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用英语做事情之目的教学方式 模板
英语任务型教学法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词汇、语法知识,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词汇:根据教学目标,挑选与本节课主题相关的词汇。
2. 语法:根据教学目标,挑选与本节课主题相关的语法点。
3. 情境:结合生活实际,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词汇、语法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交际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语法点的运用,交际情境的创设。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1. 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五、教学策略与设计1. 任务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一系列任务,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2. 活动设计:结合任务,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视频、歌曲等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做好铺垫。
2. 任务实施(25分钟)- 任务一:词汇学习- 教师展示词汇卡片,引导学生记忆单词。
-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词汇接龙、猜词游戏等活动。
- 任务二:语法学习- 教师讲解语法点,学生进行例句分析。
-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语法练习。
- 任务三:交际活动- 教师创设交际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语法进行对话。
-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
3. 总结与反馈(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教师给予反馈。
4.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价设计1. 形成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学习能力。
小学英语英文教案万能模板

Teaching Objectives:1. Knowledge Objective: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and use the new vocabulary and sentence patterns in the context of the lesson.2. Ability Objective: Students can improve their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skills through various activities.3. Emotional Objective: Students can develop an interest in English learning and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language learning.Teaching Key Points:1. Master the new vocabulary and sentence patterns.2. Improve the abi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3. Develop basic grammar knowledge related to the lesson.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1. The correct pronunciation of new vocabulary.2. The application of sentence patterns in different contexts.Preparation:1. Teacher: Textbook, flashcards, multimedia teaching aids (PPT, videos, etc.), whiteboard, markers, and other teaching materials.2. Students: Pencils, notebooks, and readiness to participate in activities.Teaching Procedures:I. Warming-up (5 minutes)- Greet students and check their attendance.- Lead a simple warm-up activity, such as a short song or a quick review of previously learned vocabulary.II. Presentation (10 minutes)- Introduce new vocabulary and sentence patterns through pictures, flashcards, or real objects.- Use a TPR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approach to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new words.- Demonstrate the correct pronunciation and usage of new vocabulary and sentence patterns.III. Practice (15 minutes)- Group activities: Divide students into small groups and have them practice the new vocabulary and sentence patterns.- Pair work: Have students pair up and practice the dialogue or exercises provided in the textbook.- Role-play: Students act out short scenarios using the new vocabulary and sentence patterns.IV. Consolidation (10 minutes)- Complete a worksheet or exercise from the textbook to reinforce the new learning.- Review the key points of the lesson through a quick quiz or a group discussion.V. Homework (5 minutes)- Assign homework that includes reviewing the new vocabulary and sentence patterns.- Encourage students to practice using the language in real-life situations.VI. Summary (5 minutes)- Summarize the main points of the lesson.