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液滴注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合集下载

肠内营养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肠内营养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肠内营养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近年来,肠内营养在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肠道功能障碍或不能通过正常进食摄入足够营养的患者中。

肠内营养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就成为了非常重要的内容。

本文将详细介绍肠内营养的操作流程及其评分标准。

一、操作流程1. 评估与选择患者:在决定进行肠内营养前,医生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肠道功能、营养状态以及适应症等因素。

只有对患者进行详细而全面的评估,才能选择适合的肠内营养方式。

2. 导管插入:在选择肠内营养方式后,需要进行肠内导管的插入。

一般常用的插管方法有内镜下插管、经皮内镜下插管和腹腔镜辅助下插管等。

3. 导管管路及配件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营养需求,选择合适的导管管路和配件。

这包括导管的尺寸、材料,以及配件如连接器、阻塞器等的选择。

4. 肠内营养液配制: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制定适合的肠内营养液配方。

配方中需要考虑到患者的年龄、体重、疾病状况、肠道功能等因素。

5. 逐渐进食:开始肠内营养后,需要逐渐增加进食量,以避免肠道不适应和营养不良等副作用。

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和营养需要,逐渐调整进食量和速度。

6. 营养监测与调整:在进行肠内营养的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营养状态、血液学指标等,以及观察肠内营养的效果与不良反应。

根据监测结果,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二、评分标准肠内营养的评分标准主要用于评估肠内营养的效果和患者的治疗进展。

评分标准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营养状态评估:对患者的营养状态进行评估,包括体重、BMI、肌肉质量等指标。

可以使用标准的评估工具如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来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

2. 肠内营养效果评估:评估肠内营养对患者的营养供给效果和生命质量的改善情况。

可以使用例如皮肤状况、腹泻频率、生活质量问卷等指标来评估。

3. 不良反应评估:评估患者在接受肠内营养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如腹痛、腹胀、肠梗阻等。

根据不良反应的程度和影响,进行相应的分级和评分。

肠内营养法的操作规程

肠内营养法的操作规程

肠内营养法的操作规程
一、胃内注射器推注法:
鼻饲前回抽胃液检查胃管位置——→确认管在胃内,注入少量温开水——→注入流质——→再注入温开水冲洗胃管——→包裹胃管末端并反折后盖紧盖子——→整理用物——→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
二、肠内胃养泵的操作方法:
鼻饲前回抽胃液检查胃管位置——→确认管在胃内,注入少量温开水——→接上胃养泵——→按“⊙”键接通电源——→按“DOSE”键设定总量——→按“▲或▼”键加或减少总量按“INC”键设定流速(毫升、小时)——→按“▲或▼”键增加或降低流速——→按“RUN”键,泵开始运行——→按“HOLD”键,泵暂停工作——→“VOLEFD”键,显示已输注的量——→“○”3秒钟,泵关闭——→分享胃养泵——→注入温开水冲洗胃管——→包裹胃管末端并反折后盖紧盖子——→整理用物——→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

(完整word版)肠内营养护理输注流程

(完整word版)肠内营养护理输注流程

肠内营养液输注流程肠内营养液输注流程一评估1.核对医嘱2..掌握肠内营养输注的时间和要求3.掌握肠内营养的名称、浓度,及需要参加的药物二物品准备1配置医嘱浓度的肠内营养液,按医嘱在营养液中参加电解质等药物2.肠内营养输注泵、专用输注管,治疗巾,20ml 注射器 1 付,纱布 2 块、温开水,有条件时备加温器三讲解1洗手 ,戴口罩2备齐用物至患者床边3双向核对4讲解 , 获取合作四体位依照病情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斜坡位1、保存在冰箱内的营养液必定在输注前 30min-1h 取出2、向肠内营养液中加药,必定碾碎,并现配现输向病人及家属讲解肠内营养的目的和路子,名称,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响和办理方法以及需要配合的本卷须知合适的体位能够有效的防范返流,误吸的发生五定位1将治疗巾铺于患者导管下2 输注前先咨询患者有无腹胀,假设无不适,即可开始输注肠内营养六输注1 先回抽,见有消化液抽出,即先注入温开水10ml 〔35~37 o C〕2将肠内营养接专用泵管排气,接于肠内营养泵,预设总量,调至所需速度,与胃肠造口管相连,按 start 键开始输注3将加温器夹于输注管路上,距离体表入口处30 ~40cm 左右,勿烫伤七观察1.咨询病人有无不适2.整理床单位八记录1 再次洗手2 记录好营养液的名称、剂量和浓度3 巡视、观察和记录病人不良反响假设病人主诉腹胀等不适,先报告医生,适适用药、暂停或减慢速度。

