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说课稿走进家乡
走进家乡——可爱的惠安(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下册教科版

走进家乡——可爱的惠安(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下册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惠安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特色美食等,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认知和热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调查、访问、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表达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的情感,培养合作意识,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惠安的地理位置: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与泉州市相邻。
2. 惠安的历史文化:了解惠安的历史沿革、文化底蕴、民俗风情等。
3. 惠安的名胜古迹:介绍崇武古城、惠安石雕、洛阳桥等。
4. 惠安的特色美食:品尝鱼卷、面线糊、花生糖等美食,了解制作过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惠安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和特色美食。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认知和热爱,提高学生收集、整理、表达信息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图片、地图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调查问卷、实践活动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惠安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激发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惠安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和特色美食。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观察、调查、访问、实践,收集家乡的信息。
4. 交流分享:各组汇报实践活动成果,交流心得体会。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强调家乡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1. 走进家乡——可爱的惠安2. 内容:惠安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特色美食等。
七、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家乡的短文,要求内容丰富,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2. 制作一份家乡的特色美食,记录制作过程,分享给同学。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家乡的认知和热爱,引导他们传承家乡文化。
3.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指导。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4走进我的家乡长春版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4走进我的家乡长春版《走进我的家乡》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人文风情和自然景观,帮助他们了解家乡,认识家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态度。
2.通过自主搜集资料,初步学会整理获得的信息,学会和他人积极沟通和交流,向他人介绍、推荐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家乡,建立对家乡的自豪感。
难点:利用搜集的资料,向别人介绍、推荐自己的家乡。
教学准备:1.把自己了解的家乡景观、美食或传统文化以图片的形式上传至班级群。
2.小组合作收集家乡风景名胜资料,建立档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咱们家乡安徽的地理位置,认识了一些安徽的特产,可谓收获不少。
其实,安徽还是个风景秀丽,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探访我们美丽的家乡,感受她的魅力。
(出示课题)师:课前老师收到了同学们发来的图片,了解了你们心中家乡最美的地方。
老师你们发来的图片中选取了一些,现在请同学们认真看,PPT上出示了哪位同学上传的图片就请哪位同学站起来用一句话简单地介绍图片上的内容。
(出示图片,学生介绍,师相机评价:1.黄山景色秀丽,怪石嶙峋,不愧为“天下第一奇山”2.沱湖的螃蟹质优味美,营养丰富,也是杨老师的最爱。
3 .天堂寨最有名的就是水了,“东南第一清白地,山是本色水是源”这是对天堂寨水的真诚赞美。
4你介绍的是合肥的包公园,包拯贴面无私,清正廉洁,是当时老百姓的父母官。
5美丽的天柱山被誉为“江淮第一山”是世界地质公园。
6.黄梅戏起源于湖北,但发扬于安徽。
一首“天仙配”让黄梅戏红遍大江南北。
师:看来,咱们家乡不仅风光秀丽,还是一个拥有浓厚传统文化气息的地方。
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家乡,去欣赏欣赏她那迷人的芳姿。
(播放旅游宣传片)师:同学们,看了这个视频你有什么感受吗?(指名、评价)看来大家都被这段视频震撼住了。
咱们安徽的风景名胜确实吸引着很多中外游客。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家乡》教学案例

生A:我的家乡是淳溪镇……它是……是高淳的中心 地带。