- Ask students to share what they have learned and how they feel about the new material.VII. Follow-up (5 minutes)- Provide additional resources or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learning.- Invite students to ask questions or share any confusion they might have.Evaluation:- Assess students' understanding and application of the new vocabulary and sentence patterns through participation in class activities, homework, and quizzes.- Monitor students' speaking and listening skills during practice sessions and role-plays.Teaching Notes:- Keep the classroom atmosphere positive and engaging.- Encourage all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actively in class activities.- Be flexible in adjusting the lesson plan based on students' needs and responses.- Use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to cater to different learning styles.Additional Activities:- Incorporate songs, games, or storytelling to make the lesson more enjoyable.- Use technology, such as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or educational apps, to enhance learning.- Organize a class competition or a project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use the new language in a creative way.This template can be adapted to fit various lesson topics and grade levels with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English curriculum.。
完整版初中英语教案模板

完整版初中英语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能够听、说、读、写简单的英语句子。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英语交际能力,能够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英语学习。
二、教学内容1. 教材:人教版《初中英语》2. 单元主题: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单元主题,如:家庭、学校、朋友、节日等。
3. 教学课时:本节课为1课时,共45分钟。
三、教学过程1. 热身(5分钟):通过简单的英语歌曲、游戏等活动,引导学生进入英语学习状态。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实物、多媒体等辅助手段,展示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描述和交流。
3. 实践(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对话练习等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交流。
4. 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竞赛、游戏等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互动等,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口语表达:通过学生在角色扮演、对话练习等环节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初中英语》2.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3. 教具:图片、实物、卡片等。
六、教学建议1.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开展小组活动。
4. 教师应注重自身的英语水平,为学生做好榜样。
5. 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6.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英语学习。
综上所述,本节课的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提高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任务型教学法教案模板英语

### 英语任务型教学法教案模板####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英语2. 课时:1课时3. 年级:[请填写年级]4. 教材版本:[请填写教材版本]5. 教学对象:[请填写学生群体,如:初一年级(1)班]####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具体词汇或语法点]。
- 学生能够识别并运用[具体词汇或语法点]。
2. 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具体词汇或语法点]进行简单的对话或写作。
-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完成任务,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 学生能够体验团队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 三、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 [具体词汇或语法点]2. 教学难点:- [具体词汇或语法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 通过游戏、图片等引入本节课主题。
2. 任务设计(20分钟)- 设计与主题相关的任务,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信息差活动等。
- 分组进行任务,教师巡回指导。
3. 任务实施(15分钟)- 学生完成任务,教师观察并给予适当指导。
- 学生展示任务成果,教师点评。
4. 巩固与拓展(10分钟)- 对任务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 设计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相关练习。
####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等。
2. 任务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在任务中的表现,如口语表达、合作能力等。
3.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在课后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 六、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