确认导管在位畅达前面可输注营养液无肠内营养泵的科室,可用一次性输液器直接滴注,速度依照营养液总量和病人的适应程度,从10 滴/min 开始逐渐增加可经过调治加温器离体内管入口处的距离来调治温度3.肠内营养液配置流程用物准备环境准备操肠内营养配制流程搅拌机、无菌巾、弯盘、50ml 注射器、漏斗等配液前 30 分钟开启层流室或层流台,同时用紫外线灯消毒 20min,用 75%乙醇擦拭台面弯盘戴口罩、帽子、穿消毒衣,洗手或使用手消毒液核对姓名、床号、药名、配液浓度与剂量将无菌注射用水 300~500ml 倒入消毒办理后的搅拌容器中再参加所需的营养粉剂将搅拌容器盖旋紧,翻开开关,搅拌 2 分钟作用 50ml 无菌注射器抽吸电解质、维生素等,注入到容器中将配制好的营养液经漏斗倒入无菌〔瓶〕中暂时不用的营养液置于4℃冰箱内保存, 24h 内用完干净与消毒配制容器消与台面,地面进进行干净办理营养液按病区分类,并再次核对4.鼻肠〔胃〕管固定标准鼻肠〔胃〕管固定标准【要求】牢固雅观酣畅干净畅达【固定方法】1.分叉交错法取抗过敏透气弹性胶布,按胶布反面刻度剪出7cm ×3cm胶布1块,延纵向正中剪开至4cm 处,修边角至雅观。

肠内营养液滴注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肠内营养液滴注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肠内营养液滴注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一)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
操作方法
准备
评估
告知
实施
观察
记录
●护士:着装规范、洗手、戴口罩
●查对:医嘱、患者、腕带
●用物:营养液(38~40℃)、输液器、注射器、温开水、吊篮、治疗盘、碘伏、
棉签、肩瓶器、橡皮盖、手消毒凝胶
●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
●有无禁忌证(麻痹性肠梗阻、小消化道出血、急性腹泻)
所在科室_________ 考生姓名_________ 考核老师_________ 考核成绩_________
项 目
标准分值
扣分内容
扣分
得分




操作者
5
着装不规范
未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或洗手不认真、程序错误
-3
-2
查对
6
未查对医嘱、患者
各-3
评估
8
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
未解释告知
各-2
-2
●告知患者/家属滴注肠内营养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
●抬高床头30°~40°,防止反流(颈椎、胸椎、腰椎损伤患者不宜抬高床头),
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
●查看体外鼻饲管刻度,从胃管内抽取胃液,确认鼻饲管在胃内
●滴人前用温开水20ml冲洗管道
●将配制好38~40℃左右的营养液连接输液管并排气,输液管与胃管连接调
-5
-5
-5
整理
8
未整理床单位
未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未分类放置
未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或洗手不认真、程序错误
未记录
-1
-2
-1
-2
-2
整体评价