师:你可以列举一下它有哪些景点,给我们介绍一二吗? 生A:有高淳老街、步行街、泮池园等等。我来介绍一 下高淳老街,它是一条古街,里面卖很多的工艺品还有小 吃,其中臭豆腐比较著名…… 师:很好,主要介绍了高淳老街,你说的这些作为外 地人的老师也知道。如果介绍的时候更细致深入一些,更 有条理秩序一些会更好。 生B:我的家乡是固城镇,是一个美丽的小镇,有“双 女坟”、“伍子胥雕像”、“固城遗址”等。 师:老师对“双女坟”很感兴趣,你能描述一下吗? 生B:这……我知道的不是很多。 师:那你可以说说“固城遗址”吗? 生B:我……也只是听说,没有去了解过。 …… 【反思】中职一年级学生表达交流与组织协调能力欠 佳,对家乡地理、文化、风情的了解并不深入。学生们刚 开始讨论的时候七嘴八舌,但当正式介绍时就言之无物, 言之无序了。这是在课前就预料到的状况,语文是实践性 很强的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未来,拓宽其学习和应 用的领域。针对学生的问题和“发现并推荐家乡的自然美 景、人文精华,进一步认识家乡、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的教学目标,我设置了下面的环节。 二、点明要求,示范讲解 (一)教师点明讲解的具体要求: A.发音标准,语言规范,组织表达能力强; B.注重仪表礼节,有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C.表述有条有理、主次分明、合乎逻辑,形式新颖多样。 教师示范介绍自己的家乡。 【反思】明确讲解的具体要求,从立意、内容、形
教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家乡》教学案例
◎成 霞
教材分析: 《走进家乡》是中职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的综合实践 活动,本单元是现代散文单元,主要是写景抒情散文,安 排于此,既是对阅读教学的呼应,也是一种拓展和提升。 让学生通过对家乡根性的了解,培养自己对家乡的认同 感、自豪感。 教学方法: 采用诱导激发、亲身示范、任务驱动等教法,带领学 生从课堂走向社会、走进家乡,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同 时借助信息化平台,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小组竞赛等学法,提高筛选、整理和提炼信息的能力,培 养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敢于表达的品质,在实践中寻找 语文的素材,回归课堂。 教学步骤: 沟通篇(第一课时) 一、歌曲激趣,进景入情 1.课前播放《谁不说俺家乡好》歌曲MV。 2.教师导入:正如这首歌所表达的,每个人心中都有 一块温暖的地方便是家乡,生活在娴静高淳这块故土上, 你们是否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 家乡,领略它的自然风景与人文精华。 【反思】生活化的课堂环境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熟 悉的场景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利用现代媒体播放视频拉 近了学生与语文课堂的距离,结合对家乡的认知调动已有 的生活体验激起学生共鸣,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去寻找家乡 的文化素材,为本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设置了很好 的台阶。 二、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1.教师提问:你对自己家乡了解多少,能不能给我们 介绍? 2.小组讨论 3.代表发言
《走进家乡》开题活动教案设计

《走进家乡》开题活动教案设计一、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文化、历史等方面的情况,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
2. 培养学生独立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3. 引导学生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家乡的特色和魅力,提升学生的写作、口语表达能力。
二、活动主题走进家乡,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三、活动时间1课时四、活动准备1. 学生分组,每组4-6人;2. 每组选定一个研究主题,如自然风光、美食文化、历史名人等;3. 学生提前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准备进行展示。
五、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家乡的概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小组展示:各组学生分别展示自己家乡的研究成果,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记录。
3. 互动环节:学生针对各组的展示内容,提出问题、建议,进行交流探讨。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强调家乡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附:活动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如搜集资料、展示、互动等环节。
2. 学生表达能力:评价学生在展示、互动环节中的语言表达清晰、连贯程度。
3. 学生思考深度: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问题提出、讨论分析等环节的表现。
六、活动延伸1. 组织一次“家乡特色美食大赛”,让学生通过制作、展示家乡特色美食,进一步了解家乡文化。
2. 开展“家乡历史名人”讲座,邀请专家或长者讲述家乡历史名人的事迹,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3. 举办“家乡风光摄影展”,鼓励学生用镜头记录家乡的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了解程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家乡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分工、合作、解决问题等能力。
3. 学生的表达与交流技巧:评估学生在展示、互动环节中的语言组织、表达清晰度、交流互动能力。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调整活动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在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走进家乡》(教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安徽大学版 -