3. 教学改进: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 七、参考资料1. 教材相关内容。
初中英语教案的万能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词汇、语法知识。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基本的日常对话和交流。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提高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
- 学生能够运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思考和表达。
3. 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
- 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词汇和语法知识的掌握。
- 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综合运用。
2. 教学难点:- 复杂句型的理解和运用。
- 不同语境下的语言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通过图片、视频、歌曲等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复习旧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呈现(15分钟)- 词汇教学:通过图片、卡片、游戏等形式呈现新词汇,让学生在语境中学习。
- 语法教学:通过例句、练习等方式讲解语法知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 听力训练:播放听力材料,让学生进行听力练习,提高听力水平。
3. 互动环节(15分钟)-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 角色扮演: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 语法练习:通过练习题、填空题等形式巩固语法知识。
4. 课堂小结(5分钟)- 复习本节课所学知识,总结重点和难点。
-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5.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 作业形式包括:单词拼写、句子翻译、阅读理解、写作等。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教学方法:总结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分析其优缺点。
3. 教学改进:针对本节课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使用统一的初中英语教材,确保教学内容符合课程标准。
2. 辅助材料:根据教学需要,准备图片、视频、歌曲、练习题等辅助材料。
英语教案设计范例模板

英语教案设计范例模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和熟练运用英语单词和短语。
–熟练掌握英语语法结构。
–能够听懂并口头表达简短对话。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重要单词和基本语法。
–在语境中正确使用所学内容。
•难点:–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实际情景口语表达。
–逻辑思维与外语沟通结合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幅图片,让学生用所学词汇说出图片内容。
2.新课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新的单词和短语,并进行语音、书写、搭配演示。
3.操练(15分钟)–学生大声朗读新学内容,师生一起完成练习题,加深记忆。
4.强化训练(15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学生根据任务卡内容展示对话。
5.拓展(10分钟)–学生自行设计情景对话,并进行小组表演。
6.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关键知识点。
四、教学反思与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活跃,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新课呈现环节学生注意力集中,操练环节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拓展环节促进了学生实际口语能力的发展。
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在角色扮演和自主设计对话时表现不动,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这些学生的能力提升。
五、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
•设计一个简短的对话,并完整演练。
以上是一堂英语课的教案设计范例模板,通过细致的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英语说课稿模板6篇

小学英语说课稿模板6篇小学英语说课稿模板6篇说课稿的解释还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描述,包括引入活动、教学展开、教学方法和策略的运用等,以便听众或评委了解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
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小学英语说课稿模板,希望你喜欢。
小学英语说课稿模板精选篇1教材分析:我说课的内容是快乐英语第一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Let’s sing.本单元主要复习五中小动物(kitten,puppy,bird,chick,fish)两种新授小动物(dog and cat)和功能语句I want a(an)….,Come here,please.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一级目标要求学生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二级目标要求学生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培养学生从初学英语开始就能学着用英语去做事情的能力.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我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语言知识目标:复习五种小动物的表达方法,学习两种新授动物的表达方法,学会如何向他人表达自己想要什么的方法,并做到语言准确,语调自然,说话有感情。
2.语言技能目标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学语言,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孩子乐于与人合作的意识,通过交流,加深对同学的了解.培养孩子热爱小动物的品质。
4,学习策略目标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在任务中,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与交流.教学重点:对单词cat和dog的教学,对功能语句Come here,please.的操练。