肠内营养输注流程注意事项

肠内营养输注流程注意事项

1、如无禁忌,卧床病人抬高床头30°~45°,鼻饲完成后保持原卧位20~30分钟。

一定要抬高床头!
2、采采用输注泵时,以每小时25~50毫升的速度开始,根据患者耐受性逐渐调整到每小时100~125毫升。

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毫升,间隔时间大于2小时。

居家或没有输注泵时,可以手推注射器缓慢推注,速度不宜过快。

鼻饲过程中患者如有呛咳、误吸等现象应立即停止输注。

鼻饲前后用注射器抽取20~30毫升温开水进行脉冲式冲管,以保持管道通畅,避免鼻饲管内食物残留。

鼻饲后30分钟内尽可能避免吸痰,清醒患者尽可能避免用力咳嗽,以防患者出现呕吐及误吸的现象。

3、营养液温度不宜超过38~40℃,患者感觉舒适、一般以滴在手腕上不烫为宜。

若患者平时喜食温热食物,请告知护士,可采用加温输注的方法。

4、营养液现配现用,避免污染、变质,24小时内用完。

调配和盛放营养液的容器要保持清洁。

5、按照制剂说明书配置标准浓度的营养液,如出现肠内营养不耐受时,可通过稀释营养液或减速输注改善症状。

6、肠内营养期间要关注患者有无腹胀、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并发症的发生。

肠内营养指引

肠内营养指引

肠内营养输注流程指引流程指引注意事项核对:由双人核对医嘱,病人床号、姓名评估:1. 评估患者对肠内营养输注的认知情况2. 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出入量、血糖、尿糖、血清电解质、体重和氮平衡情况3. 评估鼻饲管或空肠造瘘管的位置、通畅情况4. 评估测定胃内残留液5. 评估粪便的性状及肠鸣音经胃管进行管饲的患者更应严密监测胃内残留液,最少每4小时测定一次,保证胃残留液少于150ml,否则易引起误吸1.肠内营养液的温度以37度为宜2. 营养液应新鲜配制并低温保存,严格保持液体洁净,防止污染准备:1. 操作者准备:洗手、戴口罩2. 物品准备:温开水、50ml注射器、营养液、红色输注牌或标签1. 经胃管间断喂养者前后用20-30ML温开水冲洗饲管,持续喂养时用50ML的注射器每4小时洗饲管一次,每次检查胃残留液也冲洗饲管2. 注意输注浓度和速度:持续喂养时应随时调整速度和浓度,最好应用输注泵输入,浓度应从低到高逐渐增加滴注速度3. 配制的灌注溶液应放在容器中,如悬挂持续输注,不宜超过4-6小时4.持续输注时严格和肠外营养分开,应挂放在不同的输液架并使用标红色标签及挂红色提示牌实施:1. 经胃管灌注者病人取半卧位1. 检查胃管或空肠造瘘管的位置是否合适2. 检查3. 冲洗管腔4. 灌注/输注营养液5. 整理用物、洗手、签名观察:观察消化道反应,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时,应考虑营养液供给量,速度,温度是否适当等,准确记录出入液量,了解营养吸收情况开始第一周每8小时至少观察一次生命体征,每周测一次血清电解质,血浆白蛋白,每周测两次血尿素氮,肌酐,钙,磷,镁和红细胞比容,病情稳定者可延长监测时间记录、交班。

肠内营养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肠内营养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肠内营养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肠内营养是一种通过肠道吸收营养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不能经口进食或者胃肠道功能受限的患者。

本文将介绍肠内营养的操作流程,并提供相应的评分标准。

一、操作流程1. 患者评估在开始肠内营养前,需要进行患者的评估,包括胃肠道功能、吸收情况、营养需求等。

这可以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肠功能评估等方法来获取必要的信息。

2. 管路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选择适当的肠内营养管路。

目前常用的管路有鼻胃管、鼻空肠管、经皮内镜插入胃肠管等。

3. 肠内营养配方制备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配方要求,准备适当的肠内营养配方。

该配方应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成分,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4. 管路置入根据选择的管路类型,将肠内营养管路置入患者的胃肠道中。

这一步需要医护人员进行操作,并严格注意无菌操作,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5. 肠内营养配方输注将事先准备好的肠内营养配方连接到肠内营养管路,通过泵或者重力输注到患者的胃肠道中。

输注的速度和时间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嘱进行调整。

6. 患者观察和护理在输注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

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肠内营养的耐受性、肠道排空情况等,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7. 肠内营养管路护理对肠内营养管路进行定期和必要的护理,包括清洗、更换、固定等操作。

这有助于预防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二、评分标准为了评估肠内营养的效果和患者的耐受性,常采用评分系统进行评估。

以下是常用的肠内营养评分标准之一:1. 营养状况评估评估患者在肠内营养开始前和后的营养状况,并进行比较。

可以采用体重、身高、BMI、血液指标等进行评估,评分标准根据具体指标的变化情况确定。

2. 肠道功能评估评估患者在肠内营养过程中的肠道功能情况。

包括排便次数、排便质量、肠蠕动情况等指标,根据情况给予相应的评分。

3. 并发症评估评估患者在肠内营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肠梗阻、感染、电解质紊乱等。