《走进家乡》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学习使用地图、图片等工具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3.掌握描述家乡的基本词汇和句型。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讨论、实地考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2.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3.利用多媒体工具和实物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家乡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掌握描述家乡的基本词汇和句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合作探究。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生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家乡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正在逐渐发展,但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家乡可能存在一定的热爱和自豪感,但对家乡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还需要加强。
学生具有一定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教师展示一张家乡的图片或地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选择展示家乡的风景、名胜或特色建筑等图片。
2.教师提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这是哪里?这是我们的家乡吗?”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可以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的内容或猜测所在地区。
二、呈现新知1.教师使用多媒体工具或实物展示,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可以通过地图标注家乡所在的省份、城市,简要介绍家乡的地理环境,例如是否靠海、有无山脉等。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提出问题:“你们家乡有哪些自然环境?有哪些人文景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可以给予提示,例如山川、湖泊、河流、公园、历史古迹等。
三、合作探究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家乡的自然环境或人文景观进行深入了解。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亲近家乡母亲河》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亲近家乡母亲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母亲河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流经地区、生态环境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调查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母亲河的简介2. 河流生态环境的保护3. 亲身体验母亲河4. 团队协作解决问题5. 保护母亲河的实际行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母亲河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保护家乡环境的意识。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母亲河,提高团队协作和调查研究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家乡母亲河的简介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
2. 实践法:组织学生亲身体验母亲河,开展团队协作活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保护母亲河的方法和实际行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家乡母亲河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讲解:介绍家乡母亲河的基本情况,讲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实践:组织学生走出教室,亲身体验母亲河,观察生态环境,感受河流的变化。
4. 讨论:引导学生围绕保护母亲河展开讨论,探讨保护方法和实际行动。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母亲河的基本情况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参与团队协作和调查研究的积极性和能力。
4. 学生对保护家乡母亲河的行动和意识。
七、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家乡母亲河的美丽景色和生态环境。
2. 调查问卷:用于学生对母亲河生态环境的调查。
3. 保护母亲河的宣传资料:提供给学生了解保护行动的信息。
八、教学准备1. 地点安排:确定学生亲身体验母亲河的地点。
2. 安全保障:确保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安全。
3. 教学材料准备:准备图片、视频、调查问卷等教学资源。
九、教学extensions andassessment1. 扩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母亲河保护的公益活动,如清洁河流、植树造林等。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走进安徽我的家乡 全国通用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走进安徽我的家乡一、教学目标1.了解安徽的地理位置、人文历史和风土人情等基本情况。
2.通过实地走访和社区活动,深入了解安徽当地的民俗文化、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3.通过团队合作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理和历史概况1.1 安徽省的地理位置,特点和资源。
1.2 安徽省的历史沿革和文化底蕴。
1.3 安徽省著名的文化和历史遗迹。
2. 民俗文化和社会经济情况2.1 安徽省的民俗文化,包括音乐、艺术、民间传说等。
2.2 安徽省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等。
3. 社区活动和实践活动3.1 参观当地博物馆、文化展览馆等,了解安徽当地的文化。
