与罗泽南等人,宣讲举世都不宣讲的儒家学说,以传承圣人的价值体系为己任,最终排除千难万险,成就了“以转移社会风气来造就一代之人次”的功业。
2.尚朴实,耐劳苦如果说在理念上曾国藩高扬的是“血性忠义”,那么在人才的选拔上,他选择的则是能够切实认同这种理念并加以践行的“朴拙之人”。
曾国藩从最根本的选人环节入手,提出军官一定要选“质直而晓军事之君子”,兵勇则一定要选“朴实而有土气之农夫”。
湘军靠什么打胜仗?靠什么持续地打胜仗?就是这种“尚朴实,耐劳苦”的作风。
曾国藩的用人,从表面看来迂阔笨拙,其实正是他的过人之处。
3.大处着眼,小处下手管理最忌讳的就是全无实际而空谈误事。
曾国藩从一开始就对此有深刻的认识,他强调“军事是极质之事”,来不得半点虚浮的东西。
他厌恶听到高谈阔论,只喜欢平实之言、平实之行。
曾国藩的管理风格亦是以“勤、实”二字为核心。
他认为,带兵一定要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一步步地从小事做起,才能日积月累,见到成效。
4.还我真面,复我固有曾国藩说过:“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
”在曾国藩的身体力行之下,湘军形成了一种坦诚相待、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组织文化。
这种坦诚相待的“湘军精神”,也是湘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来源。
5.成败听之于天,毁誉听之于人。
曾国藩的一生,可以说是屡战屡败,充满了挫折与逆境,但他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以“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的意志力量坚持到了最后。
曾国藩说:“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得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2023年《曾国藩传》读书笔记

2023年《曾国藩传》读书笔记2023年《曾国藩传》读书笔记1曾国藩是一个善于反思的人,他一生得力处在一“悔”字,他每天都写日记,还拿出来和大家讨论,接受大家的监督批评建议。
他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就是说,笨拙胜过机巧。
办事笨拙,才靠得住。
他并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但绝对是一个勤奋努力的人,这跟他内心根深蒂固的儒家文化思想有莫大的关系,是个有信仰的人,常以圣人之心要求自己。
经历了三个皇帝,包括慈禧垂帘听政的同治,从七次科考失败到翰林院,到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天津教案等等,说他的一生是成功的一生,也说不上,毕竟以一人之力,无法挽回传统社会积千百年形成的强大颓势。
那不是一个人的失败,是整个政权的腐败。
但他一介书生,创建湘军,统率群雄,带兵打仗,曾两次绝望到自杀被救,到后来力挽狂澜,剿灭捻军,使中国传统文化免遭彻底毁灭的命运,使清王朝的生命又延续了六十年,其功不可没呀。
就连毛泽东和蒋介石都称之为偶像。
除了建功立业外,他还成就了很多人,还培养了最得意的弟子李鸿章,李后来的造诣也输于师傅,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成全别人也就是成就自己。
2023年《曾国藩传》读书笔记2近日,拜读了张宏杰先生的《曾国藩传》,感慨良多。
纵观曾公之一生,从科举“七不中”到翰林帝师,一介书生,草创湘军,平内乱,几经生死,倡洋务,开眼看世界。
立德、立功、立言、为师、为将、为相,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名满天下人不妒,功高盖主主不疑,无愧千古完人。
曾公之智慧值得终身学习领悟,我年少浅薄,妄自分享两点个人体会。
一是下笨功夫。
“大道至简”,“天道忌巧,去伪守拙”、“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结硬寨,打呆仗”是曾公大智慧的最好体现。
要终生保持“笨小孩”的空杯心态,下笨功夫,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平凡,不走捷径,不学投机取巧,不计较眼前得失,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用恒心和毅力扎实走好每一步。
保持韧性,日拱一卒,死磕到底,终能星火燎原、水滴石穿。
满分素材之古代人物篇