教学难点:能够灵活使用I want a(an)….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7种小动物的图片,dog和cat的卡片,多媒体课件,5个信封学具:教材学情分析:学习本课之前,学生们已经在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学习了5种小动物的表达方方法,在第二课时学习了I w ant a(an)…为学习本课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英语教案教学目模板(共6篇)

英语教案教学目模板(共6篇)第1篇:少儿英语教案模板少儿英语教案模板一、Teaching Demands and Aims(教学目标)二、Teaching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教学重点)1、words2、sentences3、grammars三、Teaching Aids(教具)四、Teaching procedures(教学过程)Greeting(问候)warm up(热身)Review(复习)New Leon(新课)Step One: Step Two: Step Three: Follow up(叮咛)五、Homework(作业布置)作业的布置一、书面作业1、每节课后教师可适当选择课后习题(书本或课外参考书)及字母作业。
2、低年纪的孩子适合听磁带读课文、画图、连线、写字母等简单作业;每学期两次测试:半期考和期末考试。
3、高年纪的孩子要求抄单词、背单词、背课文等书面作业;每节课前可做适当的听写练习;每个月可做适当的单元测试;期间两次大考:半期考和期末考。
二、磁带作业1、适时布置(条件允许可每周一次):将本周学习的内容录进磁带,下周上交。
2、录制要求:首先让学生和老师打招呼,接着报朗诵单元,然后录作业内容,最后与老师说再见。
(如:Hello!Amanda.I am Go go.This is Unit 11……… Goodbye!Amanda!)3、听音修正:(1)书面记录:边听边把学生的错音登记在学生手册上。
(2)修正过程:A:打招呼,先表扬肯定,后提出错误,注意错音的跟读B:说悄悄话,增进师生感情交流 C:提出问题。
D:结束Say:“ Good bye!”三、电话教学1、时间安排:每月两次的电话教学,每生教学时间不超过8分钟。
2、教学内容:(1)本周学习单词及课文的朗诵。
(2)词句的翻译。
(3)疑难解答。
(4)家长的经验交流。
第2篇:教案教学目的教学目的一、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用英语做事情之目的教学方式一、引言英语课程标准是教师在基础教育阶段执行英语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多次,最近一次从20XX年开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算起,也已历经十余年。
在此期间,各地中小学的英语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广大教师和学者对各种版本的英语课程标准的理解和解读争议不断,有时争议还十分激烈。
依据笔者研读和观察发现,争议的焦点大多集中在英语课程的目的和方法这两方面,教育目的、教学[ 第一论文]目的、课程目的经常被混为一谈,英语教学存在目的不清、方法单一的现象,只提倡“做中学”。
英语教师对语言本质的认识影响着语言教育模式,而执行和理解英语课程标准更是直接关系到如何实施课堂教学。
目前针对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标准主要有20XX年出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20XX年出版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和20XX年出版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XX年版)》,为叙述方便,以上分别称为《课标》(20XX、20XX、20XX)。
三个《课标》力图实现目的多元化、方法多样化,使学生掌握英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这是值得肯定的。
本文通过对“目的”的界定和英语教育目的历史的回顾,对用语言做事的方法进行探讨,指出教育目的是课程标准规定的总目标,用英语做事情是课程目的,教学目的要聚焦语言本身。
为实现语言“双基”的教学目的,教师要正确区分教育目的、课程目的和教学目的,深入研究能用英语做事情的本质特征。
落实语言“双基”的教学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用语言做事,是实现英语教学目的的有效途径。
二、教育目的、教学目的和课程目的我们探讨外语教育首先要明确教育、教学和课程的基本含义和相互关系。
广义的教育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指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进行的学校教育。
可以说,教育随社会的产生而产生,是作为个体的人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手段,为一切社会所必需,又随社会的进步而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制约,也对社会整体及其诸多方面产生影响;教育还受制于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和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强有力的工具。
教学指学校工作中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活通过教;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进行智育、德育、美育和体育的主要途径,动.学,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技术等各类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独立学习和创造的能力,陶冶性情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辞海编辑委员会,1999:4176、4177)。
教育本身就包括教学,而外语教育可以解释为与外语相关的一切社会和教学活动,其中始终渗透着中外文化价值观的学习和民族身份感的树立。
在实践中,外语教育和外语教学经常被混用,因为这两个概念的内涵不同,就容易在教育目的和教学目的理解和解读方面出现误解和误读。
关于课程和教学的概念,张传燧和纪国和(20XX:3、5)认为,“课程”含有教学的范围、科目及其实施顺序、进程安排的意思,亦有教学的计划、目标、标准的意思。
概括起来说,课程就是课业进程的简称,而课业即通常所说的教学内容,进程即进度和程序的意思。
教学就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双边整体活动过程,具体地说,教学是指以教学内容为中介,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的双边整体活动过程。
“能用英语做事情”是英语课程的目的。
既然教育、教学和课程内涵不同,教育目的、教学目的和课程目的应有所区别,这样的英语课程标准才能更有效地指导教学实践。
针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三个《课标》都没有清晰地界定教育目的、教学目的和课程目的,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缺陷。
“《课标》(20XX)明确提出了基础阶段我国的外语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是没有详细阐述我国外语教育的目的是什么”(陈琳等,20XX:22)。
其实,《课标》(20XX、20XX)也同样没有明确阐述这三大目的。