3.2 到当地的农村或城市进行实地走访,参观当地的企业或工厂。
3.3 参加当地的民俗节日或文化活动,学习当地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三、教学过程1. 地理和历史概况1.1 通过教材和多媒体资料,了解安徽省的地理位置、特点、资源等情况。
1.2 老师为学生介绍安徽历史的沿革和文化的底蕴,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1.3 带领学生一起了解安徽省著名的文化和历史遗迹,并通过图片展示进行深入了解。
2. 民俗文化和社会经济情况2.1 带领学生了解安徽省的民俗文化,让学生了解当地的音乐、艺术、民间传说等。
2.2 教师为学生展示安徽省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等。
2.3 老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社区活动和实践活动3.1 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文化展览馆等,让学生了解安徽当地的文化。
3.2 带领学生到当地的农村或城市进行实地走访,参观当地的企业或工厂。
3.3组织学生参加当地的民俗节日或文化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四、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视觉化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安徽省的地理、历史和文化;2.小组讨论法,通过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3.实践活动法,通过参观当地的企业和工厂,参加民俗节日等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走进家乡》综合实践活动展示

一、活动主题:《走进家乡》综合实践活动展示二、活动目的:家乡的未来要靠你们去设计,去描绘。
今天的活动让学生去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永远把家乡珍藏心中,用一生的时间和精力去读她。
家乡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请把她读厚读深三、活动时间及地点:时间:地点:四、活动形式:分组搜集家乡的风俗节日,家乡特产,家乡美景等,在班上进行交流,让孩子们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自主选择恰当的形式,展示自己小组的调查成果,培养学生自主构思、设计、组织的能力。
2、通过成果展示和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3、通过展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家乡、了解家乡,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学生自主选择恰当的形式,展示自己小组的调查成果,培养学生自主构思、设计、组织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进一步深化自主学习意识。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我们家乡普洱,是世界闻名的普洱茶的产地,是世界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这里山清水秀,物产丰富,环境优美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
如今的家乡,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更是变得越变越美了。
现在就展现你们小组的成果,一起来领略家乡的风采吧!(二)、小组汇报师:首先是多姿多彩小组为我们汇报家乡的风俗节日,掌声欢迎。
多姿多彩小组1、视频展示:我们是多姿多彩小组,我们为大家展现的是家乡的风俗节日。
谁能说一说我们的家乡有哪些特有的风俗节日呢?交流节日:1、拉祜族库扎节(年节)时间:农历大年三十-正月初四(大年),正月十五(小年)拉祜族的年节分为过大年、过小年两次。
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是过大年,正月十五是过小年。
2、西盟佤族木鼓节时间:4月16日-18日木鼓是佤族特有的鼓种,直径将近一米,长度可达两米,有祭祀、报警、娱乐、召集村民等作用。
木鼓被佤族人视为保护神,围绕木鼓的佤族民间活动有拉木鼓、跳木鼓、祭木鼓等,这些活动大都在农闲期间举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家乡》说课稿
郧县白浪镇九年一贯制学校金哲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走进家乡》。
一、活动背景
自20XX年9月以来,我校一直在编写《关于整理三省结合部﹑地方课程教材资源的思考与探索》的地方教材。
为了更好撰写地方教材,深入了解我镇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及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参与创建“三镇旅游“一体化”的活动,我萌生了开展“走进家乡”综合实践活动的念头。
二、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风俗、物产、社会生活等
知识。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归纳和利用资料的能力。
(2)让学生走向社会,亲近自然,去寻找美、发现美,捕捉美。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风光美、
人文美和时代美,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树立为振兴家乡而勤奋学习的远大目标。
三、设计理念1、本土性
郧县白浪镇地处鄂、豫、陕三省交界处,丹江河中段。
东北与河南荆紫关毗邻,西北与陕西白浪接壤,素有“一脚踏三省”、“鸡鸣惊三省”之称。
特殊的地理位置,再加上毗邻三镇已就这一地区的旅游“一
体化”发展达成共识,以“统筹规划,突出特色,加快建设,合力打响‘三省碑’、‘清代一条街’等旅游品牌”的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利用这一契机,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家乡的旅游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知家乡的兴趣,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建家乡的理想。
2、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是一个实践探索的过程。