满分素材之古代人物篇1、曾国藩(1)曾国藩的“尚拙”漫长的九年秀才生涯,是曾国藩生命中的痛苦记忆。
但艰难的科举经历不仅强化了他“愈挫愈奋”的性格特点,还塑造了他独特的人生哲学,那就是“尚拙”:崇尚笨拙。
曾国藩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
——韩非子(2)曾国藩的厚积薄发曾国藩考秀才考了七次,举人和进士却考得顺利,就是因为他基础打得牢。
开了窍后,就能一顺百顺。
相反,那些小聪明的人不愿意下笨功夫,遇到困难绕着走,基础打得松松垮垮,结果走不远。
所以,“笨拙”看起来慢,其实越到后来就走得越快,就好比盖房子,因为基础打得牢,房子就盖得比别人高。
(3)曾国藩写日记反省自己到了翰林院,曾国藩才知道自己是多么鄙陋。
为了洗刷自己身上的鄙俗之气,他坚持写日记。
记日记最重要的目的是反省自己。
每隔一段时间,他就把日记拿去让朋友们都看一遍,而且要求每个人做点评。
为什么?因为外力远大于内力。
每个人的意志力都是有极限的,自己监督自己都是有盲点的,不容易做到彻底。
但是人都有自尊心,因此通过朋友、老师监督自己往往是最有效的。
(4)静待花开在晚年,他总结自己的人生说,人的一辈子就像一个果子,成熟的过程中,不能着急,也不能懈怠。
人的努力和天的栽培,会让一棵树静静长高,也会让一个人慢慢成熟。
这也就是他那句被人传颂最多的名言:“勿揠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
”(5)花未全开月未圆打了胜仗的曾国藩最终没有选择在高位上享福,因为他早年就从《易经》中领悟到一个宇宙的大道理,世界上没有绝对完满的东西。
太阳只要一到中间,马上就会偏西,月圆,马上就会月亏,而且有些即便看似完满,也就会立即不完满,所以做人要“求缺惜福”。
他认为最好的境界就是“花未全开月未圆”,这种状态是自然界最好的状态,也是人生最好的状态。
在这样一个基础上,他一再告诉他的家人要“求缺惜福”。
他把自己的书房名为“求阙斋”。
(6)曾国藩的博大胸怀倚天照海花无数(苏轼),流水高山心自知(王安石)。
曾国藩简介及八大金句

曾国藩简介及八大金句
曾国藩是中国晚清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被誉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
他曾在洋务运动中负责创办了中国的现代工业,并在此过程中推动了一系列现代化改革。
以下是曾国藩的八大金句:
1.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2.为人不可过于聪明,锋芒太露易遭明枪暗箭。
3.做好人,修好身,死有余辜。
4.史鱼秉直,恶似奸臣;长蛇封豕,难为福兆。
5.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
傲字致败。
6.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
7.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
8.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这些金句都表达了曾国藩的哲学思想和处世之道,对于我们今天的处事和做人也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曾国藩作文素材积累

曾国藩作文素材积累
《曾国藩作文素材积累》
嘿,咱来说说曾国藩哈!你们知道不,有一次曾国藩带着他的军队去打仗,那场面,可好玩啦!
当时啊,曾国藩在营帐里正研究战术呢,愁眉苦脸的,心想这仗可得咋打呀。
然后他就出去巡查士兵啥的,走着走着,看到一个小兵在那偷偷打瞌睡。
曾国藩那个气呀,就走过去大声说:“嘿!你咋在这睡觉呢!”那小兵一下子惊醒了,吓得不行,连忙说:“大人饶命啊,我实在是太困了。
”曾国藩心想,这小子虽然犯错了,但看着也是累坏了,就说:“行吧,下不为例啊,赶紧精神起来。
”
这个小插曲其实能看出曾国藩也不是那种完全不近人情的人嘛,他也会理解士兵的辛苦。
然后呢,这场战争最后居然还打赢了,你说神奇不神奇。
从这件小事儿就能看出来,曾国藩在待人处事上有他自己的一套呢。
这就是我积累的关于曾国藩的一个小素材,是不是挺有意思呀。
咱以后可得多了解了解这些历史人物,从他们的故事里学到点东西呢!
咋样,我说的这件事还不算太枯燥吧,嘿嘿,一想到曾国藩当时那个表情和小兵的反应,还觉得挺好玩的呢,这可都是积累作文素材的好素材呀!。
曾国藩为人--圆融之道