医院病人肠内营养(滴注法)安全作业指引

医院病人肠内营养(滴注法)安全作业指引

医院病人肠内营养(滴注法)安全作业指引1、目的:保证患者滴注营养液过程顺利、安全、有效。

2、适用范围:进行肠内营养操作时。

3、安全指引:⑴评估患者是否需要肠内营养,有无禁忌症。

麻痹性肠梗阻、活动性消化道出血、腹泻急性期均不宜进行肠内营养。

⑵备物检查营养液,查对患者,向患者/家属解释肠内营养汞使用目的,取得患者/家属配合。

⑶确认鼻胃管、鼻肠管或空肠造瘘管在胃肠内,并了解有无胃潴留、腹胀、腹痛等。

⑷输注前应将头部抬高30°-45°,以减少反流。

颈椎、胸椎、腰椎损伤患者不宜抬高床头。

⑸严格按操作流程进行输注,输注时营养液温度应维持在38-40℃左右为宜,避免引起不良的胃肠道反应。

⑹使用输液管持续滴注时必须在输液管处挂上“外用营养”红色标志牌,不得与静脉输液挂同一个输液架上。

输注速度宜先慢后快,观察患者无不适反应后再调整输注速度。

⑺连续使用肠内营养时,应每4-6小时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以防堵塞管道。

⑻滴入肠内营养液过程中观察有无呛咳、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情况。

如出现呛咳、呼吸困难等误吸现象停止滴注,并立即吸出口鼻腔及呼吸道的误吸物。

滴入肠内营养液后观察有无腹胀、肠鸣音情况及大便性质。

⑼每3h回抽胃液一次,了解胃残液量,其量大于前1h 输注量的两倍为胃残液量过多,则应减慢滴入的速度或停止滴入。

⑽每次滴注完毕用20-50ML(或根据患者需要定量)温开水冲洗管道。

⑾定时监测血糖、电解质的情况,观察意识变化,有无出汗,心悸等情况。

⑿准时纪录患者的滴注量、出入量。

每周称体重一次,如果发现患者的摄入和消耗不平衡及时与医生联系,调整治疗护理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确认胃管
10
未看胃管刻度、回抽胃液各一5
接营养液
26
营养液温度不合适 一4输注前后未冲管 各一3未排气 各一3未调节速度或调节错误 各一4未挂标志 一4
观察巡视
15
未观察患者的反应、询问主诉一5
未观察有无呛咳、呼吸困难、恶心、呕吐一5
未观察大便性质,肠鸣音,有无腹胀一5
整理
8
未整理床单位 一1未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一2未分类放置 一1未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或洗手不认真、程序错误 一2未记录 一2
•调节滴速:前15分钟要求速度缓慢(15滴/min),无不适后可适当调节速度 一般根据患者血糖值,营养液的性质,对营养液的耐受情况等来确定输入速度
连续滴注:在12~24小时内持续滴入,速度由30~60ml/h(7~15滴/min)开始逐渐递增 至120ml/h(30滴/min),最高可达160ml/h(40滴/min)
间歇滴注:每日3~4次,每次200~400ml,每次输液持续1小时左右
•挂上肠内营养液的标识
•滴注完毕后。用你20~50ml温开水洗管道,整理床单
•整理:患者体位舒适,用物分类放置
•洗手
观察
V
•滴入肠内营养液过程中观察有无呛咳、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情况,如出现上述情况应 立即停止滴注,并立即吸出口鼻腔及呼吸道的误吸物
•每3小时回抽胃液一次,如胃内残夜量过多,应减慢滴入的速度或停止滴入
•滴入肠内营养液后观察大便性质,肠鸣音,有无腹胀等情况
•定时监测血糖、电解质的情况,观察意识变化,有无出汗,心悸等情况
•如果发现患者的摄入和消耗不平衡及时与医生联系,调整治疗护理方案

记录
•患者的滴注量、出入量;母周称体重一次
肠内营养液滴注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肠内营养液滴注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㈠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
操作方法
准备
•护士:着装规范、洗手、戴口罩
•查对:医嘱、患者、腕带
•用物:营养液(38~40C)、输液器、注射器、温开水、吊篮、治疗盘、碘伏、棉签、启瓶 器、橡皮盖、手消毒凝胶
评估

•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
•有无禁忌症(麻痹性肠梗阻、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腹泻)
㈡评分标准
所在科室考生姓名考核老师考核成绩
项目
标准分值
扣分内容
扣分
得分
操 作 准 备
操作者
5
着装不规范一3
未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或洗手不认真、程序错误一2
查对
6
未查对医嘱、患者各一3
评估
8
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各一2
未解释告知一2
用物
6
少一件各一2
放置乱一2
操 作 步 骤
患者体位
3
未抬高床头30°~40°一3
告知
1
r
汨rBiblioteka •告知患者/家属滴注肠内营养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
•抬咼床头30~40,防止反流(颈椎、胸椎、腰椎损伤患者不宜抬咼床头),协助患者取合
适体位
•查看体外鼻饲管刻度,从胃管内抽取胃液,确认鼻饲管在胃内
•滴入前用温开水20ml冲洗管道
•将配制好38~40。左右的营养液连接输液管并排气,输液管与胃管连接
整 体 评 价
态度
沟通
4
态度不认真一2
沟通技巧欠佳一2
整体计划
4
整体操作不流畅一2
无计划一2
提问
5
回答错误一5
总分
100
累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