它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搜集、筛选、积累、参观、访问、探究、创作、表达等一系列的活动中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活动准备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进行调查、了解自己的家乡。
2、收集、绘画、拍摄表现家乡自然风光、风俗、物产的资料、图片、照片。
五、活动时间安排:
本活动共用时六周,约计十八课时。
第一阶段(一周):确定主题、制定方案。
第二阶段(二周):走进家乡、开展活动。
第三阶段(一周):整理资料、形成成果。
第四阶段(一周):展示成果、交流收获。
第五阶段(一周):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六、实施过程及指导策略第一阶段:确定主题、制定方案
该阶段以欣赏《谁不说俺家乡好》音乐视频开幕,教师结合视频内容与学生互动聊天促成活动主题的产生,依照孩子们谈到的话题分组讨论提炼出感兴趣的子课题。
如: 家乡的自然风光﹑家乡的历史古迹﹑家乡的物产风情﹑家乡的发展变化。
学生自由编组,老师根据学生特长适当调整,通过小组讨论的办法确定自己喜欢的组名,并推荐出组长、记录员、问话员、摄影摄像师等。
全班共有36人,分为:家乡的自然风光写真组﹑家乡的历史古迹探寻组﹑家乡的物产风情收集组﹑家乡的发展变化调查组四个小组。
(放课件:个性组名、分组名单表)
分好组后,各组根据实际情况,在组长的带领下,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
人员分工上虽然由学生自主决定,但我都给予适当点拨和指导,要求组长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进行恰当地安排。
各组初步拟定活动方案后,我又指导各小组相互交流,相互补充,使活动方案更完善、更合理。
在审定活动方案时对涉及的安全问题也一一作了提醒。
(设计意图:学生的认知、生活经验及对问题的处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常出现不能紧扣主题的情况,意见不统一,因此教师适时点拨起到导向的作用,而且使学生的思维紧跟主题,层层深入,兴趣不减,为以后的实践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第二阶段:走进家乡、开展活动
方案确定后,我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走进家乡去实践,完成各自的任务,通过这一环节,提高学生对农村物产风情﹑发展变化的认识,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
1 、家乡的自然风光写真组(展示图片)。
孩子们正在拍摄的情
景。
2 、家乡的历史古迹探寻组(图片展示)。
孩子正在聆听了风景名胜中流传的动人故事
3、家乡的物产﹑风情收集组(图片展示)。
孩子与乡邻们亲切交谈。
4﹑家乡的发展变化调查组(图片展示)。
孩子们采访小康村带头人杨丰才书记。
(感悟:这样的指导使我认清了自己的身份,一个很好的促进者、一个友善的帮助者,也使学生认识了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了欣赏,学会了倾听,学会了争先创优,这无论对我还是学生来说都是最好的收获。
)
第三阶段:整理资料,形成成果
活动进行三周后,孩子们搜集了一大堆的资料,“家乡的发展变化调查组”在讨论如何汇报成果时争论不休,他们想以大量的图片来展示家乡的变化,但却找不到比较点。
我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得出了以“昨天、今天、未来”三个版块作为成果展示方案。
(设计意图:整理资料,形成成果是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难度较大的一个环节,学生遇到了难题,我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给了学生一块垫脚石,学生站在上面还需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
)
第四阶段:展示成果、交流收获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把搜集到的资料展示出来,介绍对
家乡的认识,介绍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号召人们关注家乡。
每个小组都以独特的方式进行了展示汇报。
“家乡的自然风光写真组”:以图片和绘画的形式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
(放课件:乡下人家)
“家乡的历史古迹探寻组”:以影集的形式展示家乡的历史古迹,同学还为此设计了三镇一日游导游词。
(放课件:三镇一日游)“家乡的物产﹑风情收集组”:以图片和手抄报的方式展示了家乡的物产﹑风情。
“家乡的发展变化调查组”:(放课件:图片新闻)以昨天、今天、未来”三个版块为展板形式,介绍家乡新农村的发展变化
(设计意图:在展示阶段里,学生为了更好地汇报本组收获,小组成员团结协作,运用了多门学科的知识,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个性特长,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合作性。
)
第五阶段: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各组展示成果后,以民主评议的方式评出了最佳摄影师、最佳小记者、最佳小编辑、最佳小导游。
为了把活动推向新的高潮,全班举行了一次“我爱我的家乡”主题演讲活动,号召大家从小树立建设美好家园的理想。
(放课件:主题演讲会)
(设计意图:通过民主评议活动,能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作为获得荣誉的学生,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活动结束进行评奖活动能激励学生积极进步。
)
七、收获和感想
学生走进家乡,感受到了家乡的风光美、人文美和时代美,增强
了孩子们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培养了孩子们爱护家园、合作互助、自强自律、勤奋努力等品质。
这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受益匪浅,我自己也从孩子们认真的态度上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对我们师生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任何一门教学活动都是遗憾的艺术,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也存在不太完美的地方。
比如:比如:教学展示过程缺乏一定的深度,对家乡的人文资源的探索略显单薄,成果展示缺乏一定的深度和说服力。
家乡是每一个家乡人一生的挚爱与牵挂,我愿继续带着我的学生一次又一次地走进家乡,了解家乡。
谢谢大家
郧县白浪九年一贯制学校金哲
20XX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