曾国藩为人--圆融之道曾国藩为人-- 圆融之道原文地址:曾国藩为人--圆融之道作者:觉之即忘曾国藩认为: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因此,处世也必须刚柔并用,以圆融为做人的基本原则。
圆融是一种做人的智慧,它告诉我们要根据客观情况审时度势,凡事留有余地,把握好事物的度,灵活处理意外情况,让自己在任何情况都能游刃有余。
1、刚柔并济方可成事曾国藩语录: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译文:天地间的规则,在于刚柔并济,不可以偏废任何一方,太柔软则没有力量,太刚硬则容易折断。
曾国藩认为,只有自立自强才能成就大事。
他指出,自古帝王将相,没有不是从自立自强做起,即成为圣贤的,他们也各有自立自强的方法,因而才能够独立不惧,坚定不移。
纵观历史上诸多圣王贤相、功臣名将、圣贤哲人,他们之所以获得成功,就是他们身上不乏刚毅挺拔之气,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概,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一种坚不可摧的自信。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刚”。
刚是一个人的骨架,靠着这副骨架人才能站立于世,才能克服大量的困难险阻,才能超越常人战胜恐惧、悲观、消极和畏难苟安的心理天敌,才能使人体生命之潜能无限地释放出来。
人若无刚则无以自立,若不能自立则无以自强。
刚,是人类生命运动中最大的源泉,否则,生命则变得无动力、无价值、无意义。
曾国藩自幼便受到祖父“做人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的训导,因此,曾国藩认为“倔强”二字不可少,功业文章都必须有这两个字贯穿其中,否则会一事无成。
他早年在京城做官时,甘愿与那些名气大、地位高的人争斗,就具备了挺然持立不畏强敌的精神,他也因此而处处受排挤,经常成为舆论讽喻的中心,遭遇了诸多曲折磨难。
他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过刚则易折,易折则无以达到自强之目的。
他在秉承祖训的基础上,又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总结出:只有刚柔相济,才能达到自立自强之目的。
人不能只具备“骨架”,还要具备“血肉”,只有如此才能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人,才会具有光彩照人的生命旅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经》有言:“大巧若拙,大成若缺”。
曾国藩为人办事有两个特别之处值得我们学习,一是拙诚,二是求阙。
01
拙诚
恒能破拙
曾国藩考秀才,六次不中;随后又考进士,三次落榜。
梁启超曾评价他:“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
”曾国藩也明白自己天资不高,他说:“天资拙,唯有以恒破之。
”他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不读完这本书,就不碰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就坚决不睡觉。
因为钝拙,曾国藩比别人更能坚持,更肯付出。
基础打得牢,才有了为官十年连升十级。
拙能破巧
曾国藩说:“天下之至拙,能破天下之至巧。
”
以拙破巧,是曾国藩智慧的显现。
尤其是到了晚年,这位深谙世事的老人,更讲求“拙浑”二字。
他说:“纵人以巧诈来,我仍以浑含应之,以诚愚应之;久之,则人之意也消。
若勾心斗角,迎相距,则报复无已时耳。
”
曾国藩认为,用兵贵在诡异和狡诈,这些他不擅长;用兵又贵在巧取和奇夺,这些他也不擅长。
他所擅长的,唯有稳打稳扎、步步为营的策略。
这种策略虽然笨,拼的却是硬实力,取得的胜利,也是绝对的胜利。
用如今的话来说,就是“埋头苦干”,少说多做。
这才是“以拙破巧”的关键所在。
02
求阙
花未全开月未圆,正是人间好时节
曾国藩曾写过一篇《求阙备记》,开头便说:“天地之气,阳至矣,则退而生阴;阴至矣,则进而生阳。
一损一益者,自然之理也。
”花开到盛时便会凋谢,月亮圆满后随即亏缺,太阳升到中天便开始西斜。
自然界尚且没有圆满的事
物,人生在世更不可能完美无缺。
所以,君子存有警惕自省的意识,懂得留有一丝缺憾,而不敢去强求圆满。
小人则常常追求圆满,却不知圆满一旦到来,危机也便随之而来了。
因此,曾国藩最喜欢“花未全开月未圆”七个字,认为这是惜福之道、保全之法。
他说:“我们家中父母健在,兄弟姊妹平安,即便是大富之家也难以比美,可以算得上万全之家了。
故而我只求缺陷,以‘求阙斋’来作为寓所之名。
目的在于以其他方面的欠缺,来求取家中亲人的齐全。
这就是我平生最大的愿望了。
”
福不可享尽,势不可使尽
苏东坡曾说:“守骏莫如跛。
”意思是,假使你有一匹骏马,也应该象对待跛马一样珍惜它、呵护它。
倘若放任骏马恣意奔跑,难保没有摔跤的时候。
人也一样,一味追求登高圆满,未免没有跌落的一天。
曾国藩对这五个字非常赞同,他说:“福不可享尽,势不可使尽,自然悠久矣,自有深固之基矣。
”
我们都一样,羡慕别人穿着一双新鞋,却忘了世间还有只能拄拐的人。
既然是人皆有缺陷,那么我们就满足于“缺”的状态。
正是因为有缺失,才令我们更加完整。
不求聪明,但求顺遂;不求圆满,但求平安。
03
成事
君子慎独
“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
他每天坚持做“日课”。
就是每天写日记,反思一天的行为得失。
日记的作用是“研几”,几就是细节,就是抓住生活中的细节,通过每一个细节来改变自己,而不是在细节上轻轻滑过去。
他认为: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认为“此为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一个人越是在无人监督的时候,越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谨慎从事,不做违德背理之事,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的思想境界。
曾国藩骨子里清廉刻苦,表面上和光同尘。
行事坚持八字:外圆内方,外浊内清。
所谓外圆内方,就是一方面坚守良知,一方面又和光同尘,必要时可向不
合理的现状妥协。
他与以海瑞为代表的宁折不弯的传统清官不同,他所求的不是虚名,而是要做大事。
“五勤”之道
曾国藩说为官者当有五勤:“一曰身勤:险远之路,身往验之;艰苦之境,身亲尝之。
二曰眼勤:遇一人,必详细察看;接一文,必反复审阅。
三曰手勤:易弃之物,随手收拾;易忘之事,随笔记载。
四曰口勤:待同僚,则互相规劝;待下属,则再三训导。
五曰心勤:精诚所至,金石亦开;苦思所积,鬼神迹通。
”曾国藩的“五勤”之道虽是为官之道,同时也是为人处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