从表1中的英语课程总目标来判断,它们是英语教育目的具体化的表现形式,总目标是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逐步完成的。
课程目的分布在三个《课标》的“分级标准”中,即体现在语言能力标准方面,以“能用语言做事情”为尺度。
我们可以这样认定,英语课程不是指学校为实现某种教育目的进行的全部教育内容,它更多地指英语这门学科的课业标准。
因此,学习者在修完英语这门课程之后,他们能用语言做事情是英语学科的课程目的,而不是日常教学中的教学目的。
那么《课标》是如何界定教学目的?笔者认为,三个《课标》十分重视“双基”,即要求语言知识在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方面,语言技能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做出规定,这些规定也细化到三个《课标》的“分级标准”中。
教学目的就是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英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由此分析,三个《课标》里的“分级标准”不仅包含课程目的,而且包含教学目的,只是侧重点不同。
《课标》(20XX)尽管突出“双基”,但在“双基”理念方面阐述不够清晰,在今后的修订过程中还应力争完善。
理念不清晰的具体理由是,《课标》(20XX)提到“学生[ 第一论文]通过英语课程写技能”“鼓励学生……读、说、发展基本的英语听、,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使英语课程既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部,20XX:2、4、5),都是知识在前,技能在后,这种排列顺序符合外语学习和认知发展的规律;而在总目标、分级目标和分级标准中(教育部,20XX:8、9、12),语言技能却排在语言知识的前面,似乎隐含着在没有掌握知识的情况下也能发展技能的导向,这会让教师无所适从。
尽管《课标》(20XX)提醒并强调“教师应注意处理好知识学习与能力发展的关系、语言操练与语言运用的关系以及常规教学与考试的关系,使教学活动更加有效”(教育部,20XX:27),却没有完整诠释语言知识和技能这一重大关系问题和教学目的定位。
语言知识和技能犹如一个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
根据以上思考和三个《课标》目标类比,课程总目标可解读为教育目的,能用语言做事则为课程目的,而教学目的就是要解决学习者的语言“双基”问题。
换言之,语言课堂要解决语言问题。
教育目的、教学目的和课程目的既有关联又有区别。
从层次上讲,教育目的包含课程目的和教学目的,课程目的包含教学目的。
谈起课程我们总离不开目标,目标指希望达到的地方或标准,目的指人在行动之前根据需要而设想的要达到的目标或结果,前者侧重努力的方向,后者侧重行为的意图。
《课标》(20XX)在“课程目标”一节里提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质”(教育部,20XX:8),这容易让人误解为总目标就是课程目的。
《中国教育报》(20XX)刊文指出“能用英语‘做事'是英语课程的目的”,但同时强调在《课标》(20XX)里和此次完成的修订稿中,我们始终坚持了“语言实践第一,语言理论为实践服务”的原则,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说通俗一些,就是“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这种强调显然把教育目的和课程目的混淆了。
在实践中,很多教师将教育目的和课程目的误当做教学目的,这就有可能导致课堂教学内容空洞,偏离“双基”。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也是既有又有区别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各级各类教育和各人才总的质量标准和总的规格要求,而培养目标是不同级别、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专业培养人的具体质量规格,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史万兵,20XX:106)。
笔者认为,英语学科的教育目的、课程目的和教学目的应当加以区分,以利于教师贯彻执行。
英语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是教育目的,能用英语做事情是课程目的,那么落实语言“双基”则是教学目的。
关于“双基”的重要性,《课标》(20XX)明确提出“语言技能和语言基础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教育部,20XX:8)。
三、用语言做事的本质认识和方法英语课程标准需要正确区分教育目的、教学目的和课程目的三个层次。
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中国,“能用英语做事情”的课程目的作为中间层次.的英语教育是正规的学校教育,语言做事过程中“如何做”才能达到教学目的,这需要教师充分理解“英语是外语”的特点和语言本质属性。
更何况,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是两个不同的学术概念,学习者和使用者亦然。
这其中的道理很简单,语言有使用的功能,但仅强调“使用”的语言学习只是一个噱头。
“‘使用'是一个令人绝望地模糊或宽广的单词,正如‘意义'一词,人们已经习惯于嘲弄它”(Austin, 20XX:100)。
“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教育部,20XX:3)。
《课标》(20XX)如此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是因为语言学习(尤其是外语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认知过程。
外语教学条件下,学习者很少有先使用、后学习的情形,往往是在接触、认知的基础上学习语言,最终学会使用语言。
我们不能忽略这样一种基本现实,即英语教学主要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组织形式是课堂教学。
这种形式所代表的场景完全不同于英语为母语国家的语言环境,学习者可在校内、校外,课上、课下习得英语。
中国学生大多经历的是课堂上“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形式,所选择的是英语外语教学类型(TEFL,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走的是不同于母语和二语教学的路子。
包天仁(20XX)指出,有一种观点强调二语习得理论包括了外语,宏观上可以这样讲,但微观上外语就是外语,二语就是二语,不能用宏观的理论解决微观的问题;教学类型决定采用什么方法。
从一百多年前的京师同文馆的创立算起,英语教育目的开始以“师夷长技以制夷”、“变通自强”为宗旨,后以“培养翻译人才”、“抗日斗争”、“培养外语人才”、“培养革命的接班人”为目标,到今天以“用英语进行交际”、“用英语做事情”为课程目的,其间经历了用英语授课、用英语做事等诸多过程,但都没有改变英语作为外语的根本特性。
宁春岩(20XX: 184)认为语言有一个更为重要的也是更为根本的功用就是思维,就是凭借语言思考问题、观察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并且单凭一个人是否能够用第二语言进行交际来判断他是否具有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的语言能力,显然忽略了语言作为思维工具的本质属性,这种只会用来交际而不会用来进行思维的第二语言不是完整意义上的语言。
学生都会用英语做事了,还用学习吗?切记,中国人的哲学是学以致用。
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和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强有力的工具,而对外语教育而[ 第一论文]言,工具性和人文性兼而有之。